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灌溉工程范例

水利灌溉工程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日益匮乏,而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十分显著。为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制定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1,2]。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常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抗旱栽培技术、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调亏灌溉技术等。常用灌溉方法主要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从水源到灌区、再到田间这个过程中,输送灌溉用水常遇到一些问题。传统的土渠输送灌溉水资源,常常出现严重的渠系下渗现象,使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因此,部分地区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减少渠系下渗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3]。但水面蒸发仍难以避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管道输水技术减少供水设施占用地表土地的现象,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水面蒸发量,但造价较高。因此,针对不同地区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制度和渠道布设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健康发展[4]。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分布方式在各地区差异显著,农作物生长方式和生育期所处时间同样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理念上,需遵循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最终设计出符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灌溉工程。

2.1设计标准

灌区的外来补给水量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一年中有丰水季、平水季和枯水季。农田种植面积以及作物种植的种类和生理发育阶段会影响灌区需水量,导致灌溉用水量发生变化。因此,在灌溉设计理念上,灌溉工程技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合理选用灌区水源。同时,要对该地区的灌溉制度进行科学分析,最终设计出符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灌溉工程,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灌溉条件。

2.2设计原则

在进行渠道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已占据的土地资源和可利用沟渠等,综合考虑灌溉渠系的布置形式及布置路线。第一,对灌区所在区域的地形地势进行充分测量,寻找有利于渠道布设的地形、地势。在地势较高处建设灌溉渠系,以利于渠道进行自流灌溉。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布设排水沟,便于多余的水分进行汇聚。对局部特殊地势,如局部高地或洼地等,建议采取小片区提(排)灌等措施进行处理。最终合理应用地形地势,减少经济成本。第二,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减少风险较大的工程。如架设渠系时,应尽量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防止出现塌方、塌陷等;对于山地丘陵地区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避免后期河道出现洪水,渠系外边壁由于长期受水的侵蚀而出现塌方。第三,遵循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所有用水单位进行综合考虑,土地应选择适宜作物,以便进行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应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相联合的方式选用水源,进行灌溉系统的布设,最终建立合理而高效的灌溉系统。

2.3取水方式

取水方式的确定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期设计输配水方案、论证生态影响均具有较大限制。对于水源的选取,首先要充分论证水源的水量和水位是否满足灌区要求,以便能够自流引水进行灌溉,或便于壅高水位降低提水的扬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测算水源水量是否达到设计区要求,水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灌溉用水标准。常用的用水方式有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自流灌溉所用水源主要以河流、湖泊为主,进行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灌溉田地所处位置应比水源水位低一些,形成自流,以便日后农民自行灌溉。提水灌溉主要利用人力、畜力、机电等动力设备,提水浇灌田地。因此,受水源、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影响程度较小,但造价和后续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3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农田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程度较差,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认为节水灌溉方式应用效果远远没有常规灌溉好,且与节水灌溉制度相比,常规灌溉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不是很严重。二是受前人思维的影响,认为本地区的水资源充裕,对节水灌溉技术较为反感。三是灌区管理制度较差,设施设计标准低。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渠系渗漏严重、淤积堵塞的现象,农民苦不堪言,急于改变现状。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产权关系和职责划分混乱,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管理,使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减弱。

3.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先进农业节水工程与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让农民真实的看到节水灌溉的优点,从经济收益角度了解节水灌溉的好处,了解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自觉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二是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让当地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帮助当地建立完善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最终宣传并发扬节水灌溉的目的。三是秉承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势及水源的具体情况,统筹分析制定适合当地的灌溉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四是积极促进水利管理部门与高校单位的深度合作。高校和地区水利管理部门双方优势互补,工学结合,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为提高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是推进农村节水灌溉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化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建设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耗水,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玉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3).

[2]范天胜.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

[3]李继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国内大部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均建于20世纪,目前老化现象严重,使得一些地区农业成本上升,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加之,技术和设备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渠道系统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渠道内坍塌、堵塞和渗透问题频发,且输水系统的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灌溉区域长期不能达到规划标准,灌溉率不高。如遇干旱少雨天气难以保证足够的水资源都能进入农田,严重影响了灌溉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薄弱,部分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管理项目建设于20世纪50—70年代,急需更新改造,水利设施标准较低、匹配性差,导致其在实践中没有实现基本防水、抗旱和排水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实用价值。虽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开始修复老化及破损的水利工程,但重建、重修工程尚未完成,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2水资源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农业用水效率低

我国水资源匮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提出了南水北调水资源管理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配置模式,但部分缺水地区没有覆盖到,农业用水效率低。

1.3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田水利管理滞后

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产权不清、水价不合理、供水技术落后、缺乏人才保护机制、缺少专业的供水保障服务机构等,导致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服务、管理能力低下,阻碍了农田保护管理和正常的生产运行。

1.4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不够畅通

管理系统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即使用哪种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组合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以及科学选择方法以达到对水利工程良好运营的目的。由于供水设施和农田管理涉及许多地区,大面积和长期使用,实际情况较为复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系统不能顺畅运作。过去,国家直接投入大中型水库、干渠和支渠和涵洞建设。然而,大部分建筑工程由当时的市政部门组织完成,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水利部门进行。硬件维护的费用,通常由政府或集体经济支持,水利设施建设产生的人工成本通常由村民小组承担,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合发展的需要。

2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措施

2.1增加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

农田灌溉系统和渠道的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水利工程的灌溉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由于支出有限,且大部分预算需用于建设其他水源保护项目,致使灌溉工程资金不足。必须要加强投资方面协调,提高灌溉项目投资的份额,还可通过银行信贷解决部分农地灌溉资金不足的问题。

2.2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中央财政要加大对水资源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地方财政应增加对农田水库建设的实际投入,鼓励农民主动投资、投劳水利工程。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措施,激发农民建设、投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信心,提高其建设的积极性。

2.3加强水利设施的保养维修

及时的维修、保养可有效避免水利设施、设备的老化和损坏。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农业用水处理厂,建立、完善重大灾区的恢复机制,构建合理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旱涝灾害下农民的收入。

2.4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基本方法,但不能盲目地追求生产目标,而忽略生态环境。要将区域内的水源集中管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和修复,还可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开发新的灌溉区。

2.5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能在目前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水资源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率。要整合水利工程项目和农业用地节水灌溉工程,增加节水设施补贴,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在各地区引入滴灌、管灌、喷灌等技术,并建设节水示范点,以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6改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建立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办法,提高灌溉工程的管理效率。以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工程管理模式。

3结语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3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渠道防渗;喷灌技术;滴灌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是应对我国特殊气候环境与复杂地质环境的重要项目,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是协调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各地区降雨分布并不均匀,必须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保证水资源充足,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因此,农业水利灌溉系统有待强化,要加大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的研究力度,制定有效的节水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灌溉的作用。

1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模式

1.1渠道防渗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有效节水,必须做好渠道防渗工作。渠道输水是水利灌溉工程输水的关键方式,然而渠道渗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特别是传统土渠输水,渗水情况非常严重,渠道输水流失大[1]。近年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技术得到创新,施工结构与材料等优化,渠道防渗能力也明显提高。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所应用的防渗材料类型与防渗处理日益多元化,如土料压实处理、塑料薄膜防渗处理、三合土护面处理等新技术被广泛使用[2]。实践证明,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在农业水利灌溉过程中有效控制输水渗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输水效率与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以喷洒灌溉为主,借助动力机、管道以及水利工程专用水泵等设备,通过水自然落差的方式及时完成水利工程灌溉,随后再借助喷洒器将水流调整为细小水滴加以喷射,以此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喷灌系统所应用的设备比较多,如水源工程、管道、控制设备、动力机等[3]。喷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分为三种系统,一是固定式;二是移动式;三是半固定式。固定式系统只有喷头灵活移动,移动式系统动力机、喷头等均属于灵活移动设置,但是水源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可移动组件包括喷头与喷头支管,其余不能移动[4]。

1.3滴灌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滴灌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溉具体需求,对需要灌溉的区域制定滴灌计划,并且于毛管与低压管道系统安装灌水器,这样就可以实现水源均匀滴入作物区,沿着作物根部区域提供充足水分。滴灌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首部枢纽;二是管道;三是滴头。相比于其他灌溉技术,滴灌技术灌溉量小、灌溉时间长,同时能够根据农作物需求设定灌水周期[5]。灌溉全程自动化管理,既可以对灌溉量严格控制,又能够节约水源,整体来讲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明显[6]。

1.4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的节水出发点同样是以作物需求为主,借助灌溉系统中的管道系统覆盖情况,在灌溉区域管道安装灌水器,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对水流进行分流控制,将水源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对比喷灌、滴灌与传统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对局部水分灌溉控制更到位。微灌系统灌溉处理,需要四方面的支撑,一是水源工程;二是首部枢纽;三是输配水管网;四是灌水器[7]。微灌技术可以灌溉到每株农作物,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最少的水分维持农作物生长需求。微灌技术主要以管网供水为主,灌溉操作便捷,并且灌溉率比较高。

2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难点

首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处理中,虽然接触很多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应用一些新设备,但是整体来讲革新力度小,特别是节水效果比较好的喷灌、滴灌或者微灌技术,以示范工程灌溉为主,同时集中在经济作物方面,还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微灌、滴灌等技术应用规模[8]。其次,当前的灌区运行过程中,虽然逐步渗透了节水灌溉理念,但是却存在很多方面的纠纷或产权关系争议,继而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灌区管理中还存在政企管理分割不明确的情况,虽然制定了监督管理机制,但是落实不到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各方面调度不到位,影响到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效果。最后,水资源节约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水资源丰富地区,节水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加上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资金投入力度小,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属于资金消耗大的工程类型,并且后期维护费用高。加上部分灌区维检不及时,部分建筑老化失修,水利灌溉的面积减少,灌溉效益降低。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灌溉需求增加,但是新建灌溉节水工程与现有灌溉节水工程衔接不到位,资金压力大,限制了灌溉节水工程发展速度[9]。

3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节水措施

3.1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统筹规划灌溉工程节水

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来讲,节水工程的设计,是灌溉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农业发展需要以及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灌溉工程节水处理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改善农业水利灌溉缺水现状。农业生产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粮食产量,水利灌溉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抗旱、科学用水,保证农田经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必须不断研究灌溉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同时还需要在现有农田灌溉基础上节约用水,协调农田生产面积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真正认识到资源型节水的重要意义,灌溉工程节水并非单纯的工程或者设计问题,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

3.2合理规划水利灌溉区域,优化灌区可供水资源分配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现状的研究发现,虽然部分区域引入新的灌溉技术,设计节水灌溉系统,但是实际实施中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水利灌溉区域合理规划,根据灌溉工程灌溉能力与覆盖范围,积极对灌区可供水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对于灌区地面水,灌溉的分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内拦蓄;二是区外引水系统。积极整理灌区可供水资源管理资料,在科学利用地上水资源基础上,对地下浅水层加以利用,打造调节水库,通过降水补给、排水沟渗漏补给等方式,及时为水利灌溉节水工程补给。灌溉区外的地下水补给,以人工回灌形式为主[10]。根据农业灌溉需求对灌区的水源进行统一分配与科学调度,通过有效的分析实现水源的均衡利用。充分利用开采布局条件,科学控制地下水开采强度,根据地下水补给量计算规划补给区域。以冲积平原中下游区域为例,因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这样就需要对上游引水科学控制,观察外引水源情况,若达不到灌溉标准,则可以借助井灌的方式,打造以井补渠结构。但是如果地下水利用超出开采范围,则需要减少上游饮水,利用蓄水工程的建设,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

3.3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实现灌溉渠道系统化管理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的实现,节水技术是关键。结合上述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目前灌溉区域节水技术类型多元。节水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与用水需求等,推广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打造更完善的节水灌溉模式,尤其是对微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了灌溉节水的优势,低压、节能,还可以实现多目标同时利用。基于此,对微灌、滴灌等技术进行产品标准化处理,并且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当然水利灌溉工程中,灌溉渠系统化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是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管理的主要方向,并且对渠道施工材料进行升级。根据地面灌溉情况,制定精细化灌溉方案,同时加入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对地面灌溉现状进一步改善,科学控制田间灌溉水源,遵循适时适量原则,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4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节水策略的实施与节水效果的提高,都需要从现代化信息管理方面着手,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系统,对水资源科学利用。如地下水监测系统、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等。参考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同时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地下水监测系统,能够随时观察地下水的水位、水温与水质等参数变化,并且在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存储监测数据。此外,部分水利灌溉工程还需要增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以远程监测为主,随时了解自然河流、人工运河等的水文情况,通过对水源变化的分析,及时对洪涝事故等进行预警,有效规避水利灌溉工程经济、人员等损失。山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黑龙江省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文监测、长江流域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均是成功的水文监测工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的土壤墒情进行监测,该系统可以做到长时间连续监测,及时整理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对土壤水分传感器灵活布置,随时了解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还具备土壤温度监测、土壤电导率监测、土壤酸碱值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空气温度与湿度监测、光照强度监测、风速风向监测等功能,对灌区进行全方面了解,为灌区的科学管理与节水方案调整等提供参考。科学设置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根据IC卡刷卡取水与用水的方式,精准计算用电量、用水量,方便农田机井的费用结算管理,同时还设置了防盗报警功能与远程监测功能,随时对灌溉区域的用水总量进行掌握,精准分析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为调节水资源分配提供帮助,辅助水利灌溉工程制定针对性的节水措施,真正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率。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集潜水泵、电表、水表/流量计、水务局监控中心、村管理站等于一体,在云服务器的支撑下,有效管理与控制农田机井灌溉工作。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灌区供水远程控制、闸门远程启闭、渠道/水池水情实时测报、用水量自动采集和图像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和科学、高效管理灌区的目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5建立水利灌溉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灌溉节水投资稳定性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的研究与节水难点的分析,发现当前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并且资金链不够稳定,导致新旧灌溉工程与节水系统衔接不及时。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水利灌溉工程布局作出调整,突出节水重点,适当减少冗余项目,并且积极将节水新技术的应用示范规模扩大。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其认识到粮食安全、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安全等的重要性。借助国家对水利灌溉工程投资数额增加的有利条件,及时丰富灌溉节水项目建设内容,尤其是扩大节水灌溉工程的覆盖范围,增加新技术应用示范点,以此来放大示范效应。调动农民参与灌溉节水的主观性,为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示范项目投入重视的同时,还需要从财政资金方面制定保障方案,并且科学调整灌溉区域资金投资比例,做好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节水水权等进行妥善处理。

4结束语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

就我国当前而言,水资源的储备量相对较多,但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具有的人口众多的特点,使得我国水资源的占有比例,照比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相对落后,并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走向,相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对农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实施水利灌溉工程至关重要。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概论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以实际的农田灌溉任务要求为基础,根据各地方的地理、经济以及自然等条件并配合总体发展趋势,从而拟定具体的设计内容,有利于对不同种类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科学的确定,在工程的实际进行中,还应对工程标准以及工程等级进行反复确定,从而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及科学的调度[1]。农田水利灌溉是一项相对较为庞大的工程,包含内容也极其广泛,例如:灌溉工程的设计参数、工程规划中的制度规划、灌溉方式设计、供电设计、蓄水设计以及灌溉泵站规划等。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规划

2.1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标准主要可分为: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农作物以及灌溉地区有关,相关的规定要求,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应基本保持在50%,其中对于水资源储备较多且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其至水应该保持在70%,相对的水资源储备较少且以干旱属性的农作物为主的地区,其保证率应保持在50%~80%;抗旱时间主要受灌溉工程的供水能力影响,其中,应该保证工程的供水量可以满足旱期的农作物的需水时间。由于农作物的旱期长短因地区不同具有较大差异性,且农作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旱地中的作物所需水量较少,但其持续时间较长,而水稻的需水量较大,但其持续时间相对短,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以及旱期进行具体分析,再进行相关设计。

2.2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规模的设计

农田水利的灌溉工程,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别的区域的灌溉需求,其中,需要考虑相应区域内的农作物种类、旱期灌溉时间以及其所在地的灌溉所需面积。此外,还应该对其规划中的影响灌溉规模的水资源承载力等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因此,对水资源的供给平衡要做到整体把控的目的,就需要对灌溉区域的灌溉规划设计规模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

2.3有坝引水的设计规划

对于个别河流资源较为丰富且可以满足灌溉设计规模的地区,由于其水位较低,无法做到自流灌溉引水,为了使其水位升高,可采取修建进水闸以及溢流坝的方式,从而使低水位的水源也能达到自流灌溉的引水条件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土石方的工程量以及相关交叉建筑物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相应的成本投入以及施工量。溢流坝主要用于提高水位,此外,还可以将多余水量以及汛期洪水排出,因此,在设计中要求中坝高度的设计要保持在3~8cm。进水闸采取侧面取水和水面取水2种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控制进入渠道的水流量,通过侧面取水的设计易造成泥沙大量入渠,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果河流中所含泥沙较多,应避免此方式的采用,同时,应加设冲沙闸以方式泥沙入渠。

2.4无坝引水的设计规划

将相应的灌溉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决定是否需要建闸。倘若该区域极少发生洪水以及汛期水位相对不高,则不需建闸。但在实际生活中,在汛期中的河流引发的洪水极其容易对农田造成毁坏甚至淹没农田,也存在冲毁渠道的可能性,因此,应尽量做好建闸准备工作,对于建闸中的无坝引水渠,普遍以进水闸、导流堤以及冲沙闸组成。在其建闸设计中,渠首与河流方向的进水闸的中心线中的引水角应保持在30°~50°之间。

3相关注意事项概述

应根据农作物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地理环境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注重工程规划的创新设计,择优选择最适宜的水利灌溉方案;进行的相关设计规划应具有专业性,并且应采取渠道固定的方式引进相关配套设备;设计数据应具有真实性,做到有迹可循;工程规划应做到与财务管理、供电系统管理以及监督管理规划并存,且相互之间协调一致。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基本建设目的在于利民,其通过降低旱灾为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为农田的收成产量造成的损失,从而有效的减少农民经济利益的亏损。因此,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其灌溉规模、灌溉时间以及灌溉面积进行具体的分析规划,采用最优质的灌溉工程设计方案,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工程优势。

参考文献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设计原则

1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新疆天山东段境内,该县也是天山北部地区的农业大县,农业用水需求量达到42374.42万m3,工业生产用水量为1460万m3,而居民日常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为570.03万m3,需要节水灌溉的农田约为2646.67万m3。因该县为大陆性气候区,虽然水资源量比较大,但由于本地区气候异常干燥、配置的灌溉排水设备并不理想,导致本地土壤盐渍化情况比较严重。加之,该县境内各灌溉区域的渠系防渗效率并不高,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进展缓慢,渗透率更严重,导致水资源大量流失。因此,该县及时建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确保该县经济及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内容

2.1自流灌溉取水方式设计

2.1.1无坝取水

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过程中,本工程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建闸,将河道水流以及进水闸的夹角设计为30~45度[1]。有效控制水渠道水流的平稳程度,尽可能降低水流对引水口造成的冲刷,增加引水量。

2.1.2无坝取水

由于该县部分灌溉工程所处水位以及地势较低,很难满足灌溉自流引水的要求,因此进行了节水坝以及低坝设计,进而提高该地区的水位,有效保障灌溉饮水量。

2.2灌溉渠道设计

2.2.1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区的地形、降水量等挑选合理、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展开综合分析,随之开展详细的规划设计。本文以新疆境内的某县为研究依据,在该县境内小型农田水利进行规划时,综合调查各行业水资源需求量,其中,农业用水量最高,达到42374.42万m3,工业生产需水量为1460万m3,生活用水量是570.03万m3。具体进行设计时,要重视选用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本地区的用水需求、地形、气候情况等,合理选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规划设计。(2)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进行修建时,要将该县支柱型农作物当作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的服务对象,以此保障本县农业及经济更好地发展。

2.2.2确定引水量

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时应合理确定引水量,也就是说要确定合理的灌溉综合流量。在进行引水量的确定时应充分考虑灌溉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田间、渠道长度、农作物种植类型及种植面积、降雨量等因素。

2.2.3断面设计

在确定引水量的同时应进行断面的设计。在进行渠道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渠道比例,保持渠道坡度与所经地面坡度相同。在进行渠道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渠道的高程进行渠道高程线的绘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水流的具体情况以及渠道底部的比例来进行渠道水位的设计,之后根据设计好的水位来进行加大水位线的设计。在实际检查过程中还应根据渠道坡度的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合理确定渠道纵断面的高差及位置。

2.2.4节制闸的设计

在进行节制闸的设计时,应保障渠道的最小流量可以达到渠道的引水需求,并且能够保障正常流量的水能够向下配水。通常将节制闸设置在泄水闸的下游以及分水闸处,以保证分水以及泄水。除此之外,节制闸也可设置在渡槽的上游以方便检修和输水流量的控制。

3设计恰当的节水灌溉工程

3.1合理设置引水渠

该县已有渠系通过一段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渠系系统。本次设计从灌溉系统安全性角度入手,所设置的渠线基本沿着原有渠线或现场勘查情况挑选最合理的路线。对纵断面实施设计时,要依据实地放线材料或渠道周边地形,在保障渠道不会发生冲刷的状态下加大流速,降低整个工程造价。由于混凝土U型渠道的壁厚是2.8mm,水泵流量处于0.207m3/s,流速为0.55m/s,渠道的断面深度及宽度均是0.7m。

3.2合理配置沉砂池

该县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水源是渠道水,处于洪水期水流比较混浊,这些水内具有较多的泥沙。因此,必须设计恰当的沉砂池,兼做蓄水调节池使用。本次设置的沉砂池主要有分水闸、吸水池等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滤水墙展开建设。

3.3合理布设节水灌溉设施

在泵房内设计首部枢纽,水源首部主要组成设备为卧式离心泵、控制阀等。为确保水利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在不同级管路凸起处设计进气阀,保证设备可以及时将管路内的空气排除,以此达到正常的供水要求。同时,为方便对管道进行安装和检修,干管及分干管均沿着原有道路和林带展开铺设,管道的承压控制为0.4MPa。支管选择0.25MPaDe90Pe软袋,而利用φ16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作为毛管,其中,PE软管设计在垂直分干管之上,通过专业的PE管件实现连接。

3.4设计田间灌溉工程

3.4.1灌水设备设计

该县设计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范围达到2002.07万m3,共设计30个滴灌系统,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辣椒、番茄等。滴灌带严格遵循一膜一管、一管二行的要求完成铺设。

3.4.2设计恰当的灌溉参数

依据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规范要求可知,该县水利工程灌溉保证率应大于90%。本文设计的滴灌系统其水资源利用系数定为90%,设计月平均耗水强度Ea=6.0mm/d,该观其选定φ16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滴头之间的间距控制0.3m,流量设置为2.0L/h。通过灌水周期求解公式T=mmax/Ia,计算出周期为4.08d,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舍去,取4d。

3.4.3首部枢纽设计情况

滴灌系统首部主要由泵房、过滤设备等部分组成,水资源通过沉淀处理之后,利用输水管输送到下部系统的首部。(1)合理设置泵房。泵房设置在整个滴灌系统的首部,其尺寸应满足控制阀、配电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为泵房设定管理房,以此满足设备的安全、检修和管理需求。为确保泵房管理的美观性,泵房的面积与结构要保持一致,在其外观喷绘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相同内容,达到大力宣传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的目的[2]。(2)选择合理的过滤设施。各地区灌溉系统使用的过滤器应根据其流量确定,所选的过滤器过流能力应超过灌溉系统的20%。依据小型农田灌溉工程情况,如果灌溉田地使用地表水时,首部运用砂石+网式的过滤器,过滤器型号由灌溉系统的流量确定。

4滴灌工程注意事项及效益评价

对滴灌工程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实际工程概况及所处地区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管线。必须注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不能一味保守,要展开创新设计,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此外,也要重视挑选壁厚均匀度好、抗堵塞性能强的管道。加之,要合理设计滴灌管线,具体施工中,要将滴灌工程是否便于施工及其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借助高效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也能提升农作物产品,展现出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投入运行之后,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满足农业灌溉及农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效果。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有效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项目正式推行以后,有助于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灌溉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获得明显的改观,达到保护水资源和保肥的目的。此外,依托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提升农民及农业的收入,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更好地发展。

5结语

总之,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是做好农田灌溉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其对合理分配水资源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该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田间灌溉工程各部分设计情况,并分析这种规划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

[1]史静静.村级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方案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6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大田滴灌;运行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现象越发严重,农业建设重视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要求也随之提高。当前,农业建设和水利灌溉之间联系越发紧密,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情况下,为了协调好资源、环境、人口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关系,需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用水矛盾,加大力度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并做好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科学应用。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应用必要性

首先,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应用是基于科学设计和系统规划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为区域农作物科学灌溉提供帮助,降低水资源短缺现象发生率,并达到农业节水生产目的,为当地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的灌溉既能够保证农作物有效吸收肥料,增加农作物产量,实现增收增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农业用水量,科学用水,达到节水生产目的[1]。其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当前,我国农田用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传统灌溉技术用水量大、农民节水意识薄弱、灌溉技术不完善等导致水资源有效利用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无法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应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可以保存天然降水,在干旱时有效利用降水,进而提高自然降水和地下水利用率。最后,保证生态平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既能够保证农业生产需求,同时也能够避免水资源浪费,缓解用水紧张现象[2]。同时,通过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能够约束地下水资源开采,为当地生态环境平衡提供保障。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单位近年来实施的大田滴灌工程,通过调查工程运行情况发现,大田滴灌工程从建成开始实施运行发挥效益正常,但是也有闲置不运行的村组。从受益主体层面来看,规模化种植村组的滴灌工程运行效益较好,而种植结构零散、地块不均匀村组的滴灌工程运行效益不佳,滴灌工程运行管控存在明显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认识不到位

首先,大多数大田滴灌工程用户使用时认为滴灌具有节水功能,但是对于滴灌的节肥省工等功能认识不清,尤其是乡镇农户在应用滴灌时人为其运行用工和耗电量比较多,成本也比较大,为节约成本一般在第二生产期并不适用滴灌,导致设备普遍闲置。其次,永丰滩镇土壤属于沙质土壤,土层较薄,灌溉高峰阶段或是高温天气下,机井全部运行会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量下降,而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周期长,无法适时适量灌溉,大水漫灌也会导致作物长势不好,导致农作物减产。最后,滴灌初期运行时,每户需要安装调试,用工量大,安全精度高,有些群众认为安装工作过于麻烦,费工费时,导致滴灌使用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该工程属于有压供水,单方水成本更高,同时工程属于管道系统,有些设备、材料极易受损,维护费用较高,同时大田滴灌工程每年都需要更换滴灌管,导致部分费用额外增加,运行整体费用超过一般灌溉方式,因此大部分农户并不选择使用大田滴灌工程。

2.2管理不完善

滴灌系统运行时,由于为建设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一般由村组组长管理滴灌点,组织灌水、施肥等工作,但是由于农户受到传统灌溉方式影响,农户并未按滴水时间按时滴水,也可以对区域划分进行轮灌灌溉,出现多灌水、狠灌水等问题。施肥时,需要逐户收取化肥或是采购化肥的资金,并组织农户对灌水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农户仍然人为这种方式费时费工,大部分农户并不遵循规范运行[3]。秋冬时节,地面设备需要回收保管,但是由于采取的是农户分管方式,管护质量不一,第二生产期应用时出现部分设备丢失或是损坏等现象,小组缺乏资金采购,导致下年度设备使用受到影响。

2.3农业规划不足

一方面,滴灌工程作为灌溉系统,其作用有限,有些单项滴灌工程只能够作用于单一作物,需要该作76工作探索2022年第8期物连片种植,而长期不便和分散型的土地承包政策不符合现代滴管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要想实现统一运行管理、作物、施肥、种植、田间作业以及滴管管道安装拆卸等,需要改变相应的种植模式,否则会影响滴灌系统正常运行管理[4]。另一方面,滴灌节水市场不够完善,当前滴灌运行在首个生产期内是由施工单位按照合同为用户使用提供指导,运行时经常出现地面管件丢失、损坏等等问题都是在施工单位的指导帮助下解决的,但是第二生产期由于管材丢失损坏等,系统正常运行受到影响,需要重新采购管件等,而周边市场难以采购,也缺乏维修人员,滴灌节水相关市场不完善导致滴灌使用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滴灌工程效益[5]。

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措施

近些年,我单位利用小型农田水重点县项目在永丰滩灌区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灌溉面积46336亩,其中大田滴灌达到29658亩。项目建设初期,该读取群众对高效节水系统运行并不认可,我站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实地观摩会等方式提高群众认识度和认可度,推行了大田滴灌系统的运行,当前,该地区的高效节水系统运行率已经达到94%。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为该读取种植业转型发着和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基础。近些年,实行滴灌的农田在产出效益和土地流转收益上有着明显提高,收益翻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效果显著,因此,持续推行大田滴灌工程十分必要,以下为本文就该工程运行管理完善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3.1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首先,构建培训体系,建立成效培训机制,利用新闻媒介渠道进行深入宣传教育,扩大人民群众节水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节水关注度,使用户具有自觉节水的认识。其次,构建农民培训系统,围绕区、乡、村、组建立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法,及时宣传先进的节水技术,指导群众进行节水种植、灌溉作业。最后,加大力度宣传高新技术节水后的节水、增产、省工以及节地等效益,提高群众认识,进而推广大田滴灌工程。此外,构建示范点,通过各级示范点推广、引导示范。滴灌技术应用需要建设示范点,使用户能够观摩、学习,认识到滴灌技术及其优势,进而掌握滴灌技术并使用滴灌技术,使滴灌工程能够实现持续运行[6]。此外,通过调查总结各村组问题后,与省水利厅、设计院专家展开咨询沟通,从技术上进行探究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有些村组担心供水管网连接机井出水管会导致机泵等设备损坏,需要修建供水塔,在专家的解答和指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告知农户相关结果,提高农户信任度。当前,我单位自从实行大田滴灌技术后,建立了相应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总结滴灌技术使用方法和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使示范点能够良好运行,并通过示范点培训更多农户科学使用滴灌技术,充分认识滴灌技术优势,激发农户积极实用性,确保滴灌工程能够全面落实,并为农户讲述滴灌节水省肥和省工省地等优势,详细解答示范点村民提出的问题,通过建设示范点为大田滴灌工程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3.2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首先,大田滴灌工程运行管理重点在于人为调控、规范并改进滴灌工程运行和效能受到影响的一些因素,例如农业生产、系统操作、设备管维等。运行管理主要是维护工程设施,并构建良性运行机制,进而实现设备的自我维持和经营发展,将其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我单位实施的大田滴灌工程,通过实行逐级管理方式和社会共同监管办法实现运行管理,同时,在乡镇组建专门的滴灌工程管理领导小组,在用水者协会组织建设滴灌工程专业服务队伍,每项工程由专管人员负责管理,工程操作维护以及运行管理则由社会负责全面监督[7]。在此期间,可以通过召开运行小组村民大会将滴灌运行条件详细告知群众,例如滴灌管长度、均匀压力、轮灌小组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等,让农户结合实际耕地情况进行对比,明确滴灌运行可行性条件和制约因素。在村民大会条例完成后,总结所提出的问题,进入每家田地进行逐一对照验算,进而制定解决措施以及整改方法。根据我单位现场勘察可得,在每隔50m从路东到路西延伸5m设置输水管道和出水口,这样可以防止滴灌管跨路铺设,能够满足滴灌需求。其次,培育节水市场,构建水价激励制度。一方面,在乡镇地区可以设置专门的节水器材专柜,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管件需求。在滴管面积较大的种植区域设置滴灌专用肥管销售点,或是引进相应的滴灌专用肥。另一方面,提高节水工程运行效果。通过分类水价制度为大田滴灌工程下的作物减免相应税费,进而建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科学运行的优惠水价机制。最后,管养分离。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养护经费应用在养护工作中,并分离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之后将养护工作交于专业企业,并促进管理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此外,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运行持续。大田滴灌工程运行期间,滴灌系统由村组小组长负责管理,组织农户共同定时定量进行灌水、施肥,小组长可以向每户收取化肥资金,并组织农户互相监督灌水工作,保证灌水均匀,此时小组长需要想方设法引导农户自觉开展滴灌工作,对此,我单位根据小组情况制定了《系统基本操作规程》、《田间管理规程》、《施肥操作规程》等规范,为小组长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同时,按照井口出水量和压力对农户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不同的轮灌小组,明确轮灌面积,可以每轮组织3~4户轮流管理系统运行,负责灌溉、施肥、养护等工作,而剩余劳动力则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对于当前存在的施肥不均、收费、第二生产期管材损坏等方面的问题,村民大会决定统一开展灌溉和示范工作,并按亩收费,明确规定每户耕地的亩数,并指导农户控制水量,尽可能均匀灌溉、施肥。对于第二周期系统运行问题,集体负责承担公共部位维修保养,田间部分设备维修保养则由对应农户承担,明确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运行。

3.3优化农业生产工作

首先,实现集约化农业生产。为了解决连片种植困难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鼓励土地流转、集约化农业生产为连片种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推行缩小连片种植方案,在同一轮灌组连片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其次,引进新的种植品种,优化相关结构。通过引进新的种植品种导致成本增加,但是效益也会增加,从中可以留出维护费用以及维修费用。与此同时,通过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种植高新特优等性质农作物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3.4引入更多项目资金

大田滴灌工程建设先期若是资金不足,后续运行费用短缺,会导致工程运行受到影响。因此,工程运行管理期间需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在政府的协调下建设专门的节水基金,拓宽工程融资渠道,为运行管理经费以及滴灌材料筹资等提供保障。其次,在用水者协会的帮助下建立节水基金,并争取国家补贴,让受益群众能够提留一部分收入。同时,可以通过社会援助以及农业推广等项目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3.5合理规划灌溉工程

科学规划节水滴灌工程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在设计实际节水滴灌时,设计人员既要根据测量资料以及设计经验展开相应设计,还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农村发展情况了解区域水土资源情况、农业发展布局情况以及主体功能区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各种节水灌溉计划,进而确定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工程,也需要根据区域经济、水资源、农作物种植等实际情况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施工单位选择大田滴灌技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9]。此外,在建设大田滴灌工程时,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对此,管理单位需要把控好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管理认识,施工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监管滴灌工程,并由监管人员负责全面监督检查工程建设。

3.6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大田滴灌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管理、建设、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进而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用以及运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区域整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及时与当地农民展开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管理问题。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还需要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处理并上报设备突发情况,为避免问题扩大需要分析施工场地和当地地质条件,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进而应对施工中的难题。工作人员则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科学使用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使用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此外,落实好相关规范,通过建设滴灌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单位执行力度,保证滴灌系统能更好应用,将各项措施具体到个人,严格规范管理制度,以保证滴灌运行管理能够正常,将其效益充分发挥出来[10]。

3.7优化水资源配置

为了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建设时,需要以地区生态保护以及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为基础对农业、生活、工业用水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加大力度监测评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分配水资源时,需要控制好总量,并遵循配额管理原则进行水资源分配,明确各灌区和用水单位的用水量以及灌溉指标,根据各灌区实际情况以及各单位用水情况明确水资源应用关键点,确保水资源与农田生产需求相结合,有效利用水资源。

4结语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7

关键词:农业发展;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农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要保证农业生产迈上新的台阶,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要重视和发展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满足农业生产的水灌溉要求。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需要立足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面把握管理要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力解决,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化发挥。

1天祝藏族自治县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隶属于武威市管辖,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地域面积有7150km2,下辖有14镇、5乡。从地理环境来看,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主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均海拔在2000m~4870m之间;气候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以乌鞘岭为界,岭南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岭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季风特征明显,干旱少雨,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小区域气侯复杂多变,年均气温在-8℃~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60mm~630mm之间,相对无霜期在90d~145d,年均日照时数在2500h~2700h之间。近些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天祝藏族自治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地区自然条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全面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6.7%。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天祝藏族自治县结合本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地理环境,不断加快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程,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建成防洪、灌溉、供水等各类水利工程255处,其中小型水库有4座,总库容量达300万m3,提灌泵站20多处,同时按照河流流域范围划分了4个水利管理单位,即金强灌区、安远灌区、朱岔灌区、松山灌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设和管理机制也越来越健全。

2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加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可以满足农村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降水时空不均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水源保障,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除此之外,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当前农村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完善是弥补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体现,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速度加快,同时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也可以缓解地区农业生态环保压力,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平衡,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当前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3.1工程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背景下,基层农村地区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量逐渐增多,并且在很多地区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整体建设情况来看,它属于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它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经费作保障,而当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经费来源主要是以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实际拨款量多少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就会相对较少,导致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陷入停滞状态,影响到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1]。此外,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快速实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工,在资金筹集方面会通过地方银行贷款的形式,虽然该形式在短期内可以改善资金不足问题,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3.2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管理人员立足于工程整体,做好各方面因素的统筹规划,确保工程建设如期高质量完工。但是,由于各地乡村环境有较大的差异,使得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规模、建设水平等各不相同,在开展建设管理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管理的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但是,从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的管理重点依然放在施工质量上,过于看重施工过程,缺少整体规划意识,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而且在工程完工后的投入使用阶段,相应的日常性维护和管理也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管理维护安排,导致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难以真正发挥蓄水抗旱的作用。此外,重建设轻管理还会增加工程后期的维护成本,不利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长远发展。

3.3建设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要保证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达到预期要求,就必须要加强建设管理人员的素养管理,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效果是否良好,也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从当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来看,部分工程的建设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也与标准性要求相差甚远,甚至于在管理理念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上,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从而为工程建设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此外,新时期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设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标准,如果建设管理人员不及时学习和了解新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新技术,就导致实际管理工作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

3.4节水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有两方面,一是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二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发展中,农业生产的需水量较大,但是,农业实际用水效率却不是很理想,节水技术的运用程度很低,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仅占到了30%,造成农田水灌溉中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同时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工作中,没有对新型节水技术进行科学利用,节水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没有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来选择相应的节水技术。此外,地区间农业差异会或多或少的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节水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的要点较多,如果相应的硬件设施跟不上,也会限制其节水作用发挥。

4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4.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说,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将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给予政策上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高效性。要根据地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并对每项资金的具体流向进行详细记录,构建完善的资金投入管理机制,保证工程各项建设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只有工程资金到位才可以保证工程顺利开工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也可以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在确保资金到位的同时,还要对建设管理人员加强培训,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抛弃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思维,顺应时展要求,立足于工程整体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到预期,更好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

4.2科学规划工程设计,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利国利民,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对施工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将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确保工程建设与区域实际情况相一致,同时也要对当地水资源和农业用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确保最后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条件允许的也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水文、土质等要素进行详细掌握,以便于后期建设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4.3提高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建设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工程单位要对现有队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将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维宣导到位,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从意识上形成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于新进人才的选拔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优先选择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人员,通过建设管理队伍的强化,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精准化管理,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工程单位也要在内部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管理的各项细则进行明确和细化,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确保工程质量良好。

4.4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的监督体系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督监管体系,通过监督监管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工程单位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情况,挑选责任感强、专业水平足够的人员来组成相应的监管部门,并对整个工程建设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监管,发现存在的遗漏点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建设如期高质量完工。此外,对于工程单位来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以确保监督监管水平提升,也可以引入相关媒体的关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引入地方政府司法部门,通过监督监管来全力保障建设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真正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高效化管理。此外,通过网络舆论的监督,可以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建设管理人员也会更具有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2]。

4.5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还需要有系统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工程单位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更新和补充,进一步明确各个细节,确保工程建设管理的常态化。现阶段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量不断增多,客观上对其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对每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验收,不能忽视隐蔽工程的验收,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除此之外,在竣工后的日常维护管理中,也需要将日常性管理和预防性管理细则进行细化,并将其落实到位,日常性管理主要包括对工程设备运行状况检查、管道衔接等,预防性管理则是对关键部位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查,定期进行保养,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更换,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整个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确保各个环节施工质量达标,从而使节水灌溉工程的各个功能高效发挥。

4.6加快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技术发展应用的一种体现,可以根据地区农田环境,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需要重视和加大对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的蓄水抗旱作用,满足农业用水需求[3]。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在各项扶持政策实施下,不断引进节水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工程中,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和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加快节水新技术的研发进程,可以根据本地农业用水情况,研发相应的适合本区域的节水技术,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压力,满足地区用水需求。

5结束语

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各个功能的高效发挥,就必须要做好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管控,全面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地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需求,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开松,苏学才.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35):185-186.

[2]田博文.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288,291.

水利灌溉工程范文8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原则

设计标准取水方式引水方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科学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设计,确保其更好的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的丰产增收,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原则

1.1安全原则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工作中,需要遵循安全原则,保证工程的挖方深度和填方深度都处于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虽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多用于干旱时期灌溉所用,但在设计时也要对洪涝灾害对工程的影响进行考虑,采取适当的泄洪排涝措施,避免洪灾来临时对灌溉工程造成破坏。另外,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时,工程选址要尽可能的避开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地带,远离江河湖溪。

1.2多功能原则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时,要对其灌溉功能进行优化设计的同时,还要当地情况有效结合,更好的发挥出工程的其他作用,实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综合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时,地形会对工程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掌握地形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全面提高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做到统筹安排。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工作分析

2.1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中,需要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抗旱天数作为具体的规划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即是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使用过程中,灌溉用水满足年数在总年数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数,因此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对工程规模进行确定,特别是在设计时要对灌溉区域内的水源状况及作物种类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即在一些水源较为丰富的区域,灌溉设计保证率宜控制在70%-95%左右;在一些水源相对缺乏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控制在50%-80%左右即能够满足灌溉需求。抗旱天数是在连续少雨或是无雨的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灌溉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的天数。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对抗旱天数进行确定,即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2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规模

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目的即是满足某一区域的灌溉需求,因此在对该区域的灌溉面积、农作物类型、旱期需要灌溉天数等进行具体考虑。另外,水资源承载力也会对灌溉规模造成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整体把控和统筹安排,对灌溉区域内的设计规模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水资源供需求平衡。

2.3取水方式的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时,为了能够满足灌溉的需求,需要保证具有充足的水源,因此设计时就涉及到取水方式问题。当前取水方式多以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两种方式为主要。对于灌溉水位要求高及河流水位低的情况则会采取提水取水灌溉面方式,即需要采用抽水站来完成提水灌溉,在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系统中应用较多。在自流取水方式中,主要以河流作为取水水源,设计时分为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如在一些河流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其能够满足灌溉设计规模的需求,但由于水位较低,因此需要通过修建溢流坝和进水闸等来达到自流灌溉的引水条件。通过有坝引水方式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交叉建物的数量,实现施工量的减少和施工成本的节约。而且修建的溢流坝不仅具备提高水位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排出汛期洪水和多余水量。在具体进水闸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侧面取水和正面取水两种方式,以此来对入渠的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但对于河流泥沙较多的区域,不宜采用侧面取水的水闸设计方式。另外,还要进行冲沙闸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泥沙进入到渠内。部分灌溉渠当有发电和通航要求时,在设计时要考虑相应的配套工程。无坝引水规划设计中,可根据灌溉地区的具体情形考虑是否建闸。如果该地区极少有洪水,而且即使在汛期,水位也不高,对农田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小。这种情况下在具体设计时可以不建闸。但实际上很多河流在汛期洪水很容易淹没和毁坏农田,同时在洪水发生时也会对渠道带来较大的破坏。从安全设计的原则角度上来讲,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做好建闸设计。对于建闸的无坝引水渠,通常包括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建闸设计中,河流方向与渠首的进水闸中心线的引水角应设计在30°-50°之间,底板高程要高出闸前河底高程1-2m之间。冲沙闸能够防止泥沙进入渠道,设计时冲沙闸的底板高程低于进水闸底板高程。导流堤主要作用是防沙、导流引水、拦截洪水等等。

3结语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时,引水流量、横断面、水位高程、衬砌等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些因素不仅与灌溉工程效益息息相关,而且还会对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现场,仔细分析和研究,确保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需求。

参考文献:

[1]卢伟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2(02):129~130.

[2]廖加宾.浅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民营科技,2014(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