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论文范例

文献计量论文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1

随着公路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浇箱梁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预应力现浇箱梁结构较为轻盈,并且具有高度小、跨越能力大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桥梁线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的跨度以及平面曲线弯曲桥,还可以有效克服地形以及地面的障碍物,使之更好地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就现浇箱梁而言,大多都是跨连续结构,并且实施一次性整体浇筑,这样就能够提高桥梁的受力性能以及刚度,使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除此之外,现浇箱梁施工所占地面积较小,并且单位体积较少,不具有墩顶盖梁,就可以使箱梁直接落在墩柱上面,致使下部结构较为轻盈,其外部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现浇箱梁的实施还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使公路桥梁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

2公路桥梁施工中现浇箱梁支架安装施工技术

2.1现浇箱梁支架基础施工

对于现浇箱梁支架来说,在其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处理。首先,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加固支架搭设的位置。由于一些施工场地地质较为良好,可以满足地基承载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对地基免除特殊的处理,清除表面土层就可以达到其要求,然后实施压实,再进行素混凝土的铺设,这样就可以防止地基沉降的产生。其次,还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存在的淤泥以及软土要清除干净,并对其填充厚石渣,然后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这样就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最后,桥梁路基在防水方面还有较高的要求,若路面存在大量的积水,路基经过浸泡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路基沉降,并且存在不均匀性,所以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排水的设置。

2.2支架搭设施工技术

首先,进行现浇箱梁支架的搭设工作时,对数据要进行科学、严格的测量,要按照测量的标记以及中心线对称的位置进行支架的搭建。为了使受力更加均匀,每个立杆下面需要进行垫板的布置,这样就可以确保立杆处在垫板的中心部位,还可以提高垫板放置的平整性,避免沉降、移位现象的出现。其次,根据工程支架的设计,由底部及顶部的顺序进行横杆、立杆的安装,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完成全部安装作业后,再实施逐层往上进行安装,与此同时,要对所有的横杆进行安装。进行斜撑杆安装时,为了确保整体支架的稳定性,斜撑杆以及支架常采用扣件进行连接起来,扣件要尽量设置在框架的结点位置。由于基础沉降以及支架的结构性能决定整个钢管结构的稳定性,所以桥梁的横安装一定要根据支架的拼装标准进行安装,要控制好竖杆垂直度、剪力撑间距以及扫地杆数量等参数。另外,碗扣式支架是经过钢管、军用墩支架共同作用连接为一体,从而提高了混合支架整体稳定性、强度。

2.3支架的堆载预压

就支架而言,其承载能力对混凝土梁的浇筑质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支架的非弹性形变要尽可能地消除,降低地基不均匀的沉降量。在进行支架的预压处理时,一般是在纵横梁安装完成作业后,通过使用砂袋随箱梁底部预压方式进行处理。另外,预压的重量要高于箱梁总重的1.2倍,预压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处理,从支座开始部位逐渐地过渡到跨中的位置,按照施工的标准,其最佳持荷时间不低于10秒,满载后的持荷时间要控制在24小时以上,与此同时,要对各级荷载下支架的变形值进行测量。当支架荷载值达到最大标准后,要逐级进行载荷力的卸载。等到支架的沉降量产生较大偏差时,要对支架的搭设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

2.4支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支架施工设计时,排水系统要进行完善的设置完善,施工过程中对其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进行严格的控制。脱模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应控制的设计。另外,地基要通过明挖扩大基础、钢管桩基础或者钻孔桩基础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来达到工程要求,预拱度设计要科学合理等。

3公路桥梁施工中的现浇箱梁施工技术

3.1模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对于模板安装来说,需要结合钢筋、预应力管道的埋设来完成施工。一方面,所要安装的模板必须要保持干净、平整,若模板存在杂物、变形,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清楚及维修,对全部的模板要进行检查,检查其低脚及连接的端部是否存在变形、缺陷。还要对模板、支架的焊缝部位进行检查,是否还有裂缝的存在,这样可以及时地进行整修。进行低模板的安装施工之前,要对支架预留拱度的设置、调整进行考虑,还要对加载预压实验进行综合的考虑。另一方面,侧模板的安装要与低模板的位置保持一致性,侧模板的垂直度要调整好,确保能够与端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完成侧模板的安装工作后,要对螺栓的链接部位进行检查,看是否牢固。进行内模的安装时,要依照结合模板的结构方式进行作业,可以通过吊装方式进行拼装式结构安装,对各部分的尺寸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安装标准。另外,在进行端模安装过程中,设计位置要确保准确性,并且要求衔接部位的连接要具有紧密性,低模与侧模之间的接缝位置不能有漏浆出现。

3.2箱梁钢筋的加工、安装施工技术

首先,进行箱梁的安装时,要求钢筋的尺寸和形状按照工程的标准来选择,做好钢筋安装数量、位置和间距的把控。一般情况下,箱梁钢筋采取绑扎方法,进行绑扎的过程中,要确保牢固的存在。进行钢筋焊接时,可以提前进行钢筋的焊接工作,这样就可以使焊接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焊接的饱满度及长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进行钢筋焊接作业的过程中,钢筋的型号一定要确保准确性,这样就可以防止施工中问题的出现。钢筋的放置,要避免潮湿的位置,做好钢筋防潮工作。然后,进行箱梁安装时,为了确保安装施工能够顺利地进行,就必须确保预留孔道以及预埋件位置的准确性。若钢筋安装的位置与预应力管道、锚件的位置存在不当,就应该及时地进行安装位置的调整,使安装施工与设计的方案相符合,确保安装无误性。

3.3箱梁混凝土浇筑技术

对于箱梁混凝土来说,通常使用现场搅拌的方式,采用吊车实施浇筑,由底板到腹板再到顶板顺序进行浇筑。工程施工一般使用两次浇筑法,一方面,对底板、腹板进行浇筑,直至浇筑到肋板顶部。另一方面,对顶板、翼板进行浇筑,浇筑存在的接缝必须进行处理。进行浇筑作业前,模板内存在的杂物必须要清除,模板、支架、预埋件以及钢筋要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进行振捣施工时,一般会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动时,要特别注意预应力管道及振动棒触摸模板的位置,避免振动产生位移,与此同时,还要与模板的侧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3.4预应力施工技术

在进行预应力施工之前,必须要确保钢绞线表面的干净和平滑,并且检查机械是否有损伤,若存在损伤要及时进行修整。下料施工时,要根据设计的尺寸使用特定型号的铁丝进行绑扎,要控制好一定的间距,通过预埋波纹管、内穿塑料管的方式进行预应力成孔施工。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箱梁进行拉张之前,对表面的杂物要进行清除,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要求的50%时,可以进行箱梁带模预张拉;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的80%时,需要再进行初张拉施工。进行张拉施工过程中,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管道的摩阻值和喇叭口摩阻值进行监测,张拉的张力要根据数值的变化进行调节,张拉施工必须要控制好张拉力。

4结语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2

所谓的悬臂浇筑法就是指在桥墩两侧各设置一个平台来工作,逐段地向处于跨中悬臂平衡的浇筑混凝土,并对逐段施加预应力使其更好的凝固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的主要设备是指一对可以行走的挂篮,挂篮在已经张拉锚固并与墩身连成整体的梁段上移动,立模、绑扎钢筋、、施预应力、浇筑混凝土都在其上进行。完成本段施工后,挂篮对称向前各移动一节段,进行下一对梁段施工,循序前行,直至悬臂梁段浇筑完成。

2分析悬臂挂篮技术的工作原理

悬臂挂篮技术最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技术属于悬臂浇筑法其中的一种。和其他施工方法相比,他的优点非常多。由于结构轻巧和挂篮可以自由活动,施工时就了大型吊机的使用,使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在悬臂挂篮技术具体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分段悬臂作业,即我们可以在完成桥梁的悬臂之后,为完成下一段施工我们可以将挂篮向下一段施工位置移动。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这样不但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也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多数时候我们把悬臂挂篮技术当做了一种操作平台,实则在某些方面,它也属于承重结。这一点很多施工单位都非常容易忽视。因此,在实际的挂篮设计中,施工方对挂篮的刚度、强度稳定性都要周密考虑,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

3悬臂现浇箱梁挂篮法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搭设施工支架→临时支座施工、永久支座安装→安装底模、侧模→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安装波纹管→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及安装波纹管→各部位检查测量→梁段砼灌注→混凝土养生→临时固结。

3.2挂篮悬浇段施工

设计挂篮长度应按悬臂灌注最大的分段长度而定。挂篮的横断面布置则取决于桥梁的宽度和箱梁截面形式。当桥梁横截面为一个箱时,全截面用一个挂篮施工即可。当箱梁为多箱结构时,为了使挂篮的施工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用多个挂篮分别施工。挂篮的设计荷载按施工的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分为模板重量、振动器重及振动力、施工人群荷载、千斤顶、油泵重量、最大节段混凝土重量、挂篮自重六种,这六种分类要结合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单算或者是结合计算。挂篮的平衡稳定性要强,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而且重量要与估计相符。

3.3挂篮的制作安装

(1)制作挂篮。

要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技术要求、材质和施工精度来加工挂篮的各结构的零部件,不允许随意改动设计要求以及随便改变材料。应在加工完挂篮后在工厂内组装并试拼,进行构件的单件试验。

(2)安装挂篮的步骤。

第一步是把铺枕找平,我们在对梁段进行对啦之后,需要在梁顶的面铺部位进行找平处理,一般会在使用砂浆和水泥工程中作为材料来进行找平过程的施工作业。第二步是铺设枕钢。铺设三根间距小于50cm的枕钢在其前支座。第三步是安装轨道。在左右两侧每侧安装两根长钢轨,竖向的预应力筋穿入相应的轨道内,然后把轨道顶面找平,在确定没有错误时,用螺母锁定轨道。第四步是吊装主构架,主构架需要进行分片吊装,在吊装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脚手架进行临时的支撑来防止其倾倒。第五步是因为主要是用长螺杆连接主构架和扁担梁,方法主要是在已经成为梁段上前支座处锚固主构架的后端,并将主构架的轨道和下弦杆和用扁担梁相固定。第六步是在吊装前上横梁。作业平台安放在主构架的前端,以方便安装后吊带。

3.4挂篮预压

在安装完毕挂篮后,为了验证挂篮系统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我们应该在桥位进行静载和预压试验。为了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挂篮前端挠度会引起主桁架变形,测出位移与力之间的关系,来作为调整标高以及施工时底模板立模的依据。为了将加载的工作量减少,根据现场施工和实际情况条件,预压时我们选择采用千斤顶张拉钢绞线方案。通过穿入钢绞线预埋在承台顶上的地锚,在钢绞线上端穿过梁上的千斤顶和前底横梁,将钢绞线用锚具锚固。对挂篮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预压。

3.5挂篮行走及移位

在桥梁挂篮悬臂施工中必须先张拉、预压梁内的钢筋,再拆除模板。拆除底模后,外滑梁用锚杆在主构架侧面进行锚固,吊架时后托梁用倒链在侧面进行悬挂。将于最长混凝土块相同长度的轨道铺设在混凝土浇筑好的位置,并和原有轨道进行焊接,确保其轨道的整体性。在移动挂蓝的过程中,将滑梁需要的吊点扣架及时在顶板预留孔位置进行安装,进而增加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及提高其强度。

3.6混凝土的浇注

作为桥梁挂篮悬臂施工的重要内容,浇筑混凝土时,对其坍落度与入模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确保施工两边浇筑的均匀性,防止浇筑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实时的现场记录,如对挂蓝标高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浇筑量的差值等。

3.7挂篮的拆除

拆除挂篮是在相关梁段施工完成后,一般是需要把底篮放在地面上后,将挂篮的上部构件和主桁架缩退至安全范围内再进行拆除。

3.8挠度控制

根据设计高程和预拱度,去确定待浇筑梁段的立模高程,并必须严格按高程立模。施工中加强观测每个节段预应力张拉前后和混凝土浇注前后等4种工况下悬臂的挠度变化。要每日定时观测挠度。时间一般选择在每日上午8∶00--9∶00之间升温,在进行每节段施工后,整理并绘制挠度曲线,及时准确地调整和控制施工中发生的偏差。合拢前相接的2个悬臂的最后2至3个节段。在立模时需进行联测,以保证合拢精度。

4结束语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3

(一)学生方面

有些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欠科学。他们在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兴趣较浓,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缺乏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丧失信心、知难而退,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下降之后学习的信心更加不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英语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此外,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死记硬背,在做练习的时候不注重时态的变化,在翻译句子的时候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

(二)教师方面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阵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直都是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讲解,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习惯于用背单词、背课文、做习题等方式来学习英语,而忽视了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等方面的训练,从而很难实现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此外,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后进生总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看待,不关注他们的学习,不为其创造表现的机会,这样一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级分化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二、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因材施教,减少和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有渴望进步与成功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特困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打好基础,讲解知识时要循序渐进,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多加肯定与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来激励优等生不断提高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实施“一帮一”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以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适时地转变角色,让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同时,教师也是一名长辈,是学生的朋友,应该深入了解和探测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英语。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和蔼的微笑、温柔的表情、灿烂的笑容面对学生,为学生创设互动的机会,如回答问题、做游戏、小组活动等,营造一种开放、平和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教师要认真倾听,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初中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以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此外,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竞争的氛围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教师可以创设单词拼写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朗读比赛等形式的竞争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死板,仅仅是让学生背单词、听写和做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人产生厌烦的心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背诵课文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来背课文;可以通过听语音的方式来听写单词;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做练习;可以采取听英文歌曲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听力;可以定期让学生欣赏英文电影,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即使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小活动,学生也会变得分外感兴趣,学习的动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就能够渐渐提高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能够遏止了。

三、结语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4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发展过程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顾名思义是一个一元线性函数的模型,它采用单个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Fitz-patrick(1932)以19家企业为样本进行的以单变量为对象的破产预测研究,并把样本分组为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将单变量的财务比率运用其中进行预测研究。从研究结果得出,股东权益/负债比率与净利润/股东权益的预测结果是最为可靠的,其预测能力最强。Williambeave(r1966)通过对出现财务危机前1至5年的30个企业财务比率预测能力的考察研究,并根据单变量财务指标在模型中的预测能力进行大小排序,发现营运现金/总负债在距离企业破产前,时间越短预测能力越强。由于单变量模型只含有一个单变量指标,则每次只能对一个指标进行预测。由于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仅能局部体现企业状况,并不能全方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公司将不同的预测指标运用于这种模型后将带来预测结果不同的后果,这使企业无法对预测结果作准确的判断。再者,企业通常为某种需要而人为修改某些重要的指标数据,使真实的财务状况被掩盖,从而造成预测结果严重偏离真实结果。这种方法的运用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不同的预测指标得出不同预测结果的情况;另外,某些财务比率很容易被粉饰,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造成模型无法真实地揭露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学者们便开始对多变量模型进行探讨、研究。

2.多变量模型

所谓多变量预警模型,即加权汇总多个财务指标后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是一个多元化函数公式。Altman(1968)经过大量时间考察分析同一行业里66家同等规模的公司并将它们分成相同数量的两组,其中一组公司是申请破产的公司,并统计破产公司破产前一年的财务数据和非破产公司相同时段的财务数据,再选取五个财务指标作为变量与权数加权平均,最终得出了Z分数模型。在众多预警模型中,Z分数模型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经历单变量模型向多变量模型演变后最具有代表性、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与Williambeaver的单变量模型具有共同点,都是在企业破产前时间越短模型预测准确率越高,并且Z分数模型在企业破产前一年的风险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5%。AItman,Haldeman&Narayanan(1977)在五个变量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财务变量,随即得出Zeta模型。Casey(1985)将经营现金流、经营现金流与流动负债的之比以及经营现金流与期末总负债之比,运用于验证现金流是否对以应计利润财务比率为基础的传统破产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然而,在经过以大量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后发现,经营现金流的运用并不能对传统预测模型的明显改进作出贡献,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不过,解释能力随着经营现金流量的收回明显提高。

(二)Z分数模型与F分数模型的比较

1.Z分数模型Z分数模型的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的变量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即营运资金/期末总资产;X2=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期末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销售总额/期末总资产。按流动率分类的会计变量X1主要是企业资产的流动水平的衡量基础,体现了总资产中企业投入的营运资金所占的份额;X2主要反映了期末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它可以衡量企业整个财务年度内的收益率和累计盈利情况;X3中息税前利润,即为税前利润与财务费用之和,主要是反映企业财务的稳定性及资金营运效率,在此模型中,它为预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提供了比较有利的依据;X4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债权人的支付能力;X5主要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活动比例,体现了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及资金周转速度。

2.F分数模型

与Z模型不同的是,F分数模型引入了现金流量这一重要变量,F分数模型中X3、X5这两个财务指标分别代替了Z分数模型中的X3、X5财务指标,它们都是现金流量变量。其中,X3=(净利润+折旧)/平均总负债,它包含了企业日常计提的折旧,主要表现在折旧不仅可以用来偿债,也可以看作企业的现金流入,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可用的所有现金流量大小的重要财务指标;X5=(净利润+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反映了企业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F分数模型如下: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净利润+折旧)/平均总负债;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净利润+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F分数模型中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0.0274为F分数模型的临界点,如果某一特定的F值低于0.0274,则该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甚至有破产的可能性;反之,如果F值高于0.0274,则该企业财务状况比较正常,视为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F值落入[-0.0501,0.1049]区间,0.0274的上下0.0775内即不确定区域,则不能武断地认为公司可能破产或者具有持续生存的能力,此时的F分数模型只能辅助管理者作决策,管理决策者要判断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财务危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三)Z分数模型的缺陷

Z分数模型是一种建立比较早,得到广大学者认可及推广,能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但是该模型存在以下缺陷:(1)研究对象的局限性,Z分数模型的研究对象只有制造业企业,而且只针对美国的上市公司。这导致Z分数模型并不适用于非制造业及非上市公司,具有行业限制。(2)样本数量少,F分数模型采用了4000多家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而Z分数模型仅以66家公司数据作为样本,使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降低。(3)不具有横向可比性,该模型未考虑采取的样本里存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公司,其中的差异性使得Z分数模型不能进行横向比较。(4)难以保证预测结果的真实性,Z分数模型的财务指标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存在人为操纵财务指标的弊端,且没有考虑现金流量这一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因素,使得计算而得的Z值真实性较弱。

(四)F分数模型的优势

通过对F分数模型与Z分数模型的比较分析,可得出F分数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考虑了现金流量,F分数模型在Z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流量这一有效变量,更全面地考虑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2)具有大量的样本,F分数模型以4160家样本公司的数据为基础,经过长期观察、分析及验证后得以建立成形,对财务风险的预测更加精准。(3)具有横向可比性,F分数模型以不同行业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采用大量的样本公司验证其有效性。

二、F分数模型在ST公司中的运用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选取了ST明科、ST长油、ST宝硕、ST南纺、ST天龙、ST景谷6家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其中ST明科公司属于经营石油化工、塑胶塑料的制造业;ST长油公司属于内河、内湖运输业;ST宝硕公司属于通用化工品行业;ST南纺公司属于纺织业;ST天龙公司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ST景谷公司属于林业。本文选取了各个公司从2007年到2012年的各财务报表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行情中心网站,经过对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整理而得。此处需特地说明的是,ST公司是指在境内上市连续两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公司;另外,计算“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所使用的年末股票价格,均来自于各大公司年末发行股票的收盘价格。其中,宝硕公司2010年年末没有股票样本数据,股票收盘价格中断于2010年7月末。

(二)F分数模型在ST公司中的运用分析

1.F分数模型的计算

本文对ST长油、ST明科、ST宝硕、ST南纺、ST天龙、ST景谷等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2年的各大财务报表数据整理、汇总并计算后,结果如表1—表6所示。

2.F模型在ST公司中运用的结果分析

(1)根据表1中的F值可以看出,ST长油公司F值在样本期间逐渐变小,并最终小于临界点。其中在2007年到2010年间,F值均大于临界点0.0274,但是2009年和2010年的F值处于期间[-0.0501,0.1049],属于不确定区域;在2011年和2012年,F值小于0.0274,并小于-0.0501。由此可以得出,ST长油在2007到2008年期间的财务状况处于良好发展的阶段;在2009到2010年财务状况的好坏还需要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作进一步的判断;在2011年至2012年,公司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可能存在破产的可能性。据年报显示,ST长油2010年度亏损1859.47万元,2011年公司再度亏损74933.30万元,2012年度亏损额达到123835.00万元。2013年年报后,出现591864.00万元的巨亏。因此ST长油在2013年亏损后,已连续4年亏损,达到退市标准,并已于2013年5月14日起暂停上市。该公司也成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上交所第一家因财务指标不满足条件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2)根据表2中的值可以看出,F模型对于ST明科公司在2007—2012年期间计算出的F值一直呈现负值且不断变小,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按照F分数模型的判断标准,明科公司各年的F值均小于0.0274,且超出了不确定区域范围,小于-0.0501,则明科公司预测结果为破产。据年报显示,ST明科2009年度巨亏96043.50万元,2010年度微利1412.49万元,2011年公司再度亏损14529.70万元,2012年度微利1184.88万元。这表明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果该公司能在出现财务问题的早期及时运用F模型对企业财务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预测,则能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防范和控制,从而可以避免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结果。

(3)根据表3中F值可以看出,ST宝硕公司在2007年、2008年F值均大于临界点0.0274,并且大于0.1049,但呈逐渐变小的状态,并在2009年出现负值,且小于-0.0501。表明该公司在2007年、2008年公司的现金流动性还比较强,可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要,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在逐渐减弱,并在2009年时开始显现财务问题。由于2010年的F值无法获得,对该年度的财务状况无法获知,但从2011年及2012年的F值大于0.0274并大于0.1049,可以得知企业财务困难得到了缓解。据年报显示,ST宝硕2009年度巨亏29434.70万元,2011年度盈利216520.00万元,2012年度亏损13856.70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公司实行了债务重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长久稳定发展,并逐渐恢复良好状态。

(4)根据表4中的F值可以看出,ST南纺公司F值在2007到2012年间呈现变小的趋势,均小于临界点0.0274且小于-0.0501。按照F分数模型的判断标准,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很有可能会破产。据年报显示,ST南纺2010年度盈利1280.00万元,2011年度亏损13020.30万元,2012年度亏损715.87万元,据2013年前3个季度的数据可看到,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可见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5)根据表5中的F值可以看出,2007到2012年间ST天龙公司F值在逐年增长,虽然均小于临界点0.0274且小于-0.0501,按照F分数模型的判断标准,公司的财务状况仍处于困难阶段,但根据F值与财务风险呈正相关的特点,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在逐年减小,财务压力在逐年缓解,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在逐年好转,但仍处于亏损阶段。据年报显示,ST天龙公司2009年度盈利4449.44万元,2010年度亏损639.35万元,2011年度盈利6629.46万元,2012年度再度亏损5503.01万元。

(6)根据表6中的F值可以看出,ST景谷公司F值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均大于临界点0.0274,且大于0.1049,所以按照F分数模型的判断标准,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具有发展前景。F值在2009年、2011年及2012年时小于临界点0.0274且小于-0.0501,所以按照F分数模型的判断标准,公司此时的财务状况存在危机,被推测为破产。据年报显示,ST景谷2009年度亏损9435.51万元,2010年度微利453.95万元,2011年公司再度亏损13921.20万元,2012年度亏损10809.3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从开始的良好财务状况状态逐渐恶化,后又反复出现财务困难。说明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资金周转不顺畅使得企业反复出现财务困难。

(三)结论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5

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关键词】

检验医学;网络自主学习

我国的医学检验迎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检验医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融合,这对其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实时进行学科的知识补充,还需要及时了解检验医学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愈发的凸显其资源的多样性和服务的便捷性,医学检验人员亟待改变原来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更为便捷的网络自主学习途径进行知识更新。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库、知识库为学习主要载体,进行有目的、自主的学习的过程[2]。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国外医学教育也愈发的重视对网络平台路径的应用[3-4],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1文献辅助学习路径

文献辅助学习路径,即通过文献跟踪、文献分析研读、文献计量等文献的辅助分析方法,实现对科研信息的动态跟踪,具有使用便捷、容易掌握的特点,是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常用路径。

1.1文献跟踪

传统的文献跟踪方式以文献检索为主,但存在无法个性化的及时跟踪最新文献的问题。推送意义是主动、及时并准确地满足用户特定需求[5]。随着数据库功能的拓展,个性化定制的文献跟踪可通过数据库平台的订阅推送功能来实现,现对主要中文数据库的文献跟踪功能进行对比。在国内的三个主要中文数据库中,在收录“检验医学”的文献量方面,以中国知网收录量为最高,而且该平台也提供了多种的文献跟踪的路径。现以在“检验医学”的文献跟踪为例,对中国知网的“RSS订阅”和“检索式订阅推送”功能进行介绍。“RSS订阅”功能可对期刊进行订阅,通过“出版物检索”检出38本检验医学期刊,逐个进入期刊详细页面,选择“RSS订阅”后将RSS文件地址导入RSS客户端阅读软件(如AdvancedRSSPublisher等),即可完成对检验医学类期刊的订阅,虽然订阅后可跟踪到期刊中新发表的文献,但无法对某个学科文献的全面跟踪,而且只能逐个对期刊进行订阅,操作费时费力。“检索结果订阅”功能可对某个学科的文献进行整体的跟踪,要进行“检索结果订阅”,先要在数据库完成“检验医学”主题的检索,得到检索结果11695篇,选择“免费订阅”并进行邮件激活后即可完成订阅,后续一旦数据库中收录了新的检验医学文献,或者这11695篇中有任何一篇文献新近被引用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或短信通知,该功能既实现了对数据库中检验医学类文献更新情况的跟踪,又实现了对检验医学类文献被引情况的跟踪。因此,通过对中国知网“RSS订阅”和“检索结果订阅”等功能的利用,可以便捷的实现文献的自动跟踪和推送,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漏检,还可减轻工作量。

1.2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利用研究性的规律,以数理统计等定量研究方法为基础,客观评价不同国家、地区、科研机构或著者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6]。随着数据库功能的拓展,文献计量分析已经从人工分析发展为数据库平台自动分析,其计量分析功能也从简单文献计量发展为网状立体分析,不仅可对机构、论文、作者的科研地位做出科学的评价,还可以为学科规划提供数值依据。在中文数据库中,维普期刊库7.0平台能够提供深层次的文献计量分析,新平台不仅实现了每个不同的检索途径之间无缝切换,且每种检索途径在提供机构、作者、基金、地区、主题和学科导航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其他个性化导航项,如文章检索中的“被引范围的限定导航”,可根据被引量定位文献;期刊检索中的“核心期刊导航”,可根据期刊隶属的核心期刊版本定位期刊;作者检索中的“职称导航”,可定位到硕导或者博导的作者;机构检索中的“机构类别”和“机构层级”导航,可定位到机构所属系统,如教育系统或者医疗机构;基金检索中的“资助层级”的导航,可定位到受资助的项目和课题。这些个性化的深度导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情报资料。平台的文献计量功能方面,一方面,能够生成基于任一对象的系统、立体、直观的计量分析报告,并且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和导航路径。另一方面,提供了对象比较功能,支持对检索结果中的两个期刊、主题、作者、机构、基金对象等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发文量、发文作者、机构、方向,高被引文章,基金自主和发文学科领域等。该平台的“分析报告”和“对象比较”等功能在文献计量的深层分析方面凸显出了其实用性。InCites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高质量的WebofScience(SCIE/SSCI/AHCI)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综合各种计量指标和30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7]。InCites具备完备的外文资源计量分析功能,它不仅提供了机构、作者、单篇论文百分位排名,高被引论文,全球平均影响力对比等绩效分析,还能够进行学科发展变化趋势,目标机构对比等分析。

2综合资源学习路径

综合资源学习路径,指的是通过多种综合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学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多种资源的整合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文献管理软件而言,在网络学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的环境下,科研人员对于它们的使用将不仅仅局限于文献的管理,还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管理和利用[8]。

2.1探索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获取综合资源的路径

通过在超星平台中检索“检验医学”资源为例,探索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获取综合资源的路径。超星Medalink和超星读秀,收录并提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讲座、专利、标准、视频、人物、词条、词典、课程、文档、考试辅导、博客、论坛、图片、电影、音乐、虚拟咨询、政府信息等多种综合资源。通过在这两个平台可获取丰富的检验医学资源,包括“检验医学”报纸信息863篇、学位论文32篇、会议论文23438篇、专利信息292篇、标准信息149篇、视频890部、信息资讯98篇、课件检索20个、政府公开信息207篇、考试辅导资料3272篇,检验医学知识24100条等。

2.2探索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综合资源获取的途径

通过在CNKIE-Learning中进行“检验医学”检索为例,探索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综合资源获取的途径。E-Learning提供了工具书检索、翻译助手、学术概念检索、学者检索、数字检索、图形检索、表格检索、GoogleScholar检索等工具,为概念、图形、表格等文献元素的获取提供了可能,通过工具书检索可获取大量的检验医学相关词条,如“血液检验”的相关词条815个,“学术概念”检索还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概念解释和来源,“学术图片”检索可获取3790个检验医学相关图片,“学者检索”可获取467名检验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和成果,“GoogleScholar”检索可获取2399条检验医学文献记录,其他还有“统计指标”功能,可获取国内正式的各类统计数据,“翻译助手”功能,可获取所需关键词的翻译例句。因此,超星的Medalink、超星读秀和CNKIE-Learning通过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专题检索工具的,提供了大量的综合信息资源,对于医学检验人员,可通过对这些资源整合平台和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发掘和充分利用,获取相应的综合学习资源。

3学术平台交流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的交流路径,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交流路径,变为资讯平台交流路径,博客、微信交流因具备更新速度快,便捷的互动交流功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交流。通过对博客、微博平台“检验医学”信息量进行统计,网易博客的检验医学信息收录量最多达17700条,其他依次还有新浪博客3602,腾讯博客658条,微博中收录检验医学信息最多的是腾讯微博达7599条。医学检验人员可充分的利用网易博客和腾讯微博关注和搜索功能,微信的留言和作者回复功能,便捷的追踪最新的检验医学动态,并及时的和原创者互动交流。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虽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也能够保证交流的时效性,但对科研人员来说,需要一个更专业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实时的资源共享和科研互动,实时的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资料的共享和科研交流。超星的“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集空间、工具、平台、资源、服务五位一体的,在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的同时,尤其注重学术过程的交流,科研工作者可随时共享自己资料库,分享独特的科研观点,还可相互建立联系网络,它在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了提供域编辑的空间和全终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用户创建独具特色的资料域,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学术域空间。

4讨论

对于医学检验人员,在网络自主学习路径的选择和利用上,文献辅助路径方面,可通过RSS订阅和检索式订阅的方式进行文献自动跟踪,通过数据库平台的分析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综合资源学习路径方面,可通过超星Medalink、超星读秀、CNKIE-Learning等平台和软件获取视频、文档、学术概念、图片、图表等综合信息资源;学术平台交流路径方面,可通过“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进行学术资源和学术观点的和交流。通过对全面立体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的利用,可便捷的获取检验医学的最新的设备、技术、方法等研究动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

作者:谭菊 单位: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参考文献

[1]叶长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和发展[J].医药前沿,2014(10):379-380.

[2]丁黎明,龚彦,张丽霞,等.边缘农村成教医学学员网络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050-1052.

[5]韩长毅.国外数据库个性化服务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5):133.

[6]李贺,袁翠敏,李亚峰.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4,32(6):148-155.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6

CSSCI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的总体情况。最近10年来CSSCI期刊论文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150069篇下降到2019年的119866篇。经济管理类CSSCI期刊论文数量与之类似,从2009的48102篇下降到2019年的32397篇。在人文社科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稳步增长的今天,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我国CSSCI论文持续下降的原因本质上源于影响因子的操控行为[1]。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它是期刊统计年度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年度的平均被引次数,如果能适当降低载文量,那么有可能会提高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操控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何况一些研究表明降低载文量不一定会降低影响因子,因为载文量与影响因子无关[2-4]。此外人为降低载文量也会牺牲学术期刊的信息和知识量,不利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为了抑制载文量异常下降现象,有必要设计反映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的新指标。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遏制期刊载文量异常下降现象,使期刊载文量与人文社科发展同步;第二,期刊信息和知识密度指标缺乏,有利于完善相关领域的评价指标,从而推进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第三,分析信息和知识密度指标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尺度。1994年原国家科委曾经出台过期刊信息密度的考核指标,就是每个印张的论文数量,该指标应用数年后逐渐被废弃。孙景峰[5]认为采用每印张论文数量表示信息密度并不科学。王蔚良、陈咏梅[6]指出论文的学术质量与文章长短没有必然关系。李晓红、冯保初[7]认为限制论文篇幅,影响学术论文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学术风气的成长。赵均[8]提出信息密度可以作为定性指标来进行评价,但不宜作为定量指标来使用。论文中包含的知识量测度一直是个研究难点。温有奎[9]提出知识元的概念,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传统标引使用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标引,以它为基础的信息检索系统可以提供基于主题词、关键词、作者、篇名词、文摘词等元数据的信息检索,甚至全文检索,检索结果是文献集合[10]。从这个角度,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标引,是知识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论文关键词能反映一定的信息和知识,目前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关键词研究学术热点,Atlametal.[11]基于词频变化和机器学习自动估算关键词一定时空内研究热度的变化情况。Zhaoetal.[12]进行关键词聚类研究,根据出现年份进行关键词热点分析。Shaffer[13]抽取论文标题中的词语构建共现网络,通过聚类分析识别新兴研究前沿。余丰民、林彦汝[14]通过基于学术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方法,构建研究热点漂移程度模型。奉国和、孔泳欣[15]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词频分析方法,揭示学科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廖鹏飞,李明鑫等[16]从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尝试从被常规研究所忽略的长尾关键词中探寻领域新兴前沿,提升领域前沿识别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是关于论文关键词信息与知识含量的相关研究,李秀霞、程结晶等[17]研究发现,我国情报学期刊的关键词呈典型的负幂函数分布,期刊关键词分布的负幂函数方程参数可作为其学术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安璐、余传明[18]通过计算期刊的关键词数量与方差,指出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不仅依赖于被引频率、影响因子等,更重要的是规划、调整期刊的主题内容。马峥、俞征鹿[19]通过统计期刊文献关键词,设计了“红点指标冶,用来反映期刊内容与同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或主题的重合程度,以此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田大芳、张瑞丽等[20]以《中国图书馆学报》和《情报学报》为例,计算两种期刊关键词相似度,发现两种期刊的相似度有一定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参考文献作为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一定量的信息和知识,是影响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21]。Biglu[22]通过研究SCI数据库参考文献数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发现影响因子和参考文献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Corbyn[23]基于Science上发表的50000篇论文研究发现,参考文献越多,论文越容易得到更多的引用。姜春林、刘学等[24]研究发现,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高被引文献。梁春慧、孙艳等[25]对8585篇化学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明显比一般论文多。张垒[26]对档案学期刊的研究表明,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高被引不具有相关性,但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综上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学术期刊的信息和知识量研究,原国家科委提出的每印张论文数量指标存在不少问题,事实上已经停止使用。关于学术期刊信息和知识量的相关研究,学术界研究思路主要包括关键词分析、参考文献分析等,但目前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研究学术热点,关于信息和知识量测度的研究比较缺乏,事实上迄今为止尚缺乏相关指标。本文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在对学术期刊信息和知识量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载文量、被引刊数、参考文献、关键词等角度多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并采用TOPSIS法评价,得到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Information&KnowledgeDensityIndex,IKDI),并研究其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相关讨论。

1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原理

1.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设计原则

第一,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主要采用来源指标评价。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来源指标和引用指标,前者主要是期刊本身包含的一些指标,比如作者数、地区分布数、论文篇幅、关键词、参考文献、基金论文比等等,后者是期刊的被引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等。来源指标是引用指标的基础,从来源指标来设计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和形式上提高期刊论文质量。第二,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包括更加广泛的因素。对于学术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目前还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测度时应避免视角单一,这样可以降低测度误差,提高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稳健性。比如应综合考虑载文量、被引刊数、中英文参考文献、国际化水平、关键词覆盖范围等等。第三,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应选用相对指标。采用相对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与知识测度的质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的现象。第四,权重稳健原则。用于测度信息与知识密度的指标有多个,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设计尚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宜采用等权重原则进行处理,即摈弃主观评价方法,以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指标体系评价。第五,避免自然权重原则。自然权重最初由俞立平、宋夏云等[27]提出,是指在多属性评价中由于标准化后指标均值不相等带来的权重偏倚现象。文献计量指标许多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自然权重问题会比较严重,所以要采用新的标准化手段,防止自然权重的带来的异常影响。

1.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评价框架

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从信息与知识载体、信息与知识内容、信息与知识来源、信息与知识来源国际化、信息与知识影响这5个视角进行测度。信息知识载体:主要从载文量角度进行测度。在版面一定的情况下,假设质量不变,那么载文量大的期刊无疑具有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含量。载文量是个双刃剑,曾经出现过一些期刊载文量人为加大导致期刊质量下降的情况,后来更多期刊片面认为降低载文量会提高影响因子,因此近年来CSSCI期刊载文量又出现普遍降低的异常现象。文献计量指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调节作用,对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信息知识内容:采用篇均关键词表示。一般每个期刊都规定了关键词的数量,但有一定的弹性,总体上变化不大。关键词越多,意味着期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越广,期刊信息和知识量越多。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键词的近义问题,由于中文的特点,关键词之间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不少,这里存在信息冗余,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二是关键词的重复问题,如果期刊专业性较强,必然有很多关键词是重复的,篇均关键词较少。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关键词指标相对不占优势,但鼓励这些期刊增加关键词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还是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的。信息来源指标:采用两个指标表示,分别是篇均中文参考文献和篇均英文参考文献。学术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前人的错误也是研究的重要基础。所以不管引用目的是什么,这并不妨碍用参考文献数量来反映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含量。需要注意的是,从单篇论文的角度,难以采用参考文献指标来评价其信息和知识量,因为对于单篇论文个体,需要通过论文内容来对其创新进行综合判断。但从期刊评价的角度,因为期刊是若干论文的集合,所以从期刊总体信息与知识量评价的角度,用参考文献相关指标是可以的。信息知识来源国际化:用外文参考文献比表示,这里外文主要是英文,但也包括少量的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即使是人文社科研究,国际交流也大大增强,如果一个期刊引用更多的国外文献,说明其具有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当然由于学科不同,期刊引用国外参考文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学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一般较高,中国历史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较低,但评价一般用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期刊之间比较,因此这个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小。信息知识影响:用新扩散因子表示(NewJournalDiffusionFactors,NJDF)。该指标是Frandsen[28]提出的,用期刊被引刊数除以载文量。由于每个期刊的办刊偏好、办刊特色均不一样,一个期刊被引用的期刊越多,说明该期刊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这个指标是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中唯一的一个影响指标。

1.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TOPSIS方法来计算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该方法是Huangetal.[29]首创,目前在学术评价中应用广泛。TOPSIS根据评价对象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进行评价。作为对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一种探索,很难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因此本文采用等权重法进行处理。1.4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本文采用Sigmoid函数进行标准化。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极大值无限接近1,极小值无限接近0,这样可以直接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拐点位置为(0,0.5),进入成长期的坐标为(-1.317,0.211),进入成熟期的坐标是(1.317,0.789),可以对评价对象所处发展阶段加以判断。第三,标准化后不同指标的均值比较接近,可以避免出现自然权重现象。比如一个班级语文的平均成绩为65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理论上两门课程的权重一样,但很明显数学好的同学具有优势,这就是自然权重问题,只有当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大致相等时,两者的权重才真正相等。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2020版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进行研究,在人文社科的所有学科中,一般认为经济学属于科学。经济学期刊相对比较严谨,而且被其他学科引用也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被其他学科所借鉴,这种现象也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由于测度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后还要分析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时间同步,因此本文所有测度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16-2017年,被引指标的时间为2018年,这也正是影响因子计算的时间界定,此外对于h指数也是期刊2016-2017年发表的论文在2018年的h指数。2019-2020版CSSCI期刊共有经济学期刊70种,但《国际贸易》有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删除,实际还有69种期刊。

3实证结果

3.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

经济学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提高区分度,对TOPSIS评价值均乘以100。超过60分的期刊共有14种,说明采用本文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方法,总体上打分偏低,这与评价方法有关,当然可以通过评价值标准化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由于要进行打分的后续分析,因此本文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排在前几位的期刊为《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这些均是业界公认的优秀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作为公认的经济学顶级期刊,排在第九位,说明从信息与知识密度角度,其还有改进空间。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JIKI的数据分布如图2所示。经济学期刊的均值为51.43,极大值为69.18,极小值为33.16,标准差为8.36,总体上处于正常波动状态,比较适合用来评价。Jarque-Bera检验值为1.258,p值为0.533,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这对期刊评价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性质。

3.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和影响因子的关系

首先用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h指数、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弹性系数为1.359,载文量与影响因子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435,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影响因子无关,数为0.623,载文量与h指数也是正相关,弹性系数为0.333。

3.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分组分析

根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顶级经济学期刊为《经济研究》,一级期刊包括《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13种期刊,将这14种期刊分为一类,其他CSSCI核心期刊分类一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一级以上期刊的均值为59.28,其他期刊的均值为49.61,相差接近10分。t检验值为4.189,p值为0.000,说明两者均值的差距是显著的,即一级期刊的平均信息量比其他期刊高,这进一步说明该指标可以用来进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评价。

3.4稳健性检验

首先对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数据极为有限,传统的基于回归分析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将影响因子作为产出变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h指数、载文量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并进行学习。由于每次学习的结果均不一样,因此建立5个模型,取其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为0.845,平均相关系数为0.925,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从投入变量的权重看,对影响因子贡献最大的为h指数,权重为92.55%,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7.83%,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对影响因子的权重仅为0.82%,几乎无关,说明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是稳健的。表6为h指数作为产出,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投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学习结果,从平均值看,对h指数影响最大的为影响因子,权重为77.43%,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20.79%,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作用最小,权重仅为1.78%,这样h指数回归结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

4研究结论

(1)在载文量异常下降背景下需要研究期刊信息与知识量指标

本文研究发现,最近10年中国CSSCI期刊和经济管理期刊均存在着载文量持续下降现象,在人文社科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异常的。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期刊试图通过降低载文量来提高影响因子,这是一种影响因子操控行为,必须加以干预。降低载文量会牺牲学术期刊的信息和知识量,因此必须研究期刊信息与知识量的相关指标,一定程度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是一个全新的文献计量指标

传统的采用每印张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期刊信息量的指标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从信息知识载体、信息知识内容、信息知识来源、信息知识国际化、信息知识影响角度选择指标体系,采用Sigmoid函数进行标准化,并通过TOPSIS进行评价,得到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该指标是个全新的文献计量指标,以来源指标为主进行评价,以相对指标为主,并且有效地克服了自然问题。

(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载文量正相关

本文研究发现,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载文量正相关,这样有利于鼓励期刊增加载文量,从而遏制近年来期刊载文量总体下降的不良趋势。

(4)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期刊影响力指标无关

本文研究发现,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影响因子、h指数无关,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这个结论是可靠的。说明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因子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用来弥补目前文献计量指标影响力指标较多、其他指标相对较少的不足。

(5)一级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普通期刊

根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分级目录,一级以上期刊往往代表了经济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和顶级期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研究表明,一级以上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平均比其他期刊高10分,并且这种差距是显著的,这说明优秀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较高,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用于评价学术期刊是可行的。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7

学籍管理在远程教育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审核及证书颁发等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了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著者、著者来源、期刊来源、文献被引次数及研究主题等方面,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综述

学籍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身份的象征,而学籍管理作为教务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项政策性强、原则性强的工作,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管理的一个基本支撑,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同时也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对近十几年(2000-2016年)相关学术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一种以文献的外部特征(如书名、著者、出版年、出版地、出版商、参考文献、页数、版次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的方法[1]。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法主要从文献数量、著者、著者来源、期刊来源、文献被引次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2]。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类目体系设定,经过编码,最终得出结果,并由此推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统计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笔者按照“主题”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或“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匹配为“精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搜索,在对与主题不相关的新闻稿和学术论文进行剔除后,最终确定研究论文的数目为88篇。其中,期刊论文85篇,占96.6%,学位论文3篇,占3.4%。对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使用的是MicrosoftExcel软件。首先,将88篇论文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其次,按照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构建分析的类目体系,并对论文数据进行归类处理;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二、文献计量分析

(一)论文数量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时间来看,88篇文献的分布情况。近16年来,关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论文总量并不多,但在波动中呈上涨的趋势(截至2016年9月)。这一领域论文出产量不是很高的原因,可能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专业性有关,只有从事本工作或者与这方面有交集的研究者才可能发现问题,才会有兴趣做深入的研究。我国高等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1998年,之后出现了第一篇关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文章,随后文献数量逐年在波动中增长,这也反映出随着高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如何对远程教育学籍进行管理越来越受到业内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二)著者论文量及论文被引次数分析

研究者的数量和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影响力。数量多、被引用次数多的研究者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这一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发展方向。经统计,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文献中发文量相对较多(2篇及以上)的人员分别是苏明、张航、陈建章、刘力、史淑琴、王玉娟和张勇,说明这些研究者在该领域的表现较为活跃。为了研究这一领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笔者又统计了作者所的被引次数,排名靠前的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史淑琴、田红梅、王玉娟、王颖、李翠华、刘力、毛小青、张勇等人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相对认可。

(三)著者来源分布

除其中2篇文献没有写明作者的单位信息来源外,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59篇67.0%的比例排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普通本科高校的远程网络教育学院,发文13篇,占14.8%;有8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其他性质的单位,如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所占比例为9.1%;普通本科高校有6篇(其中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所占比例为6.8%。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国内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研究的主力。

(四)期刊来源分析

88篇学术于67种期刊。其中,发表刊物最多的分别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教育教学论坛》《科教文汇》,各3篇;其次是《中国成人教育》《办公室业务》《经营管理者》《兰台世界》《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才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各2篇;其余52篇于52种期刊上,期刊来源非常分散。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共有5篇,占5.7%。其中,发表期刊来源最多的分类是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报,共有29篇,占33.0%。

三、文献主题分析

(一)确定内容分析要素及类目体系

我们将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的88篇文献根据其内容分成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若干子类,作为内容分析的要素和类目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二)文献的内容分析

1.一级维度的分析

从一级维度来看,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内容、现存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五个方面发表的文献量各为19、15、54、59、14篇。其中,改进措施和现存问题这两方面的论文量共占论文总量的70.2%,其他三方面最多的都不超过19篇,说明我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现有的研究更注重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之所以呈现出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第一,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已经比较明确,文章涉及这两个方面基本都是做简单的介绍或描述;第二,文献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是远程教育学籍的工作者,他们的研究目标很清晰,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对现状和改进方面的探索会更多。根据统计结果来看,目前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还不够丰富,研究者们需要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探索,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提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2.二级维度的分析

(1)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比较统一的看法,最大的特点是现代信息化、复杂化、系统化、规模化、动态性、周期性、个别化等,这些占到了所有特点的88.2%。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目前使用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管理系统,同时用专用电子邮箱和QQ群进行工作的交流与反馈,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学籍管理横向需要与招生、教学管理、考试等部门相互协调,纵向要为上级部门负责,还需要为学生解决各种学籍问题,这都体现了其复杂性以及系统性。截至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累计注册过的学生就有1180多万,还有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网络学院、社会筹办的在线网校等,远程教育的学籍管理是真正的规模化。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有如此大规模的学生,数据很丰富,可以获得第一手数据,如果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统计,再结合学生学习的其他方面,一定会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2)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方面,研究者的观点比较一致,普遍认为包括学生入学注册管理、学籍异动管理、毕业管理、课程注册管理、学位管理和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等,这些占到了90.6%。但对文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较多的远程教育学籍工作者还承担了其他任务,如核算注册费用;也有作者提出学籍管理的工作比较繁琐和复杂,领导应多给予关注,界定学籍管理的主要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负担。对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包含的内容,笔者认为有个问题还有待商榷,就是关于学位管理是否属于学籍管理的范畴。学位管理是一项独立的业务,有独立的工作流程,但在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中,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也是学籍管理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是否合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3)现存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我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出现的问题中受到更多关注的是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学籍档案情况、入学电子数据不准确、管理理念、学生个体需要和学籍异动频繁等方面。管理人员素质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查找从业人员能力良莠不齐的原因,从业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及从业人员哪些能力需要提升等。学籍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是提出宏观的问题,比如,制度不够完善和灵活,执行和落实不够理想等。学籍管理技术方面,主要是提出目前使用的系统和技术存在哪些问题。学籍档案相关问题主要有学籍档案缺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档案整理要求不规范、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低等。入学电子数据不准确方面,主要涉及不准确的原因和带来了哪些后续不良影响。管理理念方面,主要指的是当前学籍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和无法满足学生特殊的需求。学生个体需要方面,主要是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学籍异动频繁带来的管理困难主要指的是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和复学等带来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远程教育学籍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复杂且多样,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发现、研究、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4)改进措施方面改进措施方面提到最多的是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开发人性化的学籍管理软件、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规范档案管理、缩短颁证时间、加强沟通和创新学籍管理方式等。提出的措施和现存的问题基本相对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等。开发人性化的学籍管理软件和加强技术支持方面,不但有具体的措施,还有一些研究者设计出了系统框架和具体功能。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制度要符合现实情况、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动态化管理制度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中主要涉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调整专业等。规范档案管理主要的措施有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规范档案整理标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等。对于毕业证书颁发时间较长方面,提出了专人专岗、改变颁证流程等措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方面,针对的对象有学生、其他部门以及领导等,其中一篇论文还专题讨论了学籍管理工作中沟通方式及技巧的运用。创新学籍管理方式方面,主要提到要真正地实现学籍数字化管理的方式等。对于改进措施方面,很多都是只提出了想法,并没有应用于实践,所以呼吁论文的作者可以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面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依据某种规范或模型设计和开发出研究者认为的更适合远程学籍管理的系统,如有J2EE规范、UML现象对象分析、Web等。第二,将某种新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中,如指纹技术,RFID技术等。这方面的文献量只占总量的8.7%,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明显地少很多,可以多关注适合应用于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模型和技术,以保证这个领域跟得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

结语

在对文献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可以在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第一,有些文献内容存在着雷同,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完善和不成熟的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虽然要注意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的成果。第二,文献中很少对远程教育学籍管理的理论方面有研究。学籍管理不但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应该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去推动其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对国内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可以帮助后来的研究者明确努力的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运敏 鲍力 刘洋 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第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8

在社会科学研究逐步深入的几天,随着研究分析和评价工作的深入,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对待SSCI文献逐渐被人们倡导。他们认为,一个国家一方面应该留意SSCI文献的数量,另一方面更要重视SSCI文献的质量。但是,由于目前没有很好的测度文献质量的工具,那么可以用文献影响力来评价文献质量。因此国内外以文献的影响力研究为核心对社会科学研究展开了系列评价工作。影响因子(IF,ImpactFactor)作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测度期刊的有用性、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测度期刊所在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以引文为基础的,其评价的主观性相对较小,能够更精确、客观的测定期刊的质量。

二、国外学者对SSCI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国外的很多学者认为影响因子能够具有评价文献质量的功能。Seglen(1997)说,以引文为基础的影响因子在评价文献时,相对于其他方法较为客观。Geary(2004)说在学术研究质量与政府拨款、基金资助、职称评定和晋升相挂钩的今天,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其发表期刊的地位展现。EggheandRousseau(2000)和Svensson,(2010)指出SSCI的影响因子作为测定期刊质量的指标,也能够作为评价文献质量状况的最有用的方法。DanielaRosenstreich(2012)在分析GoogleScholar和SSCI相关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及其排名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同一篇文献在不同数据库的影响程度是一致的。RonaldN.Kostoff等(2007)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的SSCI文献发表期刊的加权影响因子,评价了两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表现状况。

三、国内学者对SSCI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利用基于影响因子对我国在国际上发表的社会科学文献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胡俊荣等(2004)基于影响因子,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状况。党亚茹等(2005)【基于2000-2004年SCI、SSCI和A&HCI的影响因子研究,对天津市基础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程莹等(2007)在统计分析国内9所名牌大学的SCI、SSCI论文的累计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对国内名牌大学的平均质量进行了研究。于晓华(2008)基于影响因子角度,分析了1998-2007年SSCI经济学领域期刊的英文论文数量和质量情况。刘莉等(2009)以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分析论文影响力的指标,评价研究了我国国际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情况。刘红建等(2012)基于1975-2010年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科学文献发表在SSCI的影响因子,分析了中日韩三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四、对SSCI影响因子研究的评价

现有的基于影响因子评价SSCI文献影响力或者质量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分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目前的很多研究还存在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处于什么样的世界水平;目前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在什么地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导致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水平与世界存在差距的原因在哪里;为了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缩小与世界的差距,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径……导致这些问题没能解决的一个原因主要是,基于影响因子评价我国社会科学影响力状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没有系统分析我国SSCI文献发表期刊影响因子状况的典型特征,没有深入分析我国SSCI文献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布特征背后的影响因素和本质原因。另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研究多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但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即它只能简单描述我国SSCI文献影响因子的总体状况,无法系统揭示我国SSCI文献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我们可以将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我国SSCI文献发表期刊影响因子研究,以挖掘我国SSCI文献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分布的典型特征,揭示隐藏在现有影响因子分布状况下的不为人知的分布规律,探索我国SSCI文献影响因子分布的发展趋势,发现影响因子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本质原因,进而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