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近几年高校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及优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提升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用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品设计;课程构建

产教融合是近几年高校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就是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2017年,在国务院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又再次强调了产教融合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红河州唯一的一所地方性高校,红河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从2013年设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不断摸索尝试,探索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本文拟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及优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提升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用建议。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优势

产品设计专业所涉及的面相对较广,在云南省多所开设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高校中,许多高校均有自己所面向的特色领域。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时间较晚,缺少经验,需要向其他有经验的高校学习,但在办学定位中,如果总是“模仿”与“跟随”有经验的高校,在专业特色上难免会出现雷同。同时,新增设的专业往往基础薄弱,加上红河学院地处偏远地区,与昆明等高校相比,接受新事物、新科技、开拓视野的机会少得多,即使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也难以达到同样的人才培养效果。因而,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想要得到提升,专业的建设想要有所突破,首先就要有良好的专业定位。产教融合的提出正好给地方性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建设提供了突破性的发展机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产教融合为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一,红河学院地处红河自治州,这里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很多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这些资源为地处红河州的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二,红河州具有许多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产业,如建水县是我国四大名陶中“建水紫陶”的产区和发源地,个旧市“锡工艺”产业和石屏县“乌铜走银”工艺也是较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品产业。虽然这些产业的规模并不大,但足以支撑地方院校实现“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行业当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行业的实践‘学生走出去’‘专家引进来’等”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满足了专业和企业双方发展的共同需要

产教融合实施的基础来自于企业和高校双方的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双向发力、互动整合而使教育融合为一体。从目前红河州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每个产业都不乏技术熟练、制作技巧精细的工艺人员,但却非常缺乏能够进行产品创意开发的设计人员。而在学校教育中,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正好是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造型装饰为重点的设计、教学、产品开发、产品销售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关于产品设计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作环节的实践指导。由此来看,企业可以提供给学生具有当地特色化的工艺教学,同时提供给学生设计实践的机会,而学校教育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作为新增的专业,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只有办学呈现特色,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而与红河州当地特色产业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教育,无疑是深化专业特色优势的一条绝佳之路。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就目前来说,产教融合在各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中已不是陌生的词语,但如何实施产教融合对于专业建设来说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年来,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在对产教融合的探索中也遇到了如下的困境:

(一)教师的配备与课程设置的问题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要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为学生配备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教师。在红河州的特色产业中,不乏有经验丰富、艺术创作能力强、手工艺精细熟练的工艺大师,这些大师可成为产教融合课程中的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工艺品的创作指导。但红河州地方性产业以传统工艺居多,能够聘请到的企业导师基本上属于工艺美术师,虽然他们具备非常丰富的产品创作及制作经验,能够承担起某一类工艺产品的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技艺的教学。但对于设计行业而言,产品设计需要培养的是具备设计师的思维意识,能够洞察市场的需求并且根据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意开发的设计型人才,仅仅靠聘请红河州当地产业中的大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在对多元化产品材料、产品加工方法、产品功能开发、产品概念设计等设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培养上会有所欠缺,弱化了对产品设计师所需具备的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产品设计专业之前已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但这套课程体系受到了学年制、学分制等因素的约束,很难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带入到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课程缺乏长时期的技术实践、市场实操等内容,并不能真正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建设中,就需要把控好学生的课程设置及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实现产教融合的特色化学习,同时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积极争取红河州当地产业中的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努力开拓与红河州之外的相关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争取邀请到更多行业中的设计师参与到专业的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指导条件。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牢固性和持续性不强

在目前产教融合教学的尝试中,到基地学习的过程往往是由任课教师自己与熟识的企业联系,再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没有正式规范的课程设置和文件计划支撑。这些基地的使用往往会随着任课教师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实训课程安排相对随机。同时,由于学生每一学年除了修读专业课之外,还要修读其它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如果学生长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可能会影响学生其它通识课程的修读,违反学校的教务管理规定,因而课程建设中到实训基地进行学习的计划往往会沦为空谈,牢固性和持续性不够。要让实训基地真正达到辅助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行业实践锻炼,那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就需要考虑好校外实训课程在学生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和意义,考虑好学生各学年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及授课模式,同时与学校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协调,留出可供学生外出实训的时间段,保证学生其它课程的有序进行。此外,还需要邀请企业人员切实参与到课程内容及教学计划的构思当中,双方就学生能力的培养、产教融合的具体运行等问题达成共识,以便实现学生的实训效果落到实处,企业能通过双向选择选到合适人才的良性循环合作模式。

三红河学院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产品设计专业紧密结合红河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红河州地方特色产品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支持建水紫陶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群建设”为宗旨,以“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区”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根据上述产教融合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建设中的优劣条件分析,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考如下:

(一)建立与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第一,要建立与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体现产品设计行业的实用性,理论知识既要符合专业特色,又要与行业相接轨。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学到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根据专业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当今产品设计行业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技术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能力能够始终站在设计领域的前沿。第二,要建立与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红河州特色文化产业,开展自身特色实践课程教学。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制定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强化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一是课堂教学与市场教学相结合;二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技能,了解产品施工、材料、制作工序,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

(二)做好应用型课程模块体系的构建

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产品设计专业将学生的能力分为了三大模块: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技能及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对应这三大模块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构的建设上,要做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下,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际运用到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当中,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改革方法:采取基础课+技能课+实训课的课程结构模式。基础课。包括学生在本科教学中所需掌握的各类理论课程,本模块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综合文化素质,达到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人才知识要求。技能课。包含所有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应用能力课程。也就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熟练的手绘、计算机、模型制作技能以及设计语言运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对不同行业以及文化环境的适应和理解能力等,重点塑造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通过“产品项目设计实训”系列课程,采用课堂与专业工作室并行的复合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构建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与配套课程考核机制,并辅以与之相契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地缘和学科专业优势,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实践课。以选修的形式为主,由于文创产品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红河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也多种多样,本模块的课程将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开设《产品设计实践》系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一类产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制作工艺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设计实践应用能力。这一模块的实施安排在大三至大四学年,通过将大三、大四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校外实践,使学生在与市场接轨的实际工作中切实地将所学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终达成“文化内涵,专业实践,应用创新”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在学分设置上,技能课及实训课的学分所占比重较大,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总而言之,通过基础课+技能课+实训课的学习,学生在四年本科教育之后能够掌握产品设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及知识素养,同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红河学院产品设计及其他文创产品设计的工作经验,实现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积极开发建设特色课程

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上,主要以教师科研、地域特色为依托,打造具有红河州地域优势的课程体系。第一,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广泛调研,依托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学科与专业相结合,将教师科研项目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打造产品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特色。第二,积极加强虚拟工作环境的建设,通过在学校中模拟产品设计工作环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应用型课程教学新模式。第三,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积极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建水紫陶工艺技法》《地方民族民间艺术考察》《产品项目设计实训》等精品,实现专业课程的示范作用。第四,课程体系的地域特色。依托地域优势,将“红河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丰富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目标、内涵及教学形式,使课程教学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媒介,解决课程教学与传承文化的关系。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与教学环境。第一,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大纲”“毕业设计(考核)实施办法”,做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第二,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化教学的保障能力,实践教学条件更趋先进、完善。第三,依托工作室及工作室群开展“实题与虚题”的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第四,与多家设计公司、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送学生开展教学见习及专业调研。第五,定期开展在校师生的学术专业研究及观摩活动。总的来说,产品设计专业本身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红河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的分析,以期能够将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切实落实到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当中,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打造特色专业、促进校企合作、提升产教融合的效果提供些许有用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和剑,赵峰.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

[2]蒋亚华,韩浩章,刘宇,李素华,张颖.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工程”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

[3]费志勇,陈梦玲.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

[4]王晓玉.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育人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

作者:吴雨亭 刘海青 单位:红河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