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风险与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探讨

医保支付风险与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相关部门要摒弃以往的医保管理模式,结合医疗发展现状,找出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体制机制,以此降低医保基金支付风险,本文主要围绕医保基金支付风险与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医疗服务;医保基金;支付风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也在逐步落实当中。面对新态势,各医疗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调整医药费比例,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或高价药物,使各医疗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医保基金支付风险加大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秉持着服务理念更好的服务人民。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管理,提高我国卫生水平,降低人们出现重大疾病的几率,以此更好的预防医保基金支付风险,确保医疗卫生改革的稳步推进。

一、医保基金支付风险概述

医保基金支付也称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主要以国家政策为根本出发点,合理的调整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将社会统筹资金分给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就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或者以个人账户基金的形式,将其用于就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其他医疗支付。与此同时,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的健康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能够使基金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保证参保职工或居民享受更好地待遇。现如今,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医疗保险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制度认识不足,缺乏费用观念和基金风险防范意识等,使得参保群众很难在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上得到保障。

二、医疗供给侧改革难以化解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

为了更好地协调医保基金收支,达到略有结余的效果,新医改面向医疗保障制度做出不断优化改革,通过制度的落实情况来预防医保风险,以此缓解医保基金的收支压力。与此同时,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保基本支付制度的制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部门更加关注投保方中的弱势群体,以免其出现逆向选择等不良现象。如原新农合主要以家庭为主进行参保,制定出相应的参保体系,是为了避免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参保,而青壮年不参保这一逆向选择的出现。在此背景下,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群制定出相应补贴策略,有效地预防医保基金潜在的支付风险。增加起付线等相关政策,在医药费用上引入分摊机制,能够对患者追求奢侈、过度的医疗服务起到制约作用。现如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统一城乡居民的医疗待遇,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运行,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共同构成了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此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三、我国医疗供给侧问题构成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

1.公共卫生质量

在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公共卫生发展状况也开始出现与发展状况不匹配的情况。当前,我国在公共卫生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疾病早期发现体系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很多患者会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小病引发大病,这会直接威胁到医保基金支付的安全性。最为重要的是此种状况不仅损害了病人的自身利益,同时也是对中国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开展的一种阻碍。经研究发现,当下我国卫生管理体制仍处于管办不分的状态,公共卫生机构没有实质性的用人权。政府卫生部门往往会将非专业人士安排到公共卫生机构,随意性较强。即使是长期工作在公共卫生岗位的职员,其也存在技术掌握不熟练等问题,缺乏相应培训,其工作水平很难满足当下疾病防控的要求。由于部分工作经费不到位,疾病监测环节很难得以实施,流行病就地医治能力也随之降低。自疫情以来,我国各地也扩大了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各种新型医疗设备也随之增多。但多数公共卫生机构的疾病防控能力在不断弱化,这时,公共卫生工作质量会成为现阶段人们最担心的问题。

2.越级诊疗

当前我国医疗体系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矛盾,这会对医疗体系的宏观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在医疗服务层面上,患者越级诊疗已越来越普遍。无论是患有常见病还是其他普通病症的患者,其都会选择大型医院进行诊断并医治,多年来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都在不断提高,而一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较为稳定,始终低于三级医院。各医疗机构的每日住院人次和费用有着较大差距。经研究发现,确诊为慢性疾病的患者能够分配到二级或一级医院接受医治,这能够极大地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而不受制度约束的居民会出现越级诊疗等不良现象,这对医疗费用的增加提供了可趁之机。在经济支付上,这会加大患者接受治疗的经济负担,导致医疗费用飞速上涨,使医保基金潜在的支付风险大大提高。越级诊疗的患者普遍存在一个通病,站在空间的角度来看,他们秉持着舍近求远的态度,从价格的角度出发,其存在趋高避低的心理,未能树立理性的治疗观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将小病放在心上,直到发病时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才会意识到及时就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多数患者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不惜一切代价接受医治。所以,仅凭借医保政策中的报销比例来引导患者接受分级治疗,很难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以供给侧为根本出发点,对高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竞争进行管控。当高等级医院对常见疾病进行医治时,医保可以调整为基层医院的收费标准。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入手,促使高等级医院实行差异化管理模式,将疑难杂症作为自身医治的重中之重。适当管控医疗服务供给方,将分级诊疗模式落到实处,为疾病诊断专业化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3.过度医疗

对于部分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来讲,为了从病人身上赚取更多的利益,其可能会提高药价,或是在不顾病人及其家属意愿的基础上使用进口、昂贵药物。此种状况下,为了避免药价虚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政府结合现阶段医疗发展现状制定出限价令,也就是对药价进行一定的把控,对各类药品的价格进行相应的限制。与此同时,针对公立医院,将药品控制策略引入其中。在此背景下,医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一策略,其并不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药品用量或高价药方式来调整自己收入,而是诱导患者使用高新设备检测,以此达到政府对药占比收入提出的要求。这就形成以高新科技设备检测为主的病症诊断闹剧,这不仅增加了医药费用,而且加大了医保基金支付风险。

四、以医疗供给侧制度改革化解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

1.构建相关考核制度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优化,全球化人口的流动,疾病传播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对医疗机构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若把领导人的个人意愿独立出来,实行公共卫生工作,这就要在立法权的基础上构建公共卫生工作框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而制度作为普遍性、强制性的一种规范性措施,有国家强制力进行保障,所以在实施立法权框架条件下,对各级政府来说,在公共卫生中投入资金具有强制性特征,这是政府需要履行的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在其中起着监督作用。经费和组织的保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运行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公共卫生制度的落实能够降低疾病发生率,更好地抵御医保基金支付风险。由此可见,规范性考核制度的设置对于医疗供给制度的改革及优化来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前对相关问题进行预防,同时也是问题出现后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性规范。

2.建立有效分工协调机制

专业性对于任何工作的开展来讲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尤为重要。当下,我国各医疗机构能够根据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引入垂直化分工。各医疗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他们能够进行分工协作,在各自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共同医治患者。由于各院医疗水平有着较大悬殊,医疗机构很容易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此种状况下便可能会导致赢者越来越强,大医院不断扩大建设规模状况的出现。针对这一现象,在各医疗机构中引入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对低等级医院的专业培训,优化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将慢性疾病、常见病患者分到基层医院,以此降低各项医疗费用的支出,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不论是对于患者看病还是对于医疗机构的综合发展来讲均十分重要。

3.优化医院管理体系

摒弃管办不分的医疗管理模式,当下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但是政府仍旧是“无形的手”,对一切事物都进行着把控。本质上来看,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性机构,是一个独立的监管主体,其需要对各医疗机构进行适当监督,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轻者给予警告,严重者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严惩,绝不姑息。由此才能更好的控制医药费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结合疾病诊断和治疗数量等多种因素来制定相应补偿体系,这样才能够让机制的发展更符合时代,进而为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总而言之,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巧妙地把控医疗卫生中的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医药费用支出,将医保基金支付风险降到最低。

结语

在医疗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往的医保基金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基金使用需求。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结合现阶段医疗发展趋势,根据当地居民经济水平制定出药品限价令,适当调整医院药品收入比例,以此降低医保基金支付风险。

作者:王妍妍 单位:冠县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