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媒体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媒体传播

【摘要】在国学热的推动下,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受到大众的热捧。面临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电视媒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兼顾传播传统文化重任与社会效益。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传播,提高节目质量,创新节目形式,对电视人提出了更高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电视媒体;传播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对其有着不全面的认识,已经被符号化与概念化了。人们通常认为京剧、青花瓷、唐装、武术等就是传统文化的全部了,这与长期的商业宣传偏差有关联。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物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且博大精深的。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中国戏剧、语言文字等。2.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为当代文明发展提供反思经验。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思维模式。如讲求“和”“天人合一”“中庸”的儒家思想,传承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的优良传统,至今影响着中华儿女,并指导我们创造这个时代的文化。第二,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不是当代与外来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有着自身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第三,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融。在当下,世界对中国的文化高度认可,不少国家想要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中国对外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传承标签,在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时,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融。

二、中国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特点

电视媒体本身是一种大众媒介,在传播内容上会呈现大众化、娱乐化特点,然而与电视历史剧的娱乐传播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自身的特点。1.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娱乐化传播导致它很难高雅起来。就像在人们的认知中,艺术的欣赏需要较高的鉴赏水平,而传统文化很多具有艺术的特质。基于电视媒体的传播让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如2017年的《朗读者》好评如潮,一度掀起了读书热,也唤起了观众的“读书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的“阅读危机”。《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同场竞技的形式让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诗词的魅力,让古典诗词不再脱离大众的视野与生活。这些基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电视节目,实现了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融学术性、知识性、可听性与画面观赏性于一体。2.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在中国,电视已普及三四十年,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电视传播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着很大的进度,拥有一批固定的受众。从电视传播的广度来说,对受众的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综艺类节目的出现,重渠道、轻内容的现象凸显。电视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效果强的特点,具有承担社会责任感的职责,这也是每一个公众媒体应承担的。同时,电视媒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塑造心灵、追求审美、愉悦身心是其文化价值与责任。作为这个时代的电视人,应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担当,传播与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电视媒体再传播的策略

1.运用电视媒体优势进行传统文化推广。电视媒体具有较广的影响力,利用其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充分运用电视媒体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作为文化传播者应该总结成功的传统文化经验,运用大众能够通俗化接受或者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直播栏目、历史剧等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推广。如《百家讲坛》将一些生涩的内容通过讲师的趣味性讲解,按照大众文化的基础与底蕴进行呈现,同时又吸收了电视剧与评书技巧,打破了常规的节目讲座形式,因此受到大众欢迎。同时,在节目中适当地增加图片与画面资料、预告等,减少观众的视觉疲劳。2.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电视是传播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渠道,将有价值的素材转变成具有丰富文化思想内涵的节目形式,挖掘其传播价值。传统文化是一种既属于大众又能提高大众精神文化素质的事业,它需要精致又有品位,给予受众有冲击力及思想共鸣的艺术。然而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娱乐化的特点,过于娱乐化,就会导致文化导向有偏差。因此,在运用电视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时,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3.主动寻找大众参与。在媒体传播中,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受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尤其是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受众有更多的选择权,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塑造价值观,只有引起共鸣的思想才能吸引受众。受众对电视传播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节目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接近大众,主动寻找大众参与。搭建与大众的互动,才能增强大众的黏性,更好地影响大众。4.注重品牌包装。品牌的包装对于电视节目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传播传统文化时,需要塑造一个较好的品牌形象,将优质的内容、讲师或者主持人进行包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当一档电视节目形成品牌节目后,才能为大众所记住,更利于节目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品牌栏目也能为电视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结语

电视媒体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作为电视人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对人们乃至社会的影响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他们肩负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在传播传统文化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主动寻找大众参与,注重品牌包装。文中的观点希望能为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云丹,王雨桐.探析传统媒体文化类电视节目复兴的原因———从《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说起[J].电视研究,2018,(9);

[2]董静.电视媒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J].新闻论坛,2015,(7);

[3]牛雪瑶.电视媒体如何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J].新闻战线,2018,(7).

作者:秦晓琳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