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范例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范文1

(一)家庭化管理现象较为显著

很多建筑私营经济的大都是采取的家族式管理方式,这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在进行人事配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任人唯亲问题。很多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在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不到重用,从而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从根本上来分析,这种现象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族化的经济管理方式也导致企业决策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多意见和建议不能够及时传到到领导阶层。

(二)私营建筑经济组织结构单一、经营规模有限

很多私营建筑经济的企业法人都是施工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的经营以及管理培训,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专业素养,从而导致其日常经营以及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单一,缺乏一定的发展空间以及经营规模。经营者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展规模以及管理理念、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才能够提升私营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其发展较为缓慢的局面。

(三)经营时间较短

私营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表现出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经营活动的短期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没有建立并完善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制度,从而导致水平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流失较为普遍。追缴工程款项困难也是其经营时间较短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财产合法性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目前的法律条例中还没有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财产保护上制定明文规定,从而导致财产的合法性存在较多的漏洞,部分企业员工利用相关漏洞进行经费的胡乱报销,从而出现费用乱摊派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出现严重的资金流失现象,还会导致其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保护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发展理念

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要改变落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该模式,对现金的管理理念进行引起,不断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采取科学的经营模式来建筑经济进行发展。目前,很多私营建筑企业都开始主动对先进的经营方式进行学习,并提倡解放思想的管理理念。在摒弃传统发展理念的同时,不断吸收新鲜的活力和血液,从而保证私营建筑经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建筑企业在朝着公司制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资源进行整理,从根本上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建筑企业朝着可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的管理水平

私营建筑企业管理和经营者要主动对各种先进的管理发展理念进行学习,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私营建筑经济只有对现展形势进行全面、科学地认识,才能够处理好家族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筑企业要立足于实际发展状况,对发展理念进行寻找,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管理,引导他们参与到锻炼以及培养工作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企业存在的各种内部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私营建筑经济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发展技术

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立足于长远发展,系统规划我国私营建筑经济。我国目前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企业管理和领导人员要能够做好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内部技术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而保证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私营建筑企业只有保证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项目承接机会,形成长远的发展合作机制,合理对短期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规划,从而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要能够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持,从而保证私营建筑经济获得持续性发展。企业本身要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关注,对于私营建筑经济的地位进行保障和巩固。

三、结束语

私营经济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中,包含着多项内容,其中,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新农村的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对农村的环境也不断进行改善,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提升,也使小康社会的建成有了一定的基础。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得以真正实现,关键点、重点以及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才能够实现全面小康。这就需要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有新的面貌、新的发展,同时经济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管理就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相应的保障[1]。

1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关注民生,惠及三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于农村,如果农村的发展跟不上去,那么整个社会也很难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即在农村如果不能达到小康,那么全面小康也就不能得到实现。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要重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处理好农民间的问题,保障农民的权利,既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还能够更好的惠及三农。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各项政策、理论体系更好的落实。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且有利于推动建设更加民主、法制的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1)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对农村加强改革,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推动农业设施的进步,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而农业生产水平要得到提高,就要对农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使农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并且具有安全性,同时还要使农产品的生产格局也能够实现多样化,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并且能够具有丰富的营养[2]。此外,除了农业之外,还要加强林业、畜牧业等发展,推动农田水利的建设,研究并推广农业种植的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还要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即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对与土地承包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使土地承包关系得到稳固。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成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农村。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筹集比较多的建设项目资金,而怎样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以及在项目实施中如何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农民关注的问题,要不断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保障农民的权益[3]。

3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1)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发展新农村,以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者中,为了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需要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并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发展中,涉及到许多收费问题,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不断规范,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农民负担监管的发展方向,向着服务化趋势发展。还要不断创新监管思路,拓宽监管的范围,在工作方法上,找到当前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针对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集资摊派情况,保证合理收费。如果存在与政策相悖的行为,使农民的负担得到增加,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才能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负担真正能够降低。2)加强农村的财务管理,改革并优化农村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问题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要加强重视,并做好管理工作。要对农村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使其不断得到优化。要与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形相结合,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农村的财务管理结构得到完善,从而使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的需求。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时,还要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使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这就需要及时清查并核算农村的集体资产,为了保证工作能够高效完成,可以将农村财会中坚力量集中起来。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推广先进的经验,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建设成果得到更好的巩固。

4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各项机制能够得到完善,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潇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自治县政府自治权实施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私营经济范文3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民营经济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完善,如“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和动力因素,民营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由于国家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尚处于逐步修订和完善之中,对民营经济组织的支持措施不够到位,加之监管措施未能落实,民营经济组织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据香港股市监管部门称,在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中20%存在诚信问题,特别是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领军人物周正毅涉嫌欺诈被大陆两次判刑入狱而仍被香港廉正公署挂名通缉,造成大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倍受质疑。从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看,部分民营企业的“资本不实、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可信度低。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失,甚至以“假账”掩盖真实财务收支,以“圆账”代替真正的会计核算。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国家税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同时给社会经济有序竞争和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正视这一问题,找出成因,提出解决对策,意义十分重大。   一、民营经济组织会计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等“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   (1)民营企业会计法律法规意识薄弱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体系。特别是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为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增加了选择方法。但多数民营企业是依靠一技之长发起,以敏锐的市场经营意识发展,对管理特别是会计法律法规意识和重视程度相当薄弱,不能感受管理出效益所带来的成果。   这样客观上造成在民营企业规范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环境,并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成灾。   (2)外部监督缺位   在政府监督方面,由于政府各部门特别是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管目的、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手段不同,没有形成监管合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会计规范对民营企业日常的具体会计行为进行监督。从监管的主体看,权责界定不清。表面上看,我国的会计监管是多方位的,但各监管主体之间职能交错重叠,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主次不分,这些弊端将会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最终导致无效的监管。另外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执法信息相互独立,执法检查结果不能共享,不能达到监管信息共享,容易出现监管缺位或多头监管的情形,并造成巨大的监管成本。有些民营企业往往因不同的目的向不同的部门报送不同的会计报表,从客观上使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一路绿灯。在社会监督方面,主要由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体的会计中介机构执行。尽管《会计法》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进行再监督的内容,以保证会计中介机构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但由于目前社会审计的业务尚未普遍覆盖民营企业,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民营企业进行审计的范围非常有限,并且一些审计是出于特定范围和特定目的。由于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双重缺位,在很大程度上,给民营企业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工作造成了控制真空。   (3)做“假账”成本低,利益驱动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成为经济领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民营企业为我国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又使他们常常忽视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利益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忽视会计法律法规赋予他们应尽的职责。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原因是做“假账”的成本太低。在目前政府和社会监督双重缺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做“假账”民营企业的为零成本,却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现实的巨额“收益”,即使个别案例被查处,也只是补交税款或给象征性罚款了事。因此,处罚力度过低,难以从根本上抑制和动摇其做“假账”的“根基”。   这种低成本的利益驱动,在追求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做“假账”现象屡禁不止便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会计市场准入监管中各种寻租行为滋生泛滥,将许多不法行为带入整个会计市场,严重地破坏了会计市场的秩序。低成本的寻租行为,成为做“假账”的帮凶。   (4)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缺失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持续经营中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额财富和用之不竭的资源,然而“诚信”这笔用之不竭的巨额财富却与许多民营企业无缘。由于目前我国对民营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缺失,没有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测评、监督和惩戒机制,信用评价仅局限于银行的贷前调查评价,而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的交易欺诈行为和不讲信誉、抽逃资金、恶意偷税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却无系统的记录和评价。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缺失,使民营企业良莠不分,产生普遍的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也使民营企业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少了强大的压力和自律动力。   二、强化民营经济组织会计管理的对策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必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规范会计工作方面,结合民营企业的自身需求,政府部门必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p#分页标题#e#   (1)完善监管机制,形成约束机制与自律行为的有机结合   健全的监管机制,是规范民营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重要前提。法律是对会计舞弊行为最有力的威慑力量,特别是对没有其他约束的民营企业,因此,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强化执法检查,使民营企业确立会计规则的权威性和遵从性,用机制约束和限制执行会计法律法规的惰性。国际上会计监管经验表明,政府监管比民间自律更有利于约束会计舞弊行为。   政府是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独立性最彻底的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对监督体系的最终介入,将无法建立具有真正独立性的经济监督体系。   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会计监管体系应该包括会计监管立法体系和会计监管执法体系两个方面。会计监管的立法体系是实现会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通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制订法律,由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准则、行政规章制度,由自律性组织制订其行业规范,会计监管立法体系应以《会计法》为母法,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为配套法律制度。   会计监管的执法体系需要从会计监管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它需要规范的监管主体、明确的监管范围与会计监管对象进行互动。值得重视的是,监管主体要以政府机构为主,政府机构如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部门要承担会计监管的主要职能,实现其法定的权威和强制力,同时利用自律性组织如中注协等在会计监管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实现约束性监管与行为自律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监管执法体系。   政府机构的会计监管,要打破部门立法、部门分割的格局,避免措施相互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遗漏和抵触现象,提高执法的协同性,形成执法的的合力,降低执法成本,增进执法效果,形成以严苛的监管环境提高民营企业会计自律行为。   (2)建立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和科学有效的惩处方式,强化民营企业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的会计责任、约束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行为《会计法》在对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法定责任是非常明确的,要求对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来看,用法律约束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目前我国涉及会计违法惩戒惩处的相关配套法律还不完善,还不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和惩戒效果,没有将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真正置于民事责任的约束之下(如缺乏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等)。单一而轻微的行政处罚既不具威慑力,也不能触及高管人员的切身利益。   如按我国现行《会计法》(2000年7月1日实施)规定,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这种重罚单位、轻处个人的方式,以及对个人犯罪前违法行为的轻微处罚,形成会计造假较低的机会成本,是许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单位敢于冒“舞弊之风险”而获取巨额利益根本动因。   另外我国经济法规中对“未构成犯罪违法行为”没有刑事处罚规定。   这种对“犯罪前违法行为”弱性处罚很难发挥真正的威慑性作用。此外,在处罚方式中存在不合理问题,处罚性法律规定基本是将处罚对象分为对“法人”和对“责任人”的处罚;处罚的手段分为“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民营企业而言,对“法人”(单位)的经济处罚同时又是对所有者的处罚;对国有企业有效的行政处罚,形同虚设,基本无效。   美国在这方面就有较为切实可行的民事赔偿的相关配套法律,在对欺诈行为采取强有力的惩戒同时,增加了“犯罪前违法惩戒”的措施,如对违纪违法直接责任人的实行监禁五年的处罚力度,使舞弊的风险成本远远大于舞弊行为的机会收益。因此,会计监管体系有效的运行需要依赖于强有力的惩戒措施作为根本保障。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从根本上约束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的一些不法行为,使会计监管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指导与管理相结合,以服务推动管理,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核算体系的健全   从理论上讲,健全的会计机构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保障,但民营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需要,从成本效益角度,相机考虑。对于规模较小、业务单一并且业务发生不频繁的企业,可以选择记账的方式;对于中等的规模,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存货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重要性,选配在存货管理和成本核算上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同时选用适合企业管理需要的会计软件,实现管理需要,发挥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相对复杂的企业,应当设置功能健全的会计机构,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必要时设置财务总监职务,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建立会计人才库,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备选资源。   民营企业选人难,是不争之实,特别是会计人才方面。一方面,民营企业人才管理模式粗放,缺少考核、任用和提升系统,加上企业永续经营理念不强,特别是多数民营企业没有人力资源规划,专业培训和专业交流机会少,发展空间小,使高端的会计人才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需求讲究实际,希望所选会计人员是熟练工,人员培训过程由社会承担。这样,形成人才市场会计人员过剩与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缺乏的矛盾,会计人员找工作难,尤其是刚毕业初次就业的大学生,而民营企业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这个矛盾完全以市场来调节问题较大,必须通过政府有形的手来协调,建立会计人才库,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备选资源。#p#分页标题#e#   政府会计从业管理部门,通过会计上岗证管理,建立会计人才库,掌握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动态,通过会计执法检查和年报审计信息反馈的信息记录人员业绩,对高端会计人才实行跟踪动态管理,达到人才储备目的。   在人才的推介上,全面考虑会计人才的价值,提供最低薪酬建议数,为会计人才发挥才干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条件。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建设,逐步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完善会计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4)进一步完善记账管理体制,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会计记账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初步形成了会计记账的管理体系,并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会计记账机构。一些地区在对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的会计服务中,已经提供记账和人员培训,并采取了一些优惠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准入资质,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不仅是记账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的需要。继续宣传记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突出记账的法律地位,增强一些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对记账的认识,努力开创记账新局面。会同税务、工商等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从条块上讲,税务部门需要督促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建制建账,认真履行纳税申报义务;工商部门在工商年检时需要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建制建账,提供年度经营情况以及资本状况。目前这些监管的共同需要是各部门自行实施的,限于人力、物力,不能全面开展,加上惩戒惩处不力,造成一些民营企业业主及高层治理人员对会计记账及管理业务咨询需求减少,记账市场竞争不充分,迫使记账机构以低廉的价格,提高低廉的服务,以业务规模维持记账机构的生计。   完善记账管理办法,积极推动记账。一方面,以加强对服务对象的监管,为记账机构提供市场需求,推进民营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加强记账市场的整顿,明确在记账受托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实现法律责任关系分明,对不具备记账资质的行为,严格查处。通过完善记账管理,实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的目的,为民营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提供技术支持。

私营经济范文4

一、灾害与租佃关系

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深刻影响着农村租佃关系的变化。按珀金斯的观点,中国的租佃制度在各个地区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北方的低租佃、南方的高租佃。[4]但实际上,即使在同一省区之内,租佃关系在各地仍存在较大差别。在广西,与广东相邻的苍梧道地权最为集中,北邻贵州的柳江道地权最分散,如下页表1所示:租佃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千家驹等人认为与人口密度和商业资本的多少有关;[5]2黄宗智认为与生态环境的优劣有关[6]。诚然,这些确实是影响广西租佃关系高低的因素,但自然灾害是影响广西租佃率的一个罪魁祸首。苍梧道的佃农成分之所以高达57.9?,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灾害频发。苍梧一带河道纵横,在民国时期的38年中,苍梧共发生水灾30次,平均1.27年就发生一次水灾,为历史上发生水灾最频繁的时期之一,而且民国时期苍梧还有5次旱灾的纪录。[2]191由于灾害的频繁发生,广西农村中农户性质的变迁非常剧烈。1937年至1942年各县自耕农成分都明显减低,阳朔、苍梧、郁林、柳江、河池5县自耕农分别减少了15、2、10.5、7.49、13个百分点。河池的佃农成分稍有减少,其余4县都有提高,阳朔增加了25个百分点,苍梧增加了5个百分点,郁林增加了9.5个百分点,柳江增加了11.77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地区频繁发生灾害,而且,灾情较重。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2年,广西共发生水灾55次,旱灾57次。[2]423,447阳朔在1939年、1942年两次遭遇大水,其中1942年受灾12.89万亩,损失粮食554万斤;苍梧在1942年也发生了大水,西江最高水位达27.92米,持续半月始退;郁林在1939年、1942年两次水、旱灾同时并发,庄稼受损较大,灾情严重,出现了饥荒;柳江在1939年夏发生旱灾,田地龟裂,有1/3以上水田插不下秧,至7月就有千余户断粮。[2]423,195,239,243,79灾害的频繁出现使得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佃农。

在此期间,河池却存在着佃农获得土地,转变为半自耕农的情况,佃农成分减少了3个百分点,这固然与这里地广人稀,农民较易获得土地有关,然而,这也与河池少有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载,河池在整个民国时期没有水灾的记载,旱灾仅有1次。[2]369虽然有漏载的可能,但也足以说明河池灾害较少。倘若灾害频繁,农民即使拥有再多的土地也抵挡不住灾害的侵袭。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就得向其交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租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样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7]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一般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新桂系时期,广西各县一般盛行实物地租(包括分成租和定额租),钱租很少。据广西统计局统计,1934年广西全省分成租占56?,定额租占39?,钱租占5?。据省农业管理处农业经济研究室对各县的调查,1942年全省分成租占50?,定额租占42?,钱租占8?。这几种田租形式因各地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分成租是广西最流行的一种租佃制度。地力肥沃,收获较有保证的农田多实行定额租,而地力瘠薄、旱涝不均,收获很难预测的农田就实行分成租。[8]35在灾害频繁发生、无法准确把握田间产量的情况下,分成租是业佃双方都愿意采用的租佃方式。从佃种期限上也可以看出自然灾害与租佃制度的内在联系。1934年广西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广西全省租佃以不定期者最多,达70?;短期(5年以下)次之,占15?;长期(5年以上)占12?;永佃制仅占3?。[8]269这种租佃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灾害对租佃制度的影响。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田地的收入没有可预见性,于是很难保证佃农按期足额缴纳地租,一旦佃农缴不上地租,对地主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地主就要寻找能够缴纳地租的佃种者,所以在广西不定期者往往居多。由于是不定期,所以农民便不会穷尽全力爱护土地,更不会去增加土地的投资,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良田逐渐失去肥力,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经济的衰退。

二、灾害与乡村借贷

新桂系时期,广西多数农民的生活相当艰苦。稻田较多的桂东南数十县的农民,常用价廉之甘薯、芋类及玉蜀黍等充饥,把省下来的一点稻米拿去出售。他们每年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悲惨境地。据千家驹等人在1933年对广西12县780户农家收支进行的调查,每户农家年均收入总数为293.90元,支出总数为324.79元,不敷30.89元。[5]62平常年景尚且如此,一旦灾荒来临颗粒无收时情况就更惨。“除少数小地主与小资本家外,一般农民即遇丰年,难供温饱,一遇荒年,或婚丧等事,便无以应付,为生活所驱策,不得不向小资本者用高利求贷,或向当铺押借,购买必需品或耕作资金,而图苟延残喘,期待丰年”,[9]广大农民一遇荒年歉收只能求救于借贷。根据1934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对苍梧等5县21村借款农户成分的调查,在广西各类负债农户中,半自耕农平均负债最多,自耕农次之,再次是佃农,其他农户(主要包括出卖劳力者、小贩、从事加工业者和从事杂业者)最少。[1]229借款农户的这种分配,实际上与他们的还债能力密切相关。聪明的放款者不会轻易放款给极度贫穷的农民,因为他们已经失去还款的能力。但越是贫穷的农民,越需要靠借贷来维持生活。自诩“救济农村经济”的广西银行,在灾害来临农民急需借款之时并未兑现他们的诺言。1942年,广西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部分县兼受水、旱两种灾祸,受水灾的有49个县,受旱灾的有62个县,被淹田亩800,000亩,重灾民达1,500,000以上。广大灾民原期望广西银行能够普施化雨,广发贷款;但银行为了防止呆账,停止农业长期贷款,短期放贷在币值暴跌的情况下也较上年大为减少。面对这一事实,广西银行也不得不承认:一般农民筹款,只得求助于旧式借贷。在这种情况下,贫民告贷无门,只有饮鸩止渴,求救于高利贷。广西的高利贷情况,一般分为借钱还钱、借粮、预卖作物等。借钱还钱通常利率为月利2分到3分,也有高达5分以上者。借粮多在青黄不接之春荒时借,秋收后还,利息有另加利钱或另加利谷两种方式,在百色甚至有借一斗还两斗者。

预卖作物是最多的,预卖价格各地不一,如阳朔县预卖价格比收获后每担市价减三元,百色县减两元至四元,其余各处减30?至40?不等。一担谷子的价格不过六七元,但预卖时减了二三元,而预卖与收获的时间相隔不过二三个月,可见高利贷剥削的沉重。[5]3如此高的利率,使得生产缩减,农村破产。据统计,1933年广西借粮的农家占农户总数的58?,借钱的农家占农户总数的51?。[10]关于借贷用途,据1934年广西统计局对昭平等14个县36个村的农民进行调查的结果,“用于生产者不过24?,用于消费者76?,可见多数以解决饥荒为目的。”[8]276造成饥荒的原因很多,如耕地缺乏、人口增加等,但“历年各种灾害,更为直接促成借贷之动力”。[1]247而且灾害愈严重,借额愈多,借贷利率愈高。如邕宁县定英村“叠遭旱灾”,蟠厢村自1931年起也连遭风、水、虫各灾,致使次年“借额突增”;柳州社湾村各类农户以1930年借款最多,也是受灾害之影响。[1]250抗战后,广西面对前所未有的,许多利欲熏心的地主、商人趁火打劫大放高利贷。在阳朔等县,夏季借谷1担,秋收时要还5担;贺县、昭平、柳江在上半年借谷子1担,到新谷登场时,要还3担至4担。有的地方,有粮食的地主豪绅有意屯粮不借,迫使农民在5~6月间以极低的价格忍痛出卖田间的青苗。当时在贺县和平乐等地,5~6月间卖青苗,每担谷一般只能卖7,000元到9,000元,而当时的谷价却在每担30,000元以上。[11]在武宣,借100斤得在借据上写借400斤,甚至要写上借600斤,而且还冠冕堂皇地说是“念在亲友,不要利息”的份上。[12]这样,农民在还债之后就所剩无几,甚至全部所收还不够用来还债,往往是春借秋还冬又借,苦不堪言。人们在饥荒时求救于高利贷,无异于剜肉补疮、饮鸩止渴,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借此苟延残喘,而当高利贷都无法借到时只能坐以待毙,活生生地饿死。甚至有些过去曾经是富裕的农户也逃脱不了此劫难,因为灾难来临是不分阶级、不分贫贵富贱的,如在兴安县界首乡石门村,有一个叫蒋廷玺的人,曾是当地的富户,“有田三百亩”,而现在“粒米皆无”,在告贷无门的情况下,全家四口人,“相继饿毙”。[13]#p#分页标题#e#

三、灾害与地权转移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一切,所以不到万般无奈的时候,农民一般不会出卖他们的土地。然而,当灾害突然降临的时候,境况本来就很严峻的农民往往会陷入告贷无门的窘境,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奔走于高利贷者之门,以土地为抵押换来需要的款项,有时如果抵押借款无门,只好也被迫忍痛割爱,把土地典当出去,这成为“一般农民逐渐失地的第一步骤”。[14]广西典当土地的手续十分简单,只要找中间人和债主说合,订立当契,将田单交给债主就算完事。每亩土地能够典当的价格,“视土地良窳,生产丰瘠而异”,“通常无论各种水田畲田,其典价往往约当地价半数上下,其最高者可达地价之80?,如南丹县甲进村,郁林县古城村;其最低者仅得地价之20?,如阳朔县之长同村,大多数农村典价约当地价之50?至60?”。[5]83土地当出之后,最通行的当期是3年,一般在3年内不得回赎。由于受灾害的不断打击,农民日益贫困,实际上很难赎回自己的土地。当农民再需要借款时,即可将当地“找绝”,另立卖契,找进那部分未付足的地价,永远绝卖。新桂系时期,广西的地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34年与1931年相比,水田、平原旱地、山坡旱地的价格分别下降了25?、26?、8?。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1933年对苍梧、邕宁、柳州、桂林、龙州等5县的农田买卖价格进行了调查。广西各地的地价差异很大。上等地以柳州的价格最高,平均每亩84元,最低是桂林,平均每亩34元;下等地以邕宁最高,平均每亩33.3元,龙州最低,平均每亩9.8元。

私营经济范文5

乡镇企业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中乡(镇)、村民群众联办及个体劳动者兴办的企业,它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其前身是农村手工业和社队企业。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明确把乡镇企业定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中国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实际中,所有成立于农村地区、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和组建的企业都被称为乡镇企业,即乡、镇、村的集体企业,农民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一翼,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乡镇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乡镇企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乡镇企业是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3)乡镇企业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内容;(4)乡镇企业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的基本途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对乡镇企业十分关心、十分重视。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搞现代化,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目前我国学者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改革和制度管理、发展战略和上市融资、企业体制和产业结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乡镇的具体的贡献分析等。西芹镇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区西郊,距市区10km,是南平市委、市政府实施“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战略中西拓的中心腹地。自唐五代建制镇系闽北千年古镇之一,原称西津镇、三芹镇,因址在延城之西,清代时更名西芹至今已有1104年的历史。自古商贾云集,商贸繁荣,为闽江上游主要商埠。东邻夏道,西交沙县,南接塔前,北连来舟、茫荡。境内青山叠翠,自然资源丰富,沙溪、富屯两大河流贯穿全镇。西芹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距北面205、316国道、福银高速公路和待建成的浦南高速公路互通口仅1.5km,东、西两面有绿水、西芹两个火车站,数个水运码头,500t级货轮可直航省城福州。全镇共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7个自然村,1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万人,其中镇属人口3.5万人。全镇土地面积251.1km2,耕地面积1400hm2,林地面积1.7万hm2。西芹镇是福建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省明星乡镇、省乡镇企业百强镇、省文明乡镇、闽北十强乡镇。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平市西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具有“亚城市文化圈”美誉。

1西芹镇乡镇企业组成与发展现状

西芹镇主要产业有加工业、种植业、畜牧业、流通服务业。全镇现有18家林木加工厂、8家笋罐头厂、56家竹制品厂、6家机械制造厂、5家饲料加工厂、3家建材厂。全镇果树种植面积约866.67hm2,其中种植早种六号枇杷、日本板栗等优质果品种面积约200多hm2。蔬菜基地面积174.4hm2,稻菜轮作面积270hm2,年上市蔬菜总量达2600t,产值3000多万元。全镇有规模养殖企业20家,其中万头猪场2家、800头奶牛场1家,年出栏生猪6.8万头、家禽50多万只、蛋品700多t。流通服务方面,现全镇从事流通专业户达400多户,在省内外设有20多个流通窗口,建有延平区最大的笋菜批发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芹镇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步伐,努力拓宽商品流通的渠道。20多年来,全镇建成一大批设施比较完备、大中小衔接的商品交易体系,形成以西芹车队、龙盛运输、公交运输为依托的汽车运输业;以广本四位一体专卖店为龙头的汽贸业和以新力量医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仓储服务业等工业产业化集群。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事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的个体工商户有741户,有以服装鞋帽为主的前溪路商业步行街,里面有才子、红豆等驰名品牌专卖店。又拥有品种齐全、种类繁多、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西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面积达1.52万m2,历来是闽北农副产品集散地,集聚了延平、建瓯、尤溪、沙县、将乐、顺昌6个县市近40个乡镇农副产品,并被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改造工程。同时西芹镇将在近期内启动建设闽北最大西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该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西区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建成一个集订单处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捡货配送于一体的中心,使之成为福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结点。

2乡镇企业对西芹镇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西芹镇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的变化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

(1)1996~2000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个体数在正负增长率间波动,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总收入也处于振荡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乡镇企业在西芹镇刚刚开始起步,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还不成熟,导致了这种增长率的正负波动。但工业总产值的正负变化也引起了地方财政收入的正负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时期乡镇企业已占据相当的比例,农业不再是经济的绝对主导因素。

(2)2001~2003年:西区开发大潮中,西芹人民思想解放,抢抓机遇,与时俱进,迈着开拓创新的坚实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快车道。这一期间西芹镇的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1.92%、16.09%、9.23%。经济总量(GDP)居闽北各乡镇前列,集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购买力和实际消费超过闽北各乡镇平均水平。仅2003年,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人均纯收入支持率分别为41.18%、20.11%、10.54%,均达到10年来的最大。这一时期是西芹镇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奠定了西芹镇乡镇企业的坚实基础。

(3)2004~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缓慢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只有14.29%、12.05%、7.69%,比2001~2003年显著降低。到2006底,西芹镇固定资产投资13815万元,工业总产值57680万元,财政总收入171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9元,这表明乡镇企业是经济快速成长的主导因素,并在高速成长中伴随有不稳定因素。

总之,从2001~2006年来看,由于“十五”计划在西芹镇得到高度的重视,政府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资,为发展以乡镇企业为特色的地方经济,西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优惠政策,促使了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个体数稳定增加,从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总收入亦稳定增加,特别是2003年之后,乡镇企业在西芹镇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稳定,农民年均纯收入趋于稳定的增长。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减缓,也暗含着乡镇企业在西芹镇增长潜力的下降。可见,乡镇企业产值激增和乡镇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地方政府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乡镇企业是西芹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分别建立财政总收入(x1)、地方财政收入(x2)、农民人均收入(x3)与工业总产值(y)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经检验,所建立的模型均达到极为显著的水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充分说明乡镇企业的崛起在西芹镇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乡镇企业总产值是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的核心动力,极大地带动了西芹镇经济的发展。#p#分页标题#e#

3结论与建议

1996~2006年这10年期间,西芹镇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直接拉动了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为西芹镇地方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研究中也发现西芹镇的乡镇企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企业资金投入盲目,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降低,员工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甚至个别企业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惜以破坏西芹镇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合理投入资本要素。西芹镇乡镇企业必须抛弃主要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增加拉动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道路,应依靠技术进步,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转移到技术更新和改造方面来。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要积极发挥乡镇企业外部的管理人才的作用,为乡镇企业管理现代化献计献策,努力实现西芹镇乡镇企业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

(2)提高劳动力利用率。西芹镇乡镇企业不能只靠单纯的增加农村劳动力数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产值。乡镇企业应该提高企业职工素质,要加强新生劳动力资源管理,将调节就业需求和推动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对新增的劳动力进行就业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特别是提高本乡本土的人才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推动乡镇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私营经济范文6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有效方法;意义

引言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新挑战,虽然医疗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也使其资金流动更加复杂化,这就对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创新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使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意义

新医改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着医院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医院不断进步的助推器。为了更好的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经济运营管理,促使医院有序运行,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将损失降低最小,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医院经济运营管理主要是对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而且有效保证了相关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医院良好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手段,还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新时期,医院的各项工作比较繁杂,通过对其经济运营进行管理,能够更好的协调医院各项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不仅可以保证医院经济安全稳定运营,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医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经济运营有效管理还为医院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浪费等现象,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医院经济利益提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能够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而且也为社会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医院经济运营观念

在新医改背景下,创新经济运营观念是优化医院运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医院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时刻把握社会市场的发展动态。一方面,不断对经济运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新理念与新模式进行宣传,做好面对新挑战的准备。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医院管理所服务。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其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医院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

(二)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是医院经济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在一定上可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时期,医保的8.5%资金会进入医院,因此医院要对该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并完善医疗救助、居民医保等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规章制度对医疗行为进行制约与监管,使其医疗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由于医院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资金流动量比较大,必须要不断加强资金的管理,利用相关制度防止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每一项资金的合理性、准确性,还要健全医保财务核算体系,相关人员必须定期对医院账务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进而提升医保经费的科学性。

(三)积极开拓医疗市场

医疗市场是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准确掌握市场发展方向,与其相适应,才能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必须对医院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并且要不断优化服务行为,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其次,医院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要将其公益性进行落实,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与此同时,还要多加关注贫穷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尽量为其提供帮助。例如,可以捐献仪器、药品等,通过公益性活动,不仅带动了小医疗单位的发展很和进步,而且也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对其拓宽医疗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要积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新变化、新要求、挖掘潜在的客户,促进自身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赢得更多患者信任和依赖,促进医院长远发展。例如,可以采取先就诊后付费服务措施。

(四)加强医院资金日常管理

只有对医院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医院经济运营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对资金支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资金可以达到充分利用,避免私自挪用资金、资金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需要加强医院存货的管理,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状态和具体需要,合理的进行存货,如果存货过多,会占用大量资金,若存货太少,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与临床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药物采购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也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降低采购成本,进而提升库存的管理效果。其次,还需要强化资金收付与资金流向管理[2]。对票据、凭证等进行管理,确保其真实性、规范性。同时相关的会计人员还需要对医院银行账户进行认真的核查,并且要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这样才能确保医院正常运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更加重要,关系着医院生存与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创新经济运营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医院资金日常管理,积极开拓医疗市场,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与医患关系管理,控制医院索赔,进而提升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桂金.基于医院运营成本核算在信息化下发展与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51-52.

私营经济范文7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重要性日渐凸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健康增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解决“三农”问题都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1]。开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政策依据,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以全国层面、以省为范围的研究,以及某个农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以某个典型地貌类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还较少。四川丘陵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农业经济区域,作为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四川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当前中央关注“三农”问题的宏观背景下,四川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3]。

四川省1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县均集中分布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59.9%、57.9%和59.5%,粮食面积为全省的60%左右,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商品粮占全省的90%左右[4]。泸县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沱江之滨,是四川省双季稻、中稻及再生稻适宜种植区域,也是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5]。泸县作为100万人口的丘陵农业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67万hm2,名列全省第四位,粮食总产量达50万t,其中稻谷总产量达35万t,名列全省第一位。泸县的生猪产业也是名列前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现已建成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动物疫病示范区和动物疫情测报站。2010年末总人口为10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47万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3.60万t,增产0.5%;油料产量0.94万t,增长3.8%;水果3.20万t,增长5.0%;猪牛羊肉产量达12.97万t,增产4.0%,农作物生产持续稳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选取具有西部典型丘陵特点、农业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泸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泸县1980~2009年以来各种投入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时间序列资料,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四川丘陵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Y=AXβ11Xβ22Xβ33…Xβnn(1)其中,Y表示产出量,A是基年的技术水平,Xi(i=1,2,…,n)表示各投入要素量,βi(i=1,2,…,n)表示投入要素Xi的产出弹性系数。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误差项的设定不同,则所用的测算方法与结果就有差异。我们这里假设无乘法误差,且形式为(1)式,则可对两边取对数,使之线性化,可得:lnY=lnA+β1lnX1+β2lnX2+β3lnX3+…+βnlnXn(2)本文选用泸县农业的长期生产函数为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初步确定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为劳动力、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建设投资等,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如下: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μi(3)式中,Y表示农业经济增长;X1表示劳动力投入;X2表示土地投入;X3表示化肥投入;X4表示机械投入;X5表示资金投入。本研究拟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代表农业经济增长,以乡村从业人员代表劳动力投入,以年末实有农作物播种面积代表土地投入,以年内化肥施用量代表化肥投入,以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机械投入,以农业建设投资代表资金投入。

2实证分析

2.1模型求解根据泸县统计局1980~2009年关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乡村从业人员、年末实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内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建设投资的统计数据,同时为了方便建模和避免异方差的出现,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得到样本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式(3)进行估计,计量输出结果见表2。根据表2中的偏回归系数可得到如下回归方程(4):lnY=13.7915+0.2280lnX1-1.3773lnX2+0.9844lnX3+0.9557lnX4+0.0496lnX5(4)

2.2模型检验及修正

模型整体效果较好,F=128.1205>F0.05(5,30)=2.53;解释力较强,调整后的R2达到0.9564;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所有参数不都是显著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回归系数的t值都大于t0.025(30)=2.042;DW=1.1155,当显著性水平为α=0.05时,n=30,k=5(不包括常数项),查德宾—沃森统计表得到:dL=1.071,dU=1.833;由于dL<DW=1.1155<dU,DW处于二者之间,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随机扰动项零自相关的假设H0,故需进一步进行自相关检验。由于德宾-沃森检验法中,DW处于dL、dU二者之间,无法判断式(2)是否存在自相关,改用图形法进行检验。将式(2)回归后的残差和滞后一期的残差值做散点图(图1),大部分散点落在第Ⅰ、第Ⅲ象限,则存在正自相关。利用广义差分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广义差分法处理后,原模型可以修正为式(5):lnY=8.2693-0.2233lnX1-1.2185lnX2+0.8777lnX3+0.8344lnX4+0.0562lnX5(5)T值(0.5545)(-1.1187)(2.8331)(4.0164)(1.2341)其中R2=0.9029,调整后的R2=0.8817,F=42.7586,DW=1.9402。修正后的结果,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值已有所改进,只有乡村从业人员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在统计较微弱;调整后的R2=0.8817,解释力较强;F值在5%显著水平下能通过检验,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成立的,dU<DW=1.9402<4-dU,说明已经不再存在序列相关。

2.3模型结果分析

农业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在1980~2009年间约是-0.2233,即泸县的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乃至过剩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投入产出曲线上,劳动力投入已经处于甚至超过了总产量的最高点,处于总产量的下降区间,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很难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的负担。同时在基层农业统计指标中,由于统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对乡村从业人员人数的统计更多的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反映,仅仅是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当地户籍成年农村人口进行的汇总,并不是对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统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结果。在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背景下,泸县作为四川省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成年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家里则仅剩下中老年人在农村务农,勉强维持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的弹性必然偏小甚至为负值,这种现象在西部农村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是-1.2185,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减少1.2185%,这并不说明耕地减少越快,农业经济增长就越快,反而说明越来越多的耕地没有用于农业生产,许多耕地被用在非农业领域;化肥施用量的弹性系数是0.8777,表明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8777%,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是农业总产值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弹性系数是0.8344,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农业机械总动力每提高1%,农业总产值增加0.8344%,由于泸县地处西南丘陵区,和广大的西部农业生产一样,一方面耕地高低起伏,土地细碎化,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缺乏,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耕地机械化的推广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农业基础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是0.0562,表明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0562%,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于农业基础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作用时间具有滞后性,当年的投资只能在随后几年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3建议

3.1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农业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相比,生产周期长,手工劳作比重大,产出率低,农产品价格低,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宁可远离家乡到沿海城市去打工,收入也比在家乡单纯从事农业生产要高。通过这几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农村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真正留住当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就只有在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和完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服务领域,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农业后向性服务。通过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变农民长期以来仅靠销售初级产品来增收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利益被截留在流通领域,从而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2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耕地的保护刻不容缓。耕地的保护包括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两个方面,耕地质量保护体系包括培植、提高耕地的自然肥力和改善附着在耕地上的设施状况[6]。西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且多是山地、坡地及荒地,开发难度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农用地的增加及水土流失所导致耕地的损失,将使耕地有减无增。因此,在耕地面积有限且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不能忽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使用,要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生产的增长方式转向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严格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并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及土地复垦的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

3.3改善施肥结构,注重土壤肥力的提高

在集约化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化肥对土地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产品产量增长越来越依赖化肥的增产效果[7]。近年来,由于施用量相对较小的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而施用量较大的蔬菜瓜果面积大幅度增加,容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单质氮、磷肥呈直线下降的势头,代表现代施肥水平的钾肥、复合肥及其微量元素肥料的推广应用呈现发展趋势,导致化肥总使用量稳中有增。农业生产过程中,适量的化肥使用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缩短农民投入的回收周期。因此,在过去的30年里,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是农业总产值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过分地依赖化肥来发展农业生产,不仅会带来各种面源污染,更严重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有机肥则具有培肥土壤和养育农作物的双重功能。要提高地力,关键在于用地与改良土壤相结合,施肥是养地改土增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增加绿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适当减轻化肥这种短期生产投入,更加关注土壤质量恢复和保障,减少化肥环境问题的形成。

3.4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对农业经济的增长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不容忽视[8]。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条件有巨大差异,同时,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下,土地地块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可以借鉴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即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在小地块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加大对农机研发和农民购机的补贴,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私营经济范文8

1.网络经济概述

网络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互联网技术整合企业经济资源能够推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发展中会产生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上述要素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产业改革,从而为产业个性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建设产生了显著影响,其转变了传统经济发展理念,拓宽了经济领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增进了国际贸易的交流互通。

2.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2.1.1有利于控制贸易成本

传统国际贸易流程较多,需要多个部门完成审核工作,办理手续,其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时间成本。另外,传统国际贸易效率较低,需要交易双方共同协商,投入较多的人力,且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同国家地理位置存在明显差异,会阻碍合作双方的沟通,不利于传统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经济模式下,国际贸易突破了时空局限,合作双方可在网络上交流沟通,也可在线上交易,这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降低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投入。

2.1.2推动市场形成

网络经济的发展与网络贸易方式的普及息息相关,同时该交易方式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商业效益明显提高,企业也更加主动地加入网络市场,网络市场在短期内得以形成和发展。另外,网络经济也促进了全新贸易形式的产生,国际贸易不断完善。企业跨国贸易打破了时差和时讯的局限,除信用证交易外,也可采用其他的交易方式,合作双方可在线上完成交易。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其交易资金有限,贸易规模相对较小,无法与大规模的企业合作,网络经济的出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贸易活动,该类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2.1.3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网络经济的出现对电子商务的革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交易隶属于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的发展对商务贸易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2消极影响

一是网络安全风险。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贸易形式,其自身具备的安全性对国际经济贸易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不过互联网的网络经济在交易及支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信息泄露或支付风险等问题,增加交易风险系数。此外,网络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隐蔽性较差,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现了较多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二是人才劣势。网络经济的开展需要与运输相配合方能实现。网络产品交易完成后,是由物流机构将物品转送到用户手中的。国际经济贸易自然也是如此。但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慢,起步时间晚,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在发展中受到一定制约,再加上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网络经济贸易与物流机构间的协作存在矛盾,阻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定运行。

3.网络经济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

3.1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作为生产大国,每年的世界出口量都是非常巨大的,不过由于我国在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不足,产品价格普遍偏低,经济利润较低。为此,在网络上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传统产业结构实行优化升级,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以期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增强我国总体竞争力,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

3.2做好网络宣传教育工作

虽然信息时代下,网络应用的频率不断增加,但真正了解网络知识及作用的人群相对较少,对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我国应加大网络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民众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其对网络经济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进而增加网络交易数量,为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在宣传中,应将跨境电商的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这一优点传播出去,让人们意识到跨境交易的便利性,加大人们对跨境电商的关注力度,以此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3.3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网络时代下,国家竞争实力的强弱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直接联系,为保推动网络经济的良好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相关人员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视力度,不断进行网络通道、互联容量的扩展,做到全面覆盖,优化网络传输效率,加快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传输,以此为网络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4加大网络市场开放度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取消网络与电信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三网合一目标,同时对电信市场予以重组,打破传统的垄断局面,优化网络及电信服务质量,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