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线上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探析

舞蹈线上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探析

摘要:从“停课不停学”引发的舞蹈线上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思考,其关键核心和根本目的在于如何解决舞蹈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实效的标准问题。而作为舞蹈学科来说,如何借助和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达到展现舞蹈艺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形式手段,从而认识理解舞蹈艺术及其舞蹈教学相关的本质问题,为舞蹈网络教学开辟新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便利及实施的可能性是本文的讨论、思考初衷。

关键词:舞蹈线上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平台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肺炎疫情笼罩了全国,使各省市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高校也纷纷推迟开学时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精神和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优质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类各级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学”[1]。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纷纷展开“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线上指导与线上学习的新教学模式下,面对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发了诸多新思考:直播还是不直播;直播还是录播;如何进行直播等一系列情况。其凸显出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是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否对等或基本达标。目前的线上教学形式主要是依靠网络平台为媒介,以音视频数据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输出和输入,这属于简单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对于现阶段的网络教学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常规的多媒体技术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科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功能性需求,它的应用方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打开网络然后播放视频的通用功能,鉴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和艺术发展规律,势必会对多媒体的技术应用进行全方位考量。本文着眼于网络线上教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教学中的更多可能性和拓展空间,阐述在当下及未来能够更多适用于舞蹈学科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舞蹈艺术“慕课”的局限性及其现状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网络教学平台涵盖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众多课程中艺术学门类的课程是相对较少的,现有艺术类课程多为通识课程,缺少可实践操作的专业性课程,其中舞蹈类课程又是全部学科门类中所占比例最少的。与此同时,线上教学是否能够达到线下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或者基本达到相应水平,是人们较为担心的。而线上教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其最重要的或者最基本的是网络教学形式技术的运用。目前,现阶段舞蹈网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基本处于常规意义下的舞蹈视频教材录制的网上播出状态,只具备以观众视角为主的欣赏功能。人们在网络上能够看到大量直面视角下以平面构图呈现的图片、图像、动画为素材录制的舞蹈视频资料和舞蹈视频教材,但是这些资料和教材只能作为素材资料存在于网络教学的视频课件范畴,不足以支撑完成网络教学的实质和实施。当然,舞蹈作为历久而弥新的艺术门类,其“舞蹈讲究言传身教”“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等某些片面而俗旧的认知,也确实是给现下缺失网络教学的课程及其相关教材和教学方式带来诸多客观理由。追溯人类的历史文明发展、不同社会背景及其时代的变迁,艺术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各项社会分工中,相互影响、制约与交融,而舞蹈作为最早发生的艺术品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分分合合”。多媒体是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2]。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响等[3]。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舞蹈影像资料的传播方式及其音视频的储存方式,从磁带记录或播放黑白、彩色图像影音技术的录像机,走向利用数字光盘存储音视频信息的VCD/DVD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舞蹈影音资料的储存方式和传播手段,也从线下逐步走向线上,并以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快速的更新换代,从传统老旧的、不易携带的电子机械设备发展成由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数字网络为交流媒介的网络化传播与储存管理平台。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其运用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类而又普遍通识的创新思维理念,从而试图更加方便地为已所用。

二、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技术呈现的思考

(一)舞蹈教学视频画面的背景填充与叠加技术。从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和传播属性的角度来看,以二维平面的图像与声音视角对三维空间下具有四维概念形式的舞蹈艺术进行学习,这显然是片面的、不现实的,因为它不能够给予舞蹈内容本身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构成的形态特征;从舞蹈与多媒体的运用价值角度来说,简单平面图像录制及图片文字表述,无法彻底地将舞蹈的形态、功能、环境、源流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画面与背景的叠加,属于视频剪辑技术中的常用方式,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简单认为是“复制”和“粘贴”的功能,再通俗一点也可以理解为“重影”,以PremierePro(以下简称“Pr”)为例,视频编辑软件(包括采集、剪辑、调色、音频处理、输出、刻录等功能)来实现技术操作。借助Pr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人们可以将原有舞蹈素材进行画面与背景叠加处理,将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舞蹈历史文化形态的填充再呈现。同样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舞蹈肢体之外的形式填充手段,与调度“有意味的形式”的语意表达所不同,对视频画面的填充是更为修饰的辅助表现方式,它不能用过多的画面素材进行叠加,而是需要精准的寓意与语意的提示。中国传统民俗舞蹈的内容,由动作与形式两方面构成,表现了代表民族源流的仪式套路、自然环境下的习俗与生活习惯、民族自身审美与社会功能、传统动作语意等方面的内容。以贵州苗族反排木鼓舞为例,其舞蹈构成分别为:出门舞、砍草舞、踩虫舞、挖坟舞、丰收舞。依据苗族历史上不断迁徙的社会背景以及浅显的字面解析来看,从迁徙“出门”之后的“砍草”与“踩虫”,再到生老病死的“挖坟”与生活富饶的“丰收”,都直接反映了苗族历史文化生成因素,以及自然法则下生命的生死轮回和艰难生存环境下坚韧不拔、义无反顾的民族精神。而这些字面上的理解与现实中的动作又并非能够一眼看破,再加上民俗舞蹈历代传承下的演化中由生活道具(镰刀)到舞蹈道具的转变、手持道具到手无道具的转化等,已经再难简单看出反排木鼓舞的原属本意。而通过Pr视频软件的剪辑与编辑,对反排木鼓舞进行原始采样后再进行背景画面的填充,可以使“出门舞”存在于原始迁徙的画面语意之下,从而具有出门远行、开始迁徙征程的形式寓意的填充表达;也可以使“砍草舞”“踩虫舞”的画面更具真实性,同时增添“挖坟舞”“丰收舞”象征寓意的形式。当然,画面与背景的叠加填充技术,并非简单地增加一组画面或是增加一组图像。我们不可能只是将铜鼓的图像直接叠加在贵州苗族铜鼓舞的画面上,或者是将一个八角鼓的图片直接放置于山东鼓子秧歌男舞者的手中,这些原属于民俗舞蹈本身的基本符号是不用重复添加的。而在舞蹈形态背后所需要阐述的文化内涵与形式,则是需要表达的重点,也是主要填充的方向。

(二)舞蹈教学画面素材的音频图示设计。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中,音乐既是舞蹈的伴同物,又作为舞蹈的一种生态项。无论由哪个角度来研究音乐,都将涉及音乐结构中对各个层次的分析和对音乐文化及其周围环境的诸种互相制约关系的深入考察[4]。而现有的舞蹈视频在音乐方面,只是通过声音为媒介传递旋律和节奏以及基本艺术特质,而关注点更多的应是画面与声音的配对关系。图像的音频图示化设计想法,源于音频的波形呈现。大众熟知的音乐剪辑软件CoolEditPro,是一款被人们形容为音频“绘画”的程序,其“绘画”就是将音乐导入成为音频波形文件,依托CoolEditPro软件进行声音的剪切、粘贴、合并、重叠声音以及其他音色、速率、音调等方面的剪辑操作。通过音乐波形的“绘画”与舞蹈画面进行严丝合缝的配对,可以强调呈现舞蹈与音乐更深层次的对比配合图例,由此可准确看到两者关系间更为深刻的环节,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动作与节奏、动律与旋律、动态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教程的朝鲜族舞蹈部分,韩贤杰教授对朝鲜族舞蹈教学常用的基本长短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例如:古格里长短为12/8节拍,慢速。古格里长短具有连绵不断,悠悠荡荡的韵味,舞蹈表现出缓慢而舒展的特征。该长短一般适合于腿型、手位、屈伸、步伐等基本动作训练;扎紧毛里长短为12/8节拍,中快速。该长短具有鲜活而激扬的情绪,舞蹈以快捷而零碎的动态为特征。扎紧毛里长短一般适合手腕、弹手、脚腕和旋转等动作训练[5]。从上所述来看,不同长短类型来可以表现出不同舞蹈类型所需要表达的情绪、动态、风格、类别等特征,同时也可以较为明显地体现舞蹈与音乐的关联性特征,而在韩贤杰教授发表的《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研究》更加能够看出传统教坊舞蹈类型的不同音乐长短动态特征,以及教坊舞蹈的音乐文化及其流传环境特征。朝鲜族音乐长短的乐谱多以“●”和“?”来表示长鼓的低音与高音,从声音符号和演奏特征来看“●”为厚重沉稳的低音和“?”为清澈亮丽的高音,而正是“●”和“?”两个不同形状的音符构成了多种类型的长短形式,从而与舞蹈形成相互依托、互为制约的关系。不难想象,将以图形高低起伏的波纹来显示的音频波形配合舞蹈画面中的动作结构,是否更加能够说明每一个舞段、每一个舞动它的基本动态特征,准确显示动上接第72页作动态其具体的发力、速率、幅度的发生与变化特征,从而更加准确阐述动作背后音乐深层次的文化内核及其关联属性。

(三)舞蹈教学视频画面的三维动画技术应用。“特定的灯光的语汇,其实无论是光位,光影,光色等,都是为最终准确统一的灯光语汇服务的,它集中体现了设计师对剧目的理解,对灯光整体风格的把握”[6]。这是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师任冬生在《舞剧中灯光的语汇与延伸》一文中所讲述的实操经验。通过这段话可再次认识到,舞蹈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表现方式是通过舞蹈本体以及其他与之相关联的艺术形式共同呈现完成的,而在此之前诸如舞台舞美、服装道具、化妆造型灯等方面都是需要提前进行设计的。在进行舞台灯光设计的时候,通常使用WYSIWYG(中文:所见即所得)是一种三维灯光设计软件,通过以太网/DMX灯光控制台来舞台的灯光场景的模拟。这种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属于舞台艺术表现的辅助作用和舞台艺术呈现的另类形式。如果将三维动画技术的理念,运用在舞蹈艺术形式中,通过三维动画的人物动作制作,参照WYSIWYG(中文:所见即所得)软件的运行和操作方式,是否也可以进行舞蹈动作的数据采集。假设运用三维动画中骨骼动画技术,对舞蹈素材数据进行编辑、修改、加工,将动画中每秒每帧的数据严格按照专业舞者的要求来设计定型,也能够为舞蹈编创中舞台画面、调度队形等方面的设计编排带来诸多便利。而对舞者的三维动画动态信息数据采集,则可以运用于传统民俗舞蹈的传承与研究,它可以对舞者进行实时的动态采集,并形成三维动画的信息数据便于留存和分析研究。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共同的转变:“线下”转为“线上”。因为本次疫情对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是暂时的、也不是较短的时间可以衡量的,从受影响的本质来说,仅就教学与学习环境而言,在很多方面的转变是革命性的,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打破传统观念,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而上述的各种设想恰恰为人们的线上教学或编创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操作可能,其中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是否能够达到线下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可能只进行简单的比对,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对现阶段的尝试做出相对正确的评价。因此,要以舞蹈与多媒体两个不同艺术形式下的交融互通和创新研发为出发点,对未来更多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拓展空间,推动多元化的跨界艺术形式研究的新思考,从而给予教学、编创、表演等方面提供更多新的技术应用。

作者:郭罗乐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