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探究

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探究

【摘要】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是现代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构成主体,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迎来全新发展契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专业的建设围绕地方产业逐步深入,如今以此为支柱的产业园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因此,论文以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为切入点,结合其建设目标和内容,对该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服装设计制作;发展;服务产业;策略

1引言

服务产业社会发展是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的一项重任,也是高水准院校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尺度。日前,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之后,高等院校在学生教育模式研究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之于服务产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各高等院校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服装行业的设计方向和服务趋势,但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核心内容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服装设计制作行业对于学生在天赋、创新、沟通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其之于服务产业能力的合作空间却比较广泛。并且及时创收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因此,本文就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以及强化产业服务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2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

2.1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服务之上,决不能只重视服装设备的引进和校内指标的完成而轻视服装产业服务能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应发挥专业的影响能力,辐射专业群和促进高校内部整体的提升[1]。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应有效搭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如服装工艺、制版、营销等所有服务方面,在人才培养上打破空间壁垒,做出改革表率,以市场实际需求为风向标,强化服装行业之于社会的服务能力。

2.2坚持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以学校为主导,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协调合作,与区域企业积极建设专业联动机制,以此为服装设计制造行业带来发展契机,以企业为基础,多方联系社会力量,激发服装行业人才在实践工作中的就业积极性。并且要统筹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利用服装设计行业的固有优势,积极延伸和拓展社会市场的服务渠道和途径,一举攻克限制服装行业发展的壁垒,获得产权并提升工作效益,最终取得累累硕果。

3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3.1建设目标。以学校为发起人,联合政府扶持,增加企业联动,共同架建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技术共享、就业平台等,形成培养人才的合力,创新内部人才的管理机制和结构,以此达成服装设计专业和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将目标落实在发展服务产业之上[2]。并且可以利用此次合作,重点落实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细节之处,并且可以构建校中企业等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企业职业岗位的任职模式为基础,制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企业的实际需求带动高校服装专业的实际发展,用具体的工作内容为专业学生制定学习内容,用专业的工作标准要求专业学生执行,以企业中切实的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依据现展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之上,并且逐渐推向全国的其他高校[3]。在师资团队上也要充分把握,要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并且要将其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教师分开选择,以此组建双师型的教育队伍,保证学生在课堂之上的教育成效。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核心目标,构建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配合高校和企业双重开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衡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将学工一体的模式推广出去,并强势带动服装专业其他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得专业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同类院校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促进服务产业发展来说更是事半功倍。

3.2建设内容。3.2.1建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发起,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是其具有明确的教育任务,高校的服装专业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普及和传授,而企业负责学生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以此为同时完成不同板块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学生通过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企业课堂上可以直接检验,也可以说企业的实践课堂建立于产业的生产一线之上,学生可以充分地感知未来就业的工作氛围和实际内容。按照具体的实施步骤将课本上生硬的知识运用到操作当中,使得知识可以更加多元化,把教学过程与一线生产相融合,使得以往虚拟化的教育课堂变得触手可及。这对于教师的授课手法和教学内容都可以变得更加直观,以此在教学上实现了教学成果产品化的教育目标。3.2.2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以校中企业为形式,对企业与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定位,重点建设研发中心、服装设计中心以及网络化销售中心等,企业对学校进行专业设备的投放,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应用提供专业指导,可以切实利用校内空间进行技术服务,以此体现出校中企业的具体思路和实施目标,将教和学落实到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服装订单,创建真实的岗位实习情境,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清晰地体会到职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环境。在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之后,通过软件的辅助加持,从而凸显出示范作用,改变当前服装人才缺口大的现状。3.2.3落实第三方评价机制具体明确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设思想和原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实现信息化和高效化,分析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数据,以此查漏补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管理水平,并且将其依附于网络化统筹方式,搭建信息平台,并和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形成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业质量记录在册,在日后的发展轨迹中及时跟踪,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才数据库,将该学生在行业内的行为记录分析出来,其具体的数据就是日后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辅助依据。

4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路径

根据目前服装行业的发展局势来说,真正限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才的短缺,生产成本较高、研发技术落后等现象都说明了人才的供不应求。以此为实际问题根源,切实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这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此深化工学结合模式,开展校企联合都是为了发展服务行业,提升产业产值。

4.1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既要满足学生的学制要求,还要实现行业岗位的实际对接,以此推行双体制度,实现书本知识和职业标准的精准衔接,企业为学校学生引进设备资源和前沿的服装工艺。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尽早地融入产业中来,为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工作做好准备。并且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定向培养学生,就是希望专业的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发展中去,所以在享受企业定向培养的同时,要和企业签订就业合约,其合约时限可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实际条件拟定,以此提升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

4.2学生参与订单制作。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会将设计方法和操作方法等尽数教给学生,例如,产业一线的工程技术、服装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等,在学生实际掌握之后,可以在企业订单中挑选自身可以胜任的服装设计工作或者制作工作等,帮助企业完成订单的进度,可以通过这种实际的应用工作,发挥出定向学生服务产业的功能。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知识记忆,还可以增加收入进而强化从事本行业的信心和决心。这种教育起点高的学生通过良好的培养机制,日后就是帮助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并且根据自身实力也可以在企业之内完成行业认证证书的获取。

5结语

各大高校应该主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双师型教育团队,以此全面提升各大高校服装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此推动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为地方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人才资源的助力。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李月丽,王林玉.文化传承理念下服装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以《服饰电脑刺绣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12):147-148.

【2】高磊.多元面料拼接下的藏式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J].纺织报告,2020,39(11):51-52+58.

【3】陈天.面料再造在话剧服装设计与制作中的运用———以原创话剧《艺海丰碑》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6):90-92.

作者:吴平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