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概论论文范例

土木概论论文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1

在此背景下,实际工程中需要的是力学概念清楚、具有扎实的定性分析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定性分析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按照教学服务型功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建设应把服务专业作为建设的指导原则,专业基础课要结合专业,注重职业能力。”因此,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应从课堂教学体系转变到以专业培养为核心的能力体系,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转化到多途径能力培养为主,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结合。

二、改革措施

(一)加强“两个能力”的培养

为了满足国家《纲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应定位在掌握基本力学原理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结构定性分析和电算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培养。1.定性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结构,比如静定结构、一次超静定结构等,要求学生能对其内力进行手算求解。而对于复杂结构,手算是不切实际的,但学生应能运用已学的力学知识对其受力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比如绘制出超静定框架结构的弯矩图轮廓,能够绘制多跨连续梁任意截面某个量值影响线轮廓等等,具体量值不必求解,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总体上了解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对整个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另外,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电算分析时,定性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定性分析,可以对电算结果从定性的角度来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从而判断计算模型是否正确。平时,课堂上可以从外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关系入手,提高绘制内力图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定性分析能力。2.电算能力目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部分强调的是结构的定量计算和求解能力,这在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值得肯定。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力学分析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电算已非常普遍。无论学生是做毕业设计,还是在未来工作当中,都会经常用到电算。因此,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还不能满足现代结构力学的教学培养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电算能力培养。比如引导学生应用结构力学求解器、Midas等专业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内力计算,能对计算结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真正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根据各章要讲解的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内容前,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等手段,创造实际工程情境,从而引出将要教学的内容以及对应的工程任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点后,可以通过分析典型的工程案例加强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工程思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静定结构计算这一章中,对工程中的混凝土简支梁、钢桁桥、拱桥等不同形式的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形象地说明各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结构力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列举实际工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如湖南凤凰桥在施工中的倒塌、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大厦的整体倒塌等,对这些事故从力学角度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结构受力状态的理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强化实践教学

依据结构力学这门课程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力学概念是从实践中来的,开设结构力学课程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专业知识。笔者所在的中南大学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系列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试验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训练其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另外,每年还举办结构模型大赛,在大赛规定的要求下,让学生自行设计结构模型,充分发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可推动结构力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课程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课本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不全面的。为适应现代结构力学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原有的一次性考核转变成多方面、多层次的考核,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不仅对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还要对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考核。第二,注重学生实用能力的考核,将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采取上机或其他形式进行考核。第三,课程考试增加对定性分析内容的考核。

三、结语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2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在授课阶段应有意识地加强测量学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衔接。如,测量学中场地平整与土方量计算在“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中也有独立章节进行讲解;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在“基坑工程”中也涉及到了相关知识点等。因此,通过建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工程测量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例如,从为什么经纬仪需要对中、整平来引导学生了解经纬仪的轴线,进而掌握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实验数据无法闭合,以此来进行误差的分析和判断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独立地进行思考,融会贯通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采取开放式实验项目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内实验环节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教师给出实验目的,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每组上交各组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名称、所需仪器、实验内容和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注意事项,并同时提交根据上述内容所测实验数据。在测量实训环节则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仿照工程施工测量,给出施工图纸,由学生编制测设方案并进行实地模拟测设及定线放样。在考核方法上,采取单独考核的方式,每个学生水准测量的仪器操作成绩+角度测量的仪器操作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为工程测量的成绩。通过实验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工程测量成绩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表1是3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测量考核成绩。

四、充分重视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

为了增强学生对工程测量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在专业认识实习的参观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测量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专业实习阶段,根据工地的不同进度让学生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熟练掌握在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中需要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基础。

五、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德育培养

一、引言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专业相关的先导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和这一学科所含的大致内容,知晓国内外最新技术成就和信息,展望未来,告诉学生如何成为合格的一名土木工程师。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知识面较宽、启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1]。然而,该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改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养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改变该课程目前的授课状态,实现该课程的先导作用。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土木工程概论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学分、学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即对后续课程的讲授没有直接关系,同时认为该课程对于评奖评优的贡献程度也不高,因此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并没有竭尽全力,抱着“敷衍”和“差不多”的态度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教学方式单一,授课难点重点较难把握

该课程是一门内容尤为宽泛的课程,涉及了包括建筑、桥梁、道路、铁路、地下工程、材料、基础等各个分支[2],在工程质量认证“宽口径”的需求下,每个工程分支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如此宽泛的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讲授,就很容易出现“倒豆子”的现象,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区分不开重难点,导致授课效果的不理想。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仍多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多在土木工程大一年级开设,学生缺少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3],所以仅仅通过听老师讲授并不能完全理解课程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由于尚未接触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缺少专业基础,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吸收存在了“夹生”现象,形式上理解但无法深入探究,这也导致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很难把握讲授的“度”。如果想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势必要旁征博引,且要融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桥梁部分内容时,在讲授根据体系分类时(如图1中拱桥体系),就会用到一些力学概念方面的知识,要想真正区分开桥梁体系,详细讲授受力方面的知识也是有必要的,然而学时有限,学生理论基础有限,这些问题都给讲授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究竟如何讲授诸如此类的知识点,对老师而言也是值得探究的。

(三)考核模式不完善

课程的考核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课程效果不佳的原因。该课程的考核多采用“一张试卷”或“小论文”形式考核,让学生往往认为依靠考前的“突击”就能应付,而忽略过程的学习和积累。土木工程概论实际上是一门知识面很广,能力需求较高的课程,既需要老师的带动,也需要学生充分的自学能力共同完成。仅仅通过一张考卷,虽然对于知识面的覆盖尚能满足,但是对于自学能力、职业规范等综合方面的考核并不理想,甚至完全忽略。尤其是当前,社会对于土木人才的需求,在满足专业知识积累的要求下,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潜力,因此,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需求。

(四)忽略了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面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以及课程学时的不断缩减,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尚且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德育教育的灌输就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对于德育教育的培养一直是高校教育密切关注的内容,尤其是“课程思政”的提出,全课程育人势在必行[4]。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改革试点课程之一,“德育教学”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如何在课程中贯穿德育元素,如何更好的实现专业知识和德育培养的结合,这些都是当下该课程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理念的改变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与工程实际有密切关系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仅仅通过讲授并不能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如能更好的结合工程实际,则课程的教学效果一定会较为理想,同时也满足“工程质量认证”对于学生的能力需求[5]。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满足输出的要求,而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之一就专业素养。这里的“专业素养”既包括适应“宽口径”需求下的理论知识储备,又包括能够具备完成“宽口径”范围内的工作,即各个分支的工程需求。因此,综合社会对土木人才需求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此外,面对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不断加强,“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已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仅仅以专业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讲授是不够的,思政德育的培养也是该课程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而言才是一个全面有效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该理念,并基于该理念实现课程的完美转变则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四、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一)多样化的授课方法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宽泛,直观性强,如果仅以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学,不仅教师介绍繁琐,学生听得也较为枯燥,容易溜号甚至不听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授课方法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学中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通过课件、视频、声音、板书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尽可能生动、立体、形象的展现出教学内容[3]。从以往的教学过程来看,每当为学生播放著名的土木工程实例的视频,例如“超级工程”,学生们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这些视频的引入,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其次,注意课件的时效性,制作与当下最新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课件。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授课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随时搜集身边有用的信息并将其带入到课堂,始终保持课件、视频、作业等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工程性。最后,要注意课堂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使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况且学时有限,学习知识光靠老师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问题式教学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所学相关知识的认识。例如,可鼓励学生谈一谈家乡著名的建筑、桥梁或者其他与土木工程相关的伟大工程,既实现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又培养的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注重网络课堂的利用率

土木工程概论内容涵盖土木工程各个分支,有限的学时内,仅通过课堂讲授无法完全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以及“专业知识与思政德育元素”的结合。针对该情况,仅仅通过增加学时是不够的,应该广泛利用课堂外的学习资源,“网络课堂”无疑是较好的课下学习手段。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布置学生观看指定视频内容,查阅相关材料,完成网络作业等,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课下的良性互动。

(三)重视课后作业对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概论以往几乎没有布置课后作业的设计,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学过之后没有更好的吸收,并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其实,无论哪一门课程,“课后作业”都是有效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手段,土木工程概论也不例外。本课程可以根据课上讲授内容及时布置一些综合性的课后作业,并不一定仅限于客观思考类的题目,可以布置一些融合专业知识的开放性的题目,例如“如果你建造房屋,你会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这样选择?”“小镇过河的方案[2],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案”等等,这些开放性作业的提出,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单一的考察方式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德育价值观的考察,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应改变传统的“一张考卷”式的考核方法,可增加“论文撰写”“小组讨论”“即时演讲”“课后作业”等考察环节,只有较全面的考评体系,才能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价值观的综合考评。

(五)注重与其他教学课程和环节的配合

土木工程概论涉及的知识与实践环节的关系其实是十分密切的。纯粹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文献[3]就曾提出采用认识实习与课程教学穿插进行的改革方式,对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课程的讲授更加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较容易理解。认识实习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实施的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同学期开设,时间方面易于调整和结合。认识实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理解土木工程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材料选择、施工工序认知、各类建筑结构的理解等,而这些内容多数是与土木工程概论的知识点相关的,因此,若能实现认识实习和土木工程概论的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用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用知识为实践引导,增强理性认识,势必会达到理想的接收效果,从而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国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五、土木工程概论德育培养的实现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加强,“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已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土木工程概论作为教学改革试验课程,应努力实现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思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应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该理念,并基于该理念,通过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方式、教学环节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实现该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真正做到该课程在专业知识和“德育”培养同向同行。如何实现课程的“思政”转变是当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需要重视的问题,综合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改革:首先要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其次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土木概论课程中,引入“思政德育教育元素”,能够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德育教育这勺“盐”能完全的溶入专业教育这锅“汤”里。最后应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更全面的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品行,同时使项目教学的成效能够充分体现。

六、结论

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当下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授课重难点的把握、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法方面,此外还包括当下该课程对于思政教育的忽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盖房问题,提出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包括授课方法多元化、网络课堂的利用、发挥课后作业等有效的措施,并在此改革方案基础上,补充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同向同行的实施措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以实现该课程在培养满足工程认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68-69.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黄拓.《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7(5):156-157.

[4]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4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科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结构类实验课等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土木工程概论》可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专家授课,使新生刚入学就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有一定的特色,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以子项工程中的工种工程施工为对象的基本施工知识;第二层次是以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为对象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现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广泛,实验课时较多,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少,可计划制作各类实验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件,主动参与,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室试验,这项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掌握创新方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年级的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拟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规定对四年级的导师制必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导师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要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3.探索寓于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一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参加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精神,竞赛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科技活动:设置学生科技活动基金,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安排撰写小论文,促进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为实行开放性实验创造硬件条件。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进行调整、投入,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工作。在保证开出原计划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建筑材料等各类课程的实验基础上,拟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如“预应力张拉工艺”、“结构非破损试验”、“道路工程现场检测”等。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搞好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拟将广大教师的“产、学、研”结合点形成为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组成可跟踪最新技术、灵活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观念的更新,可使我们克服困难,有效地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认识实习的两周时间里,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使认识实习具有内容广、技术新的特点。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生产实习可实行“开放式”,为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修订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纲并用于实践。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产、学、研”基地,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合作单位;每年拟聘任10名左右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毕业设计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设计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设计题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结合。

二、结语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5

摘要: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也就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因为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管理的效果,提高管理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研究,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研究分析

前言:

对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来说,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好课堂上的知识,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且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了专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在素质教育背景的影响下,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组织形式上存在问题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所进行的生产实多为集中性的,因此虽然对学生实现了集中化的管理,但是在专业实践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生产实习主要是根据实际建筑活动来进行的,这样就会受到气象条件与意外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就存在着工程的计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也就不能遵循工程计划。在生产实际的过程中,许多计划都是需要根据工程计划来实现的,如果面对工程计划调整,就会造成实习计划的变化,最终也就致使实习失去了意义。其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从开始到最终竣工,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而生产实际大多为3-4个月左右,因此也难以根据施工步骤来进行,只能够浅显了解其中一项施工环节,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1]。

(二)实习考核工作不科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主要以报告形式为主,以此来考察学生的实习情况,在实习报告中,主要就是记录学生在进行实习过程中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情况,其次就是一些学生的心得体会等,这样也就造成了形式化严重的现象。加之监督力度不足,使得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千篇一律,难以区分出实习成果。甚至是一些学生出现了消极对待的现象。

(三)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学生所进行的生产实多为学校安排,因此在进入到工地中时,大多由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管理,而学校中的教师则基本采用定期巡查的方式。且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往往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施工中,因此在指导上也只是趋于形式化。对学生所进行的指导也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即便是让学生进行实习,也只是让学生在办公室中从事资料的整理工作,这样学生的生产实习也就变成了参观,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2]。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增强实习的灵活性

在高校土工程专业中,要想提高实习的效果,就可以转变传统的实习组织形式,如采取集中与分散等方式,且在保证实习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习中去,如在休息日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散式实习,或是利用寒暑假来对学生进行集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还可以让帮助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且在工程计划发生调整时,学校方面也要及时调整实习计划,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构建出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想要构建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丰富实习报告的内容,不断充实实习报告的形式,如采取议论与叙述相结合的方式等,并实现对项目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以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此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专题报告,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制作出专题报告,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实习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实习的成果。另外还可以采取答辩与成果检测等方式。想要提高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将有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多个角度上出发,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3]。

(三)建立出有效的实习基地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应当要结合一些优秀的企业与施工企业来共同开展实习,或是构建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并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指导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高了实习指导的效果。且在这种指导模式的影响下,校内教师负责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校外教师负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考核效率,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质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栾力文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鸟.魏艳辉.张华刚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育文化论坛,2015,(07):85-88.

[2]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5,(01):4-8.

[3]林子臣.万国良.土木工程类复合型执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1):75-76.

第二篇: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土木专业旨在培养道路、桥梁建筑、房屋建筑、地下建筑等各方面工程建筑领域从事设计、规划、研究、管理以及施工工作的技术型人才。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和扩宽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案例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方式,对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从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和优点,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

工程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应用

前言

土木工程专业在建筑领域中属于重点的基础性学科,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基地[1]。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要。工程案例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需要老师结合实际合理地应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下是对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和优点以及应用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些分析。

1.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和优点

工程案例教学方式指的是授课老师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准备好有关的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或小组合作等形式展开讨论分析,从中获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工程案例教学是将实际工作中的例子结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2]。通过工程案例教学与纯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案例的选取来自实际的生活中,切近学生的生活,在便于就地取材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更加的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技能要求,从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

2.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专业中的应用分析

2.1工程案例的选择要以小见大,由易到难

在本专业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时应合理地选择案例,比如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对本专业了解的程度不高,甚至非常的陌生,刚开始接触本专业需要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因此授课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选取较为简单的案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比如在《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概念,了解本专业的具体内容、现状以及发展等各方面的概论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就学生身边熟悉的建筑工程作为案例,比如地铁的修建、城市已建成或者在建的一栋栋高楼、隧道建设、桥梁建造等均是土木工程所要学习的,学生对这些建筑也都比较熟悉,通过回忆和联想就会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随着课程进入到技术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取身边的例子或者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比如城市高楼建设的结构、反震系统设计等等技术层面的知识。总之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工程案例教学要合理、循序渐进,以小见大,由易入难。

2.2工程案例分析要结合教学大纲和进度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用工程案例教学还应该以教学大纲作为参照依据,结合课程的进度选取和分析案例[3]。这和前面案例的选择应注意的由易入难有些类似,但又有所不同,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需要老师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度,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选取一个案例,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案例认识的偏差,过分的关注案例本身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毕竟采取工程案例教学是为了使更好的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获得相关的实践知识,而不是用来替代专业理论的教学。同时进行工程案例分析时避免盲目的扩宽知识范围,比如在《材料的力学性质》的教学中,在分析工程案例时应着重从本节的知识点去分析探讨,而对于相关的建筑的构造要素、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稍微提到但是不作为重点分析项目,等到学习该知识点的具体课程再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造成思维上的混乱等现象。总之老师在应用工程案例分析时要明确课程内容和教学的目的,把握好工程案例教学的度,通过案例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案例而进行教学。

2.3工程案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选择本专业的学生不一定是因为兴趣才报的志愿,可能是调剂或者其它原因,也有的学生原来带着浓烈的兴趣报考本专业,但是接触后觉得与想象中的有出入而失望,渐渐地失去兴趣等等。当学生对本专业兴趣不高甚至毫无兴趣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很差,学习的效率不高,最终就达不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授课老师在工程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4]。可以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到桥梁的内容时,可以选取武汉长江大桥经历过70多次甚至有一次是大桥的7号桥墩受到一艘载重万吨的游轮撞击,只留下擦痕并无其他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该大桥采用了“裁牙齿”的世界领先工艺。学生在听到案例时会被大桥的坚固所震撼,被整个案例吸引,渐渐地就会对相关得知识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另外还可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主题辩论等样化的形式进行,不仅活跃课堂的氛围,还可以多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涵盖工程结构、土工、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实验室,强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均具备的复合型技术性人才。本着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的理念和目标,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工程案例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的选取要以小见大、由易入难,工程案例的分析要结合教学大纲和进度,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作者:罗少云 赵会艳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盖晓连,邰连河.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3(03):79.

[2]李亚芝.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08):

[3]秦立朝,杨素娟.浅析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7):253.

[4]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4(02):117-118.

第三篇:土木工程制图识图模块化教学改革

摘要:

拥有识图绘图能力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专业入门技能,首先大学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课程体系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知识结构不能脱节。本文对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

工程制图;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型

1土木工程制图识图介绍

图是工程界的“语言”,无论是工程各参与方的交流,还是施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沟通,工程图是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可以说图是工程的基础。而作为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程图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本领,这里的掌握包括能够拥有绘图、识图、计算机辅助作图的能力。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高校,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每一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反复琢磨,最大程度做到使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能够真正掌握制图识图技能,为后续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并且作为日后工作的基本能力。

2土木工程制图识图模块课程体系的构思

识图绘图能力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再结合工作后的实际应用,大学期间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为制图基本原理、工程图的识读、制图标准的掌握、手工绘制工程图、CAD绘制二维三维图、天正建筑软件绘图、pkpm软件绘图等。模块以课程群的形式呈现,将制图识图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统筹安排课时、学分、开设学期、教学大纲,做到课程安排科学合理、知识点连贯且无重复和遗漏。笔者认为识图绘图模块的课程主要安排在1-3(以8个学期为例)这三个学期进行,学生除了学习英语高数等公共课程外,制图课程为第一门和专业相关的课程,掌握绘图基本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大部分学生感觉有难度,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排除困难,扎扎实实学到真本领。笔者对识图绘图模块的课程安排有如下想法:

2.1《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安排在第一学期,8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投影图的形成、绘图基本原理、制图标准、识读建筑工程图等。

2.2《土木工程制图大作业》安排在第一学期,实践一周。将课堂学习到的原理和制图标准加以实践,让学生手工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图样。

2.3《建筑制图CAD》安排在第二学期,32学时。在掌握制图原理和标准的基础上计算机辅助作图,学生借助软件绘制二维三维图样,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基本命令。

2.4《天正建筑软件》安排在第二学期,实践一周。学习天正建筑软件基本命令,绘制建筑模型。

2.5《pkpm软件》安排在第二学期,实践一周。学习pkpm软件基本命令,进行单体建筑结构设计。

2.6《工程识图》安排在第三学期,16学时。学生需掌握整套建筑工程图样、道路(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图等图样。

3目前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弊端

识图绘图模块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和学生也足够重视,但就目前学校开设此模块,笔者认为还存在如下弊端:

3.1教学学时数少。随着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为了更好适应社会职位多样化的要求,学校开设课程亦趋于多样化,课程开设的数量在增加,相应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识图绘图模块的课程亦面临学时不足的情况。

3.2课程有一定难度。绘图基本原理(画法几何)部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课后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巩固知识,几乎每个新的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作业,又因为绘图过程中需要遵守绘图标准,一笔一划的完成作业,造成做作业的时间延长,很多学生在这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疲惫心理。

3.3基础配套设备偏少。手工绘图需要基本的绘图工具和配套专业桌椅,计算机辅助作图需要足够的计算机和软件设备,学校现有设备远远达不到要求。学生初始手工绘图,必须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绘图工具齐全而且合适,由于绘图板和丁字尺数量不足,部分学生在普通教室或宿舍绘图,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学校现有容纳两个班级的绘图教室,在同时进行其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出现教室紧张的现象。

3.4缺乏实践,识读工程图有困难。识读建筑施工图,需要学生对照图纸和实际建筑构件,学生缺少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识图凭想象,教学效果不佳。例如为了全面识读结构施工图,老师要补充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的平法标注的内容,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实物对照,比如学生对架立筋、受力筋、箍筋等认识不够直观。

4教学方法改革

4.1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如果全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黑板绘图占用大量时间,在现有学时数的情况下,教学时间紧张,老师上课也往往从头讲到尾,课堂不会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此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上节奏,学生跟着老师同时画图,掌握程度较好。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容易,而且节省老师现场绘图的时间,但部分学生反应跟不上,没有老师手把手教学绘图,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果两种模式结合使用,对于难点,可同时运用多媒体和传统演示,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

4.2《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和《建筑制图CAD》的有效结合。这两门课程虽然分设在两个学期,但内容应该是融会贯通的,教学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老师教学,这样老师能够将两门课程做很好的融合。第一门课程中手工绘制过的例题和建筑图样,在第二门课中用CAD来实现,既让知识点有了连贯性,老师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

4.3《工程识图》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开设。此课程是《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和《建筑制图CAD》课程的总结和知识的巩固,也是遗漏知识的必要补充。需要老师搜集全套完整的建筑工程蓝图、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图,读图过程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让学生系统的有序的掌握实际工程案例。

4.4以竞赛促进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潜力,可开展工程字大赛、绘制工程图大赛,发动学生绘图的积极性。

4.5动手建立模型。模型教学是制图识图课程的特色,通过课堂展示实物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模型,通过识读三面投影图,分析出空间模型,然后不限材料来制作模型,优秀模型加以展示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制作模型的热情高涨,所制作的作品也往往超乎想象,学生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搭建平台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

结束语

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时间、环境等各因素的影响,各个学校在制图识图模块的教学方式上也是各有特色。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是建立在很多位老师的不断总结和进步上的,笔者会继续努力,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赵晓会 单位:河西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建学.浅谈“工程制图”的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12(8):60-61.

[2]谢艳华,张炳晖《.建筑识图、构造与CAD制图》课程教学创新[J].才智,2015(14):72.

[3]李凤莲.浅谈工程制图的课堂教学[J].科技与企业,2015(19):171-171.

第四篇:土木工程概论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理论性强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概论课程与实习环节穿插进行、精选内容、改进授课形式、改善考核要求等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

土木工程概论;认识实习;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概论是对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建筑物或构筑物及修建有关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各种技术活动的概说和导论。使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学习目的,了解土木工程概貌和基本建设国情,建立为祖国建设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感情〔1〕。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认识实习调整课时、精选内容、改进授课形式、改善考核要求等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1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该课程有如下特点:(1)必修课。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土木专业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有整体了解,并引导激发学习兴趣。(2)内容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包括绪论、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机场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学四年所要学习的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泛。(3)学时少。土木工程概论的课时为16学时,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属于学时最少的课程,这与该课程较多的内容形成了矛盾。(4)理论性强。由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尚不具备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所以该课程中出现的大量专有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荷载、应力、应变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论性较强。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时少,内容多。大部分高校将土木工程概论的课时定为16学时,而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土木专业大学四年所要接触的大部分课程,每一章都是高度浓缩的内容。如,第三章基础工程仅安排2学时,实际需要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三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授课计划的合理安排是本课程能否上好的关键问题。(2)学生基础薄弱,内容理论性强。本课程于第一学期开设,学生不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本课程中大量出现的专业名词使学生理解产生困难。比如在讲解土木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时,网络计划、模板、脚手架等相关内容;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各种基础形式;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概念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3)课程论文空洞或抄袭。本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考查本课程的概念和基础知识,而掌握基本知识并不是本课程的唯一学习目的;另一种考核方式是撰写课程论文,该方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热情,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论文内容空洞或抄袭。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工程背景知识,撰写的论文或长篇大论、言之无物,或抄袭专业性、理论性强的科技论文。

3认识实习环节的特点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认识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增强感性认识,补充课堂教学不足。通过实习,使学生对一般土木与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和空间组合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认知〔3〕。认识实习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针对性。认识实习的实习内容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及今后就业方向进行安排,实习形式包括参观、讨论、甚至具体施工操作,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2)实践性。认识实习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根据所看所想,主动提出问题由老师或现场工程师回答,实践性强,且能够引导学生与所学理论进行结合。(3)多样性。认识实习环节的实践基地形式多样,可以是民用建筑也可是工业厂房,可以是道路工程也可以是桥梁工程,还包括地下工程、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认知等内容。实习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灵活选择,内容丰富。

4基于认识实习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认识实习特点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足之处,对两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得两门课程能够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进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一般设置16学时,在本科教学学时总量减少的大前提之下,单纯的增加本课程课时量以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并不现实。应将认识实习环节调整到第一学期,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与认识实习环节穿插进行。传统的认识实习环节是集中2周时间进行实习,期间不进行理论课教学。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学生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集中讨论学习,仅靠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询问教师疑难问题。本文提出将2周集中实习时间分散到8周时间,每周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对应1次认识实习内容。每次概论课程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习过程中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相关内容的探讨与学习;另一方面是课程新内容的学习,并作为下次实习的知识储备。课程中抽象的概念放在实习环节中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这样既能缓解课时少的问题又能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由于学生刚进行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对于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非常渴望,实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性也会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在民用住宅基地,一部分同学将重点放在建筑工程材料的认识上,一部分同学更加关心基坑降水内容,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对于二次结构的施工过程甚感兴趣。实习过程中,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改进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习的效果。2)精选内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包括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以及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涉及到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抗灾减灾工程等学科,内容庞大而复杂。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内容的安排应结合两点要求,一是要满足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要求,如重点培养建筑工程方向的学校应尽量减少桥梁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要充分利用认识实习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授课内容与实习内容紧密结合,根据实习基地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授课内容,使得实习内容涵盖授课内容,以达到通过实习解决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习理解授课过程中接触的概念的教学目的。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的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4〕。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应选用言简意赅、图片丰富、案例多样的教材,比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叶志明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就是一本非常理想的教材。3)改进授课形式从前期教学总结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土木工程概率论课程的知识面宽、理论性强。针对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1)改进授课形式。以2学时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一个专题内容对应一次认识实践,系统地建立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把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内容,符合“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教学目的。(2)工程案例引导式教学。教师准备的工程案例应能够涵盖本次课程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通过工程案例引出知识点,再结合案例中丰富的图片、视频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该知识点,将抽象问题具体化。(3)实物、模型进教室,所见即所得。如讲到土木工程材料的相关章节时,可将少量石灰、石膏、砂、石、混凝土、玻璃等材料拿到课堂;讲到土木工程结构时,可将往届学生参加结构设计大赛时的模型带到教室让学生参观学习;测量相关内容可结合测量仪器实物展示。4)完善考核要求课程考核要求撰写课程论文,论文内容结合认识实习经过,从课程专题学习的几个方面任意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撰写,例如从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几个方面任选其一;论文提交应安排在认识实习结束后、学期结束前进行;评分标准从论文格式规范性、内容正确性、选题与实习结合紧密性及个人心得体会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个别优秀论文鼓励在班级、学校报刊发表。

5结语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时少、内容多;学生基础薄弱、内容理论性强;课程论文空洞或抄袭。提出了概论课程与实习环节穿插进行、精选内容、改进授课形式、改善考核要求等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

作者:胡坤 朱平华 伍君勇 单位: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昕,杜晟连,王玉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5):242-243.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毅,郭东明.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革新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175.

〔4〕王清标,初明祥,胡永强,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75

第五篇:土木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构建

摘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群体,提高其授课质量是保证高校教学长远发展的紧迫任务。文章以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培养试点改革为依据,针对培养应用技术型土木工程本科的新形势,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特点,阐述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对课堂教学的实施及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

青年教师;土木工程;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基础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有重大影响,全球的高等学校都注重并一直探寻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如何培养也成为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2013年山东省定位山东理工大学为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成为首批试点专业。两年多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在课堂教学构建及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效果。本论文结合专业改革的实施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构建进行分析。

一、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特点

土木工程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10多年的快速发展造成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与之相适应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也不断加大。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年轻老师随之增多。2014年统计表明,山东的高校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中40岁以下(含40岁)为64.2%,成为土木专业主要的教学群体,这些青年教师教学的共性表现为学历提高几乎全部是博士;薪酬期望值较高,特别关注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与老教师相比,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与学生沟通少,有个别青年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学生有问题找不到老师;教学经验缺乏,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的暑期教学培训后上讲台授课;缺乏工程经历。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学生转变为教师,不了解本学科业界的实际,更谈不上向学生传授本学科工程的技能了。这是当前土木工程本科教育的一个国际性的严重缺陷。由此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创新能力差,甚至普通的工程技术也不具备。这也是一些土木工程单位不愿意录用大学应届毕业生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基本原因。

二、青年教师具备的素质

1.师德为先。

优秀的师德是一个教师教学优秀的前提和基础。拥有优秀的师德,青年教师的才能够关爱学生,才能够为培养合格的学生而认真备课。师德也决定其科研态度。大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是非观。教师既要传播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要做道德的表率[1]。

2.关爱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2]。作为高校老师,要赋予关爱学生新的高境界的内涵。特别应体现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与实施;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和技能的提高,比如学生的考研、出国及就业等,特别需要青年博士教师们出谋划策。关爱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在信息社会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方式很多,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和机会与学生探讨,了解思想状况、班级动态、知识运用等,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人。

3.淡泊明志。

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要以教师名师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甘当绿叶,甘为人梯。在高校不可能成为金钱富翁;高校教师一定要做精神财富的富翁和传播者[3],这种精神是推动教学提高的源动力。

4.勇于创新。

创新的理念与教育是当前全球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培养创新学生,青年教师也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要具备这点,青年教师必须毫不动摇的进行或者参与科学研究。对于许多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可能没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应当深入土木工程的设计咨询和施工企业中,在土木工程的社会实践中寻找创新点。我校土木工程的年轻教师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五年里必须到资质一级及以上的土木工程企业实践一年;评聘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国外知名高校访学一年。这两个硬性条件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具有了工程背景和国际视野,为教师的科研教学创新提供了平台。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1.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基础工作,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学计划,研读教材制定讲课内容。备课的质量决定着讲课的效果。首先要精通教材,这里指的教材不仅包括国内高水平的最新教材如教育部规划教材,也包括国外知名高校和学者出版的相关专业书籍。青年教师要依据所施教学生的知识背景,结合自己的理解,参照优秀老教师讲课的前提下,写出自己的备课稿。比如目前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分为三个层次:山东省级卓越工程师班、普通班和春季高考招生班。卓越班的学生数学英语基础好,高考分数比录取线高30分以上;春季高考班是从各个职业院校和职业高中录取,数学英语甚至物理化学基础都较差。针对这三类学生,讲课的内容进度和方法应当是有区别的,学校也制定了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大纲。

2.使用信息技术。

土木工程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政策等日新月异,青年教师应注重积累并应用在授课中。信息社会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页、邮箱、视频、数值模拟等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知识性、生动性和可视化。

3.形成自己的讲课方法。

青年教师应当多听多看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包括各个高校部级教学名师的教学录像,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认真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特点并在实施中改进和提高[4]。

4.重视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

在爱尔兰国立大学访学期间,作者全程听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国外和国内大学在教学方面最大的差距是课堂的互动和课后作业。爱尔兰国立大学的授课老师精心准备课堂的互动问题和课后的作业,每年都会更新。课堂互动的时间最少是1/3的教学时间。一些作业必须分组完成,每组至少两人,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都会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作业的内容与最后的学期末考试有一定的贯通,而且作业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占30%的分值,学生都极其重视。爱尔兰国立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所有课程都是闭卷考试。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方面,我们做的不够,应当加大力度,创新属于自己的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体系制度。

四、课堂中对学生的要求

中外的高校教育者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是有区别的,但也有一致的。比如课堂上勤于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形成互动[5]。作课堂笔记,这对学生课后温习是必要的。作者在爱尔兰国立大学听课发现,该校土木工程的学生课堂笔记做的认真工整。遵守课堂的纪律。课堂上要禁止学生做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如学生随意说话、睡觉、玩手机游戏等。在这点上有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讲课,学生的行为不用约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况且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自己不听课还干扰别的同学导致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只有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保障学生安心听课和思考问题掌握知识。确保学生课堂出勤。只有学生参加课堂听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给学生,每次课堂都要求学生参加是教师的职责。国外高校的工科专业实行小班授课,人数少点名签名占用时间短。我校目前土木专业普通班有120人,分开授课也是60人,点名花费时间较多,青年教师可以创新出自己的点名方法确保学生的课堂出勤率。

五、结语

若干年后现在的青年教师必成长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骨干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处于起步阶段,但近3年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提高明显,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考研、专业竞赛等硬性指标呈现持续向好。在以后时间应继续深入改革,走出适合本校土木工程特色的教育模式。

作者:王军 柏云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爱尔兰国立大学工程与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 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6-12.

[3] 宋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36):63-65.

[4] 周海涛.试论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3(5):73-75.

[5] 张宇庆.高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07-208.

第六篇:土木工程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

工程化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对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内容的教学探索,希望能为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一些经验。

关键词:

工程化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化学课程是针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工程化学教学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是传授基础工程化学知识、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训练学生掌握专业工程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技能[1]。工程化学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使学生掌握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2]。因此,工程化学课程的学习对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化学课程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过去原本在中学化学课程中讲授的内容放到大学来进行学习,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对于现在非化学化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新名词新理论多、跨度大等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抓不住重点、掌握不住方法[3]。因而,在大学里工程化学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自201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后,为提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素养及基本化学实验能力,将工程化学课程教学课时从原来的28学时调整为36学时,并增加了10学时的实验课课程教学。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提高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是摆在工程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4]。对此,笔者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讲授工程化学课程的经验,结合我院大一新生特点,根据工程化学课程的内容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内容的需要,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工程化学课程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贾朝霞教授主编的《工程化学》一书,全书从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溶液的离子平衡等基础理论出发,结合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常用油品和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内容,适用范围较广。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工程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讲授比例进行了优化,在保证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的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课程学时的办法,较大比例地增大了课程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当然,要想在有限的学时数里让学生掌握工程化学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内容,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讲授课时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一股潜在的驱动力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愿意将其学好、学透。工程化学课程相较于化学化工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而言,是让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从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化学角度认识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中的问题,这是一种通向学以致用的途径。因而工程化学课程应该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因此,在基础理论的讲解过程中,对于应用量子力学的知识去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应重思维而轻具体内容,只需要求学生对量子力学解决原子结构问题的思路即可。讲授过程中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发展过程,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到卢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由波尔理论、鲍林规则到量子力学理论的产生后,人类是如何逐步深入的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本质,了解和掌握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以及化学键的成键本质;再从微观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变化的宏观现象,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实际的科学问题。如可以现代液晶电视中分子间作用力是如何被表征的;混凝土中减水剂分子是如何通过表面化学现象实现高减水的等等。这样可使知识的讲授环环相扣,也避免了枯燥的理论满堂灌。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工程化学实验是工程化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将来运用工程化学知识解决和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往工程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如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酸碱滴定等,实验内容比较单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并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也无法突出专业特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衔接性不好。目前,我院对工程化学实验课的开设提出要积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的要求。对此,实验室将原有化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和电子天平的使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液中组分含量、水质检验及水硬度测定、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固体氯化铵生成热的测定等五个实验调整为化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和电子天平的使用、粗食盐的提纯、水泥熟料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和金属的防护与防腐等四个与今后专业课程内容联系更为紧密的实验项目。而且我院在实验室规定的开放实验时间内,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方案、设计实验并和老师讨论后可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工作的开展,让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大。新开的实验课项目在满足实验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的前提下,注重了实验的设计与综合。大学实验课较为强调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实验过程要有发散性的思维,敢于试错。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需要,以帮助学生学习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把工程化学实验室建造成为大一新生步入的第一个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场所,让他们学会利用大学的有利环境,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根据专业需求设置实验项目内容,在大一新生掌握他们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使他们对今后所学专业的应用前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当前,工程化学课程在大一入学第一学期开设,我院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将其设定为考查课。这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考核方式与高中一场接一场较为狭隘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经过对大学课程的接触后就会发现大学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与中学时有很大差异,对于长期习惯于学生和老师捆绑式的鸟儿喂食的教学方法的大一新生开始感到茫然,很难在短时间里找到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而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跨度大,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稍不努力学习,就会感觉学习吃力。高考胜利所带来的良好感觉将逐渐消失,精神压力也感觉较大。对此,笔者认为在授课过程就应指出大学工程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巨大差异性,其中,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在是单纯依靠期末的卷面成绩,而是要更多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考勤(5%)+作业(5%)+实验成绩(10%)+期终卷面成绩(80%)这种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权重方式和大一新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考核方式相仿,比较侧重于终结性的评价,笔者感觉这种方式由于与高中学习考核方式的相仿而不利于调动大一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我院工程化学课程考核方式调整为考勤(5%)+作业(5%)+实验成绩(10%)+期终卷面成绩(40%)+个人专题论文(20%)+团队创新实验(20%)这样六部分构成。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是希望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新体系的考核方式中,更突出了过程性考核,有利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的职业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化学作为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科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更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解决所面对的生产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当前工程化学课程设置的教学时数和实验课时数相对较少,有限的学时往往也限制了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这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随着今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出一个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教师与学生能够良好互动的24小时教室。总之,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教师在当前学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温勇 刘耘 汪海琴 单位: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芳辉.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21-122.

[2]冉敬文,任乃林《.大学化学》教学经验与体会[J].广东化工,2009,(5):214-215.

[3]王卫.基础化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11,26(4):21-23.

[4]周祖新,王根礼.大学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10,25(4):22-23.

[5]赵仲丽,李刚刚,李小东,等.工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15,44(13):112-113.

第七篇: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结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现存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经费、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及“过程管理”式评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等方面提出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土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1]。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获取都是通过实践教学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3]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但逐渐弱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影响到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门课程的安排,使得在特定时段内找到工程内容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实习场地成为一件难事。因此,本文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开展的实践教学,分析问题,找原因,想对策,对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道桥方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同,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三大类,分别为实验、设计和实习。其中实验可分为基础课程实验(如:物理)和专业课程的试验(如: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等);设计可分为课程设计(一门课程)和毕业设计(综合性);实习也可分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在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

目前,道桥方向的实验教学多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每门课程都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需按照指导书中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进行,就可完成任务,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也较简单,学生只需按照公式计算即可,实验结果的分析就只有几句话;代课老师根据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给出实验成绩。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实验报告的相似性较高。而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开设的较少。

2.设计。

目前,课程设计的常用做法是指导教师直接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比照参考设计实例进行设计;而毕业设计多是按指导老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选型、计算,结构设计、图纸绘制等任务的。致使多个学生设计题目类似,使得个别存在依赖心理的学生抄袭现象严重。

3.实习。

由于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较多高校扩大招生,学生实习人数增加,致使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各门课程的认知实习时间较短,一般在1周以内,且往往安排在理论课程学完之后,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到学校周边进行认知实习;而毕业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4周左右,多为集中实习。由于道桥建设工程量大、工序复杂、周期长,在短时间内只能看到某个工程的局部,因此,致使学生无法全面了解施工过程和掌握施工工序。再者,这种集中实习往往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管理方面的压力。出于安全考虑,施工单位往往会压缩实习内容,缩短学生实际操作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只能从表面上了解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过程、方法、机械设备以及管理内容。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脱离集体,回来交一个实习报告了事,无法保证实习效果。实习考核往往是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材料来评定,这种考核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道桥施工大多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很大;再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也不接受大量学生集中来工地实习,联系实习单位就比较困难。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验设计实习三个主要环节都存若干问题,三者之间也没有相关的联系,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利用已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积极性,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重视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先生曾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5]。因此,没有实践,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2.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基本上为传统的基础实验,应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及创新性的实验。对于一些基础实验项目,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对于一些设计实验,教师要根据工程实验检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综合性强的设计性实验[6];对于一些创新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制订实验方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一些研究实验,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结合自己科研项目,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实验。先成立试验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实验的方案,然后由小组各个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既可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拓展实践实习基地。

教学经费取得实践教学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7]。完善校内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建设,配制相应试验设备、仪器等,充实校内实验室资源。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联系、实习的交通及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如何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校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拟建设近工科实训大楼,包括一个1000平方米的水利试验大厅和一个700多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并需购置大型的实验设备,组建工程结构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工科实训大楼是一个开放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师生们可根据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课程相互组合,完成相关的科研和试验任务,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三结合。另一方面,强化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我院正在积极与本市的公路管理单位及一些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沟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利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可通过实习基地的相关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可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4.完善“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结束后,如何评定学生成绩?这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学生提交的实践成果一般包括日志、总结和设计成果三部分内容,但教师仅从提交的资料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三部分内容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我们需注重实践实习的“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对集中安排实习并有指导教师带队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实习纪律、实习参与内容、团结协作情况、动手操作能力等)、实践成果(日志、报告和设计成果等)、实习答辩三种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三部分考核内容选择不同的权重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这样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公平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效果。对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要加强事前(出发前,从严审查接收单位和实习指导人)、事中(通过多种途径检查实习内容、进度)及事后管理(返校后,严格评审实习学生递交的实习成果,并组织答辩)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程,一项长期而且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我们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但需要高等教育者的反复思考、实践、探讨、论证,而且需要其采取具体有效的对策,高等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采取具体有效对策,展开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张勤玲 单位: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7-80.

[2]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36-138.

[3]王志英,邹莉,李丹蕾,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52-253.

[4]张炳生,陈志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6,(1):102-104.

[5]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

[6]王刚.建筑材料课教学新方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227-229.

[7]郭兵兵,陈国祥,徐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4-38.

第八篇: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研究 

摘要:

在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中采用实践教学新体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在日后建构土木工程时熟练的操作,而在此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而,教师要能将土木工程教学新体系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前言:

构建一个成功的土木工程,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和专业的技能人员的,因而,在培养学生的构建土木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教育和锻炼在,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先进的构建土木工程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实践,并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将对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关于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在土木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独立的教学目标,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能明确教师教学的目标,从而在学习时显得迷茫,由于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在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得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在构建土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二)教师缺乏实际实践教学经验

据调查显示,土木工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将理论性知识教授给学生,尽管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教师却仍然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构建土木工程的实践操作,这使得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从而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构建土木工程的求知欲,而这也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构建土木工程的技巧,在日后的工作中也受到了阻碍[1]。

(三)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构建土木工程的技巧也逐渐科学化,先进化,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过将科学的构建方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缺乏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时展,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从而学生逐渐脱离社会轨道,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够让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能力,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而实践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因而,构建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也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2]。

三、针对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新颖独特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教师在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带动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因而,这就要教师要能够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日后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土木工程建筑人才。

(二)科学合理的制定实践教学的方案

在进行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前,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实践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而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也可以使实践教学过程顺利的完成,并能让学生根据构建土木工程的过程进行实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构建完整的教学框架,也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土木工程专业[3]。

(三)创设实践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而,教师可以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但这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学生只有真实的体会到如何构建土木工程,学生才能掌握到其构建技巧,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环境融入到教学过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构建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的构建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教师就要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开放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并真实的体会到构建土木工程的过程,从而培养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也要能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实践教学的新体系才能在构建土木工程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栾力文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谢东,刘泽华,周书葵,李惠敏,熊军.多站式协同轮训的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01):14-90.

[2]翟红侠,彭永东,胡普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03):33-56.

[3]刘沛,刘洵,王翠红,杨君,谢红霞,廖超林.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02):38-39

第九篇:土木工程英语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里通行的语言就是英语。对于土木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和世界接轨,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就必须学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著名文献检索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内容涉及要包括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施工组织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专业英语教学和考核现存的问题

(1)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及相应的专业业务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

(2)专业英语的教材更新跟不上时展的需求,现存的专业英语教材基本是摘自早期的国外原版教材或某些外文刊物,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了解不到土木专业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这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只冲着学分来,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一项专业课来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完全依靠教师在课堂点名简单的读几句,翻译一下应付过去。根本不去管课文读的是否标准,翻译的是否通顺。甚至有些同学上课也不听老师给其它同学指出的错误,随后马上犯一样的错误。

(4)考核制度不完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70%~80%。传统的考核方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反而会给学生带去习惯性的错误观念,只要考前复习,平时学不学没有关系。

2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1)提高专业英语老师本身的素质。首先,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不断的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不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其次,专业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要达到准确发音,能准确的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尽量在课堂上用英语口语与学生进行交流。

(2)编写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有高质量的教材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一套好的教材应符合以下要求:①与时俱进性,教材要和土木工程的发展保持一致,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了解到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近况,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②要符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从“学”到“用”的过程,逐步的增加专业文章的难度。③教材中应增加些图片,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印象。

(3)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要突出交互性,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的力度,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和平台。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应采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课外时间应安排学生阅读外文的刊物,并与其它同学分享阅读内容。另外,课堂上应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主题,鼓励学生上台用英语分享故事,活跃课堂的气氛,并看时机给予学生奖励,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4)优化考核制度。首先,要改革传统的专业英语成绩分配比例。应提高平时的比例,平时成绩比例应占到总成绩的一半以上。要求学生多注重平时的学习,而不是依赖期末的临时抱佛脚。其次,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不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期末试卷考试完结该课程。听说读写应分别进行考核,上课阶段可以考核听说读的能力并使其所占比例增大到60%。学生平时学习的压力增大,要求他们注重平时学习。最后,增加考核机会。有自我准备的接受考核和被动考核两种方式。

3总结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继承大学英语教学,但却有别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它是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应结合其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占雪芳 肖和玉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长沙新动源液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柳,刘洪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问题及对应措施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

[2]陆春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山西建筑,2010(14)

[3]英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工程案例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选取29门试点建设课程(分为综合素养类和专业育人类),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土木工程概论立项为专业育人类试点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改革与实践,初显协同育人效应。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建立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使学生入学就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了解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而逻辑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思维意识。

一、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才能真正在“教书”的同时彰显“育人”功能。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1.了解专业,激发情感。通过学习土木工程行业、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实例,了解专业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自信意识,树立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2.工程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类土木工程设施及其建设周期的学习,理解工程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通过对重点工程案例的分析,剖析工程智慧,启发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3.职业责任,敬业奉献。通过学习注册工程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分析工程事故与责任心、职业道德的关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的敬畏感,理解“热爱本职、敬业奉献”就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源动力,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课程的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实现的对应关系详见表1。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一)“工程案例”启智

从土木工程的发展及其特征讲起,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用工程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以典型的优秀工程案例(例如都江堰、港珠澳跨海大桥、上海中心大厦等)为载体,展示技术进展,分析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联系生产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初步建立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大国自信。以工程灾害和事故案例为载体,讲述质量不合格的工程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的严重损害,激发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分析产生灾害事故的原因,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建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例如在课堂上播放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的视频,简介大楼倒塌的主要原因,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该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课堂到课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事故案例的详情,分析惨痛教训,切身思考,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重要性、感受土木从业者所肩负责任的重要性。

(二)“人物故事”感悟

分享詹天佑、茅以升、林同炎等结构大师的人生故事,从中感悟智慧和精神。介绍大师的代表工程(例如詹天佑的人字铁路等),分析其开创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的智慧所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他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每个工程从勘测、规划、设计到建造、使用、维护的生命周期里,需要无数建设者前仆后继投入大量精力。再优秀的设计图纸都需要施工现场的建设工作者一步步来具体实施和实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每个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都要肩负重任和责任,唯有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才能成就一个个“伟大”的工程,这就是“敬业”,而这一切的内在动力就是“爱岗”,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其实质是一种职业道德文化和价值取向,让学生从“千千万万建设者”身上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观察和关注自己身边的土木从业者及其职业发展,通过他们的故事延伸课堂空间,持续让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行业,思考个人的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远胜教室里的一节课,或许终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职业规范”引导

注册土木工程师从事的是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工作,担负的责任重大。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类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土木从业者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让学生充分了解注册土木工程师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一定要承担起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工程决策一定要遵循科学和规范,绝对不能自以为是、以个人意志为中心,要做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三、实施与体会

为了同时实现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在2017级新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挖掘合适的教育素材和课堂教学切入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学拓展、实施过程考核,以多种形式保障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感受和体悟教学内容所传递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一)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是基础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内容要做到“盐溶于汤”并非易事,既要实现教学目标还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显性”备课,课堂“隐性”讲授,保证专业内容的讲授深度广度不打折扣,还能适当延伸课堂空间,赋予专业内容新的价值内涵。例如讲述土木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时,以往授课多以典型工程的技术创新、工程智慧为主要内容,2017年秋季学期授课中引入了“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课后写观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在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现状的同时,明显增强了“大国自信”意识,将自己个人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二)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是关键

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效的关键在于学生亲身的参与、体验与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和认同教学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反复强化,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后拓展自学和作业的形式,延伸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再通过适当的作业点评进行引导和强化。从2017级学生的期末考核论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职业使命和责任的理解明显要比往届学生深入。

(三)价值引领是成效

专业育人课程与综合素养课程开展隐形思政教育的主旨是强化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和人格历练提升,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才能真正实现“协同育人”的成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达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目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了解专业的第一扇窗口,在大学生活的伊始,教师就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为大学“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典范,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当然这一门课的思政教育只是起点和链条中的一环,只有在大学四年不断线的持续引导,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探索思政教育改革,给课堂增添了新的内涵和价值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初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但这只是起步,唯进步不止步,让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的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把课程思政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写好课程思政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567):16-18.

[2]熊峰.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7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一般是指省、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而投资建设的地方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和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培养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3)从教学安排来看,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比较差。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一专多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方法

(1)依据地方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当地,毕业后也为该地区科技、生产、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多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过细、过专、过窄,在抓必修课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的设置。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工程应用人才,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依托“大土木”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房地产及建筑材料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等方面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1-2]。

(2)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加强技术基础课教学,合理增加选修课比例,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工商管理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工商管理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具体可以归纳为下列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类教育课程群、理论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程课程群实践、创新及课外课程群。在专业课程群中,有体现工商管理大类特点的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群和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设置时,充分体现了经、管、法课程及建筑业特色课程的兼顾。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群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土木工程概论、技术经济学、建筑概论、金融学等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必修课中增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增加了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模拟、工程项目管、房地产营销。#p#分页标题#e#

土木概论论文范文8

一、当前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的现状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不注意听讲,经常玩手机和游戏、听歌曲、看视频等,学生出现这样的课堂听讲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课时设置的时候,课时的数量很少,导致教师很难完成土木工程教学任务,所以,在这种土木工程开设课时少的情况下,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低下。第二,教材内容缺少权威性能,没有突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性。在当今的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中,在编写教材的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土木工程教材中的知识点混乱,缺少一些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从这一点上就能反映出缺少土木工程教材的权威性和教学的重点,没有针对性。一方面,缺少教材的创新性。在土木工程教材内容中,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是理论知识,没有突出土木工程的专业的特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上来讲,根本没有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缺少土木工程教学特色,在教材编写的制定内容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专业的学习目的,书中内容的知识体现的专业性太强,造成学生所学专业与相结合的不够,根本就没有满足培养人才目标要求。第三,学校把专业教学放在第一位,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编排,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质量下降。

二、针对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的几点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1、教师要转变思想教学观念,通过激励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信心。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采用激励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励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同时,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来激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兴趣。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改变现状应从改变教师开始。在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中,有很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没有过多的教学管理经验,所以高职院校要鼓励这些年轻的教师要多参加一些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考试等,多到一些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实际工地去考察,不断汲取老教师的经验,多听老教师的课,多与老教师交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因材施教。另外,高职院校还要聘请一些有关有经验的工程师到本院校来进行演讲,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传统陈旧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中,教师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土木工程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现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课堂中来,用于指导教学。

三、结束语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不断反思,不断革新的教育工作。我们只有高度的重视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这项工作,认清当前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进行对其采取正确的改革思路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质量,从而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只是对高职高专土木工程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自己几点淡薄的观点,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同行加以指正批评,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有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王岩 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教学

1提高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意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是引导人们不断萌发创新意识和进行创新实践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动力。在这种原动力的促使下,人们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的兴趣能被充分地、持续不断地调动起来。大学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多个省份或不同的城市。我国幅员辽阔,工程地质种类很多也较复杂,因此,第一堂课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工程地质特点自我演讲一下,以引起学生对工程地质学这门科学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感到这门科学就是自己身边的各种环境与工程建设的相结合的一门学问,把科学具体化,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能感受得到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以前所看到的,没有引起自己注意的那些事物,然后串联起来,进行深刻体会后,使之与专业融合在一起,有了熟悉的感觉,就容易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了最初的入门基础意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维活跃,思想的源泉才会不断冒出,创新意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来。

2引入经典的、孰知的工程地质案例进行探讨,启迪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最好能多引入经典的工程地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这些案例最好也是大家孰知的,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经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容易取得共识;很多新奇的点子往往在与别人相互争论时,很容易闪现出来,学生从中即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如何进行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学习。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有很多,例如:大家孰知的道路塌陷,突然出现一个大土洞,还可能有汽车掉进去,这个大家都在新闻网站上或电视上看到过,这个不良的地质现象容易引起学生探索具体原因的兴趣,促使大家去解决问题,如何在以后的建设中防治类似的现象发生,如在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路段或重要路段建立定期的地质雷达扫描制度;再比如,南方有些省份有很多农田在一场大暴雨过后,会突然下陷,并冒出大量的水来,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地质现象,还有思考如何加以利用,从而把不利的现象变成有利于人们的事物;有很多人把这样的有水出现的农田塌陷改造成鱼塘,据说这样的鱼塘养出来的鱼比较鲜美。此类地质塌陷问题还可以更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我国南北方地质塌陷的不同特点与共同点,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防治重点与特点。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很喜欢讨论这样的工程地质案例,并都能经过班级的集体讨论后,得出令人感到新颖的点子或结论,还鼓励大家在课后,自己动手研制可以做此类实验的装置,并做实验进行对比,找出更好的防治此类工程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措施。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

学问从发现问题开始,同样创新实践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学生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与实践。让学生摒弃如“就该是这样的”或“似乎就是如此”之类的想法,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对于土木工程地质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可以通过应用地质科教影视片再现地质现象,让学生尽量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工程地质现象,但是观看地质视频不能仅仅只是欣赏,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去看,要能发现问题,或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在质疑和解释质疑过程中发展属于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地质实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具有丰富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景点。特别有利于土木工程地质的野外教学,结合我校近几年土木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经验,具有永州特色的工程实践实习路线可选择:朝阳岩洞→愚溪→小石潭记遗址→小石城山记遗址→古零陵楼→萍洲岛→大陂岩→月岩洞,这条路线不仅离学校近,节省开支,而且这条路线及其附近的地质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课堂上所讲的主要内容。参观这些工程地质景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利于陶冶工科学生的文化情操。野外地质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学生们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理解;学生看到野外的地质现象往往会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当发现有些现象不好解释或不理解时,就会提出问题,仔细研究,相互讨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结束语

湖南科技学院作为地方普通院校,学校定为于应用型和区域性大学,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已有四届学生接受过《土木工程地质》创新改革课程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培养了一批喜欢该门课程的学生,学生们也很喜欢问与工程地质相关的问题。相信随着我们学校不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质量会不断得到提高,有力地推动我们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作者:靳鹏伟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第三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

1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

1.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进度确定讲授的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就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与此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的学习。

1.2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对象,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3自主探究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得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大学生不再需要现成的知识和“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取信息,也可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从别的学生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别人对知识的解释中,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在这种情形下,课堂讲授时间不断减少,相应地,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时间会显著增加。

1.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经历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后,才能搭建起为其他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或合作,有利于成员之间观点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1.5总结提高

在充分思考与高质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对那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并联系实践,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1精选学习对象

扬州大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级第1学期开设,理论授课40学时。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往往会滞后,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场施工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进行关注,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补充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会实践中最新科技的发展。

2.2精炼探究性教学的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要指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问题的质量关乎着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肩负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影响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精炼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模板工程”这一章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变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组成的”更具有启发性。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繁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响、录像等体现出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的实践过程和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实习。例如:2013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到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施工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思考。这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繁杂以及技术要求高,这需要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分组讨论或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讨论或交流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2.5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作为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分组讨论成果、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回答问题等多方面,通过比重不同分配系数,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学的成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语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教学探索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与了解。

作者:马洪伟 殷为民 单位: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四篇:土木工程识图教学策略

一、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识读工程图实例的典型活动强化识图技能训练

我结合识读工程图实例的典型活动,向学生阐述、讲解公路排水系统工程图识读的具体阅读方法和步骤:先详细阅读图纸设计说明,重点关注说明中有关材料的选用、技术指标,有关重点部位的关键技术要求。然后看道路的结构组成、管道位置、标高、管径等。看剖面图时,重点看管道、检查井、沉泥井、集水井等的标高、位置、管坡度是否与平面图相对应;看平面图时看管道、检查井、沉泥井、集水井等的标高、位置、管坡度是否与立面图相对应。如此,自然有利于学生在加深主观印象的同时,实现对于“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图的识读”这一专业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真正收获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授课时理论知识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体验

相较于语、数、外等公共基础学科来讲,《土木工程识图》科目具有强烈的专业性特征,不但理论性、逻辑性较强,而且知识点也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科理论知识,不注重知识点同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一来会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带来较大的困难与挑战;二来,将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及实践运用愿望的滋生及蓬勃发展,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土木工程识图》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及弊端。

其实,任何课程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总结、升华与归纳,中职《土木工程识图》这一课程同样也不例外。《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识图教学大纲》更是提倡“生活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大力倡导“教师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土木工程识图》一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具体知识点同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形成密切的联系,以此为学生营造熟悉且亲切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好认识与理解。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讲解轴测投影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型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形体,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和按难度程度递进的任务单,按照试一试、评一评、讲一讲、比一比、理一理的环节进行。试一试环节,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试一试根据三视图和模型绘制出长方体的正等轴测图。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还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使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评一评环节,对学生绘制的长方体进行评比,比速度、比质量。用幻灯片进行投影,共同指出典型问题并纠正。讲一讲环节,被评为最佳绘图能手的学生总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教师用课件展示作简单总结。(1)定原点及坐标轴。(2)定出A、B、D点。(3)过B点作x轴平行线,量取C点,并连接各点,得长方体底。(4)过A、B、C、D点量取高h,并连接各点,即得上底面长方形。(5)擦去多余图线。比一比环节,课件展示,第二个模型并给出任务单2,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根据三视图和模型绘制出垫块的正等轴测图。比一比速度和质量。理一理环节,被评为最佳绘图能手的学生总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教师用课件同步展示。理一理环节不仅能找到问题所在,而且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堂课的收获。总结时主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全班绘图能手,激励学生绘图的欲望和兴趣,并顺利构建新知。

三、应在土木工程识图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识图教学大纲》将德育摆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教师在土木工程识图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必须积极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其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受到市场经济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建筑工程者在工作实践中有时会采取投机倒把的勾当,其建筑质量根本就无法得到充足的保证,如此既给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浪费,弊端重重。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会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诚实守信”“集体主义”等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使他们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使自己能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进而树立公民意识、集体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四、小结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中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上仅为我个人关于《土木工程识图》这一课程教学有效策略的初步认识及理解,不到之处,还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作者:崔婷婷 单位: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第五篇: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

1《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目标

土木工程是各类建筑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宽口径”,这也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而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土木”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日常的房屋建筑、桥梁等具体构筑物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内涵,以便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大土木”培养模式下必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总体情况,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指明方向。《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介绍“大土木”专业的综合知识构成及主要内容。因此,本《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有效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更好的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表现为:①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学科体系,熟悉和掌握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构造、项目管理、材料等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工程意识,初步确立正确的专业工程方法和思想;③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及责任心,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应用专业课程打下思想基础。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改革内容

(1)教学模式改革

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研究方向单一、且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将一改以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只由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尝试组织该校几个土木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的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这样《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同章节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便可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授课。因此,通过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有效避免单独由一位教师来浅显的讲授该门课程内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总体情况,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其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课程改革中将全部采用基于多媒体的“专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可通过工程现场拍摄的工程录像、图片等影像资料来系统地讲授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动画来展示一些较为抽象的施工工艺、过程等,以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课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辅导答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②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大土木”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已经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有一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有效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周边房屋建筑、桥梁等实际工程对学生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如在讲授房屋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梁、柱、板构件时,可让学生对教室的结构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谈一下房屋建筑中有关荷载传递的路径问题,然后教师再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可让学生很快的了解基本构架的概念,并熟练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而在介绍桥梁、房屋建筑等实际工程时,可以让学生来讲授有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启发、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工程实践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土木”专业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建筑的相关结构及材料,本课程改革将适当的安排一些工程现场教学,如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当讲到某一工程相关知识时,授课教师将尽可能在课余时间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去相关工地现场给他们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3)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立校之本,而考试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其涵盖内容多、工程信息量大的教学特点,使得单一的传统理论考试形式对其缺乏了灵活性,而灵活多变的结课论文考核方式却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本课程改革将充分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实际特点,在课程结束时将采用结课论文的期末考核方式。同时,授课教师在设计论文题目时应注重题目的综合性,除了考查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相关学科方向的了解外,还要体现学生对“大土木”专业的认识及热情。这样,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理论考试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

3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大土木”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本文正是鉴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充分考虑地方院校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等实际问题,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专题化“团队教学”体系,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青年教师因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无法高质量的单独胜任教学工作这个问题,还可有效的解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传授的信息量有限,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该课程改革成果对于地方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陆仁强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

第六篇: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1创新人才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战略和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以教育为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国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身上。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普及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时候不以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代价。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就是必须坚持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但是主要还在于各行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两大战略的提前实现。

2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专业当中,使得新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出现的新情况,培养行业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包含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2.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一种理智的思想;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创新活动的过程有一种探索性,这种探索性决定了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大部分的创新往往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多次实验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这样就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才能够有所创新。其次,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将来大多数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的创新人才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否则他们的成果不合格会给广大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创新人才实事求是的态度本身就极具价值,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还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再次,创新人才在创新过程中视野要开阔。土木工程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个专业,需要广阔的视野,将很多知识相互作用,才能有所创新。一个人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在学科之间进行联想、类比、运用,全面考虑,才能在学科之间摩擦出火花,取得创新。最后,创新人才要有团队精神。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作品需要多人的合作,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完成任务。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与人很好的合作将会是整个团队的效率下降,甚至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阻碍因素。因此,优秀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交流。

2.2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创新人才能够迅速的捕捉到新情况,自发的产生要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欲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是没有创新欲望就不会产生创新意思,萌发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学生求知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刻苦钻研,不断努力,保持积极进去的态度。不断的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创新欲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既有好奇心,又有怀疑的态度。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去进行思考,失败了也会重新思考,直到弄清事情的原委。好奇心有的天生就有,有的学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后天培养的好奇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养成的,对新生事物产生一定的怀疑,不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意见,也不怀疑一切。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质疑能力和对新事物产生持之以恒的兴趣。

2.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人们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的思维活动的总称,这些思维活动具有新颖、独创、模糊等特点,是创新活动的核心。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起着主导的作用。创新思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觉。直接又称为灵感或者是突发思维,在思考过程中,不受逻辑和传统思维的约束,能够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活动中体现了突发性、跳跃性、直接性。值得注意的是直觉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是人们在进过长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后养成的一种思维活动。第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首先围绕问题发挥想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法展开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思维寻找最优方法。

2.4创新能力

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创新能力。在建筑业,大多数建筑产品都不一样,充分表现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指人才能够熟练准确的运用文字进行流畅的语言表达,这是创新人才的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的进行专题报告、实验方案、论文撰写、答辩、演讲等,还能够与创新能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主要是培养创新人才观察事物整体和局部的能力,观察事物瞬间变化和缓慢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记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且能够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第三,独立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独立的制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这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能力,独立的进行科研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的能力,包括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的从书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第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分析、找出关键点、解决关键难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运动和静止的思考方法,部分和整体的思考方法,否定之否定的思考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第五,良好的领导能力,创新人才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才,在科研过程中还要扮演组织和领导的角色。任何难题的攻关都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还需要将科研成果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3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效、学生共同努力的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本文根据设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转变观念

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先要明确创新人才的内涵,以创新为己任,树立合理的创新人才观念。在继承我国传统教育中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精神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创新人才,减少目前学历热、证书热等不良现象。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要转向创新教育的观念。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教育功能要实现从强调培养社会化的个体向培养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理念,要和社会化培养结合起来,不能简单的只培养个性化的学生,这样往往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培养能力的教育。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极强,学习能力一般,和工作不能很好的对接。高等院校把学生当作主体,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怀疑精神的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知识的创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只注重知识的传承会使学生头脑中只有传统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会有创新,只注重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的传承则会使学生没有根据的创新,最终是没有用的创新。因此,高等院校要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培养创新人才。

3.2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要向社会放权,从“刚性管理”过度到“柔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分配当中的作用。政府要弱化管理,更加法制、透明、高效,学校的学术地位要提高,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术地位的制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非常复杂,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评价涉及面就比较广,时间上也需要有延续性。对创新人才的评价内容要通盘考虑,突出合作、交流、资源的应用情况等,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政府、社会、学校都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其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3.3教学改革多元化

教学改革首先就要从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开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课程设置的创新开始,确立全球化的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材,结合学校目前的优势,巩固基础课程,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把厚基础与宽口径相结合,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课程的改革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课程向多样化转变,除了基础课程必修以外,其余课程全部选修,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第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要和其他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做到综合化设置课程,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是和其他多门学科的融合,因此需要设置综合化的课程;第三,课程想创造性方面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接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注意专业课程和人为课程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大多数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这在有些方面将约束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创新要注意人文知识的学习,因为一味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得专业知识越巩固,创新性的思想就越难产生。有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其成功的基础就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既博且专,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指导科研工作、创新工作。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需要重视实践,最好是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基地。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还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创新才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的一种能力。教育相当于是理论学习,学生进行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创新。

最后,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创新性老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需要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高等院校的老师大部分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术创新收到阻碍,不能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因此,高等院校要实行开放办学,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4结论

(1)明确定义了创新人才的概念,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2)研究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3)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要从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学改革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作者:陈文学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七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在近10年时间,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国家百所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带动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有了“2.5+0.5”、“2+1”和“1.5+3个0.5”等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产学结合上的时间分配不同。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在2010年启动的百所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原来的只是产学结合时间上的不同,向着更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内涵发展,于是就有了“项目导向工学单元紧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德技双馨、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二、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疆,长期以来,路桥建设相对全国严重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公路建设计划,投入1000亿元,建设各级公路66991公里,覆盖全省13个地市及50%县城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哈尔滨市政府投资近千亿元,实施城市道路提档升级、三环路全部贯通、出城口道路改造等多项城市交通工程。此外,哈尔滨地铁1号线、哈大齐客运专线已经全面开工建设。随着路桥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部政府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全国路桥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全省公路建设技术人才缺口每年都在5000人左右;据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数据平台显示,目前,我省仅有8所高职院校招收本专业学生,每年毕业生大约1000人,实际缺口约为4000人左右,急需加大培养力度。而土木工程建设其他行业的人才需求,更是与日俱增,黑龙江省建设行政部门对我省的建设行业的统计调查显示:在黑龙江省现有的31个城市中,在建筑勘察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市政给排水与环保企业等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有60多万人,按照目前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总体水平标准,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比例应该占从业人员的15%。但目前,在上述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比例仅占从业人员的8%,按照缺口比例7%计算,大约缺少4万多人。因此,培养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改革,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创新并实施了土木工程类专业“1.5+3个0.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四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年半,然后到施工企业实习半年,在回到学校学习半年,最后半年进行增强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并就业。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际就业率连续多年100%,专业对口率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100%。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2009年获得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单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被批准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随着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进一步修改和论证,及其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不断加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显现出来,一是第一段的1.5年全部在校学习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强调工学交替的形式,没有显示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内涵。经过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校企合作创新了“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平台,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构建基于路桥建设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融入职业道德标准及岗位工作标准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结合黑龙江省寒区特点,采取季节分段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培养满足路桥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岗位扎实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适合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适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体现专业特点。

作者:程桢 孙汝君 杨化奎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去向统计分析

通过笔者所在高校2008届-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毕业后去向统计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施工单位,这是主要的毕业去向;二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三是其他的一些方向,包括设计院所、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单位,或者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本科在毕业后从事施工仍然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的选择方向,所占比例维持在65%-75%之间,尤其是男生居多;选择考研的比例随各年的就业大环境有所波动,所占比例在10%-20%之间;选择其他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基本比例在10%-15%之间,其中以女生居多。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根据上述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去向的统计分析,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应的选题方向分为三种类型:基本型、科学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在毕业设计的内容安排上,将毕业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二部分为针对毕业去向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环节

A.通过与设计院的联系与合作,充分收集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其他设计原始资料,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B.针对上述三种毕业设计类型,提出每种类型的学生选题建议:基本型适合毕业后从事施工方向的学生;科学研究型适合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工程实践型适合已经确定工作单位并且未来从事的工作已经确定,可以将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C.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三种类型均一样,为道路、桥梁或隧道等结构物的基本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二部分针对三个选题方向分别制定不同的完成内容:基本型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科学研究型针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目前的课题进行选题并开展研究;工程实践型针对未来实际工程开展专题设计或专题研究。D.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形成自主选择为主、调剂为辅的双向选择机制。

(二)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环节

A.日常指导方面。根据毕业设计类型对教研室教师进行分组,同时针对工程实践型毕业设计聘请企业指导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值班制度,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解决;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指导教师每个星期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建立当面答疑和网络答疑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缓解学生人数多设计室不足造成的不足。B.过程检查方面。建立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检查管理办法,界定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的职责和分工,时间上形成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设计进度、教研室不定时抽查和期中随机抽取学生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进度慢和设计质量差的学生,提出推迟答辩或直接进入二次答辩的预警。C.设计成果提交方式和提交时间。将原来的在答辩前提交全部设计成果的方式改为分两个阶段提交设计成果。根据第一部分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内容后,提交第一分册设计成果,对第一阶段设计成果进行期中考核,将考核结果和设计成果存档在教研室;在完成第二部分设计内容后,答辩前提交第二分册设计成果,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共同构成设计完整成果。

(三)毕业答辩环节

A.答辩分组。针对学生多教师少的现实,根据教师的职称和指导方向进行答辩分组,保证每组答辩教师职称和指导方向上的均衡。在学生分组上,以自然班级为基础,同时避开指导教师所在的分组,保证指导教师不评阅和参与答辩自己所指导的学生。B.答辩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面,指导教师成绩、期中考核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相互独立,最后汇总到答辩小组形成总成绩。每个答辩小组学生的优秀和良好成绩人数按规定比例控制上限,而不及格人数控制下限。随机抽取每个答辩小组部分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的学生,加上每个答辩小组的所有不及格学生,参加由所有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的二次答辩,最终成绩以二次答辩的结果为准。

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及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已经连续实施了四年,涵盖了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的所有学生,其中2009届6个班级,共172名学生,2010届7个班级,共189名学生,2011届9个班级,共245名学生,2012届6个班级,共178名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选题的自主性和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了学生结合自己未来毕业去向自主选择,同时部分情况存在双向选择,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非常慎重。同时学生在内心上把毕业设计作为自己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的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从思想上达到了对毕业设计的正确认识,态度较为端正,杜绝了应付、混学分的想法,使得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完成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选题的针对性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于选题是针对学生毕业去向完成的,同时第二部分完成的内容又和下一步的工作或学习生活紧密相关,部分学生的选题完全是结合自己的毕业工作开展的(例如有单独完成基坑设计、风力发电基础设计、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必选与评价等各种类型的选题),所以学生的设计变成了“真题真做”,设计成果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两阶段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内容为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均完成了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而第一部分设计内容中部分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指示,因此学生在完成第一部分设计时难度不大,基本能按设计任务书按时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而第二部分为针对性设计,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这就杜绝了学生的“等、靠、抄”想法,学生自然会抓紧时间完成。另外,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教研室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体系,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随时把握。由于在第一部分完成后需要提交正式的设计成果,并且作为期中考核的主要依据,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就变成了两个阶段的分别考核,这相比以往毕业设计中“进入状态慢、先松后紧、最后突击”的现象有很大改观。

(四)严格考核制度和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和成绩评定是对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很好的促进。在毕业设计最后的成绩评定中,指导教师(10分)、两名评阅教师(20分)、中期考核小组(20分)和答辩小组(50分)分别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做到上述几个成绩相互独立,“背靠背评定”,最后答辩之前前三部分成绩已经形成并存档密封,答辩完成后四个成绩汇总后形成最后的设计总成绩。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严格按照以下四个基本做法:1.指导教师不评阅自己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2.两名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分差在4分以上者要第三名教师进行评阅,然后取三者平均值;3.指导教师避开学生中期考核分组和毕业答辩分组;4.全体教师参加的“二次答辩”成绩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基本上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成绩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避免了成绩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实践证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从内心上认可,这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解决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师生比偏小的现实情况下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的难题。

(五)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毕业设计完成的内容都是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完成的,因此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应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在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2.如何处理好使用设计辅助软件和基本手算能力的训练。由于毕业设计属于大学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完全等同于设计院完成的设计,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复习和应用。因此学生既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夯实专业基础,又需要和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大趋势相适应,因此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新形势下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国内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和实践,创新性的提出了可实施的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提出了基于毕业去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达到了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毕业设计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或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储备。2.提出了两阶段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设计质量的提高。3.制定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对学生毕业设计在成果的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的评定,同时避免了评价的简单化和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述研究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土木工程人才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易富 张二军 赵文华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第九篇: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

1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方面

1.1.1实习基地较少由于安全等因素的问题,很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所以实习单位主要为少数长期合作的企业。目前,校区在张家港的实习基地主要为江苏德丰建设集团。1.1.2与实习单位沟通不够虽然实习基地目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但是对于实纲、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现场实习指导人员要求等与实习单位的沟通欠缺,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最后的实习考核评语等也缺乏科学性,缺乏公平公正。1.1.3实习模式需待改变为了便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校区采用的实习模式为集中实习,即:由指导老师统一组织和安排在实习基地单位的工地实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生产实习的安排与实习工地在时间上有时难以协调统一。另外,随着学生实习人数的增加,实习经费也会增加。同时,集中实习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1.2实习单位方面

1.2.1实习单位不愿接受目前采用的集中实习模式,一般一个实习工地安排十名左右学生实习,人数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并不能给项目带来利益,反而增加了风险负担,给施工单位造成压力,因此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1.2.2现场实习指导人不重视对于接收实习的单位,虽然安排了现场实习指导人,但存在着很多指导人并不重视,甚至不指导学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关心,放任自由。

1.3学生方面

1.3.1实习目的不明确,不能吃苦,心理上的落差有些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开始时热情很高期望值很高,觉得能够真正接触实际工程,但是到真正实习的时候会因为实际情况,比如每天重复一些简单枯燥的劳动而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影响了学生实习积极性。另外,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这个学期正好是考研学生最紧张的一个学期,因此有些考研学生就以考研为重,觉得实习不实习不重要,缺乏了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3.2学生人数增加,实习效果下降实习的时候是按组分配工地,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实习工地较多同时也比较分散,而校内指导教师较少导致去工地检查的次数就少,再加上现场实习指导人的不重视,导致部分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约束后经常不去实习,严重时还会带动其他学生不实习,实习效果下降。

2基于校区实际的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区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

2.1实习模式从集中实习转变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未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鼓励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到就业单位实习。所谓分散实习是指学生可以自己或者通过家人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不过由于实习只有两周时间,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这么短的实习,因此对于参加分散实习的同学可以将实习时间调整到第六学期末的暑假进行,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可以使想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更好的了解单位了解岗位,更好的锻炼自己,有利于以后的择业和就业。对于无法参加分散实习的学生,学校则统一安排集中实习,安排指定实习工地进行实习。目前这种实习模式已经实践了一次,学生普遍反应分散实习效果较好,有更多的实习时间能够更好的了解工程实际,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设稳定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完成生产实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张家港有不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加强与地方建设单位联系。也可根据往届学生就业情况,针对性选择就业单位联系,有了往届学生良好的就业表现,一些就业单位也会愿意接收学生实习。通过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为实习单位积累指导实习经验,降低学生实习时的安全风险,同时带队教师越来越熟悉实习基地,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可聘请实习单位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给学生做讲座、授课等,同时学校还可利用自身优势,比如技术、人才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产学研基地的建设。

2.3加强校内指导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校区师资力量不足,同时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指导能力有限的弊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积极引入有工程背景、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师。另一方面,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从而增加工程经验。同时随着教师队伍的强大,可以指派多名教师进行生产实习指导,从而减轻指导压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既有利于教师实习指导,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教学等。

2.4制定科学规范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制定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生产实习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标准是生产实习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制度保证,从学校及校内指导教师到实习单位及现场指导人员的职责要求,从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到实习成果的要求等,从实习准备(包括实习的宣传、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统计安排等工作)、实习动员、实习期间检查制度到实习结束时的考核标准等,涵盖方方面面,做到有据可依,并使得最终的考核形式更科学全面。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