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调查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调查

摘要:发展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对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立法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然而,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保险种类及农业保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简要分析影响崆峒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纯商业性保险

平凉市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之一,同时,平凉市是农业经济落后的一个市,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平凉长期面临"靠天吃饭"的窘境。农业发展久滞不前,"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要解决好平凉地区的发展问题,保障农民收益,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势在必行。

一、平凉市崆峒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崆峒区作为中心城区以林业生态和林果产业为重点,不断推进乡村绿色通道、生态绿化、义务植树面山绿化、矮砧密植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区建成绿色通道1740.5公里,新增造林23.75万亩、城市绿地192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5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7.3%。与此同时,在果园建设上也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全区新植苹果6.02万亩,完成林下种植1.5万亩,新增林下养殖示范点16个,家庭林场26个,投入林下养殖(鸡)67万只,种植中药材1.5万亩,建成泾河川种苗基地,育苗面积2万亩。生态建设与果园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保险购买力的上升,苹果保险与森林保险尤为突出。崆峒区农业保险于2007年开始试办,截止2018年上半年,农业保险种类已增至15种,实现了从种类单一到种类繁多的成功转变。其中,属于中央补贴型的险种投保率可达80%甚至90%,以玉米、马铃薯、冬小麦、能繁母猪、林木保险(公益林木)为主。但相对的,属于市级补贴型的险种投保率只有20%左右,以苹果、肉牛、温室大棚为主。虽然政策性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较大改善,但其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依旧不容乐观,而纯商业性保险险种因为开办难度大,资金困难等原因至今未有明显突破,崆峒区农业保险发展任重道远。

二、崆峒区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是各个行业领域还是每个人,在其运动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风险,农业发展自然也在其中。刘金霞在《农业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中认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定期间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损益与预期损益的差异变动程度。”为了应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崆峒区农业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实行,但在其具体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农户方面。基于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了解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此加以深入的调查。在对农户的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概念极其薄弱,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持不信任态度。我们按照文化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以50户为例:初中毕业的农户占了调查范围的36%,高中毕业的农户占8%,而小学未毕业的农户占56%;其中,基于了解农业保险而投保的农户只有10%左右,在这10%的人群里,又以文化水平在高中毕业层次的农户为主;而基于国家及政府补贴而投保的农户占57%。农户是农业保险最主要的投保对象,然而,农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参加保险的主动性,农业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无法负担高额保费,农民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保险的经营难度。中国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可能要强于其他人。问题在于农民选择逃避风险,而没有选择主动去了解风险减轻风险。综上,农民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保险意识薄弱,绝大多数农户对保险认识不清,心存侥幸,不愿意购买保险;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无法负担高额保费,对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有很强的依赖政府救济心理,不愿意投保。其次,政府方面。《农业保险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健全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农业保险推进、管理的相关工作。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机构的组织制度比较单一,地方政府保险组织仍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农业保险领域专业人才的缺乏、地方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强、相关公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农业保险宣传成果未得到有效保障,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保险意识未能得到完备的制度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最后,金融机构方面。根据2017年省公共资源交易局招标结果,崆峒区种植业承保机构为人保财险公司,辅承保为中华财险公司和人寿财险公司;养殖业由中华财险公司承办,辅承保为人保财险公司和人寿财险公司。其基层服务网络相较于其他保险机构而言比较完善,同时也设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经营部门,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相应的专业人员并未完全到位,负责农业保险的相关人员也未得到系统的培训;2.宣传手段比较单一,主要由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下乡进村宣传,而宣传内容往往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契合,农民对于此类宣传的信赖程度较低,宣传工作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3.崆峒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缺乏政府政策激励,财政补贴力度不强,保险公司对于某些险种的保险活动往往无法顺利进行。全区的苹果种植面积为100多万亩,投保的苹果地面积可能只有20多万亩,投保率仅为20%,而且,不仅仅是苹果,肉牛、温室大棚的投保率也无法得到保证。

三、对于崆峒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农户方面:定期定点对农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在农民中间的影响力;定期指派专门的技术性人才对作物的生长进行专业的培育,对农民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强化农民对于农业风险的认知。其次,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两点建议:1.加强农业再保险和大灾风险安排以及应对风险的力度。就崆峒区的灾后理赔环节而言,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损失认定就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应对风险的力度较低,没有完备成熟的应对风险预案。2.对农业保险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严格的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是影响农民投保的重要因素。最后,政府部门:区域性农业保险立法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农业保险的市场经营没有明晰的立法规范;保险组织单一,地方政府未设立相对独立的农业保险部门,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政策性激励;地方性政府缺乏专门的技术性人才,很多政策和规定未能得到有效的实行;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为农业保险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霞.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保险的相关思考———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7.

[2]刘金霞.农业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田甜.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4]陈世军.作物生产风险评估与保险对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雷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讨[D].四川大学,2005.

作者:潘丽娜 李树栋 靳响响 谢凯强 路育中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