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应用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的一大区别。我国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至今已形成多种工学结合的合作方式。但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面临着理念冲突、目标冲突、机制冲突、利益冲突等问题。基于此,高校和企业两者应互助互动,高校发挥能动性,企业调动积极性,双方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校企合作特色化办学。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办学;桂林美葆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点,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从多方位、多层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强化实践教学、实现产教融合的最佳形式之一。

一、应用型高校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模式:主要体现为“量身定做”,企业提出用人需求,高校和企业双方按照岗位用人标准,以协议或契约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共建”模式: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条件构建实践实训基地,高校提供教学场地与师资,企业向高校提供资金、设备、项目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等。“协同”模式: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提供实训基地、教育管理学生、开展就业服务指导、进行技术与产品研发等。另外,还有由政府、社会机构或企业扶持的“产业化”模式等,即通过建设产业园,搭建管理平台,集生产实训、企业产品开发、产品营销等形式于一体,使学生体验创新创业。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分立式价值目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实习实训的表层形式,而应以深度合作模式,将校园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企业要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带进学校,与教学贯通融合;另一方面,高校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指导企业生产,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高校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提高生产效率。校企双方只有开展深度合作,明确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各方的价值目标,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在校企合作关系中,高校的价值目标是提供教学平台、满足社会需求、打造办学特色、优化师资力量、扩大口碑和影响。高校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提供服务,开展课程的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加强学生的理论应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团队深入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校企合作关系中,企业的价值目标是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满足岗位人才需求、追求经济效益、支撑企业稳定发展。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新技术、新思想,并带给企业相应的经济利益。校企合作关系中,学生的价值目标是丰富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缩短毕业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并能在企业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机制

确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没有共同利益的驱动,校企合作就难以深入和持久发展。因此,校企双方只有树立共赢思想,平衡双方的利益需求,找到共赢的利益结合点,使合作收益最大化,才能保证合作参与的力度与积极性。建立系统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企要从就业岗位需求出发,以技能培养为重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实践实训的组织、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各个环节的建设,达成统一的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实践应用基地。实践基地为企业和高校之间联合培养人才搭建了桥梁,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主要场所,具有将科研、生产、应用、服务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作用。优化监督评价机制。校企合作是一种复杂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质量的保证,不仅需要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持,而且需要外部监督的介入。校企只有建立多方共同介入的质量评价机制,评价与监督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优化策略。

四、校企合作的理论探索与模式建构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是打造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够建立起多边共赢机制,校企联动,总体上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专业师资水平、提升市场开拓力度的“三项提升”目标。

1.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探索

(1)共定方案

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反复提炼、总结,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双导师(学校一位、企业一位)的教学模式为手段,按照“掌握技能—设计制造—生产实践—创新创业”四个阶段,构建分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调基本技能与设计思维习惯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制作、设计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共定方案的策略,形成了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融入企业的格局,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就业率提升。

(2)共开课程

共开课程即在高校统一教学行政监督管理下,邀请行业内的能工巧匠、大师与专任教师共同研讨、设计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与技能传授重点,共同承担教学授课任务,通过制作微课和慕课,倡导前沿教学新技巧,以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力求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共建基地

实践实训基地是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用人零距离对接的重要保证。资源共享的实训实践基地,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不仅能满足校内学生技能培训的要求,而且能兼顾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

(4)共编教材

高校结合高等教育要求和企业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整理、编写教材,涵盖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图案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新思维。

(5)共评质量

学生修读专业主干课程的成绩,是由校企共同完成评定的。尤其是对于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高校会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答辩环节。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每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审和打分,给出综合评价,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双方立足于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人才,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构建了一套与行业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授课采用高校与行业对接的方式,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和工艺美术大师参与教学指导,遵循“掌握基本设计理论和基本制作加工技能—设计制作加工产品、投入市场检验并实现自我价值—总结经验进行艺术品创作创新”分段递进式的培养过程。设计、授课、评价各个环节,密切联系行业的现代技术要求和市场艺术创作主流趋势,培养学生具备行业所需的制作、设计、创作和经营能力,使其通过运用最新技术的生产设备,设计与制作出市场认可的作品,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融合。

(2)高校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对接

这一对接模式是职业培养的新型模式,是倡导以课程为纽带、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的工学结合教育形式,把专业知识传授、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能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3)在校学习与创新创业对接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张教学直接与市场接轨,注重传递“学以致用”的职业理念,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鼓励学生将学习中的创作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推动市场快速拓展和行业标准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计划,实现毕业生与企业执行双向选择,使毕业生可以快速达到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与要求。这一对接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和创业平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对接,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项目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点,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是放眼未来,根据市场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市场能力为导向。企业持续培养和资助优秀毕业生以子公司的形式进行创业,母公司通过股权收益获得长期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企业扶持和支持下,毕业生承担产品销售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在校生将学习创作与市场结合,将作品通过平台营销。这鼓舞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双导师制,每个班配备1位专任教师和1位行业技师作为双导师。主干课程教学以双导师配合组织教学,因为行业技师熟悉市场、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等知识,而高校教师在理论基础知识、整体素养培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双导师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使其毕业后能够很快地被社会接纳与认可。

五、结语

校企合作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以行业协会为纽带搭建起校企合作平台,深化了教学改革,锻炼了师资队伍,扩展了就业渠道,为学校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理念,真正实现了校、企、师、生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雪娇.“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微课设计与企业技能对接的研究.住宅与房地产,2019(28).

[2]龚海育,曾锟.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建构.新课程研究,2019(23).

[3]蔡毅铭.创新引领校、企、行合作,共育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美术教育研究,2019(15).

[4]李剑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管理体系构建.工业设计,2019(6).

[5]刘莹,杨雪梅.一种校企协同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

[6]谢道平,于帅珍.毕业设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与研究.大众科技,2018(12).

[7]伍欣.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精确制导”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大众文艺,2019(3).

作者:韦丽飞 邓振锋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