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

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水环境保护一直作为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水资源的安全性关系到每一个生物个体,如果水体遭受污染,对周边环境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原则;改善措施

工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无法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1]。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正在实现转型升级,朝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1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的构建原则

首先,系统性。构建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要作出全面考虑,不但要涵盖内生指标、外界指标,还要包括历史指标等,使得监测体系涵盖范围较广,能够客观全面地体现出水资源的质量,为后续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参考。其次,科学性。水资源污染具有潜在规律,利用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能够较为精准的预测该区域水资源污染的趋势。结合新的科学技术,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如果发现可疑信息,及时发出预警,尽可能地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保护水域环境[2]。最后,实用性。在构建监测体系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以量化的标准收集水质信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效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体系的实用价值,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监测技术,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的构建

2.1布点的质量控制

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周边区域的地势环境全面勘察分析,了解附近的工农业分布情况。之后结合实测法,大致获取该地区污染物的分布图,从而开展有主次、有目的性的科学布局。在设置监测点时,最好选择具有可操作性、代表性的区域,这样可以清楚反映出地区的水质环境。综合实际情况,确定布点的位置。比如,城市污水的布点大部分设置在主要排放口,河流主要布置在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三阶段位置,其中,上段属于对照面,中断属于检测面,最后属于结果面。根据不同的目的,在水样采取方面一般可以划分为几方面:定时污水样、平均污水样、瞬间污水样以及混合污水样[3]。废水排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水样采集的频率以及时间来确定布点位置。

2.2水样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对污水的水质情况进行采样分析时,必须要严格遵守《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的方案来开展工作。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制定合适的取样量。比如,只是对单一污染物的样本进行收集,那么只需要采集水体50—500mL即可;如果需要对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那么水体取样量需要达到5—10L左右。在对水体取样前,要将采集器反复冲洗几次,避免残留影响分析结果,并且在取样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采集完成后,一般都会采用硼硅玻璃或者聚乙烯材质的玻璃容器,因为距离进入检测环节仍需要一定时间,水体内含有的微生物不断活动也会影响水质情况,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转变。所以,要尽快将样品送去检测,降低水质环境对样品成分的影响。

2.3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准确读取数据的关键在于选择的分析方法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析法较为常用,或者根据地域特征、行业特点等选择统一的分析法或者等效法,最后如何选择,还是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来定。在开展试验之前,要保证实验室的清洁,防止周围环境对样本分析造成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对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要合理控制,一旦发现系数没有满足试验标准,需要及时对试验分析方法、仪器和操作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重新绘制标准曲线[4]。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在试验之前可以进行空白试验,如果具有优质的实验室条件,还可以进行平行试验,从多方面分析,使得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2.4数据分析质量控制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数据结果包括监测现场所记录的初始数据和经过试验分析后所得出的监测数据。作为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监测要求,在样本采集之前,检查好所用仪器,反复冲洗,避免残留,在取样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收集完成后,需要在样本采集表上进行签字。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必须要根据试验要求有序开展试验分析,并且要为试验得出的数据结果负责任。分析人员认真核对监测数据,并递交上级进一步审核。不管是监测现场的初始数据,还是实验室得出的监测数据都要确保其准确可靠。此外,还要认真检查仪器的精确度,对于一些数据做出适当的取舍,可以进行四舍五入,保证数据结果相对统一。

3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水环境监测标准建设

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水环境监测标准建设。在构建和完善管理机制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掌握实际现场情况,分析周围环境对监测效率的影响,从而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监测方式,使得整体的水环境监测效果大幅度提高。国家标准分析法是最为常见的监测方式,凭借其精确度以及高效率的特点得到行业的广泛应用,所以可以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主要是在进行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监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水环境监测标准。

3.2提高监测人员监测能力

水环境污染治理一直是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所以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政府机构要给予支持和帮助,加大资金的投入,使得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常规的监测仪器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水环境监测需求,所以要根据监测环境配置不同的监测仪器,确保监测人员使用需要得到满足[5]。此外,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强化监测人员的能力素养,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构建奖惩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需求,使得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3.3完善水环境监测指标

针对我国水环境的污染指标进行统计,并与国外发达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污染指标相对比,充分借鉴其管理经验,从而构建水环境监测指标库,将所有的污染指标涵盖其中。深层次探讨不同地区的污染情况,分析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从而采取合理的监测方式,研究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程度,并将这些数据列入监测指标库。结合水体污染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形成完善的系统监测体系。

4结论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质量监测管理体系,但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现阶段,国内的水环境监测标准对比性很差,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所以为提高质量监测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尽快构建一套统一的、立足国家层次的水环境监测规范。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更新补充,从而有效地应对国内突发性的水环境污染监测需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构建水环境监测指标数据库,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监测方式,扩大数据涵盖范围,为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肖璐,胡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法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13):23.

[2]赵智勇,刘文静.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3(07):66-67.

[3]林月华.浅析水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9(7):36-37.

[4]刘岩.水环境监测的质控路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7):57-58.

[5]王东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5):145.

作者:梁红霞 单位:山西省长治生态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