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陕西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文章从重构教学内容、重建课程体系、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实践教学、建立多方位教学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探讨创新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陕西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传统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陕西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标准的新要求了。针对陕西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应及时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快速适应陕西创意产业相关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借鉴基于工程教学模式的理念,深入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调整专业架构,以项目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以三级项目系统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融合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企业课堂、竞赛课堂”四个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1.陕西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由于政府重视,扶持政策力度较大,陕西创意产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在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新要求,对与创意产业关系密切的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饰配件设计、家纺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变多,加上产业升级的要求,制造业正由“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升级转型,陕西创意产业更加注重原创设计和品牌创建。

2.企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企业需要大量的能马上上岗的艺术设计类人才,但在这方面,现有的人才是很难满足企业要求的。因为企业对创意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比较全面,有较强的创意能力与实战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度。3.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上是大同小异的,但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局部的创新,其中也有整体上进行了改革的院校。多数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有一个共识:厚基础、宽口径,强调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多数高校针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停留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等局部的改革上,对与产业链相结合的整体性的模式改革还比较欠缺。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多借鉴其他高校局部的或整体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优势和对人才培养的独特认识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改革特色。

二、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类教学脱节。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囿于美术在设计中的表现,而不是设计在产业中的体现,加上教师是从象牙塔走进象牙塔,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与创意产业对接发生错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当前我国高校创意设计类教学普遍缺乏市场敏感度,教学链与产业链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机制。艺术设计类教学对创意产业的真实现状缺乏深入调研,使得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层次比较模糊,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没有根据创意产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模式重片面设计效果而忽视对设计流程的掌控,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艺术设计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的知识链直接影响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脱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即个人知识能力结构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但没有解决个人最高能力即职业能力的问题。职业能力首先要解决知识技能的积累,其次需要个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养成和提高。但是,如果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学校阶段就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职业能力的初步养成问题,那么就能满足创意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出“零适应期”的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方式与方法的有效性缺失。在中国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盛行的情况下,如果按知识能力结构的层级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会非常不理想。艺术设计类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要靠理性与逻辑来驾驭的,在学生具体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感而学、主动去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和学习的动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虽然在具体实施中一般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指望每个教师会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因此,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系统性地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教师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1.解构传统的基于知识递进关系组织而成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基于知识内在逻辑的递进关系组织而成的知识结构,基于工程教学理念的项目化教学强调完整的工作任务流程,这样的工作任务流程对个人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是一个统合,基于此进行的教学内容组织,从一开始就体现了这种统合,不同层级范围的教学内容同时出现在项目的不同环节中,但这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单个项目置于三级项目体系中依据不同项目的复杂程度螺旋式的上升。此外,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让教学内容更具有探索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运行机制,以三级项目系统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这在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项目系统。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专业导论与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二级项目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及能力要求的项目,以知识能力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进行划分,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级项目是为单个课程而设的项目,是二级项目的支撑课程,旨在增强理解和培养相关能力。以项目体系的层级递进构建课程体系,基于项目的难易与复杂程度,与传统的基于知识内在逻辑的递进关系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创意创业园,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将校外实习与教学基地的教学与实践功能发挥常态化,这不仅仅停留在毕业实习阶段,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有需要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去实习基地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学生团队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企业也把开发项目拿到实验区课堂中,或者共同开拓项目,保证有足够的真实项目用于项目化实践教学。

4.建立以项目成效评价为主、兼顾过程评价的多方位教学评价机制。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体现在能在实际中完成项目,项目成果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要围绕项目成效,兼顾项目学习与实施过程,综合教师评分、企业评价或社会反响、项目团队自评等多方位的评价,而多方位的评价比传统的通过考试的单一评价途径要更加全面和公平。总之,对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将会在艺术设计类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学校自己的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将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较强职业能力以及能适应陕西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零适应期”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作者:侯庆斌 郑芳琴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