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产业创新

旅游文化产业创新

一、发展滞后的原因

近年来河北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可喜的经济效益。但从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旅游产业定位不准,缺乏特色

河北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特色不突出、选择突破口或发展思路不清晰的通病。如沧州作为武乡文化的源头、中华武术的发祥地,历史的积淀、人文的痕迹深厚,在城市建设上却到处是千篇一律的新建筑,没有突出“武术之乡”的文化特色,缺乏知识个性、人文个性和环境个性,因而没有形成本城市的旅游特色。

2、旅游业单打独斗,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度与关联度偏低

各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小而全的旅游格局未能使河北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而且普遍存在旅游业单打独斗,与相关产业(如文化产业)的合作度与关联度不高。这样不仅旅游业自己发展举步维艰,而且也未能很好地起到提升县域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作用。如正定荣国府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的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之一,该景点只是单纯的民居建筑,在与“红学”文化结合方面仍显不足,同时在旅游衍生产品(纪念品)的开发上也不充分,尤其是体现“红学”文化的纪念品不多。

3、品种设计落后,产品附加值偏低

河北的旅游产业目前走的仍然是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即旅游产品仍然以观光型占据主导地位,属于直观物化形式的产品较多[1],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当前旅客通过休闲度假而达到身心放松的需求。如龙潭湖、仙台山等自然景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山水相依、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其提供的旅游产品也只是观光游览为主,就好比是当地盛产土豆,他们就卖土豆,完全没有深层次的产品的研发,更谈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

4、营销瓶颈难以突破

自从进入21世纪,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传播工具,国内不少省、市、地区也在花大力气做旅游形象方面的宣传,但从旅游增长速度这个指标来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河北省旅游局针对市场细分的产品线路宣传不多,宣传渠道和媒体合作方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旅行社、航空公司,作为与游客直接接触最多的前沿阵地却往往被忽视。在沧州国际旅行社、康辉旅行社等大型旅行社都很难见到河北著名旅游景点个性化的宣传资料,而其余中小旅行社就可见一斑了。可见营销手段难以创新和营销力度不足成为制约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节点。

二、创新建议

河北旅游文化产业要想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质的飞跃,必须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同时理清发展思路、准确定位,在更新观念、体制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推进河北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观念创新,准确把握旅游形象定位

观念往往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各级政府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旅游形象的重要性,认识到旅游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后续活动所起的巨大作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旅游形象的竞争。大至一个地区、城镇,小至一个景点、线路,树立健康向上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就成为了竞争的必由之路。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国内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桂林市定位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曲阜市定位为——孔子故里,登封市则定位为——少林武术之源头。河北的旅游更应在定位上下足功夫,可以聘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学者以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认真的规划论证,做到合理定位、准确定位。首先从自身资源出发,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承德的避暑山庄、木兰牧场,秦皇岛的北戴河、南戴河,沧州的铁狮子,这都是其他城市很难模仿的,正是其魅力所在。其次,定位要独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提供与别处有区别、有差异的产品,才能获得比较优势。旅游业取胜的关键是研发特色产品,实施差别化策略,在市场空隙中生存。

2、产业创新,多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双重特征,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河北旅游产业仅限于自身的发展是狭隘的,要想做大做强,紧紧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借鉴发展较为成熟的其他产业的经验、思路或发展路径,也就是要突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界限,积极与其他产业融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鼓励并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业之中,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条。同时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统筹协调、科学融合,不可生拉硬拽。主动与现代农业、新能源、低碳环保产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共同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农家乐、康体旅游等特色旅游,将多产业融合合作作为旅游业发展新的亮点,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格局。如2012年12月19日成立的河北旅游投资集团就是以环京津大型旅游景区综合开发为基础,以休闲养生、文化会展为两翼,以相关商业地产开发为支撑,多业协同,实业投资与资本运营并重,创多产业有效融合的先河。

3、产品创新,品牌拉动,项目带动

创新,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创新理论体系。进一步研究、整理、深入挖掘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形成理论创新成果,提高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二是创新表现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戏曲、音乐、影视、图书、动漫等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示文化旅游产品,增强产品的亮点、看点和兴奋点。三是创新品种。根据春节、“五一”、“十一”、暑假等不同的节庆、假期特点并结合消费群体的喜好,分别策划推出红色、生态、休闲、健身、探险等特色主题产品,深度开发学生、白领、会议、商务、摄影、科考、自驾游等不同消费群体,实现特色突出、主题鲜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品牌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优质发展的助推器。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树立“红色太行、壮美长城、神韵京津、弄潮渤海”等特色品牌,靠品牌的吸引力感召游客,靠项目的优质质量留住游客。

4、营销创新,瓶颈突破

(1)与时俱进,网络营销

随着传媒力量的迅速壮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既丰富又快捷,一些传统的活动既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宣传攻势。面对这样的情况,与时俱进,营销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博客营销、微信营销等新兴营销手段,多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宣传。这其中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旅游网站的建设、出色网页的设计、设计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细分市场等诸多环节,只有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出精品,创出品牌,开拓出市场。

(2)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来助推”的旅游营销新模式

适时抓住契机(如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由各地市或省旅游局协办,企业积极参与着力开展“事件营销”,实现“借船出海,借势而为”。

(3)加大营销力度

在巩固省内及周边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在北京、天津等地旅游部门和旅行社分发印制精美的宣传册,重点突破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客源市场结构体系。牵头各个重点景区、大型旅行社组建专业营销小分队,鼓励旅游景点在外常设旅游接待处或咨询处,常年驻扎目标市场,进行“渗透型”营销。

作者:郑宇梅 徐俊杰 王桐岳 沈承红 胡景明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