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科技人才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科技人才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探讨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认为其包括科技人才要素和非科技人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中心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反馈性、竞合共生性的特征,并基于该模型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实践角度佐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的合理性。最后针对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分解者等系统要素提出维持科技人才系统健康平衡的措施。研究为深入理解科技人才流动和迁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人才管理;创新驱动

科技人才是科技资源的核心,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承担者,是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力量,研究科技人才可以作为研究国家科技能力重要的出发点。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诸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以及科技人才与环境相处不和谐等问题,合理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以及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科技人才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科技人才与环境交互作用规律与机理已成为研究人才学的新趋势,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相似之处,但又独具特色,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可以从全新视角探索科技人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认识人才流动与迁移行为,为发挥科技人才价值提供理论指导。

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

生态系统最早应用于自然领域,是指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持续发生能量流动、物质的不断循环、各种信息的传递。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从系统角度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观点,强调地域中的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功能上的统一性。随着人口、环境、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广大学者共同的心声,同时,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有很多类似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产生了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Park)1915年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引入人类社会中,提出人类生态学的概念。此后,其他学者把生态系统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其他领域如产业、创业、创新、电子商务等,产生了对应的生态系统概念,用系统的观点研究上述问题[1-3]。人类凭借智慧推动生态系统的发展,人的思维通过智慧得以和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并产生智慧生态学概念[4],这显示了生态系统研究由自然发展到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才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人才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人才生态系统是由政府、科研院所、公司等不同人才要素构成,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生命系统。与生态系统类似,人才生态系统具备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等生态价值特征,系统中人才受到人才主体、环境的主观与客观影响[5]。不同层次的人才发挥自己的功能,构建人才营养链与信息生态链,高技能人才是人才中的佼佼者,承担技术开发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创意人才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是稀缺资源,在促进创意经济中发挥极大作用,这些人才形成了各自的人才生态区。综上所述,目前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人才研究的已经很多,但完整地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科技人才研究的较少,到2017年4月21日为止,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以“科技人才”与“生态”为主题进行组合检索,检索到的文章仅为76篇,而“人才”与“生态”组合检索,文章篇数高达2357。科技人才作为所有人才中的杰出人才,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人才流动对环境要求更高,处理好科技人才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示范作用。运用生态系统视角分析科技人才相关活动是从全新视角深入分析驱动科技人才流动的要素;明确科技人才产生、发展、使用、退出等阶段系统要素的功能;改善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努力达到科技人才群体与自然友好共处,维持系统平衡的目标。因此文章结合生态学、人才学等理论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基于生态学视角对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为例应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二、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与模型构建

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是指科技人才在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之间相互流动,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科技人才循环、知识技能流动和服务、技术等信息的传递,形成动态平衡的网络系统。

1.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系统要素包括科技人才要素与非科技人才要素,前者包括科技人才生产者、科技人才消费者与科技人才分解者;后者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见图1。系统中各个要素扮演自己的角色,维持系统正常的运行。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科技人才生产者包括高校和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养和开发科技人才资源,承担向科技人才消费者输送科技人才的任务。科技人才消费者包括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发挥加工和再生产科技人才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使用科技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科技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与进步,产生更高级的科技人才如政府培养出服务型人才,企业培育出经营型人才,科研机构培育出研发型人才。科技人才分解者包括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它不只是像生物一样简单的进行肉体分解,而是科技人才退出系统需要的载体单位。从这个维度看,同一个科技人才可以有双重角色,如在科技企业工作的人员既是科技人才消费者,又是更高一级的科技人才生产者,这体现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独特之处。非科技人才要素中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保障,成为驱动科技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是科技人才生活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绿化程度、环境安全等;科技人才对社会环境要求较高,关注于地区科技环境与科技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智力支持环境、科技财力支持环境、科技生活保障环境、科技绩效环境、科技信息资源环境、交通集散能力环境。

2.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科技人才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联系的纽带就是科技人才生态链。科技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科技人才生态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与非科技人才要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见图2。构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目标是科技人才与环境友好和谐相处,科技人才有序流动。系统中体现了科技人才培养、开发、使用、再生产、退出的各个阶段,科技人才生产者为科技人才消费者培养开发科技人才,消费者使用和再生产更高级的科技人才产生二级消费者,最后科技人才退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而科技人才分解者负责科技人才的退出和再生产,从而使得科技人才在这些功能要素之间进行循环和流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围绕科技人才展开,在市场、国家制度、社会文化共同配置作用下调控科技人才流动,使得科技人才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科技人才的载体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与环境不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高校、培训机构向外界传递知识信息和教育信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向外界传递着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和技术信息,同时这些机构会向外界产生相应的科技人才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进入机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向外界传递着养护信息和医疗信息。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中外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支撑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界环境会针对科技人才载体传递的上述信息进行实时反馈,作用于科技人才,从而使科技人才不断成长和进步。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模型中科技人才的有效流动对应着科技人才发展的各个阶段,科技人才生产者向科技人才消费者传递知识技能并为科技人才一级消费者输送人才的过程对应科技人才培养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中科技人才被学校以及培训机构有效的培养和开发,为企业以及政府等机构输送大量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一级消费者向科技人才二级消费者传递知识技能并产生更高级的科技人才,这个过程对应科技人才使用和再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使用科技人才,在使用科技人才过程中科技人才的能力被提高,产生新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消费者向科技人才分解者输送安养科技人才的过程中对应着科技人才退出阶段,这个阶段中科技人才到了退休年龄,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力量,理应安全地退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小部分科技人才会被返聘继续产生余热,但大部分科技人才会选择退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三、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运行中,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的流动。知识和技能在科技人才要素中流动,这种知识技能的流动并不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科技人才循环。科技人才产生、培养开发、使用和分解,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使得科技人才有序流动,保障了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信息传递。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向外界传递着各种信息:高校和培训机构向外界传递知识和教育信息;企业向外界传递产品信息;政府向外界传递政策、服务信息;科研机构向外界传递技术信息;医疗机构向外界传递医疗信息;养老机构向外界传递着最新的养护信息。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具备生态系统的特征但表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见表1,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中心性与动态性

生态系统中以生物为主,将强有力的核心物种作为支撑。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科技人才作为高级生物,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和改造科技环境,是整个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中心,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一切活动围绕科技人才展开,科技人才在这些功能要素中流动。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生物经历产生、成长、衰亡的动态过程。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的科技人才在科技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流动体现了动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人才经历了培育与开发、使用与再培育、退出等动态发展阶段。

2.开放性与自组织性

自然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员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在这个过程外界生物可以自由的进入和退出生态系统。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一方面体现在科技人才可以自由进出系统,包容科技人才的错误,为科技人才提供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展现其宽容和大度的情怀;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开放性体现在引进全球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专家型人才,以使国家早日走向创新国家行列。所谓自组织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由无序转向有序、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生态系统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生物自主适应自然环境,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环境的改善、科技人才能力的提高,加上市场、政府的调控作用,加速了科技人才的流动,提高了知识流通速度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反馈性与竞合共生性

生态系统内所有要素相互协调达到平衡状态依靠反馈实现,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类型。对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而言,负反馈表现为科技人才在内部生态因子和外部生态因子的影响下集聚到某个区域或者企业,随之会使相应的岗位变少,这个区域或企业对于这个领域的科技人才需求量就会减少,反过来会抑制更多的科技人才的流入,科技人才就会流动到其他领域,从而达到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平衡状态或者稳定状态。科技人才竞争一方面是人才之间的横向竞争,另一方面是自身科技能力的纵向竞争。除了竞争,自然界个体、种群之间存在合作中出现共生的现象,共生是不同类型子系统互利互益的过程[6],自组织依靠系统要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从而维持结构稳定,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结果。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表现为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之间交叉合作,科技产业群之间相互协同、互利互惠等。

四、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案例分析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由最初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改建形成具有北京标志性、独具科技特色、科技人才集聚的第一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凭借天然的位置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1.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成

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是在科技园范围内的科技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科技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知识技能流动、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科技人才要素与非科技人才要素,前者包括三大功能型人才群即科技人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后者指科技园投资环境。科技要素与非科技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系统中呈现了科技人才产生、发展、使用及退出的过程,具体要素如图3所示。中关村科技人才生产者:高校和培训机构为中关村科技园的科技人才生产者,主要承担培养开发科技人才,为科技人才消费者输送科技人才的责任。中关村科技园的教育资源是科技人才生产者的核心来源,主要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1所高校。这些优越的教育资源培养开发了大批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生产者一方面为科技人才消费者输送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科技人才的消费者,即一部分科技人才被输出高校,另一部分科技人才学成之后直接留在高校和培训机构工作,实现科技人才消费者的功能。因此在同一机构中科技人才可能同时担任两种角色,这也是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一个特别之处。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消费者:科技人才消费者是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第二个科技人才要素,主要承担对科技人才加工培育和再生产的作用,是系统中最复杂,数量最多的一个环节,影响知识技能、科技人才循环、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科技人才消费者的主体是科技人才,载体是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截止2014年底园区集聚了众多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如腾讯、联想、百度等公司;汇聚了众多科研场所,为科技研发提供了健全的设施,包括206家国家科研院所、2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各类科技人才消费者向外界传递着知识、服务、技术信息。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分解者: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分解者对应的是科技人才退出生态系统的科技人才载体,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科技园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设施健全,实现全网互通、协同服务,为科技人才退休养老提供了极高的保障。中关村科技园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中的非科技人才要素,对科技园内科技人才发展有着极高的吸引力。中关村科技园自然环境优美,容积率较低,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60%,适合科技人才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园区内配有健全的基础设施,集工作、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包括软件广场、科技中心、健身场馆、公寓等。科技园科技环境配置较高,满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要求,园区内配置许多信息数字设施如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2.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特征

中关村科技园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运行体现了科技人才循环、知识技能流动及各种信息传递的功能。北京中关村汇聚海内外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众多具有领先技术的的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包括超过140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新诞生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促进与外界展开知识流动、技术交流与信息传递活动。呈现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几大特征,具体如下:

(1)中心性与动态性

中关村以科技人才为中心,集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1所高校等优秀的教育资源,系统围绕这些科技人才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技人才活动如科技人才培育、开发等。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动态性,从一个曾经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展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开放性与自组织性

中关村科技园为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保持较强的开放性,广泛吸引大批留学人才,包容海内外科技人才,国家制定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搭建平台让海内外科技人才交流经验。允许科技人才犯错,给予科技人才更宽容的创新氛围,让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没有负担。中关村科技园由最初的科技人才个体发展到科技人才产业群体,汇聚了移动通信、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群,新材料、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度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中间经历了自组织并不断成长的过程。

(3)反馈性与竞合共生

由于中关村科技园的地理位置和人才优势,集聚大批人才涌入,工作岗位随之减少,一些科技人才就会选择创业,如联想、百度的产生,属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此外由于中关村科技园的资源、空间有限,同一领域的科技产业竞争比较激烈,一部分科技产业被淘汰,另一部分积极寻求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最终科技产业群在自组织、自协调下升级为北京区域的产业群,成为中国科技人才的聚集中心。

五、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相关措施

当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时,系统内各成员规模性效益递增,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此时科技人才聚集在一起,系统合力增大,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凸显,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相反,当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科技人才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带来负面效应,此时,大量科技人才流向其他地区,经济效益下降,系统造成瘫痪。因此,维持科技人才生态平衡与健康是系统各个要素重要的任务,系统各个要素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科技人才生产者要提高科技人才受教育能力,注重科技人才素质开发。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包括就业前的学习和就业后的培训与再教育。就业前,高等学校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能够为企业所用;就业后,科研机构与企业需要再培训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建立公平的晋升制度与激励政策,号召工作人员再学习,同时提供更多的科研交流机会,加大与其他组织的交流,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企业制定培训制度,成立培训基金,用来培训工作人员和激励有责任心、积极上进的科技人才,另外,鼓励员工继续深造学习,积累更多的人脉,接触更多的专家,寻求更广阔的合作机会。第二,科技人才消费者要优化人才管理,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科技人才在区域间合理的配置与流动最终依靠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的合理的人事制度,组织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处理好组织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组织要建立人性化的人事制度,鼓励人才大胆创新,营造创新宽容氛围;调整财富分配,实行股份制,使科技人才参与到组织的经济活动中来,共同建设组织文化,加强科技人才与组织的联系;同时,为科技人才建立多种上升渠道,根据科技人才的优势,培养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操作性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多种尝试和锻炼,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第三,科技人才分解者要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科技人才有序退出。科技人才分解者为科技人才生态链的末端,属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退出阶段,对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一定的影响。注重完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服务,使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实现智能化、协同化发展,方便科技人才养老与就医。同时要健全保险制度,为科技人才退休提供制度保障。第四,制定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市场自发调节的同时,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培育健康的投资环境,吸引科技人才投资。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进入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减免税收,减少投资者不必要的开支,吸引外来人员开展投资活动;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福利待遇,为投资者谋福利;同时,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为创业者提供相关服务,如帮助他们在国内开展公司注册、公司选址、贸易洽谈、投资顾问等活动。

作者:曾建丽 刘兵 梁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