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范例

农业税

农业税范文1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税收政策

0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展开研究,根据当前针对园区的主要税收政策,围绕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园区进一步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1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意义

当代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区域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培育出新型农作物,改善农民经济收入状况起一定作用。

1.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性

1.1.1有利于集中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家深化土地管理,建设用地不断扩容,能够作为耕种的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诞生可实现耕地资源最大化,一方面去产能,将落后、低效农业产能淘汰,另一方面可以聚集产业优势。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耕作物种全面、技术更加前沿、人才更聚集,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1]。1.1.2拓宽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别于传统农业,各方面技术资源更加剧集,使得产能更加高效,有利于市场中产业链各端升级发展,实现了生产、供应到销售一条链运行模式。随着产业链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快了人才输入,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进步愈发加速,从而促进高效产出,形成产业间良性循环。1.1.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围绕6大产业(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的园区。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乡村美好家园,早日实现由产区到景区、田园到公园、产品到商品的融合发展路线。1.1.4快速提升生态效益。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引入更多高新技术,使得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在现代农业园区的落实,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2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适合时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园区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力精准扶贫方面都发挥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起步较晚,虽初有成效,但依旧存在多方面问题。部分园区前期资金投入受限导致缺少科技创新,园区缺乏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科技型人才,均制约了园区现代化发展,不利于创新农业品牌的建设。1.2.1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一般面临生产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多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从而影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进程。园区经营主体资金受限,由于风险大且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再加之当前疫情期间,市场各行发展都受影响,越来越少的投资人会选择高风险、回报期长的产业,招商引资的难度与日俱增。1.2.2科技水平受限目前有不少园区打着现代化发展旗号,科技创新水平依旧停滞不前,农业技术、农产品开发应用不足,缺乏农产品市场化核心创新技术。前期科技投入一定程度影响到园区科技人员的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没有发生突出改变,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低,抑制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关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在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的时候,需考虑对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且应从宏观角度考虑各项税收政策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影响。我国税收优惠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开始,到如今各税种对农业全方位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为了引导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2.1涉农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现阶段,国家税务部门根据农业发展的需求,不同税种分别制定了不同方向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增值税。从2006年起我国取消农业税,并不断在农业方面给出一定经济扶持,鼓励农业生产。增值税中关于农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例如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关于营改增方面,农业生产和科技创新项目享受免征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蔬菜,以及关于粕类产品、制种企业、有机肥料产品同样实行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这一惠农政策同时使得农业从播种施肥到生产销售全工程均享受到税收福利;对于购进农产品原料生产部分产品销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实施办法。对于直接采购销售的一般纳税人予以9%税率予以进项税额扣除政策,对于购进农产品进一步加工生成产品的一般纳税人实施10%税率予以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为了促进建设更多的农业耕地,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均免征增值税。2.1.2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关于现代农业园区税收优惠主要包括税基式优惠、税额式优惠以及税率优惠。关于税基式优惠主要包括: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所得部分免税优惠、部分享受税收减半优惠。享受免税优惠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油料作物种植、新品种选育、中药材种植、林木培育选种、牲畜家禽饲养、林产品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农技推广、农机作业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等;享受减半征收项目主要包括花卉、茶、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对从事符合条件节能减水、环境保护项目所得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现代农业园区相关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也可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2018年1月1日后新购进设备、器具可在限额内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扣除;同时对于小型微利企业享受减免应纳税所得额和减免税率的税收优惠。2.1.3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中关于现代农业园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规模化养殖除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免税;纳税人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免税;依法设立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未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免税;纳税人排放大气或者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定比例的,可减征环境保护税。2.1.4其他税种。其他税种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相关税收政策主要有: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受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关于农牧业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以上几项税收优惠主要是为了降低土地耕种成本,鼓励土地更多用于农业生产。

2.2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出现的涉税局限性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别于传统农业,其显著性特征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具有一整套社会服务体系予以支持,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升级进步,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了飞跃提升。但就当前农业税收政策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2.2.1缺少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上文梳理的当前各税种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目前大多优惠政策主要是向普遍农业生产销售过程给出相应减免。没有列出现代化农业生产政府给予的特定支持,一方面是现代化生产相对于传统生产更加环保,应在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方面给予特定行业优待,给予现代化农业园区从业者更多资金支持,减轻其税负压力;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更加注重规模化种植,其需要大量资金在前期购买设备,企业所得税方面就专门用于生产的设备、仪器作为成本费用扣除额度相比一般企业应更高,同时其购买的设备满足节能减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条件时也应相对提高应纳税额扣除额度,以满足园区设备投入、科学生产。2.2.2减税局限性较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效率低。尽管当前大多数园区都以重科技、高产量为特色宣传,但很多园区科技水平近几年未发生突破性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资金限制。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农业相对其他行业融资渠道狭隘,税收优惠扶持力度不够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短缺,研发处于停滞状态,生产技术得不到有效改善,园区得不到有效发展。2.2.3税收优惠减免税范围界定过于局限。当前对于增值税税收优惠主要倾斜于农产品收购和农产品的初加工环节,深加工环节没有给出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由于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从播种到形成产品送往消费者手中或销售给经销商,但针对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还没有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这不利于企业产业升级,也不利于调动企业向高效、智能化发展的积极性。

3改进及建议

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其技术不够成熟、经济上受到制衡以及管理上存在部分疏漏,导致各园区发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以下将从税收角度出发,从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上提出一些建议。

3.1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为了提升农业产出效率应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展开。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殊纳税主体应制定更大力度税收减免,特别是在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基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化生产模式,考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在农产品深加工阶段予以一定税收优惠,增值税方面应同农产品初加工一样享受9%较低税率优惠。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加强深加工能力,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予以一定税收减免,对于深加工阶段需要购进生产设备允许其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3.2提高科创技术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想要落实更有效的发展,要厘清其主导产业及发展定位和经营特色。部分园区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进行科技投入,再加上园区专业指导人才、研发创造人才匮乏,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后劲不足。在科技成果上应多与研究院交流合作,共同合作研制推出新品种、新技术等,提高产量的同时提升丰富农作物品类;加强信息化传播,利用大数据平台,让各地园区相互学习,跟上时代步伐,交流新技术;在人才培养上,加强与当地研究院、大学院校交流,鼓励建立园区研究基地,农业园区的长期发展离不开科创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园区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文化宣传上,注重园区特色。当前现代农业园区有很多,但想要成为其中佼佼者就需要对园区特色找准定位,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建造生态旅游、度假观光及农产品种植相结合的特色园区。为了实现以上园区的有效发展,税收上需要对园区企业予以一定政策扶持。科技成果方面应加大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购置设备时加大成本扣除比例;在人才培养上,对个人所得税加大抵免额度,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研发的技术人员设立减征其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在文化宣传上,凡涉及现代化农业园区相关费用,应加大其企业所得税扣除比例,鼓励园区宣传其文化特色。

3.3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率

根据当前减免税政策,主要适用于出口货物为以往纳过税和需要退税的情形。建议将部分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从6%提高至10%,部分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从6%提高至9%。从退税率角度分析,目前农产品退税率依旧很低,想要发展现代农业,税收政策上应大力鼓励我国农业能走出国门,提升国际产品认知度。目前税收优惠出口退税政策没有专门涉及现代农业园区相关内容,建议进一步提高园区出口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鼓励更多园区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这样不仅一方面减低园区税收负担,有更多资金流投向技术开发和农产品研发上,另一方面也可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知名度和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本文分析了当前税收政策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作用,同时提到了几点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改进建议。首先,园区目前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要瞄准当前产业特色,加快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税收上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减少企业税负,鼓励研发创新。最后,要将特色农产品带出国门,打造自主品牌,拓宽产业链发展。税收上对于农业园区现代化建设也要献计献策,少征收、多鼓励,实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和农户参与的园区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运莲,何怡.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5):35-42.

[2]黄敏.农业财税政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21(8):98-99.

[3]沈进城.现代农业企业财税共享体系运行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兼1+X证书试点工作的企业调研报告[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14-15.

[4]张任驰.促进丽水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5]江旭聪,石笑娜,陈红,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13-17.

[6]欧灌莹.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

[7]季亚雯,蒋亚麒,寇方超.促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税政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西部财会,2020(2):22-27.

[8]李盼,陶晓,朱家铭,等.河北省农业财税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288,290.

[9]孙宁,李存军,张骞,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程及经验借鉴[J].中国农业信息,2019,31(3):27-38.

[10]鲁昊.元谋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8.

农业税范文2

关键词:税收政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作用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有利必有弊,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同时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成为了农村多方面发展的绊脚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虽然增加了人们短期内的收入,但是破坏了农村大面积的生态环境,几乎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影响了农村各方面的建设活动。

一、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的发展必然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我国作为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大国,农业影响着国民的生活环境,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也加以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却疏忽了与农业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果再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今在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存在着很多难题,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加重,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迫在眉睫。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户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否过度,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先找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及时地改善现状。

1.农业用料的不合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资料,而农业用料的不合理将会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用料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用料的投入量的不合理,农业用料大都为化肥农药这类有毒害的并且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农户对生态环境不管不顾,只知道一味地增加农业用料的投入总量,以此来增加未来农产品的产量,与此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因为人们的这一举措开始变得恶化起来。另一方面,农户选择的生产资料多数为一些对土壤有毒害作用的产品,这类产品腐蚀性强,而且不易被土壤所转化,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农户因为只顾价格便宜选择普通化肥,而不是对土壤伤害作用较小的有机化肥。人们在生态环境中投入的生产用料总量及结构均不合理,虽然降低了人们短期内的成本,却严重毁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社会成本的增加

人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后果不加以重视,最终因为农户的不合理行为导致了社会成本的增加。社会成本包括很多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不合理的结构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就属于社会成本的增加,表面上农户赚取了更多的利润,但是实际上破坏了生态,无形之中减少了生态环境的使用年限,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农户都实行一些优惠政策,这使得由于农户生产方式的错误而导致增加的社会成本不需要农户自己承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程度逐渐加深。

3.影响农业生产行为的因素

农业生产行为复杂多样,能够影响它的因素更是数不胜数。一些专家学者曾将其大致上划分为两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的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农户自身对农业生产的计划要求;而外在因素则大多是指政府对农业颁布的政策和当今市场上的具体情况,颁布的政策较为普遍的有土地产权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中,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方数税收政策。农户有了土地才有了生存的条件,一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产量,因此有关土地产权政策的颁布有助于人们生产行为的规范化和节制,农户们会逐渐意识到也逐渐重视自己的生产方式对土地造成的不良影响,政府通过这些政策进而约束人们生产的行为,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政府还颁布了农产品贴补政策,这种政策的执行无疑缓解了人们的生产负担,也体现出了政府支持农业的原则和决心。只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才会大大提高,对农业生态环境则逐渐加以看重。多数地区都在实行的农产品综合贴补政策是国家考虑到农民不同时期收益不稳定的因素才实行的政策之一,它保证了人们不会购买不起农产品种子、药品等一些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材料,在增加了农民收成的同时,也保证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税收政策也基本是这种原理,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方式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给农民一些农产品贴补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从而来影响和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进而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但是我国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仍然不够先进,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管理的不够专业化,这让很多劣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市场上广泛传播,农民们因使用这种劣质产品而最终导致农产品产量的下降。

二、税收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农业作为我国的主要产业,每一年政府都会很关注农业生产的情况,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然很多政策的出台都与农业的发展有关,当然包括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果最明显的税收政策。前些年为了农业的发展,政府不惜取消了农业税这一重要税收来源,可见政府对农业的看重,而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程度上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政府采用的增值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进行农业生产劳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实行免除增值税这一优惠政策。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也使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过多,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大面积破坏,土壤也逐渐受到污染。因此,我国开始重视利用税收政策来逐渐优化生产资料的投入量,以此来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增值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增值税政策是我国农业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出台的目的在于增加人们的产品收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开始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它大大地降低了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地激励了整个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使生产产能不断增加,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想的增值税税率结构首先是基本的税率,我们多实行单一的税率模式,税收可以有效节约相关资源和能源,并尽可能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可以实行多元化的税率政策,降低不同类型产品的税率等,实现整体统一管理,具体分别管理的策略,较好的完善我国的税务框架。我国需要尽可能将生态差别的税率引进到增值税的汇率之中,例如各类低碳能源等,可以实行超低的税率类型,对于一些生态环保的和生态劳务等的税率同样需要调低处理,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2.消费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消费税,顾名思义是人们在消费时才会交的税,但是政府在农业方面制定的消费税主要是为了减少某些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产品的消费,进而起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消费税的影响范围也随之扩大,而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也在持续的增加。农业在我国是较为特殊的一个产业,它不仅是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且还是我国上下几千年来最为重视的产业,它承载了历史先人的智慧,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政府在农业上采用的任何政策都是以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为主要目的的,消费税也是如此。由于某些方面的限制,消费税并没有对农药、化肥等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害的生产资料进行征税处理,因为一旦对这类产品征收消费税,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成本的增高,最终将影响人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反作用。因此,消费税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处理上的影响是极其微小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税收方式。

三、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瓶颈期,在生态环境上的情况让人不容乐观。近年来,一次关于我国污染问题的数据表明农业占了很大的比例,农业污染逐渐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污染形式。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所以改善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农业与我国其它的产业不同,它的产业范围内包含着生态环境,这使我们在农业治理方面不可以过多的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多数情况需要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我国针对农业出台的税收政策不单单是一种政治手段,它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结合体,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税收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有限,但是只要很好的利用税收政策,并且与一些政府手段相结合,是可以在不增加农户经济负担的同时又成功地做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如今,税收政策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着十分有效的。目前,税收政策能够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中实际应用上的手段不多,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万万离不开税收政策的影响的。

参考文献

[1]田云,张俊飚,何可,丰军辉.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04).

农业税范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财税政策;经营管理;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指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该组织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鼓励扶持政策,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阶段为培育更多的高水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重点解决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核心特征及经营管理模式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规模化经营,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一)采取独立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通过签订合同方式形成的稳定的组织关系,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各个主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实现抱团式发展[1]。但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经营主体都拥有独立的经营权,在收益分配、资金来源和财产归属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各个主体之间通过人才、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产业的规模效益,进而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于其自身规模可以提升农资市场的议价权,能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农资产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产品,进而实现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共赢。

(二)合作关系持久稳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之上制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体章程,章程内必须规定各个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具体联结方式,通过章程约束不仅能够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各个成员也会自愿的遵守契约规则,使联合体内部的成员关系更为稳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产业链条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下联动保持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能够实现产业链条的有效增值。一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之间是通过章程合同联结起来的,在遵守相关章程和合同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资金的有效共享,这为联合体内部成员之间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应的联合体内部成员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随着整个联合体的收入稳定增长,为联合体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产业链条的有效延伸,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有助于优化农产品结构,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当前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如果要想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仅仅依靠单一的经营主体显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必须实现多个经营主体的有效衔接,并通过合同关系确立合作关系。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过多元要素的整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2]。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推动下,能够实现从农业生产到农业流通多个环节的衔接配套,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二、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政策支持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当前看,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虽然比较重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过程中并没有从本地实际角度出发,出台的配套措施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具体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针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资金保障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规模经营和技术研发。

(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效果不明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壮大需要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主动参与进来,并实现各个主体在产业链条上的有效衔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导力量,现有科技力量支撑尚不充足,产业带动能力相对有限。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管理方面,农业合作社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经营不规范、纽带作用不强等问题,一些家庭农场和农业种植大户基础作用难以体现。由于各类农业经营规模主体都面临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即使将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整合到一起,由于各自都存在不足和短板,联合体的作用也难以发挥。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核心,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这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初期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但当前由于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资金和科技力量不足,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过程中难以为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带来预期利润。同时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更多是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跳板,并不愿将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与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进行共享,参与的活动也主要是以围绕自身利益开展的。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难以实现农业化产业联合体内部成员的真正合作,导致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后劲不足。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获得的财税政策支持方面,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还发展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更多是锦上添花,难以做到雪中送炭,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规模化经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难是限制联合体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投入资金规模大、回报慢,而且利润相对较低,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领域。另一方面,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没有银行的授信额度,同时缺少相应的抵押物,因此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由于资金不足问题的存在导致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各类农机具和农资设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经营需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进展缓慢。

(二)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条件不充分。从农业现代化发展角度看,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应成为农业现代化未来发展的一大目标,但当前跨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条件还不够充分。一是当前各地对于跨区域经营的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一,甚至还存在政策“打架”问题,难以实现资金、人力、土地之间的跨区域自由流动。虽然国家加大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但新型规模化经营在各地还没有真正的广泛推广,仍然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努力,通过政策协调和机制引领打破耕地分割局面,为跨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二是地区人力资本和消费水平还存在一定差别,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同,相应的金融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落后地区难以获得金融资源,而先进的农业地区农业金融资源获得就更为便利,由于金融政策也存在区域性差异,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区域经营的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和发展。

三、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的财税政策优化建议

新时代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优化农村生产经营组织体系,需要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给予足够的政策资金支持,对涉农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构建更为完善的财税支持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财税支持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同时要完善金融保险相关服务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税收政策,通过财税政策优化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大龙头企业投资力度。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农口部门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给予系统指导,并针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其他主体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农业部门要认识到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体发展需求积极为其出台优惠的农业政策,在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相互配合之下,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财税支持与公共服务供给。加强财税支持和公共服务供给,一是要给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必要的财税支持,适当地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和融资担保服务,将各类涉农财政支持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二是要对行政审批环节进行优化,支持本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登记注册方面进行简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三是要开展精准培训,地方政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具体需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这些负责人的团结合作意识,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4]。四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本地区积极宣传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积极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个主体“出谋划策”,将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成员对相关政策要求有更为清晰的了解,进而将这些政策合理利用,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向前发展。

(三)完善金融保险相关服务政策。完善金融保险相关服务政策,一是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地方政府应该主动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打造符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求的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应该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名录信息作为依据,在内部设立担保基金,并综合考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具体情况以及资金实力、信用风险等相关影响因素,确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授信额度,进而对授信额度进行细化,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个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的资金服务。二是要创新贷款抵押、质押方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之初缺少必要的抵押物,地方政府应该与金融机构进行协调,积极探索针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抵押和质押方式,将经济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作为抵押物,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三是要创新农业保险服务政策。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求,加大政策性保险投入力度,并针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同主体出台差异化的农业保险政策。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保险服务之中,通过落实商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抵御风险能力。

农业税范文4

【关键词】农业污染;环境保护;财税文化

早在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上,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为了实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而相关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1我国乡村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乡村振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乡村农业生产存在着大量农药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家畜粪便污染等的现象未得到有效监管,其主要直接导致了水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

1.1农用化肥使土壤受损严重

根据我国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农业污染情况严峻,而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1月至4月,黑龙江省、山西省天津市等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天津市相比去年同期,农用氮磷钾花费产量增长达到17.16%。此外,就全国来说,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产量同比增长2.4%。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而化肥会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盐渍化,造成乡村土地受污染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安全和乡村土地环境质量。

1.2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水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会进入水体中,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对地下水以及相邻水域造成一定的污染,畜牧业以及养殖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的排放同样会造成水污染。同时,在农业生产聚集的农村,存在着大量食品加工企业,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乡镇企业也借助城市化的便利实现崛起,其中大量生产者环保意识低下,废水不合规排放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对流经企业附近的水域造成污染。

2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对于农业污染治理的促进

我国财税文化,是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财政税收领域的所有精神物质创造,是人们长期不断实践的产物,它主要包括财税制度、相关物质手段、财税思想,乃至与财税相关的心理等等。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是运用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制度等条文,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进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国家运行的正常秩序。应用于污染治理,财税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相关保护环境制度政策的基础之上,对于保护环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的思想的渗透作用。保护环境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财税文化和思想在我国传承已久,早在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就设定了“兽人”、“渔人”“山虞”等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和行为做出严格的规定,为了国家的长久发展和时代延续。而发展到当代,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农业污染的治理,宣传和发扬保护环境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财税思想显得更为重要。当以农民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农业生产者具备了不过度消耗环境资源和实现持续经济发展的思想意识,再利用相关财税制度和政策对农业生产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可以达到更大的效用。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对于农业污染治理的促进具体表现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相关的税收制度的设置之上。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购置并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等专用设备所花费的投资额,可以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应纳税额;同时,企业在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还可以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保护环境的财税思想运用于财税制度的设定中,会使环保意识较为低下和注重眼前利益,未考虑长久发展的企业就会有利益权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污染行为的发生。

3加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文化建设

3.1完善减少农业污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农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将有利于纳税人从事农业相关生产活动的纳税意识的提高,同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做出贡献。比如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设定方面,对于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农用机械时,可对相关企业设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由此可以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并引导企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型的企业发展。在环境保护税税制设定方面,可以对存在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3.2环保财税制度和财税思想的宣传

环境保护财税制度的宣传主要在于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企业利于环境治理的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通过税法知识的普及,让企业明确知道其利于环境治理的行为并不是没有回报的纯正外部性行为,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讲座进行税法宣传等等,同时提高其环保相关税的纳税遵从度。对于农民来说,农村地区的一些居民本身不具备足够的环保意识,生活方式非常传统。对于企业以及养殖业的污染,农民的目光并不长远,多考虑短期的经济因素,而常常忽视了污染的严重性,农村居民本身的监督作用就下降了。因而要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自身来说,要让他们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相处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使用不合规的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用品,增强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

参考文献:

[1]乔荣.农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优化建议[J].农业经济,2016(10):95-96.

农业税范文5

1.1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

环境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主要因素,而我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降水量的分布,南方较北方多。从而导致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问题,降水过多可引发水灾,较少则导致旱灾,而通过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能够成功实现防水治水的目标,即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储存和释放,让农田能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

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从而为人们提供生活方面的用水,保证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步提供。当然,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其作用就是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并且具有节水的功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水质条件较差,净化具有一定难度

水质条件较差是我国很多农村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没有科学的净水设备,很多生活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就进行饮用和浇灌,特别是一些含有重金属元素较多的水,如铅、汞、砷等含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对于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地区的种植多采用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对附近河流以及湖泊的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水源安全问题。而如何克服农村饮水问题,也是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设备技术局限,建设进度迟滞不前

设备和技术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而就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普及现状而言,很多发达的沿海地区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内陆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设备技术局限是由于交通运输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所导致,偏远地区,特别是一些西部地区交通条件不是特别好,而且政府缺乏周转的资金,从而导致地区设备技术无法得到更新和替换,导致让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困境,建设进度缓慢。

2.3水资源的浪费,农民的节水意识不高

水资源浪费已经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是由于传统农业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特别是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节水设备,导致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灌溉的方法。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由于人们还没有形成节约用水,循环运用水的意识,从而导致原本匮乏的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陷入瓶颈。

2.4地区缺乏重视,宣传普及力度不到位

节约用水应该是一种意识,一种良好的习惯,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缺乏经费支持,无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净水节水设备,从而放弃了净水节水的目标,也忽略了对节约用水方面的宣传和普及,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根本不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频繁出现。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3.1政府加大重视,增加资金来源

资金紧缺不能成为忽视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原因,但是资金确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而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财政资金的紧缺,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来源的方式解决水利建设方面的问题。例如:体制改革,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国有体制改革为股份制管理体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鼓励当地一些富农或者是多个农户进行资金投入,最后在工程完成后,共同获利。同时,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偏远地区,让农民自己进行监督,提高日常管理的力度。

3.2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宣传普及

知识宣传和普及是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的第一个步骤,因为接受才会去运用和支持,特别是对于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众,政府部门更需要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群众各方面的用水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信任感;同时针对节约用水问题,政府部门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即通过日常办公过程中的节约用水行动,普及和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到节约用水的队伍中,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3.3改善水质条件,提倡生态农业

森林可以说是天然的净水体系,也是地球的“肺”。而为了能够达到改善广大农村水质条件的目标,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一些惠民政策,例如:鼓励扶助林业发展,通过造林的方式,对目前较差的水质环境进行净化和改善,并且政府部门也需要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生态农业知识,从而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结语

农业税范文6

关键词:农业水利建设;农业发展;关系

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包含灌溉、除涝等水利工程设施,能够有效抵御洪涝、干旱等灾害的侵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农业水利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1农业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业水利建设就是运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措施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创造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1农业水利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而要想促进农业生产,就需要持续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农业灌溉面积,增加农作物的抗灾能力,提高农业产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业获得发展以后再反哺农业水利建设,创建良性循环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保证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1.2农业水利建设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了农村,剩下的大量老弱人员,无法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大量农田被闲置荒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水利建设的大力推广,能够将大量的闲置旱作耕地纳入到灌溉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吸引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回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3农业水利建设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取决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稳定,也就是农产品的产量稳定,其收购价格相对稳定。加大农业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抗性,避免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情况,稳定农产品价格;避免因供求关系不稳定而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和下降的情况。

1.4农业水利建设有助于改善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占全球人口的1/5,但是我国的可用耕地面积却十分有限,2017年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0.0973hm2,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部分市县人均可耕地面积甚至已经达到联合国确定人均耕地面积0.0533hm2的警戒线之下[1]。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无法有效保障耕地的水分状况,这一问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严峻,积极推进农业水利建设能够用少量的水资源实现农业灌溉面积的最大化,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加强农业水利建设的措施

2.1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国农业水利设施最早建于20世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但是截至目前,当时使用的农业水利建设设备和建设工程早已过了使用期限,也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2,3]。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建设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水利系统,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增强农民的维护心理和配合心理,进而推动农业水利设施的顺利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2.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业水利建设离不开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目前,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主要包含防洪、排涝、灌溉和供水体系,农业水利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为国家发展和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但是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不完善,致使在实际灌溉中出现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好处,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水利建设的良好发展。其中,旱田灌溉可以采用管道式喷灌的方式,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具有方便管理和投资少的优势。同时,相关部门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深入农村开展节水宣传和讲座,通过宣传标语等方式让当地农民逐渐树立起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此外,相关水利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推广,提高灌溉效果,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3构建完善的水利建设管理制度

农业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但是若想充分发挥农业水利建设的作用,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农业水利建设包括是农民自建、企业投资运营、政府建设以及公益性建设工程,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性质,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科学谨慎的进行评估检查,通过之后方能开办有效的证件[4];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公益性质的农业水利建设工程,政府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工作,实行责任落实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踏实肯干、有重大贡献的人员进行职位升迁和奖金的奖励,对工作懒散、逃避责任、有重大失误的人员进行警告等处罚,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斗志,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此外,可以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事件、优质工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经验反馈学习与交流,总结经验,把握发展规律,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促进水利建设工程的维护与运行,预防和避免相关事件的发生,为农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提高水利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当前我国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水利工程的设计、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相关费用收缴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我国农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开始出现人才急缺的现象,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重视在职水利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快速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督促工作人员在空闲之余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为水利建设工程的维护维修和安全提供保障。其次,提高水利专业人才的准入门槛,提高相关福利待遇,吸引大量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进入到相关体系中,创建专业团队。然后,明确水利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验证、有据可查,同时创建产权明晰的农村水利社会化管理体制,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施工准入证制度等建设监理制度,保障农业健康发展。最后,革新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鼓励技术推广人员勇于创新,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使相关设备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普及;鼓励相关水利设备保养人员不断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的紧急应变能力,以便更好的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鼓励相关设计人员不断创新,将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使其更加满足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需求。

3结束语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因此,需要不断加快农业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且通过不断发展的农业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宪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下旬刊),2017(6):28.

[2]郎跃辉.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2794.

[3]李红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河南农业,2020(8):52-53.

农业税范文7

关键词:农业;保险;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产业,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当前我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金融工具作用,放大财政支农效应,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保险,建国后,农业保险业务即在我国东北部分省份局部启动;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农业保险在全国铺开,在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进行商业化运作。进入新千年,国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农业保险发展进行了强力推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开始从商业运作向政府补贴转移;2007年,中央财政对6省5类农作物启动保费补贴试点;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启动,农业保险走上了财政支持、流程规范的发展快车道。

1.1风险保障品种不断增加

目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森林、能繁母猪、奶牛等15种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大宗农畜产品已纳入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全国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进一步丰富,保障品种不断扩大。

1.2风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承保面积不断增加,农民投保积极性持续加强,2016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11亿hm2,是2007年的2.6倍,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2%。其中,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分别达77.59%、71.24%和59.72%。

1.3风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及赔款支付不断增长,2015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2%,支付赔款260.08亿元,同比增长21.24%,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7倍;2016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参保农户2.04亿户次,支付赔款348.02亿元,受益农户4575.51万户次,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1.4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4.1保险产品创新。在重点保障传统大田作物风险的同时,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创新保险产品168个,涵盖50余个品种。12个省份已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品种包括玉米、鸡蛋、棉花、大豆、白糖等5个主要农产品。天气指数保险已覆盖全国19个省市,研发产品50个,涉及23个品种。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821个,包括中药材、茶叶、葡萄、林蛙、蚕桑、果树、烤烟等多种农产品。1.4.2保险服务能力创新。目前,农业保险在新型经营主体小额信贷支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打造农村产供销及风险保障相结合的金融服务链,以及深度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外,农业保险对人工干预天气、无人机航拍、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保险服务技术的广泛推广,在推动科技兴农、农业保险服务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山西省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山西省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2.1财政补贴品种偏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

目前,全国政策性的农业险种15个,山西省仅有6个,农业支柱产业的小杂粮尚未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大量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如我省的苹果、蔬菜和肉鸡、蛋鸡、中药药等,风险保障尚属空白。

2.2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发挥农险补偿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山西省农业保险发展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基本思路,尽管小麦每667m2的风险保障程度由300元增加到400元,玉米由260元增加到360元,但仍然覆盖不了农户投入的物化成本。特别是能繁母猪、奶牛保障程度分别仅为1000元、4000元,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险种保额尚且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保障水平偏低,导致农业保险即使按照最高限额赔付,也只能弥补受灾农户部分损失,补偿作用发挥有限。

2.3持续创新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从201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加大对农业保险创新工作的指导。从全国范围看,农业保险领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乃至服务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山西省持续创新的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未能有序推进,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尚未开展,目标价格保险相比山东、四川等外省,工作差距也比较大。

2.4针对新型经营主体风险保障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关注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在新型经营主体产权保护、规模经营、技术指导、人才培育和金融支持等方面都明确了政策支持路径,并指出,在农业保险方面,要“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而目前我省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风险保障支持仍停留在理论及探索层面,新型经营主体在信贷融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种植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风险仍难以得到针对性的保障。

2.5养殖业风险管控水平落后,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化解

山西省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基础母羊等畜禽养殖规模较大,但生产方式、检疫手段仍然落后,检疫质量难以保证,养殖户不能完整记载养殖档案等问题较多,在保险化解风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与农户信息不对称、承保理赔数据存在漏洞、道德风险较高,赔付率相比其他省份高出200%以上,保险公司为难情绪较大,推动工作较难。

3发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3.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强化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动各级农业部门在生产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体系中安排相关农业保险知识课程,开展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知识、产品、承保理赔服务标准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增强农民保险意识,切实发挥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升农业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保险的农户认知度。

3.2深化合作机制,农业部门与保险主体协同推进政策性保险的落实

农业保险的一大特点,就是保险的对象的农作物或者动物,分散种植养殖在广大的农村,地域广阔偏远,相当多的作物种植区交通不便,传统的保险运作模式不适用于生产周期长,收益低,受自然影响较大的农业保险。基层农业部门自发挥自身的业务和地方优势,作为纽带可以将农户和保险公司联系起来,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已经使这个设想变为可能。外省的一些实践业证明,农业部门和保险主体的合作对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提高农业的保障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很好的效果。

3.3加大支农力度,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

持续加大对小麦、玉米、小杂粮、鸡蛋等农产品的“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动物疫病防控保险试点等新型创新险种,提高农业保险政策普惠效应;积极探索开展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倾斜政策,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风险保障程度,确保健康发展;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和集群示范区,共同开展“菜篮子”、“米袋子”“绿色高产高效”、“设施农业”、中药材等农业环境风险研究和保险产品设计,积极构建地方特色产业的多层次风险保障和分散的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

3.4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建立与脱贫攻坚

农业税范文8

在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节水农业一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生产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对现代节水农业及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设立和探索出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初步技术框架。

关键词:

现代农业;节水农业技术;水资源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现象的逐步加重,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人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如何建立和推广节水农业,需要从技术和科学2个方面出发,以节水农业技术为支撑,对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引领,从而实现高效、节约的农业生产,也是现阶段各个国家农业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1现代节水农业理念

现代节水农业模式的建立需要以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在内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技术与科学的逐步发展完善,实现了节水农业应用和研究领域的逐步扩展,也是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为现代节水农业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现代节水农业的基本前提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植物的自身属性出发,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自然资源的无效消耗,形成一种综合性的高效农业用水理念,其所涉及的技术基础在于与植物生长过程中供水和需水全流程的节水技术。这种现代节水农业的理念和思路,也是对于传统节水农业的一种发展与继承,但其与传统节水农业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现代节水农业更加关注从源头上节约水资源,由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出发,按照不同植物的需水量适量给水,降低无效水量,这样能够在保证植物安全健康生长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农业水综合效益,达成现代节水农业的区域智能化配水目标。

2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

笔者认为,现代节水农业应包含下述7种基本技术,即区域智能化配水技术、异源水植物利用技术、气植界面水循环技术、土气界面聚墒抑蒸技术、植物精量给水技术、植物生命健康需水过程调控技术及节水植物品种基因型鉴选技术。节水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现代节水农业模式建立和推广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植物品种选择过程中,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由现有的植物品种出发,对其中的节水型植物进行选择,在植物培育和生长过程中,对其需水量进行测算,适度给水,避免无效供水。区域智能化配水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用水的有效配置和优化调度,其通常涉及数字节水技术、分析和传输技术、农用水动态管理信息智能化采集、区域智能化配水决策系统、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与农作制度等几个方面,从而达成区域现代节水农业智能化管理目标。异源水植物利用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节水农业开源技术,尤其是现代节水农业中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能够实现精细化给水,以及植物生命健康过程的有效调控,同时,雨水利用与土气界面的聚墒抑蒸之间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现代节水农业中对于污水的利用也能够增加农业用水的来源,并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土气界面聚墒抑蒸的基本目标在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量的最大限度减少,保证充足的植物蒸腾水量,主要涉及机械仿生耕作技术、土壤水库扩蓄增容、生物质保墒等。气植界面水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植物蒸腾的无效用水量,因而是一种相对高效的节水技术,也是现代节水农业模式发展完善的主要方向,目前可以用于温室植物培育中的实验研究[1]。植物生命健康过程调控技术能够以植物生物利用为基础,严格控制和调整植物生命安全的整个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植物精量给水技术参数与理论依据之间的相互结合,而植物精良给水则能够对植物生命健康过程调控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有效利用,这项技术的应用基础就在于微灌技术、喷灌技术与精细地面灌水技术等内容。

3总结与建议

现代节水农业是以区域环境安全和生态健康为基础,为保证植物生命健康,而实施的智能化配水和精细化给水,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给水过程和植物生命过程中的无效用水量,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现代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涉及区域智能化配水技术、异源水植物利用技术、气植界面水循环技术、土气界面聚墒抑蒸技术、植物精量给水技术、植物生命健康需水过程调控技术及节水植物品种基因型鉴选技术等几项技术环节。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系统,需要实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利用。因为植物生长过程是一种包括植、物、水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也是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植物生命物质载体,水资源在植物的培育和生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水资源节约的全过程来看,对于水分利用和转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因而有必要进行多学科、各门类的综合研究。

作者:赵育琴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