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然后提出了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及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介绍了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生源多层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技术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智能控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该课程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实践性的特点,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1]。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高考报考学生数的不断减少,尤其是江苏本地生源的大幅度缩减,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完成招生指标,除了普高生之外,不得不招收“普高注册生”和“中职注册生”。即使这样,机电技术系也有部分专业人数特别少,不足以单独开设班级上课,故而形成同一个授课班级中既有普高生,也有“普高注册生”或是“中职注册生”。这些工科专业文理兼收早已是常态,形成了同班级生源多层次的现象。根据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近几年的招生趋势来看,注册入学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多,尤其是中职注册入学的学生。这样就会有更多班级面临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授课班级既有普高和普高注册的学生,又有中职注册的学生。尤其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会出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比如,笔者目前所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班级是由六个行政班所组成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二、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同一个授课班级生源多层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如何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讲课时不再追求整个电子技术内容的完整性,而更注重学生能够学到多少、吸收多少。教师要融合理论讲解、软件仿真、实验箱实操和面包板实操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时下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且注重过程性的实践考核,期末考核则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的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进行理论考核。总之,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互帮互助的基础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我校也与超星合作建立了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电脑端),其相应的手机客户端为学习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也相应地建设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在授课过程中,不管是理论讲解还是实验操作都结合学习通进行信息化教学。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记录所有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为过程考核提供了依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前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采用理论加实验箱实操的授课形式,但实验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大,学生不太感兴趣。实验部分偶尔也会采用在万能板上焊接电路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焊接上,并且一旦焊接完成,不能便利地修改电路结构,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有单纯采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这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有所限制。本次教学改革采用理论讲解、软件仿真、实验箱实操和面包板实操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加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同的项目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效果都能够达到最优。

三、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本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主要针对我校17级的自动化1701、自动化(单招)1701、机电1701、机电(中职注册)1701、汽修1701和汽修(中职注册)1701六个行政班级构成的合班进行教学改革。首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是由前期设计好的任务构成,融入教学知识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2]。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些项目只进行理论讲解和Multisim软件仿真,软件仿真这种实验形式方便实现,一般的机房都可以满足条件,师生可以边讲边练,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些项目进行理论讲解和在实验箱上做实验,可让学生对实际的元器件,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进行熟练地使用,并使其掌握基本的电路测试方法;有些项目采用理论加面包板实验的方法,面包板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难,但也比较灵活,需要学生把所有元器件的每个引脚都弄清楚,并自己设计连接线路,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有挑战性,比实验箱上的实验难度要大得多。面包板实验主要培养学生把电路原理图转换为实际线路的能力,这对学生读图、识图及实践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软件仿真、实验箱实操和面包板实操,这三类实践操作部分的难度是依次升级的。软件仿真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这一基本操作;对于实验箱操作部分,有些中职注册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做过类似的实验,已经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这些实验对他们来说较容易,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安排中职注册学生和非中职注册的学生两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让中职注册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都会有所提高;面包板实验在三个里面属于难度最高的一种,可以安排普高、普高注册、中职注册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三个人一组共同完成(具体的分组情况也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好带差,程度好的学生先动手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观看之后做。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比如,“简易直流电源制作”这一项目所包含的知识点是二极管的基本知识、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教师采用理论讲解和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进行信息化教学,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首先在学习通上预习任务“我们每天都使用的手机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在学习通上作答,此举是以具体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本项目的兴趣。课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相应的知识点视频和简单测试题,学生对视频的观看和对测试题的作答都会被记录下来。课堂上边讲边练,教师对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进行仿真。对于稳压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则是先让学生进行软件仿真,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听讲。在这个项目中教师选择“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这个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师针对这个知识点录制了9分55秒的微课,另外,还将电子课件等相关资料提前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把学生提前分为6人一组(普高生、普高注册生和中职注册生各2人)进行课下的学习和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课堂上每个小组轮流讲解并相互评价,教师也给出点评,并对每个小组的每位学生都给出评分。最终在课堂上对这个项目整体进行软件仿真,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学习通上给出相应的评分。本项目全部内容结束之后,还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相应的作业题或测试题。再比如,项目“音频放大器的制作”采用理论讲解加面包板实验的教学方法,该项目主要的知识点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与“简易直流电源制作”项目一样,理论讲解仍然是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而面包板实验部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把学生分为3人一组(普高生、普高注册生和中职注册生各1人)。由于面包板实验比较灵活,不同组甚至是同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装配思路。因此,可让每组学生自己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教师会在课堂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是否能够把手机播放的音乐声放大来判断实验成功与否,并根据每个人的装配线路给出相应的成绩。由此,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里相互学习讨论,共同提高。

四、生源多层次背景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

不同的项目或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分组,每个分组里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员都会有自己相应的成绩,最终每个学生的成绩是独立的。学习通上的课程统计功能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学情统计功能中对教师平时在线的作业和测验进行统计,作业或是测验已交学生的成绩和未交学生的名单一目了然;课堂积分可以体现平时课堂上每位学生参与抢答、选人、调查问卷等获得的积分;由于学习通的签到功能比较节约时间,所以,每节课学生都使用学习通进行签到,每位学生整个学期的签到率详细列出;观看章节视频的完成率以及章节测验的完成率都能也都能够统计出来。成绩统计功能直接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也是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所以,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学习通的使用都贯穿本课程的始末。前期在建设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时,已经建设了试题库,本学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期末的理论考试是在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教师试卷和学生答题都是利用学习通App进行,主观题有的需要画图或是计算,不方便在手机上直接作答,可以在空白的纸上作答,然后拍照上传。教师阅卷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单选、填空和判断等这些客观题系统已经自动批阅好并给出了相应的成绩,教师只需要批阅主观题,并且在批阅每一道主观题时正确答案就显示在学生答案下面,评分非常方便。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学习通上统计出来的,由过程考核成绩和利用学习通进行网络考试的理论考核成绩所组成。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

五、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尽管同一个授课班级中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通过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同时注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有所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最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延丽.理实一体化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159-160.

[2]吴三斌,吴三平.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10):212-214.

作者:张延丽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