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总结范例

期中成绩总结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1

《电子技术》课程在我院市场开发与营销(医疗器械维护与经营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方向)、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检验与注册方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期中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此,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期中考试对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子技术;期中考试;理论课

1引言

目前许多高校都只针对部分课程设置期中考试,绝大多数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没有期中考试,甚至一部分高校取消了所有课程的期中考试。《电子技术》课程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课时短、专业性强等特点。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枯燥的课程使得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所以笔者认为,把期中考试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深入分析了期中考试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2课程情况

2.1教学特点

《电子技术》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医用电子技术知识,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从而使学生能理解医用电子仪器最一般的工作原理,并为对其进行安装、维护做好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同时为学生在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为以后在医疗仪器的生产制造、维修等工作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医用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由晶体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各种基本电路的原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并能组建对各种基本电路,且能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为学习医用电子仪器以及其他电子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培养维护维修专业技能打下牢固基础。

2.2课程学习现状

部分学生选专业时比较盲目,对于本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专业意识欠缺,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总是带着“学这门课有什么用”的想法去学习很多课程。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学起来又比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松懈。学生对于专业课和理论课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功底较差。从长远来看,没有良好理论知识功底,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课堂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学生有很强的就业动机,对于未来的就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专业课以及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都觉得“读书无用”,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拿到学分,从而达到毕业的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平时上课都是睡觉或者玩手机,只会在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但是对于《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突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3期中考试的必要性

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期中考试在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校举行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半个学期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测试,督促学生学习、复习,也是对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管理的检验。而对于学校学风建设来说,期中考试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期中考试的成绩都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期中考试,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到之前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可以了解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同时开展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明确学习目标。期中考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班级整体的学习热情,提升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名,让学生有紧迫感,由此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分析期中考试成绩,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半个学期中,更好的分配学习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学生会成员、社团成员以及学生干部应该在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辅导员应予着重分析。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成员、社团成员以及学生干部,进行谈话,分析其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这部分同学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做出更好的表率作用。

4期中考试

4.1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共有72名学生参加,成绩分布如下图所示。参与本次考试的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检验与注册方向)专业的学生,共有72名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平均分为59.15分,其中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30分。80分及以上的人数仅为3人,不及格的同学共有38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从成绩分布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成绩是不及格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不及格的边缘。这样的成绩显然是很不理想的,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期末考试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挂科。

4.2采取的措施

期中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而不在于考核,所以在成绩出来之后,找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这样会让这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压力,也会有很好的督促作用。在下半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互动环节,比如作业、提问等,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焦虑以及信息不足等现象。而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后给这部分人提供一些课外的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拓展其知识面。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学生都反思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下半学期的课堂状况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在下半学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进行重点巩固以及补充讲解,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反思之前教学方式,并进行调整,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听懂,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5总结

《电子技术》是医疗器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医用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由晶体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各种基本电路的原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学习医用电子仪器以及其他电子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培养维护维修专业技能打下牢固基础。《电子技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学起来又比较枯燥的课程,很多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会松懈。本次期中考试共有72名学生参加,超过一半的学生的成绩不及格,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不及格的边缘。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学生都反思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下半学期的课堂状况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淑英.电子技术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3]刘焕焕,张惠.建立期中考试制度,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学校管理,2015.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2

【关键词】动漫;周边产品;课程考核;改革;应用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

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系统的学习,以虚拟的项目为案例,主要从动漫产业发展、周边产品构成要素入手,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绘画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带动基础”的教学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第一方面是对市面上成功的衍生产品的观察、分析和理解,加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并能根据个人的案例准确进行市场调研;第二方面是设计产品、制作产品效果图的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的提高,综合锻炼手脑并用的能力;第三方面是想象力的开发,创意思维能力的提高,善于利用日益增多的各种设计素材,变化出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无穷创造力和想象空间,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开发设计方案。

二、本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一)不太注重学生前期策划和语言能力的表达

只看重作业本身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忽略前期策划的重要作用和综合能力培养。有些学生可能专业掌握很好,但表达能力较弱,会使学生将来就业后与客户交流时产生一定障碍,所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本课程是综合能力概况性较强的课程。

(二)学生不太注重作业进展情况及协作能力的培养

因没有期中考核,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把结课作业做好就行,所以不太注重作业进展程度及团队协作,相对于教师来说,对课堂进度相对拖拉的同学一般会给予平时成绩减分,但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10%,对平时表现不好但作业效果还可以的同学,没有什么约束力,所以为了从各阶段均衡衡量学生作业完成、知识点掌握等情况,确保全员参与,应该在考核方式上有所更改和调整,以此获得更出色的学生作品。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主要变动内容

(一)改变成绩构成比例

平时成绩总分和占百分比不变即平时成绩(100分)占10%,现在用期中成绩(100分)占20%和期末答辩成绩(100分)占70%替代以前考试成绩(100分)占90%的构成比例。这样改革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作业的注重程度,平时成绩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期中成绩可以帮助强化,多数分数仍放在学生的结课作业上,以此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作业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改变平时成绩构成结构

平时成绩由原来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而定,现在由各项分数比例不等的5项内容,如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而定,使得平时成绩在考核时更加严谨、全面。

(三)增加期中成绩构成结构

现增加以前没有的期中成绩,考查内容包括作业进展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教师指导意见更改情况、产品开发流程的正确性、团队协作情况、课堂时间管理情况,并以以上六项内容为依据进行评定。

(四)改变期末成绩构成结构

(1)细化评分标准。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成绩评分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每个环节作业质量都有所保证,从前期策划、形象设计、实物制作,到最后答辩,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2)增加答辩环节,改变单一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增加答辩环节主要是能够让学生在整个作品制作中具有紧迫感,在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留下记录;主要目的也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想法创意和作品陈述的锻炼平台。因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很多学生要面对客户沟通方案,如果大多同学不懂表达和沟通技巧,这样不利于未来职业发展,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应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3)改变前期策划的形式和内容。之前前期策划形式是表格,例如角色清单那种,主要是对周边产品形象的解释说明,而现在的前期策划改为文案形式,需要结合市场调查转换为书面内容。策划文案部分分为市场环境分析和营销战略制定,其中各自又分多项内容,由课堂及课后的时间完成。策划部分作业能够让学生结合市场进行自主分析和创作,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使学生设计的周边产品更具有说服性,学生在设计方向选定更有目的性、看待市场更具有客观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适当的调整设计方案,制定出合宜的营销战略方案。(4)改变评定成绩的方式。由原来一位教师评定作业转变为由三位参与答辩的老师给出成绩总和后取平均分而得。这样对于学生作业的评定更客观。

四、本课程考核改革预取得的应用成果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3

“打铁先要本身硬”,作为教导主任,本身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当好“排头兵”、“领头雁”。28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置于首要地位。在我的课堂上,知识与能力并存、激情与幽默共生、教法与学法共赢。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化学全县第一,2012年化学中考全县第二。因此获得了永吉县教学提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学期内我至少做示范课两次,日常的课堂教学对全体教师开放。科学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双边关系,良好的教学技能,深受老师的推崇。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组织集体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黄榆九年制学校施行中小一体化管理,在承担中学部8个班教学任务的21人中,有11人跨学部:既在中学部教主科,又在小学部教副科,占任课教师的52%;有10人跨年段,占48%;有13人跨学科,占62%;有6人要承担放学送队任务。这给教导处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一是排课表难,二是串课难,如果有的教师请假或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会使课程安排难上加难。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师上课不至于出现学部冲突、学科冲突、年级冲突,桌面上总有5种表:(1)任课教师分工表,(2)中学课表,(3)小学课表,(4)作息时间表,(5)送队教师表,安排串课这根神经时刻没有放松过。在日常的工作中,几乎有90%以上的日子在重复同一项工作,那就串课,有串课就需要与小学部教导主任协调;与科任教师协调;与德育处协调。正是因为不断的协调,才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持续。

五、加大教学指导力度,突显教学质量实效性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生;终身学习;普及教育;过程性评价

一、背景分析

2019年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文件规划了未来十五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根据蓝图的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高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个性化教育,只有推进个性化教育,保护个性发展,创新发展才有可能。中职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保持和培养有先天性的优势,只要有良性引导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效。

(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现代社会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现代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得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即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三)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职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合格的劳动者。以此为据,中职教育所讲授的知识具有知识面宽泛、知识难度相对不高和专业技能与理论学习并重的特点。

二、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18周岁,属于心理学上的黄金发展的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基础教育阶段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心理上缺乏自信,学习过程缺乏监督,但他们渴望被关注;语言表达、逻辑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足,但他们渴望被认可;自控能力不足,自我意识强烈,但他们又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针对这些现状,从“劳有所得”的理念培养、技能强化和行为习惯培养等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自身的认可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心理上“劳有所得”理念的培养。由于家庭、社会的舆论倾向,中职生在主动或被动对比的时候会产生心理落差,对个人未来希望渺茫,有自卑心理;未建立良好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容易自暴自弃;基础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缺乏成就感,厌学的状态容易转嫁到中职阶段。转变考核理念,通过“认可”学生用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成绩,“肯定”努力付出的态度,培养学生“劳有所得”的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能力上“劳有所得”技能的强化。中职教育注重技能的培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改进教育理念,施行激励教育,鼓励学生多尝试、多表达、多交流,肯定学生细微的行动,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点给予相应的奖励,增加学生对自己掌握技能后的认可度和成就感。突出学生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公关能力、运动能力、抗挫折能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复苏学生的自信心,活跃思路,提升兴趣。

(三)行为上“劳有所得”习惯的训练。中职学生喜欢实际操作,热衷动手体验,且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能快速接受并付诸实施,对于实践课、实验课以及其他有实际操作体验的课程兴趣浓厚。因此,课程设置上增加实验课、技能课的比例,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一系列微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点一评一奖。任务奖励的及时性和系列任务的持续性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兴趣点易消逝的问题,督促学生过程中的自我认可和坚持。因此,构建一个客观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个性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与效果

(一)基本工资的获得——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基本工资”包括作业完成度、课上表现等,让学生明白“过程性评价”不再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平时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等,都会帮助他拿到相应的总评分值,即工作岗位上按时完成工作量拿到的“基本工资”。专业技能课程,以项目考核来评定平时成绩。通过设置由易到难的项目任务,按照游戏通关模式,设置每个阶段考核内容的最低过关分值,达到最低分值就算过关,对过关者也以通关成绩高低为进一步的激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按教学计划的阶段还要进行“过关”考核,将每个阶段的必备技能考核成绩按照“基本掌握(60分)、合格(61-70分)、熟练掌握(71-80分)、优秀(81分以上)”进行分段计算。鉴于工作中技能需要长时间反复训练掌握,因此,技能考核时采取可多次闯关,甚至不限通关次数,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核直到过关为止。基本工资的实行,突出了每一个微小工作的价值,降低了期中、期末成绩对总评成绩的影响,学生通过坚持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总评成绩。通过执行日常正向的行为获得肯定和认可,调动了学生的个人能动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二)绩效工资的获得——期中试算定位自我,发掘学习方法

适当的总结和激励是和知识掌握同等重要的事情。除了对学习效果的阶段性检验,更要充分利用学生作业情况统计、课堂表现、期中卷面成绩等已有的实际项目对每一位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试算。由于作业情况统计和课堂表现占了一定的比例,试算出来的总评成绩比期中试卷成绩要高。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过程性评价的具体计算过程,而且卷面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从中看到希望,找到诸如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回答课上问题等切实可行的加分办法,帮助自己得到更多分值,为提升期末总评成绩付出有效的努力。该部分成绩相当于工资中“绩效工资”,主要考核工作的“质量”。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需要注意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奖金的获得——网络作业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网络作业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专业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视频,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提供给教师,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总评分值,相当于工资中的“奖金”。以一年级中职学生为例,他们对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行业了解不多,通过让搜索、整理专业名词和行业事件等,不仅获得了额外成绩,还了解了行业发展,扩展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网络平台会根据个人喜好推荐相关内容,例如,与机械相关的专业可下载或观看“大国工匠”、“中国高铁”等视频,就会收到更多相关专业资源推送,长此以往,正能量的资源就会逐渐占据学生的手机、电脑。而且,学生对比较容易完成的网络作业,不仅参与积极性高,还能创造性地完成,也促进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奖金让学生从最初的懵懂、期中的试算,转变为积极响应,最终拿到的总评成绩“笑比哭多”,教学效果会有显著地提高。

四、实施要点

(一)各项比例设置要合理。以平时成绩的获得为例,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加以肯定,按时完成作业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分值,削弱了学生对“理论考试”的焦虑。但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仅完成作业的占比就能达到总评及格,会使学生出现惰性思维,积极性下降,出现用抄作业来应付差事等恶性事件,进而丧失日常学习的积累,故需要相应的核查来实现监管。理论类专业学习的平时成绩不超过总评成绩的30%;技能类将必备技能考核按照不同项目,由易到难逐步完成,根据学生完成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按照“基本掌握(60分)、合格(61-70分)、熟练掌握(71-80分)、优秀(81分以上)”等不同程度分段计分和激励。学期综合项目建议分层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满分不同)的项目进行考核。

(二)各项成绩要客观准确,做到有据可依。学生通过QQ、微信、邮件、书面提交的作业,要保留、整理原始资料、批阅和整改资料,进行有效、准确地汇总计算。突出学生“改正”之后也能达到高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学生成绩评价,不仅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价,客观准确的成绩评价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在自信中寻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光欣,陈树文.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依据和价值[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3):42-45.

[2]王莉.论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5.

[3]董立平.过程性评价——激活中职课堂的有效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41.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5

关键词:材料物理化学;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不仅为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被我校材料类专业设置为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它综合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相应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十分有助于理解材料科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无论是对学生今后在材料领域从事专业的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深造都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价值[1]。对于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师的工程类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从事新材料的工艺设计、设备研制、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因此,如何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定《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和内容,成为材料类物理化学课程教改迫切解决的问题。

1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课程内容体系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材料物理化学》对毕业要求支撑的观测点,根据观测点要求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毕业要求中要求通过《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程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毕业要求观测点的能力要求设定课程目标为:(1)能够系统掌握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中材料相变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2)能够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计算,识别和判断材料相变方向、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等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确定各知识单元的知识点,设定学生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要求,教学内容需突出应用的特色,注重把理论知识与金属材料工程实际工程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中,重点介绍《材料物理化学》应用于金属材料领域的知识,对化学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和定量计算等内容不必进行过深过细讲解。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结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掌握公式及理论推导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结论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注重理论与科学研究、生活实际及工程问题的结合,构建先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培养材料专业的学生利用《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以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生理解及记忆难度较大,经常混淆相似公式的应用条件,在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工程问题上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在每个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或自行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利用简短的描述,形象的图画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对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梳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思维走向深入和扩散,为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2]。例如,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知识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与术语的基础之上,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作为一级分支,分别从功的计算以及热的计算进行展开,将封闭体系的体积功计算、定压热、定容热的计算作为二级分支,定容变温和定压变温过程热的计算,相变焓、化学反应进度和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计算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变化中应用作为三级分支,从而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社会开放平台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中心自建课程,构建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同时间、同地点的集中授课,转变为异步分散式学习,学生个体可以随时随地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极大地扩大受众面和受益面。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理念,教师充分整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针对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知识的自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计划的指定学生预习内容,课堂以学导式教学为主,课后布置相关课堂的自习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自习效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联合教学。《材料物理化学》是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中材料相变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求解;能够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识别和判断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讲述《材料物理化学》课程部分章节的过程中穿插相关专业课内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物理化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也对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深刻的认识[3]。另外,可将《材料物理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提前分配给相关专业课教师,再由专业课教师配合实例讲解这些理论。比如“电化学”部分的内容可以与“腐蚀与防护”课程相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将使每位专业课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材料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效果。(3)学导案例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是我校最早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以开发智能提高素质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过分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转变为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与专业认证的理念高度契合[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导教学理念融入案例教学,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出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金属材料工程问题,并依据理论计算给出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时,以金属Fe、Mn的液体混合物为例求得平衡状态下的液相、气相组成,通过此类例题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金属材料专业复杂问题的求解。这种教学模式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兴趣。(4)实验教学。实验是工科院校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材料物理化学以前实验是分散在理论课程中,时间上的得不到保证,实验内容也多停留在某些理论验证,与专业联系较弱。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专业将大学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对实验项目及内容进行精选和改造,设置误差分析、钢中锰含量测定、溶解热测定、相图绘制等8个物理化学课程的实验,从基础实验着手,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具备将化学的基本理论用于研究和解决金属材料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4优化考核方式,检验学生能力培养成果

传统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成绩由闭卷考试成绩70分,平时成绩20分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实验成绩10分。这种方式使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点来通过考试,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无法在考核成绩中充分体现,大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考试前临时复习,强化突击,效果往往不理想[5]。本专业优化调整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期中考试、作业和阅读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阅读笔记占总成绩的1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该考核办法去除了出勤、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的考核项,增加了期中考试和阅读笔记的考核项。由于课程课时较多,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学生的学压力大,易产生懈怠的情绪,期中考试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学习。教师指定利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问题方面的课外阅读资料,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并记录阅读笔记,利于扩展知识面以及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试题题型为判断、选择、证明和计算等,主观题分值比例大于60%,需绕课程目标进行命题,包含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及时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在课程结束后,由专业课程质量评估小组严格按照专业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对本轮授课组织评价。课程质量评估小组结合教学大纲审查每个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内容对课程目标实现的合理性,在合理性审查通过后,作业、阅读笔记、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课程目标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给出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持续改进建议,评价结果向教师反馈,用于下一轮教学的改进。

6结语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需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注意吸收借鉴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将不断深入,根据专业的需求,向注重物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文婷,韦志敏.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2(21):178-179.

[2]陈亚芍,宁清茹.思维导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7(3):24-29.

[3]易大伟,孙万昌,师玉璞等.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2):213-213.

[4]宋良,徐家文,刘爱莲.学导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11):68-70.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多元化成绩评价;研究性学习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评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拟从学生实验项目过程评价、实验项目报告评价、研究性设计综合实验评价、自主性学习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绩评价方式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实验过程教学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成绩主要来自平时实验报告考核,这种评价方法主要还是重视理论考核,每次实验报告是课后完成的,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忽略了对学生实验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会逐渐降低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热情。目前合肥工业大学实行“能力导向一体化教学体系”,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据此,结合本人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过程的考核改进将从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三个模块开展。实验预习模块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在实验前期的实验准备情况,包括具体实验项目仪器装置的构成、基本的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等,最终呈现一份预习报告。这一过程的有效完成将大大提升在后续实验操作环节中的效率。在实验操作过程这一模块中,主要从实验平台搭建、实验操作规范、测量方法准确、实验数据准确性、实验仪器规整及实验出勤等方面开展。主要测试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将具体理论应用于实际实验处理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大学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而且还可以对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进行培养,因此将实验完成之后仪器规整情况和实验考勤也作为实验过程进行考核。在实验完成后,将呈现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含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数据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与讨论四部分。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是一个研究课题,实验报告就是学生成果的展示,显示实验教学的成果。这一模块主要考核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数据误差处理及相应数据处理软件使用的能力以及将研究成果用语言文字凝练组织的能力,这一训练可为今后学生科学素养的锤炼和毕业论文的完成奠定基础[5]。

二、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鉴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办学的特色,对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价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通过改变原有评分方式,建立平时分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适当增大平时分的比值。目前我们已经实行将平时分的比例提高到70%。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效果明显,学生主动性得到积极改善,教学效果也凸显出来。具体实施过程中拟采用实验过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中操作考试成绩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由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每学期都有5500名左右学生开课,因此想采用严格意义上的抽签式的操作考试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在期中考试周的两周时间内,某个班轮到某个实验项目,老师简单介绍原理及仪器操作要求,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给出实验步骤,测出实验数据及给出数据处理的合适方法。对期中操作成绩评定主要包括:操作步骤正确,仪器操作无误,观察记录正确,遵守实验室规则,仪器归整等,最后写出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结果。这种期中操作测试考核模式主要是考核学生实验技能的把握情况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既有操作又有数据处理,可以识别那种眼高手低的纯理论者,也能识别那些只会按老师要求按部就班地摆弄设备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这样平时过程+期中的操作考试+实验报告的考试模式使学生必须认真把握平时的每一次实验教学课,并能够处理好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可采用多方位评估,成绩可以从学生课堂设计比赛、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参加专题报告和毕业设计等中获取,全方位对学生做出评价。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和设计大赛。比如我们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和瑞萨车模大赛及申报校级、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课题等,这些使学生实验技能、电路设计、硬件编程等许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延伸,增强了自身研究性探究学习的能力[6-7]。

三、逐步加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在实验教学中逐渐采用模块化分层次教学,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创新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三个模块。今后要逐步建立小型实验创新课堂,将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和现代实验技术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有效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因此,逐步加强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比重,也是今后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一个方向。比如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难点,以分光计为实验平台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设了多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如三棱镜顶角的测定(自准直法和分束法)、棱镜色散现象的分析(最小偏向角法)、棱镜折射率的测定(掠射法)、用衍射光栅测波长或光栅常数,用超声光栅测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偏振光实验测布儒斯特角等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作出相应调整,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将老师的研究课题和内容与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所选的研究性实验课题,选题一般难度适中,兼备内容新颖,抓住现代前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点选择课题后,自行组建研究团队,一般三到四个同学。然后进入准备阶段,自己可以通过查资料,补充相应背景知识,也可以与指导老师讨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搭建实验操作路线图。然后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预约实验操作,选择仪器自行搭建。最后对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呈现一份小论文或者撰写专题报告,也可以开展研究成果报告答辩,由指导老师做出综合评定,作为最终学生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学学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创新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也夯实了基本的工程基础知识,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对于今后的课程设计及后续研究性课题的发展都大有裨益[8-9]。

四、拟开展在线大学物理实验试题库及仿真实验室建设

由于合肥工业大学每年都有5000名以上的学生参加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给老师的评阅带来大量繁重的工作,下一步准备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考试题库的优势,将大学物理实验所有项目加以练习,每个实验项目编写15-20个试题,编写考题的类型比较多样化,包括理论问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的操作要点考察、仪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数据的误差分析等等。既有理论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又有填空、综合分析计算和操作动态模拟(仿真实验室),届时将试题库挂到学院网上,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在实验课学习结束后可自行进行网上测试。这样既避免了考题的雷同率高,又节约了大量纸张及监考批改试卷等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同时通过对学生在线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做出学生成绩的分布表和分布直方图或分数的趋势图,从而可以根据分数的分布状态对试题质量和学生每一个阶段实验学习的进展做出直观而初步的估计,了解学生成绩是正态分布、正/负偏态分布、双峰型分布还是陡峭型分布等[10]。从而判断试卷的难度系数,难易程度,学生掌握的实验基础理论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补缺补差,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果也会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成岳,宋缝泉,孙林.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0):103-105.

[2]刘东.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与测评系统[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2.

[3]陈美霞,李建设,张霆,等.物理实验创新实践团队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5,25(6):59-62.

[4]罗晓琴.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02-104.

[5]熊翠秀.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方式的探索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160-161.

[6]陈美霞,刘成岳.CAI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48-50.

[7]周恕义.多媒体CAI开发实用教程[M].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8]王亚伟,乐永康,钱飒飒,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两课课程现状调查报告及总结[J].物理与工程,2016,26(4):45-57.

[9]王世燕,袁顺东,张亚萍.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7,27(2):47-55.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7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年的教学发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学生只建立了的基础的专业课程知识概念及单一的基本操作,并不能综合应用操作技能完成某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为了建立以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综合项目实践能力,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必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同时经过多年教学探索,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以下的考核方案。

二、考核方案

1.考核方案的制定

本考核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每组2-3名学生)完成一个规定主题网站项目的方式展开。总成绩由操作考核成绩、项目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权重分别为70%、30%,每一项按百分制评分后依权重比例计入总成绩,总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本课程并重新参加考试。因本校的现有学期总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组成,为了与学校的评分要求接轨,将本次考试所得的总成绩作为学校学期总评成绩的期末成绩部分。并在此说明平时成绩30%部分是由学生本学期的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出勤及上课表现综合评定。本考核方案中的操作考核、项目报告都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其中操作考核实施的具体要求以试卷形式展现,内容要求以表“操作考核内容”为中心,以考核学生综合网站制作能力为基本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具体要求在此省略。此外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不仅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份内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总结,每做一个项目都有所收获。项目报告实施的具体要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前期策划、资料搜集、网页制作。在前期策划阶段,要求小组共同确定网站名称、网站风格(列举网页采用主要色彩及网页色调定位)、网站栏目、站点目录结构的内容以形成完整的网站规划,在此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搜集、协作完成网页制作。其中网页制作中要求页面美工设计阶段介绍所用软件及提供至少首页效果图截图;静态页面制作阶段要求绘制网页布局的结构图及标注尺寸;程序开发阶段列举所用的开发工具、对数据库、表进行截图,以及绘制程序开发页面流程图。

(2)项目总结。

对本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及体会。在作品展示时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对作品进行介绍,总结,便于相互交流经验。

(3)项目组介绍。

对该项目组成员进行介绍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分工情况进行报告。体现小组合作开发项目的工作模式,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者之间有效、和谐的沟通。

2.考核方式

期中成绩总结范文8

关键词:“版式设计”课程;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模式

一、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性质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宗旨是培养适应当今多媒体信息化时代的兼具多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的现代复合型人才。而“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技术应用与艺术的统一,也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本课程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平面设计基础训练的一部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造型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与本课程同步的课程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而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以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UI设计为主,如“网页设计”“UI交互界面设计”“新媒体技术HTML5Css”等课程。

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特点

本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单招,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而随着数字化艺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不仅仅依靠技术,更多的是需要艺术底蕴,这也促使了这门课程在本专业的开展。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定位不清楚,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认为该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方向关联不大,同时缺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设计的追求,导致对本课程缺乏学习兴趣[1]。

三、“版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版式设计”课程目标设置存在问题。本课程目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目标应依据专业性质设置课程内容,本专业主要为UI设计方向,应与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区分开,紧贴UI专业方向,并根据后续课程来设置授课内容;二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未能有效融合,本专业总课时为64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课时48课时,虽已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但理论与实践课时未能很好地融合,教师讲完理论内容后,未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造成学生在实操时遗忘理论知识,不利于核心知识的巩固,同时降低了本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版式设计”课程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版式设计”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枯燥乏味,同时未能从本专业方向出发,与艺术类“版式设计”课程内容相似。目前,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虽有案例分析,但案例内容过于老旧,未能顺应当前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时代性,学生也很难理解。笔者发现,市面上有较多关于艺术类平面设计方向版式设计的书籍,更适合艺术类统招的学生,他们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对此类书籍更容易接受,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都来自单招,没有美术基础,突然接触该课程,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形式化。课程采取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虽涉及的考核方式具体化了,但未能落实到课堂中和测试中。课程考核各个环节所占课程总评成绩不合理,应切实考虑该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的比例[2]。由于本专业学生入校前受教育层次不同,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控力不强,而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过小,造成该课程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不够。

四、优化“版式设计”课程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

(一)明确“版式设计”课程目标。本专业课程面对的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UI设计,因此,本课程目标中应着重强调UI设计方向的版面编排,如网页设计版式、移动端App版面编排,为后期“网页设计”“UI交互界面设计”“AXURE原型设计”等课程服务,同时可辅助一些平面类版式编排,加深学生对版面版式的理解与加强应用。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应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在课堂设计中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而且案例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融入版式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引入版式课程理论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加深对版式理论的认识与理解[3]。例如,教授“移动端App界面编排”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App软件如淘宝、京东等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对比不同的App版面编排,学生能很快总结出该类App版面编排的结构与特点,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采用“1+4”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课时有效融合。本课程设置共64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操作48课时,前4周,每周4课时,完成理论教学16课时,后12周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使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因此,笔者认为,第一周4课时的教学内容应以教师简介、课程内容整体介绍、课程定位、教材简介、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标准等为主,使学生对本课程建立宏观的认知,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导入“版式设计”课程基本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对后续课程以及职业就业的重要性。从第二周开始,将课时分为三组,实行“1+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模式,即第二周为理论课程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为实践操作练习周,以上为第一组;第七周为理论课程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为实践操作练习周,以上为第二组;第十二周为理论课程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为实践操作练习周,以上为第三组。这样的课时分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点后及时实践,有利于知识点的消化和巩固。

(三)完善“版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目前,该课程考核以多元化考核方式为主,包括平时成绩20%、期中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50%,依据每部分所占比例得出该课程综合测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适用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但因实施时间较短,缺乏具体考核的细节内容,笔者在采用该考核模式授课一段时间后发现考核内容可再进行细致划分。首先,综合测评中的三大部分所占比重可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综合测评成绩的40%、期中考核成绩占综合测评成绩的20%、期末考核成绩占综合测评成绩的40%。由于该专业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较差、自律性不强,同时该课程课时量大,所以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与期末成绩所占比重相当,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平时考核的重要性,能保证学生听课质量[4]。其次,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三大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再进行精细划分,同时绘制考核表,每次上课前公示上周考勤与课后作业成绩,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次考勤与作业。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版式设计”课程有大量的优秀案例,学生可选取符合自身审美的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等,或挑选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讲自评,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析,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也能使学生融入课堂,更能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另外,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应积极创设“潮流化、时代化”课堂情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引入移动设备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准备PPT课件时,可以在“版式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电视剧、App、短视频等,来进行案例讲解和分析,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书本内容,使学生产生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分析案例时虽有一些不可控因素,但一定要将学生往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引领,以加强课堂的思政建设。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版式设计”是艺术类的基础课程,后期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如平面广告设计、UI交互界面设计、网页设计及就业等,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探索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融入相关专业竞赛,如实践操作项目“简历设计”可与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相结合,学生的简历作品可以作为参赛作品;课程实践“期中考核”与学院奖结合,学生可自选学院奖参赛命题进行设计创作,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艺术眼界,同时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艺术潜力[6]。

五、结语

基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特性,以及授课对象为高职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版式设计”课程的开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版式设计”课程的创新需要该专业的教师共同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该专业“版式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进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媒体行业。

[参考文献]

[1]从继成.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9):121-122.

[2]姜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16):250.

[3]袁园.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赵琦.浅谈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J].美术大观,2010(09):176-177.

[5]李宗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版式设计教学改革[J].艺海,2019(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