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市场范例

商品交易市场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1

 

1背景   网络虚拟商品及其催生的经济业态是近几年在我国商业形态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并且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活。网络虚拟商品在网络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经过设计,通过系统平台的运行而在交易中显示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目前,关于虚拟商品的研究已经存在很多,且说法角度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对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事物,例如一些虚拟币、虚拟商品、虚拟物品、虚拟财产、虚拟经济等概念认识处于混乱的阶段。现就网络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综述,希望有助于更好的规范和管理这个新形成的市场,同时能让这种经济更好满足人们的特定需求。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人们对虚拟商品的概念认知混乱,以及对于网络商城的实现形态缺乏新意。   对这两类问题加以分析:①通过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历史起源进行概述;②通过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基本定义与基本功能进行归纳研究,确定虚拟商品有别于其他传统商品的特点;③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络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④通过对以虚拟商品为主的网络虚拟商城的构想,对此类新型商城进行表述。   2虚拟商品的基本定义与概念分析   网络虚拟商品,顾名思义,就是在虚拟环境中产生的商品,指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经过设计、通过系统平台的运行而在交易中显示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网络物品。虚拟商品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而存在,离开了网络虚拟环境,人们对于虚拟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弱。事实上,虚拟商品并不存在但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   总的来说,网络虚拟商品主要分为三类:①游戏商品,它是指在网络游戏中,人们用来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的产物;②网页商品,指在网页环境中人们所需要的虚拟产品;③环境商品,指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环境中的虚拟商品。   3虚拟商品的历史起源   据调查,在1999年大型多角色在线游戏中,各个玩家买卖游戏中所需装备,他们均使用真实货币进行买卖。而近些年来,在网络游戏中,虚拟商品交易主要表现为网游公司直接向玩家出售装备。虚拟商品的产生和网络游戏密切相关,在早期,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售卖游戏时间取得报酬。   早期的玩家之间商品交易属于个别行为,影响范围很局限。真正的虚拟商品经济是在网游运营商转变经营模式之后产生的。玩家间的交换行为越发频繁,网游运营商逐渐发现网络游戏的成长系统、装备系统和生产系统完全是可以自己控制。由此运营商转变了盈利模式,从单纯依靠出售时间点卡转为月费(年费)制和道具收费制并存的盈利模式,以及时间免费仅靠道具收费的模式。   4虚拟商品的特点   从网络虚拟环境角度来看,网络虚拟商品应当具有虚拟化、唯一性、低成本化、专业化、全球化、数字化、个性化、等特点。   4.1虚拟化   也称为无形性;虚拟商品的本质特点。这反映了虚拟商品对网络虚拟环境的依赖性。此类特性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最为充分。   4.2数字化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的商品,虚拟商品包括在虚拟的电脑空间内所有可以交换的物品,包括虚拟货币、虚拟装备、虚拟不动产和其它虚拟物品。这些商品,就是电脑存储介质上的符号,虚拟商品以及各种相关信息都以数字形式被运作,数字化形式也就随之而来。网络虚拟商品的本质是一组电磁记录,虚拟商品数字化的特性有利于存储、查询、处理、信息修改等。   4.3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一个进程,表示物质或精神产品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生活。虚拟商品依赖于网络环境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商品的信息快速传递,缩短了交易主体的距离,交易范围也随之扩大到全球范围。   4.4专业化   开发者必须构造好自己的虚拟环境和与之高度对应的虚拟产品。虚拟产品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产品开发者必须根据自己所造的虚拟环境“设计”商品。   4.5唯一性   从个人感受讲,让一个人拥有其他人不会拥有而且唯一的东西,这会满足人们的内心的占有欲,也能突出独占者地位和身份。虚拟商品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消费需求。事实上,虚拟商品是没有任何实体形式的,但它还是拥有很多追捧者,根本原因在于虚拟商品的唯一性。   4.6低成本化   现代社会电子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虚拟商品开发相比于实体产品开发,虚拟商品的开发不仅节约资源,开发费用相对低廉。而且一旦将虚拟环境和相关的虚拟产品开发出来并推出市场,单位虚拟产品的成本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减低,即边际生产成本递减。所以,企业运营发生的各种成本或者费用与高额的利润额相比,单位虚拟产品的成本就会变得很低。因此,低成本是网络虚拟商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4.7个性化   指面向消费者,直接服务于顾客,并按照顾客的特殊要求制作个性化的虚拟商品。网络虚拟环境有利于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在这种环境下,虚拟商品开发能够把对人们各自的需求、人的个性释放及的满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在网络交易和虚拟生产的理论指导下,企业或客户之间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最终实现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和交易。   4.8期限性   指虚拟商品的存在时间有一定的限制。因为虚拟商品价值是依赖于网络环境产生的,虚拟空间的消失,服务商停止运营,虚拟商品的价值也会消失。因此,虚拟商品的期限是由服务商提供运营的期限决定的。#p#分页标题#e#   4.9虚拟商品的基本功能   虚拟商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经济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双方得到了各自所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价值自然而然就产生了。②实现交换。就是指虚拟商品所有权的交换,虚拟商品所有权的交换的本质就是物品账号的绑定改变。③满足需求。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某种需求。   5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   5.1虚拟商品所呈现的产值   据统计,2010年,社交游戏的产值已达100亿美元。同时,“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美国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规模已达10亿美元,预期2011年将达21亿美元;到2013年,全球品牌虚拟商品的市场交易总额将达1.5亿美元,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一数据还仅仅是所有虚拟商品交易的5%。腾讯QQ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站。2009年,尽管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腾讯在其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仍较2008年增长85%。PlusEightStar的资料显示,通过诸如QQ空间、韩国Cyworld和日本移动电话网络Gree这样的网站,亚洲人每年花费大约50亿美元在虚拟商品上。   5.2地理定位服务功能通过虚拟商品   创造商机Facebook以及Foursquare等基于地理定位服务的社交网站,被视为西方社交游戏产业、品牌虚拟商品交易繁荣发展的最大推手。Facebook最近采取了一些游戏限制措施,以防病毒通过该平台传播,这一政策直接造成2010年虚拟商品交易市场的增长减速。由此可见,社交网站对该市场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   5.3游戏平台发展迅速   尽管“第二人生”的用户增速还不甚理想,但该平台目前已为虚拟商品的整体交易市场创收6亿美元。早在2006年,“第二人生”中的风云人物安森•钟(AnsheChung)就已依靠虚拟土地开发,创造规模惊人的虚拟游戏经济,该平台用户在2009年末共达成价值1.008亿美元的虚拟商品交易。   5.4虚拟商品交易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网络上有着越来越多的虚拟商品,游戏道具,Q币,虚拟礼物,电子书。据艾瑞咨询《2008-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2008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将接近1.1亿户,大约有15%的游戏玩家选择网上支付方式对账户进行充值。游戏玩家逐渐呈现家庭化与集体化的趋势,使线上游戏用户数大幅提升,网络游戏在线支付程度也全面爆发。   6虚拟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虚拟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美国及全世界的虚拟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还在扩大。从XboxLive点数、Facebook积分、谷歌收购Jambool等可以看出,虚拟货币已成游戏中的通用“硬钞”。而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视三者形成合流。虚拟世界已经为多个平台的用户创造了真实价值和情感沟通等服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能看到不同社交网站之间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问世。   假如此事成真,这就意味着更多用户可以自由买卖虚拟商品,而虚拟内容制造者也有望通过多种渠道,从虚拟商品交易中赢取更多实际收益。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2

【关键词】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探讨

0引言

商品期货是一种金融产品,它是买卖商品的双方在指定的时间内所进行的实物性商品交易。既然是商品交易,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虽然商品期货可以最大限度地转移风险,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提前做好各项风险的评估工作,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才能更好地促进商品期货商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对商品期货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商品期货市场也进入了繁荣时期,期货市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从当前我国发展的大好形势来看,商品期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遇到良好的契机,并迎来业绩的大提升,如果在当前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就能推动商品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1商品期货

顾名思义,期货不同于现货,因为现货交易是拿着实实在在的商品进行买卖,而期货则是以某种商品为标的签订可交易化的合约,当然这些商品可以是现货商品如大豆、玉米、石油等,也可以是证券股票、债券等,只要能够进行买卖并签订期货合约即可。所以,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发展行情进行不同期货的投资,以赚取相应的利益。

1.2商品期货的种类

从当前商品期货市场的现状来看,商品期货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各种农副产品,而且包括各种金属及能源产品,尤其在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脚步越来越快的社会形势下,在期货市场及行业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中,商品期货也在不断地向着“三农”产品的需求发展,面向农村的证券期货商品也已经走向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具体如下。(1)农副产品:在商品期货种类中,农副产品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也是最为复杂的,它不仅包括各种农作物产品,如大麦、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而且包括家养的一些畜牧、家禽,如鸡、鸭、猪、羊、牛及牛肚、猪肝等,同时包括一些农产品的后加工产品,比如大豆加工之后所生产的大豆油、各种调味品等,所以农副产品是商品期货的主要组成部分,种类复杂多样,在商品期货市场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2)金属产品:金属产品在商品期货中最常见的是铜、铁、钢,还有一些比较稀有的金、银、铝、铅、镍、锌、铂等。(3)能源产品:能源产品主要是我国的一些原油,具体包括柴油、汽油等,因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柴油和无铅汽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量非常大,所以这两种产品一直占据着商品期货能源类中的主要交易地位,还包括一些取暖用油、原油等。此外,除了以上三大种类之外,还有一些产品也属于商品期货,在商品期货市场交易率也非常高,比如橡胶类、聚酯类、木材类等,这些化工产品及林业产品也是商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我国的证监会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推进更多领域的商品期货上市,并且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工作也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为商品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

2商品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分析

2.1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的类型

只要有交易就会存在风险,所以不论是现货交易还是期货交易,都会在交易的过程中发生各种风险,而结算风险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风险类型,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规避。商品期货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再加上学术界对风险分类的依据又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尤其在G30四分法和国际证券事务委员会及巴塞尔委员会对衍生工具涉及的风险分为6类之后,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在后期的风险管理中加以规避和预防,推动商品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2.2商品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分析

从字面上理解商品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是指商品期货在交易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经济损失状况。所以,商品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大致可以分为3种情况。(1)无限制的投资所带来的结算风险。从本质上讲,商品期货就是为了给投资者最小的风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或规避风险,但是由于市场行情难以控制,一些投资者会出现负面心理而对市场产生一些影响,这样就会在交易的过程中使期货交易市场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出现一些投机倒耙的行为,影响商品期货市场的稳定性,并带来严重的结算风险问题。(2)市场信息的不可靠性。期货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投资者进行交易之前,如果市场的价格等能够真实地反映当下的市场情况,那么这个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就是健康的,属于高效市场,但是如果这些市场信息只被少数人掌握,那么这个期货交易市场就会出现寡头博弈的现象,这样就会出现期货市场结算时的不稳定因素,使风险增大。(3)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大。在进行商品期货交易时,合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期货合约可以提高整个商品期货交易的活性,但是如果合约本身的设计就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就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期货合约的价值高,那么其期货的流动性就小,如果合约的价值较低,那么就会导致期货的流动性增大,同时其保值成本也就增大,所以商品期货的流动性不稳定,就会使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提高,给投资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3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研究

要想有效地规避商品期货市场的结算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需要从政府监管入手,对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管控,达到商品期货市场的和谐发展。

3.1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期货市场交易与政府监管职能是分不开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可以对期货市场中的一些独断、垄断及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监管,使整个商品期货市场不至于出现不受控的情况,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商品期货市场的运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不仅会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只有加强政府部门的防范与管控,充分发挥政府在商品期货市场的主导性地位,才能实现期货市场运行的完整性。

3.2提高期货市场的自律性

不管是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内部的自控,都是需要外界力量的,但是要想达到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预防的高效性,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其自律性,只有这些投资者能够站在期货行业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守市场纪律,并进行规范化操作,才能有效地防止商品期货市场各种鱼龙混杂现象的发生。也只有构建期货市场的自律监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总结经验教训,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才能使商品期货市场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

3.3加强结算机构的内部管理

商品期货结构机构作为期货市场结算管理的中心,必须从组织安排、服务安排、从业人员管理、基础设备设施、信息的、会员的管理、结算银行及结算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使商品期货市场的内部管理工作达到实效性,才能规避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实现期货市场的稳定运行。

4结语

总而言之,商品期货市场结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波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只有从其风险入手,并定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对单个风险进行精确的度量,将风险率降到最低,实现商品期货市场结算风险管理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维.期货市场中央对手方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5(12):90-97.

[2]侯外林.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1(3):58-63.

[3]何晓东.结算会员分级制度对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挑战和机遇[J].证券市场导报,2011(9):50-54.

[4]谢杰.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J].财经法学,2019(5):16-28.

[5]康智灵.我国期货价格短期大幅波动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9(3):22-27.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3

(一)中国期货市场难以掌握国际定价权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交易品种比较单一,国内期货市场较封闭,人民币要经历全面国际化还有一段漫长的时间,人民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还要经历各种困难,其价格制定短期内难以影响国际期货价格。2004年震惊中外的“中航油”事件就是因为难以准确掌握石油价格而造成亏损5.5亿美元后宣布破产。因此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的原油期货一直在力争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权利。若确定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就控制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既能够降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又可以规避企业的部分经营风险。

(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待加强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也是期货市场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企业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变化,人民币汇率调整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然而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的参与者占得比重十分少,投机者占多数。这使得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不均衡,存在许多矛盾。套期保值功能的不足制约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如今国际原油价格很不稳定,一些企业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来锁定成本,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需要通过人民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这些套期保值的需求给我国期货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好机会,我国期货市场需要在进一步经营中达到国际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三)中国期货市场参与者较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参与者大多为本国企业和个人,由于没有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资机构和投资者无法自由参与中国期货市场。这使得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较难,而比较成熟和发达的期货市场,如美国期货交易所总共有4000多会员,其中外资会员占比25%,英国伦敦期货交易所的外资会员占比达70%。这也是伦敦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有色金属定价中心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香港期货交易所和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也有一部分外资会员。

二、对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国际化的期货交易所

中国金融市场中与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相比,期货市场开放程度比较低。证券市场通过对外开放B股市场,引入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等行为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市场交易情况比较活跃。中国期货市场应该向证券市场学习,对外开放。中国期货市场可以先建立国际化的期货交易所再建设国际化的期货市场,因为拥有国际定价权的期货交易所国际化程度都很高。允许外资机构参与到其中,适当延长或调整交易时间,为境外投资者创造便利。

(二)加强期货品种创新,推出国际化的期货品种

目前中国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分别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指数期货;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铅、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燃料油、天然橡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黄大豆一号、黄大豆二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聚乙烯、聚氯乙烯、焦炭;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硬麦/普麦、棉花、白糖、PTA、菜籽油、早籼稻、甲醇。对比国外较发达的期货交易所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期货交易品种较少,例如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交易只限于铜、铝、锌、铅像锡、镍、锰、硅等都没有相应的品种上市交易。虽然我国期货市场有些商品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品种较少,缺乏国际上的互动。我国期货市场应继续推出有价值的期货交易品种,向世界看齐,积极将境外商品交易情况反馈到国内。

(三)确立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完善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4

 

最佳执行规则最初见于美国证券业自律组织的自律规则,并为美国证监会加以采纳,最后上升为美国联邦立法规定。该项规则也被欧盟、日本、韩国等纳入立法规定。然而,我国立法并没有最佳执行规则或者相似的内容。因此,笔者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最佳执行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立法所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证券法制建设。   一、最佳执行规则的理论分析   1.基本含义。   最佳执行规则(bestexecutionrule)是指证券公司在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时,必须以对顾客最有利的条件进行交易,包括考虑价格、效率、成本、执行与结算以及选择适合的交易市场等因素,应使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其具体考量因素主要包括最佳交易价格和交易成本的减少等,其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美国,最佳执行规则最通常的含义是:“交易时间内任何交易市场所能实现的最佳价格。”或者说,在同等条件下,投资者应能获得最好的价格。①   事实上,该规则的目标是逐步扩展的,即早期主要是要求为客户实现最佳价格,到后来开始强调为客户降低交易成本。为确保最佳执行规则得以具体实施,证券公司根据规定还负有制定最佳执行方针并予以公告等方面的义务。在证券交易市场,满足最佳执行规则的要求具有合理性。这主要是因为,从客户的角度而言,证券公司在信息上处于优势地位,而且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因此,监管者需要适用最佳执行规则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最佳执行规则主要是关注每个投资者利益的实现情况,因此该规则在满足投资者保护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保交易市场的效率目标。   最佳执行规则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法上的受托义务和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②   经纪商和投资者的关系属于关系。美国法学会2006年颁布的《法重述》(第三版)8.01条规定:“人对被人负有信义义务。在关系的事务范围内,人应忠实地为被人的利益从事行为。”美国证券法中的最佳执行规则与受托义务和信义义务是一致的。证券商与投资者关系的基础在于双方的信赖和信任,这也被称为信赖理论,或“特别情形”理论(“SpecialCircumstances”Theory),主要是指信任和信赖关系可以产生信义义务。③   也就是说,一方因另一方的行为而存在信心、信任和信赖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信义关系。另外,证券商对于投资者的交易处于控制或影响地位,因而证券商也应对投资者负有信义义务。   事实上,最佳执行规则早就隐含于美国证监会诉证券商的诉讼案件中。在该案中,证券商接受了投资者股票买卖指令,但并没有及时为投资者的利益而执行该指令。这种拖延行为明显违背了投资者的意愿。美国证监会认为,证券商对投资者具有信义义务,应为投资者的利益以最高价格出卖股票。④   美国证监会于1962年对该规则作出明确规定。这是第一个作出正式规定的监管机构。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在《公平行为规则》(RulesofFairPractice)中也作出了明确规定。1971年,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建立。该系统采用电子化、网络化交易,促进了交易竞争,使得交易商能够在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外获得报价。纳斯达克(NASDAQ)市场的建立对最佳执行规则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竞争机制下,证券商的最佳执行行为可以有为投资者提供最低交易成本的可能。   2.经济分析。   虽然法律上的最佳执行规则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建立公平交易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受到经济学界的批评。经济学家运用关系理论和信息费用概念分析认为,该规则不仅是法律上的虚构,而且也可能会导致交易市场低效率。⑤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理论,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由于证券商与投资者属于典型的关系,因此证券商缺乏追求客户最佳利益的激励因素。   根据委托理论,纪经商缺乏花费成本进行研究的兴趣以及为客户争取最佳的可能价格。被人不会采用成本效益方法去监督经纪商的执行行为。   由于存在自身利益的冲突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纪商也可能仅进行初步的研究来选择交易场所执行客户的交易指令,或者受到其他交易商的诱导进行交易,或者经纪商故意将流动性欠佳的交易市场定为最佳。因此,立法上要求经纪商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的目的只是在于克服激励因素的失调。   第二,美国证监会规定最佳执行规则的目的是执行最适宜的价格,没有考虑成本问题。这实际上忽视了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需要消费资源、花费成本。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被人或许不会考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最佳执行规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散户投资者并不能监督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证券商的执行效果不佳。而且,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应考虑经纪商的服务水平和执行质量。因为不论最佳执行规则如何实施,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总的交易成本是不变的。另外,最佳执行规则的法律概念具有模糊性,由此导致难以有效的实施,特别是实施过程的巨大投入。   尽管最佳执行规则在经济分析上存在着一定不足,但其目的在于寻求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委托问题的困境。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交易费用越低,则完成交易的可能越大。另外,根据科斯的契约理论,契约中的信义义务能够帮助解决双方当事人协议过程中因交易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合作问题。最佳执行规则正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来鼓励交易和市场参与,从而达到活跃交易行为、繁荣交易市场的目的。因此,该规则也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各国和各地区法律制度、规则体系和市场构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要求和效果也会表现出不同。 #p#分页标题#e#   二、美国证券交易最佳执行规则   1.基本要求。   最佳执行规则已经体现在美国证券法上的反欺诈规定、美国证监会规则以及自律规则中。例如,美国2010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第913(g)条规定,经纪商、交易商和顾问商对投资者负有信义义务。在提供投资服务时应最大化客户的利益,而不应当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应对所有的利益冲突情形进行披露,并征得客户的同意。但较为详尽的规定见于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的2320规则(NASDRule2320)。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2320规则(a)项规定,协会成员必须尽“合理努力”(reasonablediligence)以确定适合客户订单的最好证券市场,并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为客户购买或出售的证券是可能最好的价格。   根据2320规则(b)项规定,禁止第三方“挤入”(interjecting)会员可能获得的最佳证券市场交易,除非这种“介入”能为客户提高收益。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2320规则(g)项规定了“三项报价规则”(ThreeQuoteRule)。根据该规则,一般要求证券公司为客户执行非交易所上市交易证券指令至少获得三个及其以上经销商的报价。如果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系统显示的报价少于三个,允许实时更新报价。“三项报价规则”还豁免了部分非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发行人的证券。根据美国证监会2006年8月的修订,该规则适用于与客户的任何交易以及来自其他会员的客户的交易。也就是说,原始经纪商(originatingbroker-dealer)和收件经纪商(recipientbroker-dealer)都要受到该规则的约束。“合理努力”的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证券市场的特征,如价格、波动性、相对流动性、现有的通讯压力等;(2)交易的规模和类型;(3)所涉及市场的数量;(4)报价的获取;(5)客户订单的条款和条件。   2.实施措施。   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制度(NationalMarketSys-tem,简称NMS)为NMS股票提供了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措施。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条例(RegulationNationalMarketSystem,简称RegNMS)出台于1975年。美国国会授权美国证监会,根据美国证券法第11A条的规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即将全国多个单独的市场连接在一起的市场体系。美国国会要求证监会利用科技的发展创造、维护和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通过采用这些技术,美国市场体系得以高效、公平、有序运行,形成竞争的良好状态,并可以达到实现保障公众利益和投资者的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连接股票市场的交易指令建立统一的系统,使投资者获得最佳报价,最终建立纳斯达克市场以外的跨市场交易系统。美国的全国市场体系可以激励市场之间的竞争以及个人订单之间的竞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促使交易系统更新,然后要建立有效的股票定价机制。与其他国家统一的公开市场不同,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交易市场,包括自动化程度不同的全国和各地的交易所、完全的电子化交易市场(ElectronicCommunicationNetworks,简称ECNs)、造市证券交易商以及自动对盘系统等。在美国证监会看来,这种多元化的交易系统对于造就市场竞争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种分散的交易系统影响了价格发现过程的质量以及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因此,需要加强对执行最佳执行规则的监管。美国证监会2005年8月实施的全国市场体系条例就最佳执行规则的关键实施要素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令保护规则(OrderProtectionRule,Rule611)。该规则强调了为客户执行最佳价格的基本原则。当最佳价格能从交易市场的实时报价系统获取时,应该执行该价格。这就需要证券公司制定、维持、强化书面形式的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在全国市场体系中丧失交易机会。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执行指令时没有考虑其它交易市场可以即时获得的最佳价格。这就导致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降低,并导致成本增加。该规则也有一些例外,如执行跨市场交易订单或区域性订单以及需要快速报价和受到行业规范的限制等情形下,可以不受该规则的约束。   不过,这也提出了该规则实施效力的问题。   第二,信息接入规则(AccessRule,Rule610)。   为了保证公平、高效地连接全国股票市场的报价系统,该规则允许各种各样的连接供应商提供私人连接。该规则还对接入费用作出了相应的限制。该规则要求自律组织制定书面规则,以禁止其成员限制或阻挠与其它交易市场报价系统的连接。   第三,小额交易规则(Sub-PennyRule,Rule612)。   该规则禁止市场参与者显示、排序或接受增加股票价格不到0.01美元的报价,除非报价低于1.00美元。如果报价低于1.00美元,最低为0.0001美元递增。其原因在于,如果实施小额交易,那么竞争性指令的执行就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最低价格增量”规则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促进更大的价格透明度和一致性。   第四,市场数据规则和计划(MarketDataRulesandPlans,Rules601and603)。在自动报价系统交易市场,显示的报价是即时接入美国各证券交易所、另类交易系统(AlternativeTradingSystems,简称ATSs)和场外做市商等的价格。根据该规则,一旦某股票的最佳买入价或卖出价公开出来,任何指令都必须传入该交易场所,并执行交易。该规则加强了现有的市场数据系统,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美国股市可以获得的最好的实时报价以及股票市场的最近交易情况。对于每支股票,报价和交易连续不断地从许多不同的交易中心搜集起来,然后以整合的数据流传播给公众。因此,美国各类投资者都可以获得全国股市有关最好价格的可靠信息。   三、美国与欧盟最佳执行规则立法之比较   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arketsinFinancialInstrumentsDirective,简称MiFID)中的第2004/39/EC号指令和第2006/73/EC号指令对最佳执行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美国与欧盟关于最佳执行规则的立法规定和实施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p#分页标题#e#   1.基本规定不同。   美国最佳执行规则主要表现为自律规则,因而较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根据欧盟2004年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第21条的规定,各成员国应要求投资公司采取合理措施获取相关信息执行客户指令。也就是说,欧盟法上的最佳执行规则需要各成员国转化为国内立法。而且投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和实施执行客户指令的政策。由此,上述规定的描述性或原则性以及灵活性也招致一些学者的批评。⑥   例如,由于缺乏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测试目标,投资者对于交易结果是否符合其最佳利益难以准确评估;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因有可能获得最佳执行分析服务而风险较低,而散户投资者因获取的交易结果分析和市场信息非常有限而风险较高等。   2.实施对象不同。   在欧盟,最佳执行规则主要适用于散户投资者。   投资公司不必针对与其类似的机构实施最佳执行规则,如其它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经理人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如果监管当局允许,投资公司也可以将主要的非金融公司视作相对应的机构。当然,适当的类似机构也可以选择实施最佳执行规则。由于投资性机构或买方公司(buy-side)通常代表了潜在的散户投资者等受益人的利益,为了履行信义义务,这些机构也有义务寻求商业行为规则的保护。然而,在美国,最佳执行规则的适用则更为宽泛,以至于根据资产分类或客户情况没有适用的例外。   3.涵盖范围不同。   在欧盟,根据规定,最佳执行规则涵盖了所有的金融商品。然而,考虑到市场结构和金融商品性质的差异性,实际上很难确定广泛适用同一的标准。   因此,实施最佳执行规则必须考虑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不同交易环境,以及金融商品的类别。对于股票而言,由于其主要是集中竞价交易,交易前后市场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对于最佳执行结果容易判断。因此,最佳执行规则最好适用于有一定交易规模的交易环境,如中央交易市场。而最佳执行规则难以适用于固定收益证券、结构性票据、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商品。在美国,该规则适用于证券市场。   4.判断标准不同。   在欧盟,适用最佳执行规则的时候,投资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指令的特性、金融商品的类别、交易场所的情况,以及金融商品的价格和交易成本。而且,欧洲证券监督委员会颁布的监管指南将“综合考虑”视为最佳执行规则的最相关的因素。可以说,最佳执行规则在欧盟很宽泛,可以界定为最佳的“可能结果”,其判断要素包括价格、效率、执行和结算的可能性、规模以及指令的性质等,但并不仅限于价格。⑦   而在美国,所要考虑的标准包括证券市场的特征(如价格、流动性和易变性)、交易的规模和类型、市场检查的多寡、报价和术语的可得性,以及投资指令条件,等等,但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5.实施条件不同。   对欧盟各国而言,交易市场的连接是最佳执行规则得以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因为欧盟市场包括众多的受监管市场(regulatedmarkets)和另类交易系统。由此,最佳执行规则的实施给管理、技术和竞争带来了挑战。因为各交易市场的连接需要很大的投入,除需花费巨额成本外,文件保管和监督执行也存在问题,主要是投资公司不得不分析其最佳执行政策的实施情况,以防不能达到预期结果。而美国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最佳执行制度。   四、立法启示   从上述分析可知,最佳执行规则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信义理论具体化为客观的行为准则,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最佳执行规则不仅有利于规范证券公司的交易行为,而且为投资者判断、评价交易执行情况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最佳执行规则适用主体并不限于证券公司,还包括其它从事金融商品交易的机构。这反映了加强证券市场乃至于金融商品市场行为监管的一个发展趋势。不过,最佳执行规则目前并没有体现在我国立法中,表面上来看,我国还缺乏竞争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尚无法为客户实现某种证券交易的最佳价格。但是从美国的规定来看,最佳执行规则也适用于场外市场(OTC)的金融商品交易。⑧   基于此,我国立法应借鉴最佳执行规则的合理因素,如,降低交易成本、考虑价格因素、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等。其理由主要有:第一,最佳执行规则是证券公司诚信义务的具体表现。证券公司对于投资客户负有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应为投资者的最佳利益服务。我国立法需要将抽象性的诚信原则和公平理念等具体化为行为准则。第二,最佳执行规则体现了利益上的平衡。即需要平衡处于垄断地位、专业地位的证券公司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有力的价格保护。第三,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证券公司通常具有经纪商、交易商和顾问商的多重身份。证券公司为了追求更多的佣金或增加销售额,可能会推荐或销售不适合于投资者的金融商品,并造成投资者的利益损失,而最佳执行规则可以为证券商提供明确而具体的行为指引,具有确定性、导向性和可预期性。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5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又一轮大发展、争创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重点。镇海区地处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已经刻不容缓。航运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能否实现航运业的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战略的成效。为此,进一步明确镇海区发展航运业的必要性和优势,进一步形成实现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共识,为镇海区“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海区航运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时期,镇海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航运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促进航运业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航运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全区七大专业市场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不仅经受住考验,而且化危为机,进一步壮大了整体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航运业占有一席之地。

1、从纵向比较看,“十一五”时期镇海区航运业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运力规模均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航运企业规模快速增长。航运企业数量从“十五”期末为5家,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激增至25家,翻了两番多。二是船舶数量和总运力双双大幅增长。2010年末拥有船舶113艘,是“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65艘的近两倍。年平均吨位增长率达到45.28%。总运力从2006年末的22.25万吨,到2010年末增长至98.94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发展之快为全省首例。三是实现了航运业多元化发展。集装箱船、高速客轮、游船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拥有集装箱船8艘、高速客轮2艘、游船9艘。

2、从横向比较来看,镇海区航运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宁波航区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船舶数量从2006年仅占全市的10%,到2010年增长至17%。总运力从2006年占全市的10%,增长至2010年的21.6%,位居全市第一(见表1)。另一方面,在宁波航区,以镇海为代表的油品、化学品运输已成为宁波水运行业的三大特色区块之一,实现经济效益与规模的双双飞跃。

二、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尽管镇海区航运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浙江已经成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示范区之后,镇海区航运业的发展现状与其在宁波核心示范区中的地位不相称,与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不相称,加快航运业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1、从国际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海洋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外历史证明,传统的世界强国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从海洋走向繁荣和强大的。近5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而海洋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1%,每10年翻一番。1990年之后的10年里,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10倍,我国的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却创造了60%的GDP,这在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海洋。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载体,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各海运国家均将航运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航运业发展。世界主要海运国家,特别是APEC各成员国一般都限制外商从事本国的沿海和内河运输,以保护本国航运业发展。韩国、墨西哥、菲律宾等国家规定货载优先或货载保留等措施,对本国船舶承运进出口货物给予一定的优先权或货载比例。

2、从国内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航运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一方面,全球贸易迅速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资本、资源以及产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进一步促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推动了贸易的高速增长,为航运业带来巨大的运输需求,也为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空间。航运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新战略。我国拥有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十一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预计2020年前平均增长率可达20%,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的航运业必将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行业。

3、从浙江省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已经成为浙江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构筑“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提升区域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载体。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浙江省迫切需要一个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浙江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再创浙江优势的发展战略,海洋与港口无疑是浙江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着力点,也是浙江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最佳结合点。航运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宁波大市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宁波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战略举措。港航服务业在宁波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中具有战略优先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的“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按照这一规划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被纳入宁波市“六个加快”重要战略。宁波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做到“三统筹”、“四着力”,即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教研发能力,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把宁波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p#分页标题#e#

5、从镇海自身发展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需要。一是镇海建设“港航强区”的需要。港口发展具有产业集聚的作用,可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极易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据有关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航运业发展为镇海区构筑临港石化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三位一体的物流港航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打造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区的需要。镇海地处我国黄金海岸、黄金水道“T”字形经济带核心区,大宗生产资料交易配置功能日益突出。航运业是对外经济联系纽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加快发展航运海洋经济,有利于与相关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三是镇海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需要。在《宁波市镇海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航运业的发展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之一。镇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依托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宗货物物流枢纽港、镇海经济开发区、机电园区,发展三位一体的物流港航体系。作为重点发展环节之一的航运业,是镇海各大园区对外的纽带,计划至2015年,海运总运力将超过200万吨。提升发展港航服务业,充分挖掘现有航运企业潜力,改善运力结构,使水运运力向大吨位、远洋化发展,鼓励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在保持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投身国际海运市场,是镇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镇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镇海区“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演进速度较慢,2005年区属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关系为3.5?57.7?38.8,2010年为2.3?60.4?37.3,可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几乎没有调整,二产比重高于宁波全市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因此,“十二五”时期镇海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发展以航运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镇海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三、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镇海已具备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镇海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黄金结合点,具有承接世界临港产业向我国长江流域转移的区位优势,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突出。镇海港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海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使用岸线3683米,开发潜力巨大。“二桥一路”的建成,全面改变了现有区位格局,使镇海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与上海的距离,使宁波迈入长三角地区同城时代;舟山连岛大桥的建成,为镇海提供了前方深水港资源,也使之由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末梢地位变为枢纽节点;宁波绕城高速的建设,使镇海纳入了宁波中心城区交通圈和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

2、政策优势突出。一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宁波定位为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与上海、舟山等城市相关功能配套的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要构筑“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二是浙江目前与山东、广东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海上浙江”战略将涵盖船舶与港航工程、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岛开发科技示范等多个领域,镇海作为实施“海上浙江”战略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具备大力发展港航经济的潜力。三是2006年以来镇海区单独出台了扶持航运业发展政策措施,对航运企业的扶持力度达到了110%;调整运力奖励结构,鼓励航运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航运业发展政策长效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腹地经济优势。腹地经济是港口经济的重要源头。镇海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港口可立足宁波,辐射全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一是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将促进我国资源进口需求的大幅提高,给港口大宗散货吞吐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宁波市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台阶。2010年宁波市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十一五”时期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7亿吨增加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520.8万标箱增加到1300.4万标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891亿元增加到10867.5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由334.9亿美元增加到829亿美元,这些都为镇海港航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镇海临港产业全面发展为镇海航运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撑。镇海港区形成了六大专业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其中,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之一,2010年进场的交易企业有300余家,市场成交额达120亿元;镇海再生资源金属园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进口再生资源园区化管理试点园区,进园企业60余家,年进口拆解废旧金属100万吨以上,2010年销售额达91亿元;镇海煤炭交易市场集聚了近70家煤炭企业,2010年完成煤炭吞吐量超1500万吨,销售额达到100.9亿元。除专业市场外,区域内还形成了一批包括期货交割库在内的仓储型物流企业、配送加工型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具备了发展包括航运业在内的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4、基础设施优势。镇海港现有经营性泊位码头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5万吨级泊位2个,拥有全国第一座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和全国最大的五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形成了液化、煤炭、内贸集装箱、散杂货等四大物流亮点。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了3782.7万吨。“十二五”期间,将再建5个泊位,包括化工专用码头和散杂货码头,码头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为整个“三位一体”的现代港航物流枢纽港发展奠定良好的港口基础。成立于2007年12月的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是宁波市“中提升”十大功能区块之一。枢纽港共分钢材、木材、煤炭等十大区块,总面积9.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以海铁联运为支撑、面向浙江和华东、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物流、贸易和信息管理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镇海中国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镇海金属园、镇海煤炭交易市场、镇海钢材市场、木材市场以及货运市场等六大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临港型特色物流产业,是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信息和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p#分页标题#e#

5、公共服务优势。近些年来,镇海港区服务功能迅速提升,政策服务不断完善。一是制定出台了物流枢纽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导向。二是信息化课题研究已经启动。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交易、物流、仓储与港口、铁路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实时交换,全面提升交易手段和物流效率。目前该项目已委托宁波工程学院进行前期课题研究。三是期货交割库集聚工作有序推进。为实现物流枢纽港区域期货交割库功能的集聚,物流枢纽港支持国储浙江837处做大做强郑州商品交易所PTA及大连商品交易所塑料(LLDPE)指定交割仓库的商品交割量;支持宁波港九龙仓仓储公司申报黑色、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资质,并已获得上海期交所有色金属交割库资质。四是金融服务平台逐步搭建。物流枢纽港已与有关金融单位签署了合力推进物流枢纽港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的合作协议,并积极与保险、通信、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制度,提升区域服务功能。

四、提升镇海航运业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镇海作为海洋资源强区,必须把握机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野来审视海洋发展战略,谋划海洋经济,推进航运业跨越式发展,为“海上浙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强化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开发。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开发是实现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优化航运投资环境,加强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运输的畅通无阻,以港促航进一步带动航运业发展。一是支持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航道整治,建设镇海港19#、20#液体化工泊位,21#、22#、23#通用散货泊位等5个深水泊位。调整和优化泊位功能布局,提升改造现有泊位,改造港口货物装卸、堆存、转运设备。启动七里屿港口建设前期研究,积极规划镇海港新增泊位建设。“十二五”时期,码头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通过规划建设新码头,远期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二是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以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贸易港、物流港和智慧港建设,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物流、贸易和信息管理中心,快速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七大专业市场,实现市场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会计等中介服务和海关、国检等行政审批服务功能。三是推进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推进新一轮的炼油一体化项目建设,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与此相配套的有宏远化工、中庆石化、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以及韩国SK,德国朗胜等等一批大型石化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发展石化精加工和生物化工产品以及石化资源性产品,促进石化产业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价值高端化发展,努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石化产业体系,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6

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投资,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第一,商品投资可以很好地抵抗通货膨胀。金融投资的商品在一揽子商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商品投资收益同通货膨胀率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优化投资组合。Gorton和Rouwenhorst研究发现,商品合约同股票有着相似的平均收益,但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品合约的收益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不同;并且商品投资收益波动性比股票和债券小得多[2]。第三,投资商品可以对冲风险。比如投资商品期货可以对冲汇率等变动的风险[3]。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商品市场投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上,其中多以衍生品市场的商品期货合约投资为样本。Chopra等研究了等权重商品期货的抵抗通货膨胀和提高组合表现的作用,发现商品期货投资收益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着正相关,而且增加商品期货投资能够降低资产组合波动而不影响收益[4]。商品期货和股票有一定的相关性,KennethA.Froot将房地产、商品期货和股票的收益进行对比,发现商品期货比房地产和股票投资更能有效对冲未预期到通胀风险[5]。Gorton和Rouwenhorst的研究还发现,商品期货不仅与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相关性,还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变化有相关性[2]。

对于商品投资收益表现良好的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eorgiev利用1990年至2001年间GSCI指数来研究直接投资商品期货的风险收益特性,认为之所以商品期货投资收益表现良好,一是对未预期到的通胀表现良好,二是当现货价格波动时,“滚动”的期货合约有正的收益[6];Nij-man和Swinkels从投资组合有效前沿角度给出了商品期货良好表现的原因,他们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研究发现商品期货可以改变养老金的有效前沿,从而改善投资组合[7]。多数研究宏观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般是以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为样本的,Balduzzi,Ed-win,Elton和Green发现美国国债价格受多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8]。对于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TangKe和XiongWei认为,金融化的商品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9]。Roache和Rossi研究了商品价格对宏观经济消息的反应,在剔除了美元的影响因素后,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对于不利经济消息的,贵金属金却有着最显著的避险功能[10]。现有的文献对于此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做了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推高了商品价格,并且对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做了分析,认为对于优化投资组合而言,持有商品投资非常重要。但对于商品金融化的形成背景、形成机理和市场表现特点等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试图说明。

二、宏观因素的传导机制

金融化的一般概念就是把可交易的价值物品转换成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品的经济系统或经济过程,使人们更加容易进行金融交易。商品金融化的发展是以经济金融化为背景的,弗里德曼等芝加哥学派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理论的提出,为金融体系和银行放松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Palley分析了美国债务的变化,他认为美国债务规模扩大化可以充分说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经济金融化开始[11]。在之后的年份里,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结构性转换,金融交易量显著增长,金融业获利巨多,大量投资者开始进行金融资产投资,这反映出了世界经济的金融化。经济金融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金融业部门的产值在不断变大,金融部门的利润与非金融业利润比值在不断增加,资本份额产生变化,利息份额增加。经济政策也倾向于金融化,比如全球化政策主张各国放松资本控制,诸多提倡私有化、减税和放松管制的政策都推动了金融化的发展。商品金融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参与到商品市场的货币量增多了,这些货币量超出了一般的需求范畴,在商品市场上进出,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使商品价格变化容易受到供求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如美国一直实行着量化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投放货币量,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李稻葵和张双长认为资产价格对家庭消费、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借贷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在分析产品价格时不能忽略资产价格。他们以资产价格为核心创建了新宏观经济分析框架[12]。资产价格可以通过托宾Q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财富效应等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从而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对总产出有着正的影响。而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价格并不是单一的价格,而是由多个市场决定的,比如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可以影响商品价格。

三、宏观经济因素与商品价格关系分析

从理论上而言,金融机构会对宏观经济因素做出反应,调整其投资组合,进而影响投资组合中商品的投资,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宏观经济因素间接作用到商品市场上。我们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分析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VAR模型是把多个变量当成一个系统来回归。对于宏观经济因素,我们可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量?M2?、股票市场?Stock?、利率?Rate?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观察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Y?变化的影响。大宗商品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原油和小麦,数据选取从1993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美国经济数据,其中2011年1月和2月的商品价格数据缺失。首先利用STATA软件对各时间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发现各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其中d_m2表示M2的一阶差分,其余类推。五、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金融化的发展,商品市场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化的特征。周丽娜指出,商品不仅有其本质的商品属性,而且还有金融属性,商品交易过程中金融因素的参与使得商品的金融属性得以体现[13]。商品的商品属性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金融属性是商品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等。在商品金融化背景下,商品市场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从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来观察。

(一)商品衍生品市场金融化

1.商品交易主体的金融化商品交易主体的金融化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参与商品交易,商品交易主体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商品交割的买卖双方,金融机构参与商品期货买卖后使得商品价格不再仅仅由供需等基本因素决定,还受到各种金融因素的影响。以往的期货市场参与者主要有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者———指数投机者[14]。指数投机者一般只持有多头头寸,采取买入并“滚动”持有的策略。如果商品指数上升,则指数投机者获利。商品期货合约没有实际产出,唯一获利来源是期货合约价格的上涨,购买商品期货指数被认为是一种投机行为。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套期保值者、传统投机者和指数投机者的特点。Masters和White指出,商品?甚至是指数内?的现货价格指数受到即将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的影响[15]。通常是现货市场上供给短缺或者投机需求过剩导致期货价格上升,而最近的价格上涨却有相反的趋势,期货价格会高于现货价格许多,说明有投机力量主导着市场。我们可以从CFTC划分的商业头寸和非商业头寸的变换来观察。图7分别为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末纽约期货交易所铜的商业头寸与非商业头寸的情况。2000年以前,商业头寸与非商业头寸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在20%~30%之间,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非商业头寸迅速增加,投机者大量进入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场,遇到金融危机后非商业头寸的比例又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历史上的高位,可以说,投机者作为市场参与者,他们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图7说明投机者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指数投机者把商品期货合约当作对冲通货膨胀优化投资组合的工具,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指数投机者当中时,商品价格表现与投资组合其它资产的关系就越密切,指数投机者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商品金融化的发展。

2.商品交易机制的金融化在衍生品市场上,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推动商品金融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描述中探寻商品交易机制的金融化表现。交易指令化。比如商品期货交易可以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也可以在场外市场进行。客户在按规定足额缴纳开户保证金后,即可开始交易,进行委托下单,通过指令完成交易。常用的交易指令有市价指令、限价指令、止损指令、取消指令等。在正式交易时,客户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或者互联网下单。交易指令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缩短了交易的时间。价格形成自动化。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公开喊价方式和计算机撮合成交两种。公开喊价属于传统的竞价方式,靠的是人力,速度较慢。计算机撮合成交是一种计算机自动化交易方式,是指期货交易所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指令进行配对构成,其特点是生成的价格准确、连续。程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某种约定的条件形成证券组合,并且构建组合交易指令,实现自动下单的交易过程。利用程序化交易,主要是为了进行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程序化交易可以设置盈利率和止损率,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在交易后时时监控损益和保证金要求,动态管理保证金。另外,在期权交易市场上,也出现了以商品期货合约为标的的期权交易类型,在互换市场上也不断有新的商品互换类型出现,使商品价格固定在约定水平上。这些都是商品金融化带来的交易机制的变化。

(二)商品现货市场金融化

1.现货交易的类期货化?1?现货仓单标准化。同期货合约一样,现货市场的仓单也是标准化的,其内容是预先规定好的。以现货标准仓单为交易标的,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同货异地同步交易,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起来。现货仓单的标准化,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避免了假冒产品。?2?现货物流标准化。现货仓单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货物流的标准化。现货物流单据票据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进行现货仓单网上交易的基础标准,也可以实现对现货交易进行有效宏观监控。现货物流标准化对现货物流成本和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参与现货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益相应的获得提高。?3?网上交易集中化。现货电子市场交易有着严格的市场交易制度,所有的交易最终在网上集中完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也称网上现货交易或现货仓位交易,是采用计算机网络组织同货异地、同步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

2.现货交易门槛降低现货市场不仅有现货交易商,还出现了投机者。买主和卖主很难在同一时刻提出数量相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这就需要投机商从中买卖,赚取差价,承担投机风险,促使现货仓单成交,使得交易变容易了。投机者的参与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了现货交易量,保持了价格体系的稳定。同时,现货交易目前也实行对冲制度、双向交易、T+0制度和履约金制度等,这些新制度的出现给现货交易带来了便利,交易灵活,所需金额比较低,使得交易门槛降低。

3.现货市场金融创新商品金融化也促进了现货市场上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在铜价不断攀升时,ETF证券公司推出了现货铜ETF?铜交易型开放式基金?;黄金非货币化以后一直延续进行的纸黄金交易;以及为规避油料市场风险的油的纸货交易。这些交易方式取代了实物交割,降低了商品的储藏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金融化的发展。六、研究结论及展望本文首先从商品价格变化的现象入手,从货币发行角度来探寻商品金融化的形成机理,接着利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会影响商品市场,随后建立了宏观经济指标与商品价格的VAR模型,从实证角度探究宏观经济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商品市场会直接受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金融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通过投资组合把商品市场和其它资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商品价格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体内投入大量货币,金融机构把过多货币带入商品市场,短期内会对商品市场造成冲击,商品价格上涨,而当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时,价格会有所缓和。最终结果是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增加商品合约的供给。

第二,货币供给量和CPI与原油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股票市场表现和汇率波动也显示是原油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宏观经济指标对小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显著。说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能够对原油价格造成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原油价格波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相比于小麦而言,原油的金融化程度更高,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指标变化的影响。

第三,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升高,利率及股票市场上涨,也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有正向冲击。商品价格不再仅仅受到自身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宏观经济变化的冲击。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商品价格曾经从高位剧烈降低,而美国推行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商品价格。当市场出现货币量化宽松终止的预期时,大宗商品?如黄金?价格也迅速下跌。

第四,商品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金融化现象开始显现。大量机构投资者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越来越便捷;现货市场也开始出现类似期货合约的交易方式,交易门槛降低,现货市场也不断出现新的纸质交易方式。商品市场交易机制等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上操作,但也鼓励了商品市场上的投机套利炒作等。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7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模式

1引言

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产业进行改革,才能在国内市场甚至全球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的发展更是要跟上互联网时展的脚步。从2004年至2018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15年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1],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更是直接相关。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多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规模化建设不足。农民抱怨农产品销售不容易,销售价格低,消费者往往买不到新鲜的农产品。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流通等方面存在矛盾,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与农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于是,优化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有众多学者已深入研究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领域,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熊一凡(2018)等指出家庭农场的销售渠道受农场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互联网销售的了解、农产品销售区域、产品认证等影响[2]。潘成华(2016)指出我国家庭农场农产品销售的多种渠道模式,揭示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发展趋势[3]。黄思杰(2018)指出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冲突,并提出了协调冲突的对策,希望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4]。综上,对于我国农产品双渠道销售的研究仍是研究热点,但现有文献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从国内外农产品销售现状的视角出发,旨在借鉴国外农产品销售经验,发现我国农产品销售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我国农产品销售提供实践指导,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国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分析美国、日本典型国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2国内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研究

2.1国外农产品销售渠道

美国、日本分别是东、西方国家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代表,各国借鉴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旨在再根据本国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细节上改动,发展为基于本国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于是,在该部分我们对美国和日本典型销售渠道分析,探讨作为典型国家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优势所在,为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发展提供参考。美国土地宽阔,农业发展集中,农产品发展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粮食作物产区,经济作物产区。它主要位于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和密苏里州的大湖区的西南部。美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环节少且效率高,主要以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渠道销售模式为主[5]。此外,还有许多批发商的配送中心、零售商的配送中心、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大型超市、连锁店或食品餐饮店,它可以快速、新鲜和高质量地提供给消费者。少数通过集货批发商,中间批发商,委托贩卖商等再送往各配送中心,极少数农户直接在农贸市场和露天市场贩卖[6]。日本是工业型国家,且国土面积狭小,作为农业用地的数量甚少,所以日本日常所需农产品多依靠进口,其农产品营销渠道十分复杂。日本农产品生产或进口后到产地集货市场、产地集货组织到批发商再到零售行业买卖二级批发商再到个体批发或零售,最终,才到消费者手中。虽环节多,效率却不低,这主要得益于日本“三位一体”的农产品物流模式[7],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高度组织化的农民协会和健全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制度,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缓慢的问题。综上,我们发现美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环节少且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快,而日本的农产品销售有物流设施完善、高度组织化和制度健全等优势。然而,这些优势都是我国农产品销售所欠缺的,学习国外优秀经验,可以帮助我国解决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完善。基于美国和日本农产品销售模式分析,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下国外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①农产品种植地集中,容易形成专业粮食作物产区,易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种植基地。②类似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渠道,提高效率,使农产品从产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③加快物流行业发展,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2.2我国农产品的销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虽不断发展,但仍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想要加快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发展,首先就要对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产品销售的发展现状如下: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并发展迅速。20多年来,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2016年,综合市场摊位有426,604个,年交易量达到16,539.21亿元,农产品综合市场营业面积达到2,402.51万平方米[8]。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不仅数量上增长迅速,而且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改善。总体上看,我国市场建设更加全面,规模不断增大,运作质量日益乐观。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主要的流通领域,农民、批发商和零售商都将在批发市场上进行贸易。在我国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完全,物流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批发市场能使信息汇聚,促使农产品流通买卖,其承担着全国70%的农产品集散重任[9]。③基于分销,超市、大卖场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农贸市场的经营形式已经逐步改变。农产品不局限于只在农贸市场售卖,超市、一些大卖场都开始售卖农产品,这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④农产品的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农产品自营户和专业户的发展,使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衔接不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农产品营销中介的发展,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脱困,在不同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2.2农产品销售现存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销售虽然一直在快速且不断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营销主体不成熟,规模小。农产品市场的主要营销实体是农民、个体经营商、批发商,营销主体分散,而专业的农产品销售公司也很少。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农民为单位生产的,规模小,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营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没有竞争优势,无法成为农产品营销主体。②农产品销售环节繁琐,效率低。现多采用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批发商是主导者,农民将农产品卖给批发商,然后将其出售给二、三级批发商,然后再出售给零售商,最后它到达消费者手中。虽现代技术先进,可采用现代农产品销售方式,但农村基础网络设备不完善,农民普遍操作计算机水平低下,导致现代营销方式没能广泛运用。③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关乎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也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改进农产品的质量监督非常重要。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有些人员为谋取利益,非法售卖禁用农药,使用禁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10]。④受交易方式影响,农民获得的市场信息不完善。传统的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无论是批发商,还是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农民获得的市场信息往往不如中间商完善,这就导致农民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的购买价格便宜,农民获得的市场利润自然也不能与批发商相比。

3我国农产品销售的优化措施

为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帮助农民解决销售困难,加速农产品的流通,改善农产品销售的现状,下面对优化农产品销售提出几点建议:

3.1培养有力的农产品营销主体

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上,营销主体的整体实力在农产品销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农民和个体经销商向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经营。鼓励支持发展大规模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改变农业发展现状,朝着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这样农业规模化程度和产业现代化程度将会得到提高。还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注重农产品加工,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朝“企业+农民”的流通方式迈进。

3.2缩短营销渠道,为超市和企业拓展更多的营销渠道

大多数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来自批发商手中,然后到终端零售商和消费者销售,流通渠道长,效率低。超市的人流量更大,经营时间更长,走“农民+超市”的营销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流通时间,增加销售量,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利润,而且超市里的农产品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包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3.3完善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执法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建设;完善标准化生产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责任制度。

3.4改革农产品贸易方式,促进市场信息的流通

现货交易是目前农产品市场主要的交易形式。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缺点,例如,农产品的价格不明确,农产品运输方面做得不完善,交易效率低,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改革交易方式。它可以逐步采用各种交易方式,如拍卖交易,现货仓单交易,期货交易等。农产品拍卖交易是指在由供应商提供农产品,拍卖师在现场组织承销商投标交易的交易行为。这种交易的优势在于交易效率高、价钱公道透明、交易费用低,由于交易环境公开公正,欺诈行为得以减少,拍卖交易也能减少生鲜农产品损耗,增加销售量。如云南鲜切花拍卖交易。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都会进行紧张激烈的鲜切花拍卖,多则每天卖出数百万枝鲜花。在拍卖中心按品质对鲜花分为A、B、C、D以及级外品五个等级。拍卖师会先把花定一个较高的起拍价,然后逐步降低价格,买家现场看花,觉得价格合适将其拍下,交易完成。交易达成后,花农当晚就能收到拍卖中心反馈的成交信息,第二天就能收到交易款,而鲜花则连夜打包送到机场运输出去。云南鲜切花拍卖交易使市场信息快速传递出去,增加了鲜花交易量,减少鲜花损耗[11]。农产品的现货仓单交易是按仓单交易期货商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同货异地竞价。标准化的仓单交易可以缩短交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还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如“鼎香天”香茶。在2013年9月金鼎茶业与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签订香茶上市协议,2014年1月香茶成功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创香茶销售新模式,而金鼎茶业自有品牌“鼎香天”成为交易所指定交收品牌。自上市后香茶每日交易额平均在5亿元左右,一天的交易额是传统现货交易市场一年的交易额,这种现货仓单交易不仅增加了茶叶销售量,而且也为消费者所购买的茶叶提供质量保障[12]。农产品期货交易是一种基于现货交易和长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先进的交易方式,它指的是市场价格波动变化的风险,以及那些大量同质商品的风险,通过商品交易所的经纪人,以公开竞争的形式买卖期货合约[13]。期货交易可以节省商品流通成本并促进公平竞争,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期货交易处于不可接受状态,且过分投机是常见的,因此,加强期货交易的特殊立法是必要的。多样的交易方式增加了农民获得的市场信息,能有更多的交易方式出售农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结束语

商品交易市场范文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仍然主张比较优势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然而却无法解释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Linder(1961)提出“重叠需求”,认为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共同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一个国家的平均收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需求偏好,而两国之间的贸易范围则受这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的影响,若两国之间没有共同的需求,则两国贸易无从发生。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出口那些本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具有代表性需求的商品。

1.国内需求关联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带动和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好处称之为国际贸易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之间相互需求的强度影响着各自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当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低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时,本国将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出口产业有着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能为出口国赢得巨大的国际贸易的利益。

2.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国内需求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Krugman(1980)提出了“本土市场效应”,认为若两个国家都有着非常显著差异的需求偏好,每个国家都将瞄准其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产业,并用于专业化的生产,而在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形之下,每个国家最终将成为其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的净出口国;而在非完全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若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拥有较大规模的内需,那么这个国家将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而Amiti(1998)及HolmesandStevens(2005)通过模型分析一致认为:国际贸易模式确实对国家市场规模具有依赖性。由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众多学者纷纷引发了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关注,并对经典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模型拓展,“本土市场效应”的普遍存在性和稳健性得到了有力证明,而这也表明了国内需求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并且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

2.2国内需求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

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是怎样受国内需求的影响的呢?分析认为,国内需求构成了国内市场,而国内市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影响了商品的生产和贸易。一个国家的交换能力体现了该国内需市场的广狭,只有具备交换的需求和交换的能力才能实现交易。而交换能力的大小限制着分工的程度,深化分工,有助于促进扩大市场交易的范围,促进分工与交易市场形成循环促进机制。专业化是分工的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专业化是企业在较大规模市场中应该具备的优势,效率由专业化产生,专业化经济程度高的产品更受市场的欢迎,进行贸易的可能性更大。市场竞争的程度,商品交易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国内需求与分工以及专业化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交易效率的改进促进着国内和国际的贸易依存度、市场规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增长。并且,当分工随交易效率一同增长,超出了单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所能适应的程度时,国际贸易便会从国内贸易中产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