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危机公关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危机公关论文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1

公共关系过程是企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ROPE模式有四个阶段:调研、设定目标、策划、评估。ROPE模式的调研阶段需要识别并了解三个要素:(1)客户或者机构(2)该客户或者机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3)该问题所涉及的一类或者多类受众或公众。ROPE模式的第二阶段需要为公关项目设定目标以解决问题。这些目标可包括客户希望施加于受众的影响类别,如告知受众或改变受众的态度或行为。ROPE模式的第三阶段是策划和执行公共关系项目以达到既定目标。最后,评估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对持续的公共关系项目监督和调整程序;第二,评估要以公共关系过程第二阶段中所设定的特定目标为衡量标准,考察公共关系从业者成功实现这些目标的程度。该公关过程的一大特色在于首先强调了公共关系目标,并对公共关系目标的分类提出了新的方法。目标被看作是公共关系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的核心要素,根据层级进行编排。

二、ROPE模式下政府的危机公关

1.调研。

在应对危机状态中,进行一些调研时很有帮助的:

1.1消费者调研:

应该关注如何应对许多最坏的情形。无论何时,在危机出现之前,应该采取修正性措施使问题中立化。

1.2机会或者问题调研:

为了做好恰当应对的准备,危机计划必须是前摄的。

1.3受众调研:

政府应该列出在快速处理危机事件时的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2.目标。

由于危机的特殊性质,这种形式的公共关系目标不能计划得很小心:

2.1向所有的内外部目标受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2.2表示对于生命安全的担心。

2.3维护政府的正面形象,显示政府的重大作用。

3.策划。

对于危机公关的计划应该建立一个危机公关总部。公共关系总部的职能是:通告,当危机出现时将立即成为这个办公室的首要任务;为媒体准备材料,组织的背景资料、事件真相、主要官员的简介和有标注的照片应该事先准备好并在组织网页上;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中心,公共信息中心的责任包括向电话询问者提供正确信息,提供团队信息来抵制谣言。

4.评估。

因为危机是无法规划的,公共关系目标最好是大体的、非量化的。在组织从危机恢复到平静时期,回顾先前提到的大体指导方向,非正式评价一下公共关系部门为达到这些目标的成功程度。

三、基于ROPE模式的案例分析

1.美国牛肉事件。

美国农业部2003年12月23日宣布:一头在华盛顿州的母牛被检查出为疯牛病阳性。驻在英国的国际实验室证实了检测结果。在其他国家,仅一头疯牛病就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疯牛病早在1986年时在英国首次被确诊,但在1996年时,它与一项人类神经疾病挂上钩,这立即打击了该国的牛肉业。在英国设法控制住此病前,超过200万头牛被宰杀,牛肉销量骤减。1996年时,欧盟的牛肉消费下降了9个百分点,直到2000年才恢复到疯牛病发现前的水平。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轮到美国的牛肉市场了?

2.政府危机公关按照ROPE模式进行。

2.1调查。

全国牧羊人牛肉协会代表美国牛肉出口商和他们的检验系统,在1996年与美国消费者一起开始市场调查,追踪疯牛病与人类疾病的联系。调查结果加速了疯牛病应对措施的实施,包括:

2.1.1制作一份先发制人的媒体反应计划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关注。

2.1.2制定一份问题应对战略来纠正错误信息。

2.2计划。

总体目标:通过维持美国消费者信心来保持牛肉需求:

2.2.1当消费者作出购买牛肉的决定时,确保他们可以广泛接触到以科学为依据的真相。

2.2.2为牛肉行业提供受人尊敬的统一口号。

2.2.3改正错误信息。

2.3执行。

第一例美国疯牛病病例一公布,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统一的信息传递给媒体。最初的媒体报道应该广泛传播,这将为长期传播奠定基调。关键策略是:

2.3.1主要通过国际媒体,向国内和国际消费者进行先发制人的传播。

2.3.2激活牛肉的危机反映板块。这个网站成为行业、媒体、牛肉市场商贩、政府和消费者的主要信息来源。

2.3.3与州牛肉委员会、牧牛人协会、饮食服务公司、零售商和其他行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通过每天(有时每小时)的电邮报告,向所有公众传递统一的、有科学依据的信息。

2.3.4使美国政府在此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并以科学为导向。

2.4评估。

2.4.1消费者需求。2004年,牛肉需求量上升了7.74%。这是几十年中最大的增长,本身就已经超过了牛肉推广和调查长期计划所设立的目标:2000年到2004年使需求增长6%。

2.4.2信心。2003年9月,在美国疯牛病病例宣布之前,88%的消费者确信美国没有疯牛病。2005年的跟踪调查显示:93%的消费者对美国牛肉有信心。事实上,自2003年12月23日起,在3份追踪调查中,消费者信心并没有比此前下滑。

2.4.3消费者支出。“2004年美国消费者购买牛肉支出”估计为700亿美元,比过去一年增长80亿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支出增长240亿。这是十分惊人的,数据显示,疯牛病病例并没有影响消费者在牛肉上的支出。

四、结语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2

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在中国,召回产品一般会得到各界包括消费者的赞赏,而且中国消费者为了能够被召回还曾经奋斗过多时,三菱就倒在“不召回”上。然而,出乎丰田意料的是,貌似负责任的召回行动反而迎来各种猜疑和抨击。

二、案例分析—企业危机公关因素

给出危机公关的概念:指的是当各种冲突或突发事件引发企业危机时,公众反应强烈,组织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并陷入困境,企业及时采取公关手段,运用公关策略、措施和技巧,进行危机沟通、危机修复等手段,化解危机并获得成长的管理活动。危机公关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通过危机总结教训,从而预防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是企业的立足之基、发展之源。详细分析丰田召回事件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丰田车型大规模集体爆发质量问题,丰田在市场的宠溺下一点点地背弃“精益化的生产模式。

三、从丰田召回看五种典型的危机处理方法

1、第一种战略:否认,否认分为简单否认和转移视线。

2、第二种战略:逃避责任,避开道德准则,这也是形象修补的一种战略适用于原来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企业。

3、第三种战略:减少敌意,不管是否是企业的责任,企业都会进行人道性补偿,从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4、第四种战略:亡羊补牢,即通过制定相关规章规定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立即采取恢复行动,并承诺该错误不会再发生,将企业的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公布,使公众明白企业的诚意以及行动的方式。

5、第五个战略:自责,包括道歉、忏悔和寻求公众的宽恕主动认错,承担责任,并乞求原谅,道歉时要表明歉意,说明现状,查明原因,防止事件再发生的对策及行动的方式。

四、危机公关的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模式分析

1.第一个阶段是危机潜在期。

这个阶段是危机处理最容易的时期,但却最不易为人所知。所以,决策者应树立危机意识,要有一种“危机悄然隐现于地平线”以丰田公关活动为例,尽早察觉危机可能发生的“警告标”,应该多想一想“万一……怎么办”的问题。

2.第二个阶段是危机突发期。

这是四个阶段中时间最短、但是感觉最长的阶段,而且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最严重的冲击。此阶段的特征是事件的急速发和严峻态势的出现。

3.第三个阶段是危机蔓延期。

这是四个阶段中时间较长的一个阶段,但是如果危机管理得力,将会大大缩短这一时间。此阶段主要是采取措施,纠正危机突发期造成的损害。这是危机之后的恢复时期,但是决策者要勇于“自我怀疑”和“自我分析”,认真分析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外部因素导致危机,还是因为内部功能失效而导致危机。一个组织有无危机管理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危机恢复时间的长短。

4.第四个阶段是危机解决阶段。

此时,组织从危机影响中完全解脱出来,但是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危机仍会去而复来。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3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关系学》的开设,要让学生具备形象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1.1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

《公共关系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使之符合公司要求的形象,同时公共关系讲究做得实在并说得精彩,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获得应有的评价,从自己做好到被他人认可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要懂得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下功夫,还要在如何让自己被他人认可和理解上用心思,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择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1.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关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些创新思维方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创新的有心人。

1.3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公共关系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并正确处理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遇到的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应该正视危机,争取主动解决危机,明白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必须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把危险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沿用“原理+案例”的模式,虽然引用国内外先进案例来诠释相关原理,但是深层的分析显得不够充分,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积极思考较少,案例没有发挥真正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教学手段单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2学时/周,16个教学周,总课时32学时,受课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较少或没有,尽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只是把授课内容转变成文字在课件中显示,以课件讲授为主,很少使用其他教学手段,例如电影和视频。

2.3欠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提高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教学同实际的组织经营运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企业、医院等各种组织进行实践,亲身体验组织的公关形象如何塑造、组织如何进行公关策划,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根本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已建立的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到各种组织进行公关实践,不能保障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质量。

2.4课程考核体系存在弊端

当前《公共关系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来考核,考核体系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闭卷考试重记忆轻能力,会让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前复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对于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反映是通过资料查找复制而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对策

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每次课围绕一个主题,把讲述的内容分解成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讲故事,借助公关案例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步为讲授知识,将案例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出相应的公关知识;第三步总结想法、思想,通过前两步的内容总结出一些普通的公关思想与理念;第四步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公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在讲授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时,可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先讲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乌鸦和喜鹊比试谁更受人类喜欢,乌鸦飞到树上,对着盖房子的人高声叫道:“高楼大厦”,盖房人看到乌鸦意为晦气,不禁大怒,捡起石头朝乌鸦砸去,乌鸦落荒而逃。喜鹊飞到枝头,高声叫道“:快要塌了”,人们看到喜鹊在枝头高叫,意为吉祥,非常高兴,就赶忙扔些吃食给它,喜鹊衔着一块食物飞走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企业形象的意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提出问题: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全部焚于大火,第二天便会有银行继续向他提供贷款,何理之有?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大火只能焚毁厂房,却不会烧掉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就是企业形象意义的最好诠释。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相关的公关基础知识,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借助资讯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资讯视频具有实时性、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将资讯视频教学应用在公共关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助于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比如在介绍公共关系赞助活动部分,首先播放了事先选取的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决赛“华少现场40秒飙广告”的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视线。广告词的第一句为:“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加多宝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赞助商,通过竞标,加多宝以2012年的6000万元、2013年的2亿元、2014年的2.5亿元的巨额赞助连续3年获得中国好声音的独家冠名权。然后结合赞助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分析加多宝的赞助活动,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加多宝巨额赞助中国好声音的公关效果。

3.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公众,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外界的关系、教师的社会关系,联系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地方文化节或公益活动等的策划及全程活动。学校应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组成管理咨询或培训团队,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公关知识传播、解决这些组织面临的公关危机、提供相关公关知识培训等服务。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自愿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改革考试制度,考试项目多样化

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与考核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应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将考试项目多样化,比如运用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学期论文、论文答辩、实践报告、制作企业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能力、 自控和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应结合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出勤率、小测验、提问等,最好采用ABCDE等级制考核方式,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种等级,而不是以单纯的分数多少来衡量学习效果。

4结语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4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的数量增长迅速,高校作为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也难置身事外。与高校相关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如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学生坠楼、校园安全等。这些事件的影响很大,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后果严重。如某高校教师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该高校的形象,致其陷入信任危机,公众对该校的科研提出质疑,各种言论充斥于媒体。事件的责任承担者,该高校选择了沉默。“沉默”的危机传播方式,不但未能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加深了公众的质疑。国内高校缺乏完善的危机传播管理模式,未有成熟的危机传播机制。危机事件出现,责任主体便陷入了舆论漩涡,疲于应付。高校危机传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掌握信息的主动权,信息迟缓、信息量少,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获知需求。二是高校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未能与媒体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害怕”和“被动”情势明显,忽视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三是公关意识淡薄。没有成熟的危机传播策略,没有通过大众传媒维护和修复组织形象。非常时期组织的信息传播,我们称为危机传播。危机传播对于维护组织形象、媒体公关、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以及营造教育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组织而言,面对危机传播的种种弊端,如何建立良性的危机传播机制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危机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事件,也有学者认为是状态。危机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法,但无论是事件说还是状态说,都认可危机是与不确定的负面事实有关联,会给当事者带来某方面的损害。危机传播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程序,即指组织面对危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我们认为,危机传播是指在组织出现危机事件或陷入危机状态时,组织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控制、影响信息传播的活动。

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关注。[1]如“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引起了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也日益细化,危机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以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遭遇泰诺胶囊事件引起大众对危机传播的关注为标志。此后,危机传播逐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在众多学者的参与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危机传播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传播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众多的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及研究重点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影响力强、侧重点各异的危机传播理论,如企业辩护理论、阶段分析理论、卓越理论、形象修复理论等。其中,卓越理论的影响力较大。卓越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视角,研究危机传播,其理论建构了四个信息的传播模型。如表1所示。在大众传媒时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促使信息传播方式增多、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大环境的变化,对卓越理论的应用也产生了变化,如新闻模型和公共关系模型,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科学劝说模型和相互理解模型,信息的双向流动有利于满足受众的信息知情权,能够监测信息传播的效果以及为危机传播提供及时反馈,传播效果较好,因此这两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罗杰斯特(MichaelRegester),针对危机发生时的信息传播现象提出了著名的“3T”原则:主动告知(tellyourowntale),即处于危机中的组织应主动地告知信息,争取信息的主动性;迅速告知(tellitfirst),即组织应当及时、快速的信息;全部告知(tellitall),即组织在信息时,应当知无不言,公开所有信息。这些理论成果已经被广泛运用,为解决危机传播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高校危机传播并未受到重视,既缺少有效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危机传播理论帮助我们探讨危机传播的管理策略和机制,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处理危机的体制和信息传播的策略,探讨高校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形成。二、高校危机传播管理存在的弊端国内外高校对危机传播的重视及处理方式大相径庭。美国一些高校拥有丰富的处理危机传播经验、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危机传播管理措施。美国高校能够很好地与媒体合作,处理好组织、媒体和公众的关系,通过媒体公关、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国内高校缺少相应的经验,缺乏系统性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措施,缺少有效的危机传播策略,经常错失危机传播管理与控制的良机。

(一)不能掌握危机传播的信息主动权

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重大,西方社会对媒体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媒体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在美国,媒体享有“无冕之王”和“第四权力”和美誉。国内的媒体定位于“喉舌”功能,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以正面报道和树立形象为主要功能。近年来,媒体的监督功能得到了增强,对社会现象的监督、批评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高校不善于与大众传媒沟通,尤其是在危机传播方面。首先,高校基本上不通过大众传媒危机信息。危机出现时,以“谨慎”和“害怕”的心态处理。这危机管理种方式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控制严密化,危机出现,第一反应是把信息流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尽量缩小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为了稳定师生情绪,往往采用正面性的信息,“阐述”事件的过程,信息在有限范围内流通。三是信息传播的被动性,一旦信息传播控制失败,学校需要与媒体交流的时间往往靠新闻通稿,不能掌握信息主动权。其次,“控制”式的危机传播负面效果严重。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新兴媒体如手机、网络等促进了信息传播大众化。信息“控制”方式,阻碍了部分信息的流通,当公众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时,便会产生危机信息的衍生物——谣言,谣言流传的后果难以估量。[3]“控制”式的危机传播方式,不仅难以达到控制信息流通的目的,还会产生培育“谣言”的土壤。最后,高校公关意识不强。公关是组织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或维护形象的过程。公关在发达国家是经常性行为,一些组织陷入危机后,会利用公关公司通过大众传媒,采取合适的传播策略,向公众传递信息,力求负面事件对组织影响的最小化,进而维护和修复组织形象。高校危机传播策略尚未成熟,利用媒体公关的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危机后的形象修复是一个自然的、缓慢的过程。#p#分页标题#e#

(二)忽视大众传媒在危机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大众传媒不仅组织危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组织形象的树立者和维护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众媒体应作为危机传播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处于危机中的组织而言,大众传媒既可能发挥正面作用,也可能发挥负面作用。因此组织与媒体的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媒体信息客观性是其社会公信力的前提。信息来源多样化,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途径。一旦不能得到第一现场的资料,便要通过采访多个对象全面搜集信息,并不依赖组织提供的新闻通稿。所以,媒体信息并非“新闻通稿”,而是兼顾多方信源的客观资料,“新闻通稿”的作用非常有限。客观、公正的信息具有较高的说服力,易于被公众接受,为危机解决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4]。高校与媒体缺少必要的沟通,危机传播过程限制了媒体作用发挥。组织片面化、延迟性、被动性的信息,造成媒体难以获得全面性、及时性的信息,也就不能完整的勾勒出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同时,危机事件可能由媒体报道引发成公共事件,成为公共话题,媒体缺少与高校的沟通,不能获取精确、权威的信息,也就不能为危机事件的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大众传媒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高校在危机解决的过程中,没有成熟的危机传播策略,也不重视媒体的作用。造成媒体在危机解决过程中,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的公关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三)危机传播控制负面效果严重

好奇心是人获取信息的驱动力,一旦得到零碎的信息,人们总是试图得到更多的信息把事件完整的勾勒出来。由于组织内部的信息控制和封锁,受众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于是把自己从多方得到的、零散的、片面的信息组合起来。这些经过个体加工后的不确定的信息再次进入传播过程,便形成了谣言[5]。有学者认为,“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是假的。只有传播虚构事件的人鱼贯而动,达到舆论质量,才能称为谣言。谣言是指众人无根之言的传播,又称谣诼、谣言、谣传等”。但谣言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信息都是假的,事实证明,谣言中往往包含一些真实的信息。谣言流传的影响难以预料。如广州某高校出现一女一男坠楼事件后,笔者便通过人际传播得到了几个版本的事件信息,每个版本都把事件叙述的合情合理,真伪莫辨。于是,笔者便联系该校教师,希望获得全面的信息,但结果出乎意料:他们掌握的信息只是坠楼的事实,事发突然、一时间无法取得更多的信息。当权威、全面的信息不能公开传播时,谣言便有了市场。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信息、了解真相的重要渠道。大众传媒是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者,其传播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于组织在事件中的责任和形象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一旦处于危机中的组织错失信息的主动权,更不能掌握事件对组织形象的影响,后期的形象修复和媒体公关将需付出更多的努力[6]。

三、建立高校危机传播机制模型

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的解释,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多用于自然科学,mechanism指机械和机能的互相作用、过程、功能等等。本文认为,传播机制是在信息符号传播过程中,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相关规制和规律作用下信息的传递过程与方式。传播机制应包括信息、制约机制、互动机制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本文从信息、制约机制和互动机制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危机传播机制。克服危机的负面影响是高校危机传播的主要动力;大众传媒是制约危机传播效果、影响危机传播活动的策略;互动机制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与媒体的合作沟通,二是公众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传播机制是一个系统性的架构,三要素均影响着危机传播的效果,对危机传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危机传播中的信息

危机传播,是高校面对不确定的危机状态,信息、维护形象的过程。掌握信息的主动权,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才能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维护组织的形象。高校怎样才能掌握危机传播的主动权?掌握信息的主动权是其掌握危机传播主动权的关键。为了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应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危机信息的快速。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媒体信息,借助大众媒体传播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除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土壤。实践表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两三个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可见,时效性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危机传播时快速信息,有利于高校掌握信息编码和传播的主动权,树立负责任的形象。其次,全面告知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传播学研究表明,信源的可信度高,信息享有较高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新媒介的发展,摈弃了大众传媒单向型的信息流通模式。公众传播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传播信息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危机传播过程中任何信息都可能引来质疑,全面性的危机信息传播可减少质疑、提高信息的可信性和说服力。片面性、虚假性的危机信息造成的后果严重,“躲猫猫”事件成为明显的例证。再者,信息的主动性。危机信息的传播除了快速、全面的要求以外,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不能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就不能积极的引导舆情,消极、被动的危机传播方式使组织处于被动状态,增加了解决危机事件的难度。如某高校校园内,官二代驾车撞死学生的事件,由于该校消极的危机传播策略,使其迅速演变为全国性的公共事件,愤怒的网民甚至针对该校的领导进行抨击,高校形象严重受损。最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持与公众的互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任何信息都可能引来质疑,与公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听取公众的声音,及时释疑对于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危机传播过程中需要必要的信息反馈、保持与公众沟通,强化传播效果。掌握信息主动权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主动的信息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能够争取到媒体的支持和公众的理解,缓解危机解决的压力。其次,正确的信息传播策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消除谣言的流传,树立组织负责任的形象。所以,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影响着危机的解决,能够引导舆论、维护组织形象。#p#分页标题#e#

(二)危机传播中的制约机制

影响和制约传播效果的因素众多,危机传播作为大众传播的分支。制约危机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媒体、公众、及组织的公关行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保持传播效果、提高公关效益,采取“一面之词”的传播方式,忽略其它观点。此时,信息的流通是单向性的,由组织经媒体流向大众,不在与大众保持互动和沟通[7]。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联系高校与公众的纽带。因此,大众传媒在高校危机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既可以起到正面作用,也可能起到负面作用。传媒信息的客观性影响着公众的判断及组织形象。大众传媒是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者,公众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相关信息;大众传媒也是危机事件解决进程的推动者,媒体的舆论导向影响着危机事件的解决过程;大众传媒还是组织维护和修复形象的工具。同时媒体的负面作用亦不容忽视,大众传媒可能是危机事件的“导火线”,一些危机事件由传媒引发,如论文抄袭事件。公众是指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关注危机事件的受众。赢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危机传播的动力。由于高校在社会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公众的态度对于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公共性的危机事件暴发时,如科研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学历造假等等。媒体的报道与公众的态度往往左右着事件的发展、解决。在教育品牌化,争夺优秀人才资源的环境下组织的社会形象决定了其发展前途。公关由公众、传播、组织构成,是以公众为对象,以互惠为原则,借助于大众传媒影响公众的过程。危机事件因其包含有负面性、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为高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将事情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维护高校形象,公关活动必不可少。

(三)危机传播中的互动机制

危机传播活动主要体现了高校、媒体和公关的关系,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三者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危机组织与新闻媒体应该从传统敌对关系转变到新型合作与相对独立的和谐关系。媒体离不开高校。因为媒体传播的内容来自于社会,高校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媒体提供大量的资讯;同时,高校也是媒体监督的对象,媒体的监督对于教育和高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著名的传播“循环模式”如图2所示,其说明了互动性的信息流通。信息的流通不仅是传播者向公众传播的过程,还包含了公众的反馈信息及传播效果的测评。信息的反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传播者选取合适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所以,在危机传播过程中,高校、媒体和公众的互动意义重大。高校与媒体的互动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高校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可以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对于树立其教育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争夺优秀学生的环境下,良好的社会口碑对高校至关重要。其次,一旦出现危机情势,高校可以利用社会传媒迅速、主动的真实、全面的权威信息,杜绝片面化、虚假性的信息,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不仅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还可以突显高校的责任感,克服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危机传播的效果、公关效果。大众传媒在高校危机传播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大众传媒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拥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受到受众的认可,传播效果好。其次,大众传媒有丰富的传播策略,熟知传播规律,理解公众的信息需求,能够运用恰当的传播技巧,帮助高校摆脱危机传播时的被动地位。最后,大众传媒也是高校受到负面影响后,利用舆论改变组织形象、进行社会公关的渠道。大众传媒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其信息内容和舆论引导,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塑造着组织的新形象。公众对媒体的认可是其生存的动力,媒体的权威性决定了其影响力。所以,媒体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知情权、提高危机传播效果,对危机事件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公共关系;模块化;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形象,借助传播沟通手段取得公众认可的科学、艺术及管理职能。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其规律、行为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学科。该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及其广泛,只要是社会组织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亟需专业人才运用公关手段帮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就要求相关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而目前传统教学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所需。因此,该门课程亟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1模块化教学概述

从“模块化”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便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MES”模式和加拿大的“CBE”模式。其中“MES”全称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其是以某一职业的岗位工作完成程序为主线,以岗位任务为模块,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而“CBE”全称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该模式强调从职业所需能力出发,侧重岗位能力培养。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块化教学更加强调技能及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送,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实现信息双向沟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再局限于课本理论,而可应用到现实生活工作当中。学生对于工作技能能力的提升,这也就更能贴合社会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

2公共关系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优化设置

2.1课程目标

公共关系学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重点强调学生技能及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及公关策划能力,并具备处理公关危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更符合公共关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2模块化构建

1)基础理论模块。在公共关系课程当中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三要素。这三部分属于公关知识的理论先导,只有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为后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打下基础,该部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可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避免纯知识讲授的枯燥乏味。同时,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小组讨论、课后完成习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问题的精神,且可以加强抽象知识点的理解记忆。2)实践应用模块。该模块包括有:公共关系调研、公关礼仪、公关专题活动、公关危机处理这四个部分内容。作为实践应用模块,重点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去。这就需要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设置课程项目任务,以能力为导向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公关调研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人际交往、随机应变等能力。教师可根据实际所需安排某一具体调研任务,学生分小组进行调研,团队内分工协作制作问卷、搜集整理信息并分析整理调研结果,经小组讨论形成调研报告,并在课堂PPT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该调研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深刻了解调研问卷设计及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调研问卷处理方法。再如,在公关礼仪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在该部分可举办公关礼仪大赛,环节设置为:形态服饰礼仪展示、交往礼仪知识抢答、求职面试礼仪现场模拟等。通过大赛使学生掌握公关礼仪知识、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公关礼仪的魅力。3)拓展创新模块。公共关系课程的拓展创新模块由CIS设计和公共关系策划两部分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及创新精神。CIS设计部分,通过实训提出现实企业的设计要求,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CIS设计方案。公共关系策划部分,可由教师带领联系企业,通过对企业深度走访及调研全面了解企业概况、业务范围、日常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等信息,通过获取的一手资料撰写公共关系策划报告书并进行项目成果汇报,由指导教师、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团队,根据策划科学性、可行性、创意性及项目成果汇报时的思路清晰程度对公关策划报告书进行评比。也可为本校大学生策划各种校园活动或为学校提供校庆策划方案等,因为这些活动贴近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因此更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些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公共关系策划水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实现公共关系活动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3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3.1教学前期精心准备

为保障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出发,培养教师模块化教学意识,能将系统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对学生提出模块化能力要求,根据每一模块的具体能力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及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同时,提升教师公关实践水平,可通在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实践创新师资培训等实现。只有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及水平才能保障实践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其次,教学案例库建设。根据模块内容需要不断充实教学案例库,结合时事热点更新案例库,选取案例贴近大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最后,搭建实践习平台。可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学生进企业实践习等方式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根据模块内容的要求规范学生实践习行为,交流实践习心得体会,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习任务目标,并根据成果给予相应点评。

3.2教学过程不断完善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课时相对较多,理论课时被压缩,因此课堂时间需要有效率的利用。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课后对内容进行总结记忆。同时,为了增强课程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中有效互动也显得十分重要。以上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网络平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APP,通过这些软件的应用实现课前指导预习,课堂中交流互动,课后完成练习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3.3完善配套考核体系

如何在模块化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对考核体系重新调整,全方位检验教学效果。考试成绩不再单一由闭卷卷面成绩主导,而是加大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的构成除了出勤率、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外需加入实训成绩。实训成绩就是每次实训项目成绩,该成绩根据实训项目内容由多方打分构成。例如,公共关系策划实训成绩=小组自评×20%+组间互评×20%+策划评委组打分×60%。其中策划评委组由指导教师及实践习单位组成,保证分数能体现该策划的实用价值。不同模块内容布置的实训任务不同,实训成果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公关策划书等等。总之通过考核形式的丰富化,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现集思广益,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更具创新精神。

4结论

公关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需根据社会企业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对公关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以提升学生相关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运海,陈海艳.旅游文化类课程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9):80-84.

[2]边云岗,樊建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2-107.

[3]董秋云.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153-154.

[4]冉汇真,杨兴坤,朱家明.论多元教学方法在模块教学中的应用——以《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50-152.

[5]刘依卿.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6(3):70-73.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这种新兴社交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企业都将微博营销作为营销方式之一,旨在扩大影响并吸引客户。本文对微博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微博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以美沫艾莫尔为案例,分析了美沫艾莫尔在微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策略,以及微博营销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微博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粉丝

一、微博的十年发展历程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形式来分享简短信息的博客。传统的博客属于网络日记,通常是撰写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见闻和感受,有一定的私密性。而微博则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随意性,能够表达出博主每时每刻的感受,并且能够即时分享,而且互动性也更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大的微博平台是美国的Twitter,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于2006年3月创立,Twitter允许用户实时更新不超过140个字符的信息,提供了互联网上类似短信功能的服务,随后风靡全球。2007年5月,我国出现了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饭否网”。2009年,饭否网停止运营,而新浪、网易、腾讯和搜狐等门户网站则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其中,新浪公司抢占了先机,战略措施比较得当,名人效益显著,发展较快。2010年10月,新浪公司将新浪微博注册为独立的公司。新浪微博打破了140字的字数限制,最多允许2000字内容,还允许图片和视频,又与传统博客有所区别,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逐渐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2014年3月,新浪微博将“新浪”两字去掉,更名为“微博”,并于4月17日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16年,微博公司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新浪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达3.13亿人,全年净增长7700万人,其中移动端占比达到90%。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43.83亿元,同比增长45%。新浪微博为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营销解决方案,随着注册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活跃用户的稳步提升,新浪微博逐渐成为我国移动营销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强大的社会传播影响力及几乎为零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公众人物通过新浪微博来传播消息,网民也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取和进一步传播信息。

二、文献综述

从2010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微博营销的研究论文,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知网共收录微博营销论文1600余篇。与微博营销有关的主题主要涉及营销策略、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互联网、新媒体等,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和计算机等学科。郑亚琴认为,微博在传播品牌信息、与消费者互动、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孙擎分析了微博营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对微博营销的认识存在误区,平台不够完善,用户细分不够,营销手段比较单一等。王霞研究发现,企业微博营销中的品牌曝光度和网络口碑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品牌曝光度较低时,网络口碑会随着曝光度的提升而增强,但当品牌曝光度较高时,口碑反而会下降。周凯提出了微博营销的5T模型,包括Talkers、Topics、Tool、Tracking和TakingPart,分别是指发言者、话题、工具、追踪和参与。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微博营销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维系客户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推销活动,而客户关系管理则是微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从知网检索来看,目前学术界直接研究微博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文献仅有4篇,其中陈云和陈蕾研究了小微企业微博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田子露和刘海超研究了微博营销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作用和改善对策。鉴于此,本文以美沫艾莫尔的微信营销为例,梳理该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其他公司的微博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美沫艾莫尔的微博营销及客户关系管理

(一)美沫艾莫尔公司概况

美末艾莫尔(MO•AMOUR)成立于2010年7月,是国内第一个提供全方位芳疗护肤的原创品牌。公司以国际认证的芳疗师团队为核心,以纯天然有机精油为基础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的肌肤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的护肤方案。其中,芳疗师是我国劳动部门颁布的职业工种“芳香保健师”的简称,工作职责是在为顾客进行皮肤诊断的基础上,运用纯天然的芳香植物精油通过熏香、嗅吸、按摩或沐浴等方式对顾客的皮肤质量进行改善。美末艾莫尔公司的精油原料来自澳大利亚、法国等地,运用先进手段提取植物精油,主要提供单方精油、基础油、纯露、复方精油、药油和护肤品等产品。公司创始人张沫凡出生于1991年,是9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出于对自然风光和奇异植物的喜爱,开始自学调配精油并自己试用,结果发现这些天然的植物精华不但能让人神清气爽,还能延缓皮肤细胞衰老,皮肤质量大大改善。于是在2009年,张沫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芳疗初级研习,2010年获得了芳疗师认证,由此做出了将澳大利亚精油带回国内的创业决定。2010年秋季,经过进出口检验、注册公司、建立研发团队等一系列过程,美末艾莫尔正式成立。鉴于使用精油产品前需要进行皮肤诊断,为了更好地与客户实时沟通,张沫凡选择通过微博的方式进行推广。由于产品原料获得了澳大利亚的有机认证,产品效果良好,而且售后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很快被市场认可,并获得了人人网、美丽说等媒体的推荐。在用户规模迅速扩大以后,张沫凡仍然选择以微博作为主要推广方式,并建立起专业的芳疗师团队。2016年底,张沫凡的微博粉丝超过550万,在克劳锐网红价值排行榜上位列第8位,并获得2016年度中国时尚自媒体大赏最具价值电商红人大奖,成为国内著名的“网红”之一。

(二)美沫艾莫尔的微博客户关系管理

1.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粉丝关注。在公司初创时期,张沫凡主要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皮肤护理经验、服装搭配策略、甜点制作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技巧来吸引粉丝,由于信息实用、回复及时,很快就积累了第一批粉丝。这些粉丝会通过转发形式将她的微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如果也感兴趣则会再次转发,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粉丝数量逐步增长。张沫凡保持不断更新,而且内容总有新意,从而确保了自己微博的新鲜感。另外,也特别注重与粉丝沟通,通过不断互动了解粉丝的困扰和需求。

2.以产品溯源的形式将粉丝转变为客户。当粉丝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张沫凡开始在微博上推荐一些产品。现实中的消费者对产品推销有本能的抵制,粉丝的心态也是如此。为了避免粉丝的反感,张沫凡采用了委婉的方式进行介绍,首先分享自己作为90后的创业过程,引起粉丝的共鸣;然后再推出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视频,包括原料种植选址、原料采集加工、原料进口、原料检测、产品生产、产品检测等各个环节,公司所销售产品的顾客群刚好与粉丝的群体相符,一些粉丝在观看视频以后就会被产品的品质所吸引,从粉丝转变为客户。另外,在产品推广时,张沫凡非常注重幽默和风趣,尽可能减少粉丝的反感。

3.通过亲密互动与客户和粉丝建立信任。在推广产品的同时,张沫凡也依然经常日常生活的视频和图片,让粉丝更多地了解自己。同时和一些粉丝有亲密的昵称,增加了亲近感。对于没有购买产品的粉丝,张沫凡也一视同仁,经常沟通。2014年7月,张沫凡在微博上征集了700位粉丝,共同参加了YY线上的新品会。2015年公司举办了北京粉丝见面会,以及到部分粉丝家中为其过生日等特色活动。通过长期积累,张沫凡把很多粉丝都变成了朋友,其中很多成为了公司的长期客户。

4.通过博主点赞和评论促进粉丝间互动。微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博主可以对粉丝的留言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并在博主的主页进行推荐,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增进博主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增加粉丝的曝光度和关注量,提升粉丝的成就感和忠诚度。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粉丝之间的互动,购买了产品的粉丝之间可以就产品使用体验进行交流,尚未购买的粉丝在了解官方信息的也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使用感受,进而从多个层面了解产品,最后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

5.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解决粉丝的问题。粉丝经常会在微博上向博主提出各种问题,如果不回答或回答错误,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张沫凡不断学习芳疗课程,获得了一系列认证,在掌握扎实知识的基础上再及时帮助粉丝解决问题,获得了越来越多粉丝的认可。

6.利用微博进行危机公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会对企业产生严重影响。张沫凡充分认识到了微博在危机公关中的重要作用,在美沫艾莫尔出现突发状况时,张沫凡都是尽可能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向粉丝进行解释说明和澄清,同时对企业的责任也毫不回避,积极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危机公关。

(三)美沫艾莫尔微博营销的成效

在公司成立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美沫艾莫尔借助微博实现了快速扩张,2014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2000万元,其中淘宝双十一当天销售额达180万元。2015年CCTV《见证品牌》栏目和《赢在品牌》等栏目都对张沫凡进行了专访,分享了美末艾莫尔的发展经验。

四、结论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微博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互动形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目标客户定位更精准、客户积累更广泛、等优势,因此微博营销可以成为企业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沫艾莫尔公司为例,分析了公司在微博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如何吸引粉丝关注、如何将粉丝变为客户、如何建立信任、如何促进粉丝互动、如何解决问题和危机等,可以说微博在美沫艾莫尔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了重要的作用。而微博营销不仅仅适用于像美沫艾莫尔这样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也可以在营销部门中选择专人专门负责微博营销工作,同样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就可以获得显著的效益。

作者:王乐 孙佳奇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亚琴,郭琪.微博营销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4):27-30.

[2]孙擎.浅析国内微博营销面临的挑战[J].中国商贸,2011(3):28-29.

[3]王霞.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3(5):116-122.

[4]周凯.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5):120-127.

[5]陈云,柏建成,严翔.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的微博营销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131-132.

[6]陈蕾.微博营销在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2016(4):74.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手机、微博、自媒体、论坛等为平台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本文试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政府;危机管理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上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多发,从近年来发生的躲猫猫、陕西“华南虎”等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很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稍有不慎将带来更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是基本的、重要的媒介,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媒体的传播对整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事件的相关信息的传播到社会各界的评论等等,各环节的发展都与传播媒体息息相关。而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等方面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而言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充满挑战,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成了时下重要的议题。

一、新媒体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传播学者李普曼说:“传播是一种把分散的人捆绑在一起的力量,这种力量不论好坏,都具有造就或摧毁政治的能量”,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具有“双刃剑”效应[1]。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这对于追根溯源寻找危机的源头,建立应急预警整体机制,构建公共危机管理新平台,及时有效的化解危机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挑战。。

1.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

(1)有助于提高资源共享度。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自媒体、手机微信、微博、各种论坛等途径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海量的信息,并且实现双方的交流互动。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一旦危机爆发,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第一时间有效信息,占领新闻话语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及时遏制谣言的传播,把握住公众的舆论。同时,政府在掌握大量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性的做出相关应对政策,保证各项救助工作顺利开展。(2)有助于及时、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危机爆发时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反应将影响到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在新媒体时期,信息传播的时效性非常强,政府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手机传递信息便捷、迅速不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受众非常之广,政府可以借助微信和短信平台及时准确的传递有效信息,做好灾害预警工作和危机信息等。手机短信成为了新时期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3)有助于实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媒体形成的信息传播网络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在新媒体时期,一个事件往往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能及时迅速的了解民意热点,这有助于政府汇集民众,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同时,新媒体时期公众的权利表达空间扩大了,途径变多了,公众的诉求和呼声有了表达的平台,让政府能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政府更好的了解民众内心的真实诉求,把握社会情绪走向,提升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1)信息高效传播加速危机扩散速度和范围。由于手机微信和论坛等媒介惊人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新媒体时期政府已经不再是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操控者。新媒体的高效传播很可能会加剧突发事件恶性扩散,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2)政府控制舆论的难度加大。新媒体时期已经不是以往的线性传播方式,受众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受众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有选择有目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借助论坛、微博等平台转变为信息者,可以说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控制权。在受众的舆论自由的同时如此很容易导致一些虚假信息在微信、微博等媒体上快速传播,各种散布谣言、过度悲观的社会心理随意放大等现象大大增多,政府不再是控制舆论的制高点,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加大。总之,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危机管理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在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的基础上,重视运用新媒体进行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择其优,避其短,在危机管理中实现与新媒体良性互动,共同应对危机。

二、新媒体视野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1.政府转变管理理念

面对新媒体时期的变化,需要政府结合当下的新情况新环境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强化主体意识积极寻求合作。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政府为主导,协调各部门构建起预防预警、应对等多方面的合作机制,同时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必要时还需借助国家强制力开展工作。第二,主张透明政府理念,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公布信息真相,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正确的信息,消除不安,同时也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在危机期间制造谣言等。第三。加强政府管控意识。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借助媒体获取和信息,在追求新闻媒体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信息的管控,规避不良信息。反之,政府也要接受媒体的监督,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和相互监督。

2.多措并举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管理

在新媒体时期,受众能够轻松成为信息人,如何实现对新媒体信息的有效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政府很难有效控制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常常非常被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完善监管机制,要联合信息、文化、法制等多部门,建立责权明确、岗位清晰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运营商和媒体成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加强与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以及新浪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政府行为。第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目前许多网络上的言论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实和审查,我们国家对网络舆情等方面的法规并不完善,很多人对网络造谣等行为的后果还不清楚,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加强网络言论的管理。

3.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体工作能力

随着政府工作方式的不断民主化,新闻开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应对媒体的能力成为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2]。政府工作人员在媒体工作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当突发事件来临时,要清楚受众对事件的心理诉求,及时掌握信息并做好信息公开,用坦诚和开放的心态让民众和媒体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承认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表明政府的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更要求对相关的报道严格把关,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在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和操作方面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提升[3]。政府应当在充分认识到新媒体重要作用,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强舆论监督,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培养危机管理人才,采取多元化的危机管理方式,联合多方力量化解危机。

作者:黄虹 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黄冠.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运用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8

现代社会危机事件频发,不仅会对经济建设造成破坏,也将阻碍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政府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处理危机,重塑新形象,不仅关系到其在国内和国外的形象,更关系到民心的凝聚、政府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与重塑形象关系,分析了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继而提出政府重塑人本、法治、阳光、诚信、责任、弹性、合作型、学习型形象的建议。

关键词:

危机管理;重塑;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政府运行中产生的行为特征与客观效应,以及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种行为特征与客观效应较为稳定的总体印象和公认评价。现代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妥善处理危机,重塑自身新形象,关系到其政府目标的实现与民心的凝聚,更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乃至国际中的形象与地位。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重塑政府形象的关系

(一)妥善的危机管理有利于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

当前,新形势下政府所要履行的,已不再仅仅是轻车熟路的常规职能,如何妥善应对公共危机,也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形象自身而言,由公共危机所带来和凸出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既是社会不稳定的预警,也是促使政府积极开展重塑自身形象活动的推动力。面对紧急情况和复杂问题,政府部门会采取非常措施加以解决,这既体现不同政府组织的应急能力,也会带来各不相同的结果。现实中,有些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过程中,未能树立危机预警的观念与意识,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恰当的危机管理对策,更未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导致自身组织的形象严重受损,对政府在社会中威信和地位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之不同,也有政府组织由于构建了完善的危机预警和应对机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对危机的对策,其不仅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还在危机过程中收获了民众的认同与尊重,使得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公众威信和社会地位。可见,公共危机对政府组织形象重塑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危”,又有“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全面考察和综合评定政府能力的基石,不单直接反映其行政效能,也正是良好政府形象能否得以重构的关键。

(二)重塑政府形象有助于政府实现有效危机管理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优质的印象和评价,是政府长远存在和发展的无形政治资源,是“政府在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可利用的能力资源”[1](P42),是强大的公信力、感召力、凝聚力,既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更能激发高昂奋进的精神,动员社会公众共同应对危机。结合当下中国实际国情,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事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政府组织来推动和维护。这是因为政府在中国人们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组织,特别是在诸如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低温灾害等重大危机事件中,没有任何其他的组织能够代替政府的组织、凝聚与协调作用。由于危机具有紧迫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等特点,政府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及时处理,否则就有导致进一步恶化的可能,这就需要政府、公民与第三部门之间的联合行动与无间配合。唯有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才能真正地获得民众的信任与拥护,政府与其他组织、民众之间的关系才能向着持久和谐、互信互助的的方向发展。此外,就国际层面而言,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对国内公共危机的应对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赢得国际社会的友好援助和有利资源,以顺利解决危机和摆脱窘境。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中,我国政府部门由于行政公开、透明、有效,对外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各种大力援助就是明证之一。总而言之,妥善的危机管理措施有利于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重塑政府形象的努力也将有助于政府实现有效危机管理,“这会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政府形象越良好,越会提高政府非常态环境下的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而此更会激发政府不断努力进取的热情与潜力,来实现政府形象构建的更高目标和政治发展的继续推进。”[2](P32)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影响政府形象因素分析

如前文所述,危机事件的妥善管理与重构政府形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能否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是对政府形象进行重构的一个重要考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影响政府形象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

(一)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部门的职能与行为影响着政府形象

首先,“政府职能是政府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府职能的性质、实现程度和变迁等影响政府形象。”[3](P46)对危机进行管理毫无疑问是政府重要的职能责任之一,但长期以来,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薄弱,忽视了非常态情况下政府形象的易损性,忽视了应对危机能力的建设,导致自身在处置危机事件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难免给社会公众以封闭、低效、被动等不好的政府形象。其次,“政府行为主要是指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政府行为是政府的具体活动,直接向社会公众展现了政府做了什么、效果如何、能力如何、态度如何…给公众最为直接的印象。”[3](P47)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具体行为不当,会对危机管理政策和目标实现造成阻碍,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及支持,损坏政府形象。政府组织不注重与公民之间信息沟通。我国的政府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强势政府,当危机事件发生,政府是主导,掌握着主要信息,如若不能及时地、准确地向公众信息,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加之一些缺少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的媒体,偏激地对公共危机进行错误报道与评论的“放大作用”和“剧场效应”,公众就会轻信谣言引起恐慌、进而发生骚乱,由此产生政府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在2012年1月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历年海南三亚宰客门事件中,不难看到当地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而隐瞒灾情和实情,未能及时与公众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相反却一味地封锁信息,致使引发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严重危害自身形象。

(二)就公众层面而言,政府形象的优劣最终是由社会公众来评定

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识,普遍具有主观性、从众性、自私性等特点。“实际中我们可以将政府公众简单划分为专家学者型公众和一般公众,…专家学者可以根据政府形象的理论体系作出评价;而一般公众由于专业素养的缺乏,对政府形象只能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4](P41)“挤出效应”的存在说明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中行为,将会比在日常情境下更能影响其在社会公众的形象良好程度,也就是说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很可能导致政府的形象在极低和极高水平上实现转换。如果政府在公共危机中不作为或乱作为,倍受诟病,表现恶劣,政府形象就会一落千丈;反之,如果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应对从容,表现出色,将极大利于良好形象的重构。此外,由于危机的突如其然,刺激性强、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公众容易产生“晕轮效应”,也就是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中的某一行为表现出来的特性,会被公众扩展到政府的其他行为特性,特别是在危机中政府部门行为稍有不当,社会公众会认为该政府管理低效、危机应对不力,同时也会认为该政府日常表现也一般甚至不好。如此,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公众心目中的不良政府形象就会更加深刻,反之亦然。

三、危机管理视角下政府重塑形象的路径选择

“挤出效应”与“晕轮效应”也告诉我们,政府可以以高效应对公共危机为契机,获取空前良好社会评价,重构民众心中良好的形象。因此在公共危机中实现政府形象转变,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政府形象,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的职责、政府的行为,主要可以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设以民为本的人本政府

建设人本政府,执政为民,注重人文精神,关怀人性,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之时,应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要把民众的利益放于首位,各项危机管理决策的制定、落实要从民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万事民为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最终逐步建立其亲民的人本政府形象。

(二)建立依法办事的法治政府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意味着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因此,政府在具体实际中必须时时依法考虑人民的利益,必须考虑采用适当正确的执法手段,逐步把各种危机的管理都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最后,还应将政府及公务员的规范行为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之中,如此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感和支持率才能得到保障,其利益才能得到明确有效的维护,则民众心目中的政府形象自然也将得以提高。

(三)构筑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服务信息是政府的责任所在。特别是在危机管理中,通过公开透明,不但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约束政府自由裁量权,减少政府公职人员渎职的可能性。政府部门具体应做到:一要使政府制定的有关危机控制的法律、政策及时为公众所知晓;二要实现行政主体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机关办事的效率;三要依法制定公开透明的行政程序,保证政策的确定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四要公开办事结果,实现办事效果的公开透明,真正做到公平和公正。

(四)塑造开诚布公的诚信政府

执政为民首先要取信于民。“如果政府在决策上随意性大,甚至出尔反尔,就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形象。”[5](P68)公共危机过程中,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勇于和敢于公开危机信息,与公众和其他组织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与合作,是塑造诚信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1](P48)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培训,培养执政为民理念;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对行政官员和其他人员严历的失信惩罚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行政行为及成效的监管活动。

(五)确立务实担当的责任政府

政府作为首要行政主体,行使公共权力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事实上,敢于承担责任应是政府执政的关键要义。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只有建立健全失职、渎职问责制度和其他行政责任制度,才能做到有咎必辞、有责必究、有过必惩。在明确政府官员承担与职权相应的政治责任的同时,也需要明确政府的政治责任,为民众办事,对民意负责则是政府政治责任的关键要点。危机治理中,政府应该依据社会民众的实际利益和危机发展具体情况,考虑和采纳广泛民众、社区和媒体的呼声和建议,及时做出能够有效反馈民情,充分回应民声的公共决策。因而,重构责任政府形象,需要政府尽责的执政理念,更需要务实的行政作为,这也将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产生有益的影响。

(六)构建高效创新的弹性政府

要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类危机情况,政府应是高效、弹性的。高效政府形象一方面要求政府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另一个方面要求政府的合理定位和高效行政。“弹性政府通常指政府有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回应新的挑战。”[6](P2)这就需要政府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灵活运用空间与选择谋略,寻找因应情境的解决方案。只有政府放弃固定的方式回应新的公共危机,维持政府部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政府才能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构建出应对危机的弹性、高效的政府形象。

(七)打造善于为民服务的合作型政府

日渐频发的危机事件要求政府更加善于为民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重心,也要强化服务制度,更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总理强调:“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7]此外,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受影响的公众绝不单是一、二个人、地区和国家,因此政府要分别处理好与不同各方的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促进各方的精诚合作,实现合作型政府的转化。合作型的政府形象主要包括:“一是内部合作,即中国政府内部合作,……公共危机下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行动、暂时将各自利益搁置的政府形象。另一方面是指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之间、世界性组织的合作,即对外开放,寻求国际支援与合作的政府形象。”[8](P28)因此,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应注重与社会民众有效的双向沟通与互动;此外还应注重新闻媒介和网络媒介等多种沟通方式的应用,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向世界相关组织寻求合作与帮助。如此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公共危机,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为主的横向应急体系,维护好自身形象。

(八)重塑精于驾驭危机的学习型政府

随着现代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危机,不断巩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提升政府管理的效能等等都迫切需要创建学习型政府。实现学习型政府的转变,一要在政府机构中养成全员良好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树立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二要提高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公务员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在内的新理念;三要鼓励创新,着力于打造勇于创新、不畏风险的团队,把公务员培养成知识化、专业化的优秀人才队伍;四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持续地激励政府人员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并自觉利用知识于行政活动之中;五要构建学习型政府的行政文化,建立完备的学习机制,追求社会环境的和谐及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六要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及工具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开展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危机事件频发,不仅会对经济建设造成破坏,也将阻碍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政治的不稳定。重塑政府形象的努力将有助于政府实现有效危机管理,而妥善的危机管理措施也有利于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相信在人本、法治、阳光、诚信、责任、弹性、合作型、学习型政府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形象可以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持之以恒的努力、探索中走过一段征程。

作者:黎桃桃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嘉瑞,董原.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的关联性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2]任?.危机管理视角下当代中国政府形象构建[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贺玲.论政府形象的影响因素—兼论重塑我国政府形象的路径选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4]朱光喜等.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危机公关[J].公共管理学报,2006(4).

[5]邹东升.应对公共危机的政府理念重塑与管理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