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科普途径

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科普途径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同时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2030年不低于30%的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的解读会中指出“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要增进全民健康,前提是要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要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15项行动中的第一项”。《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比2017年增长了2.88个百分点,虽然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距离30%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普及健康知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医学学术期刊不仅是传播医学知识、推广医学科研成果、普及医学信息的重要学术情报载体,还肩负着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1,2,3],但其专业性强,出版时间长,表现形式单一,受众面窄小,不利于传播推广[4]。全媒体时代,网络和大数据广泛应用,给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医学学术期刊如何在专业化和大众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推进医学研究与成果普及的融合,将服务对象从临床医生扩展到普通大众,不仅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广科研成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步骤。

一、我国健康科普存在的问题

(一)科普信息供需失衡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权威、规范的科普信息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渠道。2018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探索行为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为20.96亿,同比增长20.18%,其中健康和医疗主题是科普搜索指数的增长引擎。快手与中国科普所联合研究项目发现,2018年全年快手平台上的科普内容类短视频已超过360万条,播放80亿次,获赞150亿次,其中,与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相关的视频内容占全部内容的40%,可见人们对健康医疗科普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同时,加上大量伪科普的存在,且目前很多健康信息依然停留在健康知识的普及上,即告诉受众“是什么”,仍缺乏“如何做”的信息[5],科普内容与受众需求对接不精准,科普宣传仍是杯水车薪,科普信息供需严重失衡。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审核机制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的门槛降低,缺乏专业的信息审核机制,致使健康科普知识参差不齐。很多健康类的信息来源不清,论据缺乏真实性、充分性,没有清晰的时间界定,未引用政府、权威卫生机构或专业机构的行业标准、指南和报告[5],以及有确切研究方法且有证据支持的文献等,有些甚至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主观杜撰,打着医学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大肆传播;内容逻辑混乱,可信度差,严重误导民众[6],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腾讯“企鹅智酷”调查数据显示,网民中至少看过一次假新闻及不靠谱信息的用户高达98%,而希望得到更多知识科普和谣言揭穿的用户达72%,迫切需要权威的机构、平台、媒体将正确的科普知识和健康教育传播给社会公众。

(三)缺乏专业的、高层次的健康科普人才

目前健康科普的作者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医学科研、临床的专家和骨干;二是有创新精神、有个性的年轻的临床一线工作者、医学生;三是部分非医学的科普作者。从当前情况来看,靠谱且优质的医学健康科普内容和从事医学科普的人才依然不足,而且广大医务工作者、各类卫生专业人才科研、临床工作繁重,精力有限,参与科普工作受限。科普人才要呈专业化发展,亟须专业的、高层次的健康科普人才。

二、医学学术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优势

医学学术期刊作为专业医学知识、科研成果的传播媒介,具有大量专业和权威的医学资源,对科普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7]。第一,医学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一般是医疗行业的学会、医院、高校、研究院等,拥有专业背景强大的主编、编委会,能准确地把握行业动态;第二,医学学术期刊的作者主要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医护管理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医学院校的教授、教师、学生,具有专业、系统的医学知识,为健康科普提供了优质的作者资源;第三,医学学术期刊有各学科的外审专家,都是各学科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得天独厚的专家资源为科普知识的权威性、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四,医学学术期刊刊载大量的医学研究类文章,均可以作为科普的素材和选题方向,最大化地利用期刊的内容资源,满足人们健康的需求。

三、医学学术期刊进行健康科普的途径

(一)设立科普栏目或出版科普增刊等

根据期刊宗旨及作者、读者需求,设立科普栏目或出版增刊是医学学术期刊进行科普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8]。例如,《福建医药杂志》2019年设置了“健康教育”栏目,不仅扩大了稿源,丰富了期刊内容,还贯彻了健康中国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意识,有利于增强全民健康意识;《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开设了生殖健康科普专栏传播生殖健康相关的科普知识,不仅可以增强杂志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还可以增强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我和宝贝》也设立了科普园地栏目,关注妇儿身心、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普及妇儿健康相关的科普知识。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华骨科创伤杂志》固定大型专栏、《武警医学》刊中报的栏目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其版式新颖活泼,内容通俗易懂,不仅能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还能扩大受众面,提升期刊知名度[8]。当前很多杂志出版增刊,如《Nature》《Science》《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科学时代》等,虽然增刊饱受非议,但如果能利用好增刊这个渠道,也不失为科普宣传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借鉴《读者》原创版、海外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读者定位,将期刊分为A、B版,一版是学术期刊,一版是科普期刊,既保持了学术期刊的特色和专业性,又扩大了读者群[9]。

(二)开展科普讲座、论坛或健康义诊

目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践行,很多医院、医学院校、学会、社区等均组织了较多的健康科普讲座及公益义诊活动。期刊可以与以上单位合作,精准对接人们的健康需求,共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科普主题讲座或健康义诊。例如,以“携手基层医生推进呼吸疾病防治”为主题的中华医学会百年华诞系列活动中,王辰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在碧海社区进行义诊,指导社区老人进行呼吸病康复锻炼,并解答了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钟南山院士进行了“健康掌握在你手中”的专题演讲,不仅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知识,还有利于推动科普知识的传播,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传递健康理念。同时,期刊还可以对活动进行报道,如《自然杂志》举办“自然论坛”科普讲座,并将讲座的相关内容整理成文进行刊载,这不仅可以充实期刊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甚至还能为期刊培养一批优质的作者资源。

(三)举办医学院校宣传活动

医学院校具有接受系统、科学的医学教育的新生力量,是期刊潜在的、优质的作者资源,也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期刊可以与医学院校合作,举办科普宣传活动或科普知识竞赛,进行“志愿科普”宣讲,招募科普宣传志愿者、讲师,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如共青团广州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等举办的广州医学生讲师招募大赛,不仅促进了医学生积极学习健康科普知识,增强了青年人群的健康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医学生科普实践能力[10],还培养了一批优质的健康科普人才,壮大了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途径的改变,新媒体在健康科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学科普迎来了新的时代。2019年8月,CNNIC(中国知网)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达8.4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络视频用户达7.59亿,占网民整体的88.8%[11]。新媒体是目前医学学术期刊最主要的、周期最短、时效性最强的科普途径,科普传播媒介也日趋多样,可在期刊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设置科普栏目发表科普类文章,并与公众互动;还可根据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突发状况等,充分利用“互联网+”联合新闻媒体对医学科研成果、科普热点、科普知识等进行科普宣传、应急科普,如肺炎疫情期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应急科普宣传;期刊还可以与医学健康科普平台合作,打造权威的医学科普内容,如百科医典联合《协和医学杂志》合作共建权威健康科普内容。腾讯与《健康时报》达成战略合作,促进医学科普的规范化,打造权威的互联网医学科普内容。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直播呈爆发式增长,在流量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期刊可以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采用短视频、VR技术的方式进行科普传播。同时,还可以鼓励期刊作者提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幻灯片等,进行科普知识传播[12]。《2019年健康科普视频洞察报告》对近9000名网络用户进行健康科普视频用户现状调研,统计结果显示,92.1%的人看过健康科普视频,55.3%的用户观看健康科普视频是关注健康生活方式,44.3%的用户认为广告会降低视频公信力,50.9%的用户付费方式选择会员费。获得WebMD超过60000篇医学科普文章的中文版独家授权的腾讯医典,与由中国医师协会指导,与《NEJM医学前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联合主办青年医生短视频大赛,激发青年医生的创作活力,为公众提供科学有趣的科普内容,打造医学科普的新生态。《大众医学》作为中国第一本医学科普期刊,始终走在医学科普传播的最前沿,其官网开设了音频、视频专栏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科学、具体地指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行为,为普及医学知识、服务大众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期推动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不仅是权威的医学知识平台,具有学术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而且在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医学学术期刊应该担负起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13],把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向民众介绍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普及健康知识[14,15],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