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例6篇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我县环境管理和生态县建设要求为目的,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为核心,以提升监测技术和能力为重点,以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为保障,更新观念、务实奋进,通过标准化建设,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情况

县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3年5月,是依法实施环境技术监督职能的社会公益性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属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三级站,现有在编环境监测人员42人,全部为技术人员。监测站1994年通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2002年被省环保厅授予标准化环境监测站,2004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监测站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具备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符合监测的环境条件,拥有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百余套,具有对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固体(土壤、底质、煤、固废)、生物、室内环境空气等六大项环境要素176项环境指标的监测能力。多次荣获市县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三、目前存在问题

1、监测人员力量不够。县环境监测站共有编制37人(不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人),现有在编环境监测人员34人(不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人),但其中在编在岗人员19人(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人),现有在岗在职人员23人。随着全县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环保工作日趋繁重,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更是压力重重,各项例行监测、委托监测、专项监测等监测工作任务繁重,且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快。针对目前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量大与人员力量不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监测仪器装备不足。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表4和表5基本要求,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还存在不足,主要缺少监测数据处理平台、应急监测数据库、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备用设施、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PID检测仪、降水采样器备用设施、水样自动采样器等仪器设备。随着“四大载体”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目前在固体废物、有机物等监测分析方面的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尤其在相应的前处理仪器设备和专业仪器装备的配备上有所欠缺。

3、监测环境条件不利。目前的监测业务用房建于12年前,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共1015平方米,目前实验室下水和电路系统已逐渐老化,给监测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随着监测站监测能力的不断加强,监测分析项目和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现有的实验用房日趋紧张,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安装新购的仪器设备,制约了部分分析项目的开展。

四、建设目标

到2012年底,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东部地区三级站的标准,并通过部级验收。通过标准化建设达到仪器装备满足现状需求,监测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显著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五、主要实施内容

1、监测人员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多下工夫、多做工作,为的环境管理方面多作贡献。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坚持奖勤罚懒原则,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养成勤于学习、甘于吃苦、肯于实干、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把好用人关,不断优化站内人才结构。对人员进行科学统筹配置,并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员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合理的监测方法,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监测仪器科学配置。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表4和表5标准,配全基本的仪器设备。同时结合目前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关专用仪器设备,以适应环境管理需求,做好技术保障。

3、监测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新实验室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通过竞标方式,由专业实验室装修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设计与精心装修,确保新实验室在硬件配备方面得到大幅度的优化,全面改善监测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标准。

六、实施进度安排

县环境监测站需严格按照省环保厅和市环保局的要求,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2012年年底前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整个建设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9月)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要求,认真做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硬件及软件设施配置方面的自查工作。制定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自查情况,积极落实人员配置,完成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及所需监测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置工作。合理优化实验室功能,完善各项硬软件设施。及时对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情况、仪器配备情况、基础工作情况以及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实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总结。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12年11-12月)

按照原环保总局《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的验收要求进行自查,并自我完善,接受国家标准建设的标准化达标验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是我局的重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全局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监测站成立以站长为组长,副站长、室主任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协调、统筹组织落实有关标准化站建设的各项事宜,把标准化站的实施进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分解、落实。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2

关键词:环保,实验室,运行成本,对策

一、前言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环境急不可待,在处理环境问题上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撑,而实验室是获得监测数据的关键部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环境监测工作量大,任务重,社会上好多私人公司也筹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并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作为第三方服务社会,为客户提供监测数据。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不善或部分实验室属于新建,经验不足,管理能力有限,出现了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收入远远抵不上支出,财政上处于被动状态,如何规范管理实验室以至于降低运行成本,成为实验室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二、 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构成

    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福利、仪器设备(包括折旧、维修、周期检定)、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能源消耗、人员培训、一般办公用品、通讯等费用。

(一)员工工资和福利

实验室必须拥有为保证管理体系的运行、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出具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资历和职称不同,工资福利明显也不同,资历和职称越高工资福利也自然越高,所以员工工资福利是实验室开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仪器设备(包括房屋和环境设施)折旧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数据要求越来越高。要出具准确的数据,除了监测技术高,还需要好的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对于资金充足的实验室,往往采用进口监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但这些都有使用寿命,就产生了仪器设备(包括房屋和环境设施)的折旧费,也是实验室运行成本的一种。

(三)仪器设备维修费(包括更换配件)

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管多好的仪器设备和如何合理使用,使用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仪器保管人就应提出维修申请,一旦维修就必然产生费用,有时更换配件也少不了的。

(四)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周期检定费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的规定,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应依法送检。环境监测实验室里大部分的仪器设备及某些玻璃器皿每年都需省或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实验室来承担。

(五)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费用

环境监测实验室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品试剂和损耗一定量的玻璃器皿,通常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也要用到大量的标准物质。作为有个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具有法律意义,对药品试剂、标准物质和玻璃器皿的要求相当高,显然价格就贵,这笔费用也是实验室每年必不可少的开支。

(六)水、电、气等消耗的费用

水在实验室里可用来冷却、清洗、制蒸馏水、制纯水、配药品试剂等;电是实验室必不可少的能源,其中耗电大的有加热炉、大型仪器设备、空调,电机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仪等需要用到乙炔、氢气、氮气或氩气等,有些监测项目需用到相应的标准气体来校准以及做标准曲线。

(七)人员培训费

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论是实验室要求,还是职称评审及能力提升的需要,实验室人员都需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经费一般情况也是由实验室支付。

(八)办公用品、通讯等费用

办公用品包括电脑、打印机、笔、纸、计算器等,这些都是由实验室统一购买,电话费、上网费、快递费等自然也是实验室的日常开支。

三、降低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对策

(一)做好实验室招聘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对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提高进入实验室工作的门槛,招聘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素质高的人不但完成工作量多而且好,大大节省了实验室的人力。

(二)做好仪器设备(包括环境设施)日常维护工作。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好,不仅仅是使用寿命延长,在平时的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小。

(三)做好仪器设备、玻璃器皿检定计划工作。检定计划有助于保证仪器设备、玻璃器皿的有效使用,同时有助于避免仪器设备、玻璃器皿的重复检定,实验室应当按照检定计划认真落实。

(四)做好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购买及使用工作。实验室应该对药品试剂、标准物质、玻璃器皿的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信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并对这些消耗品做好使用登记。

(五)做好内部培训工作。内部培训和交流相对成本较低,也是一种提高能力的途径,加强内部培训和交流,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一旦人员的素质高了,各项工作就开展得顺利,实验室运行成本就降低了。

四、结语

总之,实践见真理,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成本构成复杂,涉及面广,采用上述降低运行成本的对策,有利于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更有利于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使得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3

1.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明

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多头管理,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缺少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许多管理盲区、责权不清晰等问题。

1.2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在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安全培训、宣传教育淡化,部分师生员工缺乏安全环保意识,思想麻痹大意,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对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1.3实验室建设规划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用房紧张,部分实验室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成,水、电路、环保设施均不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有的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一些贵重设备放在简陋房间内,压力容器、气体钢瓶安置存放位置不当、未固定、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放在一起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专业实验室没有防毒、防辐射、洗眼、喷淋等设施,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上严重不足。

1.4实验室环保设施、危废处置不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一些发达国家,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到位,如废水、废弃物的处置是自成系统的,单独处置,排放和处置的标准规定得很仔细,执行得很有力。而国内高校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或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一些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根本达不到排放和处置标准,日积月累,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2高校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领导体制、明确安全职责

高校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领导体系,制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条例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学校、主管部门、院系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应实行层层负责制,安全责任到人。

2.2加大安全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有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以及事故易发环节,应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我校对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都安装了实验室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实行实验室安全分类准入,给具有特定类型的安全风险的实验室如同位素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等贴上专门的警示标志等。同时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喷淋、洗眼设施

2.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

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制度,从实验室用电用水、危险品情况、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工作环境、设备安置六方面进行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2.4规范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保证环境安全

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每年拨出专款,做好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液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每个实验室配备专用的贴上警示标签废弃物桶,并规范放置地点,避免实验室源的污染。建立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库,将暂时不能处理废弃物入库存放,并为暂存库配置了通风、喷淋、报警、视频监控等装置等,有效地防止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上至下真正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实验室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产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我校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前都要进行实验室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新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也规定了必须经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3结语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有效性;对策探究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环保问题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托,其能够协助环境管理人员对环境发展现状以及后续发展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环境管理、污染管治等工作提供监测数据信息。实验室质量管控的宗旨在于提升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与完善性,质控体系的构建是呈现实验室监测能力的方式。本文以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为论点,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1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体系的基础,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而环境监测数据为呈现环境现实质量最直观的载体,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的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确保数据信息录入的详实性是基础[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与强化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质量管理可以被视为实验室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其与环境样品解析工作如影随形。当下国内多数环境监测部门主动以严谨性态度贯彻落实实验室资质认定、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施定期检测等硬性标准,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依然存有诸多缺陷尚未弥补,其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以突破的瓶颈。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责涵盖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企业环境验收监测等内容,实验室分析人员面对高强度的常规监测工作,疲惫不堪,这是质量管理工作边缘化现象产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是从现场采样室、实验室等岗位调配而来,其业务知识储量淡薄化,所以难以保证监测数据解析的整体性、可疑数据科学辨识以及质量管理活动运行质量评估等工作运行的效率。

2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对策

2.1加大实验室各项投入力度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是极为有效的对策。①在人力资源上强化对专职技术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从而使其娴熟的掌握与环境监测数据解析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多样化标准、规范与技术手段等内容有全面性认识;②在物力上要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及时的处理一些陈旧破损的仪器设备,加大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等高新监测设备引进力度,从根本上优化现存环境监测工作的环境。

2.2强化对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凭借优化多类型程序性文件的方法,达到强化标准物质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标准物质特指的是有机物质,其带有种类多样以及数量庞大化等特性,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管理工作开展与运行的难度,此时监测站有必要设置质控专职人员对标准物质发放数额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信息社会中,上述目标的达成不存在较大的难度。质控人员可以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协助下强化对标准物管理的有效性,这一质量管理对策的编制与执行,一方面协助质控人员对标准物数额信息有精确性掌握,另一方面也确保处理失效问题发现的时效性。对于一些高精密度、尖端型仪器设备,应该对其采取统一管理方法,监测部门设置专职人员定期对精准性与灵敏性进行检测,并做好维护及核查工作。若监测部门仪器设备类型繁多且零散化,设置仪器管理员对其统一管理是极为有效的对策。

2.3使用多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全面性目标实现的依托,其具体涵盖了与监测数据精准性与实效性相关的所有活动与措施。质量保证最大的意义在于使监测数据质量与“五性”标准相一致。监测数据的“五性”具体是指如下内容:①代表性,即样品能够呈现出环境发展的实况;②完整性,即样品与数据信息的有效性;③可对照性,不同实验室间监测方法、不同人员检测模式的对照;④严谨性,即不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运行的同步性,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再现性,同一实验室中监测数据结果的可研讨性与重复性;⑤精准性,具体是指有证标准物质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检测等。环境监测实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合理运用最大的功效体现在维护监测工作稳定性与有序性方面上,同时也使实验室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同步提升的目标,此时实验室监测水平提升,监测数据精准性得到切实保障也是必然的事实。2.3.1质量控制方法一:分析方法的选定待样品项目明确化以后,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是基础,方法始终是实验室监测质量分析的重点[2]。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特性与适用范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若选定的分析方法缺乏精准性,其产生的影响效果是极为恶劣的,要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首选的应是已验证的统一分析方法。若选用其他类型的分析方法,做等效实验是基础,验证报告应得到上级监测站的审核批准。2.3.2质量控制方法二:基础实验对于已确定的分析方法,务必对其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借此途径对其特征有一定的认识,精确的把控实验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开展系列性基本实验是极为必要的,常见的有空白实验值检测、检出限的测定与校准曲线的绘制与验证,对密码样进行解析并绘制质量控制图等。(1)空白实验值的测定空白值的高低与密度,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以及检测结果精准性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干扰空白值的因素有如下几种类型,即实验用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玻璃器皿的洁净度、精密仪器灵敏性与精准性、实验室的规整性、分析人员的技能水平与阅历等。正因如此,空白实验的重复结果应管控在某一范畴之内,通常规定平行双样测定值的相对差值低于10%。只有空白实验的测定值不高于规定值时即为达标合格。(2)检出限的测定检出限实质上就是所应用方法在预设的可靠程序中可以从零浓度检测到待测物质的下限值。2.3.3质量控制方法三: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当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可以被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平行样分析;②加标回收率检测;③密码样和密码加标样分析;④标准物质对照分析;⑤室内互检;⑥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⑦质量控制图等。

3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参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范,量化评价质量管理工作指标标准,定期评价质量管理是否具备继续沿用的意义,最终构建出结构完善、内容完整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3]。强化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力度,是处理质量管理模式单一化、侧重点显著性缺乏、成效微弱化等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为环境监测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持。质量监督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在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强化监督工作内容明确性与运行规范性的有效方法,为最佳质量监督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意义与措施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做好实验室建设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对分析方法、基础实验以及各种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有一个深入理解,均会使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伟,池怡,周侣艳.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20+126.

[2]江文明.论维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具体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2:109.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5

关键词:装修;室内环境;污染;检验

0 引言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实了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而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许多倍!尤其是那些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指出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而儿童生活在室内的时间在80%以上。

1 室内空气污染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 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会引起“致病建筑综合症”(SBS),症状包括头痛、眼、鼻和喉部不适,干咳,皮肤干燥发痒,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这些症状的具体原因不详,但大多数患者在离开建筑物不久症状即自行缓解。

目前由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为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市场上80%的装修材料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有害物质。这些建材一旦进入室内,在通风环境不好的环境中浓度会很高,从而危害人的健康。例如,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都含有甲醛,即使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也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甲醛会出现急性精神抑郁症,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建议将其作为可致癌物对待。其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都是已证明是毒性极强的物质。

1.2 室内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室内空气质量与劳动效率和出勤有着密切关系,由此造成了缺勤和医疗费用的巨大损失。国际经验表明,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所增加的费用并不多,就可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因此,控制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可以保护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 建筑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实施两年多来,对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标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部分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受诸多因素限制,尚未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开展相应工作。部分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在污染物判定方面易受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使该标准难以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设计前准备工作不足。在开始设计前,还要熟悉将要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建筑物的现有状况,特别是对已使用过的建筑物。它的通风情况如何?现有的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如何(哪怕是直观感觉)?有无必要对现有情况进行测试?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着手工作,以便在新装修中去除原有污染,并避免新的污染。通风是消除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因此,装修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建筑设计通风的规范要求进行。特别是在大开间改为小开间的装修设计中,对小开间的通风状况要进行重新计算,凡达不到建筑设计通风要求的,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小开间的通风需要。

2.2 材料使用控制不到位。选材是室内装修设计中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中心环节。在明确了建筑物类别后,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要求进行选材。

建设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各地区均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控制。有些地区实行材料准用证制度,有些地区推行材料备案证制度。尽管材料管理的名称各异,其目的却大致相同。都旨在控制本地区建设流通领域中的建材产品质量,确保可能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方的单一性、明确性。

如何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目前仍需要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控制,在“正本清源”的同时,也应该在最后的应用环节中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方能达到“清流”的目的。所以,材料在建设环节上的管理控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实践说明,只要供需关系存在,就会有市场行为存在。伪劣产品的层出不穷,除去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外,也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就建筑材料而言,材料的使用备案、认证制度并不能够真正消除这种需求的存在;与之相反,它在客观上为地方保护提供了依据,为自由贸易设置了壁垒。比如,在甲地方进行备案的产品,到乙地还要进行备案。而备案后的产品,受产品批量或其它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并不一定总以合格品的身份进入工程现场。所以,进场后的产品质量检验,才是材料使用控制中的唯一、核心依据。因而要杜绝致污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控制工作真正把关的重点,最终集中在进场材料的产品质量检验资料上,集中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供需双方上。

2.3 污染物的检验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污染物的检验通常是在工程完工7天以后,交付使用前进行。这部分采样或检测工作通常在现场进行。虽然标准对采用的相关测试方法做出了说明,但受现场条件的影响,大规模、大体量的检测设备不便用于现场检测。而当前能够满足标准中检测精度要求的现场检测设备,其功能还不尽完善,其精度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比如污染物苯的标准要求是:含量不得大于0.09mg/m3,换算为浓度指标,浓度不得大于0.027ppm。而市场上测苯的便携式产品的精度在±0.1ppm,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这样,该类污染物的测量仍需依赖现场采样后用实验室设备来完成,客观上给污染控制工作的普及带来不便。

2.4 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差别。污染控制检验的核心在于评定,评定工作的重点则在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技术条件通常比较到位,有较好的技术环境。而现场检测受场地条件限制,数据结果中的干扰因素较大,准确判定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设备适用的环境温度差别。实验室检测通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工程现场检验则在现场温度下进行,存在较大的温度判别范围。对于气体检测来说,检测点的温度、气压都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指标,通常均在计算中予以考虑。但实践表明,部分检测设备受环境温度影响,会造成误判情况。以XXXX-201S甲醛测定仪来说,工作环境9℃下的甲醛比色法测试,比色瓶反应颜色深蓝,人体有头痛、喉痛等症状,浓度测定0.04mg/m3,标准判定为合格;室温21℃下测定,比色瓶反应颜色浅蓝,人体无不适感觉,浓度测定为0.29mg/m3,标准判定为超标。这样与比色法原理、人体反应情况相矛盾的测试结果,说明在现场化学分析检测过程中,在严格操作、消除偶然误差的同时,应注意避免系统误差的产生,宜采用其它手段对数据结果进行比对。②空气质量中的干扰因素。在现场检测时,受环境因素影响,气体采样、检测工作中常会发现样品或测试房间有灰尘、杂质等情况。对于精度较高的化学、电化学检测而言,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是确保检测数据精确的必要条件。此外,在检测过程中,偶然产生的烟、酒等气味均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这些方面的问题除了在检测过程中予以相应告知、注意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技术方法上加以明确、解决。

2.5 缺乏整改处理方案。

鉴于当前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刚刚起步,还需进一步加强推广、普及工作。室内环境污染超标后的整改问题,相对于其它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手段较为单一,可行性、经济性方面的适用性不强。

此外,标准中仅对饰面人造木板要求施工时采用密封处理的方法避免污染,而对其它材料未予说明。这样客观上给整改工作的方案制定、实施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装饰材料致污的,可以局部拆除;对于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致污的情况,就不能采用这样简单的方法来整改。对这类问题适用何种整改方案,也是目前工作的难点。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在前期“预控”加强的基础上,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后期处理措施仍缺少较好的处理办法。

3 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严格控制材料进场使用环节中应提供的材质证明,在材料特性、批量的基础上,加强对材料进场检测报告的核查工作。室内装修必须采用相应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否则室内甲醛浓度很难达到验收要求。一般的室内装修,宜采用E1类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当采用E2类人造木板时直接暴露于空气的部位应用涂饰等表面覆盖密封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板材,其挥发甲醛的量要减少许多。

3.2 取消易产生消极市场作用的材料认证和备案制度,将工作重点放到材料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核查上。

3.3 结合标准要求,完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充分发挥中介性检测机构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确保检测数据、判定结果的真实有效。

建筑装修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验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不同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有一定的时效性,按生产配方、生产批次的不同应分别提供出厂检验报告,检测方法也应符合标准要求。

目前,从全国调查的情况来看,天然花岗岩石材的放射性含量较高,超标时有发生,而天然大理石材料放射性超标的较少,并且不同产地、不同花色的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含量各不相同。因此,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岗岩石材,当总面积大于200m时,应对不同产品分别进行放射性指标的复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能代表该批产品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当面积大于500m2时应进行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进行复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和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必须有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氨酯类)含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当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检测项目不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必须将材料送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环境污染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墙面上的装修材料在挥发污染物时,总是造成贴近墙面的地方浓度要高一些,如果现场检测取样时,取样点距内墙面太近,结果将失去代表性。现场取样时,取样点应距楼地面高度0.8~1.5m。0.8~1.5m是人的呼吸高度,在这一高度取样检测,可以代表人吸入污染物的真实情况。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通风道中的空气是混合气体,会与本房间的气体有很大差别,因此,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取样是为了对某一个被测量的房间来说有更好的代表性。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当房间使用面积50~100m2时,设2个检测点;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3.4 加强验收工作。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一项工程建成后,尽快验收并投入使用,应当说是建设各方的一致愿望。但是,使用大量人造木板、涂料、胶粘剂等材料装修后的房间,挥发出来的各种污染物此时正是浓度最高的时候。如果此时进行验收,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很难达到,况且,此时的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正在迅速改变,一般7d以后将降低到稳定状态,而只有降低到稳定状态以后的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才是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实际情况。因此,验收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是适宜的。另外,在考虑验收时间问题上,无法考虑人造木板散发甲醛的因素,因为人造木板散发甲醛的过程较慢,相对于涂料等挥发有机成分来说要慢许多。

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②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③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含量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验报告;④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⑤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记录(不做样板间的除外);⑥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报告。

3.5 丰富室内环境污染整改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强新型环保建材的推广、应用工作。

3.6 加强后期处理工作。①加强通风换气。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有害气体的散发和排出。对于依赖空调系统的密闭空间,必须改善空调系统,就是对新风首先有量的要求,同时还要有质的要求,即使用低污染的新风。这一技术正是目前暖通专业致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参考国际标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清理全过程的详细规范与管理制度。②采用空气净化装置。可选用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保持室内空气的净化,这是清除室内有害气体行之有效的办法。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机械过滤、静电除尘和吸附剂等。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其寿命由室内环境中气体浓度、空气流速、活性炭量及吸附效率等决定。一旦吸附饱和,就需更新或解吸处理,但判断吸附饱和和穿透在实际工作中是较困难的。此外,吸附剂对不同气体吸附能力的差异也使决定更换和维护吸附剂的时间难以确定。进一步开发研制新型净化剂。例如: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有特殊“胃口”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将空气中的烟雾全部“吃掉”。据悉,这种物质是由用于制造化妆品和染料的二氧化钛与活性石墨混合而成,将混合物加到建筑材料中,再由这种建筑材料建成的建筑可以吸收掉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③改进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工艺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例如:对木制板材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覆盖处理措施,控制室内木制板材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挥发性有机物向周围环境的释放等等。

4 结束语

在装修工程中,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超标现象较为普遍,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应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应注意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过程;把好工程验收关;进行必要的检测,做好验收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P.W Photocopiers and indoor air pollution.Atmosphere.Environ.1999.

河南省建设厅.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Nathanson T.Indoor Air Quality in Offices Buildings.A technical Guide,Ottawa,Health Ganada,1993.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6

1.1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多余的污水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2]。几乎所有的常规实验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液污染问题。这些废液的成分十分复杂,有强酸、强碱废液、废标准溶液、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等,其中包括汞、铬、砷等第一类污染物。

(1)第一类污染物。实验室排放的污染物中包括六价铬、砷、汞等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主要来自“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实验,采用1mol/L的三氧化铬浸泡蚕豆根尖1h,将产生500mL左右的三氧化铬废液;“废水中铬的测定”实验,产生少量的铬标准溶液;“化学需氧量实验”也产生少量的重铬酸钾废液。砷废液主要来自“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采用砷吸收液吸收砷化氢气体,比色后剩余含砷废液近200mL。“化学需氧量实验”中,为消除氯离子的影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汞络合,产生少量硫酸汞废液;“废水中汞的测定”实验,产生少量的汞标准溶液;压力计、温度计等含汞仪器操作不慎打碎,也会产生汞的污染。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

(2)酸碱废液。实验室用到大量的酸碱,包括硫酸、硝酸、磷酸、盐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碳酸钙。如在“土壤中汞的测定”实验中,因玻璃对汞有吸附作用,所用的玻璃器皿需用10%硝酸溶液浸泡,实验结束将产生50L左右的硝酸废液;在“农作物秸秆制备活性炭”实验中,秸秆首先需用40%的磷酸溶液浸泡24~40h,因而将产生30L左右的磷酸废液;在“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中,需用5%氢氧化钠或碳酸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束也将产生至少250L的碱性废液。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当pH大于9或小于6时,水中的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致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渔业和农业生产。

(3)其他废标准溶液。测定物质的浓度时,需要配置其标准溶液并将产生相应的废标准溶液。如“废水中酚的测定”和“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测定”2个实验均产生废苯酚标准溶液。“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实验”产生废甲醛标准溶液。“水中氮、磷浓度的测定”实验产生氮、磷标准溶液。这些废液的排放对水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甲醛已经成为第一类致癌物质,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氮、磷等营养盐则是发生富营养化的必要条件。

(4)有机溶剂废液。实验室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种类繁多,如“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所用的砷吸收液即以氯仿为母液,吸收过程中吸收液减少时,还需添加氯仿,实验产生大量氯仿废液。另外还产生四氯化碳、苯系物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消化系统传入血液,然后传入肝和肾,诱发慢性肝病和肾病,甚至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1.2废气

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包括塑料热解产生的废气、大气实验中未被处理的气体、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的中间产物、泄漏的标气、载气等。包括苯系物、二氧化硫、甲醛、砷化氢、氯仿、四氯化碳、氮氮化物、酚、汞蒸气及各种酸雾等。如果将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废气中的苯、甲苯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严重时会昏迷以致失去知觉,停止呼吸;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甲醛有致癌性;酚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汞蒸气会引起人体消化道、口腔、肾、肝脏等损害,导致人中毒死亡等。

1.3固体废物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害废物固化处理”实验产生的固化含铬废渣,“混凝沉淀”实验产生的沉淀残渣,分析未用完的多余固体样品(如含汞土样、含砷土样),残留或失效的药品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若随意丢弃在垃圾堆中,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渗入土壤,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还会随天然降水,进入水体,使地表水污染。然后通过农作物、地表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危害。

1.4噪声

实验室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实验过程中各种设备如水泵、风机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可长时间持续85dB以上,如大气污染控制实验通常是连续8h启动。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2实验室环境污染特点

2.1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少,累积排放量大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共开设32个项目的实验以及创新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SRF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存在形态,污染物可分为液态、气态、固体物质及噪声。根据种类,污染物可分为有机物,如氯仿、甲醛、乙酰丙酮等;无机物,如各种酸碱、汞、铬、砷等重金属以及氮磷等营养元素。生物类,如各种细菌、病毒。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实验室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大,但是长期累积排放量依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如“土壤中砷的测定”实验采用氯仿作为吸收剂的母液吸收砷化氢气体,每个样品测定大约产生3mL含砷废液,2个班学生即产生约200mL的含砷废液,长期累积将产生大量废液。

2.2污染物危害大,治理少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实验室和环境监测等4个功能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虽然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较小,但仍有部分实验项目污染物数量大、环境危害严重,产生国家严格控制排放量的第一类污染物。以水质分析中最常见的CODcr分析为例,一个20mL的水样首先加入10mL即0.1226g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作为氧化剂,再从冷凝管上口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0.3g硫酸银),若氯离子含量高于30mg/L,还需添加0.4g硫酸汞,即此项目产生总铬、总银、总汞3项第一类污染物,另外此项目还产生一定量的硫酸污染。

3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控制

3.1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规定对各类实验室污染进行监管,要求实验室废液必须经无 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4]。作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环境类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措施,建立实验室污染物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而便于操作的技术规范和奖励、惩罚制度。如我校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报废化学试剂、有害废液和动物实验废物集中处理暂行办法”,由专人负责,将污染物监管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以促进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有据可依。

3.2废物集中管理与处理

实验室污染物种类繁多,但量不大,若每个实验室对每次实验产生的污染物都分别处理,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主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国资设备处对全校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并负责集中收集、贮存和处置等工作,各院系教学科研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置工作。要求有害废液用封闭式容器包装,并附有化学实验和主要成分的标记。产生报废化学试剂的单位要书面报告报废化学试剂的品名、种类、数量。报废化学试剂要木箱包装。对有毒、易爆、麻醉品要单独包装和标记。学校采用定期上门和电话预约方式收集报废化学试剂和有害废液。

3.3提高实验老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

长期以来,实验人员环境意识不高,致使在实验过程和实验完成后废弃物不能及时收集、分类和集中处理[5]。另外,广大的师生员工也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污染程度。因此,在师生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树立绿色实验理念,是保护环境、减少进而消除实验室污染的前提和基础。

3.4建立“清洁”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要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充分贯彻ISO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建立“清洁”实验室[6]。在具体实践中,①可选择低污染的实验方法,一般来说,采用传感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常比经典方法污染产生量少,如“甲醛测定”实验时采用甲醛测定仪,污染要少得多,效率却没有降低。②对于可缩小规模的实验项目,科学选择微型实验,用尽可能少的药品和试剂获得有效的实验信息,如在污水COD测定时,所用试剂量按标准方法的一半加入,也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③对常规实验或演示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模拟。④成立试剂调度网络,对于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的试剂实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以避免试剂失效[7]。

3.5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除必需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高素质的实验人员、研究人员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必要的安全设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质量和实验室的安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用来购买、维护及检修实验室常用的环保设备,如通风橱柜、废物收集设施等。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时,要预留对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建设资金和治污经费或成立专门的实验室环保工作专项基金[6],为实验室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资金支撑。

3.6仪器设备、试剂的重复利用

仪器设备、试剂的重复利用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在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可节省实验室的费用支出[7]。对某些一次性的仪器设备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不直接参与化学反应的试剂,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回收利用。如“叶绿素测定”实验经常用到的5mL一次性离心管,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洗净控干以便重复使用,可减少塑料制品的固废污染。“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实验采用1mol/L的三氧化铬浸泡蚕豆根尖1h来观察其“三致效应”,产生的三氧化铬废液经过沉淀、过滤程序后可回收利用,作为下次该实验蚕豆的浸泡溶液,此项措施可大大减少铬废液的排放量。

3.7实验室污染物防治措施

对于实验室污染物的防治,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及固化、焚烧处理等方式,减少废物产生量,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

(1)废液的防治。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①实验室排放的六价铬、砷、汞等第一类污染物由学校负责集中收集、贮存和处置等工作。②含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废液较少,可混合在一起处理,加碱或硫化物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请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淀。③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分类回收、集中存放,将酸碱中和,使其pH值在6.5~8.5范围时达标排放。④实验产生的酚、甲醛废标准溶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等氧化剂,使其转化成CO2和H2O后排放。⑤实验用过的有机溶剂可采用洗涤、蒸馏、脱水等方式回收,因有机溶剂具有毒性和挥发性,回收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如处理四氯化碳时,将其置于分液漏斗中,用纯水洗涤两次,再经过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蒸馏操作,收集76~78℃的馏分[8]。⑥剩余的氮、磷废标准溶液可回收用来配制植物营养液,以用于“植物抗逆性的鉴定”实验中菠菜等植物的培养。

(2)废气的防治。产生少量有毒有害或有异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其排到室外,排出管必须高于附近屋顶3m,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需配备相应的物理吸附、化学吸收、气体燃烧等处理装置[9],如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通过碳酸钙、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进行吸收,而甲醛等有机气体则通过活性炭等固体吸附剂进行吸附净化。同时设置废气监测仪器,废气浓度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时,方可排放。

(3)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实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处理时首先考虑能否回收利用,不能回收时则根据废物是否有毒分别加以处理。对于无毒废物如碎玻璃仪器、废纸等可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点后由环卫工人统一运走。有毒有害废物根据其特性分别加以处理,如生物类废物根据其病源特性,分类收集后进行消毒、烧毁处理[10],其中无法自行处置的,则交由校国资设备部门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经营许可证的相关单位处置。

(4)噪声的防治。噪声污染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污染,其防治方式包括3种。①降低声源噪音,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11]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②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 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害者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③因实验教学与办公处于同一楼层,实验课尽量安排在周末开设,以减少受影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