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

环太湖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

摘要:水环境质量好坏关系到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对环太湖区域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网络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剖析了太湖水环境现状及问题成因,对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环太湖区域;水环境;问题;分析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管辖职责,太湖全部水域在江苏境内,湖体水体全部管辖权归属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含宜兴)、常州(武进区),其中苏州所辖太湖湖体面积最大。因此,本文以苏州为例分析环太湖区域水环境相关问题。

一、调研分析

(一)调研方式

1.实地调研。本研究首先针对不同调研对象设计调研提纲,主要围绕环保要求、环保措施及成本、生产垃圾的处理情况、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及奖励、污水处理设施及运行、家庭概况、生活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调研。课题组于2019年6-10月间,先后走访了吴中区、虎丘(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等多家企业,虎丘(高新)区安监局和环保局,吴中区金庭镇缥缈村委会、缥缈村和东村村农户及个体经营者、西山风景区太湖岸线,相城区阳澄湖镇清水村,吴中区越溪街道石湖之韵(垃圾分类试点)和石湖华城小区,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紧固件分会。

2.网络调研。课题组通过访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官网,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统计局、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官网,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官网,苏州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统计局官网,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官网,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获取大量的第一手、二手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素材。[1]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情况。苏州市近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绿色环保企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了比较严格的企业环评准入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企业的环保制度、设备及流程都很完善,对生产残渣及废料的处理也很谨慎,采用回收再利用、做无害处理等方式,使生产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也提升了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但由于苏州制造业发达,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开发区分布密集,开发强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企业聚集度和人口密度均较大,环境承载压力巨大。个别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设备设施不到位,主观恶意排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2.行政村情况。金庭镇缥缈村和东村村,位于太湖中央的西山岛上,村落滨临太湖,当地居民世代以渔业、采摘种植为生,资源比较匮乏,交通状况虽得以改善但距市区又较远,近年发展的旅游业又比较分散、缺少特色且不具规模,是苏州农村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其村级企业处于空白,所有开支几乎全部靠政府财政资金。村落房屋、街道布局历史形成,没有系统规划和设计,雨水、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难度较大。虽然苏州市政府已宣布农村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但据调研,个别村的污水处理厂还在建设当中,有的虽建成但还没有真正运营或正常运营。固体垃圾虽设有统一投放点,统一回收,但垃圾分类难度较大,回收后的运输、处理成本也很大。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资金切块分配,数额有限,环境治理效率不高。阳澄湖镇清水村,位于湖区中央阳澄湖风景区内,这里居民世代以渔业为生,房屋建在湖边方便停泊和湖内作业,生活污水和垃圾不同程度污染水体。近年来,政府逐步搬迁异地安置,拆除湖岸房屋建筑,统一规划恢复生态;湖内养殖无序状态得到有效控制,采取政府回收后承包给渔民的办法,实行围栏养殖,维护水体生态和环境。但由于湖岸建筑还没有完全拆除,拆除后的垃圾也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处理,恢复生态工程还需时日。湖体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3.农户、个体经营者情况。近年来,太湖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靠水吃鱼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资金也到不了农户手中。农户家中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弱、幼、妇,劳动能力有限,农业产出较少。即便农户取得渔业生产许可,但每年封湖休渔时间较长,渔业收入甚微,2019年养殖全年封网。外出务工人员有的能在苏州市区或外地买房定居(但背负房贷的压力很大),有的还得回到农村家中,经济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善。由于旅游服务业没有统筹规划,虽店铺林立貌似繁荣,但实际上分散经营、无序竞争、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经营效益并不乐观,多数个体经营者勉强维持。这些店铺均位于环岛旅游公路旁边,靠近湖边,经营垃圾和污水难免进入湖体,又给环境治理增加了难度。开车沿环岛旅游公路行进,看到在个别窝风、水湾之处,仍有大面积的蓝藻漂浮在湖面,人工打捞作业进展缓慢,赶不上蓝藻生长速度。阳澄湖镇居民除承包养殖外,其他剩余劳动力多从事服务业或外出打工,生活状态与太湖居民相类似。镇上个体经营户多数以螃蟹售卖、特色餐饮为主,店铺及摊位众多,真假阳澄湖大闸蟹难辨,社会口碑不好,生意惨淡。

4.居民区情况。苏州市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很多,但强制约束力不够,宣传持续性、强化性不够。试点小区虽投入了大量的分类垃圾筒,但平时监管不够,居民投放垃圾也很随意,这给后续垃圾分拣和处理增加了成本。非试点小区更是如此,干湿垃圾不分,家庭所有垃圾打包投放已成惯性,居民不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害成本,只能由政府或环境买单。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城乡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2]

二、太湖水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太湖水质。根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度水资源公报显示,2018年太湖全湖为Ⅳ类,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在总氮参评情况下,太湖水域全年期均处于Ⅲ类以后。根据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2019(7)显示:太湖全湖整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单独评价时:全湖整体为Ⅲ类水质。营养状态评价表明:全湖整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根据历年水资源公报显示,全湖水质(2007-2012年总氮磷不参评,2013-2018年总氮不参评)2012年前为Ⅲ类以上,2012年以后为Ⅳ类,类别无变化,面积占比主要介于60%-80%之间,近四年有上升趋势。全湖水质(总氮磷参评)总体上向好,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且面积占比总体上有下降趋势,幅度不大,但不够稳定。可以看出,太湖水质及营养情况不容乐观,近几年治理没有较明显的效果,只是保持稳定状态,目前还是处于中度富营养污染状态。

(二)成因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属于有机污染类型,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农药使用和固体废物污染水体等。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氮和磷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主角,重污染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总量巨大。据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苏州全市废水排放量达13.9659亿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氮、磷,磷主要来自洗涤剂。苏州城镇生活污水2015年排放量为7.903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全国情况类似)。生活污水处理量没见数据,但据了解,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整体不足,尤其是城区边缘及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湖的现象仍然存在。

2.农业生产产生污染。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残留在地下,随水流进入水体,其中的氮、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屠宰加工场中生产用水也含有较多氮磷。

3.固体废物污染水体。2018年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为2799.83万吨。根据苏州市政府编制的《2018-2020年苏州市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显示,市区、常熟市、昆山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工业园区危废处置能力存在缺口,吴中区、相城区、昆山市、太仓市工业污泥处置能力不足,其他临近水源的固体废物堆放及处理问题也存在。固体废物本身分解产生污水、雨水浸泡产生污水均会流入附近河流,进而随水流进入太湖,污染太湖水体。无锡、常州突出环境问题与苏州相类似,也很多。[3]

三、水污染治理及展望

2018年,全市实施226项水污染治理项目,苏州淘汰低端落后化工企业26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35425家,年度减排任务全部完成。2017年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显示,在公布的3664家非国控企业中,环境行为优良的绿色、蓝色企业占比为78.6%;黄色企业431家、红色企业304家、黑色企业50家,占比21.4%。非国控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总体良好,但黄、红、黑色企业占比也不小。虽然苏州完成了当年下达的减排任务指标,但污水排放总量还是很大,且处理能力有限,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湖的现象也很多,工业污水偷排的情况也客观存在,固体废物污染水体的情况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些情况都是太湖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太湖及流域面积较大,水体原本的生态比较脆弱,靠有限的政府治理及自然恢复,短期内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跨越性的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还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多方联动,加大治污力度,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潘旻阳.江苏省太湖流域减排指标体系及考核方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陈宏雨.太湖一级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苏州高新区段为例[D].苏州科技大学,2016.

[3]朱颖,马俊.富营养化的湖泊[J].生态经济,2018(12).

作者:祖国峰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