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市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品交易市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商品交易市场

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商品

 

1背景   网络虚拟商品及其催生的经济业态是近几年在我国商业形态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并且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活。网络虚拟商品在网络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经过设计,通过系统平台的运行而在交易中显示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目前,关于虚拟商品的研究已经存在很多,且说法角度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对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事物,例如一些虚拟币、虚拟商品、虚拟物品、虚拟财产、虚拟经济等概念认识处于混乱的阶段。现就网络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综述,希望有助于更好的规范和管理这个新形成的市场,同时能让这种经济更好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人们对虚拟商品的概念认知混乱,以及对于网络商城的实现形态缺乏新意。   对这两类问题加以分析:①通过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历史起源进行概述;②通过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基本定义与基本功能进行归纳研究,确定虚拟商品有别于其他传统商品的特点;③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④通过对以虚拟商品为主的网络虚拟商城的构想,对此类新型商城进行表述。   2虚拟商品的基本定义与概念分析   网络虚拟商品,顾名思义,就是在虚拟环境中产生的商品,指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经过设计、通过系统平台的运行而在交易中显示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网络物品。虚拟商品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而存在,离开了网络虚拟环境,人们对于虚拟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弱。事实上,虚拟商品并不存在但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   总的来说,网络虚拟商品主要分为三类:①游戏商品,它是指在网络游戏中,人们用来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产物;②网页商品,指在网页环境中人们所需要的虚拟产品;③环境商品,指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的虚拟商品。   3虚拟商品的历史起源   据调查,在1999年大型多角色在线游戏中,各个玩家买卖游戏中所需装备,他们均使用真实货币进行买卖。而近些年来,在网络游戏中,虚拟商品交易主要表现为网游公司直接向玩家出售装备。虚拟商品的产生和网络游戏密切相关,在早期,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售卖游戏时间取得报酬。   早期的玩家之间商品交易属于个别行为,影响范围很局限。真正的虚拟商品经济是在网游运营商转变经营模式之后产生的。玩家间的交换行为越发频繁,网游运营商逐渐发现网络游戏的成长系统、装备系统和生产系统完全是可以自己控制。由此运营商转变了盈利模式,从单纯依靠出售时间点卡转为月费(年费)制和道具收费制并存的盈利模式,以及时间免费仅靠道具收费的模式。   4虚拟商品的特点   从网络虚拟环境角度来看,网络虚拟商品应当具有虚拟化、唯一性、低成本化、专业化、全球化、数字化、个性化、等特点。   4.1虚拟化   也称为无形性;虚拟商品的本质特点。这反映了虚拟商品对网络虚拟环境的依赖性。此类特性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最为充分。   4.2数字化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的商品,虚拟商品包括在虚拟的电脑空间内所有可以交换的物品,包括虚拟货币、虚拟装备、虚拟不动产和其它虚拟物品。这些商品,就是电脑存储介质上的符号,虚拟商品以及各种相关信息都以数字形式被运作,数字化形式也就随之而来。网络虚拟商品的本质是一组电磁记录,虚拟商品数字化的特性有利于存储、查询、处理、信息修改等。   4.3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一个进程,表示物质或精神产品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生活。虚拟商品依赖于网络环境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商品的信息快速传递,缩短了交易主体的距离,交易范围也随之扩大到全球范围。   4.4专业化   开发者必须构造好自己的虚拟环境和与之高度对应的虚拟产品。虚拟产品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产品开发者必须根据自己所造的虚拟环境“设计”商品。   4.5唯一性   从个人感受讲,让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不会拥有而且唯一的东西,这会满足人们的内心的占有欲,也能突出独占者地位和身份。虚拟商品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消费需求。事实上,虚拟商品是没有任何实体形式的,但它还是拥有很多追捧者,根本原因在于虚拟商品的唯一性。   4.6低成本化   现代社会电子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虚拟商品开发相比于实体产品开发,虚拟商品的开发不仅节约资源,开发费用相对低廉。而且一旦将虚拟环境和相关的虚拟产品开发出来并推出市场,单位虚拟产品的成本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减低,即边际生产成本递减。所以,企业运营发生的各种成本或者费用与高额的利润额相比,单位虚拟产品的成本就会变得很低。因此,低成本是网络虚拟商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4.7个性化   指面向消费者,直接服务于顾客,并按照顾客的特殊要求制作个性化的虚拟商品。网络虚拟环境有利于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在这种环境下,虚拟商品开发能够把对人们各自的需求、人的个性释放及的满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在网络交易和虚拟生产的理论指导下,企业或客户之间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最终实现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和交易。   4.8期限性   指虚拟商品的存在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因为虚拟商品价值是依赖于网络环境产生的,虚拟空间的消失,服务商停止运营,虚拟商品的价值也会消失。因此,虚拟商品的期限是由服务商提供运营的期限决定的。#p#分页标题#e#   4.9虚拟商品的基本功能   虚拟商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经济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双方得到了各自所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价值自然而然就产生了。②实现交换。就是指虚拟商品所有权的交换,虚拟商品所有权的交换的本质就是物品账号的绑定改变。③满足需求。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某种需求。   5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   5.1虚拟商品所呈现的产值   据统计,2010年,社交游戏的产值已达100亿美元。同时,“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美国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规模已达10亿美元,预期2011年将达21亿美元;到2013年,全球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交易总额将达1.5亿美元,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一数据还仅仅是所有虚拟商品交易的5%。腾讯QQ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站。2009年,尽管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腾讯在其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仍较2008年增长85%。PlusEightStar的资料显示,通过诸如QQ空间、韩国Cyworld和日本移动电话网络Gree这样的网站,亚洲人每年花费大约50亿美元在虚拟商品上。   5.2地理定位服务功能通过虚拟商品   创造商机Facebook以及Foursquare等基于地理定位服务的社交网站,被视为西方社交游戏产业、品牌虚拟商品交易繁荣发展的最大推手。Facebook最近采取了一些游戏限制措施,以防病毒通过该平台传播,这一政策直接造成2010年虚拟商品交易市场的增长减速。由此可见,社交网站对该市场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   5.3游戏平台发展迅速   尽管“第二人生”的用户增速还不甚理想,但该平台目前已为虚拟商品的整体交易市场创收6亿美元。早在2006年,“第二人生”中的风云人物安森•钟(AnsheChung)就已依靠虚拟土地开发,创造规模惊人的虚拟游戏经济,该平台用户在2009年末共达成价值1.008亿美元的虚拟商品交易。   5.4虚拟商品交易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网络上有着越来越多的虚拟商品,游戏道具,Q币,虚拟礼物,电子书。据艾瑞咨询《2008-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2008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将接近1.1亿户,大约有15%的游戏玩家选择网上支付方式对账户进行充值。游戏玩家逐渐呈现家庭化与集体化的趋势,使线上游戏用户数大幅提升,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程度也全面爆发。   6虚拟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虚拟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美国及全世界的虚拟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还在扩大。从XboxLive点数、Facebook积分、谷歌收购Jambool等可以看出,虚拟货币已成游戏中的通用“硬钞”。而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视三者形成合流。虚拟世界已经为多个平台的用户创造了真实价值和情感沟通等服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能看到不同社交网站之间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问世。   假如此事成真,这就意味着更多用户可以自由买卖虚拟商品,而虚拟内容制造者也有望通过多种渠道,从虚拟商品交易中赢取更多实际收益。

阅读全文

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期货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我国股市规模越来越大的社会形势下。虽然商品期货市场在金融交易中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预测及规避,也会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影响商品期货市场结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商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的分类入手,对其结算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探讨

0引言

商品期货是一种金融产品,它是买卖商品的双方在指定的时间内所进行的实物性商品交易。既然是商品交易,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虽然商品期货可以最大限度地转移风险,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提前做好各项风险的评估工作,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才能更好地促进商品期货商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对商品期货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期货市场也进入了繁荣时期,期货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从当前我国发展的大好形势来看,商品期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遇到良好的契机,并迎来业绩的大提升,如果在当前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就能推动商品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1商品期货

阅读全文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浅析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期货市场难以掌握国际定价权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交易品种比较单一,国内期货市场较封闭,人民币要经历全面国际化还有一段漫长的时间,人民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还要经历各种困难,其价格制定短期内难以影响国际期货价格。2004年震惊中外的“中航油”事件就是因为难以准确掌握石油价格而造成亏损5.5亿美元后宣布破产。因此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的原油期货一直在力争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权利。若确定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就控制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既能够降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又可以规避企业的部分经营风险。

(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待加强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也是期货市场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企业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变化,人民币汇率调整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然而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的参与者占得比重十分少,投机者占多数。这使得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不均衡,存在许多矛盾。套期保值功能的不足制约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如今国际原油价格很不稳定,一些企业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来锁定成本,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需要通过人民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这些套期保值的需求给我国期货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好机会,我国期货市场需要在进一步经营中达到国际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三)中国期货市场参与者较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参与者大多为本国企业和个人,由于没有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资机构和投资者无法自由参与中国期货市场。这使得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较难,而比较成熟和发达的期货市场,如美国期货交易所总共有4000多会员,其中外资会员占比25%,英国伦敦期货交易所的外资会员占比达70%。这也是伦敦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有色金属定价中心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香港期货交易所和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也有一部分外资会员。

阅读全文

证券交易执行规则

 

最佳执行规则最初见于美国证券业自律组织的自律规则,并为美国证监会加以采纳,最后上升为美国联邦立法规定。该项规则也被欧盟、日本、韩国等纳入立法规定。然而,我国立法并没有最佳执行规则或者相似的内容。因此,笔者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最佳执行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立法所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证券法制建设。   一、最佳执行规则的理论分析   1.基本含义。   最佳执行规则(bestexecutionrule)是指证券公司在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时,必须以对顾客最有利的条件进行交易,包括考虑价格、效率、成本、执行与结算以及选择适合的交易市场等因素,应使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其具体考量因素主要包括最佳交易价格和交易成本的减少等,其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美国,最佳执行规则最通常的含义是:“交易时间内任何交易市场所能实现的最佳价格。”或者说,在同等条件下,投资者应能获得最好的价格。①   事实上,该规则的目标是逐步扩展的,即早期主要是要求为客户实现最佳价格,到后来开始强调为客户降低交易成本。为确保最佳执行规则得以具体实施,证券公司根据规定还负有制定最佳执行方针并予以公告等方面的义务。在证券交易市场,满足最佳执行规则的要求具有合理性。这主要是因为,从客户的角度而言,证券公司在信息上处于优势地位,而且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因此,监管者需要适用最佳执行规则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最佳执行规则主要是关注每个投资者利益的实现情况,因此该规则在满足投资者保护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保交易市场的效率目标。   最佳执行规则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法上的受托义务和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②   经纪商和投资者的关系属于关系。美国法学会2006年颁布的《法重述》(第三版)8.01条规定:“人对被人负有信义义务。在关系的事务范围内,人应忠实地为被人的利益从事行为。”美国证券法中的最佳执行规则与受托义务和信义义务是一致的。证券商与投资者关系的基础在于双方的信赖和信任,这也被称为信赖理论,或“特别情形”理论(“SpecialCircumstances”Theory),主要是指信任和信赖关系可以产生信义义务。③   也就是说,一方因另一方的行为而存在信心、信任和信赖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信义关系。另外,证券商对于投资者的交易处于控制或影响地位,因而证券商也应对投资者负有信义义务。   事实上,最佳执行规则早就隐含于美国证监会诉证券商的诉讼案件中。在该案中,证券商接受了投资者股票买卖指令,但并没有及时为投资者的利益而执行该指令。这种拖延行为明显违背了投资者的意愿。美国证监会认为,证券商对投资者具有信义义务,应为投资者的利益以最高价格出卖股票。④   美国证监会于1962年对该规则作出明确规定。这是第一个作出正式规定的监管机构。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在《公平行为规则》(RulesofFairPractice)中也作出了明确规定。1971年,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建立。该系统采用电子化、网络化交易,促进了交易竞争,使得交易商能够在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外获得报价。纳斯达克(NASDAQ)市场的建立对最佳执行规则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竞争机制下,证券商的最佳执行行为可以有为投资者提供最低交易成本的可能。   2.经济分析。   虽然法律上的最佳执行规则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建立公平交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受到经济学界的批评。经济学家运用关系理论和信息费用概念分析认为,该规则不仅是法律上的虚构,而且也可能会导致交易市场低效率。⑤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理论,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由于证券商与投资者属于典型的关系,因此证券商缺乏追求客户最佳利益的激励因素。   根据委托理论,纪经商缺乏花费成本进行研究的兴趣以及为客户争取最佳的可能价格。被人不会采用成本效益方法去监督经纪商的执行行为。   由于存在自身利益的冲突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纪商也可能仅进行初步的研究来选择交易场所执行客户的交易指令,或者受到其他交易商的诱导进行交易,或者经纪商故意将流动性欠佳的交易市场定为最佳。因此,立法上要求经纪商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的目的只是在于克服激励因素的失调。   第二,美国证监会规定最佳执行规则的目的是执行最适宜的价格,没有考虑成本问题。这实际上忽视了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需要消费资源、花费成本。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被人或许不会考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最佳执行规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散户投资者并不能监督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证券商的执行效果不佳。而且,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应考虑经纪商的服务水平和执行质量。因为不论最佳执行规则如何实施,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总的交易成本是不变的。另外,最佳执行规则的法律概念具有模糊性,由此导致难以有效的实施,特别是实施过程的巨大投入。   尽管最佳执行规则在经济分析上存在着一定不足,但其目的在于寻求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委托问题的困境。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交易费用越低,则完成交易的可能越大。另外,根据科斯的契约理论,契约中的信义义务能够帮助解决双方当事人协议过程中因交易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合作问题。最佳执行规则正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来鼓励交易和市场参与,从而达到活跃交易行为、繁荣交易市场的目的。因此,该规则也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各国和各地区法律制度、规则体系和市场构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要求和效果也会表现出不同。 #p#分页标题#e#   二、美国证券交易最佳执行规则   1.基本要求。   最佳执行规则已经体现在美国证券法上的反欺诈规定、美国证监会规则以及自律规则中。例如,美国2010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第913(g)条规定,经纪商、交易商和顾问商对投资者负有信义义务。在提供投资服务时应最大化客户的利益,而不应当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应对所有的利益冲突情形进行披露,并征得客户的同意。但较为详尽的规定见于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的2320规则(NASDRule2320)。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2320规则(a)项规定,协会成员必须尽“合理努力”(reasonablediligence)以确定适合客户订单的最好证券市场,并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为客户购买或出售的证券是可能最好的价格。   根据2320规则(b)项规定,禁止第三方“挤入”(interjecting)会员可能获得的最佳证券市场交易,除非这种“介入”能为客户提高收益。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2320规则(g)项规定了“三项报价规则”(ThreeQuoteRule)。根据该规则,一般要求证券公司为客户执行非交易所上市交易证券指令至少获得三个及其以上经销商的报价。如果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系统显示的报价少于三个,允许实时更新报价。“三项报价规则”还豁免了部分非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发行人的证券。根据美国证监会2006年8月的修订,该规则适用于与客户的任何交易以及来自其他会员的客户的交易。也就是说,原始经纪商(originatingbroker-dealer)和收件经纪商(recipientbroker-dealer)都要受到该规则的约束。“合理努力”的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证券市场的特征,如价格、波动性、相对流动性、现有的通讯压力等;(2)交易的规模和类型;(3)所涉及市场的数量;(4)报价的获取;(5)客户订单的条款和条件。   2.实施措施。   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制度(NationalMarketSys-tem,简称NMS)为NMS股票提供了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措施。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条例(RegulationNationalMarketSystem,简称RegNMS)出台于1975年。美国国会授权美国证监会,根据美国证券法第11A条的规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即将全国多个单独的市场连接在一起的市场体系。美国国会要求证监会利用科技的发展创造、维护和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通过采用这些技术,美国市场体系得以高效、公平、有序运行,形成竞争的良好状态,并可以达到实现保障公众利益和投资者的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连接股票市场的交易指令建立统一的系统,使投资者获得最佳报价,最终建立纳斯达克市场以外的跨市场交易系统。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可以激励市场之间的竞争以及个人订单之间的竞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促使交易系统更新,然后要建立有效的股票定价机制。与其他国家统一的公开市场不同,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交易市场,包括自动化程度不同的全国和各地的交易所、完全的电子化交易市场(ElectronicCommunicationNetworks,简称ECNs)、造市证券交易商以及自动对盘系统等。在美国证监会看来,这种多元化的交易系统对于造就市场竞争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种分散的交易系统影响了价格发现过程的质量以及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因此,需要加强对执行最佳执行规则的监管。美国证监会2005年8月实施的全国市场体系条例就最佳执行规则的关键实施要素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令保护规则(OrderProtectionRule,Rule611)。该规则强调了为客户执行最佳价格的基本原则。当最佳价格能从交易市场的实时报价系统获取时,应该执行该价格。这就需要证券公司制定、维持、强化书面形式的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在全国市场体系中丧失交易机会。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执行指令时没有考虑其它交易市场可以即时获得的最佳价格。这就导致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降低,并导致成本增加。该规则也有一些例外,如执行跨市场交易订单或区域性订单以及需要快速报价和受到行业规范的限制等情形下,可以不受该规则的约束。   不过,这也提出了该规则实施效力的问题。   第二,信息接入规则(AccessRule,Rule610)。   为了保证公平、高效地连接全国股票市场的报价系统,该规则允许各种各样的连接供应商提供私人连接。该规则还对接入费用作出了相应的限制。该规则要求自律组织制定书面规则,以禁止其成员限制或阻挠与其它交易市场报价系统的连接。   第三,小额交易规则(Sub-PennyRule,Rule612)。   该规则禁止市场参与者显示、排序或接受增加股票价格不到0.01美元的报价,除非报价低于1.00美元。如果报价低于1.00美元,最低为0.0001美元递增。其原因在于,如果实施小额交易,那么竞争性指令的执行就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最低价格增量”规则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促进更大的价格透明度和一致性。   第四,市场数据规则和计划(MarketDataRulesandPlans,Rules601and603)。在自动报价系统交易市场,显示的报价是即时接入美国各证券交易所、另类交易系统(AlternativeTradingSystems,简称ATSs)和场外做市商等的价格。根据该规则,一旦某股票的最佳买入价或卖出价公开出来,任何指令都必须传入该交易场所,并执行交易。该规则加强了现有的市场数据系统,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美国股市可以获得的最好的实时报价以及股票市场的最近交易情况。对于每支股票,报价和交易连续不断地从许多不同的交易中心搜集起来,然后以整合的数据流传播给公众。因此,美国各类投资者都可以获得全国股市有关最好价格的可靠信息。   三、美国与欧盟最佳执行规则立法之比较   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arketsinFinancialInstrumentsDirective,简称MiFID)中的第2004/39/EC号指令和第2006/73/EC号指令对最佳执行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美国与欧盟关于最佳执行规则的立法规定和实施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p#分页标题#e#   1.基本规定不同。   美国最佳执行规则主要表现为自律规则,因而较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根据欧盟2004年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第21条的规定,各成员国应要求投资公司采取合理措施获取相关信息执行客户指令。也就是说,欧盟法上的最佳执行规则需要各成员国转化为国内立法。而且投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和实施执行客户指令的政策。由此,上述规定的描述性或原则性以及灵活性也招致一些学者的批评。⑥   例如,由于缺乏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测试目标,投资者对于交易结果是否符合其最佳利益难以准确评估;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因有可能获得最佳执行分析服务而风险较低,而散户投资者因获取的交易结果分析和市场信息非常有限而风险较高等。   2.实施对象不同。   在欧盟,最佳执行规则主要适用于散户投资者。   投资公司不必针对与其类似的机构实施最佳执行规则,如其它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经理人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如果监管当局允许,投资公司也可以将主要的非金融公司视作相对应的机构。当然,适当的类似机构也可以选择实施最佳执行规则。由于投资性机构或买方公司(buy-side)通常代表了潜在的散户投资者等受益人的利益,为了履行信义义务,这些机构也有义务寻求商业行为规则的保护。然而,在美国,最佳执行规则的适用则更为宽泛,以至于根据资产分类或客户情况没有适用的例外。   3.涵盖范围不同。   在欧盟,根据规定,最佳执行规则涵盖了所有的金融商品。然而,考虑到市场结构和金融商品性质的差异性,实际上很难确定广泛适用同一的标准。   因此,实施最佳执行规则必须考虑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不同交易环境,以及金融商品的类别。对于股票而言,由于其主要是集中竞价交易,交易前后市场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对于最佳执行结果容易判断。因此,最佳执行规则最好适用于有一定交易规模的交易环境,如中央交易市场。而最佳执行规则难以适用于固定收益证券、结构性票据、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商品。在美国,该规则适用于证券市场。   4.判断标准不同。   在欧盟,适用最佳执行规则的时候,投资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指令的特性、金融商品的类别、交易场所的情况,以及金融商品的价格和交易成本。而且,欧洲证券监督委员会颁布的监管指南将“综合考虑”视为最佳执行规则的最相关的因素。可以说,最佳执行规则在欧盟很宽泛,可以界定为最佳的“可能结果”,其判断要素包括价格、效率、执行和结算的可能性、规模以及指令的性质等,但并不仅限于价格。⑦   而在美国,所要考虑的标准包括证券市场的特征(如价格、流动性和易变性)、交易的规模和类型、市场检查的多寡、报价和术语的可得性,以及投资指令条件,等等,但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5.实施条件不同。   对欧盟各国而言,交易市场的连接是最佳执行规则得以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因为欧盟市场包括众多的受监管市场(regulatedmarkets)和另类交易系统。由此,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给管理、技术和竞争带来了挑战。因为各交易市场的连接需要很大的投入,除需花费巨额成本外,文件保管和监督执行也存在问题,主要是投资公司不得不分析其最佳执行政策的实施情况,以防不能达到预期结果。而美国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最佳执行制度。   四、立法启示   从上述分析可知,最佳执行规则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信义理论具体化为客观的行为准则,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最佳执行规则不仅有利于规范证券公司的交易行为,而且为投资者判断、评价交易执行情况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最佳执行规则适用主体并不限于证券公司,还包括其它从事金融商品交易的机构。这反映了加强证券市场乃至于金融商品市场行为监管的一个发展趋势。不过,最佳执行规则目前并没有体现在我国立法中,表面上来看,我国还缺乏竞争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尚无法为客户实现某种证券交易的最佳价格。但是从美国的规定来看,最佳执行规则也适用于场外市场(OTC)的金融商品交易。⑧   基于此,我国立法应借鉴最佳执行规则的合理因素,如,降低交易成本、考虑价格因素、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等。其理由主要有:第一,最佳执行规则是证券公司诚信义务的具体表现。证券公司对于投资客户负有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应为投资者的最佳利益服务。我国立法需要将抽象性的诚信原则和公平理念等具体化为行为准则。第二,最佳执行规则体现了利益上的平衡。即需要平衡处于垄断地位、专业地位的证券公司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有力的价格保护。第三,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证券公司通常具有经纪商、交易商和顾问商的多重身份。证券公司为了追求更多的佣金或增加销售额,可能会推荐或销售不适合于投资者的金融商品,并造成投资者的利益损失,而最佳执行规则可以为证券商提供明确而具体的行为指引,具有确定性、导向性和可预期性。

阅读全文

谈商品金融化形成机理

一、文献研究

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投资,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第一,商品投资可以很好地抵抗通货膨胀。金融投资的商品在一揽子商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商品投资收益同通货膨胀率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优化投资组合。Gorton和Rouwenhorst研究发现,商品合约同股票有着相似的平均收益,但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品合约的收益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不同;并且商品投资收益波动性比股票和债券小得多[2]。第三,投资商品可以对冲风险。比如投资商品期货可以对冲汇率等变动的风险[3]。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商品市场投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上,其中多以衍生品市场的商品期货合约投资为样本。Chopra等研究了等权重商品期货的抵抗通货膨胀和提高组合表现的作用,发现商品期货投资收益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着正相关,而且增加商品期货投资能够降低资产组合波动而不影响收益[4]。商品期货和股票有一定的相关性,KennethA.Froot将房地产、商品期货和股票的收益进行对比,发现商品期货比房地产和股票投资更能有效对冲未预期到通胀风险[5]。Gorton和Rouwenhorst的研究还发现,商品期货不仅与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相关性,还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变化有相关性[2]。

对于商品投资收益表现良好的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eorgiev利用1990年至2001年间GSCI指数来研究直接投资商品期货的风险收益特性,认为之所以商品期货投资收益表现良好,一是对未预期到的通胀表现良好,二是当现货价格波动时,“滚动”的期货合约有正的收益[6];Nij-man和Swinkels从投资组合有效前沿角度给出了商品期货良好表现的原因,他们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研究发现商品期货可以改变养老金的有效前沿,从而改善投资组合[7]。多数研究宏观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般是以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为样本的,Balduzzi,Ed-win,Elton和Green发现美国国债价格受多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8]。对于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TangKe和XiongWei认为,金融化的商品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9]。Roache和Rossi研究了商品价格对宏观经济消息的反应,在剔除了美元的影响因素后,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对于不利经济消息的,贵金属金却有着最显著的避险功能[10]。现有的文献对于此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做了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推高了商品价格,并且对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做了分析,认为对于优化投资组合而言,持有商品投资非常重要。但对于商品金融化的形成背景、形成机理和市场表现特点等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试图说明。

二、宏观因素的传导机制

金融化的一般概念就是把可交易的价值物品转换成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品的经济系统或经济过程,使人们更加容易进行金融交易。商品金融化的发展是以经济金融化为背景的,弗里德曼等芝加哥学派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理论的提出,为金融体系和银行放松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Palley分析了美国债务的变化,他认为美国债务规模扩大化可以充分说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经济金融化开始[11]。在之后的年份里,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结构性转换,金融交易量显著增长,金融业获利巨多,大量投资者开始进行金融资产投资,这反映出了世界经济的金融化。经济金融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金融业部门的产值在不断变大,金融部门的利润与非金融业利润比值在不断增加,资本份额产生变化,利息份额增加。经济政策也倾向于金融化,比如全球化政策主张各国放松资本控制,诸多提倡私有化、减税和放松管制的政策都推动了金融化的发展。商品金融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参与到商品市场的货币量增多了,这些货币量超出了一般的需求范畴,在商品市场上进出,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使商品价格变化容易受到供求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如美国一直实行着量化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投放货币量,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李稻葵和张双长认为资产价格对家庭消费、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借贷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在分析产品价格时不能忽略资产价格。他们以资产价格为核心创建了新宏观经济分析框架[12]。资产价格可以通过托宾Q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财富效应等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从而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对总产出有着正的影响。而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价格并不是单一的价格,而是由多个市场决定的,比如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可以影响商品价格。

三、宏观经济因素与商品价格关系分析

从理论上而言,金融机构会对宏观经济因素做出反应,调整其投资组合,进而影响投资组合中商品的投资,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宏观经济因素间接作用到商品市场上。我们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分析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VAR模型是把多个变量当成一个系统来回归。对于宏观经济因素,我们可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量?M2?、股票市场?Stock?、利率?Rate?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观察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Y?变化的影响。大宗商品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原油和小麦,数据选取从1993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美国经济数据,其中2011年1月和2月的商品价格数据缺失。首先利用STATA软件对各时间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发现各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其中d_m2表示M2的一阶差分,其余类推。五、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金融化的发展,商品市场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化的特征。周丽娜指出,商品不仅有其本质的商品属性,而且还有金融属性,商品交易过程中金融因素的参与使得商品的金融属性得以体现[13]。商品的商品属性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金融属性是商品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等。在商品金融化背景下,商品市场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从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来观察。

阅读全文

海洋经济航运业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陈晓 陈昌锋 单位:镇海区财政局国资科科长 镇海区财政局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又一轮大发展、争创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重点。镇海区地处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已经刻不容缓。航运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能否实现航运业的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战略的成效。为此,进一步明确镇海区发展航运业的必要性和优势,进一步形成实现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共识,为镇海区“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海区航运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时期,镇海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航运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促进航运业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航运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全区七大专业市场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不仅经受住考验,而且化危为机,进一步壮大了整体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航运业占有一席之地。

1、从纵向比较看,“十一五”时期镇海区航运业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运力规模均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航运企业规模快速增长。航运企业数量从“十五”期末为5家,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激增至25家,翻了两番多。二是船舶数量和总运力双双大幅增长。2010年末拥有船舶113艘,是“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65艘的近两倍。年平均吨位增长率达到45.28%。总运力从2006年末的22.25万吨,到2010年末增长至98.94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发展之快为全省首例。三是实现了航运业多元化发展。集装箱船、高速客轮、游船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拥有集装箱船8艘、高速客轮2艘、游船9艘。

2、从横向比较来看,镇海区航运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宁波航区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船舶数量从2006年仅占全市的10%,到2010年增长至17%。总运力从2006年占全市的10%,增长至2010年的21.6%,位居全市第一(见表1)。另一方面,在宁波航区,以镇海为代表的油品、化学品运输已成为宁波水运行业的三大特色区块之一,实现经济效益与规模的双双飞跃。

二、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阅读全文

农产品销售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农产品销售优化是有效解决“三农”热点问题的措施之一。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存在销售环节多、流通速度慢,营销规模小、主体不成熟,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及农民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需缩短农产品营销渠道,通过多走超市化、企业化的流通渠道,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培养有力的营销主体;完善质量安全法律体系;改变农产品交易方式,完善农民获取信息,以此解决农产品销售现存的问题,同时,也为农产品销售的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模式

1引言

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产业进行改革,才能在国内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的发展更是要跟上互联网时展的脚步。从2004年至2018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15年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1],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更是直接相关。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多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规模化建设不足。农民抱怨农产品销售不容易,销售价格低,消费者往往买不到新鲜的农产品。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流通等方面存在矛盾,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与农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于是,优化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有众多学者已深入研究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领域,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熊一凡(2018)等指出家庭农场的销售渠道受农场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互联网销售的了解、农产品销售区域、产品认证等影响[2]。潘成华(2016)指出我国家庭农场农产品销售的多种渠道模式,揭示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发展趋势[3]。黄思杰(2018)指出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冲突,并提出了协调冲突的对策,希望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4]。综上,对于我国农产品双渠道销售的研究仍是研究热点,但现有文献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从国内外农产品销售现状的视角出发,旨在借鉴国外农产品销售经验,发现我国农产品销售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我国农产品销售提供实践指导,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国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分析美国、日本典型国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2国内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研究

2.1国外农产品销售渠道

美国、日本分别是东、西方国家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代表,各国借鉴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旨在再根据本国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细节上改动,发展为基于本国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于是,在该部分我们对美国和日本典型销售渠道分析,探讨作为典型国家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优势所在,为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发展提供参考。美国土地宽阔,农业发展集中,农产品发展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粮食作物产区,经济作物产区。它主要位于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和密苏里州的大湖区的西南部。美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环节少且效率高,主要以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渠道销售模式为主[5]。此外,还有许多批发商的配送中心、零售商的配送中心、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大型超市、连锁店或食品餐饮店,它可以快速、新鲜和高质量地提供给消费者。少数通过集货批发商,中间批发商,委托贩卖商等再送往各配送中心,极少数农户直接在农贸市场和露天市场贩卖[6]。日本是工业型国家,且国土面积狭小,作为农业用地的数量甚少,所以日本日常所需农产品多依靠进口,其农产品营销渠道十分复杂。日本农产品生产或进口后到产地集货市场、产地集货组织到批发商再到零售行业买卖二级批发商再到个体批发或零售,最终,才到消费者手中。虽环节多,效率却不低,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三位一体”的农产品物流模式[7],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高度组织化的农民协会和健全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制度,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缓慢的问题。综上,我们发现美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环节少且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快,而日本的农产品销售有物流设施完善、高度组织化和制度健全等优势。然而,这些优势都是我国农产品销售所欠缺的,学习国外优秀经验,可以帮助我国解决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完善。基于美国和日本农产品销售模式分析,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下国外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①农产品种植地集中,容易形成专业粮食作物产区,易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种植基地。②类似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渠道,提高效率,使农产品从产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③加快物流行业发展,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阅读全文

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探索

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两者均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价格差异所体现的比较成本差异,前者认为技术的差别导致了价格差异,后者则认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价格差异。PaulKrugman,(1980)Helpman,(1985)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概念,认为即使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相似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会引发国际贸易的产生。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仍然主张比较优势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然而却无法解释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Linder(1961)提出“重叠需求”,认为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共同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一个国家的平均收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需求偏好,而两国之间的贸易范围则受这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的影响,若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需求,则两国贸易无从发生。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出口那些本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具有代表性需求的商品。

1.国内需求关联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带动和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好处称之为国际贸易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之间相互需求的强度影响着各自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当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低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时,本国将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出口产业有着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能为出口国赢得巨大的国际贸易的利益。

2.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国内需求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Krugman(1980)提出了“本土市场效应”,认为若两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的需求偏好,每个国家都将瞄准其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产业,并用于专业化的生产,而在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形之下,每个国家最终将成为其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的净出口国;而在非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若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拥有较大规模的内需,那么这个国家将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而Amiti(1998)及HolmesandStevens(2005)通过模型分析一致认为:国际贸易模式确实对国家市场规模具有依赖性。由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众多学者纷纷引发了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关注,并对经典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模型拓展,“本土市场效应”的普遍存在性和稳健性得到了有力证明,而这也表明了国内需求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并且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