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传统文化论文

职校德育传统文化论文

一、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在《左传》中有“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的句子。就是这个“忠”字情结,使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其中时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战国时代的屈原。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地探索前进。陆游68岁在家乡躺着的时候,还在想着为国家保卫边疆。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虎门销烟、严惩列强的林则徐,勇歼敌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呼唤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梁启超,发出“振兴中华”第一声呐喊的孙中山。当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这些英雄志士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后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我们是一个强大的令人骄傲的民族,在任何困难险阻前,我们绝不低头,我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它的尊严。同学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了许许多多革命烈士为了保卫家园而献身,他们深深感动了,在我播放视频,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的时候,很多同学们都潸然泪下,他们在心底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可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职校的德育工作中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何其重要。

二、从学习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行为素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古人一直崇尚“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内容,如果老师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核,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的基本生活准则,也能对他们遵守学校的日常规定和社会规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谓事倍功半。经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我发现我班有很多同学都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提高了自己的行为素养。大部分学生都能文明用语,相互谦让,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尊敬师长,主动问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三、从传统中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古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对于尊敬师长,“曾子避席”、“程门立雪”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故事。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教师;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他们凡事和父母商量,多理解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生活节俭,珍惜父母所给予的,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讲一些古人们刻苦学习的事例,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成为“书圣”的故事,还有“凿壁借光”的匡衡、“负薪挂角”的朱买臣和李密、“悬梁刺股”的孙敬、“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程门立雪”的杨时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通过这些传统文化中一个个鲜活的成才的小故事讲解,让同学们明白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在古时候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古人们都能克服一个个生活的困难最后取得成功,对于现在衣食无忧的同学们,寄予着父母们的期望,在老师们的关心下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我所执教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同学都认为努力学习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于是我经常在德育课上通过讲传统让他们明白,学习优秀并且技能领先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责任,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同学们现在选择了职业学校,但是要知道无论将来在哪个岗位上,成功永远属于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人。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有些同学还被评为校园之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五、结语

本人在德育的实践中采用了“讲传统,树典范”的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德育课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充实。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班级有着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没有学生因为违反校规受到处分,同学们都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同学们都能你追我赶地投入学习中,也都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起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本人将不断努力,运用现代化技术以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鄂春香 单位: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