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创新能力的培育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旨在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创新人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与教育的改革是联动发展的,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要求在人才培养领域要有相应的改革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供给侧资源的质量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求高校要能够与企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供给侧改革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社会经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夯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必备品质,除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之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众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总而言之,结合新时展特征,根据行业、企业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规划探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过于模式化,定位不准确

目前,独立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人才培养体系与其他专业的培养体系大体相当,由公共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应用课程组合而成,且课程名称大多类似。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对时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潮流、新技术、新思维缺乏研判,较少关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带有一定的经验主义色彩。艺术设计人才注重信息搜集与处理、艺术设计知识结构和设计操作等综合能力和素质,而多数院校对此并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缺失,复合技能型设计人才短缺,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

2.课程教学内容落后,教材建设脱离实际

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均有体现,但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未能形成完整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研读和设计实操能力的掌握,忽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整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并对其理解、消化与再处理,这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内容的落后,艺术设计专业没有符合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教材,使得学生“学无所依”。

3.教学实践脱离市场,评价体系不科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作品是衡量专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关注老套的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应用技术,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教学中缺乏真实设计项目的工作感知。学生“作品”完成积极性很高,而对“项目”把控能力较弱,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时展要求不适应。在教学评价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足,教学评价方式不准确,科学性不足且脱离市场。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性,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关注出勤率和课程成绩,教师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一般根据专业课考试或作品的完成度来进行,极少有教师会根据学生作品是否创新或创新成分多少进行评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走上设计岗位,如思想不能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就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学生职场生存率降低。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为了落实供给侧改革对高等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高校价值,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自90年展迅速,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社会发展和自身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同时,部分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未从自身出发,更多地是借鉴其它高校的建设经验,后期的表面调整不足以形成完全创新的培养模式。艺术设计是一门创新性要求极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应着重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创新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上。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与行业、企业充分沟通交流,广泛了解他们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市场调研、行动研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思维,优化专业教学的实践价值与创新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岗位要求、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互动发展。

2.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就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艺术设计作品的显著特质是领先的创意、丰富的创意,当它落入俗套或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其立足于市的社会价值。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置专门课程,同时在各个课程教学中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有效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手段的改进创新,使教学形式逐步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项目化教学、游戏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将企业项目、大赛项目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教学改革需要配套的教材,要及时编制教材或更新教材内容。编制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教材,注重学生设计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引领教材内容设置,游戏、课题、项目贯穿教材始终,以行业规范和标准为支撑,注重设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快地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操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尤为注重实践教学,并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打造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应该更积极的解放思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一是共建校内企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场所;二是吸纳更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为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提供机会,充分展示其艺术才华,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这个平台为教师参与设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效弥补了部分专业教师设计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另外,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驱动性价值,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实效的考察纳入评价范畴。其中,创新意识的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在学生在学习或创新的主观感知,对其在学习探究行为所反映出的创新性思维进行综合评价,创新实效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所突显的社会价值与行业价值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创新能力评价的占比,并根据个体差异性提出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技巧与方法,使得创新教育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在此过程当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研判能力也会得到质的提升。因此,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主观感知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突显评价体系多样化以及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的驱动引导作用。总的来说,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进行教学改革应结合专业和地域特征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思路创新,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变革,改善院校培养与市场需求脱钩的现象,精准培养适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段笔耕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