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工作评价范例

实习工作评价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1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0引言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契合了当前“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已成为机电专业实践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占整个教学体系的40%左右,包括理论课程配套实验、课程方案设计、工程实训和实习等,因此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评价体系,才能保证理想的实践教学质量。

1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增加以及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国内众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但是,由于周期较短,已建立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预期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实践教学实施中的问题逐渐凸显:(1)实践教学工作环节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过于单一,重视不够,缺乏对系统监控和评估体系的科学信息处理,导致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的针对性较弱。(2)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因生源结构变化而改变的专业要求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方向认识不清,尚未形成与生源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体系,并且教学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相互矛盾。(3)大多数课程的评价指标以理论教学课程为主,缺少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忽视社会需求的技能化质量评价。

2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在“新工科”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目的是要充分了解实践教学的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因此,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机制更加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由上至下逐级开展,落实学院、教研室、教学办和专业教师等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固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监控系统,督导小组通过定期听讲课,检查实习生实习情况和评估毕业生工作情况,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改进。

2.1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达到与实践课程、在职实践相一致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等,并选择相配套的项目实训材料,合理配备校内实训老师,聘请校外企业实习导师,利用测评、考核、奖励与惩罚等方式定期监督实践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最后以专业课程的合格率、1+X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率及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评估为目标的监测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2.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是以学院和教研室为总监督机构,用来组织学院和教研室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督;以教研室和实训中心为督导小组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督导制度,从而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分析;以班级学委和院学习部学生会成员成立学生实践反馈小组,反映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情况;以顶岗实习及校企合作负责人建立实习督导机构,对学生实习质量和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优化实习生实践教学方法。

2.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体系的建立

在初步建立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着眼于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实施监督和检查实践教学的过程、秩序,拟定实践教学环节抽查考核与学生反馈评价的手段,并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实训中心和教研室主任对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成果和教学监督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工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和发展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监督和监控手段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可利用学校新教务系统促使监控流程合理化、标准化,从而确保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3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构建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特色评价体系,对各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教研室将定期上报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与实践教学人员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充分发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3.1实践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实践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从而强化监控体系督导功能得到反馈问题信息,促进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工作评价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1)由教研室和实训中心建立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基础部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组织机构),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教研室和实训中心实践教学评估工作;(2)建立以教研室、实训中心、学工办为小组的实践性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自上而下落实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工作。教研室最终可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总体工作情况以及得到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在问题,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3.2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通过制订学院与教研室评价、学生测评、实践教师自评、教学办与学工办联合评价等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实践教学队伍的教学工作,因此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可以作为实践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也可以作为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和后期聘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通过考核评估反馈结果,对照自己教学的缺点与不足,查摆实践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此及时改正自己教学问题,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3.3学生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期末考核不仅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程的期末考核指标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实践考核指标占比较小,阻碍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实践测验结果,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评价纲要,明确定义评价内容,为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依据,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础。通过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在对实践教学的监督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3.4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后跟踪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验证实践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实习和毕业跟踪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实习单位管理人员、校企合作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对毕业以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改进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开展实习与毕业环节的过程及结果评价考核,进一步了解工作要求,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运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跟踪评价体系,优化实习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实践教学与当前企业生产需求及岗位任务相结合,最终培养出切合社会实际生产要求的实践型技术人才。

4结语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护理工作;应用研究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学信息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医院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分析、储存以及交换等功能。现阶段,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良,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完全有能力成为新的管理方式,就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急诊、护士站、护士档案、绩效考核以及护士培训等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来看,其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1信息化与护理

信息化技术是依据计算机技术不断演变、发展形成的以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分析、交流以及利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行业中的管理进行现代化转变,以此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的。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在进行内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护理是以提升病患健康水平为核心的一项工作,由于其工作中的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可以完美切合,因此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其与护理工作进行结合,以此不断地完善护理工作、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1]。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极大提升护理工作的综合效率,增加工作中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是目前护理工作最为有效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系统[2]。

2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应用背景

护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使得日常护理工作量增多、护理人员数量增加,护理管理工作也相应变得困难。传统护理工作存在信息传递慢、监督不到位、组织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及时进行反馈,以此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以及优质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成为了当前最佳的选择。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应用成本已不在难以承受,并在医学影像等数字化医疗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挂号收费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正在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以此增加工作中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3]。

2.2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2.1门急诊管理系统

门急诊的患者流量日常占有较大的比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易出现秩序混乱,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在门急诊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改变这种状况。患者在就医时不仅可以在挂号处挂号,还可以在线上进行网络挂号,以此节省等待时间。患者挂号后信息将会录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自动叫号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就诊秩序混乱的情况,提高门急诊护理分诊的工作效率[4]。此外,在门急诊患者医疗卡、检查申请单、药品发放、检查化验等工作中使用射频与条码识别技术,将会更好地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在完善患者各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5]。

2.2.2病房护士站信息化管理系统

(1)患者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护士站系统将会显示出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区、病床使用情况等详细信息,护士根据系统显示内容便可在患者达到病房前完成床位的分配以及准备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依据医嘱安排显示出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明细,患者确认无误后便可扣取相应的费用,这种便捷的费用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显示账单明细,并极大减少了患者办理手续的时间[6]。(2)患者医嘱管理系统。医生将患者的医嘱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便会在护士电脑终端中显示,护理人员在进行确认后便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极大提升了医嘱处理效率,并且在进行医嘱的核对时可进行顺序的调整。医嘱核对流程便捷,可针对单一病人、单项医嘱进行逐一核对,并且系统将会记录每次进行核对的人员、时间。在患者需要进行转科治疗时,系统将会停止长期医嘱并将患者原始医嘱转至对应科室,将患者相关信息与床位进行分离,数据随患者转移,以此更好地适应病区床位信息多变性的特点。(3)患者基本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将患者体温、血压等与疾病治疗相关的诊治信息录入系统中,病区便可根据病人的信息进行相关治疗,如期间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医生则可将长期和临时医嘱录入系统并传输至护士站系统,护士进行二次确认后系统会根据医嘱的种类、功能性、发展等特性进行整理。护士在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后将信息反馈至系统,医生便可及时获得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此及时调整治疗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在护士站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强化对患者的动态管理,还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2.2.3科室护理工作评价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科室护理工作评价内容主要有:Ⅰ级、Ⅱ级、Ⅲ级、特级护理质量检查表、护士长夜病房查房评分表、急诊科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检查表、门诊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供应室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导管室管理质量检查表、病房管理质量检查表、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等。以上护理工作评价内容将由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并交由病区进行记录、填写,之后统一提交至系统库中,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便可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以及评估,护理部将依据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评价结果掌握全院各科室护士的工作量、人员分配等情况,为合理、科学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各科室护士长将根据系统评价反馈结果了解各病区的护理工作状况,以此更好地提升护理工作的综合效率与服务质量。

2.2.4护士档案、培训与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护士档案、培训与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是由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业务考核系统、人员培训系统以及科研论文系统构成。其中,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主要记录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可进行查询、增加或删除信息等操作,使护理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业务考核系统可对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记录和评估,护理部通过此子系统可以得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并将此结果作为护理人员晋升以及评优的主要依据。人员培训系统与科研论文系统是主要针对带教人员的教学情况、科研论文和成果的数量、参加学术交流和带教实习的护理人员培训情况,为护理人员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信息管理有待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根据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来看,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规范性,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均是依据各院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因此缺乏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换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此基础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标准化程度越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稳定性、移植性管理维护性就越完善,并可以极大地增加系统的生命周期、减少研发成本和系统的开发周期。由此可见,在进行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应打造护理学科信息管理指标体系,使护理管理具有标准化、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专业化、护理管理工作的流程化。

3.2基层护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起步较晚,目前仍有临床护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眼下应对护理人员行进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并通过重点培养骨干人员,采取以一带多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普及,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

4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范化与展望

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以护理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基础,以此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优化。在构建此系统之前应由专人对护理工作中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保障护理系统的规范化,并将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岗位职能要求、专业知识技术标准、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等有效纳入到此系统之中。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完善,及时与系统开发人员进行沟通,通过提出问题、意见或建议,逐步弥补系统中的不足、优化系统功能,而不是盲目让人去适应系统。为了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之中。在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同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萍.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在临床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2):9,12.

[2]石芬芬,朱莹.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169-170.

[3]张利,薛晓英,魏淑霞,等.护理管理系统信息分析与功能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8(7):55-57.

[4]王姗姗.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医疗质量管控方法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5]战鹏飞.医院信息化管理探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3

1.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职责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职责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二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三是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任课资格、青年教师助课、新教师试讲等管理工作;四是落实教学任务并组织和实施本部门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五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或要求,开展本部门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工作;六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开展本部门评教、评学、评管工作,接受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1.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实施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主要由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组成,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方式与方法,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达到监控教学质量的目的。(1)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风检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不断更新和建设管理制度,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有利于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教学质量监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计划评价、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教研室工作评价、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专业实习质量评价、考试考查质量评价、教材质量评价等。利用这些单项评价,监控各教学环节质量。

1.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质量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试工作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教学信息监控几个部分组成。(2)教学基本建设质量监控。教学基本建设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3)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包括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规范性、教学水平与质量;考试命题的水平与能力;编制教学指导文件的能力与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思路与能力等。(4)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一个健全的质量保障机构是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周口师范学院还没有设置一个这样的专门机构,而是由教务处负责主管,联合学生处、科研处等部门负责,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低下。(2)质量标准不明确。建立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是质量保障的先决条件。目前,周口师范学院某些质量标准没有制定,一些标准制定的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这些情况对保障体系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3)保障体系监控不全面。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全方面及全过程的运作都要进行全面的、全程的监控。周口师范学院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其不足也较为明显。

2构建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周口师范学院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在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规范,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开展,学校通过学习、调研,对教师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的发展。

2.1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

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实现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推进教学与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教学资源保障进行监控与评价,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和学生全面需求以及“能力本位、实践取向”教学要求,传承、应用和创新知识;通过对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控与评价,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执行效力。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教学活动过程信息,对其予以评价、诊断,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2)科学性原则。质量保障体系涵盖教学活动各个层面、阶段和环节,尤其是影响甚至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机结合。

(3)系统性原则。质量保障体系是由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研室等所构成的多层面、纵横交叉的网络,对教师教育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教学资源投入质量等进行全面的保障、控制和管理。

(4)全员性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调控,营造提高教学质量人人有责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5)全程性原则。注重教学过程保障与监控,通过对教学过程及其环节的全程评价与监测,建立事前有保障准备过程,事中有保障实施过程、事后有保障整改完善过程的保障机制。

2.2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结构的构建

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管理决策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改进体系等5个子系统。以上5个子系统构建“开放•两线•三级”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中,将教学前端(招生、入学教育等)、教学后端(就业指导、质量调查、社会评价等)纳入保障体系,达到体系构成要素的“开放”;教学运行线和教学评监线(两线)同时独立运行,实现“管评办”的分离;构建校、院(系)、教研室三个层面的“三级”网络系统,把院(系)作为教学的管理实施和质量保证中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开放•两线•三级”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图1中以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为重点,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明确5个子系统逻辑递进关系,确立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改进等体系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以及工作方法和路径,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个观测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1)教学管理决策体系

教学管理决策体系为学校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即学校领导集体为教师教育质量管理决策机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校领导为教学质量管理负责人,行使下列职能:决定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其基本条件建设、基本规范和基本质量建设方案;决定学校评教、评学、评管和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审定学校教学质量整改和建设方案,监督和指导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机构下设咨询机构、监督机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构,形成一个逐层向下支持监控、逐层向上负责实施的“责行合一”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包括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规范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3)教学资源管理体系

教学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费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术文化资源管理和校友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教学经费使用和教学经费管理等管理办法,确保生均教学经费投入达到国家要求。教学设施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运动场管理和实践教学基地管理。

(4)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体制、教学专项建设管理、学业指导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和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学校、教学单位、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教学专项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学业指导管理包括招生管理、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日常教学管理包括培养方案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动态数据管理。(5)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改进体制。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单位部门工作评价、教学资源支持评价、教学建设与改革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包括“三期”检查、听课、教学督导与学生教学信息员监控和评学评教。

2.3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从上到下全体教职工和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实施完成的。周口师范学院2012年6月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质量监控工作,形成了教学管理运行与教学质量监控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校级督导专家组、院系督导专家组、教研室质量管理员和学生信息员四支队伍,广泛开展督学、督教、督管和督建工作,使得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学校注重发挥校、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测作用,认真开展评管、评教、评学活动。通过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实验室管理、毕业论文、教研室工作、教学档案建设等专项评估活动,实现对教学院系教学管理的评价与监控;通过领导(专家、同行)听课、学校与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活动,学生评教等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监控;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监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教、评学、评管和日常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收集第一手教学信息,分类汇总、整理分析;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会、教学工作例会等途径和形式反馈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并督促其整改,形成一个“收集分析—反馈—跟踪改进”的闭环机构,对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工作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3结束语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4

1.对照组

按照常规带教护生入院后进行岗前教育,然后由教学干事、临床教学秘书负责护生的日常管理如爱岗教育、风险教育、纪律考勤、寝室管理等,实习期间各科带教老师根据情况开展教学查房、讲课等教学活动,出科时完成出科鉴定及考核工作。对所有的教学活动记录未做规定和统一。

2.观察组

按照护生入院-实习-结束实习的管理过程,根据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并借鉴其他附属医院做法,针对护生入院开展的工作设计16项质控表格:岗前培训记录表、护生基本信息记录表、临床科室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表、日常教学工作检查记录表、教学查房安排及记录表、疑难或典型病例讨论安排及记录表、小讲课安排及记录表、护生综合情况评价表、护生操作考核记录表、护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表、护生考勤记录表、评教评学记录表、师生座谈会记录表、结束实习时完成护生出科考核鉴定表、护生综合情况评价表。

3.推进表格实施

加强宣教,介绍表格设计的背景及应用优点,增强全院带教老师对使用整套教学质控表格的积极性。通过2d的集体培训,详细讲解质控表格的使用方法和填写要求,然后下发表格到各临床科室使用,并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不断对教学质控表格进行改进。

4.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专科理论考试合格率、实践操作考核合格率、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率。统一专科理论考试试卷、统一实践操作考核标准和项目(标准分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由科教处统一制定满意率调查表并向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标准分100分,≥95分为满意,<95分为不满意)。

5.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实践操作及专科理论考试合格率比较。

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情况比较。

三、讨论

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2011年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评分细则,教学质量凭印象,学习效果模糊不清,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由于没有统一格式的记录表格,临床科室的教学资料五花八门、记录不齐全、项目不分明,导致教学档案不整洁、不规范,领导、同事和护生对教学质量及教师满意率不高。教学质量控制,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质量标准,围绕教学过程的每一道“工序”,2012年我们设计并使用了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记录表等16项质量控制表格,应用PDCA循环对表格进行规范管理,对遗留的问题重新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转入下一循环加以解决。

统一使用记录表格后,使各问题都得到解决。同时,通过进行质量控制表格的培训,使临床带教老师对质量控制有了新的认识,质量控制意识增强了,质量控制再也不是流于形式,由于老师严格、认真地带教,护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保证,观察组的实践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质量控制表格按照护生入院-实习-结束实习的过程为整套教学质控表格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护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定位,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护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护生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和时间。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5

教学评价多数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订若干评教指标,分别给予分值,同时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和同行两类,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类,基本上涵盖了教学评价相关要素。

二、“卓越计划”的特点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主要目标是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计划要求组织实施过程中,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卓越计划”对教师的要求

卓越计划的教育目标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展学习能力,它决定了教师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实验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卓越计划”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理论知识,即专业科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卓越计划”在企业聘请的指导老师则希望能在专业实践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使学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四、“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理念更新

1.更新教师评价理念,紧扣评价原则。

因“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方式不同,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体系制订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标准普遍要求,同时也需体现“卓越计划”的特性要求;既要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等进行考核,也要对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考核。对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从教师专业发展、卓越计划发展角度出发,设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考核过程,引导教师做好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引领教学过程各主体多方参与评价,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过程作用,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工程实践考核。

“卓越计划”着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拥有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工程院校需着重理论知识和应用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企业有工程实验训练硬件、经验以及工程研究开发能力,应着重应用技术和技能知识、生产经营实践知识的传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均需做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强化校企合作;选派专职教师去企业工作和培训,同时从企业聘请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适应工程教育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工科高校沿袭或模仿研究型高校的模式,重视理论教学监控,对实践教学监控力度不足;重视校内学习阶段的监控,缺少对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的监控。作为教学质量监控重要环节的“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相应变革,加强实践教学监控力度,重视校内、外实习环节的监控,注重对教师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评价考核。

3.强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企业参与考核的权重。

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说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卓越计划”强调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作为“卓越计划”实施主体之一的企业,既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任务以外,还要对选派兼职教师聘任职务、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聘任周期、工作评价、日常管理以及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工作条件等做出相关规定。

五、“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框架

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增强“卓越计划”教师评价有效性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研业绩这三个方面。

六、结束语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6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06—2014-06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均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名,男1名,女9名;年龄25~46岁,平均(31.2±2.5)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对照组10名,男2名,女8名;年龄24~46岁,平均(31.3±2.6)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排除非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实习生及因进修或休假等原因无法完成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实行排班弹性制度,依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责任表、排班表,给予护理工作者综合素质、护理实力、个人特点、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保证各个班次有辅助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

1.2.2试验组

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全部护理人员划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级别,各级人员完成自身工作,护士长管理、协调、监督下级人员,处理疑难问题;高级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组内日常工作,下达必要的任务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直接接触患者,助理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

1.3效果评定

应用M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应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定(分值范围0~5分),评定项目包括专业发展机会、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同事关系、工作责任感及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各项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7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06—2014-06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均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名,男1名,女9名;年龄25~46岁,平均(31.2±2.5)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对照组10名,男2名,女8名;年龄24~46岁,平均(31.3±2.6)岁;学历:大专6名,本科4名。排除非临床护理工作者、护理实习生及因进修或休假等原因无法完成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实行排班弹性制度,依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责任表、排班表,给予护理工作者综合素质、护理实力、个人特点、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保证各个班次有辅助护士、治疗护士、责任护士。

1.2.2试验组

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全部护理人员划分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级别,各级人员完成自身工作,护士长管理、协调、监督下级人员,处理疑难问题;高级责任护士负责管理组内日常工作,下达必要的任务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直接接触患者,助理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

1.3效果评定

应用M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应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定(分值范围0~5分),评定项目包括专业发展机会、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同事关系、工作责任感及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各项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8

关键词: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方法

1教师工作评估的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样道理,每一所高职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十分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也正是体现了对教师这一关键因素的重视。对高职教师进行测评,是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之一。要想做好这一项工作,需要构建高职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并制定测评方法,同时根据评价效果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建立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建立教师工作测评的指标体系是教师工作评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进行教师工作测评的关键,也是进行教师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在测评前必须有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这个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是检验教学的依据。如果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教师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准确测评。第二,建立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可以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要评价教师的工作价值,必须以教师工作评价的总体目标为基础,但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则性和抽象性的,制定指标体系是为了使目的具体化。只有建立了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工作的状况。第三,建立教师工作测评的指标体系,就可以将评估对象的整体分解成几个局部方面或层次加以评估认识。因为教师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不加以分解而获得总体的全面的认识是困难的,这种认识也往往只能抓住教师工作的某个方面和个别的特征。相反,利用指标体系把总体认识转化为各个层次的认识的总和来进行评估,就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四,建立科学的教师测评指标体系,也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科学的指标体系不仅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依据,而且使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不断地将其工作与指标体系进行比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高职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2.1各类评估指标构成教师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这一有机整体

教师工作评估指标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第一,按教师工作测评的手段来划分,可以将教师工作测评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定量指标就是按分数作为标度的一种指标,一般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例如对教师要规定出每周上课的次数和批改学生作业的数量。定性指标是指用评语或者等级作为标度的指标。定性指标也是教师工作测评中不可缺少的指标。例如,对教师的文化理论知识进行评估时,只能用“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狭窄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低的教育理论水平”之类的评语来评价,或者是用“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之类的模糊性语言来对教师工作进行定位。第二,按指标的属性来分,教师工作评估指标又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主观和客观都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所谓主观指标是指对认识的主体而言,它是指指标制定者从实际中想象出来的,借助主观认识进行鉴别的一种指标,它虽然来自人们对被测评者的认识,但由于必须通过评价人员的主观世界认识客观,因而容易受到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的影响;客观指标是以对人的关键行为的描述和观察作为标度的,它没有褒贬的色彩,而只是以事实为依据。绝对指标就是不管什么对象,什么条件和什么测评目的,只用一个测评指标,这样容易造成评估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所谓相对指标,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条件和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测评指标,以求得客观、公正和有效的测评结果。例如,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的教师所采用的不同的测评指标,就是相对指标。在教师工作测评中,各个层次、各个水平的评估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教师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

2.2制定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

建立教育测评的指标体系既要科学全面,又要简单易行,要注意内容和形式应尽量简化,切忌繁琐冗长。而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子工作:第一,订出教师工作测评的总目标。第二,教师工作测评的总目标确定之后,再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然后逐项进行测评要素的定量定性分析,就可以确定三个级别的指标。把三级指标和评估要素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第三,修正完善指标体系。根据最优化的特点,对三级指标的每个要素进行分析论证,论证制定每个要素的依据和正确性,最后对每个要素提出明确的质量和内容要求。对于那些不合理的方面要修改或删除,使指标体系完善起来。第四,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实践证明,对每一个指标赋以适当的权重和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同样重要的。一个指标的权重不仅仅表明了这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而且也表明了该指标和评估结果的关系。因此,确定合适的权重对客观、全面地进行教师工作评估有重大的影响。确定指标的权重有不同的方法,但简便易行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是专家咨询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分发问题表的形式,让不同类型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在彼此隔离的情况下填写,然后经过整理汇总、统计归纳等几轮咨询,最后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从而确定权重,把测评指标、要素以及各自的权数,编好序号排成序列,就构成了指标体系平台。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便可以完成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制定。一般地说,教师测评的多级指标体系分为测评最终目标、次级目标以及从属于次级目标的若干子指标。针对高职教师工作评估这一具体情况,其评估指标的制定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在职条件及工作效益。首先是测评人员对教师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目标上,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而制定出来的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思想和工作作风、教学成绩方面的测评指标,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考核;其次是测评人员针对教师工作的某些方面,比如,备课、讲课、作业、辅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顶岗实习、论文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样,制定教师工作测评的指标是首先对教师工作评估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出来的各个层次和方面也要尽量做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晰,让测评人员在评估中有统一的标准,例如,要测评教师的一节课时,由于一节课的目标就是要把本节课的内容所含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根据这个目标去考虑在效果方面应当包含哪些项目,在职责方面应该包括哪些项目,这样去分解教育目标一方面不会脱离教育总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至于重复或者遗漏。我们评估的总目标是一般的教学水平,即对教授教学工作的测评,那么我们设计如图1的评估指标体系。

3高职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的测评标准

高职教师工作测评的指标体系一般具有:目的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行性四个特征。下面逐一进行论述。(1)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要求指标系统中的诸多指标能够作为评估总目标的评估尺度,度量的结果能够反映达到教师工作评估标准的程度。也就是要求指标系统要与总目标相一致。这种一致性就决定了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因而指标体系的目的性也决定了评估标准的方向性。(2)完备性。所谓完备性就是指各种指标互相补充、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又有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因为每个教师工作测评指标都在一个局面评估中反映了教师工作的目标,所以这些局部评估的总和就应构成对教师工作的目标的全面测评。因此,在设计指标系统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测评总目标的各个局部,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评估侧面,也就是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尽量作到使指标体系具有在全局上反映教师工作测评的功能。第二,在指标体系中,要注意定性指标和定量的合理配置。在教师工作测评中,如果只有定量的指标,而没有定性的指标,测评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第三,指标体系中,各种指标之间在相关的质的规定方面互相衔接、互相一致、协调发展,它反映了教师工作测评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和和谐性。(3)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指标体系中诸多指标彼此相互独立,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来说每一个指标都不能与其他指标有蕴含关系,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指标具有相对独立的评估意义。这里之所以提“相对独立”是因为教师工作测评的因素太复杂,要求数学上的“独立性”在实际测评活动中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做到尽量地使指标独立化,尽量地减少指标间的彼此部分包含或彼此相关。(4)可行性。可行性包含几成意思。首先,指标体系既要体系原则又要切合实际,既要统一要求又要符合被评估教师的总体状况。其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它们能作为测评的尺度。为此,我们可以给测评指标规定具体的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或调查、测试等手段,获得具有评估意义的结果。当然,有的指标容易测定,有的指标较难测定。测评指标越细越能反映教师工作,但是,如果太细,不仅增加了计算上的难度,而且还难以看清问题之所在和改进的关键之所在。

4结语

高职教师工作测评的指标体系是否能形成正式草案还须经过多方认知,其目的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满足教育教学实际的需求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和检验。

参考文献

[1]杜丽丽,方平.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定位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5).

[2]唐振平,蒋林.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3]陈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