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食俗文化创意设计探析

文旅融合下食俗文化创意设计探析

【摘要】台州食俗文化是浙江饮食文化的一大传统特色。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及实地深入调研,从文旅融合的视域角度出发,探究台州食俗文化内涵,汲取其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旨在挖掘当地饮食风俗背后的特殊文化,提升食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创新,给在外游子提供思乡情感的寄托,唤起人们的民族情感,打造城市名片。

【关键词】文旅融合;台州;食俗文化;创意设计

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升,文旅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旅融合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对地方文化的宣扬和传统文化的重塑。尤其近年来,文旅局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概念进行推广,政府高度关注传统文化。如是语境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将被挖掘、梳理、整合与开发。此外,“食”作为旅游产业六大要素之一,食俗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和人文思想息息相关。在文旅融合视域下对食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地挖掘,从地域环境、人文思想等角度探究影响其形成与发展走向的因素,凸显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巨大潜力。台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区域,地理优越、物产多元,其食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和需求,采撷其食俗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有利于传播台州地方文化、提高文化附加值、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台州食俗文化元素提炼

台州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蕴结的文化内涵丰富。台州市辖三区六市县的饮食形形色色,民风质朴,印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丰富的饮食品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台州的食俗文化。提取具有台州食俗文化元素需要依靠台州本地文化资源,重视当地食俗资源的独特价值,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整合凝练。其在视觉层面、技术层面、精神层面等方面给我们留存了大量的饮食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享受性等文化特质。在视觉方面,台州食物上从外形上看大多是“圆滚滚”的,如海苔饼、麦饼、泡虾、乌饭麻糍等。台州食俗的一个重要单元是小吃,饱含视觉元素及手工技艺。以临海府城的出名小吃“蛋清羊尾”为例,它上过《中国菜谱》,别称为雪绵豆沙。而称为“羊尾”,并不是真羊尾,是一种想象力。它其实是蛋清搅拌麦粉,筷子搅拌而不倒后,伴着猪油裹入豆沙,再入菜油里炸至嫩黄色取出在表皮撒上白糖,由于外形在炸完后蓬松的形态与羊尾相似而得名。这道美食色、香、味俱佳,已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工艺考究复杂,制作并不似看起来如此简单。原是在明末清初时高档菜馆里,后制作工艺流出传于民间。这道美食往往出现于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紫阳街里,因名称吸引游客,又因其形态逗人、油而不腻的味道深受喜爱,使得游客在品味与解读饮食文化过程中与当地人增进情谊。在精神层面上,台州的饮食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逢年过节临海所吃的麦油脂因各地的自称方言体系在台州的各县叫法不一。天台叫饺饼筒,黄岩叫食饼筒,三门叫麦焦。它更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五虎擒羊”。[1]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这道小吃是济公所创的。济公在天台国庆寺为僧的时候,看见每次都有很多剩菜,觉得很可惜,就把这些剩菜混在一起,然后用麦粉皮裹起来,留到下一餐食用。这一措施得到僧众的认可,济公其后也因此被选为衣钵僧。[1]这道美食的皮有点类似北方的煎饼果子,但它的饼皮更软。根据各自的喜好在饼皮里裹上爱吃的菜肴再卷起来。由于制作的过程往往要耗费半天时间,所以会选择在团聚、招待客人的节庆日里来摆出。在春节前的除夕制作食用意味着团团圆圆。通过这一食俗活动来营造热闹的氛围,以便于亲朋之间联络情感。有时用在庆祖宗时作供奉品,以求得祖宗恩赐保佑。食俗活动包含着文化符号,但是现代生活方式下,传统习俗越来越远离我们,文化语境逐渐消失。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遗失。因此要研究台州食俗文化地再开发利用,“取其精华”,传承、发扬、创新,令地方饮食文化在精神层面延伸与升华。

二、文旅融合视域下台州食俗文化元素的创新开发途径

食俗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其中一类,承载着发扬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对地域的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富有旅游吸引力,承载着情感。在对台州食俗文化元素的挖掘、了解过程中发现,大量地域食俗文化产品缺少其文化形象与良好的设计方式,使得其本身缺乏文化创意,从而发展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深化地方认同——文创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简称文创产品,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物化表现、硬件载体,是一种文化财富。[2]文创产品具有文化性、创意性、审美性、符号性等诸多特点。文化是老传统的价值守护,文创是新生活的时尚创生,但核心还是文化价值[3]在现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的情境下,人们会购买一些文化艺术衍生物进行留念。提升文化传播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对食俗文化本身的再设计。在文化创意中,需要做到的是保留食俗文化的传统特色,提升其附加值属性,增强食俗文化载体的创新性、深入食俗文化的地域内涵。在对于食俗文化元素设计的上,“色”要求在设计上达到视觉冲击力,色彩的运用不离开食物本质,提取颜色元素结合手绘的形式,以现代插画语言来表现。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将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激发大众心底的好奇与探究欲,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食俗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想要获得大部分民众的认同,得如同故宫文创一般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IP。在设计的细心耐心上要格外注意,将台州当地独具的食俗文化融入文创产品中,提取鲜明文化元素运用在其中。比如旅游伴手礼的设计,可以在包装上进行创新,使不同于现在市面上较普遍的形式。可以以插画风形式手绘台州美食,整理当地饮食风俗,讲好一个故事单元,使之既有功能性又有趣味性。还可以附上美食地图,遵循符号统一性,将特色菜、风味小吃、水果等设计入内,令游客一目了然,可以更好融入当地,体验美食文化。以食俗文化内涵来推动旅游发展,用旅游发展的带动来促进文化的传播。将“局外人”纳入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体系中,提高他们对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感知与传播,并建构起当地人与外来人以饮食文化为介质进行的文化互动系统,以此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地方饮食文化遗产传承模式。[4]

(二)创建地方饮食文化感知——食俗文化旅游节。作为传播以及发展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化节越来越被重视,旅游文化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可以很好地发展地域食俗文化发展,以台州府城——暨临海长城美食文化节为例,美食文化节往往可以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文化节极大程度地传播了食俗特色文化,也将当地旅游发展带去向外延展的空间,进一步推进地域食俗文化向外蔓延。食俗文化的周边开发、海报横幅的设计、新媒体传播都会使当地饮食文化风俗特色一目了然。在横幅上可以将长城轮廓剪影作底;海报中纳入临海小吃的发展历程;新媒体中加入当地人文特色,在特色景区拍摄宣传或者寻找鲜味人知的饮食制作,挖掘背后故事设计串联情节,令读者有代入感。不仅使在外游子看到有归属感,也令游客可以更好体会到当地文化底蕴。

三、台州食俗文化创意设计开发要点

首先,台州食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文化研究方面资料不多,相关内容资源的系统化整理不够,应有计划地对台州饮食风俗文化进行重心研究。台州地方可与本地高校如台州学院建立合作机制,以学生年轻化视角去调查研究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力求“传统新造”。利用好前期文化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去与企业、政府沟通联合,国家政府可出台相关食俗文化旅游政策与文件,引导各地区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形成旅游带动文创产业,合理把握“政府企业学校”的力量结合。其次,通过调查,台州在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不够深入,文创产业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一些文创的开发上情感价值不够高,应将文化价值表达输入到视觉设计表达中,找准定位,了解市场,从消费者角度对文创旅游纪念品进行解读。挖掘好当地食俗文化将其融入旅游纪念品中。在开发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开发与对外宣传上,可将饮食文化与旅游项目进行融合,如不同的旅游项目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主题与之呼应,或挖掘出更多特色饮食文化,将其列入旅游线路的规划推介中,或者在特色节日或节目中推行当地特色饮食,都有助于将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5]再次,可以提炼食俗文化特色将其与现代流行文化结合,提升趣味性。将传统元素提炼与重组,扩大产品设计角度,提升实用性。如伴手礼的包装能否进行二次使用。此外,因台州三区六县地域划片经营区域小吃的特色,提升食俗区分度,打造好各区食俗文化。从多方面塑造以食俗为首要的文化旅游特色,合理运用主流媒体,提高台州地域食俗文化的曝光度,打造自身品牌形象。近年来网络新媒体不断孕育而生,网络短视频流量暴涨。新媒体传播是具有的多种载体承载的传播功能,所触及的面更广且深入受众日常。食俗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途径多种多样,运用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的方式,更颇具现代社会大众的喜爱。加之食俗文化海报等艺术方式的增添,通过媒体提升知名度,获得良好的口碑与社会宣传效益。综上所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台州作为江南地区当对完整、富有地域特色的重要食俗文化代表,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味”,台州食俗正如此极具地方特色、积淀了特定的文化。从地方文化视角上识别并归纳台州食俗在特定维度表现出的文化品质及文化存在方式。顺应文旅融合的趋势,台州食俗文化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语境,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原则,从元素的设计及推广上凸显食俗文化品质和趣味。力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之相得益彰,打造好地方名片。

参考文献

[1]王樱.台州地方小吃文化探源及英译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015,37(04):57-60.

[2]孙亚云,王凡.营销沟通视角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推广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8,11(02):1-7.

[3]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J].人民论坛,2019,(09):124-126.

[4]李玲,程小敏.赣州黄元米果食俗文化的地方性与传承路径[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04):7-13.

[5]刘溪辰.谈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2-14.

作者:谢官婕 邵陆芸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