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范例

行业技术

行业技术范文1

1现状与问题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Web3.0的智能场景时代,以场景、细分和个性化服务为特征[4]。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主体杂、规模小,呈现多而不强的发展态势,不仅媒体融合缺乏统一路径规划,更无可复用模式参考,由此,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体制机制、内容、渠道、技术、服务的融合缺乏系统规划,媒体融合工作启动困难。中国科技期刊大多由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和事业单位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匮乏,发展动力不足。处于细分领域的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众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高质量的组稿困难,传统期刊编辑很容易陷入读者思维,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多样化内容需求;多数中国科技期刊仍采取传统发行模式,单一的销售和传播渠道限制了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价值的进一步发挥。[5]受刊社体制机制及融合战略影响,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媒体技术投入有限,容易陷入“新瓶装旧酒”及“修补式融合”的误区[6]。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专业场景应用、基础科技研究、行业科技应用等方面作用重大,然而,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服务定位不高,服务模式单一,周边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期刊的价值也无法最大化发挥。

2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融合转型路径

2.1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加强管理融合

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借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成长壮大[7],至今仍有不少期刊依托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信息服务部门开展编辑出版业务。随着出版及媒体传播日新月异的变革,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管理体制机制上高度依附于上级单位,缺乏自主性,媒体融合在管理上能动性缺失。放眼长远,确立适应媒体融合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突破传统组织管理模式束缚、引入互联网行业的管理模式,将有力提升传统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棉纺织技术》由新传媒事业部推进管理机制内部创新,并参考互联网公司运作模式,引进OKR等创新管理方法,结合传统刊社的实际,形成了部门的内部管理体系、刊社融合的文化体系、高效的运营体系、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双选与轮岗融合制度,进而有力提升了期刊内部管理效能。

2.2三轮驱动推进组织融合

在期刊社中,不同部门的权限范围及相互关系是媒体融合的基础体制[8],传统期刊大多以编辑部门与市场业务部门为双轮驱动开展运营工作。在媒体融合探索中,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限于组织规模,往往在原有组织架构基础上进行组织成员调整,采取转岗调剂的方式增补媒体融合岗位,这不仅未能搭建适应媒体融合战略的创新组织模型,而且难以打破传统以编辑部门为主体的组织架构。然而,“融媒体中心”及“中央厨房”模式的巨大投入,是中小型期刊社的行业技术媒体难以企及的[9]。搭建编辑、市场、新媒体为主体的三轮驱动组织模型,有利于保证传统出版编辑业务及市场业务的基础地位,同时以组织结构性变革增补专门的新媒体部门可以为媒体融合战略实施提供灵活保障[10]。2016年以来,《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大胆推进以融合为目的组织机构变革,设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以推进媒体融合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期刊社组织架构由原来的编辑部、市场部双轮驱动,进化为编辑、市场、新传媒三轮驱动。在事业部制的引领下,形成了主管社长领导、协同协作的融合机制,这不仅为期刊社媒体融合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支撑,也使媒体融合战略、人才、业务拓展得以快速展开。

2.3以新媒体产品创新驱动内容融合

内容服务是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保证纸质期刊内容质量及影响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发挥内容在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融合中的作用,产出适应新媒体时代阅读习惯、适应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内容,成为众多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内容运营的难点。因此,行业技术类科技媒体应主动应用新媒体内容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以内容产品化、产品品牌化、品牌多样化、体验丰富化为抓手,不断丰富内容服务内涵[11]。

2.3.1利用内容平台搭建内容新媒体矩阵

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受制于期刊评价及行业规模,比如,纸质期刊的内容产出、内容服务形式、新媒体预算等方面。因此,在保证原有专业内容多途径、跨平台传播的基础上,补齐纸质期刊内容在及时互动、传播渠道上的短板,充分利用热门内容与新媒体平台,组建垂直领域相关的内容新媒体矩阵,将在极大地延展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服务边界的同时,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充分利用微信、今日头条等移动互联网主流内容平台开设了“棉纺织技术新传媒”“梭子讲堂“环球纺织”等微信公众平台、“棉纺织技术”头条账号、“棉纺织技术”抖音账号,拓展新闻类、在线教育与服务、短视频类内容。多平台的新媒体内容矩阵建设不仅顺应了媒体融合趋势,不仅提升了期刊的媒体影响力,也丰富了期刊的内容承载,进而促进了用户数量与阅读量的几何式增长。

2.3.2内容产品化、品牌化推进内容创新

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在推进内容创新过程中,应以产品化思维搭建内容产品体系,构建行业专业技术期刊独有的融媒体产品品牌线[12],主要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期刊在读者、作者、编委、专家、机构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第二,从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出发,精细内容产品定位,差异化产品策划;第三,做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产品迭代驱动内容服务升级;第四,以精细化的产品运营,提高媒体融合的效能效果。总的来说,以产品多样化、内容品牌化,鲜明内容产品的品牌区分,提升内容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进而为综合产品服务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在做好传统纸刊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产品线,推进内容产品化和品牌化,目前推出了一些棉纺织技术类电子读物,比如,知识服务产品“知识店铺”、在线教育内容服务产品“梭子讲堂”、语音类在线知识服务产品“梭子电台”、刊物推荐语音产品“刊侃而谈”、技术答疑互助内容产品“纺织帮”,以及品牌研讨会等线下服务产品。实践表明,多项内容及服务产品以品牌化形式呈现,可使不同内容的融合产品得以鲜明区分和强化,同时丰富产品服务品牌体系,使行业技术知识内容得以充分融合。

2.3.3以内容产品融合催生期刊价值链价值再发挥

纸质期刊作为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核心产品,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但是,纸刊的单一服务产品模式,限制了期刊价值链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基于媒体融合的内容产品设计与更新迭代,传统期刊出版中的要素单元被重新组合,这不仅可以催生期刊价值链价值再发挥,也可以提升行业期刊的活力与价值[12][13]。《棉纺织技术》在内容产品设计与运营中,充分发掘纸刊周边资源,传统期刊价值链中的作者、读者、编辑、编委,在新的产品策划、研发、生产中也随之变化,不仅成为新媒体中的播音、主持、讲师、专栏作家,也成为新产品的参与者、体验者、价值收益者,由此,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个角色得到充分融合与价值发挥。

2.4多维平台建设推进行业服务有机融合

2.4.1以平台思维构建知识服务生态

平台建设不仅关系到期刊的长足发展,也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其中,平台化思维是推进平台建设、构建行业专业期刊的服务新生态的核心[14][15]。行业技术类科技期刊通过媒体融合探索实践,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判断,定位行业技术信息服务或者知识服务,对人、信息、平台进行再梳理,催生期刊资源的利用发挥、媒体融合生态的形成,进而使行业技术科技期刊驱动的专业知识技术服务平台趋势日渐显现[16][17]。行业专业技术知识服务机构,是《棉纺织技术》媒体融合时期的自我再定位。基于此,《棉纺织技术》首先构建内容知识服务资源平台“棉纺织技术+”知识服务平台,对行业专业技术资源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其次,以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带动产品服务创新,用产品服务创新驱动媒体价值链体系内用户,最终促进了专业技术期刊相关资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建设。

2.4.2行业技术及趋势服务提升期刊的行业话语权

行业期刊专注于行业技术研究及应用,在技术专业性上具有优势地位。同时,行业期刊应坚持高端定位,立足产业,发挥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技术大数据,以趋势引导发展,进而提升期刊的行业权威性与话语权。《棉纺织技术》通过整合资源、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趋势报告》等方式,不仅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也提升了期刊的行业站位与话语权。

2.4.3智库建设推进行业技术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媒体转型的道路上,智库建设有助于强化媒体研究能力、传播能力、服务能力,提升业务层级和专业程度,从而实现融合发展[18]。由《棉纺织技术》期刊社发起的“棉纺高质量发展智库”,链接行业专家资源,梳理行业关切的技术方向,基于互助机制,为行业技术研究加速提供了智力和组织支持。

行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BIM技术;三维模型;信息化变革

1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数据为模型基础来建立建筑模型,再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来对建筑物的真实信息进行模拟。大部分建筑设计师使用BIM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BIM技术的核心意义并不局限于此。BIM技术具有可视化、仿真性、协调性、绘图性和优化性五个特点,这使得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进行“三维渲染、宣传展示”,“快速算量、提升精度”,“多算对比、有效管控”,“精确计划、减少浪费”,“虚拟施工、高效协同”,“冲突调用、决策支持”,从而达到提升项目生产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2我国建筑设计行业BIM技术

兴起的背景当前中国的建筑量在全球都名列前茅,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建筑业同样面临相同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造就了建筑业和BIM技术融合的必然性,其中建筑设计行业应用和推广BIM技术的时间对比于其他行业的时间均较长。究其背后的原因,第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和业主、施工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对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和文件。一方面容易造成数据和文件的丢失,另一方面不能及时对变更的数据和文件进行共享。而BIM技术基于三维信息模型的设计模式在很大方面改善了上述存在的问题。第二,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规范化,BIM技术也众望所归,成了建筑业生产标准到位的产物,这也是信息化进步的体现。第三,国内大部分设计院虽然已习惯于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的设计模式,但仍有不少设计院希望学习更先进的设计技术,不仅达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目的,还能更安全高效地完成设计项目。这种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助推了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第四,BIM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使得建筑设计过程更加协同化、合理化。熟悉BIM操作流程后,将大大减少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BIM建筑设计领域的相关标准也陆续。2016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了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7年07月1日生效)的公告,2018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2019年06月1日生效)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2019年06月1日生效)的公告,进一步明确了BIM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统一标准、制图标准和设计交付标准。BIM的相关政策标准也会越来越完善。

3我国建筑设计行业BIM技术现状

当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变革时期,政府大力支持建筑业信息化领域的项目。同时,虽然国内大部分设计院尚处于起步或局部应用的阶段,且建筑设计行业内借鉴和推广的BIM应用模式也较少,但仍有许多建筑设计相关企业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3.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二维设计到三维空间设计。BIM技术摒弃了传统设计模式,而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它将传统的平面二维绘图转变为以三维设计的数字化建造,包括如建筑构件的材料、性能、价格、重量、位置、进度等的三维几何形状信息,使得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达到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的目的,从而支持项目运营管理、生命周期建设等。从粗放设计到集成设计。BIM的全新工作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单兵作战的独立设计模式,而是转变成各专业协同设计的紧密联系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可减少工种图纸间的“错漏缺”现象,包括设计计划、版本控制、互提资料、校对审核等,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从而缩短设计时间。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相对于传统设计修改模式方面,极大地发挥了便捷、高效的特点,还可以减少建筑方案设计和后续设计间的重复绘制工作,从而避免设计中各环节的脱钩。BIM技术在设计各阶段的应用。现如今,BIM技术的应用可贯穿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除了分析形状、体积和空间之外,还可以同时分析能耗和建筑成本,从而使对初始程序的决策更加科学。在初步设计阶段,每个专业建立BIM模型,并将模型信息用于分析能耗,结构,声学,日照,热工程等,并进行干扰检查、规格检查和工程量统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多视角动态观看BIM模型,并可以从BIM模型中来获取各个角度的图纸和其他统计数据。

3.2BIM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阻碍因素。建筑设计行业中BIM的应用和推广有着一定阻碍因素。第一,BIM技术推广应用环境的欠缺。BIM技术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建筑设计行业的操作模式,如果缺少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重置目前的行业模式,无疑是比较难的。第二,BIM技术起步晚,当前国内相关BIM规范标准较少,导致BIM设计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第三,设计单位培养BIM设计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用于购买相关软件,人员培训,建立BIM设计工作新流程等,这让很多小型设计单位对培养BIM技术人员望而却步。第四,BIM技术的应用,使设计工作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从相对独立设计到协同设计,设计人员习惯于传统画图设计模式,对新兴起的BIM技术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不高,同时文件的修改和调整也将带来巨大的模型维护工作量,这都对国内BIM技术的推广和实施造成阻碍。第五,很多业主对BIM技术缺乏认知,在项目设计中,很多业主不主动要求使用,甚至拒绝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第六,国内相关BIM人才较少,现有BIM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导致BIM宣传难以推广。

4我国建筑设计行业BIM技术的发展前景

虽然BIM技术现阶段在国内发展相对并不成熟,并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阻碍因素,但BIM技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IM技术促进建筑设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过程BIM一体化正向设计,有利于设计与算量一体化,有利于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有利于设计与运维一体化。全专业一体化三维正向设计,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BIM技术可以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BIM技术可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并能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的发展进步。这将对环境保护,促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促进建筑设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BIM技术可以促进建筑业转向工业化发展。我国建筑业“十三五”规划的方向之一是建筑工业化、建筑装配化。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装配化的应用,可极大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从而有利于建筑构配件市场化、标准化,有利于促进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关联产业的发展。

5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时代所趋。BIM技术在这场建筑设计信息化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整个传统建筑设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BIM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和推广,将对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绿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晓晨.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06):90-101.

[2]王润生,王文略.浅析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35(1):43-48.

[3]许炳,朱海龙.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及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5(3):10-14.

行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制造业;检测技术;质量;精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技术也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影像仪和三坐标测量机,与机械自动化行业相接轨。为了更好地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中精准性,检测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重视,在机械自动化生产中结合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可以监测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设备的运行参数,还能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来优化加工工艺,对整个自动化生产起到管控协调作用,从而为我国机械产品质量保驾护航,满足国家生产需求,提升综合实力。

1检测技术概述

检测技术就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效应采用合理的设备和方法对生产制造及科学研究方面的信息进行测量,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制造业,能够准确判断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检测技术主要有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转换装置、显示和记录装置及计量等设备支撑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系统地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检测及定量分析,确保机械生产设备稳定运行。

2检测技术在自动化行业的应用

2.1实现自动化检测。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极大地带动了检测技术的自动化。所谓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机械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就能对其进行检测,提高总体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机械产品精确化、高效化、自动化检测,但是需要根据产品类型和产品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确保检测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2提高机械产品质量。传统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检测过程,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检测准确性低等现象。目前检测手段主要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两种技术的结合被很好地应用到机械行业,例如影像仪测量,主要针对微小零件的检测,检测精度远远高于人为检测,三坐标测量技术测量范围较为广泛,除机械产品硬度和粗糙度外其余特征都可以测量,尺寸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评定,而且可视化,通过建模可以编程实现同一种零件的智能化检测,使产品精度更高,促进机械加工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产品质量[1]。

2.3检测技术在机械自动化行业的重要性。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标准的提高,人们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也高,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趋于自动化,促进了检测水平的提高。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检测技术,很好地把生产和检验结合在一起,对产品质量的精度和质量把控更加精细化和高效性,同时不间断监测机械制造系统的工作状态,使得在加工过程中获取产品的数据信息和设备的运行参数,对于优化加工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2]。

3检测技术的装置

3.1间接测量装置。间接检测装置主要目的是指机械生产中对其检测,是一次不能得到测量数据,确保工件尺寸达到标准要求,需要对加工机床进行严格选择和控制,间接完成工件尺寸检测,需要基于程序化作业,避免出现不确定性,对其参数进行设置,目的是获取周期性变化,精确了解工件尺寸参数。间接检测方法主要是多次检测工件通过一定的数学函数式计算得到的工件尺寸,例如需要测量两球体的中心距,由于球心位置不能准确被确定,只有通过分别测量两球体的直径然后求取平均值来计算中心距,这就需要每一次测量都需要精准测量,以达到减小误差[3]。

3.2直接测量装置。直接测量装置主要应用于设备元件或者设备尺寸发生变化的测量,监测机床运行状况。因为被测对象一般不能从表面进行直接测量而对装置进行分类,不同的表面形态和特征使用的装置附件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有孔状表面的测量设备,有外圆型表面测量设备,还有平面测量设备,在自动检测之前还需要根据被测对象的进行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直接检测,可以减小其他检测装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精度,提高检测效率。

4机械自动化行业中检测技术的发展

4.1检测范围扩大化。自动检测技术的形成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对机械制造过程要求更高,减小生产制造中的误差,扩大检测范围,往往针对一种尺寸特征会有多种测量设备,一种设备包含多种尺寸特征的测量。例如针对孔径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可能不能对微小孔进行测量,但是现在影像仪等新兴设备研制成功,很好解决了微小孔的测量,甚至可以测量微米级的孔径,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也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4.2检测精度和灵敏的提升自动检测技术的精度和灵敏度一直是企业所重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度低和质量差的产品会很快被社会所淘汰。在未来自动检测技术还会和其他技术共同使用,例如纳米技术、微波技术等,其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在自动检测领域不断发展和拓展下,还会在环境检测、安全检测方面被广泛的应用。

4.3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目前,针对被测对象的外形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各种各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这些都大多为金属体,而且这些尺寸、形位公差都可以通过现有的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检测,但是针对金属零件的内部状况得不到准确的检测[3]。零件内部出现裂纹或者气孔,特别是焊接件,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将会影响工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而降低使用寿命。对于航空和兵器领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对零件的外形尺寸、形位公差,还需要对零件进行内部的无损检测,确保零件的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因此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是某一种技术和设备就能单独完成,而是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被测对象的检测,例如三坐标测量机和涡流检测,三坐标测量机和超声波检测技术综合使用,提高产品的检测全面性和精准性,推动我国机械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4]。

5总结

机械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自动检测技术,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国家不断完善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要求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精密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将自动化检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通过重视多种技术综合使用,不仅确保被测对象的外形尺寸,还要确保被测对象的内部状况,全方位的进行检测,推动我国产品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亮.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157-158.

[2]郭人瑞.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运用[J].科技风,2020(4):169.

[3]刘京苑.三坐标测量误差及其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7):100+102.

行业技术范文4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一、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1.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区块链技术对交易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使交易主体、交易过程等多方面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交易过程主要是供给方与需求方通过被信任的第三方主体共同协商交易。在区块链交易模式下,是由供给方、需求方和其他参与主体共同促进交易中合同的执行来保障交易完成。

(2)区块链技术对合同条款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间经济业务往来中,合同条款在合同签订后是可以进行更改的,但前提是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协商一致。但是区块链技术影响下的经济业务往来中,智能合约技术使交易双方签订的合同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无法在系统中对合同条款进行更改。在这种模式下如果交易双方想要补充或者更改的合同条款,只能通过重新签订新的合同这一方式来解决问题。

(3)区块链技术对合同执行的影响

传统意义的合同执行是一个完整的业务往来过程,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合同执行并不代表一个过程,它仅仅代表合同生效。当存在满足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条件时,区块链技术便会自动进行合同执行,合同则会开始生效。合同中具体条款的执行需要线上和线下的共同协作。

2.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

(1)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会计确认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经济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会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准确、人工录入及人工核对过程出错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确认时,在一项经济业务中只有当全部节点都确认了这项业务的发生后才会生成新的交易数据信息,区块链技术在会计确认这方面的应用,很大程度的确保了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经济信息和财务数据传递的实效性、真实性、一致性、准确性。

(2)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计量时,所有的经济活动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确保会计人员根据数据需要进行准确的会计计量。如果计量数据经过会计人员核查出现了问题,数据也需要通过全网的审核才能进行调整。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计量这方面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计量工作能够公开透明、顺利准确的开展。

(3)对会计记录的影响

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记录时,企业的经济业务确认与资金流动核对是融为一体的,因为区块链中数据的传输是直接并且准确的,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不再需要第三方银行单独的确认。由经济活动的每一个参与主体进行独立的记账,所有的数据在归集之后传送给每一位参与者进行保存,在一项经济活动中每位参与者手中的资料都是相同的,每位参与者都可以互相监督,这同时也提高了会计记录工作的准确型、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成本。

(4)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会计报告是会计人员将企业经济活动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后通过专业的会计师进行分析后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企业各类财务情况。目前社会中所能收集到的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企业财务报表。传统的财务报表存在缺点,例如报表公布时间、包含内容和报告形式都是固化的,这些会导致报表数据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很差,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是不全面、不具体的。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报告时,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开放的公有链随时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判断想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解决了传统方式下信息使用者与企业之间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区块链中与企业有关的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纳入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中,对于一些属于商业机密的财务信息,只有通过授权才可查阅,保证企业机密财务数据的安全。

(5)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制度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重大,根据区块链网络中公开透明的信息数据,会计主体这一概念被淡化,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提前判断,会计分期将不再只局限与年、半年、季度、月这些时间单位,货币计量也将变得更容易记录与核算。

3.区块链技术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影响

目前会计人员使用的企业财务系统可以实现由人工手动录入或机器扫描录入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经过系统识别后自动对该笔业务进行记账。而当财务系统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后,会计工作达到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程度。

(1)对记账模式的影响

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区块链内的所有子节点都必须对这项业务的信息记录其进行确认,信息记录与事实相符后便会在全部节点进行广播,同时主体节点会对这项经济业务进行首次记账。随后公开的业务信息将被企业、银行、税务等节点提取进行自动复核,对经济业务进行判断与认证。上述工作中经济业务信息的记录、主体节点及各子节点的记账、其他节点的信息提取复核工作都是由节点的“财务机器人”完成,“财务机器人”使经济信息在区块链各个节点的记录、传递、审核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企业财务系统的记账模式,成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2)对会计信息结构的影响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对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当信息使用者、交易伙伴、银行、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各个主体需要使用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再将所需的会计信息提取后提供使用。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使得上述信息使用主体均构成区块链中联盟链上的独立节点,并在每个节点中都有一个业务团队负责载入区块的会计信息的记录和认证。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公允性提供高水准的保证。

二、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应用面临问题

1.区块链技术缺乏政策管控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目前只有部分大型企业有能力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应用这一技术对其企业财务系统进行优化。因此区块链技术缺乏对应的政策管控。企业在应用时,对于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是无法进行预测和控制,出现问题之后也很难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问题也无法寻求相关法律、政策上的帮助。

2.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问题

首先,企业经济业务量的增长必然会造成企业财务数据的成倍增长,同时区块链技术对数据的存储空间要求极高,每一个有效节点的数据存储量都必须满足整个区块链数据存储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整个区块网络的性能会受到系统中处理速度最慢和网络环境最差的节点的影响,因此企业在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财务工作时,产生的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其次,当区块链技术需要进行升级修复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疑会影响到员工工作进程,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企业技术应用面临难题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这一特征使企业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管控难度大幅度增加。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各个流程均规定有明确的人员负责,如果各类凭证、账簿、报表出现差错或恶意篡改等问题,企业管理者查找出相关负责人员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会计人员在区块链技术系统中的操作是匿名状态下进行的,并且企业的系统管理者主要关注区块链网络中站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的管控难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大大增加,这就对企业硬件的数据存储能力以及财务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信息在企业间有经济业务往来的时候完成精准对接。这意味着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但对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并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其进行财务系统改进和专业技术人员招募,所以区块链技术在中小型企业中大范围应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使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困难。

三、会计行业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建议

1.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实时加强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必然会有一些企业运用区块链技术去做一些有争议的经济活动。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标准区块链技术就很难在企业间大范围的应用。因此,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尽快跟紧时代的步伐,实时制定与规范实施。

2.区块链技术安全性有待提高

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会计行业中广泛应用,重中之重是进一步加强其对企业财务数据安全性的保障。目前,企业数据共享时私钥一旦被恶意窃取,将会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将带来重大损失。

3.会计人员职能转型急需加速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大部分简单、重复的会计工作被智能化机器人所取代。从事会计记账、会计复核的工作人员在未来区块链技术普及之后必将会面临被社会所淘汰的风险。同时,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为会计人员所熟知的,该技术完全是一个跨专业、跨领域的技术。会计工作者在日后必须对该技术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以下几点是会计工作者必须具备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1)会计人员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

简单、重复的会计工作不再需要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处理,这意味着未来会计行业需要的是具备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的会计人才,需要会计人员对数据有极高的敏感度。

(2)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会计人员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财务系统中的数据相结合,在展开综合分析的同时评估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规划,提出解决方案,避免企业利益受损。

(3)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财务决策能力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审计的时间大大缩短,会计人员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资讯,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市场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有效决策。

(4)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水平

行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信息质量;审计效率

一、背景及意义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会计行业的工作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的,势必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变革。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我国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在积极探索将区块链技术与其业务相结合。区块链基于其各项技术特征,保障了会计工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会计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因此,探讨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金叶、朱鸯鸯(2018)指出区块链公开透明、去中心化有利于信息追踪和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袁广达、郭译文(2019)和赵建辉(2019)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中的应用以及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要解决的两个基础工作;邢恩泉等(2019)认为通过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门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刘杰等(2019)探讨了区块链对审计的影响与融合,提出了这种作业模式的应用困境以及应用展望;宋建琦(2020)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对联网审计的影响,构建了区块链技术联网审计;杜勇、谢彪和李勤(2020)基于区块链技术重新构建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本文将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块链技术将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交易风险及审计效率,并分析区块链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区块链特征简介

区块链是一种由网络节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这样一种系统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节点上,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处理数据且具有同等地位的,区块链的核心在于先整合广泛分布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打包组装成一个个的区块,再通过链路实现区块的链接,从而保证各类数据访问时的效率与效果。区块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去中心化。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是采用将分类账与代码相结合的方式来存储区块链网络上发生的所有交易的,当区块链网络上的某个节点触发数据录入后,便会将数据传递到整个区块链网络上,而其他的节点则会记录和备份全网上发生的所有历史交易,并且能保证数据存储的一致性和唯一性,从而实现区块链网络上节点的点对点链接。(2)共识机制。区块链所涉及到的共识主要是机器共识,区块链网络上每个节点都可以完整获得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并且节点根据机器共识算法来验证新进入的数据。当区块链网络中的某个节点需要记账时,先将交易信息在全网络中进行广播,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在接收到记账请求后便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运算,最快完成并经过验证的节点再在整个网络里广播账本,在经过大多数节点验证确认后则共同完成记账。(3)信息难以篡改。该技术背景下数据一旦通过共识算法被录入区块链网络中后,就会被实时更新到整个区块链网络中。因此,只有取得区块链网络上51%以上节点的控制,才有可能篡改记录,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一旦修改了也是会留下痕迹的。上述特征对会计(审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区块链技术使用双重密钥来记录信息,有效限制了有能力修改会计信息者的数量。区块链技术所使用的哈希算法的特点也使得篡改区块链上所记录的信息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并且区块链技术使用匿名交易的模式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加密,这也大大增强了记录信息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还有时间戳的功能,每一笔交易信息都是根据时间记录的。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追求的目的不同,因此对所需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自然也不同。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难以全面综合地考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区块链技术的记账方式是基于一个透明真实的信息“总账”的,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3、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传统的方式在汇总和传递财务信息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在区块链技术下,财务信息一旦被某一个节点记录,就会自动更新到区块链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并且是不可逆的,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延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提高会计做账真实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会计以分布式记账为主,这种方式是在给各个节点授予平等的权限后维护账本的整体运行的。区块链下的分布式账本允许处于不同位置的各个参与者同时进行交易的记录,并且采用非对称的加密技术保护各个交易方和访问者的隐私。信息双方准确及时的联系可以通过公钥和私钥来保证。区块链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享有平等的交易权限,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联系并维持了不同节点之间的运行。这样的系统特色就使得即使某些节点出现了问题,系统也能继续保持健康运作。在传统的集中式记账模式下,当面临多方交易时,会出现各个交易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恶意篡改账簿的情况,这时对账等任务就成了很大的难题。企业中有些领导会要求会计人员做虚假账务,并通过一些手段来掩盖住真实的情况,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投资者。但是,在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后,区块链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能实时更新财务数据信息,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上,所有交易方都可以同时参与控制区块链网络上存储的数据信息,这就可以有效解决会计系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既降低了成本也保障了真实性。此外,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智能合约可以在数据的源头上确保其真实性,一旦将智能合约上传到区块链,所有节点都可以看到合约中的交易相关的详细信息,如果会计人员违背合约做假账,相关的利益合作者就会发现其中的虚假成分,这会大大损害公司的信誉,得不偿失。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抑制造假行为,有效提高会计做账的真实性。

(三)有效规避交易风险1、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当前的市场特征是买方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为了应对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境况,企业常常会利用商业信用来提高本企业的销售量,但是这种操作往往会使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风险。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根据区块链网络上记录数据具有的公开透明特点,交易双方可以在进行交易前先查看交易对象的偿债能力再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在肯定了对方的偿债能力并且确定了要进行交易后,交易双方可以应用区块链编制智能合约,先在区块链上绑定买方的一个账户,当买方到期未主动偿付货款时,区块链则自动从绑定的账户上将约定金额的账款划给卖方。因此,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防范应收账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卖方企业的权益。2、防范违规交易风险。由于财务票据具有不公开和不透明的特点,因此违规交易一直是困扰交易双方的问题。但是,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并且区块链上配有时间戳,将区块链技术和财务票据相结合,会使得所有票据一旦发行,就被公布在整个区块链网络上,有效防范了违规交易的风险。3、提高交易清算结算效率。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各个交易方是独立进行自己方的记账工作的,首先在记账过程中就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其次由于每一方都有自己独立的账套,当多方进行交易时,多方的账簿之间极易出现差异,这就增加了对账的任务,也大大降低了结算的效率。但是,在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后,交易各方便有了一套开放、共享、公认的账簿,区块链上可以实时记录所有交易方的数据信息,大大节约了记账时所耗费的资源以及交易各方对账时的成本。此外,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交易的清算结算工作,大大降低清算结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清算结算效率。

(四)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1、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在传统审计背景下,审计师进行审计之前首先要确定重要性水平,并根据设定下的水平进行审计抽样检查,这一举措是在原始凭证存在的情况下,在节省资料翻找时间和保证审计质量之间进行取舍所得到的审计流程。由于无法进行完全详细的审计,难免会导致部分问题数据无法得到审查,从而埋下了一定的隐患。若公司能够做到所有交易都由区块链智能合约功能完成,则企业的所有会计信息都会记录在这一条链上。通过编写程序,审计师将可以做到对公司所有的交易数据进行审核,避免了隐患。大数据背景下大大降低了审计师对会计资料的审核时间,使得审计方式从抽样审计转变为详细审计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增强了报告的可信度。2、审计取证方式与范围。在传统审计背景下,审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取证的目的是确认交易确实发生以及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为此则需要向供应商、客户及开户行等各方发出询证函,这一流程将花费审计人员较多的时间。而在区块链应用后,审计师的取证将会向交易对方索要其区块链文件的副本,通过计算机程序将其与企业内的区块链进行比对便可获取充分、必要而且完整的审计证据。也就是说,在区块链所提供的大数据背景下,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的确认将由信件往来转变为点对点的直接信息传输,既省去了信件途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有效地扩大了取证范围。若被审企业和其交易对方等共同建立起了一个联盟链,审计师甚至可以无需向其索要区块链文件的副本,只需测试区块链性能是否完好,如通过改写部分节点的数据来观测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功能是否真实有效,便可成功地完成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这种审计程序上的改变也将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3、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审计风险降低。区块链上数据共享的特征使得企业会计工作一旦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达到公司自审、自查的目的,这一特点能加大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管力度,降低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同时,外部的审计师在检验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可靠时,也只需要对其编写的代码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内外审的职能,简化了审计工作的流程,提高了审计效率,提升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区块链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重塑会计信息系统。当前,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以手工方式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在区块链技术面前,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的。重塑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要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中尽量少的人的干预。首先,应当运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来构建财务共享平台,改变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财务工作人员与业务相脱离、总部机关臃肿、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各个区块链之间又是相互连接且相互监督的,区块链网络上记录的信息不能随意更改。其次,ERP系统存在审批流程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将区块链技术和ERP系统相结合,可以有效实现自动制证,全面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与此同时,在现行的ERP系统中,各个层级的高管享有不同等级的权限,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存在着部分人员随意篡改数据以及协同舞弊的可能性,而在区块链技术下,所有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有效降低舞弊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区块链技术来重塑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数据处理的速度,使工作周期变短,也能有效控制造假行为,提高了会计环境的安全性。

(二)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注重点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会计注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以及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的重点则在于根据获得的财务数据信息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市场的发展结果,进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以实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在区块链这样一个技术背景下,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提升,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一些传统的会计岗位势必会被取代,审计师的工作模式也会有所变动,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面临失业的问题就迫使传统的财务会计必须要有所转型以满足会计人员的就业问题。此外,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通过各项信息技术对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风险问题,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六、结论及建议

行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电子技术;通讯行业;应用

1现代电子技术特点

1.1智能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住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中最大的优势是电子技术本身的智能化特点。它将生理学、心理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所有功能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实现。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具有自主决策、推理判断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智能化的现代电子技术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增长。

1.2精准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电子技术的使用精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迫使电子技术不断提高精准化的研究和生产水平,为人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的生产和工作内容不同,对电子技术的功能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进行精准化的生产。

1.3普及性

电子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过去局限于一些特定地点和特定人员使用的局面。尤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更可以极大的帮助人们的工作生活,使得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网络互连、移动支付、休闲娱乐等体验,已成为平民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2电子技术在通讯领域内的应用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现代电子技术除了传统被用于电控装置、电气自动化、传感测控、接口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方面外,更多的应用于现代通讯行业。

2.1生产通讯中的应用

在生产通讯领域,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便捷的对相关工作进行监控、调度、计划、布置,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在销售通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客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进行产品的验货,而销售方通过电子通讯技术更加准确的预测市场形势变化,并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和产品的贴合度,从而避免了企业销售出现经济损失,降低了市场风险的威胁。同时,虚拟服务器、存储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强大功能的应用,更提高了生产通讯飞速发展的进程。

2.2生活通讯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于通讯行业后,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载体,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城镇还是偏远的农村,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延迟,增强了社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把全世界都串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电子通讯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通讯行业中的应用

3.1不断进行创新

在世界通讯行业发展中,我国许多国有企业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对电子技术在通讯行业应用的影响力还缺乏思想认识,缺少创新精神。大多数习惯依赖模仿国外企业,制约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要拓宽电子技术在通讯行业的应用,就必须加大研究,实现新技术的开发,不断推动电子技术在通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多重视企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创新,在政策上要征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基本保障。

3.2缩小地区差异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偏远地区,更成为通讯产业的发展的短板。因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根据当地通讯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扶持和鼓励,并建立通讯产业交流平台,加强通讯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帮助欠发展落后的地区,并给予技术支持。此外,在交流平台的建设中,可以定期组织举办技术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从而加强技术突破。通过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偏远地区通讯发展水平,缩小地域间的差距。

3.3加大人才培养

科技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困难,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所有科技的出现都需人进行创造。因此,若想要实现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利用新人才推动新技术。企业要建立一支创新人才团队,保证团队成员及时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的前沿理论,并通过各种培训,提升整体素养。创造机会不断向其它企业与国家交流借鉴,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组建人才建设梯队,保护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技术的积极发展。

4结论

通过对电子技术在通讯行业的应用的分析论述得知,电子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思想认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技术创新,才能不断促进电子技术在通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峻铭.现代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7(23):46-47.

[2]滑洁,王晗.现代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7):85.

行业技术范文7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种各样的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能源的需求逐渐走向多元化,然而传统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次性资源毕竟数量有限,因此,需求增长急需我们去发现并开发出新能源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电子技术也在飞越发展并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我们各个领域,其在新能源材料行业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就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方面所涉及的几点浅谈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中的应用。

一、新能源材料行业的概述

新能源材料行业是目前我国新能源研发项目的一个重要领域。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都离不开能源,然而人们在经济发展之初,对能源的认识远远不足,坚信人定胜天,从而盲目甚至过度的开采能源,当一系列能源问题的产生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荒谬,如何让使我们生存、生活的能源继续合理的利用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这时,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如何合理开发能源以及研发新能源的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的新能源还处于研发的阶段,不论是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还是地热能,其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相对有较小。

二、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中的优势

1、节能性。节能效果良好。新能源材料研发的目标之一就是节能。电力技术在节能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电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编写一系列的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达到时电能转化为能够充分为我们生产、生活所服务的能源,从而提升电能的利用率,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而适用于新能源材料的电子设备可以使新能源材料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子设备的性能是保证新能源材料使用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将全新的电子技术应用在该领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2、环保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开始从源头上去减少科技进步给环境造成的伤害,现当代研发的全新的电力电子装置不但可以降低设备的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资源的号损,而且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降低。比如DWM整流器。3、安全性。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新能源材料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论研发所使用的材料还是研发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均会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被其他所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提升电子设备的安全性能,从人、材、机等各方面出发多重有效地保证其安全可靠,减少由此造成伤害的概率。4、准确性。新型电力电子系统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具有高精度、灵活性、快速、智能等功能,人、机有效的相结合,改善了传统设备的弊端,程序简洁方便操作,易于控制,更易于普及。

三、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域的应用分析

1、节能技术方面的应用。第一,改变电动机的运转速度。电力电子技术依据各个电机所承受的不同的负荷,通过改变其结构,自动调整其相应的运转速度,避免电机做无用的功,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第二,通过调整电动机的电压使电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较长时间内的负荷变小,从而,降低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以达到使其功率降低的目的;第三,对无用的功率进行控制,达到一直做无用的功率的标准后要达到抑制无用功功率,对谐波信号进行与之对应的调整,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2、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目前电力系统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利用高压直流输送电能,这种距离远,容量大的送电技术对新能源电力应用的影响很大;其次是柔性交流电,柔性交流送电技术是在具备电力电子设备的前提下,有效结合现代控制技术从而达到对传统交流电进行系统控制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新能源电能输送并网的难题,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而,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到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四、结语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影响深远的产业。电子技术是新能源材料发展的加速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电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用还远远不够广泛深远。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探讨其发展,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科研技术,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空间,走出传统能源所带给我们的局限性,降低能源的成本,将其利用率有效提升,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各个领域,提升新能源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让新能源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所服务,推动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郭世明: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08)

[2]张挺: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应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3.15.100-101

行业技术范文8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言服务;翻译技术;语音识别

1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语言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研究不仅包含国家层面上的总体战略规划,并且逐渐开始向社会层面的各专业和业务领域深度发展研究延伸。语言服务行业涉及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与应用(机器翻译MT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语言教学与培训等众多业务领域。人工智能语言服务的出现,突显了全球化大数据背景下的语言信息特点以及翻译智能技术平台时代的来临,未来即将是“一带一路”的专业化语言服务和智能化翻译需求激增的时代。目前国内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是:语言服务人才市场供求失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翻译技术和软件运用不足,语言类服务企业和高校的创新协同合作有待深入,网络翻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需要新技术和新实践等。

2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需求

知识增长和技术发展往往呈现交替加速发展的特点,当今尤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改变着智能制造、金融贸易、教育培训、公共事业、医疗应用等各个行业,并成为变革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2017年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始涉及各行各业。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金融、安防、客服等行业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主要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它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关注计算机和人类(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技术。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等不同形态的语言产品将不同程度地融入新的智能技术平台,未来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无疑会进入“语言智能+”的时代。语言智能的目标是实现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的连续交互,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语言服务行业技术应用与创新

3.1翻译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应用在语言服务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简单机械的人工翻译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今后会逐渐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技术和同步多语字幕翻译技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所取代。在新一代技术的影响下,翻译产品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18年底由腾讯AILab研制出的人工智能辅助翻译产品TranSmart在业内引起轰动。腾讯交互翻译TranSmart是一款面向人工翻译场景的机器翻译产品,也是业内首个落地的交互式机器翻译产品。该产品结合了腾讯AILab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交互式机器翻译、翻译输入法、翻译记忆片断复用技术,配合亿级双语数据,帮助用户更快、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针对人工翻译市场现状,特别加强了常见专业领域的翻译性能,对于教育、合同、法律和专利等领域的文本效果尤为出色。另外,针对2020年初的突发性全球肺炎疫情,很多语言服务行业人士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服务于抗疫战役,将中国宝贵的抗疫经验通过多国文字及时地传递给全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防疫抗疫。一个机器翻译矩阵Tmxmall为了给更多正在为抗疫出力的翻译团队及相关人士提供技术便利,及时上线了聚焦于医疗的垂直领域机器翻译引擎——阿里医疗机器翻译。阿里医疗引擎是阿里云达摩院机器翻译产品,能为译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准确的医疗翻译结果。该系统支持中英、英中、中日、日中及多语种互译,并且支持YICAT企业版/团队版、TmxmallMTPlugin、SDLTrados、memoQ中应用。本次疫情期间,阿里也在不间断地使用优质的疫情双语语料来训练医疗机器翻译引擎,帮助大家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肺炎疫情及医疗相关的翻译工作。未来,翻译服务也将从通用领域的机器翻译:谷歌翻译、有道翻译、云译、腾讯翻译君、搜狗翻译、aws、阿里翻译、小牛翻译、DeepL、百度翻译、Bling、Yandex等,拓展到更精准更专业化方向的垂直领域机器翻译。未来几年,智能化的翻译技术必将加速推进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语言服务必将是专业领域和业务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语言服务。

3.2语音识别技术的运用。语音识别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技术,被逐渐运用于移动终端,各种语音识别产品层出不穷。语音识别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让机器自动识别人类口述的语言。本次研究以大数据采集、抽取样本的研究方法研究语音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杭州好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MyET语音识别软件在浙江省高校互联网听说比赛系统中的运用为实证研究,以大数据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在实践过程中口语能力的变化情况。MyET自动语音分析诊断技术(ASAS©,AutomaticSpeechAnalysisSystem),拥有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及地区的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第ZL02160031.7)。系统会根据语言学习四个要素——发音、语调、流利度、音量去分析学习者在口语上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口语改善建议。比赛收集的数据和报表包括以下几种。详细成绩报表(ScoreDetails)数据内容:在比赛期间中,系统会完整详实记录选手历次进行比赛刷分的信息,包含每次比赛刷分成绩、比赛刷分次数、登录比赛刷分时间点及每次完成比赛所花的时间。数据意义为教师可以从详尽的成绩数据中,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大赛的投入程度,并看出学生在大赛实践过程中口语能力(成绩)的变化。统计报表(Statistics1)比赛总时长(ContestDuration)数据内容:在比赛期间中,系统会自动侦测每位选手每次进入比赛与完成比赛当中实际操作所花的时间,计算出选手实际投入在比赛模块的总在线时间。数据意义为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总共花了多少时间在进行比赛,看出通过大赛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程学时长(AccumulatedLearningTime)数据内容:每位参赛选手将获得一组MyET课程包,选手可在比赛期间进行课程练习,系统会自动侦测并计算每位选手使用课程内各学习模块(包含单句练习、角色扮演、强化练习、自我检定、跟读、复诵等)进行自主学习的总体时间。数据意义为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外,花了多少时间在进行口语课程的自主学习,有效增加了多少口语学时。以学校为单位的分析报表(Analysisbyschool)数据内容:在比赛期间中,同一场比赛里,报表会呈现每所参赛学校的总参赛人数、每所学校参赛选手总刷分次数、每所学校参赛选手总刷分时间。数据意义为教师可以了解在比赛中,各学校对比赛投入程度及自己学校的学生在比赛的总体表现程度。刷分时段分析报表(AnalysisbyTimeSlots)数据内容:在比赛期间中,报表会呈现全体选手刷分时段的分布统计。数据意义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上线时间分布,看出学生习惯在哪些时间段内学习,体现通过大赛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及妥善运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在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改变人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变革,逐步建立语言服务行业规范及标准,培养新一代创新技术应用人才是当前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蔡自兴.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罗华珍,潘正芹,易永忠.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2017(21):21-23.

[3]王华树.语言服务的协同创新与规范发展——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译协年会综述[J].中国翻译,2017(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