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实践报告范例

推销实践报告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1

国家提出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本院校转型,高校转型的基础是专业转型。本文作者通过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实践参考依据,将有助于开拓应用本科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型思路,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对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学生在校时要获得必要职业训练,毕业后主要走向公司、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1)。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普通本科院校向科学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其中明确了转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主要任务。结合高校转型试点工作的需要,依据西安sy学院转型的整体进展,市场营销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相关的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并获得课一定的效果与体会,具体探索与实践如文中所述。

一、开展“三方位”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以产业链为背景开展本科专业的建设与教学,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隶属于学校商学院,专业产业背景紧跟商学院确定的“大商科”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发展整体背景下开展相应的企业、学生家长、主要竞争者的相关调研,通过相关调研整理如下:

(一)西部经济带建设相关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特点描述

《2014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从职位需求情况来看,市场营销、公关、销售类职位全年高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22.13%,高出排名第二其它职位14%,环比上升0.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2)。通过走访西部经济带建设相关企业,笔者对该类企业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以下在以下几点:一是人才需求量大,二是人才专业营销知识专一,三是需要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并形成无缝对接模式。

(二)学生及家长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特点描述

在2014年7月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副主任委员田志龙教授指出,通过他们对市场营销专业近几年生源入学分数以及学生数量的研究,发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数量和分数普遍走低。市场营销专业在各类学校的经管类专业报考学生数量连年下滑,分数逐年下降。

(三)西安sy学院对市场营销专业转型的态度及相关支持

市场营销专业是西安sy学院为数不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校重视该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在转型试点中学校也将该专业作为转型的重点专业之一。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在其隶属二级分院下围绕“大商科”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开展专业转型。学校每年给予教师、实验室、社会实践等相关产教研融经费支持,所有支持与转型经费与项目对接,采用项目负责人制。通过三方位的调查,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中明确了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专业转型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二、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开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1.厘清市场营销专业转型建设思路

西安sy学院成立由生产第一线校外专家和教学第一线的校内专家组成的大商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三方位的调研分析结果,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人才目标整体方向,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推“双参与工程”,校企联姻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教学活动,重视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校内、校外实训、产教学研融合逐步进行、环环相扣,从而完成四个教学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梯式提升。

2.拟定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重新搭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构架,课程分工明确

根据调查结果对营销人员职业能力的分解,设置对应的课程学时比例,适应转型需要。转型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全部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明确具体课程的责任,划定课程的学时比重,结合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行业特点将一些专业课程知识融入到课程大纲。

3.产教学研融合提升人才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

产教学研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得以培养和锻炼(3)。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与产教学研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我国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高级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3.1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利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

以往通过课堂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但没有真正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现实技能,转型中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从真实的营销事件切入,利用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营销能力专项训练,到入职前的毕业实习,形成系统、完善、全面的市场营销能力转换体系对应的课程内容,引入企业导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3.2成立校内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实现了产教学研融合

以教师为主导,推动学生和企业的市场联系,成立企业营销策划机构,为西部经济带建设对应行业企业提供营销活动服务。整合教、科研力量,逐步培育有一定影响力的营销策划教师和学生结合研究队伍,将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岗位、实践等构建成有机的整体,条件成熟可注册正式的公司,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在创造利益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多方受益。目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基于营销管理理论完成了西安sy学院“家长问卷调查”和“2015级新生问卷调查工作”并完成了首届西安sy学院简历大赛的组织和策划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营销调查、组织、策划能力,实现了产教学研初步融合。

3.3建设多功能、开放性的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将实验室建成为一个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外实践、教改研究及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平台;将情景模拟、学生实作、网络训练融为一体、虚拟和实体相结合、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现实性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学生通过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将掌握的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商品流通学、等专业理论、训练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4深入服务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现产学融合

结合专业培养服务行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中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组织管理下专门到服务西部经济带建设的行业企业中业务岗位上直接参加有关业务活动,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推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锻炼学的心理素质与团队意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会推销的应用型营销人才,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活动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营销阅历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实现产学融合。

3.5校企联手“以赛促学,以赛促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完成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市场营销专业开展校内实训与技能大赛链接,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联合西部经济带建设企业开展“推销大赛”,现实的推销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制定推销方案,以学生的实际推销结果考量学生的推销能力,拉近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在入职前更好的了解了行业的营销专业知识,也具备了相应的产业知识,实现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三、结束语: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是一个阶段性、阶梯式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对西安sy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转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的总结,希望能为更多的专业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并不断的探索实践的结果修订和提高专业建设。

作者:马晓燕 张静 朱荣花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李静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教学必须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市场营销基础是中职财经商贸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市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和让顾客满意的思想,能运用营销组合策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一、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重理论讲解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对理论学习厌倦,而教学重点在理论讲解上,实践教学太少,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参与度不高。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

课程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围绕知识点开展的实践训练不足,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理论学习中倍感吃力,产生厌学情绪。

(三)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

大部分教学以讲授为主,无法解决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营销活动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不完善

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一般以笔试的形式加以体现,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考核评价。

二、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实现的途径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一)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中穿插各种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开展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课堂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收集身边的营销案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创设营销实践情景,使学生在模拟中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会独立做出分析和判断。市场营销的教学情景主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软件模拟营销环境的方式实现,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二)发挥校园内营业场所的实训基地作用

校园内的营业性场所可以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如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轮流在校园超市担任导购、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推销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用具、鼓励学生日用品销售、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或校园网上拍卖闲置物品、让学生参与营业场所的经营管理等,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式与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小论文、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形式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核。考核以小组为单位,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应用

我们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应用如下。

(一)创建校园学生实训超市

我们在校园内建设了实训超市,选派学生分组参与超市经营。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市场分析、采购、存储、陈列、定价、促销、资金管理,账务处理等,教师定期考核经营业绩确定各组实训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决策,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二)情景模拟教学和技能竞赛

在促销知识学习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2-4名学生组成一个推销小组,各组学生模拟进行现场推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学校组织现场推销技能大赛,比赛优胜者可以优先推荐就业。从实际效果来看,课堂模拟和技能大赛在提高学生推销技能的提高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校园调查活动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学习时,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调查,指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对一些市场现象进行简单预测。在调查中,学生对面临的各种问题自主采取措施应对,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环境、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按作业流程的项目式教学

通过对中职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财经商贸毕业生从事的是基层的技能型岗位,如出纳、核算、统计、导购、理货、采购等。结合职业岗位要求,我们将侧重于营销策略教学转变为以岗位为出发点的技能培养,以导购员的作业流程为基础开展项目式教学,将营销课程分解为不同作业项目:信息收集、环境分析、进货、理货、推销、售后、核算等。项目式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实践教学应用的反思

通过应用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课堂,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校园超市让学生品尝到了盈利的喜悦,部分学生急于自己创业,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学生课余参加社会实践,个别学生掉入传销的陷阱,给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校园超市实训需要学生筹钱进货,存在经营风险。部分学生家长不能理解支持,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训活动中来。项目式教学考验专业教师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将受到企业的青睐,这需要中职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完善,探索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商贸类(第二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14,54-56.

[2]朱晓婷.中职市场营销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07):157.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推销技巧;“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推销技巧是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对培养学生推销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推销技巧课程也要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及学生需求进行创新。“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以”翻转课堂”为依托,探究推销技巧课程的创新。

一、“翻转课堂”概述

1.内涵

“翻转课堂”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利用录制好的视频给缺课的学生补课,后来发展为利用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以提升课堂互动。“翻转课堂”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12年,现广泛应用于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中。高职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应用“翻转课堂”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知识拓展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挫败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策划者与引导者。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遇到问题时向教师求助,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会学生辨别资源、利用资源、分析资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通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课堂时间重新分配。“翻转课堂”主要是线上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明显减少,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课前线上预习,并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完成新知识学习,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师也实现了课堂上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最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线上个性化学习,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宽了,从传统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课前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控制学习的时间、内容、地点、学习量等,在项目任务的高度参与下,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推销技巧课程的意义

1.实现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认知

“翻转课堂”以线上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推销技巧的知识由浅向深发展。在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时,实现浅层的知识记忆向深度思考的过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推销技巧讲授内容,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及探究,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实现了学以致用。这种探讨过程纠正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偏差。在课后,学生通过视频作业探究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将课堂知识进行迁移,有效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2.实现了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联系

课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通过视频展示课堂重点知识,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课中,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集中讲授,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并深化了知识深度,构建了推销技巧知识网络。课后,学生在问题情境下通过对课前、课中学习内容的调用,实现了知识迁移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多项能力。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推销技巧课程创新设计

下面以推销技巧课程中的推销拜访礼仪一节内容为例,依托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目标,突出拜访礼仪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拜访基本礼仪。

1.课前启化

教师精心设计视频内容,并将录制的视频与学习任务单一起发送到班级的云平台上,同时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学习通知,明确学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课前学习任务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视频观看进行解说,二是观看视频后进行拜访情境创设,并写好剧本。任务一,观看视频,并找出小芳拜访过程中的错误。学生可以结合教师上传到云平台的视频或其他网络资料掌握拜访的基本礼仪,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视频中小芳的错误。找到错误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上传到云平台。任务二,写剧本。学生观看了粗心小芳的视频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拜访场景,如保险推销、培训推销、保健推销、化妆品推销等,并根据基本拜访礼仪要求设计推销过程、写作剧本。剧本以word形式上传到云平台,后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解说词和剧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评价,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课中内化

在课堂上以情境创设、任务探究、技能实训、总结回顾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情境创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视频,并为学生设置问题:小芳在这次拜访中哪里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其次,任务探究。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罗列小芳拜访过程中的错误。学生要依照自己撰写的解说词进行课堂解说,结合教师的问题展开辩论,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拜访基本礼仪和步骤。学生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解说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后教师结合课前给学生提供的“优雅的小兰”的推销拜访礼仪视频,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拜访。教师对两段拜访视频中同一步骤的不同操作进行图片对比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次,技能实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定的推销情境,如保险推销、培训推销等,并根据实际推销过程进行情景模拟,巩固学生的推销技能和礼仪。学生的技能实训可以通过擂台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在竞争中通过协作与探究掌握正确拜访的步骤,熟练正确拜访的礼仪。学生在实训后,由其他小组对其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总结回顾。结束任务探究及实训后,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要想给客户留下好印象,必须熟练掌握拜访礼仪,并勤加练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生依托云平台复习推销拜访礼仪知识,完成作业,同时预习下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整改剧本,完善表演,录制视频并上传到云平台进行PK。对本次课,学生要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为教师的批改和后期互评提供支撑。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每周一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3.课后转化

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云平台上传测试题目,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巩固、拓展、提高课堂知识。课后,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微信与老师沟通,通过良性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翻转课堂”在推销技巧课程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航.“翻转课堂”在现代推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8(22):225-226.

[2]孙小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销与谈判》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16,109.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4

传统的试卷考核,期末试卷在学生成绩中比重过重,使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靠记忆应付考试,限制了对学生营销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培养的市场调查、推销、营销策划三大核心能力,改革了考核方式,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比赛、小论文等作业形式,既改变了考核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探索了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营销专业核心能力;市场营销;考试改革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经过八年多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我们认真调研,学生认为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试卷考核的比重过重,很多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理解也没有太大进步,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提升等问题。显然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必须改革,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大胆开展考试方式改革。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试卷考核在期末成绩中比重过重

改革前唐山学院学生成绩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到30%,期末成绩占到70%,试卷考核重点基础知识,试卷分数比例达到50%,给教师在试卷考核学生的余地较小。而且仅仅依靠笔试难以在2小时时间内考核出学生在市场调查、推销和营销策划等营销核心能力。

1.2作业形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改革前作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问答题,要求学生回答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一种是案例分析题,一般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考核学生针对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两种作业形式都存在着形式过于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投入的学习和实践时间不足,就难以培养调查能力和策划能力。

1.3师生之间互动性不足难以保证作业质量

由于改革前作业形式单一,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加上作业简单,缺乏挑战,收了学生作业但是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导致教学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二是没有给学生改进的机会,虽然传授了营销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营销能力。

1.4知识陈旧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目前国内出版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教材太贵,案例是国外案例不能满足中国学生的需要;二是国内教师编辑的教材,保留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中理论内容,添加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案例,但是与原版教材相比存在知识理解上的差距。不论选择哪种教材都存在知识更新落后于实践的问题。现在学生中已经普及智能手机,很多知识和案例学生随手可得,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更新的知识越来越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学生。

2考试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2.1考试改革的目的

根据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营销学》的课程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营销核心能力,提高学生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两个核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考试改革的具体内容

改革原来学生成绩的构成比重,新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试卷成绩占50%。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形成性考核,将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所有营销学生参加营销大赛,培养学生市场调查、推销和撰写策划方案的能力。改革后学生成绩由以下8个方面构成。

(1)课堂提问:随着课程进展,针对一些营销敏感问题、易混问题、热点问题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按照学号顺序对学生提问。保证每个人都有一次被提问的机会。对多次主动回答提问的学生记入表现成绩,在平时成绩中酌情加分。

(2)个人案例分析:一个学期布置一次个人案例分析作业。要求每一位同学收集自己家乡所在城市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而且要针对此案例写出读后感。最后将学生收集的比较好的案例整理成册,形成河北省企业营销案例集。

(3)小组案例分析:结合整合营销传播这一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十八酒坊的案例。十八酒坊是河北省的著名品牌,但是也存在着营销方面的问题。案例分析中要求学生从十八酒坊的市场定位、广告代言人的选择、营销效果等方面分析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市场定位、整合营销、广告理论等知识点的理解。

(4)市场调查和营销策划比赛:我们将两项作业整合成一项工作,并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结合唐山学院举办SMART杯第六届市场营销大赛,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比赛。首先做市场调查,其次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最后根据暑期、教师节、开学季等期间的活动撰写策划方案。比赛中间穿插一些推销活动,比如推销杯子、袜子等日用品,最后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出一、二、三等奖共六个团队,并给予奖励。

(5)小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营销热点问题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注意论文的逻辑结构,要求写作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坚决不能抄袭。

(6)读书笔记:给大家指定四部营销名著《定位》《新定位》《营销战》《大数据时代》,每周撰写读书笔记,最后一周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和对学习营销的兴趣。

(7)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根据上课的时间比例出题,重新编制了考试题目。取消了考试中的问卷设计和营销方案设计环节。案例分析题选择2014年出现的实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

3改革中的主要经验

3.1对考试改革的目的一定要讲透

考试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我们实施的《市场营销学》考试改革要侧重过程性考核,改变了过去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做法,不仅是考试成绩比例和作业形式的调整,而且是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挂钩,作业形式对大一学生来讲比较新,而且会增加大量的平时作业,所以必须将考试改革的目的讲透。要让学生们理解考试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配合改革进程。做出更好的作品,取得理想的成绩。

3.2以比赛促学习

大学生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市场营销学》的热情,体会营销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学习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了搞好比赛,首先要做动员工作,讲清营销比赛的目的,跟踪比赛过程。从调查表的设计、调查表的填写、调查报告的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等方面都要进行及时的辅导。

3.3控制好学生上交作业的质量

对于读书笔记、小论文、调查报告、策划方案等作业形式,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有的是学生不了解作业格式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写作困难,为学生讲解什么样的报告才是合格的报告,要做到形式上合理,格式上规范和统一。对于完成作业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辅导,对于作业不认真的同学要做出批评,保证学生上交的作业合格。

4考试改革的困难

4.1学生的态度问题

大多数学生是支持考试改革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特别是当教师要求高质量作业时肯定会有各种意见,有的学生还会说怪话。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任务过重,提出减少任务量的要求。有的学生反映大一参加的学生活动多、其他课程也有一些大作业,感觉吃不消。

4.2学生的能力问题

很多学生在中学期间很少写读书笔记和小论文,对策划方案、市场调查更是初次接触,无从下手。有部分学生将读书笔记写成了读后感,有的学生写的论文不能联系实际、空洞无物。有的策划方案不仅内容贫乏,而且格式也不够规范,出现很多不应有的格式错误。出现这些错误暴露出中学教育、大学教育都存在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仅忽视了应用文的训练,而且没有保证教学质量。

4.3教师方面问题

教师对教学改革准备不足,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布置的作业工作量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而且,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单独的辅导,工作量成倍增加,不仅考验教师的责任心,而且对教师的营销能力、教学能力也是挑战。

5进一步教学改革措施

5.1端正学生态度

要根据考试改革的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更要使学生认识到新作业形式对营销能力培养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心实意地配合考试改革。

5.2对现代的大一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允许学生犯错误

要在布置作业以后给大一学生一些模板,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学生个别辅导,务必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掌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撰写、小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方法,尽量规范作业的格式,保证作业高质量完成。

5.3完成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掌握调查报告、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方法,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其次,面对大一新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要了解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完成作业排忧解难。最后,课程组教师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使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来,依靠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来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李峰 单位: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肖立.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张延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机械识图;市场营销专业;思路探究

依托学院特色背景,《机械识图》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一门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能力;能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和能力。该课程为服务于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专业学生提供行业产品推销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1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掌握正投影原理和了解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具备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提升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手段;掌握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的方法。能力目标包括掌握查阅国家标准的方法;能通过识读图样,想象物体的结构和形状;能通过识读图样,了解物体的尺寸和性质;能使用计算机软件,规范画图。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敬业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2.1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该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重视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通过解析相关行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市场营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单元任务的设计。通过分析课程单元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和编排。因此,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以“应用”为目的,以“服务于岗位”为原则,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的效果。例如,在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增加市场营销专业的FAB法则的相关内容。FAB法则,即属性、作用、益处的法则,按照如此的顺序来介绍产品,能达到说服客户的效果。市场营销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往往会采用该法则进行产品的推销,从而达到说服客户的目的。但是由于缺少必备的产品认知能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难以运用该法则进行产品的介绍和推销。在《机械识图》教材内容的学习基础之上,通过理解与掌握FAB法则的内容和方法,能帮助相关行业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产品的属性,从而更好地运用说服性的演讲结构对客户进行产品的推销,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2模拟真实场景,创新课程模式

在该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程内容的传授与工作任务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理论性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目的;针对专业性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采用项目或工作任务和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活提前做好准备。例如:结合该课程增加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内容,进行行业相关产品推销的场景模拟。以项目作业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该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业相关产品,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产品的图样绘制,并运用FAB法则模拟将该产品推销给客户,实现B2B的营销模式。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学生需要完全掌握行业相关产品的属性。通过市场走访和调查,学生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完成产品图样的绘制及产品的认知报告的撰写。最终,以小组的形式面向目标客户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当中,结合《机械识图》课程相关的内容,学生对于行业相关产品的认知从无到有,并逐渐深化到产品的利益层面,能瞄准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准营销。此项目作业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课程知识和方法的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模拟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工作场景的机会。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和专业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将该课程与市场营销专业其他课程进行衔接,达到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工程意思的目的。

3结语

一直以来,《机械识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门必修课。随着“十三五”计划的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不同的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由此催生出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对于现代制造服务业而言,既懂制造业相关技术,也掌握服务业相关能力的人才,是各企业的理想的招聘对象。依托学院特色背景,在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融合学院特点,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专业竞争力。结合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理念,增加专业相关选修课,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输送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旭鹏.中职学校机床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2019(06).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6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应以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为目标。现阶段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需改进之处,对此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

随着大众旅游的深入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出现了新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即旅游者开始追求和参与到以体育为首要目的或与体育相关的旅游活动中来。在体育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不仅获得了传统旅游的观光赏景,而且登山、滑雪、穿越、潜水、观赛等体育活动也使旅游者获得了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而且强壮了身体,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为了适应和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体育旅游者服务,而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是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它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大有裨益。

一、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分析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在使学生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体系、营销观念、营销基本技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三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第一,体育旅游产品企划型人才。企划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体育旅游产品市场需求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体育旅游线路的规划、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及场地的选取、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安排等;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报价;分销渠道规划、产品经销商的选取;宣传促销决策等,如高级营销师就属于企划型人才。第二,体育旅游产品推销型人才。推销型人才是在销售第一线或销售现场按照企划型人才设计的营销计划、方案,通过运用各种推销技巧和方法把体育旅游产品或服务推销给体育旅游者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销售实践活动,如旅游推销员、旅行社前台接待员等。第三,体育旅游产品销售型人才。销售型人才是介于企划型人才和推销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销售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指导工作的人才,如销售经理、广告经理、公关经理、销售督导等。

二、高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一些专业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体育专业,但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和休闲专业却较少,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开设有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因此,体育旅游的营销课程开设得也较少,但体育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在培养设计、营销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线路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在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际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输入和获得,而忽视体育旅游的实际需要,忽视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缺乏实用性。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探究和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主,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为目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课堂内外实践教育缺失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任务要求不明确,甚至没有要求,或者实践环节安排的学时不足。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企业营销实战经验,在教学实际中,或对实践重视不够,或受自身实践能力限制,使得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形式较单一,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不严格,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课程考试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成绩,而试卷的内容又大多集中在对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对实践部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片面,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随着体育旅游的深入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在课内和课外都“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将培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能力知识模块,课程以实现模块能力标准为目标,以锻炼学生的日后工作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内实践、课外实训、考核方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构建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的教学模式。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体育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来教学。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凸显体育的特色,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旅游营销案例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它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谈判能力,如产品销售和商务谈判的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情景模拟教学法从操作过程来看,可以分为情景设置、情景分析、仿真表演、评委会评议、教师总结评价五个步骤。

(三)借助实验室和营销软件,增强学生的旅游企业营销实战体验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旅游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情境模拟营销是运用电脑网络、电子游戏、计算机数据库等模拟企业的营销环境,强化企业与顾客的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企业对顾客消费心理的了解,实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在体育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也应体现最先进的营销工作实际,沈阳体育学院建有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和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验室,借助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企业营销实务的直观认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利用体育旅游虚拟体验实验室的情境模拟软件进行旅游企业体育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为内容的电子游戏模拟操作。

1.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休闲度假区等的体育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旅游企业设计体育旅游新产品,将所设计新产品的特点、价格、活动项目、线路安排,相关景点、度假区的介绍等制作成游戏软件,让消费者在娱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产品,旅游新产品推广游戏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的占有欲,对产品发生浓厚的兴趣。待到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对于顾客来讲,它不再是新面孔,有助于顺利打开市场。

2.产品改进游戏在接下来的产品改进游戏中,软件主要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使其能够按自己的需求和意图对其他小组同学设计的新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记录自动存贮系统,使研发者掌握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的全部改进和设计。再根据游戏软件中的记录,获得“重新设计”信息,不断改进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还可以利于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下完成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撰写、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广告设计、促销活动、模拟销售等流程,体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

(四)增加课外实训,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体育旅游营销人才,还应当多带领学生“走出去”,对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旅游景区、场地,体育旅游线路和活动项目等进行实地的实训考察。由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事前布置实训的任务,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实地调研和考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或体育旅游相关企业的员工给与指导和答疑解惑,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充分地结合旅游实际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构成,加大课堂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训环节的分值比重。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模拟、实验室虚拟经营的表现等打分;实训成绩根据撰写考察日记、综合实训报告、见习考察过程的表现与创新情况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中,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大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阐述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作者:刘华芝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朴勇慧.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管理,2006,(12):212.

[2]赵士德,潘泽沦.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4,(16):109.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7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仍然沿袭的是“原理+案例”的传统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结合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重在探索一条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够促进课程建设和发展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一致,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一致,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及教学组织实施既是高职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其难点表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设计的思路

市场营销这门课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前提下,能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市场营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上岗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以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在对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内容,通过学生参与和完成实践任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专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和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市场营销典型工作过程,对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学校的资源(硬件和软件)细化成多个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情景),分析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形成市场营销实务课教学情景,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

三、课程构建设计方案

(一)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营销工作实际过程和行业标准,分为四个岗位群:市场调研和分析岗位群、市场策划岗位群、促销岗位群和销售岗位群。根据以上四个岗位群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四个核心教学单元,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目标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销售计划实施与管理,增加第一单元市场营销导论和第六单元综合模拟实训(用一个任务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整体设计为六个单元,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组织模式架构来进行教学,重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以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业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训练,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理实一体性。如市场调研与分析专员。

(二)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小组工作法,把学生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以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努力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如在教授“人员推销”这个知识模块时,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推销现场,模拟推销人员和客户,让每个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推销技巧,对出现的各种不同销售情况都能知道应说什么、做什么,并提出针对各种销售情境的最佳对策。

(三)以满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来确定评价手段

本课程采用“全程化、开放式”的课程考核,取消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建立了“实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考核中特别注重实训考核,实训过程考核包括实训态度、出勤情况、与人合作、营销能力、职业道德等考核指标。成果考核包括课程五项策略运作技能、问题思维与创新、实训报告撰写质量考核指标等。如产品策略运作实训,成果考核包括产品整体概念运用技能、新产品开发技能、包装与品牌策略运作技能、产品生命周期策略运作技能、问题思维与创新与实训报告撰写质量。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依据的是对职业工作的整体化行为过程分析,通过构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重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支撑。具体实践效果如下:

1.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促使教师、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推进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

2.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使得学生一接触课程教学就产生一种身临营销第一线的感受,迫使学生不断地面向企业、面向顾客,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注重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行为的模仿与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真正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两至三年时间内,实现从“进来是社会人”到“出去是职业人”的转变。

推销实践报告范文8

1.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课程重构的基础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重实践操作的特点,要求在课程的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二,由于旅游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更多是无形的服务性产品,这就决定了行业人员除了具备相关的技能之外,还应具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应变能力等,这正好吻合了CBE内涵中提到的能力要求。

2.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是进行重构的客观需要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总体的现状是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虽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也重视实践实习,但更多的是简单的操作实习,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容易造成本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导致在就业中出现“高知低能”的结果。

二、运用CBE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开发与重构过程

(一)以技能为需要分析职业岗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按照职能岗位可分为两个大方向,即饭店管理方向和旅行社管理方向,具体涉及的职业岗位如下:

1.前厅服务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前厅接待服务知识和操作前厅各种设备,处理对客接待、问讯、收银、行李、话务等工作,并能灵活地处理对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前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公关员”(中级)。

2.客房服务员。岗位要求:掌握房务知识,负责楼层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工作,保障楼面的安全,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待人接物热情、反应灵敏,使楼层服务的各环节顺利运行。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客房服务员”(中级)。

3.餐厅服务员。岗位要求:必须具有丰富的服务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精美可口的佳肴和尽善尽美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客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获得满足,达到餐饮服务的最佳效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营养配餐员”(中级)。

4.酒吧服务员。岗位要求:熟练掌握酒吧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和酒水的配制及茶艺技能,能进行酒吧调酒、酒水推销或茶食推销、茶艺展示等酒吧服务工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调酒师”、国家职业资格“茶艺师”(中级)。

5.导游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导游基本操作技能,独立地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完成旅行社委派的旅游团队接待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

6.旅行社计调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旅行社的各种设备,核算团队价格,联系目的地旅行社、调度导游、旅游汽车公司等相关接待部门,完成旅行社的接待协调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7.旅行社外联员。岗位要求:能够利用各种信息,主动地协调、联系旅行社主要合作单位、完成旅行社的各种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促销和招揽客源的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国家市场推销员(中级)。

(二)以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CBE提出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原则,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按课程性质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这课程体系中,从三个层面分别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充分贯彻CBE提出的知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为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等。同时在专业课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选修课,设置关于旅游新业态的相关课程,如温泉旅游、邮轮服务与管理、旅游美学、休闲旅游等,学生可根据兴趣好爱进行选修。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课程体系中特别独立设置了实践环节,具体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环节主要通过岗位能力课程的仿真实训,如旅行社导游与计调技能实训、酒店岗位能力实训等,让学生掌握符合本科旅游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校外实践主要是将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接受现场培训,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技能鉴定环节是在职业技能鉴定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掌握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在学生在毕业前,可选在到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实习,专业教师要在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为进入工作单位奠定基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