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造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艺术设计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大设计概念的阐述,以陈设艺术设计方向为例,探索大设计概念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指引作用,并进一步从建设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四个角度分析了未来构建造型艺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策略的构建方向。

[关键词]造型艺术;陈设艺术;教学策略

一、背景

造型艺术在国内属于美术学范畴,其特点是包含的领域广泛,包括各类绘画、雕塑、陶艺、书法篆刻、建筑、摄影,工艺美术等很多专业和领域,其专业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设计艺术与造型艺术同宗同源,20世纪初,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诞生于欧洲,并奠定了将造型艺术与社会相结合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基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设计学教育逐渐健全和壮大,理论知识和专业体系精细划分。在实现了学科全面架构和专业深度发展之后,又陷入因分割过细过窄而限制综合能力的窘境,“大设计”概念应运而生。

二、“大设计”概念下的艺术设计与造型艺术

“大设计”概念是指一种思维理念,其大小只是相对而言,当前的科技革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艺术设计中都在“大设计”视野之下,其核心就是对多元化事物的精心整合和融通。在当前艺术设计领域中“大设计”概念更是专业教育、设计行业发展的前瞻性课题。

1.从历史和现状上看,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很过高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艺术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及时进行教改调整和整合专业,艺术设计中的专业界限和内容越来越模糊,各种融汇、跨界、甚至跨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艺术设计实践活动及成果不断出现,学术界和行业都提出“大设计”的理念,很多传统造型艺术专业转型为公共艺术、动画设计、新媒体艺术、实验艺术等专业。

2.从艺术设计本质上看,“大设计”是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模式、设计方法、设计态度,“大设计”不是将设计学返回至初始状态,而是扩大至囊括多种学科,是对设计艺术学、造型艺术学、美学、文化学、规划学、生态环境学、人文社科学等学科的整合与融通,是不同设计模式的整合与协作,包括对设计形象的整合、对设计项目的管理与统筹规划,对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在近几年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展不难看出,无论从顶层教育理念、导师选择制度和学生设计成果呈现等方面都突出了打破专业壁垒,强调设计成果的专业综合性和交叉性特征。

3.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看,造型艺术众多领域中所包含的文化传承、艺术成果、技法工艺等为艺术设计的表现提供了多种手法借鉴的可能,成了艺术设计汲取文化与艺术的充沛土壤和灵感源泉,整合造型艺术和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内容与大设计的思想不谋而合,是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新的时代使命之一。

三、学科专业发展现状简述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自1997年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建设有艺术设计学和美术学两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艺术设计学学科下设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含公共艺术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含综合绘画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和两个专业方向;美术学学科下设雕塑专业一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工科大学的背景优势,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开展创新型实践和教学,提出“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社科基金和教改项目上取得了大量成果,学院影响力逐渐扩大,产学研平台初见端倪。与此同时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也由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本科专业设置的不健全,人才引进偏斜等原因,2019年学院决定美术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停止招生,同时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达成,学院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本科专业调整改革,取消了雕塑专业、公共艺术专业方向和综合绘画方向的招生计划,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筹建空间陈设艺术设计方向,组建教学团队、明确培养方向,构建教学体系。

四、空间陈设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学构建策略分析

(一)教学团队建设。学院经过专业调整,环境艺术专业中计划筹建空间造型艺术方向,在“大设计”理念下,提升专业理念的先进性、学科结构的合理化和教学体系的健全化,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课程结构,凝练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建立确保教学质量的主干课程及教学内容实施方案。首先需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组成由学院原来的造型艺术类专业教师为主体,教师们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满足教学新机制、新文化的要求,以能够帮助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学校在进行空间陈设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时,第一,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师梯队,一方面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巩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术研究范围合理化,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国内优秀教学经验及科研实力的教师队伍。例如,学校可以聘任一些跨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特聘一些海外知名教师以及业内知名设计艺术家来丰富造型艺术设计的师资队伍。第二,学校可以整合一些国内外教师在造型艺术设计上的优质科研项目和社会研究,以及其他有关造型艺术设计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形成整合研究性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能力。第三,在教学队伍建设上,学校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未来高校可通过优秀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吸引优秀教师,扩展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引进海外博士,拓展强造型艺术设计教育在前沿领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造型艺术设计水平,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能力、教学实践能力[2]。第四,学校要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交流、学习和竞赛活动,充分结合大设计概念,帮助教师提高整体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群的综合学术水平和专业设计水平,促进整个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形成层次结构更加合理、专业领域更加丰富的高学历教师梯队。

(二)创新教学模式。当前国内很多学院的造型艺术教育专业存在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教育资源分散的现状,面对大设计概念下的造型艺术设计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实行开环机制,强调专业间的融合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优化整合、实现多领域协作、促进学科与社会职能和生产力需求的协调统一发展,艺术设计不再以设计的社会功能切割专业,而是以设计的思维角度归纳整合专业,从而培养出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开展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以及未来能够在设计领域形成核心力量的领军人才。第一,高校应该实现造型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系统交叉,强调以“创新思维”为理念,拓展和整合其他学科和专业与造型艺术设计教育的联系,适当突破专业界限,以国家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为导向,围绕城市交通、环境设计、家居设计等多个方向,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科交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设计内容的实践与应用。第二,学校也应该突破原有的理论、输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互动式课堂教学,鼓励师生进行开放性讨论与交流,增强造型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自主创新特征,培养学生在大设计概念下的职业理想和探索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创建设计实践平台、与企业专家开展合作等方式,相关对设计有需求的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关系,进一步培养具有综合设计服务思维和企业转型意识的多元化创新设计人才。

(三)完善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上,高校在造型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将课程理论内容与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的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艺术素养,同时督促学生及时总结阶段性涉及学习的成果,并撰写成学习报告或论文进行相互学习,保障学生知识学习的可持续性[3]。在教学内容上,高校应该同时考虑前沿设计研究以及社会设计需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课程内容可以集设计、艺术、技术、经济于一体,拓展学生对不同设计问题的认识的深度,鼓励学生去分析和探索不同的设计问题,贯彻“宽专业、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思路,拓展和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课程设计上,除了考虑不同专业的整合,还可以建立复合教学模式。通过“3+1”教学模式,将四年制校内的本科学习课程,转变为三年制校内课内教学,以及一年学生自主实习实践。最后一年可以采取与导师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加入社会实际工作之中,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素质。

(四)开展校企合作。高校应该根据当前艺术设计产业就业和人才需求的新局面和新要求,追踪行业前沿动态,针对造型艺术设计课程,构建校企实践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符合行业更新速度和时展需求,培养学生未来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设计技能。校企联合的模式可以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将企业设计项目导入造型艺术设计课堂,可以丰富项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带给学生们有关设计的直观感受。学生不必走出学校校门,就可以了解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设计任务。在课余时间,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进一步感受工作实况,在学生实践阶段,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岗位实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参与到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在学校中所学设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对于设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在担任造型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五、空间陈设艺术设计方向培养方案构建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艺术陈设设计创作相关知识,具有传统的人文底蕴和开阔的当代视野、创新的设计理念、批判的思辨精神、扎实的专业素养,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塑造城市环境美学和人文关怀需要的视觉设计与艺术创作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景观设计机构、艺术产业机构等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及空间陈设艺术设计制作的相关专业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应熟练掌握空间陈设设计与其相关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设计等工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艺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或有一定从事设计施工工程与设计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艺术思想与技术,在促进设计行业繁荣和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三)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方面,包含艺术概论、设计学、造型基础、二维构成、观察与记录、空间造型、公共艺术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软装艺术设计、景观雕塑设计、光环境设计、材料与工艺、现代造型艺术语言、公共艺术设计实践、综合材料艺术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包含环境生态学、城市艺术规划、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城市家居设计、数字雕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等课程。实践类教学方面,包括文化考察、专业考察、建构实验、公共艺术基地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设计”概念作为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在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引,而造型艺术作为一种“自由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学科,不论是创作思维,还是材料媒介与展示方式都非常多元且综合,正因为这样的学科特点,造型艺术如何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体系构建中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在“大设计”概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建设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开展校企合作等方法,突破当前设计教育的局限性,强调学科交叉性,重视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跨专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以及开阔的视角和思维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方法,全面拓展学生的“大设计”艺术设计视野和综合性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汗青.设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J].艺术教育,2019(11):15.

[2]陈香,张凌浩,陈?.当代视野下“大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3(3):42-44,55.

[3]王鹏,李宇辉.浅析“大艺术大设计”背景下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8):13-14.

作者:李鹏克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