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论文范例

现状调查论文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1

关键词:西藏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作为偏远地区的西藏,小学体育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在中国知网文献搜索栏输入篇名“西藏小学体育”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为“0”,说明西藏教育各级部门对小学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本文通过对西藏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促进西藏小学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

1.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本研究设计了《西藏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本研究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19.0.forwindows进行录入和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执行情况分析

1999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中小学要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教体艺[2001]4号文要求在全国组织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教体艺[2006]6号文要求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5月7日《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将小学阶段各年级分成三个水平,各个小学要按照要求完成各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任务和目标。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小学体育教育。但在实际调查中显示,西藏68%的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不了解国家相关文件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乡镇小学,有些文件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几乎没有听说过。即使是拉萨市的小学,虽然学校相关人员知道个别文件大概内容,有些文件当年也执行过一段时间,但主要也是应付检查,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西藏小学体育相关文件“上传下不达”现象比较严重,西藏小学体育课程很难完成体育相关文件要求的具体任务。

2.2西藏小学体育教学物质条件现状分析

2.2.1体育场地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被调查西藏小学场地设施配备不完善,场地集中在乒乓球场、篮球场和田径场(足球场)等方面,其它场地资源非常有限。由表2可以看出,拉萨地区小学体育场地配备情况远远好于其他地区,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拉萨地区小学发展明显好于其他地区。本次调研还发现,西藏小学有88%的体育教师和管理者不了解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相关内容。

2.2.2体育经费投入现状调查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额的学校体育经费,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查得知,西藏城乡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方面差异显著。拉萨县级以上地区小学器材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活动需求,县级以下地区小学器材配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特别是乡村小学,每年学校器材购置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另外,各个小学开展体育活动除了必要的学生奖金以外几乎都是零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很难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访谈中92%的学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满意。

2.3西藏小学体育教师现状分析

2.3.1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人数和兼职情况分析

生师比是反映教育质量和投入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西藏25所小学,被调查学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6864人,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1人,生师比为526.7:1。2008年(教体艺[2008]5号)《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大概生师比计算约为300:1。西藏小学体育教师师生比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被调查的25所小学中,有18所小学体育教师还存在兼职情况,占到72%。

2.3.2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学历和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大专学历。为了调查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我们通过拉萨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协助考查了2017年拉萨市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考试相关情况,并对专业考试试题做了试卷分析,对教师成绩做了数据分析。通过综合能力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西藏小学体育教师无论理论水平还是专业技能都有明显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

2.4西藏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分析

2.4.1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现状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的具体教学安排。通过抽样调查得知,西藏小学有48%的学校没有具体制定体育教学年度计划,有56%的学校没有具体制定体育教学学期计划,有72%的学校没有具体制定体育教学课时计划。访谈中得知,西藏小学五六年级由于有小考压力,学校、教师和家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升学考试上,都希望学生能够考到内地西藏班,大家自然而然地都会淡化体育课程,导致五六年级体育课基本都被所谓的“主科”占用,上课效果无从谈起。

2.4.2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现状分析

最新的《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小学阶段课程内容安排划分为三个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别对应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标准》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经验,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都规定有具体目标和要求。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西藏各所小学都没能按照《标准》要求具体执行,置国家相关体育政策和文件于不顾,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2.4.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西藏小学体育课堂组织形式全都为大班教学,每个班学生人数大概在30~60人之间。西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完全没能按照《标准》规定内容执行,导致学生对体育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体育基础差,没能学到具体的身体锻炼方法和技能。

2.5西藏小学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分析

2.5.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愿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调查显示,有28%的体育教师表示学生非常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有48%的体育教师表示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有12%的体育教师表示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有12%的体育教师表示说不清。

2.5.2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西藏小学有67.35%的学生平时喜欢参与足球项目学习和锻炼,有52.04%的学生喜欢参与篮球项目学习和锻炼,其它项目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西藏小学没有依据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发优势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发展没有专业特色。

2.6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西藏小学生有83.67%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场地和器材缺乏。有83.67%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体育教师没教和对体育认知不足,可见,西藏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基本没能完成,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认真履行体育教师职责。有26.53%的同学谈到他们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会受到父母责备,父母认为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

2.7西藏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明确要求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等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由调查得知,西藏小学有28%的小学基本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48%的学校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仅有24%的学校偶尔会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2.8西藏小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西藏小学生体质监测各项指标测试平均成绩基本都差于内地平均水平。男子11岁和12岁立定跳远平均成绩、11岁50m跑平均成绩、11岁耐力跑平均成绩好于全国汉族平均水平,女子9岁平均身高和11岁耐力跑项目测试平均成绩好于全国汉族平均水平,其余各项指标测试平均成绩均差与内地同等水平。特别注意的是,女子各年龄阶段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比内地平均低4.73cm;男子各年龄阶段50m跑平均成绩比内地平均慢0.28s,女子平均慢0.31s。

3.结论

3.1西藏小学对国家体育相关文件执行力度不够,在体育教育管理和规范化进程方面存有诸多问题。

3.2西藏小学体育场地设施配备不完善,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存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3.3西藏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不足,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4西藏小学大部分学生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但由于学校不重视、自我体育知识缺乏、小升初压力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等原因,导致他们参与体育锻炼行为较差。

3.5西藏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女子健康问题凸显,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林陶.日本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诠释[J].体育学刊,2009,16(3):63—67.

[2]范晓萍,汪晓赞,王健.美国SPARK课程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1):80—83.

[3]仁青扎西.西藏农牧区小学教育研究述评[J].西藏教育,2013,8:12—14.

[4]孙玮.邢台市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5.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阅读推广

在中央多个部委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推广自2006年以来蓬勃发展。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并成为突破大学生碎片化、浅显化阅读困境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即是契合党的决策,响应中央政府号召的务实之举,又是践行党的重要精神的桥头阵地。近十年来,我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导向,加强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促进通识教育为目的,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抓手的服务工作。经过不断的摸索、升级,形成了以文化、竞赛、培训、评选为主的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文化普及突出特色

“师大共读”是我馆长期开展的一项活动。该活动密切追踪校内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明星教师,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紧跟社会文化热点,每期选择一名老师或同学围绕一本书、一个人或一个主题展开分享阅读。比如,在文史类大众阅读方面,我们邀请校内名师担纲主讲,策划了“图像文献:观看文学的别样视角”“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的历史世界与诗歌的爱情世界”“唐朝社会的胡风潮流”等多期内容。为了拓展共读的学科覆盖面,我们以学校教学团队获得全国CUPT大赛三等奖为契机,邀请团队师生以“遇见物理,玩定物理”为主题探讨了大学生的读书与学习。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我馆与南充市川剧团合作策划了川剧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川剧名家陈波老师到馆普及川剧知识,与中外学生互动。在共读活动中,我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线下活动以直播形式通过网络实时传播。活动结束后,现场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共读专栏,供回放观看。

二、参与竞赛带动示范

通过各类竞赛,带动大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是目前阅读推广普遍采取的方式。近年来,我馆先后参与或组织了多项竞赛活动,主要包括:诵读比赛、设计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通过比赛活跃校园文化,并借助文化平台推动阅读内容的普及与深化。2018年,我馆选送的选手在全国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二等奖1项;四川省大学生诵读比赛取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国图书馆杯阅读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成绩。在常年举办的南充市图书馆联盟知识竞赛中已连续多年夺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显现了我馆图书文化节活动的影响力。

三、培训助力教学科研

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信息检索教育课程。我馆除了常规课程教育外,还与数据库商合作,在每年3-5月、10-11月两个时段,集中面向全校学生与教职工展开各类数据库的的专项使用培训。尤其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前,会重点展开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等专题培训。这些培训在提高馆内学术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四、评优表彰树立模范

为了嘉奖热衷读书、爱好读书的同学,树立读书育人的模范标杆,我馆主动与校团委、学工部对接,在馆内评选年度阅读之星的基础上,重点推送优秀大学生参与全校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各类评优活动的选拔,号召并鼓励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多读书、读好书。

五、问题与改进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我馆阅读推广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宣传范围小,活动规模整体偏小;与学院、社团联动不够,导致影响范围受限;活动主题创新不够,形式上仍然以读、写等传统内容为主,缺少数字资源的多元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2017年起,我馆连续两年面向全校学生展开阅读现状调查[2][3],期间获得了大量有关阅读现状、阅读习惯、阅读喜好、服务满意度的基础数据,为日后调整服务工作和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指南。总体而言,今后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加强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扩展诵读、访谈活动的覆盖面;加强与二级单位和学生社团的合作,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创新阅读的表现与推广形式,尤其是电子资源的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9-1-5].

[2]韩亮,郎筠,李张春.2017西华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03-112.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调查;启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教师可以传授知识,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动手和观察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近10年来,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专业种类的增多,实验场地和师资队伍的短缺等原因,在边远地区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4个专业共13个班的300多名学生和40名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考察了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类及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化学化工学院的四个专业(化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13个班学生。调查在第八学期第7周进行。因为四年级学生对学院的整体实验教学情况更加清楚,同时正在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所以本次调查中占总人数的42%,三年级学生占27%,二年级学生占22%,一年级学生占9%。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不实名制,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是95.7%,发放教师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1.3调查内容

对教师的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对实验课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满意度。对学生的问卷内容有学生自己对实验课的态度和兴趣,对实验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学校实验条件的评价,学校考核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自己实验操作水平的评价等。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虽然教师对实验课的态度认真,但是对实验教学有关研究不足,教学理念不新

实验任课老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往往一门实验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本院教师对实验课的态度相对认真,对学生的要求较高,62%的教师喜欢上实验课,62%的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67%的学生也认为教师要求高。70%的老师正常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85%的教师正常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课老师也比较满意。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实验教学有关研究严重不足,动橡胶产业的快速进步,增加了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周媛,陈先,汪杰,等.氧化石墨烯在防腐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橡胶,2017,32(9):20-24.

[2]王晓,王华进,李志士,等.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橡胶,2017,32(2):1-5.

[3]王清海,王秀娟,方健君,等.石墨烯在橡胶中的应用[J].橡胶技术与文摘,2016,37(9):14-16+20.

[4]蔡文曦,盛鑫鑫,张心亚,等.石墨烯在功能橡胶中的应用概述[J].橡胶工业,2014,44(10):74-79.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4

以我国现有体育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我国近年来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主要包涵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史和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等领域,通过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我国未来体育教师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回顾;展望

1前言

体育教师教育事关体育教师的质量,对于体育教育改革至关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PhysicalEducationTeacherEducationPETE)是成熟的专业,世界各国皆有教育改革之政策。与之相比,国内体育教师教育发展还不成熟。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体育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对当前学界关于体育教师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体育教师教育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促进体育教师质量的提高,对保障体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回顾

2.1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研究

对于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研究主要是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及中外体育教师教育的比较。从体育教师类型上看,主要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师教育进行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对某省(市)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来反映其专业发展现状,并提出若干对策,但是研究不够深入且重复较多。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现状研究成果丰富,多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按照城市和农村分类进行现状调查,提出对策。对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宋强对全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概括。[1]从教师教育的时间序列上看,主要是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现状进行研究。黄汉升等对新世纪初期我国普通高校教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2]瞿惠芳,蒋荣在分析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以及实施要求。[3]郭敏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建议。[4]林顺英和黄汉升则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5]

2.2体育教师教育途径与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体育教师教育途径和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体育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余静对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调查,指出外出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和自学提高的多元路径结合是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6]有学者提出通过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7]关于体育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促进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董翠香,霍军根据对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的分析讨论,认为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应围绕着培养目标、培养教师、教育实习、培养形式、培养途径等进行构建。[8]学者们提出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复合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反思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和一体化模式。[9-10]

2.3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研究

有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了富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专业课程设置等。蒋晓丽阐述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11]杜治华对有关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发现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少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环境不相称,理论研究明显滞后。[12]张丽丽,马志和,董宏伟等认为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主观因素(业务能力、职业阶段等)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岗位聘任制度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反思性实践”使反思自主性成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13]潘凌云,王健(2011)指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动力和源泉、基础和前提、路径和机制。[14]方曙光等(2013)对体育教师教育范式转型的规律与趋向进行了探讨。[15]宋会君以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理论为视角,对中国体育教师培养的理念、专业成长的特征和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模式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16]黄爱峰对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中“体育教育类课程”和“‘术科’课程”等典型问题以及职后教育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运动技术”专业化取向的误区,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学会教学”,提出了建立一种着眼教学智慧的体育教师专业化主张。[17]在亚洲,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在体育教师专业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处于前沿水平。如,林陶(2011)对日本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

2.4体育教师教育史研究

有学者对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史时行了研究。龚正伟,李丽英对近百年中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审视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其发展前景。[18]陈雁飞从新中国体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发展走向等六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新中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路。[19]王崇喜等总结了新中国的体育教师教育不同阶段性特征,认为发展中的体育教师教育凸显了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日常化教育实践是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20]黄爱锋回顾了我国近百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和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指出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所具有的依附性在不断褪去,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在逐步形成。[21]

2.5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对于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理论、具体政策和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等三个方面的研究。1)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如,曹晓明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制度100余年的沿革进行了梳理,提出建立多元开放型的体育教师教育制度。[22]张萍指出应通过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发展性评价制度来引导体育院校教师的持续发展。[23]李文静(2012)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政策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政策进行了分析。[24]2)对某项具体政策的研究。林顺英,黄汉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的研究。[25]何敏学,宋强对我国实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进行了研究。[26]李正花等对韩国《体育教师职前资格考试制度》进行了研究。[27]王钰雅对日本培养保健体育科教师的法律制度、培养机构、培养课程改革、保健体育科教师资格认证更新制度和录用评价制度进行研究。[28]3)关于体育教师相关专业标准的研究。国外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集中于美国和日本。比如,王健,董国永,王涛等分析了美国高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特征,认为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违背诸如体育教师“小我”意识的丧失、体育教师专业培养的窄化、女性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障碍和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边缘化”之类的现象。结合我国体育教师职业现状,提出借鉴西方经验,在构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过程中彰显人文主义精神的策略。[29]张玉宝,詹建国认为美国2008版初级体育教师教育标准是以标准本位为理念,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并兼有行为主义的特点。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引领,以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为主线,以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自主、专业发展、专业组织等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为依据进行设计的;标准有效融合了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建议我国树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确定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维度,尽快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教育标准。尹志华对制定中国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做了初步探索性地研究。[30]

3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

3.1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取得的成就

进入新世纪后,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相关研究进步很快,成果丰富,论文数量众多,相关专著也有十多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国内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涉及体育教师教育现状、体育教师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途径、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及中外体育教师教育的比较。其中,体育教师教育现状、体育教师教育的途径和模式、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

3.2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3.2.1体育教师教育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

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的研究是国外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得到充分认可。这些研究为我国教师标准的设计提供了国外经验借鉴,在国内却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和相关标准的研究缺乏,对于体育教师教育标准中的教育思想、标准设计理念、如何设计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

3.2.2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有待拓展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更多注重宏观研究,实证研究少,相关实证研究多是现状调查类,方法上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视角狭窄,主题单一,方法类同,研究的深刻性和创新性不足,质量偏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少,广度不够,尤其缺乏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

3.2.3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内容存在盲点

据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重复性研究较多,尤其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概念及内涵和现状对策类研究为主,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概念问题仍需要明确和规范,同时,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如体育教师教育与体育教师专业化间的关系、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机构资格研究和培训绩效、区域间的比较等值得深入研究却少有问津的问题,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

3.2.4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缺少中国特色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缺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一些比较独特现象的研究,中国地域广大,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表现突出,偏远农村地区体育教师教育落后,需要结合各区域实际,在保障全国体育教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突出不同区域体育教师教育的特色。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为了考取大学才被动选择报考要求文化成绩低的体育教育专业,造成中国体育教师文化知识“先天不足”和缺乏足够的体育兴趣,对此影响中国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问题缺乏研究。

4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4.1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和专业标准研究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是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命”,加强其研究有利于把握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规律,促使决策更加科学,保障体育教师质量。[31]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中,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和专业标准既是一种导向机制,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于保障体育教师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针对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却明显不足。我国已经于2011年制定并颁布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各学科教师专业标准还没有出台。因此,以体育专业作为切入口,加强对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和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入研究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4.2拓展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体育教师教育问题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主要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缺乏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上重思辨轻实证,很少采用跨学科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反观国际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沿,更多地倾向于从学生的动机、目标等心理视角以实证研究范式进行探索。因此,应借鉴国际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加入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对体育教师教育中的实际具体问题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升我国在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的国际地位。

4.3注重弥补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盲点

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盲点导致对体育教师教育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全面。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产生、变迁、发展、改革的制约因素和依存条件进行纵向分析,探寻体育教师教育的内在发生发展机制与规律,为未来发展的走向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加强诸如体育教师教育与体育教师专业化间的关系、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机构资格研究和培训绩效、区域间的比较等值得深入研究却少有问津的问题的研究。

4.4突出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中国特色

一刀切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形,加强对构建适合不同地区体育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和偏远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国职前体育教师文化知识“先天不足”和缺乏足够的体育兴趣的先天劣势,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质量的提高。对于地域性差异和体育教师的先天不足,我们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要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突出针对性,表现出中国特色来。

作者:刘洪涛 单位: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强.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黄汉升,季克异,林顺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瞿惠芳,蒋荣.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现状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9):81-84.

[4]郭敏.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域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林顺英,黄汉升.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12-114.

[6]余静.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潘凌云,王健.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91-95.

[8]董翠香,霍军.21世纪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重建与设计[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25(5):67-70.

[9]华军,李金珠,李诺.复合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9(36):29-30.

[10]张建,党晓云,张晓亮.体育教师教育体系及一体化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4):142-144.

[11]蒋晓丽.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J].体育科技,2006,27(2):9-12.

[12]杜治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2):87-89.

[13]张丽丽.“反思性实践”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58-60.

[14]潘凌云,王健.主体性视阈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96-100.

[15]方曙光,潘凌云,樊莲香.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困境与出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6):461-467.

[16]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7]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8]龚正伟,李丽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77-81.

[19]陈雁飞.新中国体育教师建设与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0]王崇喜,周珂,周艳丽.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体育学刊,2012,19(4):60-65.

[21]黄爱峰.依附与自主: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百年省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4):6-8.

[22]曹晓明.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制度沿革与发展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3]张萍.促进体育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76-79.

[24]李文静.中小学体育教师政策的内容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5]林顺英,黄汉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执行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87-90.

[26]何敏学,宋强.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初探[J].体育学刊,2011,18(5):82-85.

[27]李正花,赵舜默.韩国体育教师职前资格考试制度考察与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60-62,59.

[28]王钰雅.日本保健体育科教师培养制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9]王健,董国永,王涛,等.人文主义视野中的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93-98.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高等数学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经管类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且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门课程虽然抽象、难懂,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很多能力,比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高校里的高等数学教育模式大多是老师的知识灌输为主体,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不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场所,而应该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完成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性学习与探索的天地。当今社会是个网络信息社会,进行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观念、方法和适应性情况进行调查,探求影响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高等数学能力的因素,发现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高等数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高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的目标与问题。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影响大学生网络高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2.研究的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吉林省某校2015至2017级的在校大学生(其中文科生75人,理科生162人,体育8人,艺术类7人;其中,男生68人占27%,女生184,占73%。)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学院,都要学习高等数学这门课程。3.研究方法和工具。本项目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评价项目信息等方式,充分参考了本校一线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编制“大学生网络高等数学自主学习问卷”。问卷共设计32个问题,主要调查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三大方面:(1)了解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2)考察被调查对象每周用网络自主学习高等数学的时间、自主学习的动机。(3)了解学习者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等。问卷共发放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为95.7%。收集数据后,我们利用Excel2003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另外还通过访谈了解研究对象对于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看法等。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网络环境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1.网络学习的时间。以上数据表明,被试学生每周用于利用网络进行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时间中有65回人回答,不进行自主学习,160回答不足两个小时,24回答花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没有人选择。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在进行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时,利用网上学习的时间很少。这里有学生自身的内因,也有外因影响。如:网络教室不足;网速慢以及网上学习的内容单一,不成系统,不够连续;学习资料不丰富等。2.网络自主学习的目的。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进行统计,只有6.8%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动机强,会主动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而有61.8%的学生目的一般,这部分学生学生是为了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有31.3%的学生学习目的低,就是为了考试和完成论文。由此可以说明网络环境下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3网络学习的态度。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在网络自主学习态度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进行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认可的。特别是“电脑和网络能够使我获取丰富的高等数学学习材料,可以使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提高,可以充分消化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难点,还可以做到有针对的复习。”

四、结论

首先,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教师上课“满堂灌”的授课行为。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同度普遍较高,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很有必要,这在客观上为推动高等数学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学习计划、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未来研究建议:除了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还得深入地从内因和外因探索导致此现状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6.

[2]李玉倩.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X大学X专业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3(8):1053-1056.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6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本科生

一、毕业论文的现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

1.选题性质

对2015年—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性质和类型进行频数统计,选题研究性质以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为主,每年所占比例均为50%以上,科研课题和基础研究较少。选题类型除了1篇设计型以外,其余全是学术论文型。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心理咨询或辅导的个案研究、实验设计等设计类课题明显较少。

2.选题内容

毕业论文选题研究领域(内容)统计表毕业论文选题采用学生自拟与教师出题相结合,进行双向选择。从选题内容看,涉及领域较广,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或在研课题、所学的主要专业课程及学生自己的兴趣相关。由表1可知,选题内容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居多。我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以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为专业发展方向,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比例不到8%。从普通心理学等基础研究看,相当薄弱,不过这与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选题内容反映出课堂教学偏重于心理教育。从纵向看,学生在选题方面,研究领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心理、人格心理、网络心理的研究在上升,特别是有些选题如《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倾向与网购满意度的心理因素———一项质化研究》《网络促销对大学生消费意向和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以H大学大学生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等,与时俱进,选题较新,聚焦社会发展的热点,突出心理学的应用性、时代性和新颖性。

3.选题研究对象

选题研究对象以大学生最多,其次是中学生。虽然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三个方向,面向中小学、医院、社工机构、心理咨询公司及政府机关等实习单位,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及社工方向的研究对象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毕业论文与实习有脱节的现象。

(二)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现状。

1.研究方法

参照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实际研究情况[1],从表3可知,量化研究最多,实验法、访谈法、个案法较少。在量化研究中,相关研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单变量及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调查法所用的问卷基本是借鉴前人编制的问卷,自编问卷较少,创新性不够。同时,还可以看出,实验研究太薄弱,还需要加强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统计软件和方法

对2018届65份毕业论文的统计方法进行频数统计,由表4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以均值和标准差为代表的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相关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运用,但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的掌握和运用较少。总的来说,描述性统计的掌握和运用要优于推断统计。在方差分析中,有3篇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但交互作用的分析存在解释不到位的现象。在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检验上,信度的掌握明显优于效度,对效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论文中的关系研究大多数只研究相关分析,涉及回归分析的较少。不过,最近中介效应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比例。随着统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学生开始涉及多变量之间及影响机制的研究,研究深度在增加。在统计软件的使用上,以SPSS软件为主,使用SPSS软件进行研究的有47篇,占18届学生毕业论文总数的72.3%。使用E-Prime编程软件的只有1篇,占1.5%,说明实验研究统计软件及使用能力有待增强。

(三)论文写作规范的现状

在论文结构上,按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正文包括绪论、毕业论文(设计)主体及结论。论文结构完整性总体较好。由于正文的序号、内容、表格格式等经常不统一,我专业于2018届开始统一按《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2]要求,正文包括问题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统一序号,用三线表,参考文献统一用APA格式。2018届毕业论文规范比往届明显较好。在论文结果的表达上,存在用词不专业、表达不规范等现象,如表格没有注明M±SD而直接写出数据,有的没有写出T或F值,有的没有显示P值。在研究方法上个别论文没有说明使用的软件及统计方法。在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学生甚至混淆T和R值,在相关显著性结果中没有用星号做标示等。

二、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对策

从现状调查可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以学术论文研究为主,设计型较少;以调查法为主,实验研究较少;选题内容偏重于学校心理学;量化研究的基础不扎实等。结合其原因,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的写作意识,端正大学生的写作态度

由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等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大四上半学期学生精力主要集中在实习或考研,下半学期集中在找工作,写作态度不够端正,表现不积极不主动不认真,应付了事,前期进展缓慢,影响后期写作,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建议每年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动员大会,让本科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大意义,毕业论文写作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而且对提高自身的知识和写作技能、培养自律、严谨、认真细致等态度,提高独立批判等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加强基础类、研究类课程的教学,增加设计型研究

由于学生的统计基础不够扎实,统计方法运用能力不强,导致过程与结论深度不够。平时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从问题提出、形成假设到变量的选择、统计处理、结果分析等训练不够,导致学生的论文质量不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与课程教学息息相关。一方面,基础类课程教学要突出应用,注重学术研究的融入,在教学中要及时补充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方法类课程。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科研训练逐步提高的[3]。研究类课程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类课程涉及“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与“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等。针对我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实验法、测量法、推断统计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测量法及多变量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增加实验设计研究,增加多变量的关系研究,训练学生的推断统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结合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实际的课题研究,毕业论文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学以致用,重视解决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同时,研究对象范围也可相应扩大。可结合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面试资格的实际情况,增加教育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类研究,其毕业设计答辩时可以进行说课答辩,答辩包括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内容及回答答辩教师的提问等,可以与教师资格证考核中的面试及中小学心理老师入职面试的说课形式一样[4]。

(三)以学年论文为契机,开展写作的专题讲座,注重写作规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按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大三下学期会进行学年论文,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制订研究设计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结论、撰写论文等能力。通过训练学年论文可以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在小学期,可以开展心理学论文写作相关的专题讲座,如“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介绍”“脑电实验的介绍”“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等,培养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四)端正指导教师的态度,提升科研水平,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由于专任教师少,学生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论文时,还面临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指导学生论文费心费力,给指导教师带来压力。同时,指导论文的课时报酬较少,缺乏激励机制,以致一些指导教师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同时,虽然指导教师都是专任教师,但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特别是统计和实验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论文的质量与教师的指导态度及科研业务水平息息相关。学校可组织对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科研培训,也可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高校要合理分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课时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且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对于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5]。

(五)加大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

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评优等环节,但过程管理不够细化,平时监控力度不够,要上交材料时,一些学生才着急应付,保障不了论文质量。首先,在开题阶段,开题答辩小组要对课题的选题、文献综述、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内容、思路及方法等给予质量测评,写出书面修改意见。开题后,学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反馈答辩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答辩后的指导,仔细研讨、修改和完善,最后由专业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统一审核,合格者方能通过答辩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其次,在过程阶段,一方面,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监控,保留至少论文三次修改的电子版,不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度,若有明显滞后等现象,则给予通报批评。论文负责人还要进行书面的中期检查和汇报。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指导进行监控,对指导次数(不少于6次)、态度、指导意见等给予书面记录,保留原始材料,若有教师指导不力者,则应给予警告。最后,对评阅和答辩进行监控[6]。若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任一方不同意答辩,则要求学生返修后方能参加答辩。答辩前,为做好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工作,对论文进行抄袭检测,并按学校相关规定严格处理。答辩时对其报告内容及其答辩情况进行质量考核,答辩不通过者,应重新修改直到达标后方能参加二次答辩,最终答辩不过者,将影响其正常毕业。

参考文献:

[1]吴杲,李超,顾海要.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五届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32(12):92-96.

[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刘德成,武慧芳,阎献彬.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看高校教学存在的缺陷———基于对河北省高校社科关系专业的调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0):52-55.

[4]丰向日.毕业教学设计: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桥梁———基于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9):36-38.

[5]宋国建,王倩飞.医学院校本简毕业生学术不端行为心理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3):207-209.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7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育研究;英语教学

1.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以主题“英语课堂观察”为关键词,以2018年10月为搜索日期截点,共检索出114篇相关文献,经逐一对比、选择,本文研究文献实为73篇,本文以此为研究样本。

2.研究现状及分析

2.1研究概况

通过知网检索得知,1999年至2007年以“英语课堂观察”为主题的论文非常少仅有6篇,且最早一篇发表日期为1999年。而2007年后,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比如2009年的文章就增至6篇,是此前相关文章的总和。状况与国内的课堂观察研究从1999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检索的基本情况如下:期刊文章共57篇,硕士学位论文18篇,无相关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6篇,立项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共15项。从以上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课堂观察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与国内课堂观察研究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进一步阅读、分析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教育研究人员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根据英语学科的性质、要求和课堂情境,正在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多角度地将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运用于英语教育研究中,从操作层面上推动了课堂观察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多元化。但是,有关英语课堂观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对现有的英语课堂观察的定量观察工具的论证还不够充分,缺少有效的英语课堂观察团队,影响了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在英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英语学科课堂观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新思路新方法的出现。

2.2课堂观察在英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课程研究等四个角度对课堂观察在英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状况进行论述。

2.2.1课堂教学方面,研究者将课堂观察法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将其运用于对英语教学各要素和环节的研究中,如教学行为(包括课堂导入、讲解、提问、话语、目的语的使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反馈等)、对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教学评价等,提供了丰富的英语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式,加深了对英语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2.2.2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探索英语教研模式,关注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如陈新妹的《基于关键性教学事件的同伴课堂观察——关于普高英语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意设计》,骆海军的《课堂观察技术在基础英语教学听评课中的运用》;关注特定职业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如闵巧的《课堂观察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影响的研究》;关注特定群体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如祝佩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既将课堂观察应用于研究不同职业阶段、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又应用于研究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动态,发挥了课堂观察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整体成长的反拨作用。

2.2.3学生学习方面,研究者课堂观察的焦点开始从学生的显性学习行为转向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兴趣等影响学习的内在心理因素,如陈晓艳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黄金昌的《观察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创新思维能力》,这也反映了目前英语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学生“情商”因素的趋势。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8

1.1研究对象

以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情况为研究对象,选取仓山区50名专职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上网登录中国知网,从中查找有关体育教师锻炼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论文总集等相关内容。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与回收:通过向仓山区中学专职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84%

1.2.3数理统计

将调查的有关数据整理,运用体育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4归纳分析法

对统计的指标数据,分别进行列表对比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形式

由图1显示,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方式依次为间歇性有氧运动(45.24%)、跑步登山等户外(38.1%)、观看视频静力性拉伸(26.19%)、健身房锻炼(16.67%)、趣味舞蹈(14.29%)、以自己的专项为主(11.90%)、八段锦太极拳(9.52%)、其他(0)。数据表明,中学体育教师这一群体有课余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这与体育教师的训练和工作习惯有密切关系。据调查得知,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方式多样,随着年龄的递增锻炼方式趋于简单。25-35岁的教师选择锻炼的方式更倾向自己通过网络和健身房锻炼,41岁以上的教师更多的选择自己的专项,跑步登山等户外运动,间歇性有氧运动及太极拳八段锦。年轻女教师选择趣味舞蹈和健身房进行锻炼的较多,部分女教师还选择看视频静力性拉伸。球类专项的教师大部分选择与家人一起,通过自制运动器材、选择自己的专项进行锻炼。没有参加锻炼的教师年龄大多在36-41岁,这部分教师多因没时间,上课时间长需要休息。体育教师课余锻炼的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专项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大多因兴趣爱好,运动习惯等原因所致。

2.1.1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的目的

根据图2得知,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的目的明确,以保持身体机能(83.3%),增进免疫力、预防疾病(80.20%),为学生中考做准备(60.9%)为主,辅以减肥(32.5%),其他(21.8%),娱乐(17.1%)。说明,此群体教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中。

2.1.2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的效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100%)中学体育教师在课余锻炼后都能够感觉身心愉悦并放松。说明此类教师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让人们增强体魄,还能愉悦心情,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将会提高教学效果。

2.2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强度及参与的区间

从数据可得,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有3个时间模块,30min以内25人占比59.52%,30-60min13人占比30.95%,60min以上4人占比9.52%。锻炼时间男教师较女教师长,在30min以内的以女教师居多。锻炼强度心率大都在80-120次/min,三分之一的教师心率在120-150次/min,这部分教师锻炼时间大都在30-60min及60min以上,且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都是男教师选择下午进行锻炼。锻炼区间分为3个,早上3人(7.14%)、傍晚24人(57.14%)、晚上15人(35.71%),早上参与锻炼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30岁和41-45岁。选择傍晚和晚上锻炼的教师,是由于在当天上课时间少,锻炼环境舒适且有自己的锻炼习惯的氛围下进行。

2.3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情况对教学效果是如何影响的呢?众所周知,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师需要对教授的动作进行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而体育教师示范的好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区83.33%的中学体育教师有进行合理的锻炼,保持了正常的身体机能,维持了原有的教学水平,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相反,我区极少数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进行课余锻炼必然会使身体机能下降(体重增加,心肺能力降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仓山区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情况较好,锻炼人数占比83.33%,少数教师没有进行锻炼,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及上课时间长。(2)仓山区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方式多样,年轻教师多采用网络和健身房锻炼,年长教师更倾向于自己的专项和太极拳等。锻炼目的较明确,即为了保持身体机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及为学生中考做准备。说明我区中学体育教师有较强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职业责任感。(3)仓山区中学体育教师课余锻炼强度相对较好,锻炼时间在30min之内,区间大多在下午及晚上,锻炼后心率在80-120次/min,但女教师锻炼时间较短,需科学加强锻炼强度。

3.2建议

(1)坚持每天锻炼,灵活选择锻炼场地及时间,立足小场地、小时间、小情景模拟,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比如可采取跳绳、室内足球、健身操等体育项目。(2)灵活采取多样化锻炼手段,例如采用现代化锻炼方式或做家务、学习抖音APP舞蹈短视频、家人集体游戏等方式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011.

[2]覃强.桂林市高校体育教师锻炼情况调查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8.

[3]鲁晓璐.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大学,2010.

[4]蔡木明.昆山市小学体育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