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下互联网社会科学教学改革研究

茶文化下互联网社会科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新时期卓越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科学的传统教学面临重大挑战。在互联网思维下引入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对于开展网络社会科学教学有积极的意义。社会科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探索其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必要通过树立“互联网+”融入教学理念、建设基于微课的教学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实践教学的完善、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等多元路径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科学教学的重构。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科学;教学方式;教学改革;茶文化

社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关键在于社会科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当下信息技术推陈出新,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不断渗透,因其良好的交互性与丰富性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并在提升教学实效方面提供了许多支撑。复合应用型社科人才的培养,需要社科教学模式的革新,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来助力教学,重置网络教学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教学实效,构建活力、效率的教学模式。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生活也是礼仪,既是人性也是哲学。新时期茶文化融进了网络传播技术、创新科学手段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凸显、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建构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茶文化所提倡的“礼”、“正”、“谦”、“和”等理念对我们的社会科学教学改革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1茶文化思想下新时期应用型社科教学面临的挑战

1.1教学改革应适应“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社会科学人才除具备扎实的基层知识和清晰的专业思维之外,强调毕业生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跨领域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茶文化思想下作为应用型社科科学,其宗旨在于面对现实问题,解决社会纠纷,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在实务领域缺乏应用复合型社科人才的当下,社会科学教学也需要经常检讨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致力于探究社会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社会科学思维的养成、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本科社会科学的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只有顺应时代趋势,创新社会科学教学方法,才符合卓越社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诉求。

1.2“互联网+”对社会科学教学的影响

社会科学具有的实践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社会科学教学面临许多障碍,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传统茶文化社会科学教学注重理论讲解,基础知识理论传授与实践技能提高的脱节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能够较好地破除“讲座式教学”中凸显的问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实际上我国很多院校在社会科学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大胆尝试,譬如引入网络课程,共享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借力于信息互联网技术,社会科学教学可以仿真,可以模拟、可以虚拟实验,也可以直接连线观看庭审直播或参与社科咨询。社会科学研究的广泛性导致了社会科学教学内容的庞杂,甚至需要掌握诸如理学、农学、工学等相关交叉学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无法达到较佳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网络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将有关知识要素导入共享平台,有利于学生查询检索。对平台上的繁杂数据资料依照教学要求进行归纳梳理,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于一些与网络有关新型问题,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为新型问题的界定和处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传统社会科学教学的困境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传统社会科学教学的困境

茶文化思想下当前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教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做笔记。该模式确实有也有其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未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在动力欠缺,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社会科学自身涉及领域广、理论性强的特点,再加上课前没有一定的素材收集和知识储备,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较难听懂,逐渐失去听课兴趣;(二)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能力。“填鸭式”的传统教学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不思考,不提问,不总结、不延伸。由于没有主动地分析思考问题,因此对知识内容似是而非,没有真正理解。碰到具体问题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三)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缺少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比如案例教学只是对案例作分析,而不是像判例法国家一样进行真正的案例研判;诊所式教学也受硬件限制颇多;即使用到了一些信息技术,但仍然不能脱离教师主讲的模式。由于课程设计、课时、场所、经费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学校在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严重不足。

2.2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社会科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重大挑战。目前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融入传统茶文化精髓模式多样,各有千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明显的优势:(一)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网络技术教学因其声音、色彩、图像、交互等功能,能让学生接触形象生动的视频素材,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因而提高学习社会科学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网络组织学生预习复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解答疑难,通过利用钉钉、通讯群组等网络方式完成互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可丰富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将网络上获取的教学素材导入网络教学平台,平时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巨大信息量得以完成;其次,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平台阅读资料,学习心得又可以上传平台,结果是既能有效触发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素材,充实教学内容。(三)能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效能。充分利用网络现象技术进行教学,因其以海量的网络素材为基础,可以做到在相同教学时间内传递成倍知识信息量,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虚拟仿真、视频直播、线上咨询等方式极大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社科职业素养。

3引入茶文化精髓进行互联网社会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3.1树立“互联网+”融入社会科学教学的理念

互联网与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行业研究的热点,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速,传统的文字载体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1]作为与时代关联极为密切的行业之一,高等社科教育教学也需要及时调整,不断努力摸索革新,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互联信息技术给现行教学理念带来了全方位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的社会科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树立共享、主动、开放、多元的价值理念。网络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用的力量,社会科学也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积极探索网络技术教学手段,努力拓展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开阔师生思路,增进教学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对社会科学教师来说,应当一直秉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勇于自我革新,努力学习尝试各种网络技术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固有缺陷,创建社会科学教学新的空间。茶文化所提倡的“礼”、“正”等理念对社会科学教学改革启迪意义。

3.2基于微课的社会科学教学翻转课堂

茶文化思想下的信息技术的变革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变迁产生了微课并迭代出翻转课堂。微课一般指以视频(课程片段)为载体储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环节,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碎片化、情景化、自主性等特点。微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也包含了其他辅助性教学资源(如:教学方案、教学课件、资料素材、测试练习等)。翻转课堂相较于先教师课堂讲解,后学生课外练习的传统课堂,要求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后课内师生答疑解惑。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难度较大。就当前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学生很难从“满堂灌”式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取得教学效果。因此,社会科学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典型实例,结合翻转课堂,将其应用于社会科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重构学习流程,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3.3基于网络平台的社会科学教学资源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数据资源共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教育教学行业,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正是这一趋势的突出体现。优课、MOOC、公开课等的大量涌现和竞相使用符合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科学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教师可以通过茶文化思想下的网络平台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学生也能经由平台自主选择优课、MOOC相关课程,通过自主学习,进而拓宽视野,加深理解,紧跟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前沿。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数据资源的共享切忌贪多求全,来者不拒,需要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精确对比、精准甄选和精心提炼。因而要求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线上课程选择、资料收集等作相应指导,要一切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保证网络学习精确性和有效性。总体来说,在建构基于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时,有必要把握遵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四个基本要求,即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有效互动、过程环节控制四大原则。

3.4基于茶文化思想网络互联的社会科学实践教学的完善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支点产生的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社会科学实践教学的设计而言,网络教学模式的引入无疑具有丰富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增进教学互动的重大实践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践案例。教师应依托网络平台,为学生筛选、整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作为实践环节分析素材。(二)明确教学环节,在线指导学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时间与空间对师生沟通的阻隔,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对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指导。(三)设计实践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入数字化庭审管理系统,以强化学生对庭审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信息系统的引导下逐渐融入实践流程,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适应未来智能化环境的综合素养。(四)过程把控,完善教学反馈。教师应根据社会科学实践教学创新要求,对学生的进度情况作环节把控,并形成动态分析,以全面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的综合表现。

3.5社会科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

社会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达到卓越社科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走到另一极端,只依靠网络课程来达成。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讲解知识如何具体运用;遇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把控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进度,考虑网络数据资源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要求等。教师是“互联网+”教育的主体,优秀教师儒雅正气的人格、深厚扎实的学养、精彩生动的谈吐、丰富有趣肢体语言等是网络数据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师生情感的充分交流依然是课堂教学和学习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应该注意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实践证明,网络多媒体教学要突破瓶颈,达成教学目的,就应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整合,力争优势互补,注重教学实效,才能使得社会科学教学能拓展路径与空间,富有效率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蒋帛婷.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刑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84-85.

[2]姜灵敏.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15-17.

作者:阳相翼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