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综述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综述

一、国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境应急监测设备陈旧,监测技术储备不足。目前,国内环境应急监测设备与实验水平受到相关技术资金的制约,还无法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监测设备落后,针对常规的环境污染物的便携式分析设备种类不全,色谱质谱分析仪器总量偏少,无法满足对环境污染的定量分析以及对多污染物的应急监测与分析。再加上多数监测设备的技术规范相对落后,造成监测设备质量与水平的参差不齐。同时,监测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较低。在不同的监测采样分析过程中,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监测站在专业人员标志与结构方面达不到标准要求,导致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水平低。再次,国内环境应急监测没有统一的监测网络布局,对环境污染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环境突发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的工作,单独依靠某一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国内在监测网络发展中并没有形成由消防、安全、环保、卫生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网络与管理系统,各个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应急监测混乱无章。同时,在对国内污染源种类统计、排放量以及相关的可能事故发生点没有充分的掌握了解,对可能环境事故可能的途径原因不清楚,对其没有统一的备案记录。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准确的选用相关应急监测设备,甚至影响到应急分析方法的制定以及后期的结果分析。此外,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过程中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成立了应急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网络,但却缺乏有效的实际操作与练习。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决策。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协调统一的部署安排,最终影响环境应急事故的处理工作。

二、国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策略

针对国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其监测能力,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及其管理要求进行完善。并依据实际环境突发事故要求及工作经验,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与要求的完善能够保证应急监测工作更加科学与规范,保证监测工作的有序高效,做到大部分的监测工作均有章可查有章可循。环境应急检测预案应当包括对应急监测工序的明确,监测方法与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监测仪器设备使用的标准化以及监测试验、监测结果的标准化,保证应急监测的质量。其次,要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强化应急监测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的整体水平。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多采用与相关院校合作或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的方式,建立高效、务实的专业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对相关专业人才培训与教育渠道进行拓展,强化专业人才技术储备。针对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危险源头,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充分掌握其位置分布与种类特点。在结合已有的环境处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特定的处置措施与应急监测方法。加强实战演练,做到及时、快速、准确的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再次,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加强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在资金投入以及设备购置等方面理应获得财政预算的大力支持,保证应急监测所用到的设备仪器充分足量。在进行应急设备仪器购置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了解当地的工业企业分布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物种类进行相关监测设备的预备购置,提高环境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效率。资金投入的另一大用处是对事故隐患进行摸底调查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演练培训,保证应急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同时做好与相关部门如气象、水利、技术监督等的联合演习协同工作,保证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做到信息互通共享,技术互补互利。

三、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是评价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好坏的一项指标,也是当今环境监测工作的重难点。作好环境应急监测建设、建立一支快速高效的应急监测队伍、维护应急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推动国内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鸾重 杨安富 单位: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