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经济范例

水利经济

水利经济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为基础设施,需要通过合理建设带来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就目前来看,影响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因素较多,不利于工程价值的体现。因此,还应对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问题展开分析,从而通过加强工程效益管理,推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

1.1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是造福民众的重要举措,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作用。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的稳步发展。建设蓄水和输配水工程,能够使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使水环境得到改善。使水资源保持良性循环,可以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可以避免民众遭受洪涝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因此,建设水利工程,表现了党和政府一切为人民的政治立场,能够坚定民众在党的领导下致富奔小康的信念。但结合实践情况可知,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出现未严格履行程序、未按时审批等问题,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对工程生态环保效益的考量,引发不良结果。此外,工程建设过程未能得到严格监督管理,促使工程质量不佳或给环境带来较大破坏,也将影响工程社会效益。

1.2经济效益

建设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能够形成水产品,为工程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如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对地区稀缺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起到促进粮食增产的效果,使工程经济效果得到展现。建设水电工程,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建设航运工程,能够推动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增加水运量创造效益。但水利工程建设首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能否实现合理投入和分配利用,将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实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设计不完善、验收不严、施工不规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可能存在缺陷,导致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收,不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还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水利工程具有一定复杂性和隐蔽性,建设和使用者未能对工程作出科学判断,都将影响工程经济效益。

2加强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措施

2.1做好工程规划设计

要想使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加强,还应做好工程规划设计。从立项开始,还应实现科学规划,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以某大型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为例,如表1中所示,在前期规划阶段完成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对各项经济参数进行比较,能够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过将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设计方案优选论证,能够为工程经济效益获取提供保障。而水利工程通常由政府投资,不单单考量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符合益民工程建设要求。除了设定经济效益指标展开评价,还应设立社会效益指标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目前,可以采用的指标包含效益分配效果、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结构合理性、社会就业效果等多种,需要结合工程种类进行具体分析。建设公益性水利工程,对财务盈利要求不高,但还应保证工程建设能够使周围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如收入增值、人均生活用电量增加等,有效推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此外,还应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的破坏和修复效应,确定能否达到环境管理要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同时,兼顾水利工程固有特点,能够使项目得到合理规划。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完成方案审批后,还要实现工程优化设计,通过深入现场调查完成科学招标文件、施工组织方案等各种文件资料的编制,保证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建设,从而取得预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2强化建设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期间工程建设可能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工程出现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增加的问题,继而导致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为保证工程建设效益,还应强化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一方面,应对工程全过程实施造价管理,避免出现造价失控问题。从设计阶段开始,还应推行限额设计,完成符合实际的工程概算编制。在项目实施阶段,还应加强工程量清单报价管理,严格把控投资大关。合理进行工程预算编制,通过动态管理使预算计划得到有效落实,能够使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在实际施工阶段,由于水利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具有线长、面广等特点,局部容易发生设计变更,还应做好计量和支付管理。针对工程变更,还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投资控制,做好经济索赔和反索赔管理。在工程决算阶段,还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确认,加强实物竣工结算书管理,使工程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得到科学反映,继而使工程支出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使造价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能够使工程经济效益目标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工程建设一旦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将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使材料质量、工艺质量、分部分项工程建设质量等各关键点得到有效把控,保证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得到提高。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教育,保证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作业和佩戴安全设备设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此外,还应落实四节一环保施工要求,通过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使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继而使工程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2.3优化工程建设管理

对水利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管控,还应开展科学管理工作。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还应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使水管单位得到分类定性,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保证工程得到严格监督管理。建立明确责任制,能够使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职能得到分离,由专门单位负责管理,提出科学管理方式,编制清晰管理流程。推动工程管理市场化发展,引入第三方加强工程监管,能够建立竞争机制使工程养护体系得到完善,并使工程日常监督得到强化,促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此外,还应建立专业管理队伍,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掌握水利工程有关技术的同时,能够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在全面收集地区水文、地质信息基础上,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保证工程建设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能够使各方面信息得到采集,为工程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依据,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使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3结语

节水灌溉、防洪堤坝等水利工程拥有不同的作用,适用条件也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合理建设都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实际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确定项目建设能够带来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项目具有一定可行性。通过加强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使效益目标顺利实现。为此,还要实现管理体制的优化,建立专业管理队伍,保证工程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丽君.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20(23):28-29.

[2]李松.淠史杭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关系述论[J].珠江水运,2020(09):44-45.

水利经济范文2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水利经济;基础设施

1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影响

1.1保证物质基础的充足性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农村来说,因受到交通、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利建设难度较大,所需资金费用较多。乡村振兴策略的落实,由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和保障,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加强了资金的充足性,确保建设中各项物资供应的可靠性、齐全性,减少问题产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2农村水利建设专业人才明显增多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现象明显,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养护。落实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措施后,一方面完善了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就业者提供了更为优良的薪资待遇。由地方政府创建创业平台,吸引外出求学的学生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如水利设施建设之初,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地质勘探人才,以仪器设备加强地质调研,全方位了解水文特征。同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应完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专业人才的持续增多能够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

1.3农村水利建设制度保障明显加强

我国尤为重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以推动人才引进,加强制度保障。如2018年,在全国水利事业发展中提出了详细且明确的要求和意见,以此为指导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党中央对农村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促进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前行。除国家出台和制定的农村水利建设指导性文件外,各省市也需结合当前发展概况和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且更为具体的指导文件,形成更加全面的制度保障机制,以促进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打造有利于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环境。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因素

2.1政策因素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村产业融合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全方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建完善的综合性融资平台。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的预期目标,高度关注工艺属性,及时解决政府融资方面的问题,且更加关注政策方针。农村各级政府单位要主动响应水利部门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水利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2经济因素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中,要完善综合管理,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基于融资平台和渠道作专业分析。地方财政也需加大投入。从统计分析中不难看出,地方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的差距较小,且有所下降,而投资完成率则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证明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水利建设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也证明政策得以落实,收效显著,地方水利建设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

2.3社会需求因素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满足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承载了农民的希望。所以要优化信息收集和汇总机制,全方位了解农民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的收入。再者,农村水利建设项目也是典型的农村公共产品,应结合农民的具体和实际需求,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呈增长趋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们对生产生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农业发展平台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4技术因素

现阶段,科学技术日益完善,水利信息化是水利项目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若想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应推动水利项目智慧化发展。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并高效应用“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地展现了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作用与价值。

3农村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3.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山区,地势地貌十分复杂,且交通条件较差,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十分落后,该种情况也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水利建设中需要应对诸多的难题,交通条件滞后阻碍了先进资源的引进和应用。

3.2融资困难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的水利工程投入较大,但是乡村水利建设工作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其他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劣势尤为显著,该地区交通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人员配备不够完善,进而削弱了融资的实效性。若想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预期目标,则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高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3工程质量不佳,后期养护难点多

农村水利工程规模相对城市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但是其水文和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方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水利建设中可能出现诸多的质量及安全隐患。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部分施工企业可能在工程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工程地基,后期受地基沉降的影响,坝面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如该类问题未及时处理,则容易引发渗漏现象。此外,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使混凝土材料强度无法满足规定要求。雨季时,水位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埋下了水库安全隐患。如无法严格把控水库建设中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则在工程建成后,易于产生较为明显的事故问题。除此之外,忽视建成后的养护工作,或受到人力因素的限制,无法及时养护,养护工作难度高也是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中需要积极应对的主要问题。

4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地控制和应对措施,以此提升工程施工和管理水平。

4.1优化利基础设施布局

农村地区兴修水利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前要做好调研工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水利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等参数,确保水利设施投入使用后可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水利建设的盲目性,制定合理计划,编制完善的工程建设方案,协调新建水利工程与现有水利设施,充分展现协同机制的作用,从而全方位提升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此同时,高度重视现有水利设施改建及维护工作,尤其是建设年限相对较早且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水利设施。明确质量问题的数量、具体方位和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和整治措施,及时解决渗漏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4.2丰富融资渠道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尽管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地区资金支持,但是鉴于点多面广,所以资金支持力度无法满足乡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而水利建设尤其如此。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工程进程相对复杂,因此要丰富融资的方式和渠道,采取多种不同的途径,扩大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建设水利设施的过程中,也可为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岗位,引导农民和公众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加大水利设施投资力度。

4.3加强水利工程全周期管理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主要由乡镇施工队承建,该类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及管控要求与大型建筑公司有所不同,差异明显。因此,要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全周期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规避质量和安全隐患。落实统一招标模式,在自制审查的基础上,选择优质的承包商。工程质量管理中,应贯彻落实工程监理制度,重视日常施工监管工作,保障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水利设施的流量、断面面积、衬砌高度和厚度以及垫层厚度等重要参数。水利工程施工结束后,需及时组织专家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若发现质量问题,则要求施工企业及时返工和调整,符合要求后,水利工程方可交付使用。

4.4引导农民树立新观念

农村地区的条件有限,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及农村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村民不能对新时期和新环境建立起理性和客观的认知。水利设施建设期间,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动员群众,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之中。在传统的水利设施建设中,政府是负责规划建设的主体,农民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此时的水利设施建设并未充分展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应全方位结合群众的意见,深化农民群众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认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主动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之中。在传播经验和树立典型的过程中,打造更加理想的行业环境和氛围,推动农村水利工作的有序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人们也更加关注农村发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人们逐渐意识到农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因此,也更加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加大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在农业发展中增加了资金和资源投入,优化了农村的环境,引导新型人才走入到基层甚至留在基层之中。水利事业建设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每年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水利项目建设却长期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水利事业建设中,要积极总结过往经验,依据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对策。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新时期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机遇,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稳步前行。准确把握生态与水利建设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娜.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4):15.

[2]杨妮娜.农村水利经济中的重点问题探讨[J].消费导刊,2019,(29).

水利经济范文3

1.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努力消除农村贫困状况;

2.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把这一目标解释为:农业生产安全目标、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和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目标。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绝大部分为公共物品性质,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需要也会更加突显,这也反应在此类设施在农业水利设施总额中占有的比例的逐年上升。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效运行要有明晰的运行服务主体,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服务主体的明晰及重塑,必须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创新来保障。

二、农业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1.中央财政对农业水利设施投入整体不足

农业水利设施归于公共产品范围,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供给和非政府供给。其特点为:公益性、公共性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享受的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相对较少,而各级政府供给的大部分是满足城市公共产品的需要。尤其是农业水利设施的投入,国家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从每年国家财政投入的绝对数额来看呈上升趋势,但是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在2000年前国家用于农业的支出一般在10%以上,自2000年开始,这项支出的比例一直在9%左右,据此,足矣显示国家对农业公共产品的投入在减少,相应用于农业水利设施的投入也会逐年降低。

2.基层财政困难的现状限制了基层政府的投入能力

自我国采用分税制改革后,一般中央财政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再加上省级财政的收入,使这部分收入财力的比重之和超过60%,从而实现绝对掌控地位,而基层财政(县乡两级)收入比重仅有20%左右。而基层财政的20%左右的收入在基本满足日常开销后,公共设施与民生建设就更谈不上了,再加上分税制带来的省级以下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协调,以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等现象,因此,在预算过程中常会出现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方面。即便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款项,同样也难以解决基层公共设施的完备问题,同样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资金不足的现状愈加突显。加之乡镇自筹统筹资金的投入也有所下降,因而导致农业水利设施投入的普遍不足。

三、有效的解决方法

普及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根本上提高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要从根本上搞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必须从政府做起,必须从思想上来提高农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切实主动地将农业水利基础建设摆在首位并实施到工作中去,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农业水利建设的普及从另一方面取决于当地领导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能够把农业的生命之源--水利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并系统、高效的得以实施。在实施工过程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领导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必须要用发展以及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四、结束语

水利经济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工程;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农村水利经济建设。很多农村地区政府都在原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修建了更多配套设施。与此同时,建立了更多相关部门,制订了配套的管理方案,构建了完善的农村水利经济发展体系。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农村水利工程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村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合作。针对市场经济下农村水利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概念

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对人类长期生存有利的、与水相关的行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保证人类长期发展而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使用。在农村科学使用水力设备,能够有效防止洪涝灾害,帮助农民实现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农村的水利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农田水利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为农田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灌溉、抗洪、防旱以及排水等,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投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成本非常低,深受农民喜爱,但由于在后期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和问题,导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新农村背景下,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系统工程的管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特点

2.1公共服务特征明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倡为农民谋取更多的权益和利益,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种公共民生工程可以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帮助农民减轻农业灌溉的压力,缓解洪涝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洁。除此之外,降低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改善整体农业生产结构,还可以改善当地水质,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只要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严格管理,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特点[1]。

2.2具有较明显的非价格性特点。在整体农田水利工作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及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水利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公共基础项目,就意味着其具有非价格性,这样的工程建设很难取得较大的直接利益,反而需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细节,使得整体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为农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服务。在建设过程及建设后,所涉及的建设单位都不会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相关部门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还要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需要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筹备过程,在项目落成后要高度重视后期管理工作,充分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最大化地帮助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获得更多实际利益,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

3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传统的经济体系。与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存在差异。随着农村环境的不断改造,农村水利工程已成为经济支柱,需要农村水利工程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可以与时俱进。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快建设当地农村水利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传统农村水利工程,最大化地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根据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提升农村水利经济建设模式。当前,我国农村一些水利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非常差,甚至有一些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进行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生存下去。这就需要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深化农田水利经济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要完善相应的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新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更是如此,需要将建立健全管理方式放在首位,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后续管理中要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的改革,与实际情况匹配,将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具有可行性,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建立难以操作的管理计划。在后续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较困难或较复杂的项目,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条例与制度,保证管理过程能够兼顾到每个细节,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减轻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建立相关责任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3]。

3.2完善农村水利经济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一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以符合时展的需求,与国家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有很大差距。很多农村地区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有非常明显的不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水利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这不仅会对当地水利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不能只浮于表面进行水利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得到切实提升[5]。针对不同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农村水利设备能够最大化地使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农民聚焦农村水利经济发展,针对现存问题,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晓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24):215-216.

[2]王治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14):93.

[3]宋红艳.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探讨[J].纳税,2018(19):203.

[4]董思刚.新形势下我国水利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西南北,2019(19):239.

水利经济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策略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水利工程尤为重要,想要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起水利工程的发展。而经济管理,则是水利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了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障相关建设的正常运转。

一、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水利工程一直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对各行业的正常运作提供着资源的保障[1]。在日常运转的过程中,为社会的电力需求以及河流下游的防涝防汛提供了有效帮助,对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水力资源方面的保障。因此,就必须要加强相关工程的运转水平以及工作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起我国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通过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来促进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经济资源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水利工程提供的水力资源支持,当下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水力资源的应用,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然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2]。当下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力资源的调度以及合理应用,解决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而加强相关作业的工作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对水力资源的应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合理应用等问题,进而保障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的运营以及发展过程中,通过提高工作水平,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程建设以及养护工作水平,进而通过高效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力资源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效用,并减少对水力资源的无端浪费,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加强社会服务效益

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利民工程,通过合理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将工程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结合,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应用效率以及投入效率,实现对项目造价的控制,提高其自身对社会服务的水平[3]。其中,部分小型工程项目可以为农业灌溉等生产活动提供积极正面的帮助,而大型的工程项目,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河流下游的洪水灾害等问题。

(三)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首先,通过水利设施,能够有效保障河流的防洪防汛能力,为河流下游的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出行保障。其次,在经济方面,可以通过水力发电的方式,为各行业提供电力资源方面的保障。最后,在日常灌溉以及人们的饮水方面,可以切实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想要保障这些效用的切实发挥,就必须要构建积极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模式,来促进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国民以及社会提供保障。

二、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人员开展的相关工作都无法跟上当下时代的发展,很难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导致相关单位、企业以及部门的经济效益遭受消极影响[4]。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跟进当下时代的发展,并且很难与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共同进步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于自身技术以及规模的拓展。另外,当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很难降低工程造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服务水平以及运营效率。传统片面的管理方式,很难真正意义上发挥经济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效用。

(二)管理水平较低

在水利工程中,大多数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资金流动以及动态经济,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相关资金流动的产生原因以及流向用处,这就需要展开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5]。但是在当下的工程项目环境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完全满足水利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在工程项目的日常运转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展开日常管理活动时无法良好掌握资金流动的信息,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若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统筹不到位,那么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与普通的工程项目共享统一的工作模式,这也就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中,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工作人员很难依循制度的规定,展开相应的工作,无法保障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制度支持。

(四)运行资金有限

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大部分运行资金都被应用于技术的创新方面,很难再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导致经济管理工作缺少资金的支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三、改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新经济管理的思维模式

想要转变相关部门的工作模式,必须要事先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跟上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消除当下工作模式以及运转模式中的弊端,方能完善管理系统以及制度。因此,在展开相关工作之前,需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构建创新思维模式,并以此转变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转水平以及其自身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思想,通过展开思想教育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来完善当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其次,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技能,通过招聘或者培训的方式,构建专业的经济管理团队。只有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以及专业技能,并且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更加专业的工作模式。

(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

随着我国时代的变更以及经济的发展,想要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赋予水利工程全新的活力。在当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想要保障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深度挖掘其中的问题,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查漏补缺,加强细节方面的管理工作,细化机制。对于不同的项目,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以及现场的情况制定具备差异性的经济管理活动,保障其相关工作能够被适用于工程项目所在的度以及现场的相关工作。另外,在相关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经济管理等管理问题,并且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模式中的不足,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考虑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必须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保障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问责到个人,并通过该种机制,不断巩固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三)制定并落实经济管理的问责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想要保障管理的水平以及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发挥的效用,就必须要制定专门的问责制度。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职权问题,经常会出现责任以及权利混淆等问题,难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想要保障相关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明确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除了企业内部制定的专门责任制度以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督以及引导工作,以此不断规范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相关部门也可以直接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加强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的协调,减少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冲突以及人员冲突,并且通过完善责任制度的方式,有效减少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减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损失,进而保障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技术的更新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要保障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统筹,并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状态。相关单位以及部门需要解决水利工程日常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等问题。考虑到当下的大多数水利工程的运转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以及政府部门的资助,以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该种资金的来源渠道明显过于单一,难以维系其日常的运转。考虑到这一问题,就有需要相关的部门以及单位拓宽水利工程的项目资金来源途径,并且获得资金保障。比如,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除了专门的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的资金扶持意外,还可以同选择PPP融资手段,来拓展资金来源的途径。在开展项目之前,加强PPP融资的宣传,拓展能够加入PPP融资活动的社会主体,吸引更多的不同层级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水利项目的建设当中,以此获得资金保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专门的统筹资金管理,并且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在日后的运转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经济效益保障,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当下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将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切实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帮助的水利行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竺宝莹,赵昕.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156+158.

[2]李金毫.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144+152.

[3]刘海泉.探究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5):142-143.

[4]吴振权.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农家参谋,2019(20):165.

水利经济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策略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水利工程尤为重要,想要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起水利工程的发展。而经济管理,则是水利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了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障相关建设的正常运转。

一、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水利工程一直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对各行业的正常运作提供着资源的保障[1]。在日常运转的过程中,为社会的电力需求以及河流下游的防涝防汛提供了有效帮助,对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水力资源方面的保障。因此,就必须要加强相关工程的运转水平以及工作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起我国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通过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来促进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经济资源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水利工程提供的水力资源支持,当下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水力资源的应用,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然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2]。当下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力资源的调度以及合理应用,解决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而加强相关作业的工作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对水力资源的应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合理应用等问题,进而保障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的运营以及发展过程中,通过提高工作水平,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程建设以及养护工作水平,进而通过高效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力资源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效用,并减少对水力资源的无端浪费,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加强社会服务效益

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利民工程,通过合理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将工程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结合,在项目展开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应用效率以及投入效率,实现对项目造价的控制,提高其自身对社会服务的水平[3]。其中,部分小型工程项目可以为农业灌溉等生产活动提供积极正面的帮助,而大型的工程项目,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河流下游的洪水灾害等问题。

(三)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

首先,通过水利设施,能够有效保障河流的防洪防汛能力,为河流下游的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出行保障。其次,在经济方面,可以通过水力发电的方式,为各行业提供电力资源方面的保障。最后,在日常灌溉以及人们的饮水方面,可以切实提高水力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想要保障这些效用的切实发挥,就必须要构建积极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模式,来促进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国民以及社会提供保障。

二、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人员开展的相关工作都无法跟上当下时代的发展,很难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导致相关单位、企业以及部门的经济效益遭受消极影响[4]。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跟进当下时代的发展,并且很难与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共同进步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于自身技术以及规模的拓展。另外,当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很难降低工程造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服务水平以及运营效率。传统片面的管理方式,很难真正意义上发挥经济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效用。

(二)管理水平较低

在水利工程中,大多数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资金流动以及动态经济,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相关资金流动的产生原因以及流向用处,这就需要展开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5]。但是在当下的工程项目环境中,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完全满足水利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在工程项目的日常运转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展开日常管理活动时无法良好掌握资金流动的信息,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若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统筹不到位,那么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与普通的工程项目共享统一的工作模式,这也就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中,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工作人员很难依循制度的规定,展开相应的工作,无法保障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制度支持。(四)运行资金有限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大部分运行资金都被应用于技术的创新方面,很难再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导致经济管理工作缺少资金的支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三、改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新经济管理的思维模式

想要转变相关部门的工作模式,必须要事先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跟上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消除当下工作模式以及运转模式中的弊端,方能完善管理系统以及制度。因此,在展开相关工作之前,需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构建创新思维模式,并以此转变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转水平以及其自身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思想,通过展开思想教育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来完善当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其次,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技能,通过招聘或者培训的方式,构建专业的经济管理团队。只有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以及专业技能,并且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更加专业的工作模式。

(二)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

随着我国时代的变更以及经济的发展,想要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赋予水利工程全新的活力。在当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中,想要保障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深度挖掘其中的问题,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查漏补缺,加强细节方面的管理工作,细化机制。对于不同的项目,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以及现场的情况制定具备差异性的经济管理活动,保障其相关工作能够被适用于工程项目所在的度以及现场的相关工作。另外,在相关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经济管理等管理问题,并且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模式中的不足,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考虑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必须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保障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问责到个人,并通过该种机制,不断巩固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三)制定并落实经济管理的问责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想要保障管理的水平以及相关工作能够切实发挥的效用,就必须要制定专门的问责制度。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职权问题,经常会出现责任以及权利混淆等问题,难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想要保障相关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明确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除了企业内部制定的专门责任制度以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督以及引导工作,以此不断规范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相关部门也可以直接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加强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的协调,减少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冲突以及人员冲突,并且通过完善责任制度的方式,有效减少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减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损失,进而保障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技术的更新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要保障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统筹,并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状态。相关单位以及部门需要解决水利工程日常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等问题。考虑到当下的大多数水利工程的运转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以及政府部门的资助,以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该种资金的来源渠道明显过于单一,难以维系其日常的运转。考虑到这一问题,就有需要相关的部门以及单位拓宽水利工程的项目资金来源途径,并且获得资金保障。比如,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除了专门的地方政府以及国家的资金扶持意外,还可以同选择PPP融资手段,来拓展资金来源的途径。在开展项目之前,加强PPP融资的宣传,拓展能够加入PPP融资活动的社会主体,吸引更多的不同层级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水利项目的建设当中,以此获得资金保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专门的统筹资金管理,并且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在日后的运转过程中获得基本的经济效益保障,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当下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将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切实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帮助的水利行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竺宝莹,赵昕.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156+158.

[2]李金毫.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144+152.

[3]刘海泉.探究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5):142-143.

[4]吴振权.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农家参谋,2019(20):165.

水利经济范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管理控制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工程,所需的资金投入巨大,动则上千万,甚至上千亿,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与水文地质情况、气候环境条件等都息息相关。同时,水利工程的施工工期通常会比较长,而其所对应的专业技术性要求又较为严格,致使水利工程的经济投资管理与控制存在不小的难度。因而,投资方需要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经济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就目前而言,工程项目投资除了要考虑工程建设投资之外,还应对生态环境保护、居民安置回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进行充分考量。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经济投资综合性比较强,不仅仅是工程建设投资,还需要涉及土地征用投资、居民安置投资、水土资源维护投资等等。加之,流域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治理以及维护都相当有难度,因而,水利工程经济投资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统筹规划,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以便满足项目预算控制的多元化需求。

二、水利工程经济投资存在问题

1.工程评估有待完善。在水利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应按照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估,综合考量施工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条件等,提高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尽量减少因设计变更等所增加的施工量。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十分理想。由于大多数水利项目施工开展地比较急促,以致于相关评估工作存在缺陷与漏洞,导致投资决策不够精确,经常出现资金短缺,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同时,还会进一步延长项目施工工期,使本就不充足的资金更为捉襟见肘,逐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对工程设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2.工程设计理念存在缺陷。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规划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工程图纸。其中,初步设计对投资经济的影响范围为25%~95%左右,技术设计为35%~75%,工程图纸为5%~35%。由此可见,在工程投资战略基调确定之后,工程设计在投资经济的影响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利项目工程的设计阶段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工程均未形成限额设计理念,相关的设计制度也几乎处于空白阶段,项目设计单位仅仅考虑施工技术的可操作性,忽视了经济投资的管理与控制,进而无形中增加了投资成本,不利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少数认识到经济投资重要性的设计单位,也未能将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相关技术人员对于水利工程经济投资控制的理解不充分,在水利工程的复核阶段,只是将重点放在项目的经济、预算以及相关标准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各环节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关联,最终导致投资管理成效与预期值相差甚远。3.缺乏有效的投资监控管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部分承包单位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弄虚作假,多报工程款项。而相关监理单位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上,在投资经济方面的监控管理严重缺失,进而使水利工程造价超标的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三、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管理控制策略

1.实行工程施工招投标。施工承建单位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对工程质量、经济投资以及施工工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施工承建的选择十分重要,投资方必须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方进行严格筛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口碑好、信用高、资质优良的施工单位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投资的重要保障,对水利工程分的经济投资监控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应该构建完善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杜绝贪污受贿的不良风气,确保对施工单位进行最优化选择,并充分激发施工单位的潜能,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降低相关工程经济投资。2.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应完善相关合同管理机制,基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基础之上,还需坚持“公平、共赢、统一”的原则,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充分说明,要保证权责明确,尽量减少模棱两可的条款,避免出现合同纠纷时,相关方相互推诿,以致于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投资。与此同时,在合同的执行环节中,实际施工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工程投资经济与预期效果产生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相关人员应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与监控,实时监测合同的施工进程,进而及时发现工程建设所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并经由专业、全面的研究探讨,对其进行纠正处理。3.强化工程验收以及后评估。水利工程竣工之后,要编制目标性造价等决算表,并应总结经验教训,整合施工资料,进而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参考,有效促进工程经济投资的管控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工程项目投入运行1~2年期间,理应对其工程的目的、施工过程、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后评估,从而判定经济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施工规划等是否存在漏洞,进而总结相关经验,及时反馈有效信息,为日后的决策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主要包括目标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影响性评价以及持续性评价等。影响性评价就是针对水利工程运营使用之后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做出有效评估;经济效益评价则是对水利工程建设期的经济投资、社会效益、规模效益以及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的总经济效益进行有效评价,以便为类型工程提供技术参考,有益于优化相关技术方案,进而提升工程经济投资的决策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重视项目工程信息管理。项目工程的信息管理是经济投资的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投资的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涉及到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以信息传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为工程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检索以及优良的服务为目的。具体来说,水利工程的信息管理主要需要完成如下工作:制定工程经济投资计划,统筹规划项目的整体投资以及分项投资;投资花费信息整理,即项目实际支出状况;工程总工程量以及竣工工程量统计,编制项目工程量清单,总结分析其完成情况,以便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把控;施工环境信息管理,收集类型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比如说生态环境维护投资以及居民回迁安置信息等,累积相关施工经验,优化经济投资规划。在水利工程的实践施工过程中,信息管理往往是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因各种因素限制,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精确性也有待商榷。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应该在信息管理方面加以重视,可以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系统化、规模化管理,为工程建设的经济投资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进而优化施工方案,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施工工期长、耗资巨大、资金规划复杂,且影响其经济投资控制水平的因素众多,倘若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将困难重重,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贪污腐败等问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利工程的经济投资管控必须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经济投资予以高度重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工程信息管理一体化,实行施工招投标体制,完善合同管理,强化工程验收以及后评估,有效维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降低工程投资,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消耗,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投资的管控水平,并应及时总结施工经验,以便为日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雷泽民.浅谈水翻工程的施工与质量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3(6).

水利经济范文8

1.1监理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作用

在此阶段中,项目经理依据本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系统,论证项目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内容,并且在预算投资情况时,对于工程建设中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和问题要全方位的进行考虑,进而将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来,进而将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提升上来。

1.2监理在设计与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

在投资决策之后,就为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工程经济效益带来影响的第二个阶段,能够有着完善的设计方案,对于工程的投资回报和效益都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对于招投标人员的工作,监理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地加入进去,对编标的内容要予以细化处理,按照工程造价的预期控制目标来完成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进而为工程后续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推动作用。

1.3监理在施工阶段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割裂合同付款计划工程监理一定要细致认真的编制出来,对于资金流计划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合同付款情况依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将调整的建议及时地提出来,对付款申请进行审核,之后对完工付款书进行认真地签发,为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保证。

1.4监理在工程评估阶段和工程完工阶段的作用

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最能够通过竣工结算阶段反应出来,此外,也会直接地联系着双方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该依据各个阶段和合同的规定,对于工程的预结算进行认真的审核,合理合法的确认多算工程单价、不切合实际的补偿和签证等提升的费用,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要认真的进行总结和分析。

2提升工程监理在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作用的措施

2.1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认真审核

施工前,监理需要按照合同文件和规范的规定,将程序依据工程项目合理的建设起来,与水利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性质要有效结合起来,从现场的具体情况入手,对应于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要仔细认真的进行审核施工,对于有无存在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研究,对于施工经济管理和施工技术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有着先进的设备和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将建设工期有效地压缩下来,进而降低工程成本,确保能够有效实现工程投资目标。

2.2对工程进度结算款认真审批

严格依据合同款执行工程价款进度支付情况。对于工程内容与合同条款要求有无相适应,监理要认真进行核对,工程质量只有合格计量支付才能够开展起来,审核时监理应该依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量清单,单价和结算方法来完成此项工作,要有验收记录存在于已完成的项目中特别是一些隐蔽的工程,对于工程数量依据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核实,在结算工程量时要依据合同规定的计算原则来完成此项工作。

2.3对于设计变更事项认真对待

在施工时,设计变更和工程新增的情况会经常出现,可调单价就存在于其中,其中因为一些情况会有差价调整的项目出现等,工程项目的造价就会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这样原来的预算投资就会被实际投资所超出,所以,对于设计变更事项和新增事项一定要重视。这就需要监理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对于工程需要进行调整的单价本着公平、公正、合法和合理的原则去调整。要严格验收、签证和测量变更的事件,防止有多估冒算和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防止决算中将不属于签证范畴的内容加入进去。

2.4对工程的索赔事件要认真处理

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通常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索赔。所以,承包人在执行合同的时候依据法律及合同的规定来完成索赔事项的,并不是有发包人承担责任和自身的过错所导致的,在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将给予补偿的要求应由监理工程师提出来,主要涉及工期的延长和经济上的补偿内容等。只要承包商自身没有责任,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这样的索赔就都应该被提出来。对于工程施工时的种种事件,工程监理必须要及时掌握,准确无误地进行处理解决。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