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体制论文范例

税收体制论文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1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养老金融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基本概况

(一)类型概况

养老保险体制作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即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并退休后,从政府、社会或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得到经济、物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强制执行性,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都要参加;二是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性,一般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抑或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三是制度实施时限性长,范围广,资金规模宏大,必须采取专业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通用养老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包括传统型、国家/联邦统筹型和私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体制始于欧洲德国,现已为世界主要的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依靠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政府部门给予保险基金一定的支持,起辅助作用。这种体制适用范围广,以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养老金的数额与参保人员的缴费的年限、金额挂钩,不进行缴纳不许领取养老保险。在这种体制下,以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担保分担一定的风险,需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创建以企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制。国家/联邦统筹型养老保险体制又分为福利型和国家型。福利型养老保险指以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是保险的主体,例如熟知的欧洲英国养老保险体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其适用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全体公民都是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养老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式支付,现收现付制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该方式还具有法定强制约束性,并且与疾病、失业等保险组成齐备综合的社会保障体制。前苏联时期曾在广泛实行国家型养老保险体制,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社会的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这种体制现已基本取消。储蓄性养老保险体制强调的是市场运作,其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承担,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实现。世界上仅有新加坡、智利等个别国家地区采用该养老保险形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现存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收支缺口突显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统账结合体制下数据显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超过86万亿元的隐形债务,其中社会账户约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为2.6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166%。2001年起,我国试点辽宁省作为“做实”个人账户。008年,“做实”个人账户工作陆续延伸到13个省份,但并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养老保险收入与支出存在缺口的原因在于,“统账结合”形式下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之间无法实现收支均衡和相互匹配。已经退休同志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部分,社会统筹费用由之前工作单位缴纳;而个人账户的养老资金,由自己缴纳,用于将来自己养老使用。但是“统账结合”制度还未推行前,当时已经工作的职员是没有个人账户的,因此产生一定的收支缺口。同时部分地区存在单位缴纳的资金无法满足已退休同志养老金的支出,此时需要将个人账户资金补足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空账”就在个人账户形成了。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正在工作的人员比例小,进而全社会缴纳养老金较少。这就造成养老金实际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高于养老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差距逐渐加大并开始严峻,使得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2、统筹层次有待提高

2007年,我国虽然在启动推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工作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养老保险跨统筹地区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养老等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主要是由工作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该部分资金属于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统筹层次基本主要为市、县范围。不同区域的历史养老金缴纳基数和比例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结构不同,造成了养老金收支结构地区差异性较大。统筹层次较低的地区,相应区政府只能依靠当地的养老金收入及地方财政补贴来进行养老金的支持,受到养老保险统筹级别和统筹范围的局限性影响,造成社保体系零散化,若提高统筹层次、打破区域壁垒,对养老保险进行横向调剂,将有助于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效果,进而保持养老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

3、可持续性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按人口类型可分为三类,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府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府机关单位养老保险之间存在“双轨制”,即政府机关单位职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有政府财政统一承担;然后城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企业和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共同承担,这种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而出现分配不均问题,导致在不同性质单位退休的职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不一致,这一结果将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尽管,我国一直在探索、实施“双轨”逐渐向“并轨”的改革工作,但是效果一般。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国内养老保险体制“并轨”改革,然而对于政策的落地实施,还缺少系统、科学、详细的养老金调整标准体系,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各地养老缴纳水平差异性较大,影响养老保险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养老保险基金市场投资收益低,低于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空间无法得到施展,就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有效地养老保障。而且,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养老金缴费水平普遍偏高,工资中“五险一金”的比例达到四至五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沉迷的环境下,高比例的保险缴纳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负担,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削弱企业发展积极性和发展动力,无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养老金缺口的解决,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美国、日本、英国养老保险体制

(一)美国的养老保险体制

美国养老保险体制,以保险资金来源方式和渠道不同,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养老保险:该类保险资金由雇主和职员共同上缴的工作税构成,联邦政府成立的信托基金机构对此类保险进行管理。覆盖了除一些州和地方的政府官员以外,基本可以涵盖全部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形式的统筹层次较高,并且可以随职员工作变动转入当前工作单位,进而更好地保障养老保险的延续性和职员的利益;二是雇主养老保险:该类养老保险制度是雇主为职员建立的,政府会对该类雇主给予奖励,即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因雇主的类型不同,雇主养老保险可以划分为:政府雇主养老保险、企业雇主养老保险。雇主养老保险从风险角度分析,又分为: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雇主待遇确定型保险风险由雇主承担,雇主缴费确定型保险风险由个人承担;三是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顾名思义是由职员通过个人储蓄的形式缴纳的一种保险,政府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表鼓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资金积累额度越高,获得的养老收益越多。

(二)日本养老保险体制

日本养老保险体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共养老金,二是非公共养老金。其中公共养老金,因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及缴纳形式不同,又分为国民年金、厚生年金以及共济年金:1.国民年金:普惠全体国民,日本政府要求国民全部参加;2.厚生年金:适用于民营公司的职工及其配偶,由政府、个人、公司共同缴纳,个人缴纳数额会根据收入进行详细测算;3.共济年金,覆盖公共部门职工,其保险费由共济协会和参保人员共同承担。非公共养老金,是公共养老金保险体制的补充形式,主要分为公司年金、个人年金两类,是非公共、非强制,由国民根据个人需求自愿缴纳的。

(三)英国养老保险体制

英国养老保险体制包括三个部分,国家基础养老保险、国家第二养老保险体制以及私人养老保险计划。国家基础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形式,该保险将在公民退休为其提供最基本收入保障。现收现付是该养老保险的最主要特点,通过保险费和一般税收取得国家基础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用于支付国家基础养老保险和国家信用养老保险。国家第二养老金体制,是与收入相关联的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旨在满足特定人群提高养老金或提高生活水平的特殊需求。该计划可以协议进入并退出,灵活性强。私人养老保险计划,通过个人、企业或独立机构进行筹集、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其规则灵活、针对性更强。私人养老保险体制应用积累制的模式,其预期收益水平直接取决于现阶段保费水平和私人协议。

三、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养老保险的高层次统筹

一方面是以省级统筹为目标,提高养老基金的统筹水平,确保资金在省域范围内可调配,使得所有参保人员公平地享受基本养老保险体制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实现养老保险体制的城乡统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起步较晚,覆盖人群少。此外,农村务工人员具有流动性,很难完成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续接,给这部分人群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高水平管理养老保险基金

首先,要建立先进的养老保险体制机制。第一,要尽快建立养老保险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成立专门的独立的运管机构,从法律层面保障其资金管理合法合规、高效专业;第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资金使用的监督体制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养老保险基金资金相关信息;第三,完善运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程序和外部审计制度,防范资金挪用或其他风险。其次,注重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主要通过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完善稳健的货币投资市场,同时促进股票板块、债券板块、基金板块、担保板块和贷款板块等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积极探索金融市场大胆改革创新,为养老基金营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获取积极稳健的投资收益,以保障养老保险体制的良性运行。

(三)打造多层次、多角度、多支柱养老保险体制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制过多依赖于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企业年金和私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应当发展多支柱、多角度、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通过为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鼓励其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等非基本养老保障形式。针对私人养老保险,可以从养老保险金融出发,为想要提高退休后生活水平或其他特定人群提供种类丰富、投资回报率高的养老投资项目,从而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恩平.东亚三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马凯旋.侯风云.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演进及其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金太顺.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借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杨娜.中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杨秀玲.邸达.国外养老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及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14(52)

[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机遇、挑战与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

[7]刘莉.国际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收敛趋势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14(10)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2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税收筹划风险的内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一般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企业经营管理较集中,抗风险能力差,未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范围涉及面广,但无法兼顾成本效益。税收筹划是指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经营、理财、投资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以达到尽量少交税的目的的行为。而税收筹划风险是指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因筹划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或者税收政策变化等,导致筹划业务不合法不合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主要有缺乏意识风险,税收筹划方案不全面风险、制度不完善风险、政策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识别及产生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识别。1.缺乏涉税风险防范意识而导致的风险。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尤其是管理层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对于税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对税收筹划以及风险防范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经营模式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方式。因此,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筹划人员,也没有专业的筹划方案,往往财务人员既核算账务又兼职此项工作。由于这些财务人员本身对税收筹划缺乏经验,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对于频繁变化的国家税务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因而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相关涉税风险。长此以往,随着税务稽核比对系统的不断更新,很容易出现相关税务风险,对中小企业今后的良性发展留下了隐患。2.税收筹划方案不全面引发的稽查风险。科学合理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对于筹划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而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人员,税收筹划方案考虑不周全,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风险事项。一方面,有可能在制定并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期间,存在主观差异,造成后续税收筹划工作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瑕疵或者出现一定主观判断错误。比如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对被投资企业未进行利润分配,直接按照净资产转让,忽略了应缴纳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形成的所得税。另一方面,筹划人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限制,比如对税务政策的解读不够透彻,对税收筹划方案落实效果产生影响,导致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引起税务稽查风险。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经营规模、资金等因素影响,很难引进高素质人才。因此,中小企业就难以切实提升税收筹划水平,进而导致实际工作中会因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引发较大风险。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引发的涉税风险。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使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可能存在风险,阻碍了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为节省成本,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形式大于内容,从根本上无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不仅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其他部门,造成信息传递受阻,导致筹划业务无法顺利开展。这也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成熟的财务信息沟通体系,财务信息往往只局限于在财务部内部流通,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使涉税信息很难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准确传递,影响了整个业务的有效开展。4.税收政策经常变化。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政策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适时作出相应的修订。因此,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时必须掌握最新的国家税收政策。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紧跟政策变化的脚步,从而及时调整税务管理工作;或者对新政策的解读出现错误和偏差,导致税收筹划开展受限;还有可能出现税收筹划方案中依据的税务政策已经不适用或失效,因此,往往造成税收筹划方案不合法或不合理,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合法性。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1.管理层未能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高度集中的管控模式,且高层拥有直接决定权和较高的支配权。但往往这些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对税收筹划不但不重视,而且忽略了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合理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只看重税负降低的幅度,忽视了税收筹划。比如为了少缴纳税,设立内外两套账,对部分利润不计入外账,采用违法手段达到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目的,为企业今后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2.税收筹划不够专业化,风险意识薄弱。对于税收筹划而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不仅需要财务知识,也同时需要知法懂法。现阶段,中小企业中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筹划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所以缺乏专业基础,而且风险意识薄弱,因此,在税收筹划上考虑不全面,容易出现较多风险事项。而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如果贸易流中业务虚假、商品采购和销售价格不符合市场行情、货物流资金流以及发票流是不匹配等等现象,则将会被税务认定为虚假贸易,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并强化企业涉税风险防范意识。中小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能仅仅将降低企业税负作为税收筹划的目标,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项税收筹划的风险,在风险与经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作为中小企业获得最大化利益的一种辅助方式,税收筹划对企业长远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企业管理层要转变粗广的经营管理模式,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增强大局观,把握国民经济发展大方向,提高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大风控体系,全员参与,特别是企业财务人员,保证财务账以及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树立正确的涉税理念,以会计准则和税法等相关规定为基础,合理筹划,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税务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

(二)合理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提高筹划人员综合能力。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应当注重合理权衡企业利益与税务风险。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来制定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又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当然,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税收筹划的质量。因此,中小企业应提高筹划人员的综合能力。考虑到税收筹划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企业应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人员,成立专门税收筹划小组从事相关工作。定期组织相关政策和案例培训,进行互相沟通和学习,不断增强其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使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法律动态和科学税收筹划的方法,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规避税务风险。另外,为了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可以借助外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中小企业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的税收风险,形成良好的规范手册从而提升企业的地位。首先,企业内部要实行制度化和流程化,在制定税收筹划工作时,每项工作和每个流程都应该有对应的人员进行审核以及对接,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加合理、规范。其次,管理层应积极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各项流程、财务信息以及纳税情况等,适时为筹划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最后,企业应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全面审查税收筹划业务,是否存在风险事项,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财务部一个部门的职责,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积极落实,按照制度和流程执行,以确保税收筹划方案高效有序地开展。

(四)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我国税收政策修订比较频繁,需及时准确掌握国家各项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税收政策,与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同时,根据最新的税收政策,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证税收筹划事项的顺利开展。同时中小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税收网站,新政策出台后,进行正确解读,并主动与税务机关进行交流沟通,减少因对新政策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而导致税收风险,充分利用政策优惠,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四、结语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3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3.1村镇银行的作用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3.2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存款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闲散资金少,在吸收存款方面比较困难。其次,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方便、快捷和多样也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成立,面临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

(2)贷款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村镇银行面对的放贷需求较大。由于保险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村镇企业早已被传统商业银行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所以村镇银行无疑成为大批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金限制,服务区域受限。这使得村镇银行不可能拥有大集团客户。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仅超过底线。

(3)竞争力方面的问题

因受到业务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业务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与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即主要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等。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金融网点和固定的客户群。而村镇银行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大多数客户还采取观望态度,,因此村镇银行在竞争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4)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4.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2010年3月22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乡银监局批准,河南新乡新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市场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百姓。目前其人员还未全部到位,业务还未开展。

5.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不明朗;(2)资金短缺;(3)人员素质问题;(4)盈利能力

5.2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缓慢;(2)新乡市地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经济不发达。(3)专业人才大都流向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4)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农户及中小企业,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

6.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可以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营业税、所得税、分红、进入“门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进行融资,解决村镇银行创立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对村镇银行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是,政府不当干预也是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以使其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不能够单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2)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

首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其次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村镇银行内部的各种责、权、利的关系。再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方便存款人查阅。应建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大。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

村镇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农户和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该地区,在开展信用审查时除了审查财务数据外,更关注借款人的个人情况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够与大型银行抗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

针对农村金融风险较大和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首先是外部监管,即要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管,鼓励存款人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其次是专职监管,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及时;最后是内部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行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

7.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一)绪论;

(二)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三)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四)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六)研究的结论

8.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案例,对当前我国构建科学有效和谐的村镇银行体系给予系统地研究。本课题首先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系统地分析。接着,针对作为特殊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给予剖析。再者,对作为农村经济金融流通形式的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和地位作用给予分析。最后,根据现代全球经验发展趋势和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新乡村镇银行、河南村镇银行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9.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研究视角,一点带面的对河南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与研究。论文主要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予分析,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典范,对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特征、作用给予详细分析。同时,在科学辨证分析其经营管理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以及存在的困境给予分析。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寻求未来发展的良好对策。本研究课题以河南新乡村镇银作为研究案例对我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给予研究,在河南银行业发展中是一种创新研究。

10.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创新之处

本文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研究的视角较新,本文主要是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从新乡市的角度来研究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支持问题,而国内外文献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区域性研究较少,大多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的宏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的观点较新,从多角度构建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有:(1)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之处;(2)如何构建整体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11.预期目标

本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有:(1)农发行新乡市分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信贷投入的意见;(2)研究的理论成果既要符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客观规律,又能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提供科学的理论、实证与政策支持;(3)论文研究水平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高要求。

12.可行性论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支持粮棉油收储向多方位、宽领域支农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向现代银行体制的转变,农发行新乡市分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三农”工作的政策方针,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支持粮棉油收购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乡市新农村的建设。新乡市农发行作为当地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将构筑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新乡市农发行按照总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结合新乡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新乡市农发行信贷支持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人在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工作多年,对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的业务情况比较了解,本人已经收集了大量与论文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对于论文的写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结论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4

为增加财政收入,宋朝自始至终实行专利榷酒政策。关于榷酒政策中官酒务问题,杨师群《宋代官营酒务》、闫明恕《论两宋时期的官营酒业》提出北宋在各州、府、县、镇城中设置都酒务、酒务,后期增置了比较务,南宋还增加了各类酒库并设置各级主管官员。魏天安《宋代的官监酒务与官酤法》认为宋代官酤法允许私家卖酒,但私家酒店无酿酒权,要从官监酒务批发零售,成为官酒务的”脚店”和”拍户”。买扑制同官酒务并行,在北宋的榷酒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杨师群《宋代榷酒中的买扑经营》详述了两宋酒业中的买扑经营情况,肯定了酒务的买扑在宋代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李华瑞《论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认为酒类买扑经历了”募民掌榷”、包税制和实封投状三个阶段。就买扑酒务在宋代榷酒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杨师群和李华瑞有不同观点,李华瑞《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要要与杨师群同志商榷》认为宋代官府实行酒务买扑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官府自营酒场亏本,二为多在酒利微薄的地方,买扑酒务在宋代榷酒体系中只是一种补充形式。杨师群《宋代酒课几个问题的再商榷要要答李华瑞同志》指出买扑酒坊场的经济效益很高,认为北宋民营买扑酒务成分大于官营酒务成分。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熙宁年间买扑制采用”实封投状”,这种投标竞争的办法对国家酒利的增长是有利的,但在买扑制和各路中占的比例不大。黄瑞玲《试论宋代酒务买扑中的若干问题》认为引入自由竞争的实封投状买扑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除官酒务和买扑制,宋代还存在其他榷酒形式。李华瑞《宋代榷酒、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认为宋代特许酒户有两类即用官曲酿酒酤卖、纳课获取卖权,并指出万户酒有不榷不禁不税放任自由、均摊榷酒钱和税酒等三种形式。魏天安《宋代的万户酒》提出宋代在两广、福建、夔州路十二州军地区实行万户酒法。黎世英《宋代的酒政》指出四川地区从南宋初年起实行隔槽法。关于宋代榷酒的管理,李华瑞《论宋代酒业产销管理体制》认为宋代酒类产销的管理机构中三司、户部要要漕司要要州县镇所形成的管理系统是宋代酒业管理的主干。在《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中李华瑞认为宋廷不仅干预商品酒的生产、销售和分配诸环节,而且对非商品酒的生产和使用也实行严格的管理。

酒课征收及作用

学术界对宋代酒课的征收及其在国家财政中的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酒课是宋代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有关酒课的多少问题,贾大泉《宋代四川的酒政》认为宋朝征收酒税往往视财政需要而定其课额多少,宋初财用充足,故酒税数少,随着冗官、冗兵、冗费日多,酒课征收越来越多。漆侠《宋代经济史》统计了北宋初到宋仁宗时、宋神宗到宋徽宗时、宋徽宗到南宋时三阶段的酒课及其在总税收入中的比例,认为酒课不论在城市、经济发展区,还是在边远地区都有增长。杨师群《宋代的酒课》认为宋代酒课主要来自各级榷酒机构的收入,官营酒库收入占主导,其次是民营酒店课税的曲引钱。李华瑞《试论宋代酒价与酒的利润》和《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考察了宋代酒价等问题,认为宋初酒价低廉,为增酒利,宋廷从庆历二年开始提价,但浮动不大,南宋酒价上涨较快。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对宋代酒课收入的榷酒添价进行列表统计,认为宋初榷酒收入不多,真宗时达到最高水平,南宋榷酒系统繁多、收入分配复杂。关于宋代酒课与军费关系,杨师群《宋代的酒课》、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钟立飞、宋燕辉《宋代的酒利与养兵问题初探》等指出酒税收入是宋代军费的重要来源,南宋养兵所需之费主要仰仗酒税。姚培峰、任银丽《南宋临安酒业简论》认为南宋初由于战乱和财政困难,军队酒库课利成为解决军资的有效手段。杨丹《宋代权研究》认为宋收的酒利课额除扣除生产成本及营利性开支外,主要用于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

赵开酒法改革

南宋初年的赵开改革酒法是宋代酒业研究中的重要事件,对此学者展开了深入研讨。关于赵开酒法改革的目的。漆侠《宋代经济史》、杨师群《也评赵开酒法要要与杨倩描同志商榷》认为金兵入侵,宋室南渡,为保证川陕军队和地方日益激增的开支,赵开大变酒法,创造了隔槽酒法。关于赵开酒法改革的过程。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赵开从成都府开始推行隔槽法,要求酒户到官府所置的隔槽去酿酒,同时大幅度地提高酒价,建炎四年隔槽法推行于川陕四路。胡宁《论赵开总领四川财赋》指出赵开推行隔槽法的同时还扩大了禁酒地区,在原不征收酒课的夔州路地区也征收酒课。关于改革结果,杨倩描《赵开酒法评述》、赵欢《赵开茶盐酒法研究》认为从绍兴五年起,隔酿法由自动生产变成了强制生产,到绍兴二十九年由于百姓不堪其苦,隔酿法被压缩直至废止。对赵开酒法改革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学界讨论较多。漆侠《宋代经济史》认为赵开酒法变革加强了官府对酒户的管理,提高了酒价,使官府酒利大增,但最终恶化成为川陕民众的重负。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认为赵开酒法是买扑制的一种变通形式,它与买扑制时序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是在买扑制的基础上加以变革的。何玉红《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认为新酒法使四川酒课大幅增长,但随着征收日久出现诸多弊端,但对川陕战区而言,军费开支浩大,征收酒税势在必行,因此一直坚持进行。贾大泉《宋代四川经济述论》、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杨师群《也评赵开酒法要要与杨倩描同志商榷》等认为赵开酒法成功解决了官营酒业中诸如贪污谋私、收益低微等问题,但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应过高地评价其作用。高飞《赵开茶盐酒法变革浅探》、赵欢《赵开茶盐酒法研究》、胡宁《论赵开总领四川财赋》认为赵开的举措在不增加地税、户税和农民负担的情况下,使四川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保证了川陕驻军的军需供应。

酒文化

宋代有发达的酒文化,其内涵丰富,涉及酒楼、广告、文学、酒俗及酒礼等诸多方面。关于宋代酒楼、酒店与酒广告的研究,李华瑞《酒与宋代社会》认为宋代的酒楼、酒店不仅讲究装潢修饰,还讲求艺术的韵味。伊永文《宋代酒的”广告”要要商业文化摭拾之一》指出南宋为了使城市居民买酒,增加政府的收入,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对美酒的宣传。宋代酒文化集中而生动地表现在文学创作上,梁建民《苏轼与宋代酒文化》认为苏轼的酒诗体现了宋代酒文化的意蕴。王少良《宋代酒文化与宋人的饮酒词》指出宋词在酒文化的背景中浸透多种美学元素。关于酒俗与酒礼问题,董瑞华《<水浒传>酒描写研究》概括出酒与民俗的关系,如酒与结义,酒与接风、送行,酒与节庆等。徐贤妍《从酒词看两宋酒文化》认为酒词中反映出来的岁时节令表现了宋人的生活状态,酒词中寿词折射出宋人珍爱生命、祈福长寿的生活观。侯彦喜《北宋宫廷酒文化探析》认为北宋宫廷酒事活动主要有皇寿宴、皇帝圣节、皇太后圣节赐宴、赐?和内宴等。#p#分页标题#e#

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烧酒起源、酒专卖、酒课征收及作用、赵开酒法改革等问题对宋代酒业研究进行了多角度的集中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宋代酒业从生产、销售直至酒课征收与使用的各个环节,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如此全面论述宋代酒业经济的专著;二、学界除了对宋代酒的课税及国家对酒利的分配问题深入研究外,还探讨了酒的管理制度;三、从目的、过程及影响诸方面探讨了赵开酒法改革;四、利用诗文资料与文学作品展现了宋代酒文化。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5

摘要: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尤其是我国经济开始呈现稳增长的新常态形势推动下,社会全方位的新常态呈现也促使着企业在越发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基于此,本文就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

我国企业在艰难的生产环境中开始认识到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通过企业管理机制、财务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的相互制衡来对资产财产进行保护,并在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依据,从而从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长远发展。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容的关系,内部审计本身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以本身的独立性与财务管理中其它会计实务在法律法规的划分下产生了隔离的分界关系,即在企业财务管理在处理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务,对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筹投资活动、经营销售活动等进行会计处理时,内部审计作为独立开来的会计部门,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并不参与,而在这之后才开始对这一系列工作进行审计复核,通过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标准要求来对企业财务报表等进行核查,以发现问题来规避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能促使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起着督促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但由于其审计工作是建立起已经完成的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一旦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处理会计信息时谎报财务信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需要与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相结合,企业通过建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来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多舞弊风险信息,通过建立起有序的获取会计舞弊信息程序和会计舞弊下审计工作程序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内部审计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也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以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的自我约束。

三、内部审计能够维护财产安全,确保资产增值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监督复核作用以及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能对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核来得出审计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指出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问题等,并且能够根据有效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经济指标对比间的差异,评价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为且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建议和依据,从而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优化企业的管理策略,起到提升企业综合力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便是通过规范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来迎接法务会计的审查审核,因此内部审计的建立便是依据公平公正、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的,以此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督促其它部门,并通过制定计划性、经常性、突发性的监督检查对各部门的财产物资进行核查,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努力实现财产物质的保值、增值。

四、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尤其在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通过定时的审核来对企业子公司和下属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才能了解到下属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在财务收支、资产变化、预算执行以及经济指标完成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企业就此作出优化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发展计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时要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独立开来,并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做到一人不可兼两职;此外,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技能和素养,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督促企业的经营活动各环节,并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制约其他部门的工作,真正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作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督促机制,在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相互促进,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有序的审计程序,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蒋智霞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萍.浅谈系统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J].市场营销:营销策略.,2010,03.

[2]马卫红.浅谈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83.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探析

摘要:

为进一步强化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整体财务工作水平,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分析财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财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系列工作设想,包括制定《财会队伍建设规划》、优化财务机构设置,落实岗位定编,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完善财会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扎实推进公司财务财会队伍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财务 队伍建设 管理 水平

一、工作描述

紧密围绕国网公司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服务公司经营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化各级财会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财务人员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构建财会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建立、实施财会队伍约束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人才队伍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推进财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促进财务人员结构调整,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涵盖全、管理能力强及结构合理的财会队伍,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价值管理型和决策支持型转变,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专业人才保障。

二、主要做法

1.制定财会队伍建设规划,明确队伍建设目标

为持续提升财务工作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发掘、培养和高效使用北京公司财务专业人才,构建结构合理的财会队伍,公司研究编制了《财会队伍建设规划(2012-2015年)》,在对财会队伍建设紧迫性分析和财会队伍现状进行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明确了各级、各类财会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制定了财会队伍建设实施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财务人才培养工作,为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2.多措并举,落实财务人员定员标准到位

针对公司个别单位存在财务岗位定员标准偏少或岗位人员未能全部到岗的现象。公司多措并举,推进财务人员定员标准到位。一是在做好人员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新增全民员工中财务人员的比例。二是对获得财务专业后续学历或财务专业技术职称的非财务岗位职工,经考察评估后,确实符合财务岗位标准的,吸收到财会队伍中。

3.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机制

加强财务专责队伍、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和财务专家智库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以服务公司财务管理为目标,建设一支作风严谨、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专责队伍,保障公司财务工作长期高效有序运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分析研究能力较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权威型专家人才。

4.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

实施全员岗位考试机制,提升人员岗位履职能力。高度重视调考、竞赛工作,以调考、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多形式开展岗位培训,促进基层与本部、财务与业务交流融合。强化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丰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强化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丰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将课题研究纳入培训,提升财会人员解决问题能力。

5.建立、实施财会队伍约束机制

为强化各级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各层级财会人员素质,公司将所属各单位财会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中,考核内容包括各单位财务组织机构定员到位情况、调考、竞赛、培训情况、职称获取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等,通过评价考核,有力保障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工作。

三、特色亮点

1.实施全员岗位考试机制,提升人员岗位履职能力

为切实提升全体财务人员的岗位履职能力,公司实施了全员岗位考试机制。一是针对各层级、各岗位财务人员,制定了专业培训课程和内容,明确了应掌握的各项制度、规章。二是定期组织各层级、各岗位人员开展岗位考试培训。培训由公司财务专家授课,重点强化岗位专业常用知识。三是每年开展全员岗位考试,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工作,对未通过考试的人员,实行待岗学习,直至补考合格方能上岗。确实无法通过考试的人员,调整出财务岗位。

2.以调考、竞赛为抓手,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

公司高度重视调考、竞赛工作,以调考、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一是明确将各单位在财务调考、竞赛成绩纳入财务专业业绩考核和资产经营同业对标评价体系和个人评价中,加大对调考工作的考核激励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参加调考、竞赛积极性。二是开展团队建设,组建学习小组,采取小组评比、学员结对子的管理模式,有效凝聚了团队力量,提升学员团队意识和自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践效果

近年来,公司强化财会队伍建设,财务人员素质提升明显,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多次获得新疆公司“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财务调考优秀单位”,连续十年获得阿勒泰市纳税A级企业。通过强化预算管控、加强财务监督、集中资金支付以及优化工程资产管理等举措,促进公司依法治企经营,资产效率持续优化,有效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效益和效率提升。

作者:李玮博 彭勇单 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安全,陈劲,沈敏跃.21世纪我国员工培训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12).

[2]王久龙.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目标加强财会队伍建设[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11(11).

第三篇:网络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尤其是网络技术出现以来,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同样被应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网络新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企业如何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新形势 财务管理 特点 方法

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社会环境也更加复杂,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财务管理能融入到网络新形势下,积极改变工作方法,消除传统财务管理中的弊端,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一、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1.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能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使企业逐步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企业如果能顺应潮流,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就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财务管理,就会受到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方法的制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2.财务信息将更加全面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反应,因此全面的财务信息,能使社会人士对企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方便群众监督。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受传播渠道的限制,很多财务信息无法得到传递和。而创新的网络财务管理数据库具有非常大的空间,企业采用网上信息汇报的形式,拓宽了传播渠道,从而使财务信息更加完善。

二、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安全的网络财务管理体系

网络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出现,使工作方法得到了创新,财务管理人员能实现在线办公、远程办公,使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延伸到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地点,达到信息传输的目的。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也给财务管理体系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注重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就有可能出现信息被盗取、数据库遭到破坏等现象。为了能使网络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畅地开展,应提高网络财务管理体系的安全性,注重对系统安全的维护,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系统维护专员,负责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增加防火墙、杀毒软件等防护设施,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使企业中的重要数据得到保护。

2.加强财务集中化管理

在网络新环境下,企业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市场中的一份子,各企业之间是相连的,成为一个“大企业”,这使得集中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财务管理资源和信息,实现对下属机构的控制,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应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将所有核算信息集中处理,从而增强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其次,应实现财务控制的集中化,减少中间层级的工作人员,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信息能直接送达高层,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加快工作速度。最后,应实现财务决策的集中化,由于组织结构不断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所有财务管理资源都能直接上传给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快速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提高财务团队的信息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网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很多单位中,财务管理团队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熟练对财务信息录入、下载、传递等基本功能等进行操作,影响企业网络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打造学习型的财务管理团队,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且学习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使自己能在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在企业中,也应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结语

在网络新时代的召唤下,企业财务管理也呈现出新的方法和新的发展态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用网络化的眼光看待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边文刚 单位:淄博市引黄供水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郭旭蓉.新形势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43-44.

[2]刘跃,王超.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J].会计之友,2006(4):18-20.

[3]冯冰霞.网络财务——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837.

[4]范纪清.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7.

第四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和会计专业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上面选择的依然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构建措施

为了能够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素质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很多高校在“创新性、高素质、宽口径”教学方针的指引下都对其开设了财务管理有关课程教学活动。[1]

一、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教学活动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还有待调整和完善。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课时量、教学方法和会计专业较为相似,所用的大都是相同的教材,但是,因为二者的学习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都只学习过基础会计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丢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材选择不够合理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教材和会计专业的相同,但是,这类教材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由于他们在前期缺乏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税法等相关内容的铺垫,自身财会基础相对薄弱。[2]而会计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专业需求、学生未来工作要求来加以编写,与本专业其他教材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相应的联系,课程内容能够达到前呼后应的要求,部分交叉内容会通过其他课程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第一,网络辅助课程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依然是教师讲授的模式,即使增添了网络辅助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版块,但是,其难以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师生互动平台无法得到全面的运用,学生提出的诉求难以得到回应,从而导致他们丢失交流和学习的兴趣。第二,选择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够显著,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选择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案例教学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财务管理事例更好地将自我置身在决策的地位,并让他们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二者进行区分,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结合专业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课程标准难度进行调节,非会计专业学生大都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他们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大都是通过解决一些非财务问题。[3]

(二)做好教学内容设置工作

首先,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授课过程中要能够重点讲解财务管理环境、目标以及概念,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市场营销的目标能够结合在一起;其次,重点对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及风险均衡结合在一起,这类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所在,需要能够讲透、讲细,并结合营销相关案例来加以分析;最后,在对运营资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要能够紧密联系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方法选择

第一,教师要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理财理念和思想,提升自我分析和管理能力。[4]还要鼓励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时,要能够通过网络辅助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在网上解答其存在的各种疑问。第二,做好案例选择,并且保证这种选择能够和专业特点相符合。根据学生专业特征来融合财务管理和本专业关系的共同点,并做好案例选择,保证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案例学习提升自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高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要能够以培养学生利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区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选择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做好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框架构建等工作,从而保证在完成基础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粤湘 单位: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秀琴,徐亚明.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2,(01):123-124.

[2]张春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133-134.

[3]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4]李辰颖,张卫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73-76.

第五篇: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相关性研究

摘要:

税收筹划是如今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直接关系,企业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方能进行税收筹划。本文具体分析了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税收筹划的成本收益两方面分析了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企业更为清楚地了解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相关性

如今,大部分企业中,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财务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税收则是企业制定财务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其对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一)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递进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理财行为中的一种。从专业学科方面研究,税收筹划为税务会计和财务学建立了一座桥梁,属于边缘性学科。而从其目的及其作用方面研究,税收筹划可划归为财务学研究领域。事实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税收筹划的方案设计,方式选择及具体实施都将财务管理目标视为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决定了税收筹划的目标。现今理论界对针对税收筹划的目标提出多种观点,较为合理的观点是税收筹划目标具备层次性,即企业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能实现多元化目标,但目标不可与财务管理脱离。

(二)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职能的统一性

首先,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决策者利用有关部门所提交的税收信息,通过相关理论知识,针对销售对象制定决策的过程。其次,税收筹划主要负责财务的规划及预算,其会受到财务规划的制约,然而税收筹划还需对财务目标服务与负责。最后,企业税收筹划无法与财务控制脱离,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与落实都需依托企业对财务的控制。

二、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

企业资金运转时,所用货币会伴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获得增值,货币所增长的价值被称为货币时间价值,其体现了货币价值具有时间性这一特征。企业围绕货币时间价值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即进行延期纳税,虽然不能大幅改变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款总额,但是企业在缴税初期只缴纳少量税款,之后等待货币价值提升,在缴税后期缴纳剩余大部分税款,便能使缴税金额降低,企业的缴税压力也得到缓解。延期纳税主要体现于资产计提折旧法方面,资产计提折旧法共有两种核算方法: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其中直线法又以平均年限法为主。我国税法允许企业选择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以及资产折旧年限,大部分企业还遵循传统的管理制度,利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现今,我国税率按照比例收取,相比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更有利于企业资金支出的减少。加速折旧法的运用分为两步,第一步,企业可以在前期便将折旧费用纳入成本计算,并适当提高费用金额,从而使前期所缴纳的税额相应减少,缓解企业缴税压力。第二步,企业将企业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以增加企业所需缴纳的税金。从缴税的结果分析,缴税金额并未有发生过多变化,然而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则货币价值得到提升,企业便可少缴纳部分金额。故而,企业在没有触犯法律的背景下,应选择加速折旧法对财务税收进行管理。

(二)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税收筹划既然属于经济活动,那么在其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企业自然需要支付成本。税收筹划由三部分组成: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风险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指企业因减少缴纳税额而使人力、物力等产生耗损,主要涉及制定筹划方案的成本以及方案实施成本。机会成本指企业在面对多种税收方案时,只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从而舍弃了其他方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风险成本指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筹划方案,从而导致筹划失败。企业在设计或选取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将经济效益作为基本原则,无论是企业筹划方案的选择,还是筹划方式的选择都应遵循这一原则。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共有两种方法供其选择:一种是通过支付税务金额,向其咨询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对税务所提供的方案进行取舍。另一种方法,企业可以专门设置税收规划部门,组建队伍研究如何降低税收。企业在选取两种方法时,需对比两种方法哪种支出的金额较少,同时对比哪种方法的税收筹划效率更高。企业设置专职部门,虽然在支出方面要多于咨询税收,但专职部门对企业更为了解,对企业发展需负有一定的责任,且公司可对专职部门的员工进行统一管理,这些是税收所不具备的。因此企业可设立专职部门规划税收筹划方案,从而节约税收金额。可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工作时,必须考虑企业收益与支出的关系。

三、总结

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关系密切,彼此互相影响,企业如能清楚地了解两者关系,并加以利用,便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为流畅,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稳步持续的发展。

作者:章云婷 单位: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2,24:174+176.

[2]孙文婕.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赤子(中旬),2013,07:293-294.

[3]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40-41.

第六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较为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致使其不甚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有效改革,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聚焦在培养优秀杰出的人才,并取得优秀成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现阶段部分高校财务状况问题频出。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已成为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与科研中,在新时代强调人才竞争的形势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尤其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的高校来讲,财政管理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财务管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成本意识,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概念,尤其是缺乏节约意识。比如,我国很多高校虽然经费紧张,但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方面依然出手阔绰,毫不节俭,这使得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学校急需的设备无钱购买,学生无法使用好的仪器来学习,而一些不重要的或不是迫切需要的却过量采购。二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效益观念淡薄。现阶段,我国高校还不能较好地使用市场经济的环境,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而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是小团体思想作祟,一些学院和单位习惯伸手向学校要钱,即使是盈利之后也不会把钱上交,或弄虚作假,使本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没有相对真实的书面材料,也会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限制高校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宗旨是提高经营效益,达到管理目标,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较好地保障高校的财产物资安全。现阶段,我国高校内的内部控制虽有所发展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控范围欠广,即有些方面有较为严格的内部控制,但有些方面却没有,如很多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二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不全面,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有适当的内部控制。三是内控的执行不严格,即使存在相当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松懈,也会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当前许多高校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中,大多与内部控制相关,如西北某大学副校长,主管基建工作,从中收受贿赂。在这桩案件中,不仅体现了个人道德素养的滑坡,也说明高校在很多方面监督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

3.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采用最简单的预算方式,即“上年基数+本年增长”,这种预算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科学,无法有效地全面反映高校财务收支状况、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二是预算不全面,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担负着财务工作的重任,但他们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并不充分,主要依据上年预算基数和当年发展的需要确定当年预算,但这难以反映整个学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同样也无法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三是预算管理不科学,对经费的使用无节制、无计划,缺乏统一有效的安排,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经费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出现教学经费分配不合理、办公经费严重流失等现象;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挥霍浪费,随意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超预算、无预算的现象经常发生。

4.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正在大幅增加,国家倡导对科研的积极支持,但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对科研经费认识不足,很多教师将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挣来的,可以随心花费,不遵守高校的财务制度与规定;或将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也有的科研人员在外面承接项目挣钱,其所得收入不进入学校经费,但却利用了学校的试验设备、实验试剂等,导致学校的经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高校还存在结题不结帐的现象,按照规定,项目完成后,应该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验收和检查,但很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遵守上述规定和流程,导致科研管理混乱。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改革财务管理的体制

针对高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强调高校应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使用合理的方法规定各项活动的成本,准确核算活动的经费花费情况。同时,建立先进、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高校财务处的重要作用,为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并进行全校各类财务的监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首先,要保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监督,因此各个高校要依据国家现有的法律制度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内控制度,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要加强对财务的控制,使财务部门能统一管理高校的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强化岗位职责,增强岗位间的约束力;在日常的内部管理中,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3.强化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改革要求高校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数据收集,并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防止两套预算同时存在。也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专项经费,应加强跟踪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4.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科研经费是高校具有独特性的经费,其来源较广,且伴随科研工作始终,因此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在一开始申请课题时,就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也应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在课题的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而在课题验收之后,按相关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应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确保经费合理使用。

三、结论

高校财务管理旨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因此,改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方法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高校加强重视,不断创新,努力解决好这一重要课题。

作者:何兴月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艳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

[2]张建春,盛德号.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

[3]王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第七篇: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以及强化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

工程企业的发展关系我国的国计民生,从财务管理角度确保其内控措施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受我国之前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强化管理措施2个方面对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工程企业 财务预算管理 现状分析 强化管理

一、我国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1.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落实精神缺乏全面性性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包括企业每个部门在内的全面性、规模性的任务;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即生产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包括企业管理各个主要环节的预算。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我国工程企业做的都不到位。许多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单独落实的,其他部门基本上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积极性较差,导致最终的预算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现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包括生产经营性预算,只涉及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收支预算两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预算管理在生产环节或者是部门内部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组织,单凭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全面掌握和把控企业生产环节的所有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等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企业既有预算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落实性差,致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起不到预定的效果,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风险重重,全面预算管理想要在工程企业中有效实施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加强

随着我国工程企业的迅速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预算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实际情况是,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水平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新形势下,财务和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落实需要集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力量,这就预示着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并且工程企业综合管理的要求也要随之增高。目前,ERP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企业中的使用率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因一线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操作不当引发的ERP技术风险和相关人员违规操作为个人或本部门谋取私利的道德风险还是较为常见。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全局观和整体把控能力较差

工程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是缺乏整体把控,许多预算管理工作仅仅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或者某一流程展开,甚至预算管理对象之间都缺乏必要的联系。如果某个工程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身预算管理的片面性,盲目地将企业相关的人力、物力集中在这样的预算管理中,那么企业对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过程的预算控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紧接着由此引发的系列技术风险、道德风险等就会随之出现,工程企业预算管理的失控程度便会大大增加。总而言之,工程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重视编制,轻视执行,控制强度弱,考核制度不健全。另外,削弱企业预算管理对日常经营活动全局把控力,某些工程企业存在预算外开支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情况,领导“一言九鼎”,财务部支撑不住;随意扩大项目工作内容;私自提高建设标准;任意调整预算;业务部门现场把关力度差,预算失真情况时常发生等。

二、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强化管理措施

1.注重并加强落实企业已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是预算管理工作开始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才是各项制度制定的最终意义,没有经过严格落实的制度和“一纸空文”没什么差别。所以,新时期工程企业注重并加强落实企业已经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并且注重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积极配个财务完成预算管理工作的部门,各领导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件和他们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大家都应该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为了更加有效地确保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得到全面的落实,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2.积极储备和培养财务管理人员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就是人才。在我国目前的工程企业中,高级预算管理专业人才是非常短缺的,尤其是能够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工程企业行业知识有效结合的专业人才更少。所以,企业为了确保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可先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ERP系统实际操作人员相关息化知识与技术的后续培训工作。另外,要认识到信息时代技术软件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软件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的财务管理人员,防止因ERP实操人员技术不过关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同时,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丰厚的薪资回报、通畅的晋升渠道等),保护那些一直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够更加放心、努力地完成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3.逐步建立健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

是促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完善的必要前提。第一,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务必将预算工作和企业的常规财务任务分割开,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要进行精确的细分和固化。第二,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将工程企业预算管理的每个流程与细节都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好印刷出来,形成清晰可见的章程,防止因为对具体规定要求模糊引起的一系列的预算管理风险。总而言之,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做基础,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便能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内部常规性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也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树立全局观念,明确长期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个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框架便是制度与规定,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白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内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整体运作情况和企业的存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高层领导人必须将财务预算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高度。企业领导人的任何一项具体制度的实施都要着眼于全局,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长远化,对甚至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坚持长远目标规划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才能缩短与国际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差距甚至是与其接轨,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

三、结语

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事关重大,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企业想要保住自己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必须在企业各项成本控制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发展还不够全面,和预算相关的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问题中还有许多不足,但是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在未来我国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好。

作者:郭军海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海军.小议如何加强现代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J].中国市场,2010(35).

[2]董养利.浅议如何加强现代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21).

[3]王淑英.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31).

[4]李立峰.论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

[5]刘松青,文明刚.发挥财务管理能动性的有效工具:战略财务预算管理[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第八篇: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剖析了当前企业在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 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经济动荡与不稳定因素在全球各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的内控管理的松懈及财务防范工作的不足,使企业在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

1.企业内控管理

内部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即使企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为企业遇到重大事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指企业采用的一定的制度用来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手段包括对资料的审核、分析以及考核等各项管理过程。

2.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利益分配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财务风险的防范事关企业存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在内控管理的执行力方面企业缺乏积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章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达到自身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员工和管理者对规章和制度自然是有抵制情绪的,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缺乏动力。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要花费成本的,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愈加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但是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不仅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羁绊,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模糊工作重点,这种落后的观念在当今企业管理人员中大量存在,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难以发挥真正效用。

3.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盲目投资、资金筹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会面对的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盲目的扩张规模,不但不能带来高的经济利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并且多数情况下,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没能通过有效内控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精确地分析和预测筹资组合,以至不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筹资。

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现阶段许多存在企业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企业内控管理意识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概念淡薄等问题,对企业财务的基本处理规范尚这些低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掌握,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强化内控管理

良好的管理制度应基于企业的实际,切勿照本宣科。同时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实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内控管理居于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同时良好的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文化对内控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内控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企业特点完善内控管理监督评价制度

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企业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对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发生重大突发问题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决策,采取相应应急预案,以避免风险扩大,减小公司损失。

3.对于风险的评估要加强管理

加强审核与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管理,打造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团队。其次是加强资金风险评估,严格管理资金的投放与回笼,对于筹资和投资都要经过严格缜密的评估才能进行,从而避免资金的风险。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观念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资格审查、提升薪资待遇等措施,积极吸引优秀财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强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

四、结语

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仍存在着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执行力不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执行与监督力度、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等措施,以达到加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

作者:林巧英 单位:中汇华成(福建)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6

1.1教学的目的

了解以公司法为核心市场主体法、以物权法和知识产权法为核心的财产法、以合同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行为法、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秩序法、税法为核心的市场调控法、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为核心的市场监督法、以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为核心的经济纠纷解决法。

1.2教学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立法活动,2015年3月15日修改并实施的《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八)民事基本制度;(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十)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的(六)到(十)项都是关于经济法的,足见经济法教学的意义重大。

2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教师直接从这个大学到那个大学,没有实际进行过立法、司法、执法等领域的法律操作,举的案例都是从书本到课堂,很不生动;其次,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很多教师不管下面坐的是那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案例轮流适用,忽视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最后,教师教学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经济立法也在不断完善,司法领域出现很多新型案件,但很多教师还是使用老案例旧思路教学,不进行前沿理论的研究。

2.2学生的问题

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不足,经济法是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不是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考虑为什么学经济法?学到了什么经济法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经济法律问题?其次,经管类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对经济法的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怎么学好经济法?最后,经管类专业学生草率应付经济法考试,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使用要求老师考前划重点或者作弊等方式来应付考试。

2.3教材的问题

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教材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具有静态性。但是经济法顺应于国家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发展进程的,经济生活也是日新月异,不断会产生新问题、新案例,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经济法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本落后的教材,怎么给学生使用和老师教学?

2.4课时的问题

由于经济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不是专业主干课,很多学校往往只开设32学时到40学时,导致很多内容没有时间讲解。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么短的教学时间,理解法律条文都存在很大难度,更不谈用法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没有足够的学时,怎么学好经济法课程?

3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针对教师的问题

首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每5年去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至少6个月或者每到寒假暑假去上述单位挂职学习。在那里可以得到大律师、大法官和检察官的指导,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法律界同事,可以接触真实而鲜活的法律案件,可以让自己的法学专业得到发挥的空间和境界的提升。其次,要求教师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计划,不同教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市场营销和物流专业就要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合同法;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税法、会计法和票据法;金融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金融法等。最后,要求教师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发表法学论文。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中,把自己论文中或别人论文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以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真实的活动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或选择网上有目的性、时效性的热点事件为题材,老师总结争议焦点,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3.2针对学生的问题

首先,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从法律案例讲解中强调经济法对每个人的意义。比如于润龙案前后经历13年,当事人两次入狱,四次受审,几经反复,终获无罪。于润龙案说明人治的时代,个人生命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剥夺,个人财产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以各种名义侵占。中国只有走法治,个人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障。说明经济法很重要。其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进行法律顾问式教学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法律顾问教学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纠纷中的法人、非法人企业和自然人提供法律咨询、解决他们经营中的法律困惑,为他们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小组,分别代表原告、原告的法律顾问,被告、被告的法律顾问,法官、仲裁员等对案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改革成绩评定标准。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热点问题讨论题,法律顾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期末考试一律闭卷考试,考前不准划重点,严查作弊,倒逼学生学习经济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3.3针对教材的问题

可以用电子教材和纸质教材结合方式解决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的问题。电子教材是指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将教材内容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现出来的通过电子介质阅读的课本。电子教材形式多样,比如PPT,WORD文档。教师定期发放PPT,WORD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电子教材上的案例和最新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电子教材可以弥补纸质教材滞后性的缺陷,可以加入书签、笔记和标注等功能,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传统教材模式向现代网络化教材转变提供了好的模式。

3.4针对课时的问题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7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挑战;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税工作即将面临新的挑战。财税工作作为促进我国开展各项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部门,对社会财务支配工作和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长远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管理体系和政策必然要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2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

2.1财税目标方面

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通常都是以财税知识理论作为当前经济财税分配工作的基础,根据当前税务的标准来规划经济财税工作。所以,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正确开展首先要结合实际财务税收要求和经济发展策略,科学合理的设定新经济财税工作的发展目标,明确好财税工作主体。其次,为了保证财税工作的平稳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经济财税部门结构进行科学完善与改进。最后,为了实现我国财税工作的平稳、长效发展,加强对财税体系管理的优化设计,制定好科学的财税目标,为我国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2财务审核方面

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的两方面:一方面,财税部门必须注重财务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大多数企业财税管理部门在进行财务报销和采买进项税整理工作时,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增值税的转接工作与附加税的审核不能在企业规定时间内交接完成,致使财税工作出现了税务方面的纰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财税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财务审核结果的不准确性。因财税工作会涉及到诸多的账目和资金流转问题,如果财税账目没有精准的处理,就会给企业财税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财税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在企业财税管理工作中,财税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公司财税项目和资金报账,准确掌握财税数据。

2.3纳税申报方面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税务结构强调的是结构增长的平稳性,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条件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在经济税务工作的可行性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当前纳税申报工作也即将面临着申报表格精准定位和表格财账数目与实际消费情况不符的双重挑战。在申报表的准确定位上:企业填写纳税申报表单时必须严格按照当地的财税标准来填写税收相关资料,若企业有增值业务的也要严格按照增值税的相关流程进行申报,避免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因为,增值税的申报工作需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对增值税数据情况进行审核和上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财务税收人员就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纳税申报表不能准确定位的情况发生。纳税申报表内填写的申报数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大多数企业相关财税管理人员在统计申报表格时,经常会出现申报表格内数据与实际账目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财税人员在对进项税金额填写时没有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或是由于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税务遗漏,不管哪种情况,都会给企业财税纳税申报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2.4财税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方面

财税工作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是会计,网络时代下,给新经济财税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数据整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根据社会经济财务整改需求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操作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财税管理技能,使企业财税的申报工作,财税审核和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企业还要根据财务发展需要,招聘更多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财税风险意识技能培训,对财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风险预估,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为企业财税资金管理做好安全保障。

3加强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对策

3.1加强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

财税人才管理层面。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除了要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知识外,还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借助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财税知识储备量。为了顺应时展,满足财务发展各项需求,财税人员不仅要学习财税的相关管理知识,还要学习高等数学、法律、经济金融发展和财税风险预测等相关书籍。除此之外,财税审核人员还有不断创新财税管理技能,将组织管理、经济风险预测评估和法律等相关财税知识融入到平时的会计审核工作中,以此提高会计的审核技能。企业管理层面。企业为了有效提升内部的财税审核工作:一是明确好各项增值税的账目金额。对进项税、减免税和销项税等其他相关财税的具体金额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管理,将增值税的管理归纳到企业的财税月末总结中,避免财务申报的遗漏影响到下个月的财税审核工作。二是,明确好企业财务税率的审核工作。不同的税率要做到精细的分类,比如相同的税率业务,其发票种类不同,把具体的票据类别可以分为未开发票、专用发票以及财税检查等其他的票据类别,并做好合理地使用税率,同时要具体分清企业中存在的租赁资产与销售物品的税率。三是,增设未交增值税管理科目。对未缴纳的增值税预征款项、简易办法统计的应交税额以及不同类别的税率计算进行具体的区分。

3.2优化财税管理

首先,相关财税管理部门要明确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税管理工作,全面优化和创新财税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由高到低、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制度。其次,对以前政府部门存在的历史债务遗留问题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财税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比较高的处理方案。地区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款项,自主筹资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

3.3优化财税工作流程

合理利用财税管理政策规定,优化财税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关企业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实际情况对财税政策进行合理的宣传,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内部财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落实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增值税票据价格,引导企业供货商对票据的专票专用,区分好各类票据的税率,为财税管理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增值税申报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增值税申报表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的填写,并对其进行系统录入,保证申报表的真实、准确性。

3.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网络时代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水平,财税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和专业技能。依据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财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创新。企业部门也应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财税管理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实战演练,充分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专业化的网络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财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财税人员管理水平紧跟时展步伐,有利于实现我国财税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对财税中可能出现常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精确的技术过程讲解。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财税政策,不断优化和改革财税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不断提升财税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0(32):225-226.

【2】江晓枫.探究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34):138-139.

【3】马彦宁.关于新常态经济下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7(24):10+13.

税收体制论文范文8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企业管理的重心慢慢从生产管理变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以及地位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财务管理环境可以说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平台,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财务环境的概念与内容,针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问题

1财务管理环境相关理论阐述

1.1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即理财环境,是指企业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内外条件。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环境构成。而企业财务活动肯定会被环境所影响,因为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方面环境影响企业资金的获得,利润的分配,资金的各种配置,另一方面环境影响企业的成本高低、利润的多少、需求量的大小。只有企业认识和研究了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才能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

1.2财务管理的环境的分类

(1)财务管理一般环境。公司经营结构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主体机制运行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其中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第一,法律环境。企业发生各项经济关系时应该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便是法律环境。国家管理企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加深,然而经济手段,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规则和经济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金融法律法规,税收法规和商业法律,这些是影响金融机构财务机构运作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金融活动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理和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等。第三,政治环境。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财务规划和财务安排。政治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稳定、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政府机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四,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们在价值观,行为标准,教育水平,习俗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财政传统等方面形成的特定社会环境。第五,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同类型的市场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第六,科技环境。科技成果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财务管理,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甚至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第七,道德环境。道德环境是指社会逐渐形成或自觉遵守的概念,伦理,信仰等。(2)具体财务管理环境。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是指直接影响财务实体财务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将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合同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以经营者和所有者作为财务主体进行分析时,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第一,债权人。债权人是公司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其利息需求决定了筹资水平和资金使用成本。债权人也是公司投资决策,资金决定和利润分配的直接影响因素。通过与企业签订保护性合同,对企业主和业主的财务决策施加影响,使企业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当公司破产时,债权人甚至可以对业务进行财务控制。第二,供应商和顾客。供应商是原材料、机器和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材料的提供者。顾客是吸收企业产出的主体,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企业生产和获得重大经济利益的来源。成本、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因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不同而存在重大差异,因此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成本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财务管理和利润管理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第三,政府。政府对企业财务机制运作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管理制度,政策规定直接界定企业的财务活动范围;二是政府作为税收收入者的使用税收手段直接涉及企业利润分配,获得税收收入。一般认为,政府作为征税者,与供应商,投资者和顾客一样,主要负责企业的管理,以充分征收企业应缴税款,以满足政府自身的利益收税员。换句话说,政府作为征税者也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也是企业具体金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税收环境等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个因素上。第四,职工。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契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经营者和所有者来说,他们与员工之间在利益分配和经济权益分配方面的博弈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问题。另外,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环境因素。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企业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当中,同时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存在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设备落后、融资困难、诚信度不高等,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的内外部因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职能尚未得到有效实施。在融资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会计记录方面,管理层比较混乱,企业决策者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者决策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问题

3.1财务制度较落后

改革开放到现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网络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审计也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相关机制还需要完善,所以从有些方面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

3.2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被完善,我国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收入支出管理模式和会计管理体制,高素质的财务管理综合性人才缺乏依然是一件棘手的事。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过关势必会影响会计风气,甚至有可能会发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3.3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员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和刺激其积极性,如通过发放奖金、提供各种补贴等方式激励员工,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新会计制度实施至今,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给众多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4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融资担保困难。

4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1财务制度过于老化

老式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能第一时间并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老式财务管理在预算控制方面并不完善,很容易加大企业资金运营风险,让企业陷入困境。

4.2会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对于新鲜出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一部分会计人员并未及时掌握,所以导致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4.3融资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债务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高,企业信用等级较低,信用较差。

5财务管理环境的改进措施

5.1改进财务管理方式

企业应该引进财务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上付款、网上做账、网上监督的专业财务管理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建立实行家庭式财务办公、远程控制、实时财务动态监督等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能有序进行。只要财务管理环境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为财务管理注入新鲜血液,那么企业的管理必将上升一个层次,企业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5.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可以看作是对财务环境主观因素的直接影响,因为财会人员来实施具体的财务工作主,财务人员直接影响公司财务管理。所以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决定了企业财务相关工作的效率。而如今新环境下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拥有并能熟悉运用其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管理能力并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财会人员角度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5.3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要创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保证企业内部的机构完整,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安全。我国企业目前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竞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很大风险。如果要妥善防范企业管理的风险,首先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6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企业财务环境中存在财务制度较为落后、会计人员素质不过关、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等问题,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明白创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完善了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时俱进,重视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才能提升竞争力,使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兰俊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问题及创新路径[J].财会之窗,2013(18).

[2]蒋绍莉.基于现代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之路[J].财务管理,2016(4).

[3]史晓燕.浅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发展趋势[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4]李润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问题及创新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6).

[5]沈鏖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扬州税务报,2014(14).

作者:魏佳妮 宋云雁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物业公司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发展进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各种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优化和配置等。在企业改革创新过程中,如何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控制已成为当前企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解决措施

1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1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匮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开始愈加重视其本身的企业形象,大多数企业满目追求业绩的增长,使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经营危机,除了存在普遍性风险,还可能忽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等。绝大多数企业沿着产业链进行并购扩张,并不是单纯规模上的扩展,经常忽略企业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方面的风险控制;对于企业相关项目与相关业务的投资,企业为填补因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流动缺口,未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论证,轻易涉足房地产行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其结果就是企业“做大”了,却没有做强。

1.2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失真现象严重

通常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信息的汇报需要经过各个部门的严加审核,下属单位或者部门将信息资料上交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对信息审查无误之后,方可提交给企业总部。在整个信息汇报过程中,部分子公司或者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的不同,对于企业整体运营效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具体的回报过程中极易产生重大报错或者漏报等其他异常情况。出于子公司自身的利益与现状,在其工作总结与回报过程中,容易在汇报信息中掺杂大量不真实的信息,财务信息被扭曲、失真,从而造成报出信息与实际信息严重不符,最终导致企业因信息不真实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计划与实施,若在子公司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中出现信息与实际严重不符的情况,不但对企业的相关财务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容易产生错误的引导,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发挥。

1.3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阶段,绝大多数财务公司缺乏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整体趋于过度涣散的态势,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完善。例如,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能采用合适的表格及文件作为重要领用凭证,便随意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发放,无法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及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很多临时停车场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停车费收取标准,租赁的车位也没有比较严格的保管合同,从而降低企业资金流通的有效性。在各种内控制度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收入无法及时入账、支出无法有效控制,致使企业财务方面出现严重亏损问题。

2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2.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部分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细化分解各项经营指标,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并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与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指标要细化至每个部分、环节,无论是企业横向的预算管理还是纵向的预算管理,都应从企业员工个人角度出发,激发员工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可度,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严格按照经济活动的相关预算标准执行,将预算指标与责任中心、责任人完全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全满的预算管理体系。此外,与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相互结合,对员工的实际预算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进行综合、系统的考核,将员工的薪资收入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向连接,确立严格的奖罚制度,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薪资上的奖励,而对于因个人失误而造成管理不善的相关人员,企业可根据其严重程度,酌情进行处理,若一些严重触犯法律规定的相关人员,企业有权利将其交由相关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及时遏制预算失误影响分为的扩大,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2.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企业整体管理方式的变革,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提高信息化思想意识。全面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财务人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转变固有的工作思维模式,积极迎接新时代背景下财务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与新变化。其次,加强协调统筹。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和统筹推进,财务人员应耐心做好对相关业务的解释工作,帮助各部门快速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工作模式转变。最后,实现角色转换。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成果,实现从日常会计工作的记录员到成为分析员、管理员的角色转换,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培养财务核心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管理市场环境日趋成熟,企业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行业尤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财务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需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注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质量,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涉及社区与办公楼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小芳,秦士林,张紫凝.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5).

[2]郑皎,王兆奇,朱亚军.构建公司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1).

作者:刘兴敏

第三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征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加剧。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行税收改革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论文主要针对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此种形式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1引言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营改增主要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行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改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式,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1]。

2“营改增”概述

所谓营改增就是将之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以往的征税模式只是对企业的收入征收营业税,不扣除产品或者服务中已经纳税的部分。营改增之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增值的部分征税,避免了重复纳税。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改增政策的有效落实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其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科学合理化,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

3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对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税负。传统的税收征收模式存在严重的重复纳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有效抵减了以前成本中无法抵扣的税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纳税负担。此外,这一征税模式的实施也使得物流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发票管理,统筹规划税收,对企业良好财务控制机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实施营改增政策也是我国税收政策逐步完善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国家化发展[2]。

3.2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企业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产原值都会减少,并且其累积折旧也会随之减少。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新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是可以抵扣的。从短期发展来看,企业资产和负债会降低,但是却提升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资产规模就会不断扩大,那么企业的负债总额就一定会提高。

3.3对利润表的影响

在传统的税收机制中,所缴纳的营业税是“价内税”,这一部分需要纳税人从收入中扣除,以抵减经营中的税费扣除。但是增值税却不同,其是“价外税”,不算作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所以说,“营改增”这一制度的改变,不仅仅是计税方式发生了变化,税收征收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营改增对纳税人收入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利润表上。由于营改增之后,重复纳税的营业税金及其附加都没有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当然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改变是对企业发展极为有利的。

3.4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投资以及筹资等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营改增”之后,企业采购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资活动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现金流的增加。企业税负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就会相应降低,企业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也会增加。企业投资活动增加会使企业的筹资和融资力度提高,企业筹资的现金流量也会相应扩张。

3.5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以往的税收征收模式中,营业税是没有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因此在核算时只是按照税率直接测算应缴纳的税费。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会计的核算方法就会发生变化,这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纳税核算项目应在应交增值税项目上明确各项税款项目,在进行收入确认时需要将税费剥离。在进行成本结转时,还需要将所对应的税费转到相应科目下,这无疑会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此外,营改增对混合经营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企业只有明确区分各种经营的性质,才能按照税率对其经营收入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4营改增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4.1拓宽融资渠道

现阶段,物流企业正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在这种形势下,虽然营改增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仍然需要拓宽融资渠道[1]。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外资引进力度。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中国市场,这为物流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物流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加入。同时,在外资引进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②为保障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还需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物流行业的发展。

4.2提高企业现有资金使用率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物流企业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其资金使用率不高。为此,物流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提升其资金使用率。首先,借助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加快自身固有资金的流通周转率,并及时回笼资金,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将各项物流信息加以整合,高效利用各项资源。

4.3优化财务监督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物流管理模式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方法,这种模式无法全面控制下属财务管理公司,因此导致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着会计核算不统一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优化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财务进行有效监控。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利,用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机构。物流企业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资金调度与核算部门,从而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4.4全面提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序进行。为此物流企业需要注意对自身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一,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尽可能地创造培训和学习机会;第二,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财务人员加入,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3]。

5结语

总之,营改增之后,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应对这一制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立足于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措施,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春.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159-160.

【2】马欢.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大科技,2015(1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