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分析

[摘要]新一轮医改将实施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势必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医院应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并实施目录管控,借力信息技术建立医用耗材管控平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控,关注医保政策,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建立耗材评估与追踪机制,从而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用耗材零加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成本管控

医用耗材作为比较特殊的消耗性成本,占医疗费用的比重有攀升的迹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1]。新医改要求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如何在保障临床需求的同时加强对耗材的管控,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议题。对此,公立医院应实施医用耗材全过程管控,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与医院运营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1医用耗材管理重点

1.1准入管理

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品牌繁杂、品规多、供应商多、字典库不健全,增加了管理难度。医院首先应梳理目录,明确科室在用耗材、消耗量大的品种、供应商数量等信息。医用耗材目录准入的前提是可收费耗材,且没有替代品,或在性价比等方面有较强优势。医院应平衡好耗材目录管控与临床特殊需求,同时建立耗材使用评价体系,保障耗材目录的有效性。

1.2供应链管理

一是加强对医用耗材的库存管理。及时收集与反馈医疗需求与库存信息,实现普通耗材一级“零库存”;建立二级库,实现“自动补货”,提高周转率,减少医用耗材库存积压及其带来的管理成本。另外,督促供应商及时配送,提高配送效率。二是完善科室管理。对普通高值耗材实施申领管控与自动补货;非常用高值耗材实施多重管控,包括规范申领总金额和单品数量。同时,为解决高值耗材采销品名不一致问题,应加强对高值耗材从领用到使用环节的管理。临床科室应加强台账管理,相关人员应熟知耗材的标识、数量、规模等。三是加强临床使用管理。临床应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耗材使用的医疗风险,杜绝因耗材过期、消毒不到位引起的医疗事故。及时建立耗材使用的监控与评价制度,对耗材效益、台账资料、诊疗路径等实施全方位监测。

1.3财务管理

一是降低医用耗材的各项成本,实行消耗管理。对耗占比、床均收入、物流等进行调整与优化,提升运营管理质量。二是积极应对采购“一票制”和DRG的推行,减少价格加成,分层制定耗占比指标[2]。三是实施全面预算管控,将指标分解到临床。四是出台合理的绩效引导政策,关注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全面评估医保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五是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解决新政策推行可能产生的政策性亏损等问题。

1.4信息化管理

借力信息技术,利用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采购、储存、使用、计费等闭环管理,并确保数据流的精准传输,从而实现医用耗材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2医用耗材具体管理措施

2.1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

医院应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对各项耗材进行决策。由分管院长与党委领导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相关临床科室、监察部门、专家组,按分事行权的内控原则对其进行权责划分,严格实施审批与执行相分离。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主要对医用耗材的目录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正和调整意见;对医疗科室上报的未在医院使用过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成本测算,论证引进的合理性;追踪医用耗材在使用时发生的问题,并组织专家讨论与评估。

2.2目录管控与价格谈判

制定医用耗材目录应遵循公平、公正、性价比适宜的原则,尽量与知名品牌建立购销合作关系,价格较低、有利于患者的优选;同等价格,对医院发展和公益活动支持力度较大者优选;严格控制同类产品的数量,只有经过中标、专家论证、审批流程的产品才能进入目录,并进行价格谈判。严控审批目录以外的医用耗材,包括单次使用和新增品种两种。单次使用的耗材对申请的医疗科室应实行事前审批,否则事后只能由科室承担耗材成本,且相关的临时采购有效性只有一次;相关科室必须充分论证新进产品的必要性,器械科审核其规范性,财务部门确定收费类别、成本属性、医保界定,最后由分管领导进行审批。新增品种必须是目录内产品,严控单价过高的耗材,同质化产品应按照“价格就低”“出一进一”原则,保持品种总数平衡、价格趋低。

2.3建立医用耗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院应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对医用耗材进行一体可视化管理,改善医用耗材管理的不足。

2.3.1库存管理

医用耗材在科室线上申领,供应商到货后,数据录入暂存库。术后护士登记后再正式入库。手术室等需要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都要配置暂存库,并设立1~2名库管员。库管员验收入库后打印出高值耗材的唯一码和临时入库单,将唯一码贴在高值耗材外包装上。通过扫码,完成暂存库入库,系统会自动识别产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和生产日期等。供应商配送高值耗材至科室暂存库时,科室人员要与配送单进行核对。器械科应抽审入库单,与高值耗材进行核对,无误后暂存入库流程才算真正完成。

2.3.2自动补货与暂存库智能管理

自动补货是通过捕捉医院信息系统医嘱信息,即时获取产品消耗。普通医用耗材实行自动补货,可及时把握库存消耗和变动,提高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高值耗材利用智能柜,自动识别供应商、效期、规格、库存数量等,自动盘点,自动感知入出库信息实现自动补货,并设置访问权限和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智能柜管理制度彻底打破了以领代耗的局面,完善了科室二级库管理,提升了终端科室库存管理水平。

2.3.3医用耗材消耗管控流程

低值耗材应制定临床科室权限范围、限量管理原则,建立收费项目与材料的核销关系,定期盘点二级库,对异常项目进行原因分析。高值耗材应执行目录管控,严格遵循“一物一码单品管理”原则。每个高值耗材在入库后会生成唯一码,包含了所有入库信息,术后通过此码实现供应商至患者的完整追溯链;再者,建立二级代销库管理,高值耗材在手术前均纳入代销库,不属于医院库存,直接托管,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手术使用后,由相关人员核对耗材使用情况,并进行扫码计费,再由二级库的库管员确认核对后完成耗材的入出库。

2.3.4闭环可追溯式管理,加强对医用耗材数据分析

通过供应商门户平台与医院无缝对接,实现从科室提交需求、供应商处理订单、配送物资、验收入库到付款的全程可视化系统管理。医院利用平台数据建立医用耗材信息库,相关部门可获得相应的管理信息,包括对耗材质量、成本效益、价格变动等进行分析,从而合理配置,降低成本。

2.3.5供应商管理

建立信息化供应商评价体系,完善供应商及耗材招标的量化数据指标。为保证商品质量和配送的及时性,医院应建立医用耗材日常抽查与考核机制,追踪耗材的使用状况,停用不良产品,剔除相关供应商。一方面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证照及期效;另一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打分评价,评审供应商供货速度、产品质量与价格。

2.4医用耗材成本管控与全面预算管理

2.4.1耗材成本管控

通过一品一归一码实现耗材使用自动核销,精确科室成本核算。自动补货能关联科室申领与实际使用及收费,体现科室管理效益。规范现有的收费流程与收费动作,反映真实成本,但须提升收费与实际消耗之间的匹配度,实现精准考核。建立床日与收入成本消耗定额关系,监测库存消耗水平。提供多维度查询信息,生成实际消耗量的周期性报表,准确掌握临床用量,及时对临床做出考核,提高医院运营效益。

2.4.2“一票制”采购

“一票制”是指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与医院采购中心实现直接供货,提高采购质量与效率。即交易只发生在生产厂商和医院之间,物流配送商不涉及耗材所有权的转移。医院可以减少流通环节价格加成,节约了医用耗材的采购成本。

2.4.3DRG付费方式

医院可根据疾病分类及其治疗难易程度分层制定耗占比指标,保证耗材成本上升合理的同时,不打击科室开展新项目的积极性。

2.4.4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手术室、放射科是耗材使用最多的部门,应为重点管控科室。耗材预算指标要分解至各临床科室,没有单列专科耗材库的,首先要在物流系统中剥离各科室以往的使用耗材数,通过预测下年度病人数制定耗材预算。

2.5关注医保政策,评估经济风险

医用耗材零加成政策的全面推广迫在眉睫,医院应密切关注医保政策,全面评估经济风险。对于一些消耗较多却没有纳入医保支持的耗材,医院应严整管控,保证临床使用和社会效益。同时,政策性因素对医用耗材的影响较大,医保报销政策可直接诱发高值医用耗材的过度使用,导致医保费用增多,医院面临医保超支的风险增加。医院应关注医保的补偿引导作用,维护好自身利益,从而更好地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

2.6临床评价与监控机制

医用应建立对重点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一方面,充分考虑医疗质量、成本和患者满意度,设立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比如将百元耗材占比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对临床科室设置考核值,倡导使用性价比较高的医用耗材,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进行医用耗材控费,节约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建立医用耗材使用动态监控机制。一是加强成本数据监控。建立科室收入成本消耗对比表,开启预警提示。强化绩效考核,查明耗材亏损的原因,对数据进行考核与分析。二是监控医用耗材使用的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三是监控库存安全性,防止意外发生。一级库零库存能够节约成本,但要结合临床使用耗材的分类与医院实际情况,对耗材的维修配件、特殊商品建立库存。实施药品与耗材零加成政策后,医院收入不断减少,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亏损与运营压力。总之,如何找到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一直是医改的目标。对此,一方面医院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对话,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另一方面,应提高自身管理运营水平,从而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医改政策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戴文娟,储沛瑶.医院供应链信息化改革的实践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8(10):69-72.

[2]祁馨仪,张琳,蒋秉梁,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医用耗材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2018(3):40-42.

作者:储沛瑶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