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

信息化时代,人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网络信息高速传播速度,信息包罗万象。面对应接不暇的信息资源,信息社会责任问题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学校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需肩负起维护信息安全的使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是当前形势下一项责无旁贷的学科任务。当代中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信息科技、数字技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从小就接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很早就成为信息技术的“宿主”。凡事有利就有弊,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和把控。初中生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极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社会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成瘾、个人信息泄露、自我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社会公德心智不够成熟等多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之成为文明的网络达人;如何增强学生抵挡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诱惑;如何针对海量信息和观点分辨是非,不被利用;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保持理智的判断等诸多涉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都成为新形势新课程理念下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1]。同时,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信息社会责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入实施信息社会责任的探研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此外,在信息化的今天,中学生尤其向往新生事物,对计算机、智能手机、各类App的使用已是轻车熟路。面对网络信息的全面覆盖,对学生进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培养,应教育学生对一些网站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切不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试水,而应坚守道德底线。而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2]。具体来说,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是要求社会中的个体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及信息安全能力,遵守信息社会相应的道德准则及法律规则,现实世界如此,网络虚拟世界也概莫能外,要做一个合格公民。另外,要正确判断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社会的新生事物及新的理念,理智应对信息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不盲目、感性地看待问题,不因循守旧。面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发展要做出正确甄别,并能够积极投身到信息社会的正能量建设之中。以人为本是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核心。同时,信息社会责任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载体,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德育工作的要求。

二、初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

作为信息时代“原生居民”的当代初中生,对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已经司空见惯,对信息时代的多元性具备一些浅表的认识。信息技术带给学习、生活的便利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受益网络,与网络的关系已是共生共存,二者已处于不可剥离的黏着状态。但是,同时令人担忧的是,伴随海量信息涌入生活,虚假就业信息、网络诈骗勒索、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无孔不入。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加之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又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其身心都造成了恶劣影响及伤害。

三、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策略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所面临的威胁,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直面的问题。虽然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青少年教育的责任,但学校无疑是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前线,课堂教学更是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首要之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真真切切意识到信息社会的特点,正确面对信息社会的巨变,厘清信息技术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对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没有底线,必须分清良莠,才能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故此,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一)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一定要遵纪守法,对相关的网络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更不随意传播。要有保护他人隐私的法律常识、法律意识及道德底线,自觉建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3]。在教学中,从意识上让学生深刻领悟信息安全法规以及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积累信息社会责任案例等。结合具体案例或身边真人实事,启发学生明白信息安全是什么,信息社会责任的内涵指什么,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有哪些,等等。比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感知大数据”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播放日常生活中人们被大量陌生电话、短信骚扰的视频,学生分享类似经历;用手机投屏方式演示手机刷脸和百度地图使用时所需要打开的权限,引导学生感知大数据时代下潜在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同时,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安全的相关知识,形成材料,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收集的案例,说一说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对一些疑问进行讨论,以增强大数据环境下学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懂得不下载不明软件,使用软件时不盲目开启各种权限,不随意把自己的信息暴露在网上,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

信息甄别能力是学生能够从大量复杂信息中获取有益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要能够根据判断,确认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区分内容的正负面,同时不轻信、不造谣、不传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检索并整理信息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搜索以及获取信息的高效方法,同时教会学生分辨信息来源的一些常用技巧,如选择官方网站查看信息,利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下载App,对涉及的付费内容更要提高警惕,使学生能够合理获取信息,不误入不良网站的泥潭。同时,对一些索要身份信息及银行卡绑定等链接,千万不要打开。网络上也不要公开自己的照片,防止被恶意挪用,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

(三)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行为

什么是信息社会责任行为?它是指有些对特定信息事件的过程、结果形成影响的行为。因此,只是注重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是不够的,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用武之地。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终端应该是学生的实践活动[4]。例如,在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网络安全”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搜集计算机病毒引发的相关事件,利用虚拟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病毒的巨大危害。上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窗口影响查阅效率,通过讲解,让学生亲自实践恰当地处理弹窗,并学会关闭不良网站的各种应急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社会责任行为和习惯。

(四)加强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

加强信息道德修养是学生提高信息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法。在信息泡沫化的时代,不可否认,信息科技确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伴随信息技术的无处不在,风险也逐步凸显出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互联网欺诈、网络暴力犯罪、色情网站泛滥、个人隐私信息被贩卖等严重侵害着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源头抵制,从自身强化。固本培元才是对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所肩负责任与义务[5],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在信息技术时代,“数字公民”是每个人的义务,要严把信息技术质量关,严格遵守信息技术的道德水准。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信息社会与责任”时,可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人类已与信息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信息的渗入已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初中生不是信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信息时代的参与者、管理者,更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希望和力量,青少年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负历史使命,共建和谐社会[6]。总之,要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要了解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内涵及其实施的意义所在,认识及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以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尽自己的一分力。

作者:冯萍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