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管理范例

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范文1

1.1制定设备的相关管理规范条例

制定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与管理规范,包括制作农业机械使用说明书和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加大对机械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工商质检部门加强监管,对农机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进行全面的营业资格审查,依法对不达标企业进行惩治。

1.2强化农机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面对不同的地域性特征,需要构建完善科学的农业机械维修体系,而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加快基层地区的基础维修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利于在基层设立一批由个体维修户组成的维修点,为农机设备维修提供一些基本的便捷条件,二是提供一些检测,有利于日后的恢复性修理。

1.3推进网络化进程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于农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农机设备的信息能够及时存储到互联网上,这样维修与管理的相关人员对于机械近况的掌握会更加全面及时。此外相关部门要设立网站,以推动农机设备互联网化的进程。

2如何实现标准化管理

2.1提升相关人员的从业素质

就当前农业机械的人才管理来说,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彼此差距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新晋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加强教育,使其对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其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进行定期的监督,使其能够合格的达到要求。

2.2提高责任意识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其进行宣传推广,使农民了解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使相关从业人员意识到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减轻农民生产压力,促进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生产。

3结束语

维修管理范文2

1、定时检查性维修

同人类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一样,大型的核心设备同样需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为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高效的工作,一个科学完整的维修检查计划必不可少。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一台大型核心医疗器械最佳的维修时间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20%左右,将对器械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器械时刻处于优良待工的状态。

2、即时维修

无论是供货方提供的跟踪性的维修还是医院工作人员对设备做出的定期性的检查维护都不能排除设备突然受损出现故障的情况出现。因此,这边需要在设备出现突发故障时有着随叫随到的即时维修。举例来说,我院的飞利浦DR,型号为Digi-talDiagnostVS,其高压发生器最大功率是65KW,球管的小焦点为0.6mm,大焦点为1.2mm,像素大小为143μm。其探测器由于使用多年,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时突然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开机后操作台上准备的指示灯不亮,显示为故障,代码为03HJ,在按下曝光手闸时,球管不能够正常曝光。维修人员在查阅了相关故障代码说明之后,判断该故障是由于交流电的电压未能够正常输送到灯丝的控制板上亦或者是设备球管内部大小焦点的灯丝已经被烧断。按照故障代码的说明,在市场上购买了设备内部灯丝测控板上的效应管,其型号为IXFH15N60,安装到设备上便能够正常工作了。

二、把握好维修管理的几个环节

由于现代医院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向着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方向发展,其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大。为此,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快速地适应新型的计算机等技术,来完成对现代器械维护和管理技术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来顺利实现对大型高精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1、领导重视

做好器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首先便要得到领导层的重视和认可,方能使这一工作顺利展开。为此,院领导在不断地筹集资金进行设备的购买工作之余,更要提高对建立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程度。从而将设备、人才以及管理三方系统连接起来,综合多途径条件下提高维修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维修队伍

作为一个团队,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不可或缺的便是提高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准以及保证团队人员结构的稳定。这是由于对那些大型的医疗器械而言,其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加需要的便是丰富的实践经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准的提高可以通过完善其进行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的程序来实现。至于医疗器械维修团队的维修经验的丰富则需要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来实现。

3、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随着医院引进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下去,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呼之欲出,诸如:设备购置、档案管理、维修管理与维修人员管理等制度等。只有将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和贯彻,严格执行维修登记制度从而在医疗器械的维修团队中也逐渐建立良好的按规章办事的习惯。

(4)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结合医疗器械故障不定时突发的实际情况来看,维修人员必须要时刻备战,有随叫随到的职业精神以及熟练迅速的职业水准。然而,现实情况是,医院常常会出现器械维修人员不足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工作量大、工作范围过于宽泛等情况。同其他的维修工作不同的是,医疗器械的维修涉及到病患身体的安危,为此需要维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积极地工作态度同精湛的专业技术相互结合起来付诸实际工作之中。因此,进行医疗器械工作维修的人员需要在工作之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将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逐一克服,创造性地完成对各种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

三、结论

维修管理范文3

1造成车间维修不规范的原因

(1)管理者对已发现的问题不重视。很多不规范维修现象的出现,并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结于员工没有维修质量意识或服务态度不好,而是管理者对于已发现问题的处理态度存在问题。管理者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间接地影响了员工对不规范维修的看法。“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车辆维修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树立“修车没小事”的思想,严格遵守维修规范,严把质量关,加强所有员工的规范维修教育培训。

(2)没有按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维修作业。制度的作用就是让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严格按照流程作业。它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能够维护绝大部分员工的利益。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制度内容与现实不符,且流于形式,制度看板成了车间的装饰品。同时,规范合理的作业流程能使我们的工作简单化、高效化,让我们在维修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开展工作,并能够不断反思总结。因此,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作业流程也是造成维修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3)必要处罚措施不到位。如果处罚措施不到位,带来的后果和隐患甚至比没有处罚更大。在很多时候,真正的危险往往来自于人们对“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认识上。不痛不痒的处罚会让所有人对经常性的处罚感到麻木,甚至会慢慢地认为,在安全作业的应对上,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如果这样,“警钟长鸣”终将会成为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

(4)缺失相关培训。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涉及到安全作业。安全作业是汽车维修企业的底线,如果不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员工很有可能缺乏安全意识,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更换车辆制动摩擦片为例,在更换制动摩擦片后,维修人员必须踩几次制动踏板来消除更换时所造成的制动间隙,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制动不良。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一名学徒更换好制动摩擦片后未消除制动间隙,也没有提醒移车人员,导致移车人员在移车过程中无法及时制动车辆,造成车辆刮擦,所幸未造成人员受伤。因此,涉及安全作业的培训及其他相关的规范性操作培训,对企业来讲是重中之重,企业必须要不打折扣地做好,责无旁贷。

(5)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可以说员工的责任意识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造成这种问题出现有多种因素,比如社会风气、自身的素质修养、家庭教育、企业的管理水平等。而企业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方法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宣传,落实责任,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最终改变其行为方式。

(6)维修标准的缺失。对于任何一个不规范维修案例,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总能找到源头,因此要罗列标准,形成规范,达成共识,要让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避免类似的案例再次发生。

2如何做好规范维修

我们可以将维修作业要求梳理为“维修前”“维修中”“维修后”3个部分,这3个部分的要求适用于车间任何工种,要对每个部分的要点做出分析和整理,这样会使车间维修工作的各项环节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问题追责,也有利于反思哪个环节需要改善。

2.1维修前

(1)做好车辆预检。车辆预检即维修前检查,目的就是让维修人员和车主能够充分了解车辆的性能及状态,避免在维修结束后引起纠纷。例如一些车龄较高的车辆进厂进行钣金喷漆,交车之后发现蓄电池出现故障,客户便投诉维修厂或4S店维修过程中将蓄电池弄坏了,理由就是车辆来的时候还是无故障的。再比如,车辆进厂进行保养,交车时客户发现车辆漆面有刮擦痕迹,便怀疑是维修人员造成的,这样的案例也很常见。可见,车辆预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换个角度来讲,对车辆进行预检也是维修厂负责任的体现,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也是让车主了解自己爱车的车况,不至于把责任都推给维修企业。

(2)确认维修项目。维修项目的确认至关重要,服务顾问与维修技师之间一定要避免口头交接,而是要按照维修工单维修,否则就会出现扯皮现象。另外,针对一些比较可能有争议的维修项目,要和车主及时核实和确认。以检查车辆行驶中底盘出现异响为例,由于异响类问题本身比较抽象,车主三言两语可能很难描述清楚,这就需要服务顾问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及通过必要的试车来明确客户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最终确定维修项目。如果不这么做,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最后维修的项目不是客户想要处理的。

2.2维修中

(1)做好维修时间的把控与及时反馈。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与客户约定的交车时间,因此在维修环节上应做好时间节点的把控。以事故车辆维修为例,事故车维修涉及机电、配件、钣金、喷漆、洗美等多个部门,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会导致交车时间的延误。对于客户来说,不管你多少个部门多少个工种,他只关心维修进度及能不能准时交车。因此,维修企业应该要有完善的维修时间管理制度和工作交接体制,以规范约束维修人员疏忽交接时间的问题。另外,我们应主动及时地告知客户车辆的维修进度。

(2)做好维修过程记录。目前有些修理厂或4S店会将维修过程以拍照或视频的方式发送给客户,目的就是让客户知道自己车辆的状态和维修内容。在实际维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客户投诉某个修理厂或4S店小病大修、以次充好。那么通过实时记录的方式告知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维修争议。一方面体现了修理厂或4S店的诚信经营,另一方面也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3)做好过程管理。维修企业管理者要在整个维修过程中实施维修质量跟踪,协助维修人员处理问题,如设备、工具、技术等一些实际难题。但凡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可能涉及交车时间延误的,都要第一时间与前台反馈,并告知客户。另外,过程管理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是下级对上级的反馈,下级有责任和义务反馈车辆的维修过程与进度。

2.3维修后

(1)做好自检、互检工作。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需对维修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判断维修品质是否达标及是否需要调整。但自检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自我检查要求不严、错检、漏检等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采取互检措施,及时纠正自检的不足,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错检和漏检造成的损失。

(2)做好维修内容记录。记录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一些维修争议发生,比如涉及车辆电气零部件的维修,仅通过目测是无法判断车辆电气零部件是否存在故障的,这个时候只能通过诊断设备来读取是否存在故障代码,以及通过数据流来进行判断,所以有必要将故障代码或数据流打印保存,避免维修后解释不清。以发动机故障灯点亮为例,造成亮灯的因素有很多,这就很有必要将诊断数据记录下来。

(3)建立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做好建立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和汽车数据应用工作,并建立健全数据上传和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动接受车主、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维修管理,促使汽车维修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并利用好车主点评和反馈软件,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拓展服务场景,全方位地向车主和行业主管部门展示维修信息,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赢得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和信任。

(4)做好旧件展示。旧件展示可以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及对维修企业的信任度,消除客户对更换件的质量产生担忧,让客户真正感受到透明、诚信、放心。

(5)做好遗留问题的沟通工作。遗留问题指的是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的是维修项目已完成,但检查发现车辆存在其他问题或相关零部件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轮速传感器损坏为例,我们在更换完一个轮速传感器后,其他3个轮速传感器也有存在损坏的可能,这就要提前告知客户。还有例如冷却系统泄漏维修,由于冷却液胶管老化,只更换一根冷却液管后没几天其他冷却液管又出现泄漏情况,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做好风险告知,想必又会引起纠纷。

3总结

维修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维修;设备人员;操作人员;管理者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设备,是生产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家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升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性能也在不断加强,大型化、规模化、自动化程度也在加强,这是设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建设和优化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如何提升设备维修级别,这就要求设备者和各相关管理者们思考怎样才能让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1设备管理的前期基础工作

1.1合理的设备管理设计会提高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设备的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例如设施运行稳定与否、设备的可靠程度高低等信息,同时还要考虑相关地理问题,例如设备安装的环境、安装地的相关因素、维修是否方便等等,来保障以后的生产正常运转。

1.2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质量是第一位的,监督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假冒伪劣的设备和设施禁止使用,避免偷工减料,禁止机会主义,禁止粗心大意,防止早期出错。由于设备因安装问题而导致的固有缺陷是常见的。如果安装粗心大意,将会极大影响未来的工作。

1.3要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在设备最重要的两个阶段,试运行阶段与验收阶段提出特殊的要求,除此之外,原始资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备份为了以后查阅或维修提供必要的参考。与调试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备份最有含金量。例如机械参数的调整等,此外电气方的参数数据也是务必要准确无误的记录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归纳总结机械设备和电气相关的方案。

1.4要规划好档案机制,一定要建立关于设备的原始档案,对其完整性要有保证,对分类和标识要有科学的规划,对设备的基本工作规定要落到实处,章程要准时更新,方便以后的设备管理工作能顺利的进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工作中的资料的丢失问题,降低设备事故发生的几率。

2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管理

2.1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设备的现场检验工作。设备处于怎么样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了解清楚。为了发现某些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和预告维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一般来说,可以做一些抽查点和检查项目有关的设备检查路径、检查标准及相关记录和会议。

2.2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要认真落实。对设备进行特殊处理,例如经常通风散热、清洁润滑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处于最好的运转情况。

2.3对设备的小修、中修、大修计划要重视,严格制定。对小修、中修、大修的准备和实施工作要贯彻落实。同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就要求对应人员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对质量关还是要严格把控,使设备完整运转。

2.4对不同的设备要有不同的作业标准,尽可能的完善,使作业有保障。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相当重要,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提高作业质量的保证。

2.5对设备的维修工作,要认真落实。设备人员应定期与操作人员沟通,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确定问题,尽快处理,采取措施,如不能及时解决,应制定计划。防止事情变得更糟。

3维修维护相关事项

对于设备维修人员来说,除了具备相应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意以下环节。

3.1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处理好,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建议。通常一个好的开始源于一个好的心情。这里强调的是,与操作者的关系。我们应该经常沟通和交流从而通过操作者掌握设备的最新运行情况和设备的实际状况。

3.2学习和了解设备维修工作是工作的中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熟悉整个流程是如何安排的,要做到熟悉岗位的具体工作,并随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熟悉设备的位置和各部件的位置,了解设备的说明、注意事项、设备的结构、控制原理、控制流程等。岗位要求设备的情况和控制理论要尽快熟悉。

3.3供电配电情况相关电气人员应尽快掌握,对供电配电的来源、各电源的开关位置、各开关的容量、备用电源的情况了然于胸。为了方便选择和使用临时电源,并进行相关的电力传输操作。

3.4数据的采集工作要认真贯彻。伴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气控制常常采用一些智能仪表、调节器、变频器、执行器等装置。这些装置所设定的参数,熟悉参数设置的含义必须要记录在案。相关设备的参数机械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生产能否正常运行,质量和数量能否得到保证,需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周奇才,曾礼,赵炯,等.大型起重机自动控制与智能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3(11):152.

维修管理范文5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精细化管理

1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网格管理设计

1.1设计方案原则

(1)简单化。所谓简单化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直指实质,抓住本质,找到最有价值的东西。(2)流程化。所谓流程化就是给组织及组织成员提供准确的流程、程序、岗位和制度。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考虑整体流程的各个衔接点、各部门的配合,并实现各块资源的最优配置等细节的问题。(3)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从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角度,把反复、长期的事情变成非常容易的一些标准。(4)数据化。数据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进,尽可能做到标准的数字化、考核的量化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建设。(5)信息化。信息化是采用智能化工具,推进航空保障发展的过程,从规则的角度来说,信息化的作用是使流程和程序固化下来。

1.2设计方案框架

航空维修保障网格管理框架通过把主过程分解为更小的子过程,化简过程的复杂性来实现模块聚类、分而治之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维修网格划分,划分各网格范围,明确维修资源归属;二是维修网格管理结构,逐步梳理单个维修工作(点),维修项目(线),维修大类(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界面,进而形成立体的层次化维修保障网络,最后再按照物资流、工作流、信息流分层固定在划分后的网格上。(1)维修网格划分。航空维修保障网格划分是以流程为“指挥棒”,决定需要协同哪些组织机构,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内容。流程进一步细分为一系列子流程,包括所负责的工作内容、配套的过程控制手段和维修保障资源。通过工作分解结构(WBS),组织分解结构(OBS)形成多个层次、多个流程模块的维修网格,直至维修工作包,如图1所示。(2)维修网格管理结构。在上述网格基础上,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开发配套的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机制,即构成航空维修保障网络管理结构。航空维修保障网格管理结构以战训任务为牵引,以满足保障质量需求为目标,从维修物资流层、维修网格工作流层、维修信息流层三个层次进行搭建。①维修物资流层包括飞机、发动机、弹药、航材、装设备等,涉及大修厂、机务、场站(航材、弹药、油料、四站、气象)等单位。按照现代供应链思想整合全系统范围内的物资流,进行信息编码,定位到维修网格上,由管理信息平台分类管理。②维修网格工作流层以维修工作包为底层网格单元,向上聚合可形成高级维修网格,按照流程文件使各维修网格协同工作。例如,飞行机务保障是高级维修网格,包括预先机务准备包、直接机务准备包、飞行实施包、再次出动准备包和飞行后检查讲评包等底层网格。完成飞行机务保障需要向质量控制室领取卡片,向保障中心申领工具设备等,对于外场人员个人而言,是外部流程。工作包内的具体飞行保障流程是内部流程。航空维修保障网格工作流层根据一系列的流程规则,完全或部分地把各网格协同起来,把所需维修资源在不同的网格之间传递和执行。③维修信息流层是维修保障要素和流程的数字化平台,通过规范维修信息资源代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通过将机务、场站、大修厂等单元连起来,把飞机、航材、导弹、车辆、人员、等分散的信息系统管起来,实现网上下达保障指令、快速调度保障资源、在线技术支援、质量安全监察反馈等目标。另外,终端用户可以实时查询飞行计划、装备保障计划工作安排飞机履历信息、安全免责报告等,使相关信息实时传达至每个具体人员。

2航空维修精细化管理实施步骤

航空维修保障精细化的实施应以流程优化和岗位明确为重点,满足数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划分人员类别、层次,建立具体工作流程,设立相应指挥机构,完善标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整理现有的维修保障活动,确定各类人员维修保障岗位与职责。优化维修保障业务流程,调整维修组织机构职能,将维修工作合理分解打包。针对维修工作包,设置测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标准体系,包括质量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设立考核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制定激励机制,执行奖惩制度。通过信息化固定已优化的模式,保证维修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

3结语

维修管理范文6

关键词:住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资金管理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的资金。维修资金管理采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原则。据宁乡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总额达16.3亿元,使用总额为3000万元。维修资金数额大、涉及业主多,物业维修费用分摊操作难,因此,做好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发挥物业的正常使用功能、价值,才能切实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1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筹集

1.1相关规定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维修资金筹集分为首次筹集和续筹两种情形。其中,首次筹集:“商品住房”业主应在签订网签合同时,将首次维修资金存入专户。“已售公有住房”业主应在入住手续办理前,将首次维修资金存入公有住房专户或交由售房单位存入公有住房专户。续筹:业主分户账面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次交存额30%,根据规定应进行“续交”。

1.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商品房的开发宣传力度的加大,业主对于认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认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首次筹集较为顺利。但当业主分户账面住宅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次交存余额的30%后需要续交,或新《办法》颁布实施前未交纳维修资金的首次筹集,缺少必要的限制或强制手段,完全靠业主的自主意识,一旦遇到维修资金不足需要续交时,成功续交的案例较少,影响了维修资金的正常筹集和使用。

1.3解决措施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办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保持专项资金的首次筹集率;另一方面,要重点做好特殊情况下维修资金的首次筹集。例如,已售公有住房而未按《办法》交存首次维修资金的,不动产登记可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针对已入住并办理的业主未交付首次维修资金的,可赋予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督促其交纳,经督促仍未交纳的,可赋予其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力,增强首次筹集的约束力。未成立业主委员的,首次筹集工作则可由住房管理部门委托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负责监督。此外,要重点解决维修资金的续交问题。随着住宅使用年限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住房进入了维修的高峰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修资金总额会逐渐减少,需要“及时续交”。除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还应强调可以由维修资金专户管理银行或开户行负责通知业主续交,业主委员会负责督促业主续交,必要时,业主委员会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手段增强续交的执行力。而未成立业主委员的,续交工作则可由住房管理部门委托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负责监督。针对已售公有住房维修资金续交的,应在相应的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可考虑由房管部门统筹使用,或者明确售房单位与业主按比例续交。

2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

2.1相关规定

根据《办法》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前需要使用的,应由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双“2/3”)。

2.2存在的问题

维修资金使用主要存在使用难和使用不当两大难题。前者,从双“2/3”的严格规定,无论是哪个环节“2/3”的标准没有达到,都无法使用维修资金,尤其当小区公共设施或设备遭遇急需维修而需要动用维修资金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维修资金使用前的程序性规定,造成法定决策程序难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后者,在实际应用中突出表现为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存在“扩大化”,或者维修资金使用列支程序不规范等。前者有如,房屋也有使用保修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现问题时,应当由施工单位或者开发商承担维修义务,而不应使用维修资金;又如,公共绿化、电梯保养等所需费用本应由物业管理费支付。后者有如,未严格执行“双2/3”要求,或者未按规范程序表决通过,擅自委托物业公司使用维修资金,业主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3解决措施

针对维修资金使用难、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一方面,要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使用情况,针对维修的实际需要,根据公共设施或设备维修的轻重缓急提前做好分类,针对不同情况,提前做好维修预案。例如,将小区中公共设备的常规性维护,一些临时损坏的公共设施需要维护而使用的维修资金项目,业主大会给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由物业公司作出决定,并在维修结束后由业主委员会对其维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物业公司整改。又如,对于住宅小区增设或者改造较大项目时,交由小区物业公司,通过其专业机构制定维修预算方案,符合“双2/3”的,即可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当遇到需要紧急维修或者更换使用维修资金的,应赋予物业公司直接使用维修资金的权力,但维修完成后应接受业主或者业主委员委托的专业机构对物业公司的行为进行审核,出现违规情况时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此外,主管部门应制定更为细致、简便的维修资金使用细则或办法,结合住宅小区的使用情况,规范维修资金使用,维护业主正当权益。

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管

3.1相关规定

根据《办法》规定,维修资金使用需经业主及业主委员会审查同意。换言之,维修资金在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或后)应由业主及业主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和审核批准使用,并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3.2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在监管涉及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维修资金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财务知识,还要掌握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使用是否属于列支范围。即维修资金监管不仅涉及程序性监督,还涉及实体性监督,对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能要求较高。例如,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审核住宅小区维修方案时,对住宅维修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工程技术及维修项目的成本核算等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作难以提出专业的审核意见,达不到专业核定标准,也难以发挥应有的审核效果,最终影响住宅专业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如,住宅小区内的公用设施超过使用年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依然在继续使用的;住宅小区建筑物外墙面脱落,未及时处理会影响居住安全的,等等。这些安全隐患如不及时消除,都会给小区的公共安全埋下安全隐患,需要广大业主在审核维修方案时及时发现、指出,通过审核、监督弥补维修方案内容,发挥监督审核的应有价值。

3.3解决措施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房屋的“养老钱”,直接关乎每一位业主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切实规范维修资金的使用,加强维修资金的监管。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积极发挥监管作用,加强维修资金监管,协助业主做好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继续加强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另一方面,要积极要求工程咨询、鉴定机构等第三方中介组织参与,发挥第三方中介组织的审计、咨询、审价、法律等专业服务,有效解决专业知识不足的难题。此外,也要积极发挥业主及业主专业委会会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维修资金领域知识的宣传,将相关知识汇编成册,在小区居民中广泛散发,提升业主监督能力;另一方面,要定期公示维修资金收支等使用情况。在小区公示栏等公共场所张贴维修资金列支情况,让业主掌握维修资金的现状及使用情况,接受所在小区人员的监督。可见,维修资金合理、规范使用离不开有效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第三方中介组织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缺一不可。通过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监督,第三方组织机构的专业监督,以及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为补充,最终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确保维修资金的规范使用。

4结束语

总之,要严格按照《办法》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从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制度的内容和执行力,保障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推动小区物业长远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季如进,王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J].住宅与房地产,2009(10):31-35.

[2]毛立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46-47.

[3]张志瑜.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2013(27):77-78.

[4]周秋花.浅谈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财富时代,2019(7):146.

维修管理范文7

1)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大

但是仍未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公开招标规模标准,并且在价格方面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工程所在地区公开招标的标准,但是也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招标工作。

2)维修工程的规模不算大

没有达到工程所在地区的规模,但是达到了该工程所属企业公开招标的标准,就要按照该企业的标准进行招标工作。

3)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小

甚至都没有达到所在行业的标准,但是价格相对而言较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学院的积极配合。

4)维修工程的规模很小

未达到学院所组织的招标标准,那么就要求有关部门运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5)维修工程的规模十分小

已经属于零星工程的范畴,没有必要进行招标工作。对于这类的维修工程,每个项目的价格不会很高,但是会经常进行维修,所以次数较多时就会变成大额度的工程。

2、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因为维修工程属于一些较小型的项目,因此对安全的要求相对而言较低,并且有关的管理者对该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没有新建工程的高,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重复修补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还会对工程效益造成一定的损失。针对该类问题,必须要对学院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该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以及审计力度。

1)加强管理维修工程。

在安全方面和使用功能方面,维修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因为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因此,一定要重新审视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学校中,要专门设立机构对维修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对维修工程重视起来,落实到工程质量上。

2)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维修工程虽然面积小,但是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广泛,工艺复杂,这也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素质。但是就目前看来,学院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未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对维修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用了解的比较片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制定出专业化的管理方案,从而主导权就落到了施工单位手中,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承包商,就无法对建筑的安全性作出保证,很容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因此,学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

3)促进过程中的管理。

由于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无法对一些建筑进行维修,所以,学院的维修工程大多是在寒暑假进行。因此在这期间,学校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以保证在规定期间能顺利完成,不影响学院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一些较大的维修工程,学校还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对于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设计结构,学校应该找资质较深的单位进行设计,以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估价,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的监控,做好工程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工作是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督的关键环节,在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应当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以保证建筑质量过关。

3、完善档案,提升效益

在每个学院都会有档案室,学院建立档案室对有关项目的运行、维修和扩建均可存留有关依据。对于新建的工程的档案一般比较完整,而对于维修工程,学院却此并未加强重视,导致维修工程的档案被忽视。大部分学院中因为当时没有做好维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以至于多年后诸多工程无法顺利进行,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基建人员的工作,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几个同步,一是有关的档案管理与计划同步;二是档案管理与施工同步;三是维修档案与工程交付同步。

2)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如果学院要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培训,就应该认识到维修工程的档案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学院相关人员的工作。因此,学院一定要对该职位进行督察,不能安排完毕后便置之不理,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严格管理,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的进程和质量。

3)提高效率。

因为管理部门要对工程的档案进行相关的备份,以形成独立档案,所以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流程,建立登记制度,防止档案流失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学院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更加便捷的电子档案,编制较为快速的检索工具,让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获得提高。

4、结语

维修管理范文8

关键词:飞机航线维修;风险源;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

1飞机航线维修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介绍

①墨菲定律:“人们做某件事情,如果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迟早会有人按照这种错误的做法去做”。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即使犯错的概率极低,只要样板足够大,一定是会发生的,所以对小概率出错的事件我们也要制定措施加以防备,特别是对那些后果危机安全的事件。错误的观点认为,反正一定会发生差错,制定措施防范也是徒劳无功的,而无视有效措施的制定会极大地降低犯错的概率。(错误做法:对一些习惯性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还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②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在发生事故前,都有相关的征兆出现。它提示我们,需要重视一些不起眼的风险隐患。同时也提醒管理者,当差错或事故发生后不光是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而是要积极寻找隐藏在表面下的导致该差错或事故发生的众多风险隐患。(接飞机时挂碰飞机:飞机滑过停止线———很多人不按程序规定提前15分钟到场准备)在航空维修中,当差错(水面之上的冰山部分)发生后,我们常常是对发生差错的人员进行处罚,而不重视挖掘造成该差错后面的一些也许是细小的安全隐患。事实上,如果我们提前识别出这些隐患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就能减少事故隐患出现的次数。③航空事故理论模型即Reason模型:航空生产是有组织的系统活动,这些活动可分划分为不同的层面。从系统的高度来看,各个层面的组织活动与事故的最终发生都有关系,在每个层面上都存在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很显然,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控制方法有:1)减少每个防护层面上的漏洞数量;2)增加防护层面。(经常存在是误区是:重视增加防护层数,以为越多就不会发生差错,从而忽视了对每一层漏洞数量的控制)④SHELL模型:描述人为因素的概念模型,它包括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人(liveware)四个要素,要减少差错的发生,我们需处理好人与其他3个要素的关系。

2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

2.1风险识别方式

首先需要建立航线维修的工作流程,然后对每一个流程阶段的节点进行风险分析,查找每个节点存在的风险源,再逐一制定措施。下面以航前送机勤务工作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分析出的“获取航班信息”风险源:①排班人员未获得航班信息。②已获取的航班信息变更而未能及时获知。后果就是未安排或晚安排人员从事航前送机工作导致航班延误。“任务安排”的风险源:①任务安排出现错误或遗漏;②任务时间冲突;③工作者未及时获得任务安排。其后果也是导致航班延误。“工作准备”的风险源:工卡未到现场;准备了错误的工卡;准备的转弯旁通销、耳机等不可用;未检查推飞机的牵引杆是否处于可用状态;现场工具未按规定摆放;工作前或工作交接前未清点工具等。“航前勤务工作”的风险源:空速管套未全部取下;起落架安全销未全部取下;未按规定与机组交接空速管套和起落架安全销;未正确安装牵引杆到前起落架上;提前撤走轮档;提前撤走安全锥桶等。“推飞机前检查”的风险源:未检查勤务盖板的关闭情况;未检查舱门的关闭情况等;“推飞机离港”的风险源:使用抱式拖车抱起前起落架时前未确认已设置刹车、抱起前起落架前提前撤走了所有轮档、未全程监控前起落架抱起过程、推飞机速度超限、推飞机转弯角度超限、推出过程中指挥员未和牵引车司机建立有效联系、推出过程中指挥员未和机组建立有效联系、监护人员监护站位不正确、指挥员距离飞机距离不够等。“工卡签署”:工卡漏签。风险源信息除了来自本单位工作的系统和工作分析,还可能来自以下其它的几个方面:①专项风险管理。专项风险管理一般在内、外部的组织、环境、流程发生变化的时候进行,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预先控制的目的。②质量检查/审核发现的问题;③发动机防空停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④民航其它公司的问题;⑤客户反映问题。

2.2分析风险源后果,制定控制风险的措施

识别出风险源后对每一条风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严重性定性打分,并按照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打分,然后根据公式算出后果的分值,以此来确定该风险的等级和可接受程度,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航前勤务工作中的风险源“起落架安全销未全部取下”,根据评估,严重性为“5级”,量化分值为“20”,可能性为“3级”,量化分值为“6”,最后的分值为20×6=120,对应的风险等级为“三级”(风险等级共分五级,等级越高风险越大),可接受程度为“采取措施可接受”。由于该风险具有严重的后果,所以制定了较为全面的措施:①只有维修人员才有资格取起落架安全销,勤务人员无资格;②培训员工使其知晓各机型起落架安全销数量;③发现起落架安全销警示飘带破损或丢失需及时安装新的警示飘带;④注意检查起落架安全销的完整性(曾出现安全销的芯杆和外筒分离,工作者只取下了芯杆,外筒扔插在起落架上);⑤取下安全销后拍照上传至微信工作群,由班组长确认;⑥起落架安全销取下后放上飞机时和机组交接并双方签字确认;⑦短停或航前工作期间,如事先已取下安全销,但后来因为排故(如换轮、发动机试车等)又重新安装了安全销,值班干部要到工作现场确认排故工作结束后安全销已再次取下。之所以制定了如此详细周密的防控措施,是因为业内已多次发生因起落架安全销未取下飞机起飞并返航的不安全事件。

3航线飞机维修风险管理存在的误区

由于航线维修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非常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停地调整优化风险防控措施,在制定措施时还需兼顾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并且要保证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毕竟航空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保障安全的同时效率同样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发现制定的措施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的措施本身有很大的漏洞,危及安全。比较典型的问题有:①对特殊性和普片性的认知出错,措施的成本大于质量控制产生的效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我们必须区分导致该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个性(特殊性)的还是普遍性的,如果是个性的,只需小范围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就可以了,如果是普遍性的,则要在管理方面找原因。如果误将个性的问题当作普遍性的问题来制定措施,先不论效果如何,成本也会大幅上升。飞机维修公司作为市场主体,需要保证一定的经济收益,公司安全管理需要做到生产与安全的平衡,否则,企业就会亏损,职工情绪低落,更容易发生严重不安全事件。因此,当我们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措施的成本边界:硬件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成本。②措施过多,可操作性差。错误理解REASON模型,以为防范差错的层面越多越安全,有的措施其实是无效的,甚至导致责任不明确,REASON模型的每一个层面漏洞反而增多,既增加成本又不能有效防控差错发生。③措施看起来全面、有效,但缺乏执行力。典型的问题是管理者未落实管理责任,员工未落实岗位责任。④风险控制过程缺乏闭环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缺乏验证,特别是有的关键性的措施,如果未及时反馈结果就无法形成闭环控制,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航前为防止漏取安全销,措施之一是取下后拍照发工作群让班组长确认。如果工作者漏取了一根安全销,拍照后发到了工作群,未得到班组长确认(班组长很忙,恰好在忙别的事情)就放行了飞机(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在未等确认就放行了飞机,班组长也经常未在群上确认信息,此项措施形同虚设),导致飞机带安全销起飞并返航的事件。从这个案例可看出,如果未切实落实闭环控制,安全措施就是无效的。⑤未分清是程序设计的缺陷所致(管理者的责任)还是员工的责任而错误的采取措施。对差错或检查出的问题原因分析时,往往是:“工作者未严格执行程序的规定”、“工作者疏忽,未认真按规定工作”。这种回答直接回避了管理责任,未从管理方面分析员工为什么不严格执行规定,为什么总是工作疏忽,也许存在系统上的问题,员工不应为系统导致的问题承担责任,管理层应致力于改善系统。⑥管理者着急,而员工没有危机意识。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差错是不可避免的,管理层要做的是做好系统建设,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而有的员工则心存侥幸,以为“这种低级错误肯定不会发生在我的头上”,他们没有理解到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的含义。在航线维修工作中,据统计,发生的差错往往都是一起看起来不起眼的“低级错误”。⑦不重视全员风险管理。不光是员工,个别管理者也不重视,认为风险管理主要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他们的措施已经够详细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遵照执行。很多风险源管理者是想象不出来的,需要最贴近生产现场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识别。风险识别和控制是全体员工的职责,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维修活动过程中。⑧管理者培训不足,不能预见未来的变化。很多管理者成长于生产一线,他们擅长的是飞机维修方面的知识,对法学理论、心理学、数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知识尤为欠缺,质量是需要这些知识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培训。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