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范例6篇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范文1

为培养信息素养能力,欧美国家许多高校中开设了与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课程,而国内许多高校由图书馆面向全校非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这一公共选修课程。但是纵观各个高等学校在实际进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进程中,发现课程的设置目标往往不能达到,甚至是流于形式,结果是学生的信息检索、评价及使用能力没有达到预想目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该课程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专业不密切等方面,为此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这一情形我校图书馆与计算机学院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中进行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特别将计算思维的理念引入到文献检索课程中,并进行了一些探索。

2当前文献检索课教学现状

文献检索课程自1984年教育部发文规定开设起至今已近30年,这些年来,有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始终不断,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增删、教材的编写、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进,教学理念的变化、师资队伍的提高等等。如龙雪梅等[3]对我国38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情况进行网上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文献检索课教学在宣传、教学课时和学分、课程教材以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吴海媛等[4]对大连9所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比“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开课情况,针对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初步在教学手段、机检教学比重、授课对象和教材内容方面进行探讨。另外有许多学者就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了研究,如沈萍[5]提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用典型工作任务法,就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设置,以便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把单向的静态式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式教学进行了实例研究。杨光武等[6]就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提出项目课程法主要理论,并运用于改革文检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质。相东升[7]将建构主义观点下的“5E”教学模式引入到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检索实例和学生的专业,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纵观这些学者对文献检索课程所做的无论是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研究,还是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探索,虽然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并没有真正从学生主体角度去思考(有些教学方法中虽然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或中心地位,但是都过于理论化,实践起来效果不佳),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学院学生们毕业设计中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仍存在着学生不会查阅文献、不会分析文献并进行整理的问题。通过问卷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与本课程在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上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够密切有关。为此我们从几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同时引入计算思维理念。

3面向计算思维的文献检索课程改革

3.1计算思维概述

计算思维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3月给出的,她指出: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系列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思维活动[8]。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最有效的办法(如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实现问题求解。计算思维不是仅对计算机科学家要求的,而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实质是人们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9]。这种思维在不久的将来,将如同人人都具备的“读、写、算”(简称“3R”)能力一样,成为每一个人的技能组合。计算思维和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被称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三大科学思维。学会计算思维,是信息社会中创新的需要,是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大学生是知道如何学习,即懂得如何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可以说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相容的、和谐一致的。因此按照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思维过程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2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目标

目前大学生中一提到信息获取马上就想到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同学们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文献检索课程没有多大价值与意义,并相信自己已具备了信息获取能力。这种误解对于文献检索课程的开设是相当不利的,再加上现在的搜索引擎技术的日趋成熟,检索的快捷性与全面性远超过传统文献资源检索。实际上过份依赖搜索引擎进行信息获取并非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获取并非得到信息本身而是包含这些信息的网站链接,考虑到各网站信息维护人员的水平与技能的差异,不能保证网页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因而搜索引擎获取的信息虽有广泛性但不够准确;另外,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许多信息链接网站本身就是电子资源数据库,最终还是归结到直接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这就说明还必须加强学生们对电子文献数据库利用的技术方法的学习。而在信息分析与整理方面,由于受到教学课时紧、授课教师非专业化、教学方法过于形式等原因造成同学们只是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随意堆砌的方式来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根本没有考虑到文献整理在内容、逻辑与格式规范上的要求。因此,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对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掌握的同时,更要学会结合专业信息需求进行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与综述报告的撰写。同时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还须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起来,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中企业学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相融合,才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这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3.3文献检索课程改革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文献检索课程改革内容包括:需设置与学生专业信息需求密切关联的教学内容;形成一支由图书情报专业教师、学生所在专业教师及企业工程师组成的面向不同任务分工的教学队伍;在教学方式方法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理念,让学生进行基于毕业设计课题驱动学习,综合利用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3.3.1文献检索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程,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必须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及艺术学方面的课程,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更泛,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们能将本专业知识与其它人文社科类专业相交叉,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现实的情况总是与期待有所偏差,很多同学视公共选修课程为“混学分”与“鸡肋”,“选而不修”,缺课的现象常有发生。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却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即使不是缺课,课堂的情况也并不是严肃而活跃。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例,每次一个教学班约200人左右,但实际上到课率很低,为应付老师随机点名更出现“代上课”现象,时间一长导致任课教师积极性大大降低,课程最后以学生草草交一份报告了事,教学效果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为此,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将文献检索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从课程性质上将本课程提高到引起学生重视的高度。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讲授传统的文献检索理论与方法之外,特别是电子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Springer期刊图书等)的查询方法实际应用更是重点,同时引入文献资源的归类、分析与整理,以及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等内容,这也是重点。目的是让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获取信息资源,更要知道如何合理正确地应用信息资源。因而我们将课程名称改为“文献检索与写作实践”(下面还是简称为文献检索课程),以反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3.3.2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队伍构建

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要周学时为3,共计36或48学时,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授课周期达12到16周,这么长的授课周期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将文献检索设置为专业集中实践课程,连续两周,同时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大四上学期)的第10、11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考虑到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大四上学期是集中企业学习阶段,同时也是毕业设计开始启动阶段,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企业学习阶段中一个环节,以企业学习中的项目为毕业设计课题来驱动文献检索课程学习,既有利于对学生统一管理、有利于对课程授课质量监控、有利于对课程考核统一实施,更有利于通过与专业信息需求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教学时间安排相适应的就是课程教学队伍的构建,课程教学队伍由图书情报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构成。由图书情报专业教师主讲文献资源的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结合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或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拟定检索案例,或与其他专业教师联系,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中选择一些热点问题、重要的知识点或专业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检索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对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及整理分析。而企业工程师负责企业实际项目需求制定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并进行文献综述报告撰写。

3.3.3面向计算思维的毕业设计课题驱动教学方法

在对课程内容与课程时间安排的基础上,探索面向计算思维的毕业设计课题驱动教学方法,毕业设计课题驱动教学方法来源自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建立基础是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10]。它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项目”,包括与项目相关文献资源的获取与分析、项目设计方案与思路的构造、项目的实施及测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处于配角地位,主要任务更侧重于设计并营造一个“真实”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下,以项目为主线驱动学生自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汲取新的知识去破解项目“难题”,使学生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同时它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可根据项目问题解决的需要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但要有明确具体的成果。而计算思维的本质特征就是基于不同层次计算环境的问题求解,显然与项目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相适应的。另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周期通常较短,而且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内进行的,因而其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可测评性,这正与该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改革相吻合,便于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实践项目教学法。我们这次改革中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企业学习环节之一,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进行企业阶段的学习,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IT企业工作环境中,不同的IT企业对应不同的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从心理上就开始有一个从学生角色到职业员工角色转变过程。企业工程师结合实际项目需求制定毕业设计课题,就是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图书情报专业对文献资源的检索理论与方法的系统介绍,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专业案例讲授与文献综述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开展文献检索过程,通过选取合适的主题、关键字、文献资源数据库,并辅以搜索引擎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获取与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资源信息,接下来在对资源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同时形成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最后由整个教学团队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在此过程中融入了计算思维的训练活动。

4文献检索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对09级、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卓越计划”班级中实施改革后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首先从学生们完成的文献检索报告与文献综述报告质量上有很大的提升,每位学生一个课题,都能够独立或在指导下获取有效的文献资源,并完成文献检索报告,同时结合毕业设计要求撰写出质量合格、格式规范、逻辑较清晰的文献综述报告。其次,通过学生们对该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分析可看出学生们对本课程不再有“轻视”的思想,而且更多地觉得从本课程学习中得到了信息素养能力的煅炼与培养。从这两个角度上来看,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5结束语

文献检索范文2

第一,编排合理、详略得当。本书分为文献编、工具编、检索编和附编四个部分。文献编从图书、报刊、机读文献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具编则重点为我们介绍有关检索工具的类型和具体的排检方法。这样编排体现了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做到了层次清晰、循序渐进。检索编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包括目录、字典、词典、人物资料的查检,对计算机文献检索也做了详细介绍,为我们进行学术查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内容丰富。本书对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都有介绍,做到了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最广博的知识。例如,检索编中“典章制度的查找”一节,详细介绍了我国各代典章制度的相关知识。再如,法学方面,介绍了《法学大辞典》,有关经济的也有《经济大辞典》,以及哲学、宗教方面的对《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论述。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之间都相互关联,了解一个时期,不仅仅要从文学入手,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各个方面,才能够全面把握这个时期各领域的成就及特点。本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检索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检索能力,为以后的研究治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实用性强。本书有较高的实用性,选取的工具书也是比较易得的,学生能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动手检索实践。尤其是对重要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在介绍古籍丛书目录时,作者对《中国丛书综录》结构安排、内容都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分别用实例完整地讲述了总目、子目、索引各册的查找方法:书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反映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有无全缺。

第四,在介绍一种书目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图书一并介绍,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有关文献,为治学研究提供基础。例如117页介绍《四库全书总目》的同时,一并介绍了《四库提要辩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四库提要订误》等,这为我们研究利用《四库全书总目》提供了补充资料。

我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看待。通过对《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研读,我发现了本书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第一,内容编排上,对个别书籍介绍有些重复,使人感到知识点零散。在第二编工具编的第六章“工具书的类型”中,对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已经做了介绍,然而本书第三编检索编第十章字词的检查第一节又对字典、词典做了详尽的介绍,阅读过程中,难免让人有知识点介绍不系统、重复零碎之感。

第二,对某些书目介绍的详略安排不是十分合理。某些书目介绍得详尽,而而些重要书目介绍则过于简洁。例如,在检索编第一节“古今图书的检索”中,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目录中列出的每一本著作都做了大篇幅的介绍,对比较重要的文献经典却缺乏详细的介绍说明。如第127页,莫友芝撰《?L亭知见传本书目》和傅增湘所作《藏园订补?L亭知见传本书目》只作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的参考书目进行简单介绍。

第三,由于本书不是一人撰写而成,难免由于校对不精出现失误。下面指出本书在校对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1)概念定义上的失误。第113页对古籍的定义“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定级标准》”中,对古籍的定义是“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第126页“《中国丛书广录》收录包括台湾地区出版的新编丛书共3207种”《中国丛书广录》的序言中明确著出该丛书收书3279种。

(2)年代、人名、书名的错误。

第9页,《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六年(1782)十二月修成第一份。而第115页又说“初稿完成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据《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中华书局,1978)所查,乾隆四十六年应该是1781年。前后不一致,属于校对不精。

第20页,《文苑英华》宋李?P等奉敕编。太平兴国七年(928)至雍熙三年(987)编成。雍熙元年是984,雍熙三年应该是986年。《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国历史纪年表》均记“雍熙三年为公元986年”。

文献检索范文3

【关键词】 文献 检索 方法 途径

自从有了文献便有了文献检索。当人们从中查找所需信息时,文献检索也就应运而生。只不过早期可检索的对象较少,因而检索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早期的文献检索主要是手工检索,人们通过“心想、手翻、眼看”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献量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献检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现代文献检索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文献检索的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

一、文献检索概述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电子文献是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文献检索,就是从文献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文献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料查寻。

二、纸质文献的检索

纸质文献的检索一般分为两种: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直接文献检索地目的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因此,有时可以直接从报刊杂志中通过浏览的方法直接获得所需文献,称之为直接检索。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适于浏览新到的书刊资料,有时是一种获得最新情报的方法,但同时又受到各种限制而漏查很多相关文献。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辅的检索方法。

间接文献检索是一个利用检索工具并从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这一过程就称为间接检索。它可以比较系统地、全面地获得相关课题的文献信息。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这种利用检索工具的间接检索的方法。这也是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弄清楚课题的性质及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是检索的第一步。(二)选择检索工具:根据检索课题的要求,选择最能满足检索要求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首先必须对各种检索工具所覆盖的学科范围有清楚的了解,然后从文献的类型、文种、出版的时间等方面来考虑选用哪种检索工具最合适。(三)确定检索策略:选用具体的检索工具后,就要考虑选择和确定检索方法,确定具体的检索点,是从分类途径还是从主题途径检索,所查找的文献要达到什么要求,选用什么检索词等,以便具体进行检索。(四)使用检索工具:确定了具体的检索方法后,就要利用所用的检索工具,在一定的年代和文献范围内具体查找,以获得文献信息。手工检索时可以一边检索一边分析取舍,获得符合需要的文献。(五)获取原文:检索文献最终要获取原文,如果在馆藏文献中查不到,则可通过各类联合目录获得其他单位收藏的信息,再通过馆际互借等途径或方式获取原文。这样就完成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

文献检索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追溯法(亦称滚雪球法):利用著者发表的文献后所列的参考文献为线索,由近及远,进行逐一追踪的查找办法,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逐一检索,象滚雪球似的获得一批批相关文献的方法。它是科研人员常喜欢用的一种简便的获得文献的途径。(二)常用法:常用法也称工具法,就是直接利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由于检索工具的种类繁多,一般应根据课题内容特点,首先利用综合性的检索工具,然后再使用专业性的检索工具,二者结合,才不致造成文献资料的漏检。常用法根据时间范围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三)循环法:循环法也称分段法、交替法或综合法,这是追溯法和常用法的结合。是将追溯法和常用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到获得满意的相关文献为止。实际课题的检索选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二是视所能利用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在检索工具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常用法;在获得针对性很强文献的条件下可利用追溯法获得相关性较强的文献;获悉研究课题出版文献较多的年代可利用抽查法。

三、电子文献的检索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化图书馆、文献资料网络化服务等正成为我们获取文献资料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科研的有力助手。利用好电子文献和检索工具,掌握好网络信息的搜索方法和策略对于获取信息是必要的。

传统的图书检索手段和方法对电子信息的检索作用有限。现代文献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电子文献的检索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

各种各样的Internet网络文献检索工具不计其数,根据提供检索与否,有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之分。

网络目录是按主题的等级排列的主题类目索引,类别目录按一定的主题分类体系组织,排列方法有字母顺序法、时序法、地序法、主题法等或是各种方法综合使用。用户通过逐层浏览类别目录、逐步细化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类别直至具体资源。

搜索引擎则强调的是它的检索功能,能提供布尔逻辑检索、短语或邻近检索、模糊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方式查询信息。各种资源进行标引,并为检索者提供检索的工具。基于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接近于通常所熟悉的检索方式,即输入检索词以及各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检索软件根据输入信息在索引库中搜索,获取检索结果,并输出给用户。

(二)联机馆藏目录

网络上有许多机构提供的馆藏书目信息、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信息。其中包括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提供(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36页)的公共联机检索(OPAC)馆藏书目、地区或行业的图书馆的联合目录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网上提供图书目录在线检索,有题名、责任者、出版者、关键词、标准书刊号、分类号、出版地、出版国等10个检索途径。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提供61所高校的馆藏期刊、书目和学位论文联合查询。

(三)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包括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可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由专门的信息机构或公司专业制作和维护,信息质量高,是专业领域内常用数据库。

非商业性数据库因为免费使用,用户以较低的成本可获得所需的信息,所以也有很高的吸引力。如:IBM公司的免费专利文献数据库,提供美国专利的免费检索,用户可检索到1971 年以来的美国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包括专利书目信息和专利项,浏览1974年以来的专利文献。

(四)电子出版物

由于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注重网上报刊发行。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出版高和信息服务中介商介入电子出版行业。电子出版物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

(五)参考工具书

网络中许多参考资料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如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词典、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词典、学校或企业名录、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等大型工具书已加入因特网。

文献检索和使用的工作贯穿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往往是先确定写作的大致内容;其次根据这个大致内容确定文献搜集的范围;然后阅读了主要的文献后再确定研究写作的具体内容;最后根据具体内容全面检索原始文献, 搜得的文献又充实了论文写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克武. 常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J]. 图书馆工作与 研究,2005,2.

[2] 张帆. 信息存储与检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吴东辰. 国内外几种主要搜索引擎比较[J].福建图书馆理论 与实践,2005,4.

文献检索范文4

一、网络技术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冲击

目前,文献检索面临是否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危机。当世界跨进21世纪的时候,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冲击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在学术领域自然也无法避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数据库开始广泛的连接,地域和时间对学术和文献资源的限制已经被弱化到了极限。如果文献检索课,仍以讲解印刷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为核心内容,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只讲解理论原理,实践上仍然以演示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开始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若是文献检索课程与社会化网络化进程相脱节,就会满足不了新形势的要求。

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出现教材体系比较陈旧,教学内容之后比较严重,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要求脱节,课程考核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繁琐,大量的基础知识介绍和著录格式,手工检索方式等内容,概念多,空泛知识多,缺乏本专业的内容,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效果差,教学实施手段也单一,即使学生修完课程后,还是不能快速准确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些问题盐中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发挥的作用。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是影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文献检索逐渐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的时代里,若是教材无法紧跟时代的变化就必然会影响到文献检索的生存与发展。文献检索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所以课程教材的改革也就必紧紧的围绕著文献检索课程的特点,充分的发挥这门课程的特色,让它发挥更大的活力。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的安排中就必须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

二、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的意义

文献检索课程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保证。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要实现终身教育,首先要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献检索从海量信息中迅速获取、利用信息以成为终身教育学习的最基本技能。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与新技术设备的引进促进了文献检索课的改革。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而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其信息资源的组成结构已经发生可很大的变革,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更是走在了变革前沿,海量的网络资源以成为高校师生进行工作、学习、科研等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为了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引进技术、更新设备,这些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对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献检索课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文献检索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突出文献检索的特点与意义。

三、文献检索课程改革的目的

1、熟练收集文献的基本技能

熟练的收集能力是为了使自己能适应社会的竞争而努力拓展知识面,需要掌握大量、准确、全面、系统、翔实的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做好子良的收集准备工作、编写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来,所以,只有具备掌握文献将所的技能,才能准确了解其研究领域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熟练收集文献的技能是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使命。虽然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多元化网络信息查询工具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快速的全方位信息,但传统的文献检索策略是基础,所以还必须重视。

2、从网络获取新研究信息的技巧和能力

作为高校的学生,只有即使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紧跟学术的前沿动态,才能发挥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针对用户及时获得前沿动态信息的需求,各数据库商业相机探索并提供给用户一种服务模式,即定期或不定期地、连续不断地将符合用户需求的最新信息提供给用户。文献检索可教学,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在教会他们掌握基本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本专业领域特色数据库的个性化定制功能,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和检索目标设定需求内容、表达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反复检索实践,确定最好的检索策略,并对检索策略进行保存,系统会将最新的符合检索策略的文献推送到指定的信箱中,这样不用进行检索,就可以获取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文献资源信息的利用效率。

3、有效管理及组织分析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文献的类型也由传统的图书和期刊论文等几种类型发展为现有的10多种类型,如图书、期刊、专利文献、科技档案资料、政府出版物、标准文献和产品样本资料等。所以,检索到的文献量非常巨大。在如此大的文献量中找到最需要的文献,需要科技工作者不仅能够快速的收集到科技文献,还需要学会更科学的对个人文献进行专业化管理。这既要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电子文献优势的体现。相应的,大学生的文献检索可趁教学重点应向重检索技能线索的获取向中信息综合利用能力方向发展。真正的文献检索内容包含文献的检索与利用两大部分,而文献的利用就是指读者对文献进行阅读、分析与管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重视检索技能而忽视信息综合利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文献检索课程除了阐述如何使用各类电子信息资源及如何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以外,还要将对文献阅读、分析与评价作出知道。

四、教学方法改革

文献检索范文5

【关键词】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教学创新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 -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Document Retrieval Teaching

Lu Ming,Han Li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content on the prevalence of stale of content, newer slow, setting is unreasonable wait for a problem,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in our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ocus adjustm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heory, supplementary teaching subject, combined with updated to distinguish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ttempt. The hope can give the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reform brings some inspirations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innovation

文献检索课是教授学生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所需文献或信息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环境的普及,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文献信息检索的第一选择, 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才能满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

下面以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称我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为例,探讨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我校文检课的一些创新和尝试。

1. 我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1.1教学内容严重压缩。相对于一些把文献检索课列为选修课的院校相比,我校相对要重视很多,十年前已经把文献检索课程设立为公共必修课。全校13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完成一个学期的文检课。但是,近些年因为学校扩招,专业课增加,文献检索课教师不足,实习场地不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已从原来的每学期36课时减少至16课时,因此教学内容也一再被压缩和调整。

1.2理论课和实习课比例不合理。图书馆的计算机终端只有100来个,每学期要承担4000多学生实习,实习硬件严重不足,因此十六课时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6,甚至有的学院比例为12:4,对于一门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课程来说,是极为不合理的。学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

1.3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我校的文献检索课全部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这明显的不合理。这个时期是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的高峰期,学生的缺课率明显上升。而且许多关于图书馆的利用、信息检索的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利用、考试题库利用等知识,这时教授为时已晚。

1.4文献检索教材更新慢,跟不上时展。就已出版的文献检索教材来看,与时俱进的精品聊聊无几。一些教材大篇幅介绍文献检索的发展史、地位和各种检索工具书的沿革、编制方法、主题收录范围等,而计算机检索、有关日常生活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网络信息学科导航、免费网络资源等内容不多,也不深入。即使是介绍,也是蜻蜓点水一般泛泛而谈,互相抄袭、黏贴的内容很多。有些检索工具的检索体系早已发生变化,但教材中没有及时改变、补充和反映。还有些教材多次再版后、内容、数据、没有任何更新和订正。例如我们采用的一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在十年前是非常优秀的一种经济管理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但是自2001年出版以来,虽多次再版,但内容无任何变化,数据库检索界面早已改变,统计数据早已过时,甚至一些门户网站早已被兼并或淘汰。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使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是却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有专业针对性的新教材。

2. 针对文检课现状,在文检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做了很多调 整和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2.1大胆压缩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篇幅。

将2-3课时的基础理论和手工检索工具知识压缩到1课时。对于信息源、检索原理、信息著录和标引、检索工具的形成、检索工具的评价等理论性的知识,作为一般性的了解。把重点放到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的内容上,建立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的课程新体系,为计算机检索和上机实践腾出时间。

针对实习硬件的严重不足,我们积极寻求各个院系的帮助,把部分实习课放在院系的电子阅览室进行。作为答谢,不定期到各系为师生进行图书馆的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免费讲座,与院系互惠双赢。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和争取,现在绝大多数学院的文检课的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已经达到1:1。

2.2检索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

大部分教材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检索理论和各类型文献检索工具使用两部分,理论体系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检索实践。随着检索实践的不断变化,检索理论也要加以变革、删减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计算机网络检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真正起到指导检索实践作用的检索理论。

例如,讲解联机检索时,DOS界面的检索我们已经放弃,改用介绍采用鼠标结合键盘的操作方式,面对的用户界面是视窗式的友好交互界面;讲解计算机对比运算和方法时,不用再死记AND、NOT、OR、W(W)、N(N)等算符,大部分检索工具都有非常简单和友好的检索对话框和替代方式。系统也会将用户的鼠标、键盘输入操作自动转化成检索表达式;讲解检索方法的理论部分也尝试去掉顺查、逆查、抽查等在计算机检索中不需用户费心考虑的方法,而重点强调回溯法(或者称“引证法”)的使用。

2.3剔旧增新,不断更新和补充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检索的普及,不稳定的内容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网络信息搜索、下载、传输以及联机检索等的界面和功能变化,文献信息检索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搜索引擎、网站或数据库的推陈出新或搜索功能的变化,还有很多全新的搜索工具,实用软件、电子出版物不断推出等等,这就要求文检课教师与时俱进,随时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增补新颖实用的新内容。例如在介绍搜索工具时,也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搜索习惯,为学生介绍和推荐优秀的搜索引擎,学生常用的百度和google,我们就重点介绍百度百科、百度知道、google学术搜索、人性化首页、手气不错等等特色产品,对百度和google进行速度、网页、新闻、网页排名等进行对比,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兴趣,不仅仅满足与简单搜索功能。对学生不常用但是很优秀的搜索引擎,我们也会选择性的为学生介绍,例如维基百科、yahoo、Piledog、ixquick和一些实用小软件等等,以备学生随时使用。

再如,随着网络工具书的迅猛发展,我们把利用辞书、百科全书、年鉴等“手工工具书检索实习”改成“网络工具书检索实习”,向学生介绍在线辞书、百科、年鉴、专利、CNKI概念元等众多数据库、软件,更快速、全面、有效的完成信息的搜索。

为了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我们单独利用一个课时介绍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利数据库、法律法规库、网络考试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并且趁热打铁,紧跟两次实践课专门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实习。

2.4针对开课过晚,调整不同年级教学重点。

大三下学期开课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和英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给他们上课时,重点放在网络搜索引擎、各类考试数据库、网络免费信息资源检索、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使用方法和技巧上,虽然许多同学会网络搜索,但怎样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是需要老师的教授和指导的。

针对毕业班的学生,除大三学生学习的内容外,重点增加了如何围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课题去进行全面的检索,比如毕业论文的写作,开题报告的撰写,原始文献的索取。还增加了大学生创业及就业等学生比较关心的信息资源的内容。

针对没有开设文检课的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学期的同学,每个学期之初组织“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不定期到各学院组织数据库使用讲座,并将基础的信息检索课件挂到图书馆网站,提供学生自学机会。通过QQ,留言板等途径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2.5与专业课相结合,采用专业信息检索教材。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是单独设置的,很少与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无论什么专业都采用同一本教材。很多教材中的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介绍,都不一定是该专业的学生用得到的。而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教材又不一定涉及。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选择针对具体专业的文献检索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科教学,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如《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轻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书中具体的检索实例都属于本专业范畴,授课内容不会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上机实习都明显突出其专业特色,容易激发学生的专业信息需求欲望。

对于无法找到合适的专业教材的,就大胆改造教材内容,增加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内容,删减本专业涉及较少的内容。教师的课件案例、上机作业内容也和专业知识牢牢挂钩。例如作为经管学院的文检课,我们删除了《化学文摘》《工程索引》的内容,增加了国研网数据库、大型经融证券网站、经济法律法规信息、专利数据库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2.6把学科馆员建设和文检课教学相结合。

我校担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图书馆的教师,大部分

是图书情报的专业人员,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但专业性受局限。这几年,我们结合学科馆员建设,什么学科的学科馆员就担任什么专业的文献检索课教师,除了为院系教师提供检索、查新服务,更能对学生分析、利用本专业文献信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

结束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课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作为文献检索课教师,我们会一直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焦俊梅. 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调查分析与评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66~68.

[2]秦殿启.网络泛化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J],现代情报,2009,29(3):197~200.

[3]温敬朋.文献检索课理论教学内容革新探讨[J],温敬朋,2010,23(6):79~80.

[4]郭利伟.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探讨——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6):25~27.

[5]王灿荣.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7):76~78.

[6]冯立嵩.关于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9):44~45.

[7]黄江娓.浅析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4):47~48.

文献检索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检索技巧;能力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方法与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工具,是一门一次教育终身受益的课程。他与计算机和外语一样重要,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结合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作较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总之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培养,他对智力资源的开发、科学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检索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的现状

许多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图书馆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意识,不但不了解图书馆内有哪些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不知道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方法。更没有认识到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的获取手段和技术,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图书馆自身优势宣传不到位

大多数学生主要依赖网络搜索引擎来收集本专业需要的信息资源,只有选修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少数学生,知道图书馆有免费的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可供查询和下载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多数学生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服务,能解决他们在学习、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的各种学术问题,同时也不知道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可提供免费上机、查询和下载各种资源的服务。由此可见,图书馆应加大宣传自身优势的力度和广度。

3.对文检课重视不够、师资薄弱、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课程地位偏低。虽然现在国办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但还有个别独立学院或高职高专仍然没有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就是开设了该课也有不少只是为了应付图书馆的评估而开课。竟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院校的领导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且教龄偏短,兼职多于专职。既熟悉图书馆学、情报学,又熟悉一门以上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且有实际检索技能和较强情报意识素质的全面人才极少。教师群体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专业空白,使文献检索课教学难以深入[1]。

教学内容陈旧更新慢,不能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独立学院由于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只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少上机实践的机会。

二、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1.借助图书馆电子资源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

(1)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全体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从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教育开始,就可分批对全体新生进行“地毯式”的“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入门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和相关服务。在入学开课后为解决学生培训难召集的问题 ,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由专人负责培训工作,深入各专业院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来提高同学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例如我们为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超星“读秀学术搜索”的检索方法和使用技巧,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图书馆、校团委、读书社与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周的《读秀杯》知识搜索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颁奖大会上,一等奖获得者韩杰同学在发言中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此次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比赛,我不但提高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同时也使我对数字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理解。对《读秀学术搜索》 知识库的海量资源及传递服务方式有了基本掌握,我深刻感受到了读秀知识库资源量的庞大和使用数字资源的便利,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可得到更大的能量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书山有路勤为径,一枝“读秀”苏春来!最后,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加入到《读秀学术搜索》上来,将“读秀”的福祉传递给每一个莘莘学子!”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来自各院系和班级,因此这样的培训人员具有广泛的面,再通过每个面上的点带动和帮助到其周围的同学,使同学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2)利用图书馆主页和宣传栏及QQ群宣传,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比如,授课老师和参考咨询部的老师可以加入到各种组织或团体(文检课、参考咨询部、教务处、共青团委、学工处、读书社、学生会等)的QQ 群,广泛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所提供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散地的作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中心。其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主页和宣传栏,介绍文献检索与利用时遇到问题的解答,以及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各种知识、方法和技巧。

2.提高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和师资队伍建设

(1)重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并将其纳入到“公共必修课程”是历史所趋。1984年2月22日,(84)高教-字004号文件: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1985年9月26日,(85)高教-司字065号文件: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92]44号文件:国教委高教高司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2004年10月22日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强调图书馆应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从四个通知文件中可以看出,高教部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加强文献检索课建设的关键就落在了高校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文献检索课是否真正重视的问题上。非常有幸,尽管我们是独立学院,但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图书馆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课程的开设与建设。为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要求,我院从2006年将该课程作为全院的公共选修课;2009年再将该课程列为学院《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系列课程之一,编写《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并扩大授课班次;2012年入学的新生则改为公共必修课,而且学时由30学时改为36学时。

有研究指出,人的一生中所掌握的知识有10%左右是在大学课堂里学到的,其余的90%大多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实践不断获得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及信息接受、分析、综合能力的课程,学生具备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将终身受益。因此,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一门通用性强的工具课,应与外语、计算机并列为高校三大基础课[2]。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要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一方面,要加强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以目前情况,后者更现实、更重要。为此我院选择了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的方法,以骨干教师为主对一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让年轻教师适当参与教学和编教活动,让其在压力(考取本科文凭(研究生)、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实践(试教练讲、课堂讲授部分章节内容、参加新教材的编写等)中去成长、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现在图书馆具备教学资格的人已有8人,为2013年下半年开设全院的必修课任务打下了基础。

3.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文献检索的实践性

(1)更新教学内容,传授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和技巧。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仍旧只讲一些常规方法来实现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传授一些文献资源在特殊情况下检索与利用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

例一:文献检索中常用的布尔逻辑表达式在不同的检索工具或搜索引擎下,其表达式用法是有区别的,其详细情况见表1和表2。

例二:现在不少民办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紧张,所购买的电子资源往往很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撰写论文和科研的需求,因此教师就必需教会学生如何查询、下载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各种免费电子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如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免费FTP网站资源的搜索方法等。

例三:因特网上许多免费资源经常会遇到只能看不能复制下载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下载、转换的方法和技巧。因篇幅有限只作简介:

①如遇图片文字只能读不能复制,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综合处理:在键盘上按F12右边的屏幕拷贝键【Prt Sc SysRq】进行整屏拷贝打开photoshop软件把图片转存为PDF格式文件打开中国知网提供的浏览器软件将文字识别出来。

②网页式电子资源不能复制的处理:把网页保存成下列两种格式()

如上面网址中的页面内容不能复制时:在IE窗口中单击【文件】【另存为】【网面,仅 HTML (#.htm;*.html)】或【文本文件(*.txt)】打开所保存的网页后,网页内的内容则可以复制了。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在此不再多写。

(2)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除了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师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在因特网上讲解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课后学生实践时可以选用各专业的问题作为检索课题进行仿真演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口专业相关科研课题或毕业论文题目的检索全过程,并递交包括课题分析、检索方法和检索结果在内的电子文档和书面报告。

(3)以图书馆为基地,让学生实践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比如工具书较少的院校,可以利用已购的工具书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等资源,让学生实践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下载、组织、传递、评价和创新的基本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多样化、丰富的信息选择,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为一生的再学习奠定了基础。它适用于各个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和教育水平的读者。

参考文献

[1]张园.探索高校文献检索课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0(9):133-134.

[2]严敏.刍议信息时代高校文献检索课[J].时代教育,2009(8):92-9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大学应用本科职业化教育引进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FFB10807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