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数学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期中数学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期中数学总结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1

从客观角度来看,差异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弹性分层方法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学有所获,改变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和态度,以激励、促进的策略来让学生从心底真正的喜欢上学习,而不是盲目的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学习。差异教学是对现行班级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让“差异”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而不是让“差异”成为学生学习的负累。

二、高中数学差异教学实践

数学是科学学科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使得已经习惯初中数学学习模式的学生在刚步入高中学习阶段时会非常的不适应,这种情况一般会在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当中有所体现。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再是“尖子生”,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吃力,原本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数学学习,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初中到高中学习阶段的角色转换、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自信受到打击而导致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和自我学习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改变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重拾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而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更是不同,所以想要激发出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上,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分为3层,(3层最好,少了体现不出差异性,教学效果不好;多了授课难度加大,容易适得其反)其中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为A层,学习水平适中的为B层,学习水平较高的为C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进行习题要求。

三、高中英语差异教学实践

在进行高中英语的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首位。因为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的很大的不同,所以想让学生完全抛开汉语语言在他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来客观的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少不了英语,所以教师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是英语课程。当然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用差异教学模式来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仍将他们分为3层,分层方法同上。

四、总结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初中数学;影响

茶文化是一种从中国起源的文化,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精神特点和内涵,并且对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饮茶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蕴含人生哲理和精神理念,发掘茶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潜在内涵,将其融入教育事业中,利用茶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涵养,让学生从中逐渐学习并继承中华优秀礼仪,不仅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为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坚持不懈地学习精神提供助力。

1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茶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是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饮茶习俗中形成的文化,包含茶艺、茶德、茶品、茶具、茶俗、茶文化遗迹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在千百年传承中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从茶文化中显露出来不经意,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中华茶文化发展到现代,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化内容,并且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和内容对多个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文化艺术、旅游行业、经贸商业、科技教育事业等,具体表现形式如茶艺表演、茶俗旅游、茶产品销售、茶文化交流展会等。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国已有多个试点学校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部分学校会带领学生学习关于茶艺、茶道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学习茶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和哲理等内容,通过学习茶文化中蕴含的品格,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熏陶及影响,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将茶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其中蕴含的辩证哲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应用思路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深入理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从茶历史、名人事迹、茶作品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革历程进行了解,并以辩证的思想分析茶文化出现变革的真正原因,消除茶文化在当代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使当代民众能在当代依然应用茶文化相关思想解决价值冲突问题。第二,应用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行为、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能让其在古朴的茶具中、安静的品茶环境中、专注的煮茶流程中感受到茶文化平心静气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消除毛躁情绪、抵抗信息时代中的各种诱惑、静下心专注学习,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

2茶文化对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

2.1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

数学思维就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理念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思维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特征,也是人脑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能否灵活的应用数学思维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问题之一。茶文化中蕴含的严谨性、逻辑性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国最早利用茶的历史可追溯到4700年前,最开始古人在饮茶时是直接将生叶煮制。后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制茶工艺,从采摘到成品销售,现代所有的茶叶产品都需要经历严格的筛选、晾青、杀青、揉捻、闷堆、发酵、干燥等工艺。每项环节中都需要对温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每道工序的间隔时间、应用顺序需环环相扣,一点差错都会对整批茶叶的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煮茶、品茶也有相应的流程,各项流程看似繁琐实则关系紧密,这样才能让品茶人品尝到最具风味的茶汤。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能通过不同种类茶叶的口感得到心灵的净化,或清爽甘醇,或浓厚甘爽,这让品茶人感受到所有茶叶必定是在制茶人以严谨的态度和逻辑思维制成,从而受到感染。

2.2培养学生细致求真的态度

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支撑其他逻辑学科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必学科目中增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只有以严谨的思维、求真的态度、高效的计算方法开展数学学习,才能切实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并为其他逻辑学课的学习提供帮助。茶文化中也充分体现出细致求真的态度。如上文所说,茶叶的制作工序非常繁琐,每道工序都具有诸多要求,如在茶叶采摘环节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确定采摘部位。部分茶叶只能采摘顶芽和芽旁第一片叶子,该种采摘方式叫一心一叶;也有采摘顶芽和芽旁两片叶子,称作一心二页;还有一心三叶,并且采摘手法、采摘时间也有相应要求。好的茶叶从采摘阶段就已经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茶叶产品中不会出现老叶。完成造形的茶叶在作青过程中,需要保持作青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5℃上下,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0%上下。完成晾青的茶叶需要经过280-300℃高温杀青,确保茶叶的那个催化酶被完全杀死的同时,叶片仍旧保持本色。再经揉捻、闷堆、发酵、干燥、包装等工序才能最终进入市场中。制茶工艺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制茶工艺在现代能得到产业化发展,是因为每项工艺都包含了古人千百次的尝试,经过时间的考验,将茶文化延续至今,并且使茶产品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古人细致求真的态度和匠心工艺,将茶文化中得到的感悟应用于数学学习中,探索求真,不惧失败,专心学习,是数学学习所必备的品格。

2.3优化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知识中蕴含大量规律、概念、逻辑关系等内容,能否对该类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会直接影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水平。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学生对不同章节内容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学习经验对新场景下的题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能力在茶文化的发展中也有充分体现:从茶叶的制作工艺中不难反推,每道工序中对温度、湿度、工艺、环境的要求肯定都经历了大量古人的试错、分析和经验总结,才最终确定不同成熟度、不同生长部位、不同制茶工艺对茶叶产品的影响。并且饮茶方式也在千年的时间中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从最初的吃茶,发展为煮茶,最后才形成当前泡茶的形式。汉代以前流行的茶叶饮品都是将未经过加工的茶叶直接进行调煮。这都是经过历代茶农的不断归纳与总结,并对种植手法、制茶工艺的不断调整,才最终形成今天具丰富内涵的茶文化。将茶文化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同时,也应给学生充分传扬茶文化中蕴含的归纳综合探索方法,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梳理数学逻辑、总结数学概念提供精神指导。

3茶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最核心的思路是利用茶文化的显著特点,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熏陶和影响,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体应用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善用茶文化的逻辑性特征,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

茶文化中蕴含的逻辑性特征,是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对促进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学生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应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只有发现不同题目之间存在共性特点,才能明确习题的解决思路。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存在被动灌输式教育的共性问题,教学内容拓展性差、趣味性低、教育层次感弱,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得到针对性培养,导致学生成绩分层严重。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将数学教学和茶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穿插与茶文化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茶诗、应用茶具作为道具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教学的不同需求,应用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确保学生能在不同学习阶段都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如我国拥有多种茶叶品种,不同品种的茶叶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种植环境、制茶工艺的细微调整后都会得到具有一定口感差别的茶叶产品,但即便如此,同种类茶叶最终冲泡的茶汤在香味上还具有相似性。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解题思路也与此相似,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数学教师可应用一题多练的思路,针对相同知识点选用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为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布置解题任务。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应用此方法能进一步巩固其对该章节知识的扎实度;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从低难度题目入手,深入思考,举一反三,能使其通过循序渐进的习题训练逐渐掌握该章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一课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函数的感念,掌握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完成课程教学后,教师可根据自身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下列题目为例:若某地区中采茶人数P(p)与采茶数量T(kg)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7.5*P,则先向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提问:这个题目中变量和常量分别是什么?再向数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同学提问:能否有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话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正确回答问题,得到教师的肯定,其自信心有所提升。同时在聆听其他同学回答进阶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对其数学思维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使其也能举一反三,抓紧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而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也能得到直接的锻炼。

3.2应用茶文化中蕴含的求真态度,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每个茶叶产品中都蕴含了茶农的求真态度和工匠精神,每道制茶工艺都是历代茶农经过千百次的试错和积累才得到的宝贵经验。同时,饮茶讲究“静”,选茶、择水、烹茶、品茶,每个环节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品茶人的心灵在品茶的过程中获得安宁。茶文化中蕴含的这两种特点,对学习数学知识也大有裨益,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以求真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面不断扩大,各类新鲜事物和呈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数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牵扯学生精力。如何在众多诱惑下让学生静下心专注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和家长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应用茶文化“静”的特点,先带领学生对茶文化进行了解,让其感受到品茶、茶音乐、茶文化具有安抚情绪的特点,帮助学生摒除杂念,专心学习。

3.3应用茶文化的归纳总结特点,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积极创新

我国教育体系中始终存在被动式教育的共性问题,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为改变这一问题作出了诸多努力。教师也应从茶文化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对以往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和梳理、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尝试,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供助力。但教育从来都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形式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都会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数学作为多项学科的基础,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始终不曾发生变化。教师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辩证的思维,对新型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尝试,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茶文化中蕴含淡然处之的思想,它强调跟随事物的发展节奏,以随性的思想应对变化,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将其理解为应以随性的思想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求上进,从教育的核心目标出发,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4结语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作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育者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教育者利用各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融入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科课程中有效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并且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地把握合作学习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形式,凸显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品读出合作学习的喜悦,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和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如下探索:

1运用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合作学习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饱含激情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其他同学达成共识,潜心研究学科知识,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快乐,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合作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得当,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必然会主动地学习,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合作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合作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分组教学中让学生先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一些特点,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知欲望,当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后就能增强自豪感,然后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含义,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看法,学生在知识碰撞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1]。

2利用小组竞赛的合作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与新课标息息相关的,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研究,只有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小组竞赛,让小组内所有成员的积极性都得到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因为合作教学模式的引入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教师在组建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小组之间的巨大差异就会导致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将处于弱势。如果运用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则可以提升小组之间的合作动力,培养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比如,在讨论一元二次函数求解的时候,可以设置几道题目,让各个小组计算,比较哪组计算得又快又准。为了能够快速地解答问题,首先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和完善的解题流程,各个小组在解题的过程中为获得胜利必然会选择合理的解题步骤,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在综合意见后采用,当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被调动出来的时候,学生能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思维发挥,甚至有些平时学习不是很出众的学生反而更加活跃,因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2]。

3采用客观合理的评价手段,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最具实效性和真实性,只有找到评价这盏明灯,才能为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指明方向,只有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激励学生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要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要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实现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避免小组合作走进误区,让学生真正进行交流与合作,成为学生进行沟通、增进认识的有效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5-17.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4

一、问题

由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各类专业的实际需要,学生普遍对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重要性认识不够。此外,传统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也已成为影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不少问题,绝大程度上依赖于闭卷考试成绩,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还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学功能。

二、策略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前,教师应先了解听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并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针对地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各大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填充,设计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新颖的教学体系框架,并编辑、出版有特色的讲义、教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理工科院校,一直非常重视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并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本专业实际问题相结合,尝试进行探索性研究。对于地质工程类专业学生,由于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加强了数学基础,对高等工科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了规范化的教学过程,还与本专业或个人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教师与学生、内容与方法、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型大课授课形式,加强了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建构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评价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变终结式考试为过程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突出专业特色、体现专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这需要我们通过认真、仔细的调研、探索,确定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完善各类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对不同内容进行评价,达到多元化评价的教学功能。如采取面试的方法。教师可利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单独谈话,从中发现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计划。此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采取期中考试、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学习态度、面试成绩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相结合的模式。

三、总结

总之,贯彻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备受众多学者关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进一步探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开发与应用网上资源平台,以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完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求更多有效的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魏周超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学与物理学院

第二篇

一、调查分析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校生中认为数学是培养计算与做题的占28%,虽然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计算与做题能力,但这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更不是最重要目的。认为数学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该用不到和一定用不到的共占34%,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大学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存在问题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只占68%,还有31%的学生不愿意听课,其中又有18.09%的学生旷课。能够基本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的只占22%,近80%的学生曾抄袭过同学的作业,其中一直抄袭作业的占10%以上。在做笔记方面,有37%的学生基本上从不做笔记,这个比例与不愿意听课的比例相当,说明愿意记笔记的同学重视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3.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13%的学生喜欢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没什么兴趣,他们学习数学只是“要我学”,与“我要学”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在“上好课”上还需进一步下工夫

虽然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精彩的授课会对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有44.91%的学生因为“数学太难”而不喜欢数学,有16%的学生一直没认真学过数学,说明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对数学就存有偏见。在校生中认为数学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有帮助的只占20%,而在毕业生中认为有作用的占100%,这说明在校生思考问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有这些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需适当调整

《高等数学》一直以微积分、微分方程、空间向量等内容为主,在调查中发现对这些内容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在校生为68%,毕业生中只占36%,对这些内容表示反感的在校生中占7%,毕业生中占0%。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有81%认为《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等抽象的东西对自己工作帮助最大,其余则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对自己帮助最大,而无人认为数学知识本身对自己帮助最大.这充分说明两点:一是我们的传统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直接帮助不大,但学习过程以及《高等数学》中的逻辑思维等方面的锻炼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间接帮助。

二、调查结果启示

(一)授课内容的改革

根据上述结果的分析得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内容的确需要改革,应改变学数学就是学微积分的模式,结合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和日常生活实际,恰当地、有目的地选择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以更好地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来确定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牢牢把握住“必需、够用”四个字。不要片面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授课方式的改革

虽然有学生认为课堂效果与是否使用多媒体无关,但有26.132%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会比不用效果好,同时,他们认为多媒体课件质量一定要好,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问卷调查中,只问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我想学生也不会排斥其他非传统授课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动脑筋,有效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好,让教学更受学生欢迎。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中,传统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考试成绩占60%-70%,平时成绩占30%-40%,且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校生对传统考核方式感到满意的只占50%左右,毕业生的满意度还不到30%。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能够将学生引导到课堂和学习中来的考核方法,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要加大对学生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力度,运用开卷与闭卷、场内与场外、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实现“人人会用数学”的目标。

三、总结

数学是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又是新生入学后最先接触的课程之一,数学学习的效果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本次调查还不是十分完美、全面,但它所反映出的问题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朱彩兰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培养解题能力的思想

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可以有效地将几何图形与代数关系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并能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相关数据或表达式的几何意义,使学生能够轻松、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应该以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基础来展开。

2.运用函数和方程相结合的解题思想

函数是我们在解决不等式、方程、数列以及解析几何等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程的思想则是在学习过程中为解决各类计算题目的最基本的思想,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在高考的试卷命题中,对方程思想的知识点考查得特别多,还对多形式化的应用技巧进行考核。所以在运用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思想时,应该注意方程、函数及不等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可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函数与方程相结合的解题思想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培养解题能力的方法

1.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

审题是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的关键因素。学生在解题之前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准关键词或关键量(如:“不少于”、函数的取值范围等),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通过这些条件迅速地理清思路并开始解题。在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题目,把已知条件、关键词和问题一个个地用红色粉笔标注或将其列在题目旁边,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学生遗漏条件,影响学生审题结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给学生讲解例题的时候,先对题目进行分析,这样在进行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训时,也能掌握一些审题技巧。

2.要求学生重视一题多解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教学对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来达到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的标准。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道题目进行分析与解答,最终选择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解答,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如:在解不等式2<|x-3|<4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入手。一是根据绝对值定义,分别讨论x-3>0,x-3=0,x-3<0这三种情况,经计算解集为:{x|5<x<7};二是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原不等式等价于|x-3|>2或|x-3|<4,经计算得出:5<x<7。因此,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在把握整体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一题多解的训练,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探索,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这样对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5

摘要:

问题教学法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以“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问题设计、创设情境以及实践探究三个角度来展开讨论。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全新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应用案例;高中数学教学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答案,寻找解题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思维的拓展与活跃,进而实现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的课堂现状而言,要想实现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活跃度与配合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力,通过提问实现“问题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尊重学生差异,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提问,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问题时要格外注意和慎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教学在设置题目时,要酌情考虑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能力,认真选择提问的方式和突出的重点。以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一节为例,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对之前学习的三角函数相关概念进行复习,而在复习过程中有学生不经意间发现内角正弦值在计算上的特殊性,笔者立刻以此为切入点,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就得出一个全新的有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适用于任何一种角的通用函数公式。这时笔者就会根据这一个全新的公式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就是这个以直角三角形为基本模板推导出来的公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然后就将不同难度的三角形验证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将较为容易验证的锐角三角形,交给平时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将验证较有难度的钝角三角形交给平时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而经过全体同学的验证,这一公式在锐角三角形中得到了百分之百的验证,而使用钝角进行验证的学生成功率极低。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讨论,并以分类的方法完善了对于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的相关证明过程。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一切学习和教学活动展开的主体,而对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一切内容的展开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完整而系统的数学知识,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故而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学生置于中心和重心,以必要的方法与手段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展开问题教学时,需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将二者之间有效结合起来,创设出合理、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一节内容时,笔者以大部分学生都很关注和感兴趣的奥运会铁人三项为情境设置模板,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铁人三项比赛当中,某运动员在静水中游泳的速度为Akm/h,水流的速度为bkm/h,假设运动员将要横跨某个区域到达对岸的距离为sKm,那么运动员要想实现横跨水流游到对岸,实际的运动轨迹将会如何?速度如何?如果想实现以最短的距离到达对岸,那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出发,实际的速度又如何?通过这样充满现实意味的情境设置,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利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素材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如此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注重实践探究,提高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高中数学在展开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所提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因此在展开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知识认知规律,有目的性地引导其投身到问题情境的参与过程当中,将书本当中固定的知识,专户为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来展开实践与探索。例如,笔者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节内容时,引入了日常生活中乘坐出租车的案例,并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问题:某市出租车起步价8元,3公里以内不另行计费,超出3公里的部分,按1.2元/公里收费。假设路面不拥堵的情况下,乘坐出租车到20公里外的某地,一共需要支付多少车费?鉴于这道题目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而有的同学根据实际经验会立刻回答出“8+(20-5)×1.2=26”的计算方法与结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整个称作出租车产生计费的过程,可以视作以5公里为基点,每超出1公里,多产生1.2元的计费,那么对应6公里和7公里,期间的计费差距,也就是1.2元的差距,那么这一则计费问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雏形。通过引导,学生纷纷举出与乘坐出租车较为相似的案例,也从这些案例当中提炼出了当差数列的原型。而在此过程中,课堂的气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活跃,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是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维护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促进,教师就必须要在问题的设置和选择上下功夫,唯有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才能从本质上抓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实现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张志刚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玉华.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原则[J].学周刊,2014(19).

[2]裴荣娥.以“问题教学法”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4(10).

第二篇: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价值

近年来,很多学生反映高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不喜欢学习数学.显而易见,高中数学比较难懂,并且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体验式教学是给学生创建一个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只要找对方法也可以很容易.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设立情境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学环境是有局限的,教师可以换位思考,模仿数学家,以课本为主发展出一些有情节故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数学的优点,给他们输入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扩展他们对于数学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举例来说明数学的优势,如一个小数点的位置.有的企业甚至因为数学上的失误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换位思考,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深入解剖数学知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2.互相合作,提高交流沟通.

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去执行操作,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再逐步结合课本深化教学的难度,适当地去引导、点拨他们,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让他们对于课堂内容互相交流总结,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其反思;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情和凝聚力,还能使学生产生很多新想法,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深化课后作业,丰富内容.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丰富多彩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经常组织活动,提出一些有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放学后主动地去学习探讨,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多彩多姿的课后学习可以充分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心情保持愉悦,让他们的手和脑都动起来.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可以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帮助他们自主思考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主动探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思考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体验式教学的优弊.体验式教学有其优势,教师在使用时应该因材施教,合理布置.对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气氛,应当把握在相对开放活跃的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

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数学的魅力,指引学生以数学为主题进行交流,给予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思绪作总结、反思,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数学是需要反复复习的,在学生交流后适当布置课外题,让学生思考解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数学活动,有助于整理他们的思绪.教师应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认知.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难度比较高,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都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在高考时能拿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体验式教学旨在于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改变以往对于数学的看法.

3.成果与收获.

体验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和抽象是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特点,学习数学会多思多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一通百,所以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科都不会很差.高中生在高考复习阶段气氛都会紧张,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但学生的数学分数能够提高,思维能够开阔,对于其他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能够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会太差.

三、结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空间,它所赋予的教学意义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意义在于影响学生的一生,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广大教育者深入研究、探讨和推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晓燕 单位: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小先生制教学初探

摘要: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多的关注了知识的传授,而大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状态,仍然延续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自然就行不通了,为了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我选择了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何谓“小先生”,陶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所以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初探。

1选课

“小先生制”的操作就是让学生从备课到走上讲台充当先生,由学生自己上课。所以要先由学生自主选课。每节课至少三人,至多五人,确定一个同学为主讲,即组长,进行后期的统筹策划安排:召集组员进行备课,进行讲课分工,组织教案书写、课件制作,上课前组员碰头汇总,讲课中进行穿线、连接。

2备课

“小先生制”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把好备课这一关。这绝不是老师自己设计好一节课,告诉小先生们如何讲,而是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指导,之后他们自己钻研、看透、备好才行。因此,备课要分为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两方面。

2.1集体备课。

让讲同一章的学生都参加,老师从宏观上给出一章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有一个宏观认识,大致了解这一章要讲解的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一章教材中每一节课的前后关联。这样,对学生备课有一个指导作用。同时,针对每一节课,老师给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要求。针对每节课的内容,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疑问,学生从能回答清老师提出的问题角度去看书、准备材料,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性、自主性,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的思维。

2.2自主备课。

主要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过程。这是耗时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真正用心去准备,才能做到真正的参与,即情感的参与、认知的参与、行为的参与,也才能切实的做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性的能力。自主备课共分为:①阅读教材②查阅资料③重组教材④汇总整理⑤课件制作⑥教案书写六部分内容。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都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到老师这里做二次备课,如其中还有些地方自己解惑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自己再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增添了新的东西,然后可以让老师帮忙把关,以防将错误信息传递给同学们。自主备课,每个学生都是要经过仔细认真的准备,才可以登上讲台。而正是这个难能可贵的准备过程,才是最锻炼学生的。可以纠正不会看书、看书不细的坏习惯;可以养成遇到问题自主寻求方法解决的习惯;可以从过程中体会如何学习;可以从总结中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学习数学的感觉。

3上课

上课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的绝佳场所。知识都是自己感觉学会了还是不够的,要能讲出来,并且讲明白,那么它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可以随用随取,甚至能够从中进行二度创新。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不是受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的目的,真正培养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讲课同学为了严格遵守时间,还经常团队合作,有人帮忙写板书,有人帮忙展示课件等等,让他们学会了合作。听课的同学和老师除了听,还要记,有时需要去看书,更要去思考。以便于在评课时给出自己的不同知识框架与见解。

4评课

4.1同学互评: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小先生制”根据具体要求设计有专门的评价表。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每位讲课同学的各项表现进行打分。除了评价表,在学生授课结束之后,还要有几分钟的同学互评,说出讲课同学的优缺点。

4.2教师讲评:

每节课学生的讲课时间定为32分钟,学生互评大概用去3分钟,其余10分钟必须是老师的讲评时间。在这几分钟里,老师要将在听课中学生讲错、或遗漏的知识进行纠正与补充,不能让学生带着错误离开课堂。同时,如果可能还要给出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一节课的知识点。既给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机会,也帮学生打开思路,换角度思考问题。

5效果与反思

5.1效果:

我在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验,从一学期的两次月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成绩来看,这两个班成绩在逐步提升。当然,考试题目的设立,以及成绩的分析方式都并不是参照“小先生制”制定的统一标准,因此,这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小先生制带来的效果。但是,由学生自己讲课,学生的成绩仍然可以稳步提升,还是我们所高兴见到的结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5.2反思:

通过“小先生制”的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但学生准备费时较多,要经历讲课才体现出好处。如果能多个学科同时进行,或全员预习准备课上答疑的方式也许可以弥补不足。这也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完善。

作者:贺亚军 单位:长春希望高中

参考文献

[1]李士琦.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2]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3]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01.

[4]张敏.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与学校[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5.[5]许世桐.陶行知教育理论及实践简介[J].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2009.06.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各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以问题作为导学的桥梁,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问题探究,有效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主动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技能.随着数学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问题导学法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被广泛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一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枯燥的,并且难度较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兴趣,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兴趣激发,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掘数学问题,并且在课堂中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指数函数”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大家对“非典”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这种高危害的传染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在感染后并不是立即爆发,而是要潜伏一段时间,在潜伏期内病原体在人体内不断分裂繁殖,病原体细胞从1个分裂成2个,从2个分裂成4个,从4个分裂成8个,……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变量,一个是分裂次数,一个是细胞数量,如果我们把分裂次数用x来表示,把细胞数量用y来表示,那么y与x满足怎样的函数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推演、思考讨论的方式,最终得出y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这种根据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推演计算,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当然在问题创设时一定要注意将创设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密切联系起来,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在课堂中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这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通过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先出示两组集合(1)A={1,2,3},B={1,2,3,4,5};(2)A={直角三角形},B={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示法将这两个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吗?这种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教师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最终得到结果的学习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内容的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很可能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在运用小组合作研讨时,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研讨,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发现规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选修1-1的“2.2椭圆”一课时,因为椭圆与函数的关系学生感觉较为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对椭圆与函数的关系先做一下简要介绍,接着在学生对椭圆定义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必须2a>2c呢?如果2a=2c时,图形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如果2a<2c时,图形运行的轨迹又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椭圆的定义进行再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研讨最终得出结论:当2a>2c时,是椭圆;当2a=2c时,是线段;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也可以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的数学是可怕的,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思维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必修四第二章第一节“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老鼠由A向西北方向逃窜,速度是每秒7米,而一只猫则以每秒9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追赶,请问猫能抓到老鼠吗?(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3)猫要想抓住老鼠,应作出怎样的调整?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也是纠正错误、梳理知识、提升认识的关键.数学是具有反思性的学科,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并不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回顾与重复,而是对所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总结,进而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整理与综合,学生通过整合能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圆与方程”后的反馈总结时,教师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1)当圆心为C(a,b),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当圆心在O(0,0),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2)方程x2+y2+Dx+Ey+F=0什么时候可以表示圆?(3)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自己有哪些问题还没有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总结也可以找出本节课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并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反思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正面的、肯定的鼓励评价,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反思总结的积极性.

六、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焕发出强大的功效,被广大数学教师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讨、积极思维和反思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蔡雨花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育教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用同一方法来授课,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在目前教材与学生的现状下,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精简内容,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由于没有照顾到成绩较差学生的感受,并过于倾向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导致大大挫伤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育实践都告诉我们,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并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简单引用目标;学习中等的学生达到简单综合应用的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达到较复杂应用目标。

2.课前预习层次化

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定下不同目标。

3.课堂教学层次化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成绩中等的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习困难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消,成绩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奋发向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结语

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要求,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实践是统一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学习较困难学生的提高,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追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甯顺玲 单位:重庆市华蓥中学校

【参考文献】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6

一、翻转课堂教学相关介绍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定义

翻转课堂教学,又称“颠倒教室”,学生在家自己观看视频,自己做练习题,自己提炼知识点,老师运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批改作业、解答疑惑的新型教学模式就被定义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所以称为翻转课堂教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

无论是在教学流程、教学方式,还是在技术上,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的教学顺序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新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练习。但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顺序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为答疑时间。也将传统的统一授课的形式变为一对一的辅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获取知识渠道角度讲,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书本上获得新知识,而翻转课堂教学的获取知识渠道为视频。这仅仅是两种教学模式的几点不同之处,在问题探究和交流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大区别。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时间由课上变成了课后,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起责任,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跟不上老师讲课思路的同学容易自暴自弃,所以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主动了解所学知识点的真正内涵。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探讨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帮助教师深层次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翻转式课堂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每一分钟的利用率最大化,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学生传授最多的知识,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增加学生心中的疑惑。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个专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制作的视频要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师可以在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录制三段不同的视频,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视频。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对家长和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提高学生自我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时,在学习完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四种函数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将四种函数的图像和四种函数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答疑效率,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全班学生存在的典型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自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与同学探讨一个问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对比自己与其它同学的差距,在合作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最后形成一种努力学习的良好风气,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目前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到问题,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较显著的优势,所以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改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做好课前准备,确定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将具有积极的效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昔莲 单位:宜丰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途径探究

一、自我提问,实施教学诊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学习能力差异更大的学生群体,如果教师不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课堂教学必将进入迷茫,“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课堂教学呈现乱象。教师如何反思总结自身的教学行为,这是课堂教学能否得到彻底改观的重要举措。教学反思方式众多,自我提问带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借鉴运用。所谓自我提问,就是要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在自我提问时,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接触核心问题,从自我提问中进行教学诊断,找到问题所在和产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应的补救措施提供参考。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时,教师反复讲解邻补角的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邻补角。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这个定义存在模糊认知。教师展开自我反思:邻补角需要有两个角才能形成,这一点讲清楚了吗?邻角当然是相邻的两个角,邻角自然有一条边是共同的,这一点讲明白了吗?邻补角中的补角是什么意思呢?是相邻两个角的和为180°,这个问题讲了吗?很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讲清楚,学生出现认知困惑也就是必然结果。教师自我提问,问题找到了,纠偏自然轻车熟路。

二、案例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都要面对不同的数理问题,在问题解读以及与学生对话时,都会形成不同的案例特征。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教学案例,对其进行多元解读、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通过课堂阅读、观察、调查、访谈等手段,搜集教学案例相关信息,然后对案例的操作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对技术成分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仔细核对,对教学理念进行深度探讨,对涉及的教学困难进行科学解析。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册《垂线》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研究活动:让学生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可以画出几条?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可以画出几条?这个操作实践很简单,可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很多误差,他们都认为可以画出两条以上的垂线,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理解,主要是运用操作工具时出现了误差,这种误差是难免的。为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完善的认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操作示范,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人为误差。

三、座谈对话,展开多元探研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采取多种检测方式进行检验,教师根据教学检验手段能够获得一些教学信息,但只凭这些手段很难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回顾,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总结。为获取最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座谈会,从学生实际感知中找到问题所在。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学生掌握数理认知的情况,获得多元教学反馈,形成反思共识。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时,让学生掌握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画法是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对平行公理进行了相关解读,而且让学生实际操作画平行线。课后,教师召集部分学生座谈,让学生说学习体会。有学生说:“背诵平行公理并不难,但对其内涵不能深入了解,到时还是不会应用。”有学生说:“画平行线始终画不准确,特别是角度掌握不好,这也给学习造成不便。”……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仅做了详细记录,还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原因分析,然后将反思内容书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座谈,学生可以实话实说,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敢于直接点明,这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触动是巨大的,反思的效果自然会更深刻。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数理展开多元解析,帮助学生建立数理认知体系。而学生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学效果自然呈现多样性,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必然会给教学造成盲目性。因此,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多元途径,自然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作者:韦势 单位:玉林市容县浪水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提升路径研究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式落后。

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提倡教育工作者寓教于学,但是现在依然有多数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习惯性地自己完全操控课堂,基本都是由教师自主准备教学任务,为我们的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需要学生更多地动手动脑行动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是要求我们的教师以初中数学课本教材为媒介,以数学课程标准大纲为蓝本,以教学目标为向导,教师耐心引领和启发学生理解数学的理论模型,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会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而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板书,讲题为主,学生听课笔记全程,整个教学学期的互动和学习都是数学教师自己一人操控,进行教学结果的展示,使得我们的初中学生处在极其被动的地位,他们在课堂上没有跟老师互动,没有自己思考数学知识的来源,即使偶尔站起来回答问题,也可能是老师抽查某个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自主学习的素质教学要求,完全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模糊逐渐清晰的过程,他们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能力其本身就涵盖一定的抽象性质。因而,初中生在数学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营造形象化、生动化、活泼化、具体化、有感染力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原型,从而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然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都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只需要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的计算原理,就能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模拟情景中掌握计算基础理论和模型,学会数学计算。但是很多教师总是喜欢保持自己的威严和主导身份,一遍遍用生硬抽象的理论文字重复概念,本来只需要鼓励学生分析解答实际应用题,但是有的教师总是揪住几道复杂难懂的抽象问题反复给他们详解剖析,使得他们对生硬难懂的抽象文字不感兴趣,长期下去,就对数学课堂失去了感知,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缺乏对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的把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区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更复杂细化,知识梳理的系统性更完善,此时对初中生群体的思维逻辑性也发起了更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数学课本的章节内容和数学理论知识的衔接上,第一章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后面每一章要学习到的知识的基础,一章接一章,一环套一环,所以当我们的学生没能完全地熟悉前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时就匆匆进行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就会出现学生在持续不断进行数学章节学习过程中,因为上课一个走神,一个环节没听懂,后续学习跟不上班级整体进度的现象。这个时候期中考试或者章节混合考试,就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的鲜明对比。此外,在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数学学习认知结构情况下,再出现在连续课堂学习无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时,很快的,这些一时掉队的学生拖到最后就会变成分数论里所谓的后进生了。多次数学考试的失败,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想补救又无能为力,结果就自我放弃,之后再想要求他们继续学习好中学数学的课程也是不可能的了。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路径

1.借鉴先进的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模式,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素质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要求我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现代科学社会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独立的,老师为尊、学生为徒的时代已经终结,因此新兴的21世纪,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师生的同步发展、平等互动。当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们的老师扮演的角色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引领者,通过学生面临的问题与所授知识的关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思维,从而有助于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思考对方对问题的看法,在分享中反思自己看法的对与错,使学生在开放自主的课堂上,大胆自信地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改进陈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在课堂上将每一章节的知识深刻地映在学生的头脑里,第一点就是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美国学生可以平等地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意见,我们也应当尊重学生的权利,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日本的数学课上,各种各种积木和数字比赛,让学生愉快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法国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魅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数学课程学习。在课堂上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结竞争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挖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后,我们应以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基础,以数学教材中的基本公式理论为切入点,在初中数学的起步阶段就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总而言之,只有开发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汲取数学知识。

3.研究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注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会有一个适应期。在新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总是会碰到到一些他们吃不准的问题,这时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细致深入地帮助学生研究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抄笔记、听讲和思索的关系。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和整体把握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和知识结构,其次是要掌握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解析思路,最后归纳和总结例题的解答方法和同类题型解题思路也是很重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同时,还获取到教师教学的基本演绎和基本思路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论述,对当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提升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探析和研究。对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教育素质,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才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作者:傅筠 单位:惠安岞港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与思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深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教学理念制约。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但目前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还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难、旧、偏、繁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甚至很多中学生由于课堂教学问题,害怕学习数学。比如,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吸收。二是教学方法制约。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初中老师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研究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问题,特别是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方法简单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从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仍然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互动性十分匮乏,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三是教学载体制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更多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必须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有的过于信赖多媒体教学,所有这些都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载体缺乏有效性,必然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是创新教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狠下功夫,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课堂教学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采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互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加强对“学性”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分类教学,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创新教学载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力量。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载体,特别是要将传统教学载体与现代教学载体紧密结合起来。在应用多媒体的情况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应当多利用,而对于不适合应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应当更多的采取传统教学载体,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重要,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方面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制约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教师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结合教学特点,重点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方面取得突破,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取得成效。

作者:周少芬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里田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分析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现状分析

1.不够重视课堂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能力、表现的评估与判定,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不够充分,对评价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追赶课程进度,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不够及时,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教师评价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评价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评价时,对学生的能力一概而论,未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进行目标性评价,是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很多教师只是采用“做得很棒”“很好”等肯定性的评价,评价模式表现为单一性、无力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结果,不予学生的成长。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模式大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是根据课堂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缺乏合理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评价内容选择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由于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性能力的缺失,未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依据、范围相对较窄,过于重视对学生最终数学成绩的评价。评价内容选择缺乏合理性,只是通过数学成绩来衡量是不合理且不明智的,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参与能力等的考察,考察标准过于死板,是亟待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模式的优化策略

1.设置多元化评价标准,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新时期,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教学评价模式也应顺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数学课堂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传统的教师评价内容选择不够合理,存在着片面性,缺乏创新性与全面性。为此,对教师评价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主张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肯定性与否定性评价的融合,运用到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倡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估学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设置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个人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课堂档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设定多个评价标准,以及时考评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全等级三角形》时,将对本节课全等三角形性质、特点等知识的预习、学生的发言、回答问题、问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均可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数学知识进行考察,可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与全面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教师评价方式应遵循评价的民主性,注重选择灵活的评价方式,将考试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强化对评价结果的反馈

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师评价的同时,应及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通过对反馈结果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在教学评价中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在数学课程学习中不断的规范自己。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应就本节课的内容尽心验收,利用最后15分钟时间,通过学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测验,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其中包含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学习的二次函数,将新知识作为重点考核对象。

三、健全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评价工作的开展,应健全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肯定性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更为完善的课堂评价制度,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运用创新性的教师评价模式来面对数学课堂,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是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借助课堂日记与学生档案记录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可将其作为终极考核的评判标准与参考内容,记录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点滴,保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相互融合,能给予学生最为公平的评价。另外,也可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一般以表扬、称赞的方式。与此同时,也要采用否定式的评价模式,一般以给予相应建议与内容补充为主,能让学生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是教师评价人性化的体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与评价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依据,对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分析,了解到教师评价模式还不够完善,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改变此类状况,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肯定与否定性评价融合等方式,教师应注重对评价时机的把握,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冯世为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庞各庄乡庞各庄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点滴思考

一、重视课堂教学预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事先切实做好“基础工作”,“准备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对象、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力求做到“两个好”。一是要研究教材,备好教材。认真阅读、研析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目标要求、训练重点等,从而科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学生,备好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实时了解初中生的思想状态、情感发展以及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取和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节奏以及教学案例,让初中生在张驰有度、科学合理的预设内容中,高效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展现教学双向特性,实施师生双边互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考量“标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度。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课堂讲解的“量”,单边活动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双边活动作为“依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师生双边互动之中,主体特性能够得到显著展现,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变以往教师一人“独唱”的模式,构建师生集体“合唱”的模式,采用师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式,组织初中生参与知识点、问题案例、学习评判等数学实践活动环节,并引导初中生与教师围进行讨论、交流、辨析等双向活动,让初中生在深度参与、深刻研析中,提升学习效能,提高学习效果。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讲解环节,教学利用课堂教学双向特性,采用实践操作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向初中生提出实践操作活动步骤和要求,引导初中生一起参与动手操作、观察两个一模一样三角形的双边实践活动,并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与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初中生在此互动进程中,对知识点内涵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性认知。

三、注重主体实践锻炼,搭建探究思维平台

课堂教学的宗旨和任务,是为了锻炼学习对象的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对象的学习素养。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对象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具有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衡量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数量”,而是看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数学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应重视初中生主体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探知、解析、思维的活动载体,在初中生亲身实践和教师科学指点下,既领悟掌握解题策略方法,又锻炼提升解决问题技能素养。问题:如图,在△ABC中,AB=AC,⊙O的直径为AB,∠CBF=∠CAB。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学生分析:要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就需要证明∠ABE=90°,此时,需要借助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相等得到直角,这就要求采用构图法,连接AE,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判定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相等得到直角,得到∠ABE=90°即可求证。教师对初中生分析过程进行点评,向学生明确指出,求证此类问题时,要正确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四、发挥教师教学机智,实时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其活动进程会因教学对象或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它不是按部就班的固定发展进程。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未能及时有效处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事倍功半。教育学认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是教师所必需的教学技能素养,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自身教学机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解析问题错误、学生相互打闹、提出超越课本内容的问题等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时改变教学“节奏”,有效化解突发事件,使突发情况成为课堂教学“添彩”之笔,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五、总结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本人在此仅做了粗浅的论述,在此还望同仁共同参与此项课题教研,为素质教育贡献才智。

作者:刘文祝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制定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开始向着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并建立了以培养学生个性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数学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实用化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由于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实用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展开数学教学。例如,在讲解《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应该创设青蛙跳水的情境,从一只青蛙引导学生对N只青蛙的概念进行认识。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采用活动式、实验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课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便进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使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对课堂内容展开学习。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的回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并较好的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而在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团结意识能得到培养,团队中的每一名学生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因此,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就实际情况而言,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智力水平。但是,并非是每一名学生都有较高的智商。所以,教师想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就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便进行学生的其他优势的发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而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并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建立数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初中数学教学。而为了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则要进行数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鼓励性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的采用,以便使学生从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成功体验,继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合理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便掌握课堂教学效果。而一旦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则要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更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学。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组成单元,应该共同进行发展,以便尽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本文的研究来看,教师需要采用实用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并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生则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进行个性化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陆辉 单位:安徽省枞阳县破罡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探析

一、情境创设要恰如其分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也就是可以把亲身经历的问题通过模型进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情境创设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本人在讲到代数式的教学内容时,借用一个关于身高预测的公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在讲这节的教学内容之前,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想知道自己以后能长到多高吗?这时学生都露出好奇的神色,异口同声的回答:“想知道。”这时候我就把关于身高预测公式写在黑板上,男孩子的身高计算公式为:(x+y)/2×1.08,女孩子未来的身高预测公式是:(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看到这两个公式后都在奋笔疾书,计算着自己未来的身高,很多学生算出结果之后露出惊喜的表情,当大家都算出结果的时候,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给点了出来,我对着学生们讲:刚才我看到每个同学都算出了自己的未来身高,虽然未来身高还受体育锻炼和营养因素的影响,但基本不会相差太大,我们刚刚计算的数值就叫作代数式的值,用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通过这个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代数式问题的理解,用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这也是新课改的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戒除形式上的热闹,避免低效的课程情境创设,因为用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弱化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用生活的眼光进行观察问题。

二、打破课堂的沉闷

数学课堂一般表现为比较沉闷,不同于体育、政治和历史等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数学教师也要尽可能的打破沉闷的课堂,让初中数学课堂能够趣味化、生动化。首先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回答问题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能严厉批评,要找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点亮其再一次回答问题的信心。当然,少批评并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其次,教师要做课堂的主导者。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老师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更是要求教师能够有高超的技能进行教学管理,把看似热闹而无效的课堂引入正规,能让学生确确实实的通过宽松的课堂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再次,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题目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我在教学当中布置这样的一道题:假如每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某人买了10瓶啤酒,那么他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多,学生们讨论的比较热闹,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喝完10瓶后可以用其中的9个瓶子兑换3瓶啤酒,再喝完还会剩下4个瓶子(加原来剩下的1个),还可以再兑换1瓶啤酒,喝完这瓶之后只剩下2个瓶子了,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喝10+3+1=14瓶啤酒。当学生们给我报出这个答案的时候,我环顾四周问道:“如果是你,有没有办法再多兑换一瓶啤酒呢?”这时候很多学生感觉到不可思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少数几个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并找到了相对合理的答案。比如一个学生回答,可以向临桌喝酒的人借一个空瓶子就可以再以再兑换一瓶了,喝完后把瓶子再还给临桌的客人。这个学生的问答引起全班同学的喝彩。在教学过程通过类似的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现代教学设备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引进,很多教师就过分的依赖于多媒体,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弱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因此,多媒体教学一定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把两者之间的优势提取出来再进行有机结合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方式。首先,要把学生看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当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时,很多教师迷信多媒体是全能的,忽略了让学生看书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应该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要把板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教师用了多媒体后把板书的作用忽略了,其实板书更能激发学生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去思考问题,而不会像幻灯片一样一闪而过,学生还没有来及思考就到下一页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再次,要把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讲的头头是道,贯穿始终,不能给学生适当的锻炼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被动而学,效率不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是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因为有的时候学生看似听懂了,但是一知半解,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新课改的总体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着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作者:陈国林 单位:新沂市合沟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课堂教学探析

一、师生角色调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课堂上所有的内容,学生只能坐在讲台底下被动地吸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既无法保证效率,也无法看见效果。因此新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要求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要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笔者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预留足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消化、记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尝试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倒推,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认识与理解。初中学生处理青春期阶段,理论上来说应该对知识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好的老师会让学生亲近课堂,反之则会让学生远离知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摸索、实践,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维,开阔眼界,丰富自我涵养。此外,课堂上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其综合能力。比如互助学习和交流学习可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在这种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可以对学生更加了解,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对未来的同类教学起到借鉴、指导作用。由此可见,角色互换于学生、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有利于促进师生实现共赢。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初中数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实践性的特点,其教学不应仅仅只有单一的方式,因此老师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新奇感及探索欲望,从而增加整个课堂的活力与动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少有其他辅助的教学手段,因而大大降低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在单调、枯燥的学习环境中,难免出现倦怠情绪。尤其是数学学习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抽象思考。因此,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也就成为了一件吃力的事情。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将数学课堂从知识传输转变为知识和思想的交换、传递,不仅仅是教师作为主导者讲授,学生也可以自由提出见解和意见,对数学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和探索,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思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推理论证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地、或集中或分散地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讲清楚最基本和常用的逻辑语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最后使学生形成“出言有本、推理有据”的好习惯,做到解题时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考虑全面。

四、提问后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7

一、要抓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急躁,不能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要注重知识的有效积累,应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同样,具体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上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紧抓教学过程,严格把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细节,对他们遇到的每一个小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如在对学生传授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时,要注意对学生完整地讲解这些基础理论的形成过程,而不要简单地进行硬性灌输。事实上,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往往都会用到旧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正确理解正是他们自身数学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之前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看作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

二、把握好教学节奏

人们在唱歌时需要按照节奏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在运动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维持身体的耐力,在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保证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急匆匆地讲完了所有内容,却只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习或进行题海训练;有的教师一节课只用来讲一道题,甚至都没有完全讲明白,这些都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会直接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教学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快,学生就会出现难以接受或不能完全接受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盲点越积越多,就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而如果教师的讲课速度过慢,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又十分不利,久而久之,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考习惯与做题效率。因此,把握好教学的节奏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一带而过,适当点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而对于难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则要放慢速度,进行重点讲解与具体分析,并且要留出让学生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会伴随着对问题的自由讨论,这时教师可以从中听到许多信息与问题,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对于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及时解决,不能因为怕耽误进度或害怕打乱教学顺序而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对于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击破,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如果学生错用公式较严重,那么教师可以从基础概念的形成过程抓起,重点区分两种公式间的区别,强调每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如果学生总是在计算环节出现错误,那么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计算专项训练,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问题没有小问题,任何一个知识盲点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知识体系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应格外注意学生经常忽视或者顽固性的问题,对学生问题的解决要做到及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安排必要的课堂练习

做题对数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想学好数学,没有一定量的题目积累是不行的。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在讲课之余适当安排一些课堂练习,时间大约占每节课的1/4,这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手段,应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课堂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巩固所学的内容。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别有用心”。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一定要有心,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教师都应心中有数,不能盲目地为学生布置练习题。要知道,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作者:余雪艳 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七中学

第二篇

一、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呢?让课堂45分钟充分绽放光彩呢?最主要是在上课时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要学生的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热爱这门课程,自觉主动去研究探索学习,这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兴趣是学生热爱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根本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设计的有声有色,善于联系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将精彩视频、生动图片融为一体,通过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练习题精益求精,强化交流和合作

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做练习题不能过度盲目追求量多,忽略质量效果。首先要了解练习题的真正目的性,找出练习题的内涵与精髓,注意各种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例如,作业可以分层次,尖子生可以选择做竞赛题,中等学生及后进生可以选择做基础题;在练习题的排序上可以做到由易到难。总之,数学练习不只是追求数量,更注重是彻底掌握吸收。除此之外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或者小组合作,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活动。学生之间毫无拘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技能也得到锻炼。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生自己能以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学习的一种行为。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不会充分利用时间、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不能独立思考、不会课后总结与复习等。针对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课后采取一些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目的性的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或课后总结;鼓励学生多提问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方法。通过这些良好习惯的慢慢养成,逐渐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的教学有效性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其次,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供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制情绪,从而有效的增强学习效果。

作者:郭鹏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中

第三篇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避免只是单纯机械地套用公式、套用方法,要从数学的基本定义着手,将推理过程和思考方式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根本上明白数学道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突破难题,总结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人教会数学”到“自己学会数学”,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时刻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学生耐心讲解与教导,让他们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挑战,还要开展观察、猜想、证明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采用以师生交流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证明数学公式,然后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涉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及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然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往往停留在初中阶段,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述初中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的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及经验分享给大家。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数学的相关计划,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按时完成教师留的任务,教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认真既包括审题上的认真,也包括做题上的认真。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审好题,领会了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够准确地按照题意整理出做题思路。其次,演算也要认真,数学是需要大量的演算的,如果思路对了,却由于马虎而算错了,那便太遗憾了。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真态度。

对于学习数学较为吃力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应该让学生先由基础做起,再攻克难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热情。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教导他们不要灰心气馁,重新建立起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当今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同时,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一点点进步。

三、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在资源配备上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④,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设备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若遇到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原本只在纸面上显示出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例如,在立体几何这一章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学生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可能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把整个空间转换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立体几何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体现出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教学大纲相符合,是中国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此外,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要转变思想,不断总结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走出过于注重成绩的误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一切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动力。

作者:焦永宁 单位: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四篇

一、能够满足教学情境创设的需求

信息技术能够轻松实现文字、数据、符号、图形等信息的整合和转化,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缓解学生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的现状,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性、逻辑性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在教学二面角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二面角的生活实例:江边的水坝面与海水水平面构成一定角度;人造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构成一定角度等。在展示实例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找寻其共同特点,而后再引入二面角的定义,使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一抽象概念。

二、能够满足扩大课程教学容量的需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有限,使得每节课没有多余的时间供教师板书练习题、整理知识结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利用投影设备立即呈现练习题,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设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闯关题,将枯燥、单调的习题练习转变为趣味性的竞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活学活用知识。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习资料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善于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堂教学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能够促使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制定并实现多重目标,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在强调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并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在实现多重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知识丰富的学习氛围。为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成为了实现多重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体验过程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上机操作、查阅资料、整合资料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建构、自主思考,加之配合实验、调查、讨论等活动,从而有助于加快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预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运用几何画板等方式,了解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能够满足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需求

高中数学具备高度抽象、逻辑体系严谨、数学思想方法深刻等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难度。而将信息技术运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规律、反映数学本质,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维。由于数学知识点由多个要素组成,需要从而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可以从多层面、多维度出发分析数学知识点,并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以便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数学本质,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让学生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操作,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验证学生的数学猜想,提高数学结论的准确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优化课堂结构,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满足教学情境创设、扩大课程容量、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尹李源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

一、高中算法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制定以来,专家学者做了大量有关算法教学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在教学中游泳的意见。韩裕娜等开展了如何进行算法教学及其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研究,胡学平等提出“算法初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宋宝和等通过实验对算法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根据实验及其结果而提出一些教学策略,熊芹对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学提出了4点教学策略,王惠春从信息技术数学课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算法初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薛梅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进行解析,侧重于探讨算法教学中的四个焦点问题。这些研究大多在算法的历史、对现代数学的意义、当前教学的现状研究的较多,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相对少一些,特别是目前还没有从目标分类的角度进行过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

二、新课程中算法的教学策略

1.将培养算法思想贯穿整个数学教学中

新课程强调算法既要重视“算则”,要重视“算理”,因为对于算法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化步骤,更重要的应理解这些步骤的依据———算理,即体现算法的思想。算法思想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思维的条理化、严谨化、逻辑化,根据高中生思维能力特点,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已经形成,但是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算法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实质上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算法思想体现在分步推进思想、逻辑选择思想、循环思想、递推思想等,由于学生以往处理问题的习惯经验影响,对这些思想理解有一个过程。“算法初步”安排了解12个课时,通过这12课时要求学生形成成熟的算法思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算法思想培养应贯穿在后继的课堂教学中。

2.加强程序框图的演示教学

程序框图能够直观、简捷、清淅表示算法的整体结构及其逻辑关系,因此程序框图是算法语言表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为程序的编写提供基础。程序框图设计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把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通过流程图的学习,培养学生条理化、层次化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转化为严谨条理的程序框图是算法教学的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较多的实例来充分体验这种转化的过程。数学课与技术课应当相互协调,数学课中应当着重加强对程序框图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解决问题与人类解决问题的不同。减少算法语句教学,算法语句的实现应以演示为主,上机操作为辅。虽然算法语句的教学不应作为数学的重点,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计算机解题过程,教师应当经常在计算机上演示一些经典程序。

3.案例选取要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基础性表明所选取的案例本身的算理并不难,但要蕴含丰富的算法思想,不要偏难偏怪。案例尽量贴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基本语句,尤其是算法程序思想的理解。算法案例选取宜精不宜多,宜简不宜难。如最大公约数、菲波拉契数列、质数的求解等较为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设计这些例子的程序框图,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较为复杂的算法思想不应当给予太多关注,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案例选取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算法的积极性,并激发探究算法知识的兴趣。

4.算法教学与计算机适度整合

在算法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上机尝试,因此,在算法教学中还涉及程序语言教学。算法教学与程序语言教学是密切相联系,但是它们存在区别:算法教学重点在于体现算法的思想———程序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而程序语言教学是计算机语言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编写程序。算法教学是程序语言教学的基础,而程序语言教学是算法教学的延续。在教学活动中,在学习了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习相关的基本的算法语句,并与相应的程序框图比较,把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语句。由于算法的操作性的特点,在算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学习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适当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体会算法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可以及时知道自己设计的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作者:刘平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积累经验并且加以改正,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使教学方法与新理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好的教学不仅是从教学经验中总结而来的,还要有不断反思的思想,“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如此,如果要离开了反思的意识,正是固步自封,不进则退。运用反思出来的理论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教学的理论方法

在教堂上,直接叙述重点难点往往没有多大的作用,相对的运用一些简单的习题作为引导,难度逐步递增使学生们更深刻的体会基本概念、定理等。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大屏幕,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后,要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头脑中的思路进行引导、纠正,反思出现的不同问题适当的调整计划,并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教师也可以阶段性的开个会议,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与学生们沟通与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们都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对潜在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迅速解决,做到当日的问题当日解决,这样一定会提高学习效果,改善学习氛围。同时,还会带动学习自主意识差一点的同学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的目的不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反思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高质、高效,更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要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增强解题思维能力,保持课堂上的生动有趣性,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教学的主要任务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此问题,加以深入的总结。只有经过反思,教学才能得以丰富,这样就可以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习惯与能力。高中的数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深度,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学生不能只依靠老师,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改变自身的态度与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成绩,增强斗志,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良好的学习效率。要总结经验,改变策略,学会变通,积极进取,不能因为成绩上不去而没有信心。也要对自己进行鼓励,不要轻言放弃。教师不仅仅是讲题,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循循善诱,使方法与习题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的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

总之,对于高中数学来说,习题教学不异于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加以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促进学生在学习重点交流,研究学生目的,设计学习计划,运用反思中得来的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学习成绩和效果。在习题中有不足之处,需要教师细心,提出典型例子,并加以改正,不要让学生养成习惯成自然的不良思想。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让他们觉得数学中也存在着乐趣。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加以改革创新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做习题,不断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更好的贴切新课程的理念。

作者:韩君飞 单位: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

一、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对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数学概念和方法上,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2.灵活变题,变迁情境

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变迁,引导学生随着由浅到深问题的解决,渐渐适应较为复杂的问题,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看待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变能力。情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学情景的设立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有吸引力的信息,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保持充足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正好符合数学教学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媒体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讲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多媒体可以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观察各种情况时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课堂教学中原本枯燥的知识说教更生动化,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愉悦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三、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实际认知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进行探索与研究,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张红英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第八篇

一、实施中的反思

数学探究教学的效果好坏,实施过程是关键一环。数学探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合作者的角色。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更多去启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大部分教师讲解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中,热衷于直接地讲解推理过程及其各种问题变换的技巧,探究的过程基本是教师的说题,学生不用思考地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解题,培养学生懒惰的思考。

故而在实施探究教学中应该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设问引导学生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最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对问题的创新地思考,对问题进一步地拓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的转化中领悟到探究的乐趣。当然,教师的探究问题留给学生去设计,如何突出探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时间的控制等问题,恰当的时间里教师必须给予合理的引导。因此,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有些课堂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相当部分学生探究的很少,学生跟风的情况比较多,反而教学效果不好。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心备好课,征求教研组的集体力量,设置可能遇到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要积极帮助学生懂得自己探究了什么问题,思路是怎样,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评价中的反思

《标准》中指出:“数学探究的结果可以通过课题或者论文的形式完成。可以通过举行全校性的专题报考评定的方式来交流探究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评价探究学习的成就,从正面鼓励学生的的探究精神,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指出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目前,依据高考教学评价体系更多重视学生成绩的好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影响教师在运用数学探究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忽略对学生情感的评价,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好与坏评也应该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评价要强调学生从探究中“获得了什么”,而不只是“做出了什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不自信的人树立自信,让自信的人更自信。争取做到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评价几次就会出现更多的好学生。针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等有些不好细化的因素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并不盛行,但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和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作者:张俊欧 阳熙琴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定南中学 江西省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篇

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解题思想

1.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方法熟悉题意

在高中数学的应用题型里很多时候会出现其他学科的术语名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些术语名词过于生疏,学生对于这些名词概念不清晰,部分题中还涵盖了科技知识,生活常识等其他领域内容,这会让很多学生表现得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应该适当的点拨学生,引导学生采取联想的方法,反复阅读,将生涩难以理解的问题转化为自己所熟知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

2.培养建模思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在学生遇到数学应用难题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尽快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往往会将应用题中具体的量、包含的问题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会学到如何去套用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于套用模式越加熟练,到最后他们就会习惯于套用模式解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当出现了学生不熟悉的情景模式的时候,学生就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不会做的现象,因而,注重学生自身的建模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如今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1)认真审题,由于数学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出题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下分析理解所给的已知条件,分清题中重要的关系,舍弃掉无关因素的干扰,将题中具体的数量关系理清,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2)在学生能够明白的题意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每个量的特点,分析出哪个量是已知,哪些量是未知的,考虑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最后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或者数字语言,建立出数学模型。(3)通过建立出的模型求解并得出结论,最终将得到的结论还原验证。

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是从中学直接进入师范学校学习,在现实中实际运用数学的机会较少,导致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不强,应用意识较差。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意识的发展不关心,仅仅是关心基础数学教学的代数运算技巧,或是虽有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缺乏相关的教学素材,难以恰当的选择切入点,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

1.大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不能给与学生足够多的在思维策略方面训练的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虽然非常牢固,但是缺乏基本的解题思路。教师往往很少讲解题的实际应用性,单纯的为了解题而解题的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进而感觉吃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讲述一些实际问题,少一些枯燥的纯理论数学的研究,不仅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传授,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着重培养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2.大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开展数学的应用性问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意识,将数学的应用意识穿插于整个数学的教学中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让学生感觉学中有乐,既培养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总结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要遵循来源于实际,回归于实际的原则,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利君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七中学

第十篇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备课

根据学生的目前程度、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来设置学生将要学习知识的教学。教材的信息很大,网络资源又极其丰富,那么对这些取不竭用不尽的资源如何用呢?当然是,因材而用,有用当用,不必一味地为追求新颖和精彩而强为课堂做彩衣。根据知识的特点来选择呈现的内容,是教师讲的多些,还是学生参与的多些,还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呢,这些都依知识特点和学生能力兴趣而定。避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呼声下,一切放手,或者放手时彻底放手,教师始终要知晓自己在学生整个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作用。同时,教师备课不能离开备课的根本,备课是将一件要做的事做好的预设方案,要考虑到每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细节,并有措施和内容。在备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相当纯熟外,教师的头脑中应该始终跳跃着学生的形象,即,想着学生备课,教师为学生备课。正如烹饪,吃者爱吃什么,需要吃什么能增进健康,同样的东西如何处理吃得好些等,在烹饪之前就要想好。在谈备课效果时,教案的重要性是相当大的。目前电子教案关于手写教案与非手写教案,历史阶段,比如十年以前,任何年龄结构的老师都一律持手写教案上讲台;科技的进步,在许多方面改变了教师传道授业的方式,教案,课件、实验的呈现,除了教材教参,辅助备课的资料要有,比如高考题,同步的知识点例题类,一旦选定一本资料就沉下来,挨排做,这样能够达到基础知识全面领会,通过做高考,拔高。

二、课中的有效活动——教学实施

经过有效的备课之后,上课则是按照预设方案进行的施工。但由于课堂存在多变性,所以课堂上的以学生为本的灵活调控很重要。效果、效率和效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不一定真正学会了;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又不允许;达到同样的知识目标,取得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传统的接受学习似乎更有效。无论何种形式,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后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儿,也就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如何进行呢?我喜欢把课堂比喻成一件事,这件事需要一个教师和一群学生共同完成,根据事的大小、特点、性质、难度等情况,谁承担做成这件事的任务好些就由谁来承担,这就产生了几种课堂形式:自主学习式(教师辅助)、讲授学习式(教师主讲)、合作学习式(师生共助、生生互助)、自学式(学生个人)。课堂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感受、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意见,所以,在任何一种形式的课堂学习中,给学生以“主人”的待遇是必须的。课堂中除了在知识的生成上给学生动的机会,要达成有效教学的效果,还有一些因素仍要考虑,如,教师的精神面貌、语言锤炼,还有教师一贯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都影响着教学效果的生成,这充分说明了教师是一面镜子,学生会“用”好它照耀自己,使自己更亮丽。

三、课后的有效评价——教学评价

让评价环节发生效果,必须两种评价同时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内容和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多元、多信息、多角度的。不要神化了评价的存在,也不要弱化了评价的作用。一次作业批改反馈就是一次评价,在作业本上给学生写上适当的话语,以提出建议或肯定或鼓励;月考或期中考试后召开考试分析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希望和方法指导。为了达成对教师适时评价的效果,我分期制作了教师评价表,按照不同的教学时段,以评价表的形式“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通过表格反馈做好调整。我做过《某某节的教学评价表》、《月考命题评价表》、《晚课效果评价表》、《教师语言、板书评价表》,等等,从教学活动中很小的一个点设置评价内容,较正一个点可能会带来一大面的改进,肯定一个点可能会带来一大段的飞跃。

实施效果及反思:从2009年九月开始,我才进入新课程教材的教学,虽然之前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但是每每谈到新教材时心理仍是有些怵,当我开始使用新教材,走进课堂时,我就决定,我要从头做起,重新学习,改头换念,学习教材是一方面,在课堂和教学中,我遇到了文中开头所说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尝试改变调整,改革的事儿我做不了,但是自己做的教学,相当于一亩三分地儿,还是能试验的,经过近一学期的探索和改进,成效还是有的,应该称为有效尝试吧。备课环节的掌控,但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学生只要动起来了,做主人的身份就体现出来了,课堂因此而生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生动的课堂也需课后冷静加下功夫的再处理,所以,我特别注意抓住学生课后的落实,布置有目的的作业,进行目标明确的批改,在批改中及时点评当日或最近学习的情况(在作业本上书写),这样既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又大大地鼓励了学生学习求好的积极性,直接促进了课堂的有效开展。在师与生的互评活动开展之后,学生们感受到了“在意”的力量,感受到了我们师生共同做着一件对彼此负责任的大事,所以,每次的评价都因为参与者高度重视而得到的真实而实用的结果,直接作用于教与学的活动,很好地指挥了我们师生共同前进。

四、总结

期中数学总结范文8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只有能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其内在特性.初中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特殊阶段的学习群体,对现实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充满浓厚的兴趣.而教学多媒体教材,就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趣味化,将静止的数学案例动态化,将复杂的数学案例简单化,从而使初中生在生动性的教学氛围中,内在主动的学习情感更加显著,内在能动的意识更加强烈.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对于“k,b值的取值范围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知识点,如果通过单一的讲授法,学生在理解时,就会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制作具有运动特性的教学画面,将k,b不同取值范围下的一次函数图象所处的位置,进行动态直观地展示.这样,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生面对形象的教学画面,具体的教学成像,对知识点内容的内在关系和深刻含义,有了清晰明了的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得到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存在丰富而又密切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知识点的形成,不是单一、停止的发展过程,而是经过一定的演变而得来的.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知识点内容要义的讲解上,忽视知识点内涵形成的发展过程,导致学生缺少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致使学习对象不能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性质等有形象化,具体化的认识,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其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借助于教学课件、几何画板等工作,进行形象、具体的展示,将知识点内在的含义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例如,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这一教学媒体,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运动的画面,使直线与圆之间产生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将圆心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对“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下的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关系有了更加具体的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包容性,培养数学学习技能

多媒体教学器材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节省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利用留存的教学时间开展师生互动、技能培养等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有限”教学时间的效率“最大化”.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将“腾换”下的教学时间用之于“题海战术”,导致教学效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教学多媒体的“包容性”特点,将留下的时间,放置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器材,设置典型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锻炼,然后揭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初中生学习技能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四、总结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具有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器材运用,要利用其内在特性,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初中生的感受、理解、推理得到有效提高,学习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刘丽萍 单位:江苏滨海县通榆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循序渐进教学法

一、对教学内容重组的循序渐进方法

1.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重组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形式,有很多,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教材的理解,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学生,有的班级学生能力较强,认知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进行重组。比如在苏教版的初中数学课本中,“整式”一节内容中并没有提及到“代数式”的内容,而在后续的课程中,二者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在重组课本内容时,可以将该两节内容和在一起来进行。

2.针对不同时期进行重组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组时,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重组也是十分重要的,依照课程的独立性、逻辑性以及层次性等关系,可以从一课时到有联系的几节内容。例如在“圆”中我们会涉及到很多三角函数的问题,所以三角函数一节可以改与“圆”一起进行讲解,甚至“相似”这一节的内容也能够移至该节内容中,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关于相似的题目都与圆息息相关,而且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已足够学习“相似”方面的知识;另外,“概率初步”的内容同九年级第二学期中与“视图与投影”的内容一同教学,能够体现很好地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循序渐进方法

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此,我们的循序渐进方法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1)探究阶段:初中生处于一个逐渐开始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个阶段学生探究心理强的特点,在部分容易操作的章节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探究环节,从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到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课本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区别时,对于线段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例子“将一根木棍钉在墙上需要几根钉子”这样的命题来开始本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感悟阶段: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并感悟,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消化。培养学生在自我探索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有一部分脑子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教学环节中的内容,显得比较自傲,在剩余的教学时间中不去思考。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思考本节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不断引导学生去感悟。

(3)创造阶段:从发现到创造,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已知的事物来培养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引导他们重新建立概念,归纳规律,并且可以在课下主动动手制作一些学习模具,设计探究性实验等,还可以让他们接触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又无法解除到更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舞台,从探索到感悟,再到创造性思维,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成长。

三、循序渐进的交流方式

初中教学中关于交流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忽视,而调查发现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纠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中我们也要加入交流的内容,比如还是在“直线、射线、线段”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式,学生通过交流和观察,很快就能得出清晰的答案,然后让教师来总结,无形中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初中数学在实施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好以学生为主体,再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或者其他方法,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教学过程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变为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作者:陈燕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

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

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

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初中数学有效练习的具体实施

1)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

在练习设计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明确教学目的。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扩展并且深化教学内容。

2)选材富有生活性

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会有学生游玩活动或者乘车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的适中性

在设计练习时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又得确保大多数学生可以成功完成。太难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挫折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太简单的题又会使同学们感到很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欲望,感受不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因此难度适中的练习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研究,最终成功的完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还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自己可以创新的应用,一步一步加深,这是学生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解题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总结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不断探究数学可以从中学习到数学的有效价值。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面的一些认识,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吴石金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初中

第四篇:初中数学几何画板的应用

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其他专业课件制作软件,比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的涌现和发展,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几何画板》能够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与这些课件制作软件有效的整合起来,这样就弥补了Powerpoint、Authorware作为单一的课件制作软件而存在的不足之处。《几何画板》的操作非常简单,一切操作都可以在菜单栏和工具栏中实现,不需要编制其他任何程序,只需熟悉数学知识就能够看懂这些知识,教师在设计好课件的制作思路之后,只需花费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制作。

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语言、图形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和创造力的教学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何画板》应用在中学数学平面几何的教学设计中能够通过控制鼠标,对平面几何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设计,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比如在进行圆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经常会在解决圆的面积、周长以及球体积的计算中应用到圆周率π,教师可以利用刘徽割圆术在《几何画板》上制作一个课件,通过操作不断增加或者减少多边形的边数,让学生在感受无限割圆的过程中,思考随着多边形边数的改变,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进而充分体会极限的基本含义,这对于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圆柱、圆锥、圆台等立体图形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动画对三者的侧面展开图进行演示,通过不同颜色的配用,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并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形状,加深学生对于原图形以及其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理解。这种教学内容对于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活跃的思维开发创造性。

2.3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个教学概念,它具有解析式和图像两种表达方式,两者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对照。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少直观,行缺数难入微”,这也就是说在对函数进行研究的时候,数析和图像是分不开的,两者必须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传统的函数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大多都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但是手工绘图具有速度慢和不精确的弊端,这极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几何画板应用在函数的教学中,它可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的作出具有很多参数的函数图像,这些图像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并且函数的图像还能够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快速、直观、精确的优点,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语

《几何画板》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适应了当今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去理解数学各种图形之间的内涵,同时还能将多种图形、坐标等复杂的变化变得简单而明了,对于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快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云飞 单位:甘肃玉门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

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在外面打工,有的也积攒了一点辛苦钱,在家乡小县城买了房子.这就使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学毕业了也不会包分配,加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遍地都是,很多农村初中生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其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是很正常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切不可歧视学困生,并根据学困生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给予特殊的关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转化计划,创新转化方式.在学习上,教师要充分体谅学生的难处,帮助学生摸清自己的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制定帮扶计划.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积极作用,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安排学习小组长,负责给学困生进行日常辅导、监督和帮助.

2.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指导.针对学困生,安排最基础、最简单的学习任务,提出最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容易让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特别困难,从而逐渐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随着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可以按照循序渐进地原则,逐渐提高学习目标,递进式的增加学习难度,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促使其不断进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立足课堂,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增强数学的形象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困生更加容易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譬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对称轴图形,标示了对称轴,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兴趣.

(2)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案例,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亲切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譬如在学习了利率的有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帮家里设计合理储蓄的方案,并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转变教学观念,特殊关照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趣味性,坚持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信心,让他们在激励下获得进步,在进步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其不断发展.

作者:刘行乐 单位:广东新兴县车岗镇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一、课程讲述有趣,是提高有效教学途径之一

要想成功引导,这就需要老师讲述课程时不能死板,而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话语对同学们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例如:将一些数学问题联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是设置一些小的场景让同学们自己来模拟。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以致用,并且能亲身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让同学们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走;其次是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可能大家会经常见到一些数学教辅资料上都会在页面的页脚处配上一则小笑话,大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二、小组合作,效果突出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也需要这样团结协作。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于同一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以竞答的方式进行。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若无其事地听,学生们心思早已不知飞向了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如何能学到知识呢?更不用提“有效”了。

三、老师多鼓励,学生知上进

老师要想使得上课有效率,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学生们的心理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对于老师们来说,教育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情况下才能给与学生最大的鼓励。一句“你很聪明”“你很棒”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是父母、老师的一句表扬,就可以给中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学生们有了老师的鼓励,学习起来就更有积极性、更知道上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了自信心,学数学就更加容易了,兴致也就更高涨了。但在此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鼓励也要有度,适可而止。而不能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味地去褒奖。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因为在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渐渐地就没了“愉悦感”。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四、随堂练习对提高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在教育新体制的改革之下,“减负”成为了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过去一味地追求数量已不被认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随堂练习成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老师可以给定一定的时间和题目,当然这些题目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在同学们答题时间,教师可以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对于一些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老师予以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可多采取学生板演,这样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五、总结

实现中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双方的共同努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课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索然无味,而是很有趣的。

作者:王敏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七篇:初中数学趣味教学

一、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数学学科有些知识抽象、枯燥。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枯燥单一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有多高吗?”很多学生摇头,有的学生小声议论,于是我又问:“你有办法知道老师的身高吗?”学生彼此间展开讨论,多数同学都认为用尺来测量。这时,我拿出几种规格不同的尺,让学生来选择:“哪一种尺能测量出老师的身高?”接着,我让几名学生亲自测量,但是测量后学生却不能正确地读数。这时,学生对尺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学习状态,最后学生不但学会了读数,而且还正确认识、理解了“厘米、米”的概念。看来,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轻松感,就会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教师可以把简单易懂的问题留给稍差的学生回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常说一些激励的语言。如果学生的思维奇特,解题思路与众不同,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说:“你真了不起,老师为你骄傲!”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时,教师也不应该责怪,应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思考。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分类别给学生设计练习题,让好学生拓展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能力,其他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中等以下的学生进行基本练习,中等偏上的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都能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激励效应,通过有层次的设问和有弹性的练习,才能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师爱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做到因材施教,以趣助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去探求新知,才能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武杰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八篇:中学数学教学思想

一、中学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

1.转化与化归思想

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手段或是数学表达方式,将原来的文字的、图形的内容与数量的、符号的内容进行等价转化.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时必须要注意是等价转化,许多命题在设计时都是针对转化的是否等价、转化前后是否互逆这一内容进行出题的.因此,教师在讲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训练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转化思想应用的前提,就是转化的双方一定是等价变形.

2.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主要应用于一些判定条件不明朗的情况下,由于未知条件在判定时充满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受不确定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可能出现的结果也会有多个版本.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就要依据条件的不同来进一步分情况讨论最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这种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性试题里面出现的概率比较大,比如说银行利率问题、工作效率问题以及方案选择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到分类讨论思想里面,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

3.整体代入思想

整体代入思想是指在解题的过程中从大局出发,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细节,将某一子集或是某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代入计算.在复杂的计算题中或是在应用题中,都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思想进行替换,从而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二、数学思想教学的要求

1.更新教学观念

原有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会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试题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而数学思想教学相对于数学知识教学来讲比较抽象、比较灵活,因此要求教师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转换教学侧重点,从理论高度上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换了,才能真正将数学思想教学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当中来.

2.精心设计问题

对于现行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受年纪因素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数学思想的时候,实际动手往往比理论教学的效果更佳.通过自身的实际参与,能够加深自己对于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更有助于从深层次去理解、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蕴涵数学思想的问题或是情景,这些问题或是情景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切实融入到问题当中,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探索思考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灵活应用的体验,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3.及时进行小结

小结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活动以后,对上一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通过小结,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知识脉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还能够通过归纳总结将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通过不断的总结回顾,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渐向数学思想靠拢.

三、总结

总之,数学思想的学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实质上来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方法的一种高度抽象概括.只要引导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的内涵,即使遇到了不同的问题,面临着不同的要求,学生一样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

作者:王莉萍 单位:江西新余市第六中学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实施主体性教学策略

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抓住初中生内在能动探知潜能,将主体性教学策略运用其中.通过在导入新课环节设置“工人师傅经常用两根直尺相连,来检测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情境,为初中生主动参与新知学习做出有效铺垫.在新知传授环节,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方式,将学生主体探知能力进行有效锻炼,通过师生互动,有效掌握和理解新知内涵.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主体开展和实施,学生获得了学习锻炼时机,主体特性得到有效展现.

二、紧扣问题实践特性,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内涵要义及内在关系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的外在表现.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数学问题的概括性和集中性,发挥问题案例的实践锻炼功效,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实践主义认为,问题解答的过程,也就是动手探知、逐步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将问题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把教师讲解问题任务演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要求,让初中生在动手探知、分析、解答问题进程中,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紧扣教学互动特性,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教材、课堂、学生等教学要素,其中,学生这一要素是关键.同时,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双边发展过程.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单向性教学活动,不能将学生的主体特性有效展示和运用,学生主体能动性受到压制,教学活动效果低下.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学活动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观念碰撞、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要实施具有互动性、双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师生互动活动渗透于教学策略之中,实施评价性教学策略,设置具有评价讨论的“话题”,将学生引导到评价分析、讨论交流活动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问题有效解决,策略有效掌握,素养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针对初中生在解答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经常出现的“误用等式性质造成漏解”的现象,提出问题:求方程x2=x的根.组织开展生生评析活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晰了解答该问题时,经常漏掉x=0这个解,其实这个解也是方程的一个根.这样,在评价讨论的双边互动中,学生反思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良好解题习惯得到有效养成.

作者:张华 单位:江苏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一般是复习前节课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以及本节课要用到的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重点是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复习从生长点到新知识之间所用到的知识。复习的目的是为探究新知识铺路搭桥。此阶段应当简单明了,不要浪费一节课伊始学生精力充沛的宝贵时间。复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教师引导启发提问,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由学生自学探究,选哪一种方式根据教材而定。再谈一下知识的生长点问题,为什么一节课要找知识的生长点,并且把生长点知识激活、强化。因为这是本节课知识的基础,如盖房子一样,基础必须打牢固,房子才能盖得高。数学知识学习也是这样,必须打好知识的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二、启发讲解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启发讲解首先备好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时,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启发式教学:例如,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方法讲解:先求底面的长方形对角线的长DB,再求直角三角形DBB1的斜边DB1,这里直接抛出解题的答案,失去了讲解的实际意义。你想,对于已知解题方法的同学,这里你再重复讲解,浪费时间;对于不会的同学,仍然得不到解题思路的启发作用。然而对于有疑惑、不甚理解的同学,只学到了一个简单的一招一式的具体解题方法,是学会了举葫芦画瓢解题。那么应当怎样启发讲解呢?教师应当启发讲解,并且渗透数学的分析综合法。

即:同学们,题目的条件是已知长体的三条棱长,问题是求长方体对角线长。你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求线段长?同学们会七言八语说,长方形的边长、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等。教师启发引导,本题欲求B1D,如何求?题中的条件告诉长方体三条棱长,BB1ABBC,经过连线可以找到B1D所的直角三角形DBB1,而在直角三角形DBB1中,已知BB1的长,若能求出BD,则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1D的长。那么如何求出BD呢。这时有的同学可由图知道BD线段正是长方体底面的对角线,就会积极举手发言:“由已知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则底面对角线是长和宽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本题到此得以解决。”但教师不要评价,可以先让甲同学发言评价,再让乙同学评价,或者让丙同学发言对前面几位同学的结论给以评价。这里解题的“理”是数学的分析综合法,它是解题的主线,也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能力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知识,但它是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的认识,是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提炼、概括而形成的。课堂教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特别是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暴漏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交流是1+1>2的思维收获,有时经过碰,还能产生出数学智慧的火花。教师也要暴漏自己对新知中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即这个问题起初我是如何想的,走了那些弯路,后来又观察到什么条件或想到什么隐含条件等,才使此问题得以解决。这样长期下去,教师个性解题的数学魅力影响深远。

三、有序题组变式训练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能力是练出来的!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解题。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练习之前,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进行概括总结。课堂巩固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编造一些题组,每一题组解决一个运算方法和技巧,这样从时间上效果上都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2)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3)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得以强化。(4)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5)练习要变式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采用口答、笔算、抢答、板演、题组测试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