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

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

一、妇产科门诊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

1、分类、清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在妇产科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对于回收的各类物品均要进行清洗,不同类型的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清洗过程中易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羊水污染。同时还要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的物品数量,还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分类过程中,会引起生物性危害。比如,一些乙肝、丙肝和HIV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利器造成感染的危险性最大。护士在回收物品清点时,往往接触带有血液和分泌物的器械,经常被针头、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者有的护士不戴手套直接用手接触污物等,这些造成了极大的危险因素。

2、其他形式的危险因素

在操作中,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起损伤,如心理因素、工作流程不合理、环境中的噪音等。如果护士对职业潜在危险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时,如果医院领导思想观念滞后,对职业防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不舍得投入资金,使医院落后的职业防护条件得不到改善,对血液性传染性认知不足,易造成危害。

二、防护对策

妇产科门诊护士由于其工作的持久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中,如各种传染病、消毒剂及器械和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影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防范职业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健全制度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缺乏培训是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危险因素。职业暴露培训需要经常进行,除对新上岗护士和护理员进行岗前培训外,还对在岗护士每年进行1~2次培训。同时建立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如何防护、发生暴露后如何上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何时需要专家评估等均有章可循。通过培训,护士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暴露预防的重要性,对职业暴露的情形能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从容应对。

2、加强安全管理,实行标准预防

妇产科门诊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要频繁地接触不同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因此,对于妇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流程、制度进行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在处理污物时,均应做好标准预防。对于科室工作的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生理、心理上的疲劳。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在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中较为理想的是接触羊水时戴手套和工作中有皮肤破损时会保护两个环节。在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损伤规程进行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包装等各个环节中被锐器损伤。在回收清点物品时、清洗消毒物品时、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时必须戴橡胶手套,遇手套有漏水时随时更换,工作完毕应立即洗手,皮肤表面一旦沾染了污物应立即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

4、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妇产科门诊护士的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能力及自身防护能力。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防护监工作。有问题及时汇报,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以达到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护士在护理未破水但已有宫缩的产妇时,站在产妇的侧面,会阴部用一次性防水多用巾遮盖,防止突然破水出现羊水喷溅,而造成皮肤黏膜暴露于羊水的危险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在进行阴道检查时,为避免血液及羊水的污染,检查者戴防水套袖,穿防水围裙和长筒胶鞋。围裙底边盖过胶鞋长筒上缘5cm以上,防止羊水或血液流入鞋内。接生、缝合切口、阴道深部操作时戴双层乳胶手套,防水套袖远端夹在两层手套的中间,手套与套袖衔接大于5cm。缝合会阴切口时,以及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在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时,戴双层手套。4结果通过强化职业防护的教育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妇产科门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在工作过程中被损伤的几率大幅度下降,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小结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职业安全问题,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妇产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防护措施,才能保障医院的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日常工作的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须落实到每个人做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医院要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如布局合理的医疗环境、适当的防护设施、科学的消毒隔离方法、正确的污物处理系统等,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王晓玲 单位:山西省古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