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研究范例

农业机械研究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总动力,拖拉机,预测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之和,包括耕作机械、农用排灌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其他农用机械。农机总动力的市场需求量的时间数据序列常常呈现趋势性和较大的波动性[1]。目前,关于农机总动力的预测方法主要有线性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龚拍兹曲线和人工神经网络等[2]。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农业机械总动力预测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陈思盈等人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SPSS相关性分析法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及拥有量变化进行研究[3]。贾卓基于一元非线性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BP-ANN),建立一种新的BP神经网络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河北省农机总动力数据建模并预测,模型效果较好[4]。王吉权运用标准神经网络和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数进行预测[5]。鞠金艳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指数函数、三次指数平滑和灰色GM(1,1)4种预测方法分别建立单一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进行预测[6]。胡陈君通过对云南省农机总动力的归一化数据作为样本建立GA-LM-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进行仿真训练,模型效果较单一建模效果好[7]。从这些预测分析中,一元线性回归是一种可靠的预测方法,预测效果较好,所以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北京市面临更加深刻的结构调整。北京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需要对北京市未来农业机械的发展进行预测研究。为了更好的指导农业发展,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物理模型,以确保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1预测建模方法和原始数据分析

1.1一元线性回归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是分析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x和因变量y)线性相关关系的方法。本文根据北京市近1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和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数量(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预测2019年—2024年北京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1.2原始数据。北京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19年的数据(2019年统计数据还未)见表1。表1

1.3原始数据分析。原始数据拟合曲线见图1和图2。图1为北京市近1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图2为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台)变化曲线有波动,但总的来说呈现下降趋势。曲线有波动,但总的来看呈现下降趋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为了合理分配与利用土地资源,北京市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导致北京市的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降低。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2预测模型

2.1预测模型的建立。根据表1数据预测北京市2019-2025年的农业机械的发展状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P值均小于0.0001,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见式(2):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回归方程为:y1=31463.78375-15.52625x.(1)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9813;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的回归方程为:y2=626142.5526-307.5000x.(2)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8318;根据回归模型预测北京市2019年—2024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见表2。

2.2预测模型的检验。根据预测模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以分析验证预测模型的效果。检验结果如表3。从表3数据看出,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0%,表明模型效果较好。

3结论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2

贵州以高原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梯田纵横,这样的地理环境给贵州旅游业带来如此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贵州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使得贵州的农业现代化落后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1]。当前的贵州公路网虽然很发达,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同时,乡村公路也建成了以村村通为交流通道的互联互通式的道路环境。但是要想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实现机械化畅通道路非常难,一是修筑耗资太高,二是耕地的平坦面积相对不均,大型、自动化、智能化农耕机械作业也不能有效施展。因此就需要因地制宜将设备轻型化,重量最好控制在50kg以内,方便农民在使用的时候能轻松搬运。

2轻量化的实现途径

农机在制造上要求性能有保障,在农户使用的过程中各部件不至于发生疲劳断裂或者塑性变形,因此在设计加工前需要充分做好载荷、刚度、强度、疲劳等多项分析校核及优化设计。农业机械的轻量化设计属于农业机械优化设计的范畴,优化设计涉及自变量、优化目标、二者间的函数关系以及约束条件等要素[2]。这项工作常用于其他重要的设备设计,但是在农机设计的时候一般都做得不够全面,往往都是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或者参照相关的设备做选择,这样就容易出现几个问题。1)设备重量超重,因为每个人的设计经验不同,对同一个部件的设计经验往往存在差异,就会出现设计零件尺寸偏大,重量偏重的情况。2)富余动力过剩,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从而导致浪费能源和资源。在材料选择上也应该考虑满足性能使用的情况下选用密度较小、重量较轻的如碳纤维、铝合金等材料制作零部件。在设计时,从材料选取、框架结构、联接设计等方面着手,使得设备在满足低成本、轻量化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结构强度[3],且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并多花一点时间对材料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选取合适的材料后,参考下列安全系数公式进行校核。

3轻量化的目的

3.1减少人力输出

因为贵州的田地多属于梯田和山地,在没有乡村道路的田地里作业,对于农机的使用受很大限制,如果设备质量很笨重,那农户就无法采用机械化作业。轻量小型化后,其重量在合理化范围内能得到有效控制,农户在崎岖田间地头使用起来会很轻便,最好一个人就能完成搬运和掌舵,可以采用随身悬挂式和手扶牵引式。

3.2降低驱动能耗

设备的重量和结构直接决定着整机动力配置,农用机械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设备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设备的整备质量,从而降低设备的动力输出,减少燃料消耗或者能源消耗,降低排气污染。以汽油机为例,实验证明,整机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

3.3提高安全性

农机设备一般都具有旋转运动、冲击或直线运动,农户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对自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样的风险与设备的重量存在正比关系,随着设备质量的加大,人的操控能力就会被相应削弱,就会使自身的伤害风险加大。因此,对农机设备轻量化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农户的安全着想,是降低操作风险的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蔡明勇.贵州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家科技,2017(5):165.

[2]董钢,李耀明.农业机械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初探[J].农机化研究,2006(1):125-126+131.

[3]李碧政.大型五轴仿真转台的总体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9):1-5.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发展;影响

农业机械的应用,对农业发展而言,无疑是有较大的影响的,今天的农业生产已经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帮助。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是人口大国,较大的人口基数直接决定了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所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就是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对我国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用农业生产空间较为固定,所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从现代农业理论上讲,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是区分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标准,农业进入现代化,就是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应用,首先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这些被解放的劳动力就可以集中从事农业机械无法完成的农业生产工作,那么在同样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工作的效率自然有了较大的提升;其次,可以实现批量化的生产。从农业耕种,到农业大药,再到农业收割,最后到农业土地的维护,利用农业机械,这些工作都可以批量化完成,那么农业生产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最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与人工相比,农业机械更加智能化、机械化,在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更高,自然也会带弄整个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以说,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是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重要体现[1]。

2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农业生产范围的扩大,对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产量都有积极影响,在现有土地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农业产量,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扩大可用农业生产范围。在过去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很多地区无法实现农业生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攻克了越来越多的难题,所以对一些过去不能耕种的面积,现在也在逐步实现可耕种化。目前农业机械在不断发展,其中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对特殊环境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形,农业人员不能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的,可以由农业机械来完成,这样,农业生产的范围自然有了扩大。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也可以对相对不宜耕种的地区进行改造,比如农业机械的垦荒功能等,这样就可以将不宜耕种的土地转变为宜耕土地,农业生产的范围也会扩大[2]。所以说,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范围,这也是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体现。

3农业机械的应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应当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去一段时间里,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发展速度,我国的农业一度出现过度开垦的问题,直接导致农业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浪费,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不理影响,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发展开始逐渐从过去的简单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更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所以农业的发展,更应当实现可持续发展[3]。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因素。比如合理开垦,合理控制开垦深度,不伤及地下较深土地和生态环境;比如农业机械灌溉,可以实现较远距离农业灌溉,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破坏,也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农业机械的应用,同样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现代农业有害物质对农田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化肥的应用,容易造成土地硬化,这对土地的破坏是短时间无法修复的。所以利用农业机械减少化学物质的应用,金额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总之,农业机械的应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也是农业机械的应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之一。

4结束语

以上三点是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而除了积极影响,农业机械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第一,农业机械的应用,本身会产生附属机械垃圾,比如一些农业机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柴油带动,柴油使用过程中泄露,会直接影响土地的使用,此外也会有一些气体污染产生;第二,农业机械本身的智能性相对不高,农业机械自然不如人工的智能,所以在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对农耕地、农业作物产生破坏或者其它不利影响;第三,农业机械的应用,也会降低农业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机械农业机械生产人员不能灵活应用,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这也是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理影响。所以说,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要合理避免消极影响,科学利用积极影响,财政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付胜曼,李雪.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J].农机发展,2014(9).

[2]徐丹,解伟娜.农业机械的应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湖北农业,2015(14).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4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1.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特点

1.1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系统性

在现代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视整体性,在以往的设计与制造中更加注重农业机械的性能与质量,从而忽略了设计与制造的系统性,没有重视农业机械对环境和对人的影响。而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不仅注重机械的整体质量还十分注重机械的与环境和人的系统关系。

1.2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融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机械设计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机械设计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再单一而是实现了技术融合。多学科理论与各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性。

1.3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创新性

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加之,社会发展十分迅速,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必然会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

1.4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前瞻性

在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不仅要注重机械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性能要求,还要结合农业发展方向综合考虑环境情况,对农业机械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在设计阶段或者是在制造阶段及时对机械进行改进,减低农业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机械事故发生率,提升农业机械的性能与整体水平。

2.农业机械设计

2.1农业机械初期计划设计

在农业机械设计初期,设计师要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具体到每一个机械部件。在了解各个部件的实际要求之后再开始农业机械设计,以此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如排种器的设计,在谷物播种机中排种器属于核心部件,由于虑种子的着床、出苗等情况都与排种器的质量有关,所以在排种器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满足种子生长的需求。

2.2对农业机械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农业机械设计规划完成之后,就要正式开展设计工作,确定一个设计方案。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要符合机械运动的原理,同时在设计方案中要阐明机械设计原理。在农业机械的结构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计,保证农业机械的结构与机械的实际运作方式相符。在农业机械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图(如图1所示)的绘制,设计图纸绘制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再次论证,以此保证设计的科学性。整个农业机械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后要按照设计方案的流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检查。

2.3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在农业机械设计中机械设计技术非常中,想要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就会必须创新设计技术,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在农业机械设计中要结合设计草图和最终确定的设计图纸进行定型设计,保证农业机械设计的科学性。

3.农业机械制造技术

3.1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数字机床技术

数字机床技术作为基础类的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机床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空间不断扩大。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数字机床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又为数字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中主要应用的是国外数控技术,我国缺乏数控机床核心技术,加之农业机械零件生产厂家选择余地比较小,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也的发展。所以说在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数字机床技术,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农业机械制造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3.2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农业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都有虚拟现实技术的参与。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阶段和农业机械质量检测阶段也有所应用。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参与了农业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在与农业机械相关的模具与设备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相应模具与设备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保证模具和设备产品的科学性。而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对机械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及机械系统。在农业机械测试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简化测试过程,提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农业机械测试比较复杂,而且部分农业机械的系统也比较庞大,测试的程序的就会十分复杂,在测试过程中想要增加或者是减少模块都比较麻烦。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总之,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化中能够虚拟现实技术非常重要,通过计算机模拟能够实现农业机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中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农业机械制造中会迎来更大的应用空间。

3.3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将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综合起来集成一个整体的制造系统。同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还对管理、技术以及人员等农业机械制造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有效统筹,对整个农业机械生产过程进行了统一。所以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集成性,同时还具有信息化特点和集成化的特点。从本质上讲农业机械制造和其他类型的机械制造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要结合各区域的农业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机械的科学性。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能够利用计算机综合多个学科知识,优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发生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对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本文研究分析了对农业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首先对其特点进行了说明,然后重点分析了设计与制造技术,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提升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忠保.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7(20):85.

[2]刘艳丽.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6):221.

[3]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14.

[4]孙健峰,朱卿创,杨洲,黄忠奎.增材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6):408-411.

[5]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07):14-16.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5

关键词:电动农业机械;研究现状;研发前景

一、电动农业机械研究现状分析

1、电动农业机械研究背景

农业机械,即农业生产及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机械,燃油是农业机械最主要的动力[2]。当前,以异步交流电、无刷永磁电机以及有线电动机械技术为代表的电机技术,已推动电力成为全国农业机械的一大重要动力,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燃油动力,为电动农业机械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电能属于二次能源中的清洁能源,相较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且污染排放较严重的一次能源而言具有独到优势,成为机械能转化时的首选能源。值得强调的是,以履带电动作业机械为主的移动式电动农业机械已成为全国研究电动农业的主要方向。

2、国内外电动农业机械研究现状

电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美国和德国,国外开始研究电动农业机械的时间非常早。最早的电动农业机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已经出现不用燃油、以电力为能源的农用拖拉机,不过当时尚未形成专门研究电动农业机械的趋势,也没有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电动农业机械研究。20世纪初,德国Siemens公司推出由电网供电的电动农用拖拉机,标志着电动农用机械研究正式起步[3]。之后受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外研究电动农业机械的速度一度放缓,成果也比较少。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对燃油农业机械造成冲击,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又再次开始研发电动农用拖拉机。时至今日,国外关于电动农业机械的研究重点是电池研发和电动农业机械的功能集成。中国研究电动农业机械的时间较晚,最初只能从国外引进电动农业机械技术,20世纪初从英国引进了手持式电动喷雾机械,此后研究方向一直局限于电动农业机械的微型手动操作上,主要使用的是以干电池为动力来源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电动化研究水平不高。后来,为适应大棚技术发展的要求,设计并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大棚农业的电动撒肥机、电动播种机及电动微耕机。之后随着全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主要研究方向又发生了两次变化。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以大型农田机械作为电动农业机械研究的重点;另一次则发生在21世纪,电动农业机械研究在进入新世纪后逐渐走上智能化、自动化之路。

3、当前电动农业机械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电动农业机械蓄电池的研究缺乏重视,没有实现电机技术从电动车到电动农业机械的有效迁移,相关研究成果非常稀少,不能充分保证电动农业机械在电池供电情况下维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同时,也未能对电动农业机械电池造成的污染加以有效控制,没有建设完善的废旧设备回收体系,对于废旧电动机械的再利用程度较低。此外,由于未能在电动农业机械的绝缘防护研究上取得突破,导致电动农业机械应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尚未实现电动农业机械研究与农业智能化的紧密结合。

二、电动农业机械研发前景

1、借鉴国外经验,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电动农业机械研发起步较晚,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应借鉴外国研发电动农业机械的相关经验,结合实际,以小型化、智能化、自动化为发展方向[4]。所谓小型化,就是指缩小电动农业机械的体积,提高其灵活性,同时完善电动农业机械的功能,方便电机操作,以此扩大电动农业机械的适用范围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谓自动化,就是使农业机械电动化与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农业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为农业自动化提供动力。所谓智能化,就是提高农业电动机械完成农业作业的智能水平,从而拓展农业电动机械的应用领域。

2、重视电池研究,提高电机性能

目前对电动农业机械电池研究重视不足,要加大电池研发力度,同时注重提高电动机械的性能,以此保证为农业机械提供所需要的电力能源。研发电池应着力于提高电池容量,缩小电池体积,以此延长电动农业机械的工作时间,提高电动农业机械的工作寿命,改善电动农业机械的耗电情况,提高电动化农业机械应用的可持续性,进而最大化实现电动农业机械的应用价值。研发电机则应该深入探究电机驱动电动农业机械的一般规律,不断提高电机的效能,以此满足不同地形、不同农业生产环境下应用电动农业机械的要求,提高电机的耐用程度。

3、把握生产规律,促进生态保护

电动农业机械的研发必须遵循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确保所研发的电动农业机械符合农业生态保护的要求。研发电动农业机械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劳动生产时间、水利状况及土壤特性等方面情况,以此提高电动农业机械与农业生态之间的适应性,防止农业电动机械对当地农田土壤造成破坏。否则不但不能真正实现电动农业机械的效益,还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4、找准研发重点,研发履带机械

履带式电动作业机械具备对单位面积土壤压力小、对土壤的附着性能好等突出优势,对于山地、丘陵地区农业作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5]。结合全国农业发展实际,笔者认为研发履带式电动作业机械是当前研发电动农业机械一个前景较为明朗的领域,以此促进山地、丘陵地区在履带式电动作业机械的帮助下形成立体农业模式,促进整体农业发展水平实现提高,同时减少电动农业机械对于土壤造成的破坏,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

5、实现技术迁移,研发控制系统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电机技术强而电动农业机械电动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有必要实现电机技术从电动汽车到电动农业机械的迁移,进一步提高电动农业机械的研发水平。为此,电动农业机械研发应参考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并在其基础上研发适用于电动农业机械的整车控制系统,以此提高电动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水平[6]。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电动农业机械操作对于人力的依赖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智能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动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全国农业走向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研发电动农业机械的时间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研发经验,加大对于电池研究的重视力度,并因地制宜研发电动农业机械,以履带式电动作业机械作为研发重点,同时重视控制系统的研发,实现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到电动农业机械整车控制系统的迁移,以此提高全国电动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席尚明.促进山西省电动农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当代农机,2017(1):74-76.

[2]李树金.农机电动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J].农业机械,2019(05):69-71.

[3]张松泓,徐碧赢.电动农业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7(2):54-56.

[4]刘军文.电动农机在农业机械中发展应用前景[J].山西农经,2017(22):77.

[5]鲁鸣,沈文龙.电动农业车辆履带式底盘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19):17-19.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6

关键词:农机维修;技术革新;农业政策

1针对农业机械管理问题的剖析

在农业机械的使用及运转过程中,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机械本身的有形磨损增加,潜在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这就涉及要定期检查以及维修,消除潜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农业机械良好运转,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农机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推动了农机维修业的兴起,但维修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政府扶持政策尚不健全。

1.1农机维修行业面临的问题

当下我国农机维修行业面临的问题,存在不少的片面性,只是单纯维修农机,缺乏精准和科学地保养。只在出现问题时才维修,造成农机大多处于潜在风险状态[。在农机实际操作运转中,维修量远不及农机设备量,远不及零件生产商的扩张等这些问题成了农机发展的桎梏,也是农机维修面临的重要挑战。

1.2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各种因素

不能快速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家庭联产承包的固有弊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开展。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缺乏资金支持,激励机制不能有效调动积极性,不能有力吸引技术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为农村农业机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背景,政策倾斜以及支持力度仍有欠缺。劳动力水平低,农民多为传统型农民,受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新时代技术型农民占比例较小,整体上来说,受过农机等技术培训的农民仍在少数。

1.3政府扶持政策尚不健全

大多出台了一些整体的农机机械化政策,但政策制定的内容过于笼统,具体的农机机械流程则没有过多政策上的解释,从生产到销售到使用再到后期的定期检查及维修,而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后期的定期检查及维修,更是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政府扶持政策尚不健全,政府在这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落实仍需完善。

2优化农业机械管理的途径

2.1整顿农机维修行业的经营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一律杜绝无证经营现象。配置专业的农机维护技术员,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和科学保养。使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有质量保证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零件。务必将农机存在的潜在风险消除,实现农机高效运转。

2.2加大农机建设的各方面投入

提供资金支持,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完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有力吸引技术人才。农业机械的技术革新也要与时俱进,针对技术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改进与完善。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农业机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背景,加大政策倾斜以及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传统型农民向新时代技术型农民转变。

2.3健全政府扶持政策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7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的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合理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科学技术,可以有效代替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人力和牲畜,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就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地翻耕、防涝抗旱、播种施肥等都需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产出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增长[1]。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采用先进的生产力,调整农业经济的结构,对农作物播种指数加以提高,增强土地的使用率,强化农产品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成正比关系,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则农业经济水平也越高。

1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之后,可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采用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增强规模经济效益,为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和高效率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对相对恶劣的生产条件加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生产力,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化科学技术以及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减少生产成本,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作业量中的机械损耗,对单位机械的作业量进行适当增加,科学合理配置机械,避免因机械不合理使用、机械技术状态不佳、机械重复购置等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另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之后,能够改变以往家庭经营的模式,打破界限,加强规模化的生产,并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交易,从而对单位机械设备生产规模加以扩大,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产出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为部分农民提供工作的机会,增加就业渠道,改善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

2.1科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般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力价格,致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价格相对昂贵,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实施,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降低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科学合理地转移,使其转移到服务和制造等行业,达到劳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良性发展。总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科学转移,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资源,能够增加农村的经济收益,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2.2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尚未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要想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创收,政府必须要以农业机械化为基础,适当加大对其的投入与产出,让广大农民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益处,促进农村劳动产出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实现农村地区的有序发展[3]。同时政府可以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结合各个地区的不同地域差异和特色风格,为农民添置一些机械设备,提供利民惠民补贴减免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2.3增强机械作业效率

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化而言,其具有科技含量高、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益、高效率等优势,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增加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的农业机械加以合理改造,专业化配置农业机械,适当优化机械装备的构造,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畜牧机械,实现增量调整到存量优化的转变,从而促进农业机械技术性和科学性的提高。例如:节能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农业机械的作业量与作业效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耗,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民创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快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营养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当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科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增强机械作业效率,有效调整机械装备机构,走效益、质量、数量并重、协调高效发展的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作者:雷丹 单位:湖北省利川市团堡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新利,赵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6):31-37.

农业机械研究范文8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维修技术

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针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实践中,维修人员的技术不够,常识缺乏以及机械配件应用不合理导致的维修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加强农业生产、强化技术应用,需要对农业机械维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农业机械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1)缺乏维修常识。维修常识的缺乏促使相关人员不能正确分析农业机械故障,进而影响农机维修效率不足。同时,实践工作中维修人员对机械内部构造和原理的不明确,也是导致农业机械维修问题的关键。维修常识是解决农业机械日常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快速方法,对农业维修常识和方法的掌握不足,是目前农业机械维修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维修方法不当。维修方法主要指农业机械维修中应用的技术,针对农业机械日常维修和保养而言,科学有效的技术方式是提高维修水平的关键,对农业生产的高效进行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维修方法与技术更加多元化,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使用人员的维修方法会出现应用不当问题。3)配件选择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中,对于维修配件的选择至关重要,盲目且不合理地应用和更换农机设备的零部件,会造成机械设备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其实际应用性能下滑。此外,设备配件的选择不合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维修成本浪费,不利于维修技术应用的经济性[1-2]。

2农业机械维修中的技术和经验

1)强化维修常识。农业机械维修中,维修常识来源于日常的经验积累,并且可有效节约农机维修的时间,由此提升维修效率。针对农机使用人员而言,维修常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因此,在机械设备的农业生产应用中,相关人员应更新观念,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完善的思维,对农机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例如,在大型进口农机具的维修中,一些欠缺经验和常识的维修人员通常利用棉纱对机具柴油机零件和曲轴室的内部进行清洁与擦拭,虽然这种方法可达到去除灰尘和油垢的作用,但是在零件表面留下棉纱毛。长期滞留的棉纱毛会被冲到油箱内,阻塞过滤网,严重时可发生烧瓦现象。而经验丰富的农机维修人员则利用毛刷刷洗相关部件,以此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2)更新维修方法。当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其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机械进行技术与方法上的检测,实际工作中,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需要更新维修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维修工作的开展水平。例如,通过对农业机械进行问、看、查、试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容易忽视的故障,在此基础上应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确认,促使农业机械得到科学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实践工作中,应注重对大型进口农机设备的小构件进行检测和维护,对日常保养中忽视的细节进行重点控制,例如,滤清器、水箱盖和机油盖口和油箱盖等部件,以此确保设备的应用性能更加完善,为农业生产做出合理贡献。同时,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做到维修方法应用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切实发挥农业机械的实际功能。3)选择合适配件。配件的合理选择对农业机械设备维修效率和保养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农业机械的具体用途和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维修配件,为农机维修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际维修工作中,与机械设备不对称或不成套的配件导致的维修问题时有发生,相关人员应对其提高重视力度。例如,进口农机具燃油系统的柱塞偶件和出油阀等构件,在设计之初就十分精密,并且构件通常是成对研磨而成,倘若其中一部分出现问题,对其进行更换时就会出现构件不配套问题,严重影响设备应用的稳定性。具体维修工作中,为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应注重配件组的应用,并且对维修部位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保证配件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4]。以大型进口农机设备的三角带更换为例,技术人员应根据农业机械的型号对三角带的规格进行筛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三角带的更换应坚持一致化原则,即对机械设备的三角带进行全部更换,切记单根更换带来传动效果不佳问题。在三角带的选择过程中,应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避免质量差产生吃力不齐、带体损坏问题。总之,选择合适的配件是维修工作重要的一环,相关人员应对其提高重视力度。

3结束语

农业生产要对农业机械维修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根据问题产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术和经验方面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可强化维修常识、更新维修方法、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配件,以此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维修水平,为农业生产作出科学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东敏.农业机械维修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与经验[J].河北农机,2017(6):26.

[2]丛舒艺.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与维修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4):15.

[3]赵大湘.农业机械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2019(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