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服务在儿科管理中护理效果分析

个性化服务在儿科管理中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个性化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SD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对患儿实施个性化服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儿科病房;护理效果;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儿科病房管理,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医院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医疗护理水平[1]。个性化服务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较强的个性化、人性化、细致化,对提高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科病房管理水平,加强对个性化服务的应用。本研究以50例患儿为例,分析应用个性化服务的护理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5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13例,女患儿12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1.2)岁。观察组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11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1±1.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儿年龄均≤12岁;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儿均可配合研究开展;所有患儿均为住院患儿;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抗拒、不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患儿;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护理的患儿;意识障碍、沟通障碍严重的患儿。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遵医嘱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对患儿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服务,具体如下:针对性心理护理。儿科病房中大部分患儿的年龄都比较小,所以心理应激能力比较弱,再加上疾病、治疗的影响,患儿很容易出现心理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儿更多鼓励、支持和陪伴,以缓解患儿的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玩游戏的形式缓解患儿心理情绪。当患儿的心理情绪得到了改善,那么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都可以得到提高。舒适护理。个性化服务注重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提供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当患儿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那么患儿也就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为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可以优化患儿的环境,比如可以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布置房间,设置一些有趣的儿童画壁、物件摆设、卡通床单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提高患儿舒适度。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对患者的生理舒适护理,比如做好患儿的体位护理,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帮助患儿定期更换衣物,保持身体的干净。根据患儿需求合理设置病房温度、湿度,为患儿构建一个舒适的环境。静脉穿刺护理。儿科病房中大部分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此过程中,做好患儿的静脉穿刺护理就十分重要。为了减少患儿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保证自身的穿刺水平,最好做到穿刺一次成功。在穿刺操作时,护理人员要保证动作的轻柔,如患儿哭闹严重,需要等患儿安静下来,再进行穿刺。在穿刺前,护理人员可以多和患儿进行交谈,缓解患儿的恐惧,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再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行为、服务态度、护理技巧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自拟调查问卷并发放,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共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儿的心态改善情况,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儿的焦虑状况进行评分,以50分为分界线,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分数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另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儿的抑郁状态,以53分为界,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的SDS与SA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儿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医院内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已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趋势。绝大多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医疗保健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对“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越来越重视,在就诊过程中,患者能够在每个环节中体会到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临床服务,增强护理满意度。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属于特殊群体,由于年龄较小,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在面对疾病、治疗中,很容易出现抗拒、哭闹等情况,这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临床上必须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2]。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区别于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其具有个性化、细致性、针对性、全面性的特点,所以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是因为个性化服务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个性化服务下,护理人员必须以患儿为中心,为患儿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细致化的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而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患儿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当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都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虽可起到一定的治疗辅助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弊端,多数护理人员更侧重于基础生理护理,会忽略心理与情绪上的疏导,针对性差,既难以获得患儿家属的满意,又无法满足现代护理服务的要求,总体效果不理想。相比而言,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更显著,护理人员可通过玩游戏、听音乐等患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心理护理,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感;在相处过程中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增强治疗、护理依从性;温馨可爱的病房布置可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减少哭闹情况的发生;静脉穿刺护理可减少患儿哭闹情况发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患儿承受更多生理上的痛苦,也能够减少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增加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5]。综上所述,在儿科病房中对患儿实施个性化服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张真真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