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图形设计论文

动态图形设计论文

一、一个新的名词———动态图形设计

在国内,动态图形设计最早得以大量运用于电视包装。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后来逐渐运用到网页设计、网页广告、电影字幕、片头包装、手机界面和游戏等。事实证明,通过网页、手机等媒介传播的各类动态图形广告短片、教育短片、实事短片等正逐渐受到观众青睐。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的传播媒介的科技技术革新———从纸质媒介转移到了数字媒介。科技还在不断发展,由此当能预见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前景。

二、一个电影专业词语———转场

转场这个概念源自于影视语言。在电影中,除非小部分文艺类型的小情节影片,绝大多数电影不可能在同一地点一次性拍摄完成。于是将一个连续空间里以一段连续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称为一场戏。因为一部电影有很多场戏,于是场与场之间的转换都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影响到影片的连续性或流畅性。电影工作者不断地探索着如何使影片这个连接更流畅,而这个连接的手段就被称之为“转场”。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电影就像一栋建筑,而转场就如同这栋建筑中的连接点。转场影响着电影的节奏和叙述的流畅性,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三、转场在动态图形设计中的重要性

那么,动态图形设计中是否有转场呢?动态图形设计既然是动态的,就有了时间的参与,它就属于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这一点上与电影是一致的。我们不得不说,有些动态图形设计是非常短小的,甚至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线长。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动态图形设计的时间线长并不那么短,它们同样有着镜头与镜头的组合、段落与段落的组合、场与场的组合。所以,动态图形设计就同样需要“转场”来做好连接和过渡。有些动态图形设计作品看起来是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其巧妙地运用了转场的技巧,才让镜头转换于无形之中。不仅如此,由于动态图形设计短小精悍,更强调视觉上的设计美感,因此,流畅的镜头转换、连贯的段落连接,就显得更为重要。相比电影而言,动态图形设计中在转场上应用更丰富,使用频率也更高。可以说,好的转场运用,可以让观众沉浸在流畅连贯、目不暇接的视觉盛宴中。

四、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转场运用

按照视听语言理论对转场的分类,动态图形设计的转场也可以分为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

(一)技巧转场

所谓技巧转场,就是使用剪辑软件中的转场特效来进行的转场。技巧转场制作的心理隔断作用,犹如标点符号中的“顿号”,为延续而暂停。在后期剪辑、合成软件中都有自带的转场特效,也可以安装转场特效的插件。比如Adobe公司的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Aftereffects后期特效软件中都有自带的转场特效。电脑软件中的转场特效有很多,其中一部分也比较相似,而在动态图形设计中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淡入淡出

淡入是指一个镜头从黑场或白场逐渐显现画面,直到画面正常亮度为止。淡出是指一个镜头画面从正常亮度逐渐消弱到黑场或者白场为止。该技巧一般用于短片的开头或结尾,给人以逐渐进入状态和逐渐走出状态的感觉。在图形短片中段部分使用时,有一定的心理隔断性,有时间的流逝感。实际应用中,根据设计的情绪、节奏而定。

2.叠化

叠化在动态图形使用中比较多。主要是指上一个镜头渐渐隐去的同时,下一个镜头渐渐显现,它们淡入淡出的画面相叠加在一起。叠化的使用有柔和的转变效果,可以消减两个镜头之间转换的突兀感。当两个镜头间出现了“跳跃”的连接时,使用叠化可以弥补之。因此,不得已而使用的叠化虽然可以让衔接相对流畅,但是并不是巧妙地转场方式。巧妙地使用叠化转场,是利用叠化制造的特殊效果。比如,叠化可以表现时间的流逝。表现一朵花的枯萎,可以用几张静帧的叠化来表现:盛开的一枝花、同一枝花掉落了花瓣、同一枝花掉落了更多的花瓣、同一枝花完全枯萎的状态。叠化的运用在这几张静帧的转换中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觉。叠化还可以给人以虚幻、恍惚的效果,叠影给人以图像蒙太奇重叠的组合效应。

3.划接

划接又称扫换。前一个镜头逐渐移出银幕称为划出。后一个镜头逐渐移入画面,逐渐覆盖了前一个镜头称为划入。划接可以从各个方向进行,横划、竖划、斜划,都可以。划接转场让两个意义不同的段落得以瞬间地转移,让观众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场景。动态图形设计中常使用它进行不同的图形段落的转换。

4.闪白

闪白转场就是在两个镜头之间加入一个白场,快速地一闪而过,进入下一个镜头。有时闪白可以制造一种闪回到过去、幻想、梦境之中的效果。闪白的视觉刺激较强烈,可以制造速度感。与音效结合,可以表现时尚感。有时也用闪黑,闪黑有时间间隔的效果。

5.翻页

前一个镜头如同翻页一般出画面,露出后一个镜头。这种转场效果常常用在照片的转场中,制造翻页阅览的效果。

6.翻转

翻转可以制造三维的效果。以屏幕的中线为轴转动,前一个镜头画面翻转到中轴消失,后一个镜头从中轴开始翻转到正面呈现。在动态图形设计中,翻转经常用于两张图片或者两段文字的转场,制造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

7.圈入圈出后一个镜头从前一个镜头画面的一点开始向周围以圆的形状扩散,直到完全覆盖荧幕,称为圈入。也可以从四周以圆的形式向中心缩至一个点,直到覆盖前一个镜头,称为圈出。此方法在无声电影中经常使用,现在的电影中因其容易使观众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打断剧情,而不常使用。而在动态图形设计中却经常使用此方法。比如一个场景的红色背景由圈入的方式覆盖了上一个黄色背景的场景,呈现出红色满屏,再出图形或文字进入下一个段落。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电脑特技可以供动态图形设计使用,以上只是最常使用的方法。设计者还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无技巧转场

无技巧转场并非没有“技巧”,反而是最具有“技巧”的转场。之所以称为无技巧转场,是因为它不是通过电脑特效来进行的转场,而是通过设计者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制造镜头自然过渡的转场效果。无技巧转场没有因电脑特效产生的斧凿痕迹,使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更自然、流畅。无技巧转场在动态图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动态图形设计因其大部分篇幅短小,叙事成分少,因此图形的视觉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镜头间的硬切自然不足以取,利用无技巧转场让镜头自然过渡,给人以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印象。这样的作品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流畅感受,以视觉美感取胜。无技巧转场在动态图形设计的前期———分镜绘制的时候就要设计构思。动态图形设计常用的无技巧转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同体、相似体转场

同体、相似体转场是动态图形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无技巧转场。其原理是利用上下两个镜头的相似性,让两个镜头在相似的视觉元素的过渡中,自然而然地实现转场。这就需要创作者寻找两个镜头中的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或者安排好这样的元素。比如,上一个镜头是室内桌上一堆水果的全景,我们可以将镜头推进到苹果的特写,然后由这个苹果的特写拉开,转换到室外的苹果树上挂满苹果的全景。两个镜头由相同主体苹果而自然过渡。除了相同主体,还可以安排相似元素。比如,上一个镜头是一排钢琴的键盘,然后我们把镜头做了90度旋转,钢琴的键盘竖起来了,再将它稍作变形,就成为了楼梯,转换到了另外一个镜头中。动态图形设计中的相似体转场经常配合着变形来进行,这样就不需使用叠化来过渡两个相似体,显得更流畅和紧凑。

2.遮挡转场

遮挡转场也称挡黑转场,在动态图形设计中也是常用的转场方式。其原理是利用镜头中的一个元素遮挡住屏幕,让人暂时忘记上一个镜头的内容,然后遮挡物移出屏幕,展现出下一个镜头的内容。这样就实现了两个镜头的自然过渡。比如,上一个镜头是白色背景,其中有一个红色的圆形,然后这个圆形放大到遮挡满屏,于是这个红色满屏成为了新的场景背景,新的图形变换在红色背景中展开。这样,就实现了遮挡转场。除了满屏的遮挡转场,还可以用局部的遮挡来实现转场。比如,将一个红色的竖条状从屏幕的右方移动入屏幕,它就遮住了上一个镜头的部分,然后随着竖条的左移,逐渐遮挡上一个镜头。在竖条左移的同时,它的右方逐渐带出了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当它完全左移出屏幕,下一个镜头完全呈现。就这样,用一个局部遮挡的竖条形,就实现了遮挡转场。

3.摄像机运动转场

摄像机运动转场是利用摄像机的移动来自然过渡的转场方式。动态图形设计要使用运动转场,在有3D功能的软件中就可以实现,像AfterEffects软件。比如,上一个镜头是一段文字排版,然后将摄像机的机位横移到下一个镜头,又呈现了另外一段文字的版面,这样就自然过渡了。摄像机的运动可以有很多方式,推、拉、摇、移、升、降,都可以实现运动转场。推拉的运动转场在动态图形设计中也很常用。比如,前一个镜头是一个LOGO的展现,然后通过摄像机的拉镜头运动,LOGO变小为一个点,拉出下一个镜头:一排文字,LOGO变成了文字中的一个点。

4.声音转场

动态图形设计中的声音元素是重要的部分,有了声音,我们的设计才是真正的“有声有色”。声音的参与,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吸引观众,达到更好的传达信息作用。声音不仅重要,还可以成为转场的一种方式。利用声音的吸引作用,弱化了镜头转换上的跳动。比如,前一个镜头是打仗的内容,声音是炮声隆隆,接着声音转换为相似的鞭炮声,下一个镜头转换到放鞭炮的场景,这样就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实现了两个场景的转换。还可以利用前后声音的反差,加大段落的间隔性,加强节奏感。比如,上一个镜头的音乐突然停止,画面也戛然而止,继而,音乐又开始继续,镜头切换,利用声音的吸引力,让观众关注下一个段落。这样就实现了自然的转场。以上几种无技巧转场是动态图形设计最常用的方式。无技巧转场还有很多可能性,创作者在实践中还可以不断挖掘、创新。

五、结语

总之,一个成功的动态图形设计作品中,往往用到多种转场方式。在具体运用中,根据信息传达、节奏、情绪的需要进行安排,不可滥用和乱用。随着动态图形设计的作品增多,作品的转场方式还有着更多的空间,需要创作者们去开拓和创新。

作者:李濯缨 单位:成都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