呼吸内科责任制优质护理论文

呼吸内科责任制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病例年龄范围在13~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7±1.8)岁。其中肺炎23例,哮喘21例,肺栓塞26例,支气管炎20例。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护理人员共计28名,年龄范围19~36岁,平均(28.7±2.9)岁;本科9名,大专13名,中专6名。

1.2方法

1.2.1建立护理小组

在入选的30名护士中通过公开竞聘选出3名责任组长。责任组长尽量选择学历较高、护龄较长、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术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沟通技巧的护士。然后再经专业培训进修,最终定岗定责。遵循责任制的管理模式,根据其余护士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学历水平、专业能力及操作技能,在护士长指导下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将其分为护理学员、辅助护士和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由呼吸内科中经科室严格考核的中年护士担任;辅助护士则原则上为经考核合格的低年龄低资历护士;护理学员原则上应为新护士。同时,根据各科室床位数及疾病特征,整体上将病90例患者分为3个小组,每组30例患者,由3名责任组长分别带领三个护理小组负责。

1.2.2区分岗位职责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过程中,必须确保各个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1.2.2.1责任组长

责任组长整体负责整个小组的排班、管理及优质护理项目的完成质量。责任组长需固定上班时间,落实小组责任制,保护临床的治疗、护理,及时处理危急重症。排班上应改变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推行APN排班,减少护士交班次数。责任组长每天提前15分钟到达病房,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及护士能力对小组内护理状况进行分管。

1.2.2.2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护理学员

责任护士应在责任组长监督下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护理及抢救工作负责;辅助护士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及配置输液负责,并在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抢救危重症患者;护理学员则对本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负责。

1.3观察标准

分别在责任整体护理干预前后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在干预前后护士长对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中责任护士的工作状况分别进行责任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比较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调查

于责任整体护理干预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90份,回收90份;干预后发放90后,回收90份。问卷要求患者对整体护理体验感受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四个标准,本研究定义满意率为排除不满意者的比重。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前,非常满意35例,满意33例,一般8例,不满意14例,满意率为84.44%;干预后,非常满意47例,满意32例,一般7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95.56%。干预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小组成员考核评分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前后护士长对于入选护士的护理分别评分考核,干预前平均评分为(76.2±5.1)分,干预后平均评分达到(92.2±4.9)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慢性病长期反复发作的住院患者是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患者动辄久治不愈、病情反复,体质虚弱更是最普遍的临床症状。这就使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愈加繁重而复杂。另一方面,几年来我国医疗护理队伍年轻化日甚,但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却良莠不齐,故而护理质量的保障便成为重要议题。责任制整体护理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能够提升医护人员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管理意识。使传统护理中被动检查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模式,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各方面指标。

作者:陆安平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