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设计论文范例6篇

造型设计论文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1

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分成五大部分:①造型设计基础概述;②造型设计基础的形态研究;③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三大构成形态;④造型设计基础形态设计的形式美法则;⑤造型设计基础形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是一门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链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设计形态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对形态的整体感知,锻炼其对形态的塑造能力。

二、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构成学科的历史及重要性,熟悉三大构成的发展趋势,理解三大构成的基本内涵,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造型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家庭、办公、酒店、商业等典型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思维技巧,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发挥创造能力,为设计创出更宽的道路,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构成规律来培养对事物的审美自觉性,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水平,使学生能够胜任在设计公司和企业中的装饰工程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岗位工作。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素养,具有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获取新知识,活学活用。

三、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思路

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重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①打破传统观念,确立科学全面的思维模式;②着眼形态,培养立体感觉,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③增强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提高造型技巧。打破传统的分开教学模式,使构成课程的各部分学科间的衔接和联系更合理密切,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课程内容也以技法训练为主,忽略了对造型本质的研究与探讨。实现课程社会化和实用化,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思路如下:企业调研学习领域分析创设学习情境寻找合适的载体对载体进行细化,系统化的实施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要素与企业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实施质量监控进一步开发。1.行业企业调研,实施学习领域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建筑装饰设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家庭、办公、餐饮、娱乐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门化设计等,结合行业需求与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归纳出家庭、办公、酒店、商业四类典型工作任务。这些任务从职业能力分析角度分别涉及到了室内墙面造型设计、室内色彩搭配、室内家居设计以及室内灯具设计。2.课程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造型设计概述、平面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立体构成设计、综合构成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我们把这种传统课程知识的排序看成一个并行体系,然后通过解构和重构,得到一个以行动课程能力排序的串行体系,主要包括:家居空间造型设计、办公空间造型设计、酒店空间造型设计和商业空间造型设计四个情境教学。3.开发适合的载体,实现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与知识迁移。结合真实的工程项目,寻找适合教学开发的项目,以此为载体进行开发。4.对载体进行细化、系统化的实施工作过程,形成逐步细化的梯队,逐层落实。①家居空间造型设计。以电视主题墙设计和玄关造型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解为六个项目:中式风格设计、田园风格设计、欧式风格设计、简约风格设计、日式风格设计、地中海风格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风格元素;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②办公空间造型设计。以公司LOGO墙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电脑公司形象墙设计、装饰公司形象墙设计、4S店形象墙设计、银行形象墙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企业文化;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③酒店空间造型设计。以快捷酒店总服务台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总服务台背景墙设计、总服务台插花设计、总服务台柜台设计、总服务台灯具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④商业空间造型设计。以专卖店橱窗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五个项目:女装店橱窗设计、商务男装店橱窗设计、珠宝店橱窗设计、童装店橱窗设计、婚纱店橱窗设计。以商业建筑门头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中式餐厅门头设计、门头设计、茶叶店门头设计、4S店门头设计。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不同空间的要求;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5.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的各项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师资配置、教学条件等。

四、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总结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2

摇滚乐是关于真实情感表达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在这一极富表现感性音乐和艺术行为中,服装是承载其意图指向的重要工具。摇滚乐着装,是指在从50年代后期摇滚诞生伊始,不同时期、不同音乐类型的摇滚乐手和乐迷们的服装和装饰,摇滚乐着装风格明显,且与某一类型的摇滚乐产生时的社会背景、文化风向和艺术形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可以追寻的视觉产物和风格标识。摇滚作为一种属于青年人的、令人亢奋的、有着强烈号召力的音乐形式,其摇滚乐手的穿着常常引起青年人的模仿,而且青年人作为服装工业的一个重要消费方,对于有着摇滚乐元素的服装有着巨大的需求。于是,设计师们不断地从历代摇滚乐手的着装中汲取灵感,甚至有时,某一场秀整个一季T台上的风格都来源于某一位摇滚灵感。为博得年轻的消费群的青睐,他们创作出融合摇滚元素或者摇滚风格的服装系列:摇滚T恤、破洞牛仔裤、摇滚夹克等。还有配套的摇滚配饰:摇滚腰链、手链、项链、金属腰带、摇滚背包等。在摇滚乐中,服装和装饰物都被赋予意义和表现形态。

2摇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每一种服装风格都有它特定的表现形态,摇滚风格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在造型、面料、色彩、图案配饰方面也有显著的特点。

2.1款式造型

朋克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朋克精神。朋克青年常穿黑色的皮夹克、缀满金属钮扣和多余拉链的牛仔裤,印着粗俗的字眼、暴力或色情的图案,或是故意撕破、弄脏,别着特大号安全别针的T恤。从1970年代中期以来,朋克女孩便开始穿60年代中叶意大利电影里极为惹眼的迷你装,松垮的外表,黑色塑胶,或苏格兰图案的迷你裙,滑雪裤。Grunge摇滚风最显著的特点要数有点“蓬头垢面”,或者说邋遢,不和谐的服装被随意的混搭在一起,多少让人联想起旧货店的氛围,不过也会因此富含一定的层次感,如常见的Grunge造型会将格子衬衫或毛衣随意的围在腰间。哥特装扮服饰三大特征:皮革、黑色、自我束缚。哥特风硬朗,多以皮夹克、修身长裤和皮裙的结合,的口袋、卷边裤脚口和怀旧风格为主。哥特着装不同于其他摇滚着装的一点是,它以显示身材的比例美作为基本穿着概念,体现身上的完美比例是哥特风格最最主要的特点。华丽摇滚风格整体较为硬朗,金属味重,性感。紧身而中性的服饰,五彩斑斓的高跟鞋是华丽摇滚风的体现。

2.2面料材质

面料可以说是服装设计的基调,它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服装设计实际上就是对面料的运用和把握,面料的选择不仅影响到服装的知觉表象,还影响到观者的情感和心里态度。在朋克服装风格中,面料处理是颇具特色的一点。首先,皮革、橡胶、牛仔、针织面料是朋克服装风格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师选择朋克青年同样的面料处理方式,故意将面料撕破、弄脏,别上各式夸张的装饰品。利用不同面料自身的特点,结合服装基本的形式美法则,使这种装饰手法更加的有序化。Grunge的面料表现形式多为将朋克元素与平价的牛仔服、格子面料等混搭起来,将牛仔裤故意磨成破布、洗得发白、膝盖、脚踝处破洞无数。哥特摇滚,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服装的面料多选用鱼网、漆皮、软羊皮、有弹力的棉、麻等,皮革、PVC、橡胶、乳胶也是不可缺少的面料,常用的辅料有金属或银制的搭扣、铁链、拉链、铆钉、珍珠钻饰。华丽摇滚服装常使用格子面料来塑造纤细消瘦的身型,并用皮草和铆钉加以点缀装饰,常用法兰绒、蛛网针织衫和烂花效果;也使用透孔针织衫和马海毛面料。

2.3色彩搭配

朋克最触目、最艳丽的色彩通常不在服装,而在头发和刺青上。他们的头发常常是非常暗淡的黄色,有时也有红色、绿色、橙色或淡紫色。黑色是朋克们最常用的颜色,衣着上以红黑白为主。他们经常将一些触目的颜色搭配起来,例如粉红和橘黄就是他们经常掺杂在一起的颜色,或者在纯黑的皮革上饰以纯艳刺目的彩色饰物,或是通过布满雀斑的苍白面孔与亮闪闪的金属链子、别针的搭配,烘托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激烈气氛。哥特摇滚偏好阴暗色,调黑色,深灰,或者是暗红和金黑色,惯用黑白泡泡袖和蓬蓬裙;哥特风格的颜色选择以黑色为主,给人神秘,性感和高贵的感受,其次选用红色(大红,暗红),深紫色,墨绿,湖兰以及灰色与黑色搭配使用;华丽摇滚风格,多选择樱桃红、亮白色或者是经典的黑色。

2.4图案配饰

在朋克服装装扮中安全针、剃刀刀片这些生活日常用品都可以成为配饰。金属链松散的把两腿拴在一起或者绕在颈上。铆钉装饰的机车手手套、腰带、网眼袜、松糕鞋都是朋克服装风格所不可或缺的配件。T恤、牛仔裤上印有暴力、色情的图案,与谋杀的图像,或是手绘的粗俗口号式的涂鸦文字;朋克青年在上衣经常装饰有骷髅图案。在Grunge风格中,混搭图案以及反叛的条纹图案最为常见,重复使用的格纹图案拼接、迷幻图案印花。在哥特摇滚着装中披肩、斗篷和长手套也是不可缺少的配件;黑色网眼丝袜;尖皮靴和T形十字章、太阳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等大量带有象征意义的银饰都是哥特族的特点。此外,哥特形象中还包含身体穿孔,但是不会再像朋克青年那么极端。

3各设计元素对摇滚系列服装的影响

在服装设计工作中,离不开三种最基本的元素,即材料、色彩运用以及设计造型。一提到摇滚风格,我们就会想到金属、皮质、流苏,以及一些极端个性的元素和面料,夸张而张扬。给我们一种只有明星和追求极端个性的人才适合穿着的感觉。如今,摇滚风也可以很温和,很大众,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多一点融入和巧妙的结合。比如在《女神的新衣》第五期摇滚主题的系列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结合主题利用自己对摇滚的理解,设计出的一系列服装都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林珍娜与设计师崔范锡联合的暖摇滚系列,带来了一套别样的摇滚风造型,采用看似和摇滚风没有关系的粗呢格子面料,但是却巧妙的在细节和款型改良方面融入了摇滚的元素,削弱的摇滚的尖锐个性特点,使其变得温和而适合大众穿着,由改良款式的机车夹克、剪裁利落的长款马甲与拼接设计的裙装卫衣组成的此系列设计;熊黛林与两位型男设计师Eri&PhilipChu的致敬古典系列,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复古的装饰主义时装show,以放宽两倍的肩线、紧收的腰部轮廓、金属宽腰带、黑金配色的粗呢格子等元素体现摇滚;张馨予与张弛组合的摇滚硬糖系列,带来了一套朋克意味鲜明的搭配,机车夹克上,醒目的标语logo与徽章元素牢牢占据着视线;孙茜与刘世袭的怒放摇滚系列设计,带着些许哥特气质的造型,不规则的解构主义剪裁方式,那浪漫与流浪气息并存的设计风格带着特立独行的美感,不过这套布满褶皱的皮质造型在视觉上过于混乱,质感大打折扣;尚雯婕与玛莎的柔情摇滚系列,将流苏作为造型主题,无论是帅气的夹克款式还是经典的裙装,极具动感的流苏元素为常见的单品带来了不一样的自由的灵魂;叶璇与吴天昊的乡村摇滚系列,带来的是简洁的基本款式与装饰主义单品的组合,独特穿搭理念。改良款式的西装马甲与腰封,略带戏剧性的为造型蒙上了一些的西部摇滚风情,将简洁的基本款式与摇滚风融合而增加了服装的实穿性。

4综述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3

概念车的研发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大知名企业逐渐认识到概念车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推出自主品牌的概念轿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四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也致力于研发自主品牌轿车。如东风风神ISG型混合动力轿车,秉承了“人性、自然、科技”的造车理念,致力于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油耗,集成了东风近10年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成果,在不降低原有动力性的情况下,实现综合节油率20%以上,可实现停车停机、滑行熄火、驱动助力、制动能量回收等功能,从而达到节油环保的目的,以提高整车经济性,降低排放。而面向未来设计的东风风神Tai-con-ceptD级概念轿车则追求舒适、安全、前卫,专为短程通行设计,造型稳重、优雅、蕴涵动感,是东风汽车公司在节能、环保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体现了东风风神概念车的先进设计理念。虽然东风风神品牌近年来致力于概念车的研发与设计,但从造型设计角度看,存在如下问题:

(1)车型中规中矩,缺少创新与突破,仅对局部造型进行了装饰,不能对未来汽车造型起到规划作用;

(2)车型缺少文化元素的融入,无法形成特色。

2概念方案设计

设计定位是造型方案的依据。文中所设计的东风风神概念轿车使用环境定义为城市,目标人群定义为都市中追求梦想的都市年轻用户,该用户群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东风风神作为自主品牌轿车,需要开创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创新性地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在前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0余种草图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如下4种。方案A:整体造型简洁流畅,LED车灯使汽车看起来更具动感和前卫,修长的车身符合我国汽车用户的审美。方案B:车身线条简洁、硬朗,充满了力量感。方案C:车身线条灵活多变,符合都市青年人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方案D:创意来源于中国的“龙”元素,全顶天窗设计使汽车内室更加明亮,车门采用剪刀式开启方式,开启后像一条腾飞的巨龙。

3最终方案设计

通过方案分析与评价,方案D最符合设计定位,因此确定为最终方案。中国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文化有的观念,因此以“龙”元素作为汽车造型意象。通过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软件,结合龙的意象特征,进行了整体造型设计。宽大的进气栅栏,是由龙须抽象而来的,不仅散热效率更高,而且使车型更具威武的效果。车顶天窗设计成龙鳞形态,可根据太阳光线自动旋转伸缩,表面附有太阳能电池板,给概念车提供能源。在色彩设计中,主体采用了香槟黄色,内饰搭配中国红,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更彰显了东方神韵。

4概念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1)新型结构。近年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汽车概念,需要打破常规的、面向未来的智能行走机器。例如,当在宽敞路面上快速行驶时采用三轮模式,而在拥挤路面上行驶时可转换成两轮模式。

(2)个性化设计。人们对于汽车的需要日益个性化与多元化,具有个性化设计的车身造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3)空间与功能。将汽车描述成一种在一定时间内使主体完成相应空间位移的交通工具,注重车辆造型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实现。

(4)车身美学。概念车设计应注重车身每一条特征线的静态协调及在车身上的动态光影效果,从而刺激大众的审美欲望、情感和个性诉求。不同阶段的设计风潮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汽车设计。总之,概念车的造型设计趋势就是探讨汽车空间、形式及功能的完美结合,使其具有更好的移动性、更完善的功能和更靓丽的外形。

5结论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4

角色造型在传统故事片中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造型元素存在的,而是部分溶入于构图,部分溶入于演员表演。但在动画片中,由于没有真实演员的存在,角色造型便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语言构成元素。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的角色造型设计者不仅要从自己专业知识角度与能力去设计角色,更多地要考虑受众群心理共鸣与接受的程度,这是角色设计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传统的迪斯尼大片不仅将男女主人公完美化(同时也是概念化),将野兽人性化、善良化(《美女与野兽》),甚至在细节上也是力求标准的、理想的,这便踏入了一个愈来愈狭窄的模式化的怪圈,直至《人猿泰山》才开始有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比如人猿的手开始显得棱角分明,甚至有些时候非常难看。然而《埃及王子》在角色造型上走得比《人猿泰山》、《花木兰》甚至《大力神》更大胆、更坚决。比如开篇第一个段落中,表现摔倒的老人那夸张的骨瘦嶙峋的骷髅般的手,以及那怪异的扭动,动作便出现在特写逆光中,有意突显个性和特例。这种造型便是区别于传统迪斯尼大片细节造型的明证。为追求“破格”,发掘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性格,摆脱概念化,《埃及王子》不惜“丑化”人物、变形细节,甚至几何化主要角色的脸。片中的女性在造型上都有几何化的特征,长脸、长鼻子、尖下巴、短上额的母亲,以及高额头、菱形眼睛、大鼻子、高颧骨的撒普拉,和迪斯尼的传统美女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当我们在撒普拉出场的段落中看到蓝色影调里她的愤怒的回首的反打镜头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女主角的魔鬼般的反传统造型,也看到了特定情景中的性格和心理。

摩西和雷明斯也都是如此,比如两人那异常长的鼻子、尖尖的下巴、雷明斯一边倒的小辫等。此外,人物的造型随着性格和心理的变化不断变化。摩西躲在沙漠中时,脸更尖,眼睛更大而且趋向圆形,眼珠经常乱转,很多镜头中没有脖子,最明显的是头发和衣着的变化,这些造型对应着人物特定的心理。而当摩西背负着神的使命去拯救苍生的时候,他的造型愈发像一个圣人。相反,雷明斯失去了少年时的天真,从外形上看更像一个残忍的武夫———作者时常突显的是他的光头。《埃及王子》中也同样保留了许多经典的迪士尼造型传统,比如一胖一瘦、走路扭动姿势颇似舞蹈的祭司,就和《大力神》中四瘦一胖的缪斯以及《花木兰》中的士兵十分相似。胖祭司的造型和动作,甚至双手运动的线条,都是金字塔型的。此外,诸如骆驼、驴等动物的造型,都可以在经典迪斯尼中找到对应物。《大力神》中的角色造型尽管注意了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化、表情随情境不同的丰富变化,以及经常使用色彩、造型对比(比如凯帝斯以及他的两个手下的造型)等,而且继承了迪斯尼对于动物的贯穿性使用(比如马、驴、半人半羊的阿菲),然而总体上仍然和《泰山》一样,难以摆脱壮男美女的模式,甚至在海格力斯第一次去找宙斯的路上的一个爬树镜头中,难以分清这个俯角镜头中的男主人公究竟是海格力斯还是泰山。其原因当然不仅仅是传统造型观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叙事及其文化涵义。以女性角色为例,《大力神》中的女性是二元对立项斗争的焦点,作为欲望对象和客体而存在;而《埃及王子》中的女性则不再是天使或妖女或两者的复合,而是个性化的人。在剧作意义上,也不再作为客体存在,反而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即便完全删去撒普拉这个角色,也不影响主线的进展。正是这样的角色定位,才使撒普拉更有可能向个性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也决定了《埃及王子》的角色造型发展到动画史上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2从心理感知和传播接受角度论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

2.1设计者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态度———用心去创作

现在的角色设计,已经不单单是从美术角度看一个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一个角色造型设计的好坏最终是由观众来评判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初期的评判者应该是设计者本人。第一,良好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是设计者必备的能力,这是角色造型表现的第一关。角色造型的绘画风格表现会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就是第一印象。好的角色造型会使观众从看见他(她)的第一眼就会喜欢上他(她),甚至是爱上他(她)。第二,创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作情感,以及对生活深入、透彻、独到的看法和感受。现在到处都在讨论“原创”,但是对于“原创”这个词的含义,不能仅停留在词义的书面解释上,它并不像表面语义那么简单。“原创”是在创作者用心去感知理解生活和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总结的升华物。这个过程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实时感知理解的过程,是设计者要用心去体会、感悟的一种属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原始积累。这种原始积累不仅体现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乃至是动画片,甚至是其他艺术创作设计的根本所在。第三,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动画角色造型,离不开设计者平时所积累的大量的美术知识和文学修养。只有这种日积月累的养分,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好地去理解剧本剧情,从而创作出深入人心的角色造型。

2.2受众群的“镜像”心理———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的关键

第一,所谓“镜像”心理,其实就是片中动画角色与受众群之间产生的共鸣。动画片主要的受众群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迅猛的发展,现在受众群的心理特征普遍提前早熟,所以设计角色造型时不仅要考虑到剧本中限定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现实中时代背景下受众群的心理特征。第二,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会使受众群在看过之后,对周围事物事情或是自己经历的,生活产生强烈的“镜像”心理,这样的心理认同是动画角色造型被受众接受的基础。第三,儿童从小爱看儿童节目。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单纯、好奇、模仿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活知识的日积月累与理解、感知,心理特征逐渐现实化。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慢慢喜欢超现实题材的东西,如虚拟、科幻、暴力、犯罪、侦破、喜剧等等类型的题材。近年来的儿童和青少年正从动画电视节目逐渐转向交互性产品(游戏),这是人在成长中不断理解、感知,以及欲望膨胀的一个阶段。如朋友逐渐被虚拟角色所替代,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社会学习、交往等的变化,而虚拟的角色恰恰提供了超现实角色,给予自己成为虚拟角色演员的机会。他们可以依靠虚拟角色往返于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方面,儿童需要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特殊规则可以成就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种种愿望,如成为伟大的英雄,其实这个“英雄”的本质是儿童自己。另一方面,虚拟世界也是儿童了解现实社会,成功适应并成长于现实社会的一个最好的借鉴。这个过程是很奇妙、很有意思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自身的经历中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创作出符合某个时代受众群“镜像”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动画角色造型。第四,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需要和生活咨询的需要,可以增加儿童的社交活动,例如模仿、一同游戏玩耍等。动画片中的动画角色在这里起着很重要的虚拟社会的作用。

3从具体专业设计角度论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

3.1剧情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关系

在动画片中,剧情直接决定角色的造型设计。剧情与角色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剧情的背景资料限定了动画角色造型的风格特征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所以花木兰的造型就与迪斯尼传统的女性设计有较大差别。花木兰的东方气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头乌黑的头发,弱化了颧骨部位的高度,强化了腮部与颧骨之间饱满光滑的曲线,眼眶部位的下凹曲线处理扁平,鼻梁曲线平坦,只剩下一个略显秀气扁平的鼻头,眼睛细长,眼角上挑,符合东方女性眼部描绘特点,嘴唇上唇线弯折明显,但嘴唇总体仍保持了迪斯尼传统女性的丰满与性感。由于花木兰在故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以女扮男装的造型出现,所以在其身上有中性化的味道,在军人的扮相中,脸更为瘦长,强化了脸部曲线的转折,使其更显英武之气。动画片《勇闯黄金城》主要描述的是16世纪初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洲印加帝国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印加人的造型来源于公元726年玛雅艺术石板浮雕中的人像,例如影片中印加巫师的造型就是来源于此,直通前额的鼻梁骨是重要的造型特征。

3.1.2剧情决定了动画角色造型存在的动画时空

角色离不开一定的动画时空关系。时空关系包括具体的历史时期、年代,甚至一天中的早、中、晚;还包括空间性的太空、地域、国家,甚至更为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动画时空确定了角色的容貌、体态、服装、发型、道具等造型元素。例如动画片《大力神》中海格力斯与野猪打斗的场景,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就像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陶瓶画“狩猎卡吕冬野猪”一样,影片中角色的容貌、体态、服装、发型等,都符合这个历史时期的造型特征。

3.1.3剧情决定了动画角色造型的个性特征

通过剧情的不断发展,角色的性格、脾气禀性、气质、生活背景等个性特征会一一展现出来,这些都直接影响角色的造型。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木法沙和辛巴,设计者将它们的鼻子和下巴设计的端正宽厚,给人以肃然起敬、温柔、坚毅的印象。方正的头部,蓬松的鬃毛和拟人化绅士的中分发型,尽显优雅从容的王者风范。相反,片子中反派角色刀疤的造型则脸形整体瘦小而狭长,呈倒三角形,鼻子和下巴相当地尖细,鬃毛从中间耸起,显得残忍邪恶,黑色的眼圈、阴险毒辣的眉毛、眼睛上的刀疤、狡猾奸诈的眼神,还有那削瘦的体形,给人以邪恶、狡猾、奸诈、委琐的印象。

3.2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风格、内容及技巧

3.2.1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风格

3.2.1.1头身比例

动画角色头身比例关系,由角色的性格、年龄、性别、种族所决定。头身比例关系决定了动画角色的戏剧动作表情。角色头身比例越大,角色面部表情的重要性越小,肢体动作相对比较复杂,角色的体型、体态特征越强烈,正剧化的视觉表象越强烈。角色头身比例越小,角色的面部表情在动画中的重要性越大,肢体动作相对比较简单,角色的符号化特征越强烈,喜剧化视觉表象就越强烈。有时在同一部动画片中,可以根据角色性格、剧情需要、戏剧作用,混用几种不同头身比例关系的角色。例如动画片《睡美人》中王子和公主都为八个或八个半头身造型比例,而仙女则采用了五个头身的造型比例。各种经典造型比例如下:1)两头身:《鼹鼠的故事》中鼹鼠造型。2)三头身、三头半和四头身(常见Q版、可爱造型比例):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中,角色大量采用了三头身、三头半造型比例。跳跳虎、泰迪熊、加菲猫、菲力猫、汤姆猫,还有日本动画片中的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等形象,都是采用了四头身造型比例。3)五头身:《睡美人》中的仙女造型,贝蒂小姐的造型。4)六头身:迪斯尼动画角色高菲和动画片《小飞侠》中铁钩船长。5)七个、七个半头身:这种造型比例通常为亚洲动画正剧角色的比例,如日本动画《美少女战士》中少女战士角色,还有《侦探柯南》中的角色。6)八个、八个半头身:《睡美人》中王子菲力普和公主罗拉角色造型。7)九头以上:《变身国王》和《101只斑点狗》中邪恶女祭祀Yzma,坏女人CruellaDeVil。两人都采用九头身以上造型比例,身材瘦高干瘪,十分爱慕虚荣,且略带“时尚”元素。九头身以上角色大多为运动员或是比较时尚的人。8)十头身左右:动画片《埃及王子》中角色造型采用了比较风格化的十头身左右比例,角色都显得修长优雅,肢体动作夸张,风格与古埃及壁画中头身比例相适应。

3.2.1.2典型化

典型化是动画角色设计最为有效的手段,由于早期动画的主要观众为儿童,考虑到这个年龄层的认知特性,典型化就具有良好的视觉传达和视觉记忆效果,忠、奸、善、恶一眼可辩。典型化还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形式风格特征,最具典型化的例证就是迪斯尼众多的美女形象。这些美女形象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受到许多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明星、平面设计)的影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作的美国少女肖像“瓦格姑娘”,算得上是最著名的了,作者将健康的女性美加以提炼,塑造了一批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迪斯尼动画片《睡美人》、《阿拉丁》、《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仙履奇缘》等,都是具有典型的善良美丽的少女形象。反派角色也具有典型化,如《大力神》中的死神、《变身国王》中的女祭祀、《花木兰》中的匈奴士兵形象等,从这些形象中可以总结出反派角色的典型化特征:尖削的颧骨、很深的黑眼圈、尖下巴、尖鼻子、阴险耸立的眉毛、不健康的肤色,还有就是那能让所有人记起的邪恶的微笑。在典型化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处理,这些处理主要体现在改变基本的比例尺度,改变基本的造型细部(鼻子、嘴、眼睛、眼眉、头发、肤色)和改变基本的服饰和配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动画角色的声音塑造。

3.2.1.3形式化

照相写实化是具象造型的形式极端,符号化是抽象造型的形式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则是兼具抽象和具象形式特征的角色造型。动画片《巴巴爸爸》中的角色都没有确定的形态,光凭色彩、嘴、眼和一些小道具,进行视觉上的区分,但这些角色却一个个性格鲜明,并有各自的做事风格。线形是形成动画风格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感情特征和造型积极性,不同的线形可以引起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和《山水情》都使用了中国古代水墨绘画方式,其用线飘逸、洒脱、厚重,在动画片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

3.2.2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内容和技巧

3.2.2.1动画角色造型的服装设计

1)角色服装的戏剧作用美国著名舞台设计师罗伯特•埃德蒙•琼斯曾说过:“舞台服装是属于戏剧创作的。它的性质是纯粹的戏剧化,离开了剧场,它就会立刻丧失魔力……我们所创作的每一件不同的舞台服装必须既准确地适合于它所要衬托的角色,又准确地适合它所要增色添彩的场景。”2)角色的服装是构成动画戏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特里弗•R•格里菲斯曾经说过:“演员的舞台服装意义超过了服装本身。舞台服装在演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穿上特定服装的演员看上去像是一幅立体的画像。舞台服装能使观众多方面地了解角色及他们突出的个性,并能清楚地显示该剧所设置的时间、地点和时代特征。”角色的着装可以形成动画戏剧环境的历史风貌,形成动画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环境氛围。3)服装是刻画角色的重要视觉元素服装是角色综合的视觉传达媒介,包括服装款式、色彩搭配、面料处理,可以有效地刻画角色的社会地位、职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文化水平、个性、自信心、生活习惯、爱好、民族、地域等。服装还具有象征和标识的作用,例如一些官服、军装等。4)角色的着装可以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因素之一例如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往往有特定的着装要求,如果角色的着装与其所在的场合或环境不协调,就会形成戏剧冲突。例如,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的破口袋里面装着成捆的百元大钞,这就能和他的衣着产生鲜明对比。如果在他的那破口袋上再有个破洞,在他想掏钱的时候,又发现那成捆的百元大钞不翼而飞,这就会造成极为强烈的戏剧冲突,而且会使观众产生联想,推测这个乞丐的真实身份。而美国的传统英雄奇侠影片中,只有主人公穿上特定的服装才会展露其具有的超能力,角色的着装就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5)角色服装的类型根据剧情、背景、社会环境等,角色服装可分为:历史服装、民族服装、地域服装、时装、魔幻服装等。

3.2.2.2动画角色的发型

发型的设计在塑造动画角色的仪表、年龄、性格、气质、品位、身份、职业特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2.2.3动画角色的表情与肢体语言

成功的动画角色设计自然离不开动画角色的表演,而表演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通过角色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出角色的主观意识活动,使观众可以透视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意图、情绪、情感、思想等。这就要求设计者不断去观察,练习,写生。

4需要注意的几点

4.1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不同于漫画造型设计

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设计与漫画角色造型设计不同,因为动画片中的角色是要动起来做表演的,所以角色造型设计在用线上要简单流畅,细节部分不易过多,颜色简洁明快,这样才能更好地制作动画。漫画角色造型因为是用静止不动绘画去表现,所以角色在细节上可以比动画更丰富一些,根据创作者的创作感知意图,去表现很复杂甚至是很烦琐的角色造型。但是如今的动画片出现了多种风格以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动画片的角色设计也相应地出现了有悖于常规动画角色造型的例子,例如在《黑客帝国》动画版中滑板少年的那个角色,更像是速写式的原画动画,用线随意洒脱,细节表现因为更趋于真实而变得烦琐。不过,这只是一些特例,大部分动画角色造型还是应该遵循常规的设计准则进行设计。

4.2要严格按照角色造型设计来创作剧本

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对剧本写作而言是一种尺度,编剧必须参考这个尺度来进行剧本创作。虽然有可能减少了编剧的想象空间,或大大缩小了发挥余地,但这是一种必需的束缚。因为,动画片剧本创作不同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它需要一个全盘的统筹规划。剧本中对卡通形象的塑造如同生产产品,不同的创作者只有严格按照角色设计来创作剧本,才能做出风格一致的“产品”,才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才能有利于以后衍生产品的发展。

4.3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要避免性格的重复

在动画片的剧本中,动画片角色造型的性格一般都采用类型化的塑造手法。类型化的角色性格十分鲜明,使观众易于把握,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人物性格设定固然成功,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这里的重复并不是指同一个动画片中不同角色性格的重复,而是不同片中的角色性格类似)。这就要求在设定主要人物性格时,不能仅是以往作品的翻版,一定要加入某种新的、独创性的元素。因为,“换汤不换药”的把戏已经不能打动眼界愈加开阔的观众。

5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5

1.1整体外观造型的平板化

纵观手机发展史,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摩托罗拉推向市场的第一台“砖块”手机,开创了移动通信的历史,这款手机的体积为920cm3,重1100克;1995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第一部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其整体尺寸和重量大大缩小;1998年,西门子SL1088是世界首部滑盖手机,这款手机的体积只有167.7cm3,净重185克;2002年摩托罗拉V70是第一款旋盖手机;体积只有56cm3,净重79克;1997年,诺基亚公司的NOKIA9000,集手机、电脑为一体的全能个人通信设备,这款手机使用LCD屏幕以及QWERTY键盘;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引入多触点显示屏和全新用户界面,让用户手指即可控制iPhone;2013的iPhone5S体积仅为55cm3,重量为115克。由此可见,手机体积的压缩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1.2人机界面的平面化

人机界面的定义是:一般把机器上实现人与机器互相交流沟通的显示器、控制器称为人机界面、机器上与人的操作有关的实体部分,也是机器的人机界面。手机显示屏幕的发展呈现出平面扩大化趋势。摩托罗拉的第一台“砖块”手机是没有显示屏幕的,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手机的显示屏幕一直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屏幕的厚度较大;2001年诞生了第一台单色显示手机:诺基亚8250;2000年第一台触屏手机诞生,当时的触屏还是黑白屏幕的模式;2003年,三星S300采用了双屏显示的方式;2007年的第一代苹果iphone手机采用led的多点触控屏幕,手机的屏幕增大至3.5英寸;当今的三星手机的屏幕则增大到5.3英寸甚至更大,市场反应良好。目前的OLED技术研究日渐成熟,手机的屏幕可能实现卷曲、折叠等特性。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显示效果逼真。当前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液晶显示屏(LCD),显示的色彩范围也大大增加,屏幕的亮度也趋于自然,人眼注视手机屏幕的视觉效果与观看印刷杂志的效果并无太大差异,对于人眼睛的伤害大大降低。手机操作界面与显示界面呈现一体化趋势。传统的手机键盘是以9个数字为主的模式排列的,之后黑莓手机的全键盘模式引入了电脑的QWERTY键盘大大提高了输入信息的速度。到了现在,虚拟多点触控键盘已经成为主流产品,至此手机的屏幕和操作键盘合二为一了。语音识别、体感控制等新的交互技术正在丰富着手机产品的操作界面。

1.3电源的平面化

手机的电源主要由电池和充电器两个部分组成。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电源由厚变薄,容量由小变大,重量由重变轻。一直以来,手机电池的体积成为制约手机造型的关键因素,手机电池经历了镍镉电池到镍氢电池再到锂电池,以及今天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池的发展一直都在向着续航能力更强、更加环保的路线前进着。当今的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繁多,需要容量更大的电池。一般来说,容量越大,体积就越大,这与手机平面化趋势相矛盾。在黑白屏手机时代,接打电话是主要功能,一块电池可以待机一个星期;在智能手机时代,一天一充电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来说,手机日益增加的应用软件功能与有限的电池容量是手机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近些年兴起的移动电源技术弥补了手机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手机的充电器部分属于外置部件,通过USB接口连接充电,无论是充电器还是移动充电设备,虽然没有增加手机本身的体积,但是增加了人们携带的负担和使用的复杂性。正在发展的无线充电技术必将简化手机的电源部件,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无线电波和电磁共振三种方式。电磁感应是比较有前景的技术,其充电原理是:将电流转化为电磁能发射出来,而手机端接收并把磁能转变为电流从而得到稳定的直流为手机充电。

2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带来的手机操作方式的革命

2.1人们行为的改变

设计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说盛田昭夫的walkman随身听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那么智能手机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太多太多了,无论你是在公共汽车上、地铁上,还是在会议室、休闲娱乐场所,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人们花费了一天当中的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发微博、看视频、读书、处理文件等工作在4G网络时代下,变得轻松自如。智能手机,正在一步步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2.2人机交互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按键式键盘需要手指去适应键盘的布局,在多点触控技术发展完善的今天,手机的操作方式从单手操作到两手并用,从按键操作到滑动手指。手机的操作方式越来越自然化,更加接近人的本能动作,在下意识中就完成了命令的输入。人与手机的交互方式正朝着“人机合二为一”的方向发展,使用者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一改往日手机命令层层进入的烦琐步骤。从操作的反馈来看,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好用型产品需要良好的信息反馈。“反馈原则”其含义为: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智能手机简化了按键的操作,但是也增加了操作反馈的不准确性,导致误操作的可能性。对于操纵反馈问题的解决,智能手机通过虚拟按钮的震动、按键形状色彩的变化以及按键的声音来提高反馈的准确性。为了防止误操作的发生,通常的做法是增加操作的复杂程度,如增加锁屏按钮,组合式的解锁动作,或者输入密码来解决。近年来,智能手机的体感与语音识别技术不断完善,操作的方式逐渐符合“自然匹配”的原则“。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智能手机的体感操作技术,是通过人肢体的动作传达特定的语义,用户使用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例如,三星note系列运用了丰富的体感操作,利用手势左右摇摆实现翻页的操作;将手机扣在桌面上可以实现关闭闹铃或拒接来电的操作;选中欲播出的电话号码,只要将其放置耳边即可自动拨打电话;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屏幕自动黑屏,当把手机移至眼前屏幕自动亮起;在阅读或长时间注视屏幕的时候,手机前置摄像头可以感知人的眼睛以防止频繁锁屏带来的阅读上的不便。早在2009年的TED演讲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展示了他的产品“第六感”。“第六感”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综合互动投影、多点触控、体感控制等多种新型技术的装置,用户只需要佩戴小型的外置投影设备便可以将手机的操作和显示界面投影到任何能够反光的表面上进行操作。此外“,第六感”运用体感控制技术,通过简单的手势即可完成对手机某些功能的操作“。第六感”标志着智能手机新的设计理念——计算部分和操作部分的分离,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对产品进行操作,手机的造型设计将趋向于“无”。

2.3多种功能的整合

“手机”顾名思义,指手上的机器,这一命名完全符合当前的手机特征。起初手机是用来通讯的,基本的功能是接打电话、发送信息,那时候叫做“移动电话”。随着手机Cpu计算功能的强大,智能手机整合了电话、音乐和视频播放、电子商务、银行终端、数码相机、照明、数码扫描可以说是万能机器了,如图2所示。传统的产品整合设计是指将不同功能的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将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多功能的整合产品,关键点在于实体的整合。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的运行依托的是计算能力愈来愈强的CPU,智能手机的多功能设计不再是实体的整合设计,而是应用软件“APP”的设计。手机强大取决于应用软件的开发。例如,现在的“条形码、二维码扫描”软件可以提供购物时比质比价的服务。

3电子技术推动下手机造型设计方法的变革

CMF(Color,Materiaj&Finishing),是指产品的色彩、材质与加工工艺设计,CMF将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统一起来,通过深入的研究对产品的细节进行处理,从而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造型的简约设计是目前手机的主要风格,由苹果公司推出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近年来已风靡全球,成为各大手机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纵观国内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众多手机品牌中,如果去掉其标志,一般很难区分出各个品牌产品造型上的差异。产品同质化现象是设计缺乏创新的表现,加之山寨手机层出不穷,扰乱了正常的手机市场。因此,CMF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传统的手机造型往往可以从结构出发来进行设计,比如滑盖结构、旋转翻盖结构、全键盘结构等。在智能手机时代,单单外观形态的变化已经不足以打动消费者。时尚的色彩和丰富的表面机理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良好的材质触感赋予产品生命力,严谨科学的加工工艺使产品的表面无可挑剔。CMF设计需要设计者首先研究当前的流行色、新的材料和前沿的加工工艺,然后结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细节上进行设计,如苹果手机按钮的造型设计,做到让人一看就有“想去舔一下”的程度。

4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6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画造型设计和动画创作的经验,结合前辈们创作中积累的方法,就动画造型设计基本技巧进行归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1演绎法。依据真实生活中的照片或者是图片里的人或物等形象,通过提炼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段重新整合而设计出来的形象。动画创作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往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作为造型设计师,特别是初学者在设计造型时往往因为故事内容的特殊性或者脑海里的素材积累不够,并不全部都是想象出来的,而常常是“借用”参考图片中的动态、表情、发型、服饰、装饰品等。有了这些作为参考,设计时就会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设计中我们要根据整体影片的风格和动画的制作方式做好取舍关系,强化其主要特征,简化结构等。

2嫁接法。嫁接法是指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将人物与动物、人物与其它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或与其它物相互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形象。这种方法是在动画造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迪斯尼中的动画作品中的“米老鼠”“高飞狗”以及“怪物史莱克”等很多形象都是采用嫁接法进行设计的。这种通过把不同物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总能创作出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形象和效果。

3偶然形态法。偶然形态法是利用动画创新、夸张的特点,造型设计时往往可以利用设计师的“瞬间灵感”将随手的涂鸦等草稿中寻找出一个新的形态,再加以整理、修饰创作出来的造型。这样的方法都是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因此在造型设计中不受造型结构的限制,因此设计及出来的造型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平时随手而画的草图可能中间就蕴藏着一个经典的形象。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