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要素运用

谈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要素运用

摘要:通过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要素的运用,包括对传统造园艺术文化内涵的理解,如“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道法自然”的传统哲思,“诗情画意”“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取向;对传统造景艺术基本手法的借鉴,比如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以及对传统文化内中国符号的撷取,以更好地完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更加深厚的历史内涵。

关键词:传统要素;现代园林设计;古典造园艺术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念萌生于欧洲,1930年代中期以后被引入美国,最初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注重对空间的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表达设计理念。1960年代后进入反思期,开始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设计要符合人的需求,是人对生态环境的再创作。1970年以后,景观设计理念开始有意摆脱现代主义的简洁、纯粹,或从传统园林中寻回设计语言,或采取多义、复杂、隐喻的方式来发掘景观更深邃的内涵。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应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

1深刻理解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道法自然”的传统哲思,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定下了一个主要基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1“天人合一”与“君子比德”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朴素宇宙观,其中就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立足点;“君子比德”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将人的道德与自然之美关联起来,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著名论断,这可以说是传统园林掇山理水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在中国早期的造园活动中,主要就是利用真山真水进行创作,例如汉代的上林苑,就是在陕西西安到咸阳纵横300多km2的地域建造起来的,其中仅水域就包含了渭、泾、沣、涝、橘子、滈、浐、灞8条河流。随着造园思想和技术的成熟,除了具备雄厚财力、物力的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更注重对山水的模写,即假山的堆砌和池塘的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几乎离不开山水的利用和布局。大到皇家园林的真山真水,小到私家园囿的片山勺水,可以说,山水是传统园林的结构和骨架,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同样,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也会应用到园林的植物配置上,比如植物中的松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被赋予了耐岁寒的道德品格,常常被配置在高山之上,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品格,栽植在水塘之中。另外,还有梅、兰、竹、菊,以梅花的孤傲、幽兰的淡雅、翠竹的劲挺、菊花的高洁,被比德君子,配置装点在不同的庭院。根据这些植物不同的习性和内涵,配置在不同的园林区域,共同营造出传统园林高雅的意韵。

1.2“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中国道家文化对人与万物关系的思辨,它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方式,这也成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式,以至于后人逐渐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奉为传统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首先是遵循自然形态的本真。在古代造园过程中,主要采取拟写自然的创作手法,园林山水的掇理、植物的配置,甚至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要精心思考它在自然界中本来的状态和面貌,进行概况、模拟和创作,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做到心中有山水、有花木、有屋舍,将自然山水提炼到心中,经过再创作模拟出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基本不会出现西方古典园林中那些规整和对称的山水植物设计,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多以木材和土石为主。

1.3“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取向,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奠定了方向,那就是追求浪漫含蓄的意韵之美。

1.3.1楹联题刻。传统园林中处处可见的楹联题刻,本身就是一些点题的优美古诗,既能帮人理解景色的深层内涵,又能让人感到浓浓的诗意和情怀。比如颐和园中几处景点的题名就极富诗意:“云松巢”小院,题名源于李白的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只看小院并不起眼,但看了题名之后,再看小院内外的苍松,让人顿有白云苍狗的隐逸之意。再如“意迟云在”敞厅,匾名源于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看了题名,就让人感觉心绪舒朗,如白云一般随意悠闲。

1.3.2植物配置。这种诗意在传统植物配置上也会体现出来,有着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几乎不会出现西方园林中那种行植和对植方式,而是“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比如种梅会讲究疏植,体现那种“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孤高之态;种荷则会密植,以营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之感。同时,会根据花木的季相特征,杂植和轮植花卉树木,达到日日有花可赏的浪漫目的,“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1.3.3规划布局。传统园林的规划布局,常在遵循自然本真的同时,借鉴山水画的构思进行增删和创作。在山水的掇理上,皇家园林经常采用山环水抱的结构处理,来撷取自然山水最优美最理想的状态,以营造山重水复的意韵。私家园林则倾向于堆叠重重的假山、开凿曲折的水道,缩写自然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步移景换,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氛围,所谓的“法无定式”,构思设计也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深刻理解了传统造园艺术的文化内涵,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把握设计的主要基调和方向,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哲思,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因地制宜确定设计主题;遵循“君子比德”的美学思想,有意识地纳入山、水、植物元素,并有引导性地规划和配置,遵循“道法自然”的方式方法,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尽可能在还原自然本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

2巧妙运用传统造景艺术的基本手法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2.1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借景有多种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其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借景可以沟通园林内外空间,增加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在传统造园艺术中应用广泛。比如颐和园借景西山,就是远借手法典范式的运用:颐和园西边数十里外是山峦迭嶂的西山,起伏舒展的山脊与浩瀚的天际线,被颐和园的设计师巧妙地用作远景,园外秀丽的玉泉山及山上的玉峰塔,更增加了西边景色的层次感,这些充分弥补了园内万寿山低矮平缓的不足。

2.2障景

障景是通过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障碍物隐藏景色的造景手法,达到一种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惊喜效果。比如颐和园东门宫、苑相接处,便采用了障景手法:仁寿殿后面构筑起一带假山,至此看不到自然风光,穿过假山间的曲折道路,豁然开朗,连绵的西山、秀丽的玉泉山、雄浑的万寿山,以及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一泻千里铺展在眼前,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欲放先收、欲扬先抑带来的震撼,远比让你直接看到要来得深刻的多。江南园林中对障景的运用极为常见,多是采用一些曲径通幽的手法,同时结合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创造出回环曲折,带给感受不同的幽雅空间。

2.3框景

框景是有意识地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这种手法好像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纳入画框之中,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实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2.4漏景

漏景又称泄景,是透过虚隔物赏景的造景手法。虚隔物最常用的是漏窗,讲究的是隔而不绝、相互渗透,使得刻板的空间变得富有变化、妙趣横生。当然,这些造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景观主题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主景是设计核心,是空间构图重心,用来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掇山理水、植物配置、虚实对比、景观层次都是围绕主景进行设计的。因此,必须围绕主景巧妙地运用这些造景手法,达到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的融合与统一。

3善于撷取传统文化内的中国符号

传统文化内数千年沉淀形成的一些独特的中国符号,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色彩,这些符号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渲染园林景观的城市特色及归属感,在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或街区,这些符号更是必不可少的。

3.1书法

首先是中国书法,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础的承载,而中国书法作为最典型的中国艺术形式之一,无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书法的体现和运用,如题名、题刻、诗词楹联,通常让人最能直接理解和感受园林主题和立意的中国符号。

3.2建筑造型与色彩

其次是园林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园林建筑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和色彩体现着不同的内涵和地域特征。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通常是坡顶飞檐,并且依据封建等级制度做成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不同的坡顶,以及重檐、单檐不同的飞檐,飞檐的挑出程度也会因地域的不同千变万化。传统古典建筑的色彩通常会使用中国传统的正色,只是依据等级和地域,倾向于不同正色的使用。正色即传统五色体系中的黑、赤、青、白、黄5种颜色,其中,“天地玄黄”,黑色和黄色象征着天与地的颜色,尤其是黄色,象征土地,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帝王之色,所以园林建筑中的宫殿、坛庙等主要建筑屋顶多用黄色。赤象征吉祥,经常用在皇家园林的建筑中,比如朱红色的柱子、门窗等。由于现存的皇家园林主要在中国北方,所以这些也成了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征。而南方主要是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更强调幽雅别致,所以其建筑色彩更多的是采用青、白、黑诸色,即所谓的青砖黛瓦。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等级制度的限制,但是传统园林建筑造型色彩的内涵特性,还是需要在园林建筑设计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

3.3园林植物

再次是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中国符号。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主张撷取自然景观中最动人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讲求内蕴浪漫和诗意。比如桃红柳绿就是典型的植物配置的中国符号。桃柳配置,不仅是因桃花的粉嫩与柳枝的新绿可以相映成趣,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桃柳都有着浪漫情思的诗意内蕴。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说法,“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对恋情的比拟和叹息。同样在《诗经》中,有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句子,它表达了一种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类似感觉的诗句还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桃花和柳树逐渐成为人们寄托情思的一种载体,“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可以说,“桃红柳绿”的植物配置,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浪漫和诗意。

3.4寓意造型

另外,还有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造型,比如最典型的中国龙造型,寓意吉祥的麒麟造型,寓意长寿的龟鹤造型,寓意江山永固的中国鼎造型,寓意平安的中国瓶造型,这些造型作为典型的中国符号,出现在不同的主题公园中,往往能带给人最形象最直接的震撼和感受。

4结语

中国的景观设计概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要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传统造园艺术成就,这些成就有着中国文化的内涵,甚至被视为东方文明的有力象征之一,势必会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和灵感。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传统元素,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传,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蕴藏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饱满的生命力。好的历史传承,一定是现代的奠基石而不是绊脚石。在汲取传统文化带来的智慧和营养时,一定不可全盘照搬,而是要在探寻传统哲思和审美精髓的同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不忘学习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让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茁壮成长、欣欣向荣。

作者:齐玮 单位:石河子大学新疆石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