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与保险行业的契合分析

区块链技术与保险行业的契合分析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保险创新带来机遇,其智能合约、数字摘要等算法将给保险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本文先反思原有保险模式的缺陷,再结合区块链的特征,分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行业产品设计、承保、理赔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区块链;保险;去中心化金融

一、引言

区块链是一个系统框架,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组合实现的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的存储数据库。近年来在保险科技、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区块链技术与保险的融合备受关注。2015年《信任的机器—区块链的承诺》一文中说,区块链能够在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可以降低信任成本,进而改变金融行业。2016年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认为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科技的发展可以促成新一轮产业革命。2019年1月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了规范和准则。2020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部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区块链技术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要探索“区块链+”模式以促进科技与实体经济的结合。2020年2月5日,央行《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为促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准则。2020年4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开启试点工作,为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数字货币、供应链管理、药品溯源等领域有所应用,一些创新型保险公司也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本文将探讨区块链与保险业是否可以完美契合,并分析区块链可以帮助传统保险行业解决哪些痛点。

二、文献综述

(一)区块链的研究。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无需信任(trustless)的新型数据架构,它由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共同拥有、管理和监督,不接受单一方面的控制[1](巫岱?,余祥,王超,李强,2018)。其的本质是一种协调各个经济主体交易关系的新型制度安排(黄少安,刘阳荷,2020)。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网络,区块链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分布式结构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因中介费而产生的成本,区块头中的时间戳可以实现数据追踪,链式结构可以防止数据篡改,将其运用于实体经济中可使市场更加稳定、透明(林小驰,胡叶倩雯,2016)。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其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将加速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郭小川,2019)。

(二)运用于保险行业的研究。传统保险行业的商业模式智能化较低,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保险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保险行业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张荣,2020)。区块链技术对于互助保险、保护客户隐私、解决信息不对称有重要意义,与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目标有很高契合度(赵大伟,2016),因此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保险的数字化转型。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保险信息安全水平、防止保险欺诈(周雷,薛雨寒,刘露,2018);可以促成差异保险经营模式,提高保险市场效率(王海巍,周霖,2017);其“共识机制”适用于互助保险,保险业很可能成为区块链普及的先行行业(王和,周运涛,2016)。现有文献已经对区块链应用于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但都是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出发,阐述该新技术可以运用于传统保险模式哪些方面。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将彻底改变原有保险模式,因此在讨论该问题前之前先反思传统保险模式的弊端,再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分析区块链技术能否助力保险业转型。

三、传统保险行业的发展困境

(一)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在供给方面,保险公司在核保和承保环节会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是传统保险无法绕开的困境[2]。其中,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双方签订合同之前,保险公司难以准确、全面的了解保险标的的风险情况。准保户为降低保费或获得更高保险金额,刻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不仅会提高保险公司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其成本,一旦逆向选择者成功投保,还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高额损失。道德风险是指在保险公司承保后投保人故意放松对标的物的保护,甚至通过故意损毁标的物进行骗保。传统保险业通过在合同中设定等待期和免赔条款来降低保险公司的损失,但并不能在根本上阻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需求方面,由于投保人只能被动接受保险合,不具备对合同条款的解释权,使得保险消费者天然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之近年来保险公司拒赔、销售人员故意误导消费者等负面新闻的频繁报道,导致保险消费者在心里上和保险公司处于对立关系,保险购买呈现被动性。综合来看,投保人和保险人都需要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以提高效率,保险行业需要重建信任机制。

(二)人问题。传统信息不对称的保险市场非常依赖中介人或机构对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从全球数据来看,2017年全球保险中介市场规模达2077.4亿美元,其中保险规模最大行业规模达1019亿美元[3]。中国保险市场对中介渠道的依赖性也很高。由图可见,从2011年到2018年我国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金额持续上涨,其所占比例也在2014年后开始大幅上升。与保险中介快速发展相伴的是高额的中介成本。最典型的是航空意外险,他们的公司多为从事机票代销的旅游网站,他们从中抽取的佣金高达80%。前几年还频现买机票时被强制搭售航空意外险的情况,这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损,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2]。保险人和保险公司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人以拿到佣金为目的,注重短期效益,而保险公司则要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并且保险人行业门槛低,业务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有些销售人员为了拉到保单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欺骗消费者,使外界对这个保险行业的评价下降[4]。在产品方面,保险人倾向于销售高佣金的产品,忽视了客户的权益和体验,这也阻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行业需要构建去中心化、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使保险公司与客户直接建立联系,消除传统保险模式的人问题。

(三)产品单一化。传统保险行业的产品和险种呈现单一化,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2019年麦肯锡的《中国寿险市场下一个五年的增长引擎:产品保障升级与创新》中指出,中国寿险产品单一,需要创新。中国保险业协会在2018年提到,当前互联网人身险市场仍存在不少挑战,包括产品缺乏创新、结构单一;客户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单一,存在经营风险等。财产保险方面,车险占据主要份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车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比重约66.64%。整体来看我国保险产品同质性强,除了短期意外伤害保险、车险和万能险意外,其他可供选择的险种很少。传统保险市场产品组合的重心应转向为客户需求创造价值,理解并执行“保险姓保”的理念,完成保险产品的保障升级和创新升级。

(四)客户信息安全问题。随着保险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2019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原因导致的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损失124元。信息安全事件不仅使客户利益遭受损失,还会严重影响保险企业的声誉。客户对保险公司不再信任,也会提高保险公司获取真实信息的难度。保险公司泄露客户信息一经监管机构查处,可能引致企业停业整改,对其发展造成阻碍。2015年7月,原中国保监会发文提出互联网保险公司要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安全、合法的手段取得客户信息,并保证未经客户同意不将信息泄露或用于除提供服务外的其他用途。可见国家层面对于保护客户隐私权的重视。客户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系统安全性较差,缺少更加安全稳定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现有互联网保险公司需要改进底层技术,增加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

(五)工作效率有待提升。营销方面,传统中心化的保险公司多层级分立的管理模式。各级分公司、中支机构要在总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展开经营,产品销售、人员调动、资金核算等工作需要经过层层上报,占用了大量资源配置[5]。投保方面,投保人不能参与合同制定,保险合同无法满足所有投保人的特殊保障需求。核保方面,大量重复、繁琐的审查工作还依赖人力,耗费大量资源。理赔方面,理赔速度慢的问题一直被客户诟病,保险公司难以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也导致沟通无效。综合来看,保险行业需要新技术来代替人工完成保单审核、理赔等机械工作。同时也需要构建一个点对点的交易模式、管理模式来完成效率革命。

四、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对传统互联网保险业发展困境的突破

(一)区块链技术特征。1.去中心化。区块链独有的分布式记账技术指的是分布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的数据库,每个节点都可以复制并保存一个帐本,且每个计算机都可以进行独立更新。它的特征是账本不由任何中央机构维护,而是由每个计算机节点独立构建和记录的,系统会自动将算力最强的人所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中,并发给系统内其他人备份。区块链一方面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另一方面消除了中央处理器故障和黑客粉尘攻击造成系统瘫痪的可能性[6]。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就不再依赖于某一固定中心机构,就能和陌生人建立信任,也能够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2.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中的数据摘要(DigitalDigest)是一种通过密码运算进行数据验证的算法。这种密码运算要通过哈希函数完成,哈希函数是一种散列函数,将不同的数据输入哈希函数将得到不同的哈希值。在辨别数据是否被篡改时,发方将原文进行哈希计算得到MD,同时得到加密信息E和数字签名DS;收方通过解密和哈希运算得到新的MD。两个MD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接受该文件;如果不同则说明文件遭到了篡改,系统会自动拒绝接收。由此便可以做到保证数据在区块链中传输时不被篡改。3.匿名性。匿名是指行为信息藏匿于匿名集中无法被正确识别。匿名性的强弱与匿名集的大小和匿名集中行为概率分布相关,匿名集越大匿名集中所有对象作出某一行为的概率分布越平均匿名性越强[7]。在区块链中匿名集是所有节点的集合,而分布式结构中又存在大量节点,于是区块链天然地具备了优良的匿名性。区块链中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交易者的隐私,虽然每笔交易信息都会被计入到全部账户中,但只有拥有秘钥的节点才可以读取具体信息。

(二)对传统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困境的突破。1.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在核保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拓宽了保险公司获取信息的渠道,保险公司可以与体检机构、医院、汽车销售商等实现资料共享,利用区块链每个节点同步记账的特点完成信息共享。在经过保险消费者授权后,保险公司可以轻松获取一手资料,降低信息成本和假信息带来的危险。在赔付方面,区块链共识机制可以保证每次赔付公开透明,避免了重复保险等保险诈骗行为。现实中已有企业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保险生态圈。2018年8月阳光保险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女性特疾险,建立了“消费者+医院+保险机构”的全链条信息共享机制。该产品可通过健康介绍信授权保险公司去阳光融合医院及慈铭体检中心查看个人的健康情况,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真实度、可信度。2.构建去中心化保险系统,使相互保险成为可能。分布式的交易网络允许点对点的交易。在智能合约的作用下,所有交易可以自主完成,不需要中心机构提供信任支持,形成了自治的保险组织。无论是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机制,还是共同参与的运营理念,区块链和互保都有着相同的目标[8]。传统的相互保险模式中的投票机制使保单持有人难以履行其公司治理的责任。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保单持有人做出主动、理性的投票决策。构建去中心化的保险体系还可以避免模式的缺陷,提高保险行为的自治水平,落实相互保险互惠、民主的内在理念。去中心化保险体系的构建也可以改善传统保险行业险种单一、缺少针对性的问题。保险公司获取数据更加容易、数据的真实性更高使得可以准确的分析客户需求,并根据所得信息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创新。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数据溯源准确的评估特殊物品,如珠宝、文物的价值,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合同条款。3.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智能身份认证系统,可以在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防止信息泄露[8]。虽然每个节点都同步储存了相应的交易信息,但是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等算法的保护,链中参与者只能看到交易数据,不能看到背后交易者的个人信息。在保险的客户信息录入环节,如果将客户的个人信息注册在区块链上,则可以使其与其他客户的信息形成共识机制,这将大大降低客户数据外泄、丢失、被篡改的概率。保护客户信息安全与建立信息共享的保险生态并不矛盾。现实中,以阳光保险的女性特疾险为例,阳光融合医院及慈铭体检中心取得客户身体信息后,将其录入区块链,与保险公司实现共享。但保险公司在调取数据进行核保时,只能看到客户的健康评级,并不能看到具体的健康指标。区块链技术在满足法律对客户隐私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客户信息在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有效降低管理和协调成本,提升应用效率[8]。4.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营运效率。智能合约用程序取代了传统保险人工在核保、理赔等步骤中的作用,程序的自动执行将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成本。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险公司可以与其他行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这一方面降低了数据收集的成本,另一方面数据真实性的提高也将减少保险公司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损失。保险理赔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区块链数据的可追溯性对保险标的信息进行持续追踪,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可以迅速审核并进行赔付。理赔的提速不仅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还能改善企业形象。

五、结论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和保险行业的契合度分析,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将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保护客户信息免遭泄露、促进产生更多险种、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保险业应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改善产品设计与客户体验,优化公司运营模式,增强核心能力(如核保、理赔),最终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李筱纯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