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学范例

蒙氏教学

蒙氏教学范文1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蒙氏教学范文2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强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肌肉、骨骼、四肢协调能力。如何编创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舞蹈动作,促进幼儿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1.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舞蹈教学能够有效的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舞蹈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塑造孩子们独特的个性,通过舞蹈动作的演绎,能够为孩子们创设出一个良好情境,使孩子们在跳跃与做动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思想浸染。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可以养成孩子们清新的整体气质,收敛独生子女骄傲的个性。通过集体舞蹈的训练,还可以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孩子们在良好德育浸染下,健康的成长。

2.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开展幼儿舞蹈与编创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对忽视了对孩子思维与肢体灵感的激发。甚至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们的期望,一味的要求孩子们参评各种舞蹈奖项,为孩子们日后的艺术道路做铺垫[1]。但是过于追求功利性的舞蹈编创教学,很难真正的注重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弱化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很难真正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的目的。与此同时,幼儿舞蹈教育工作中,舞蹈教师日渐倾向于青年化,很多舞蹈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水平,但是很难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与学习的需求进行舞蹈编创与教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策略

3.1利用有趣的童话故事,提升幼儿舞蹈表现力

舞蹈教学工作本身便存在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情节生动鲜明的小故事,也是幼儿们喜闻乐见的重要形式,教师们可以积极的将故事和舞蹈编创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孩子们在舞蹈学习与舞蹈动作中产生联想,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记住舞蹈动作,而且能够激发起幼儿们的表演欲望,在拓展幼儿联想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2]。例如教学中国民族民间歌舞《小鼠上灯台》时,教师便可以将《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这样可以使整个舞蹈动作妙趣横生。这个舞蹈中包括了小老鼠努力爬上灯台的动作、猫咪准备抓住小老鼠的情节、小老鼠着急的情形、小老鼠滚下来的情形。整个情节妙趣横生,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师的编创,能够有效的将滚、趴、跳等动作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了孩子们的肢体发展需求。通过孩子们对动作的表演,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3.2利用模仿性动作,增强幼儿舞蹈感知力

幼儿舞蹈教学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孩子们的肢体力量相对较小,肢体还未发育完全,很多舞蹈动作都不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并且幼儿自身机体能力有限,智力记忆功能相对较差,很难记忆起连贯的舞蹈动作,甚至很难完美的针对每个动作进行表达,使得教师在开展舞蹈编创与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增强动作的趣味性。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联想能力,可以巧妙的融入一些模仿动作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的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小动作,如小兔子、老牛、小鸟等肢体动作。并引导孩子们随着教师的背景音乐来做这些动作,不仅符合了幼儿的客观审美需求,而且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激发孩子们的舞蹈灵感。在一张一弛之间,不仅展现了舞蹈的肢体动作,而且体现了动作的情感。

3.3利用舞蹈的背景音乐,增强幼儿舞蹈素养

正所谓“载歌载舞”,舞蹈与歌曲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合。歌曲也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和情感,在选择舞蹈歌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孩子们客观的舞蹈特点,将健康、活泼、有律动、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融入到幼儿舞蹈编创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强壮身体,而且通过活泼的旋律,引发幼儿的美妙联想,通过歌词的浸染,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在选择舞蹈编创歌曲应该尊重以下原则,首先,便是舞蹈风格与歌曲风格相一致。例如在选择《宠爱》这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就应该编配欢快、轻盈的舞蹈动作。其次,便是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相一致。通过音乐的起伏编排起伏不一的舞蹈动作。最后,便是音乐的处理与剪辑,可以积极的节选舞蹈中某一段,开展舞蹈编排,节省不必要的冗长情节。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优美、清新的气质,提升幼儿的审美趣味。在启蒙教育的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编创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积极的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工作中。充分的利用故事、模仿等内容,积极的针对舞蹈动作进行编创。高效的选择舞蹈音乐,切实的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中,增强自身的舞蹈感知力和演绎表达能力,切实的提升幼儿的舞蹈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娜.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戏剧之家,2017(12):245-245

[2]陈潇屹.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艺海,2017(1):97-98

蒙氏教学范文3

一、化学生涯启蒙的价值追求

(一)生涯价值

化学生涯启蒙教育是指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通过组织与化学职业相关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从生涯发展的视角考虑化学职业的对个人素养的要求,建立对化学职业的初步认识,感知从事化学相关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二)学科价值

从生涯启蒙教育角度出发,化学学科教学需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职业的特点,让学生、教师以及专业领域的行家参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衔接,客观地认识、分析和体悟化学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兴趣和能力特征明晰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取向。

(三)学习价值

从学习本质的特征出发,化学学习需要从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出发,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原有基础和兴趣点相联系。对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所期盼的化学课堂具有如下特征:课堂上学习要感兴趣,能够联系日常生活,感到学习化学有用;课堂上有更多的实验,能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化学课堂要生动有趣,能有互动,学习和作业的方式多样,不要一直做题。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化学学科的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启蒙性和基础性;进行化学学科资源的多维开发,保护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设置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和学业评价机制。

二、化学生涯启蒙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学科关联,明确职业生涯方向

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寻找现代社会与化学学科相联系的职业生涯场所,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未来职业取向(详见表1),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

(二)开发校外资源,组织职业生涯体验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详见表2),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和现场体验,了解化学产品的生产原理、流程以及环境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现场感受化学的魅力,体验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加强对化学职业的感受。1.人物访谈。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等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和访谈,甚至就某一具体学科和职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常州四药集团,学生与企业的工程师(博士)交流药品研制、实验、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懂得了新药的上市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污水处理厂,学生听工程师讲解工业污水的处理流程;在自来水厂,理解了为什么要对各项指标严格把关,体会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在钢铁的冶炼车间与技术工人交谈,了解到工业各流程的无缝对接和工人对工作的精益求精。通过人物访谈,学生不仅深入了解这些职业的内容、性质和特点,而且还对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辛劳、职业道德与能力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可以清晰地认识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2.参观寻访。走进常州天宁区禁毒基地,学生了解到染上给家人造成的伤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活动中,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在工业、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从鸦片中提炼出的吗啡可用于镇静、止咳、镇痛,要让这些化学“药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学生还了解到缉毒警察所必备的化学知识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3.实践体验。在江南石墨烯科技展览馆、产业基地以及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生了解了被称为“黑金”的石墨烯的精彩故事,体验了石墨烯制成的轮胎、润滑油、光电子器件等产品,感受到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借助科学史料,培养职业生涯精神

1.化学史。化学史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意识。2.化学前沿科技。通过对最近的化学科研成果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化学科学的创造之美。如介绍化学领域的“追踪记者”(绿色荧光蛋白)、软性的大脑电子探针(导电聚合物网络)、利用太阳能直接将CO2转化为燃料等等。

(四)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职业生涯技能

将鲜活的化学课程资源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赋予知识以情境性,把化学课堂延伸至社会领域,加强知识的实用性研究,培养职业的基本技能。1.沟通技能。在《金属的冶炼》学习中,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常州中天钢铁这家明星企业,通过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交流,拍摄了许多有价值的、珍贵的现场资料(采访的视频和生产的图片),以便进一步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表3是学生的采访提纲。2.实验技能。八、九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开发生活小实验。活动小组确定研究主题,成员对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实验素材,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

三、化学生涯启蒙的实施感悟

(一)唤醒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化学生涯启蒙教育是创设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素养,在角色互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和技术对现实生活的贡献,从而唤醒、启迪学生的职业意识,让更多学生喜欢化学、选择化学,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提供客观、可参考的依据。

(二)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素养

化学生涯启蒙教育通过研究性学习和职业情境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工以及化学职业的兴趣,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三)开发生涯启蒙课程资源

蒙氏教学范文4

[ 关键词 ]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辐射效应;学习培训;朋辈作用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入党申请人数、壮大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2016 年 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一、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内涵

在大学里,党的基层组织想要定期吸纳到有信仰、有觉悟、有信念的优秀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申请人。为此,高校院系基层组织书记、组织员、辅导员等会依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规律,按照《党章》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①开设课程、组织活动、举办讲座等,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初心使命、组织原则、加入程序等。这一类行为都属于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范畴,具体来说,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知识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普及党史、党章及入党的相关程序等;二是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

发展党员不能只讲究数量,更应该严把质量。毛泽东曾多次指出,有许多人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不纯的情况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一个绝大的困难。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接触社会少,社会阅历浅,缺乏新旧社会的比较,没有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的确存在一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较低,爱党爱国观念淡薄,对党的发展历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也不深刻。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提出入党申请的大学生中,有的甚至仅仅认为作为党员毕业后可以考选调生,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对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素质,进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其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等学校公共基础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壮大以及新中国的建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接受入党启蒙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纲领、路线和指导思想以及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学校园就是一块随时补充新鲜血液的革命阵地,党的建设和党的教育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三)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既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调研群众,又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然后再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的群众就是广大青年学生。做好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就是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四)大学生发展成长的自身需要

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政治方向日渐清晰。对于国家问题、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而且,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代很多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但是,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急需正确的理念和政治方向给予准确的指引。入党启蒙教育可以为大学生解决政治方向问题,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

三、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形式太单一

系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知识,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政策方针等的宣讲,形式也局限于党校培训、专题讲座等,即使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也基本都是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学习重要会议或领导讲话精神等,偏重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认知。而对于指导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则缺少系统的可行的设计与实施。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而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少。

(二)教育内容不系统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大学生对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不可能通过几次教育课程就能够完全理解。很多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都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进行安排,每一步都按要求如期进行。讲授不同内容时很可能是不同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认识进行讲解,教育内容相互的关联性较差,知识上做不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另外,针对每一个环节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没有及时跟踪反馈并根据学生需求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致使入党启蒙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最终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缺乏解决入党动机问题的有效方法

当今社会思潮碰撞,部分大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的现象,入党不是为了追求共产主义,而是为了获得个人私利。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入党启蒙教育通常以说教为主,在考察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时候,对知行不一、动机不纯等问题没有有效的鉴别方式,甚至在对大学生进行入党评估过程中仅仅考察易于量化的指标,例如学习成绩、所获荣誉、得票多少等,这样导致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入党的目的,努力按照评估标准片面追求良好成绩、良好人缘。

(四)教育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

从事大学生启蒙教育的师资主要包括:组织员、辅导员、党组织书记、团组织书记、党政机关干部等。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受教育大学生的入党启蒙实效。这部分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和团组织书记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相关的系统的专业培训,再加上他们的工作事务性内容多而杂,自学的时间少,导致他们整体理论水平都达不到教育需求,这势必影响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整体效果。

四、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原理

(一)首因效应原理

人的思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政治认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政治认同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上的高层建筑。一个人单纯的主动或被动的知识积累并不能够形成个人的政治认同,个人的政治认同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之上,通过对政治生活、哲学思想的体会和思考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意识强,对于新事物、新理念的理解接受能力高,但政治上、思想上和心理上仍有一片空白地带。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A.S.Lochins)提出了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入党启蒙教育可以把握这一心理原理做到先入为主。

(二)环境效应原理

人与环境在精神世界中具有相互的依存关系,这个关系决定了环境因素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部分心理学家也提出,人的主动性的形成和持续,取决于人的行为伴随产生的情绪体验。对于思想日渐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里所指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思想、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风正气顺、管理规范,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够自我严格要求,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必然会对他们坚定政治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不能单纯把功夫放在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和思想的改造上,而是应该努力建设或改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思想环境。同时,以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培育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大学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建立集体主义思想,不断自觉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

(三)角色效应原理

在社会中人与人的角色不同,并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的角色发生转变或是获得了一种新的角色,便会随之而来发生与新角色相适应的行为的变化。教师要教书育人,法官要公平公正,医生要救死扶伤,而共产党员的角色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随地严格自我要求,做好思想表率。正因为如此,广大优秀青年学生要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人格。

(四)辐射效应原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说的就是辐射效应。该效应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会互相影响,进而相互影响各自的行为。大学生生活学习都处于集体生活,他们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在政治思想上容易受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大学生善于模仿学习,自我意识强,对周围同学的表现十分关注;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赶超的驱动力。因此入党启蒙教育应当采用典型榜样示范引领的方式,树立一批榜样模范,发挥他们的先进作用,联系一部分人,感染一部分人,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

(五)需求效应原理

马克思提出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都为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受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两个理论都认为,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整体,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要需求,人的最终需求是要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人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动力。“按需切入”进行入党启蒙教育,紧紧抓住大学生思想上追求上进,期望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在理论上进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实践上因材施教、量才而用,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使他们在工作中亲身体验先进分子的行为要求和心理感受。

五、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提升

(一)优化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战略要地。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一要坚定环境育人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环境优化和楼宇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二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教书能育人,管理服务也可以也应当育人,应当使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三要坚持舆论引导理念,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舆论作用,加强学校媒体管理,尤其要加强各级各类自媒体的管理,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党、认同党、加入党。

(二)加强师资建设

入党启蒙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集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于一身。学生是入党启蒙教育的主体所在,而教育者是入党启蒙教育的基础所在,这对入党启蒙教育的组织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应该从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挑选专兼职教育者,建立一支党性强、理论厚、业务精的教育队伍,确保入党启蒙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入党启蒙教育队伍的系统培训,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教育者,有的放矢进行去短板培训。例如讲课技能培训、实践指导培训、理论学习培训、形势政策培训、党性修养培训等。并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指导能力,逐步实现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者整体的专业化。

(三)丰富教育内容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内容无论如何创新、如何丰富,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都应该时刻坚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原则不能变。教育内容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培训大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除此以外,培训内容还应结合以下方面:第一,教育内容要时刻关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注重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学习先进的教学内容;第二,教育内容要始终以教育工作发展的大局为基础,同时要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本校本院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第三,要关注大学生自身的思想与意识倾向,研究他们对入党启蒙教育课程活动的要求,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教育内容,从而使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喜闻乐见。

(四)创新教育形式

蒙氏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教育;中国哲学;教育精神

当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无法解决当代艺术进入校园课堂的问题时,或许可以借助哲学的方法与角度来支撑、推动问题。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是长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学校、政府或教育部的“引进先进技术、智能设备解决方案”“当代教育技术研发”“优师计划”“教师轮岗”“互联网+”等,教师作为教学的最后一把手,自身也要有规划的进步。读到孟子的观点(虽也是从孔子发展而来的)《孟子•尽心上》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与《孟子•告子上》中称“性”为“天之所与我者”,结合孔子的“无所为而为”的天命观,笔者将其理解为:尽人力,方可知天命。可以通过简易的指引,引导二线城市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尽可能地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与多种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

1二线城市教师自我提升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从社会评价的视角发现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学校发展不均衡、师资配备不均衡、生源质量不均衡等现象,主因是教育路径依赖过强导致的教育政策绝对化、评价方式单一导致的学校发展同质化、地方举措不力导致的教育均衡表象化。在2021年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统计中,二线城市教育百佳县只占全国的19%,次于新一线的21%和三线至五线城市百佳县的54%。(旧一线城市因城市数量少所以占6%)二线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自我提升一方面响应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有助于教育公平,培养更多地方人才,推动地区发展。

2孔孟观念结合,引申出“尽人力知天命”

“尽人力知天命”中的“天命”并非是神明或客观唯心主义崇拜,而是指集所有不可控的宇宙间的各种影响因素制约下的结果。“尽人力知天命”的观点是从孔子“无所为而为”开始的。表明只要去做了,就能达到“道”(道德),而结果相对便没那么重要了。孔子虽收徒多人,但在其生前并未达到举国、举民皆崇尚其观念、改变社会风气的结果。抛开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儒家“正名”理念中对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的观念,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孟子•尽心上》书中原本是探讨“道”与“内圣”的概念,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也可以理解为尽了恻隐之心或观照之心,实质上体现的是“尽力”。做到了“尽力”,而后才能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教师的品性,才能清楚同样处于发展阶段、同样教育资源下究竟有什么“天命”,能得什么结果。譬如云南山区的女校长张桂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凭个人努力突破了经济、教育资源差距的重重阻碍,设计了一套适应当地的综合体系,提高了当地的升学率。

3二线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缓解教育资源差距而进行的个人提升行为与活动

许多一线城市教师追随、赶超国际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而二线城市中小学教师除了重点学校外,整体似乎没有明显地趋于“逆风翻盘”的趋势,或者尚未创造出令人满意、赞叹的教学成果。实际上有一些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中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有专门的教师培养方向的。一线任课教师的发展方案中可以结合高校教育系统的培养安排,综合提升一些教师的研究能力。当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后,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

3.1美术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应每年通过知网、教育部文件与政府的新动态来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热点,多旁听美术教育相关的学术论坛

通过知网的数据统计文献,如《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2016—2020年)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目前全国最主要的教育问题。旁听学术论坛、参与问答环节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3.2美术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应多阅读专业文献与专业书籍,争取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得更深更精

并非因为许多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达到美术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就认为比较浅显。浅显易懂只是表述的方式与形式,而内容与深度从不应不提及、不探索。有了更清晰更丰富的逻辑脉络,学生就能听得更清楚、更知根知底,而非更不清楚。从具体实施而言,专业文献与书籍甚至可以定质与范围性定量。如《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了解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知识及相关学术史,掌握美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能力。”这些正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民美术教师的特点。具体阅读书目可以按照中外美术史类、中外教育史类、中外教育哲学史类等来安排。根据不同教师的任课美术种类又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阅读文学作品、当代优秀艺术、民间美术等辅助学生的艺术表达;中学美术教师侧重美术史课,除美术史书籍外可以结合哲学史,甚至政治史的书籍来阅读。

3.3美术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应多进行教学统计,并且积极交流统计数据,也会发现一些地域性的、意想不到的启示

由教学统计可知,目前关于学生个人课堂体验应用最多的、最为便捷的仍是问卷调查法,对于学生成绩的统计也“历史悠久”,但更重要的不只是统计的方法,还对于问题思考的重要性。例如,2021年7月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青年教育论坛中各省的硕博生与副教授在设立统计问卷与数据的对比项上就别出心裁,各有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的雷浩老师针对“数字工具正向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问题,设定了八组数据的分析方式,如从文化背景、样本学段、样本性别、工具类型、学科领域、教师培训、干预时常与干预强度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考量该问题,由此得出了科学性相对更高的结果。

4“尽人力知天命”对于美术中小学教师个人发展方案的精神支撑作用

正如笔者在本文开篇提到的,区域教育资源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短期无法通过宏观调动或经济提升的直接手段来解决的。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或许并非每位教师都能勇往直前,这也十分正常。甚至有些教师会质疑,“既然现阶段资源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我还要去‘杯水车薪’吗?”但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将有利于未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绝不是徒劳的。因此现阶段面对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个人发展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二线乃至三线城市,离一线城市较近,更能体现中小学美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要性。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部分人认为儒家著作均是孔子弟子及其他学者编写,所以也有他们的思想融入其中,故写为‘之一’),其人生经历更是充分体现了“尽人力知天命”的精神。孔子周游列国试图找到机会来改变时代与社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期间还被隐者嘲笑其“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宪问》),最终他失败了,回到鲁国三年后便逝世了。可他在春秋时期留下的观念却能影响后面的诸多朝代,其积极思想甚至还能为今所用,可见“无所为而为”或“尽人力知天命”行为的作用。

5结语

蒙氏教学范文6

[关键词]古代蒙学;知识与道德;中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教育,将其视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事情之一。同时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文化,这些教育思想和文化是人民长期教育探索精华的结晶。继承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形成中国特色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蒙学教育作为自古以来文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在民族发展历程中对启蒙教育的艰辛探索,继往才能够开来,只有继承古代优秀的蒙学教育思想,才能够搞好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整理了古代蒙学教育思想的精华,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际,阐述蒙学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期望能够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对中国特色的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提供有效建议,进而达到促进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初衷。

一、古代蒙学教育思想

笔者通过对古人启蒙教育思想的有关论著进行整理,得出古代蒙学教育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知识与道理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其非常重视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启蒙阶段就将做人应该了解的知识及道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纵观古代的蒙学教材便会发现其中无不贯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将育人的教育思想理念蕴藏在教育教学中。如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通过12个字,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同时将做人应该具有的天性及教育对人后天造成的影响这一道理都明确地表达出来了。又如被称为百科全书的蒙学教材《幼学琼林》,里面包括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知识,还有许多蕴藏着深刻做人做事道理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内容,可谓是古人启蒙教育做人与做事最完美的结合。以“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2]为例,蜀犬吠日和吴牛喘月等作为成语和典故,囊括了丰富知识的同时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巧妙地将知识教育与道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弟子规》也是我过古代著名的蒙学经典教材,如“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3],古人在开头几句就将做人与做学问之间的关系道理及知识完美的展现出来了。古代很多蒙学教材的共同思想理念就是让学生从刚接触正式教育起就将知识与道理完美融合起来。思想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知识与道理相融合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思想的行动指南。

(二)侧重做人的教育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文化教育为核心,兼收佛、道等各家学派思想文化。各家思想文化的共同点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就是做人教育。做人教育是我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教育传统,也是我国古代一切教育的目的。如古代儒家《大学》中的8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修身,而修身其实就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做人教育。8条目无论是分开来看还是总的来讲其欲阐述的意义都是以做人为根本目的的,提倡修身之道。蒙学教育也是始终以教人如何做人为根本目的,如《三字经》中有“人不学、不知义,幼不学、老何为”[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进行学习,就不能够成为真正的自我。小的时候不进行学习,等到长大后什么也干不成。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学”不仅仅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泛指后天所接受的各种习染本领。通过教育达到做人的目的,其实就是做人教育。蒙学教材《幼学琼林》,从人类社会的各领域阐述了做人教育,如“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5],这些成语典故其实就是通过古人做人的方式方法来教人如何做人,都是在进行做人教育。《弟子规》通篇都在阐述如何进行做人处事的教育,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6]等,这些知识看似浅显易懂,其实都在宣传如何进行做人。蒙学关于做人教育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方面,而是蕴含于古代一切蒙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三)注重人类文明传承的教育内容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拥有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于其非常注重对本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优秀文化地继承,这一点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教育方面最为突出。蒙学的教育内容便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十分注重对人类文明的传承。蒙学教育内容多是对前人积累的智慧进行总结归纳,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进行表述,使得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人类的精华能够方便快捷地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可见,蒙学在民族文明传承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谓人类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如家喻户晓的蒙学教材《三字经》,在这本书中随处就可以发掘到有关人类文明传承的内容,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7],就是最好的例证,通过简简单单的12个字将孟母善于通过教育环境的改变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身教育子女的母亲形象展示出来,蒙学教材以这种方式将人类文明继承了下来,同时也起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的作用。又如《幼学琼林》里的“《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8],寥寥数语便将古代教育典藉《大学》及其阐明的事理展现了出来。再如《弟子规》中提到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9],通过简短的12个字告诉人类应该怎样传承人类文明。不难看出,蒙学做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注重的人类文明传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特色

古代蒙学的一大特点是非常重视字的教育,其将教会学生掌握汉字做为教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形成了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特色。蒙学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特色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从蒙学教材的名称及编排均可以看出其非常重视汉字教育,如3字连在一起的《三字经》《弟子规》,二者都是通过3个字的句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如4个字连在一起的《幼学琼林》,其通过4个字连在一起的句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类3个字和4个字连在一起的句式的教育较容易帮助学生记忆,且这些教材非常重视从易到难的编排理念。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蒙学的教学都是教师读一句,同时要求学生字正腔圆的跟着教师读,且必须能够准确无误的读出来,直到能够读得滚瓜烂熟为止,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另外传统蒙学教学还非常重视习字的教育,如对学生习字的坐姿、笔画顺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还规定了习字的顺序:先临摹仿写、后自己写。文字作为民族的符号,重视文字教育,将文字教育视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注重单独汉字教育的确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

(五)重视学生实践自我提高的教育方法

古代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提高的教育方法,如宋代的大儒朱熹,就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过“学问需要你自己去学,某不过是个共同商量的人”。重视学生实践自我提高的教育方法还体现在蒙学的写作教学之中。我们知道古人非常乐于并善于写文章,其基础多是在蒙学阶段打下的,具体体现在古代蒙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启发学生将现实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对对子,均是从现实中取材进行对,好处在于可锻炼学生运用文字的表达能力,如果没有对现实的仔细观察和体悟,便很难写出富有真实情感的语句。另外,古代蒙学注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用在生活和学习中,激励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这在《弟子规》《三字经》等书中都有体现,特别是教育学生为人处世规范的《弟子规》,先生将规范、做人的要求等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体悟和提高。

二、古代蒙学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贯彻落实育人理念

各级各类教育中,教书与育人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对中学来说亦是如此。随着高考改革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且将语文分数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30分,这便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师、家长等群体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关注学生在语文科目上的分数情况。处于基础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学得到重视本是一件好事,但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单纯为了学生考试分数而教的突出问题:教学跟着考试走,考试怎样出题,教师就怎样教,如教师在教学生作文写作中就流传着龙头、猪肚、凤尾等“投机取巧”的教学方式。这是典型地过分追求教书职能而忽视育人职能的教学模式,解决途径之一就是将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将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践中呢?首先,学校等有关部门应认识到中学语文教师育人职能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育人方向进行正确地价值引导,可通过专家讲座、转变教师的量化考核方式等进行引导;其次,教师自身应该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可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最后,需要教师逐渐养成自觉地将育人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的良好习惯。

(二)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古代蒙学侧重做人教育的目的与当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立德树人教育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呢?首先,教师应该形成树人教育思想意识,教师拥有树人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关注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可塑型的人才看,才能够形成树人教育思想意识;其次,教师应自觉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如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方针等,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不但可以扩充学识,开拓视野,同时利于其形成全新的育人自觉性;最后,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将立德树人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三)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民族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符号,如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培养能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眼光,同时能够掌握建设现代中国所需才能的人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关部门及教师应认识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可通过时代需要及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思想动员;二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深入发掘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如文言文、诗词等,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鼓励学生多诵读国学经典三、百、千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古代传统文化兴趣。

(四)重视字词教学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轻视对学生进行字词方面的教学,许多学生存在不会写甚或不会读字的现象。古代蒙学重视习字的教育特色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字词教学有哪些启示呢?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认识。需要有关部门及教师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字词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遇到生字、生词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字词教学。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习惯,教师可适时地教学生一些学习字词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主的学习字词,这也是字词教学的终极追求。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蒙氏教学范文7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儿童;钢琴启蒙

现今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过程缺少感性培养熏陶,出现过多理性灌输,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的自由与弹性,注重激发孩子的即兴与创作能力,课堂内容充满趣味。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吸取内涵与精华,对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包含四个部分内涵,其一,原本性的音乐。原本性的音乐是将歌唱、演奏、舞蹈、语言和戏剧以及其他姊妹艺术相通的元素整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音乐。其二,亲身参与的音乐。在奥尔夫的课堂里,学生不仅仅只是听众,而要参与到朗诵、歌唱、律动、演奏、即兴创作等音乐活动中。其三,质朴的音乐内容。奥尔夫的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简单,常用简单的和弦、固定音型、回旋曲式等,让儿童在早期的音乐学习中掌握简单的音乐元素并享受其中。其四,本土与多元结合的音乐文化。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能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1]这一观点表明教育者不仅要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还应提倡教学中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不仅需要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承下去,还需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建立学生包容的音乐文化态度,在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可以吸纳其他音乐文化带来的精彩。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启示

(一)以培育学前儿童综合音乐能力为准则,制定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是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是钢琴教学活动中的出发点与归宿,体现着钢琴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学习钢琴是学前儿童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途径之一,故钢琴教学的目标应以培养学前儿童综合音乐能力为准则。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3]这一观点不仅指出了音乐学习的综合性特征,也强调了音乐学习的体验过程。笔者认为,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目标应以情感体验为主,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学前儿童的学习注重感性培养与熏陶,避免理性灌输。学习乐器所需的基本音乐能力需要慢慢培养,注重感性熏陶正是奥尔夫音乐思想所倡导的。

三、以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为前提,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前儿童在学习钢琴时不具备学习乐器之前所需的基本音乐能力,在缺少感性培养前提下,传统钢琴教学出现过多理论灌输,导致幼儿对于美好音乐的喜爱与向往被磨灭在枯燥的识谱、纠正手型中。故游戏化教学在艺术领域的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技能性的钢琴教学中,对激发幼儿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由“课程生成的游戏”还是由“游戏生成的课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的本身。避免传统钢琴教学中枯燥的数线识谱、划拍识节奏,可借鉴奥尔夫音乐课堂中“诵读”“声势”“回声与卡农”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风格、体会节奏特点并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愉悦心境中促进认知发展、提升学习乐趣。

四、以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创造力为基础,创新钢琴启蒙的教学内容

传统钢琴教学内容大多以钢琴文献为中心,培养演奏技能为目的,少量的乐理知识为基础,注重高技能技巧训练,忽视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培养学前儿童音乐创造力为基础,创新钢琴启蒙的教学内容。其一,创造力需要音乐语汇与经验的积累,故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选择调性多样、体裁多变、风格各异的钢琴曲目,选用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趣味性、技巧性、创造性相结合的教材。其二,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充分理解教材的同时,师生间可共用参与音乐片段的“模仿--卡农--创作”游戏,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作,从简单动机到乐句再到完整的乐曲,循序渐进。其三,广泛涉猎西方各音乐时期钢琴曲目的同时也应加强本民族的经典民族民间音乐改编钢琴曲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音乐认同感与音乐无国界的包容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荫尧.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1).

[2]马伟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蒙氏教学范文8

关键词:独特视角;科学启蒙;幼儿教育

在独特视角下,多数幼儿园已经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并且建立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教师也创新除了更多的教育方式,这对于幼儿教育来讲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过早地接触课本,就会让教育变得非常枯燥,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来讲,就是一种缺失。幼儿的智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过早的学习小学知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幼儿早早地接触到烦琐难懂的文化知识,很有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此,教师要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促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科学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首先,其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该以科学教育为主,每一位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注重质量以及性质,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再盲目跟从,从而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意义与价值。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育活动的趣味性,部分幼儿教师还存在很多陈旧的观念,使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单一,难以让所有幼儿都提起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幼儿在学习中会出现抵触情绪,这样就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一)教育活动脱离实际

科学启蒙教育需要依赖于任务的驱动,教师可以将真实存在的问题设计成目标,并且通过活动与实际生活充分的结合,体现出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想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往往会依赖于高科技产品,这已经与科学启蒙教育的本质不相符。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合理设计课程,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提起兴趣,促使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这种高科技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得到快乐,并且收获更多的知识,对于幼儿教育来讲,这是一种好的转变,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

(二)主题内容没有创新

当前,幼儿园意识到了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地融入 STEM 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参考国外的教育案例。教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先考虑幼儿是否适合这一类课程。传统教育模式对于课程的科学性并不是很重视,所以无法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保证幼儿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新鲜的事物,并提升各种能力。教师科学地设计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促使幼儿有更高的学习热情。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没有责任感,设计出的课程比较单一,所以无法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和幼儿相处的时候,能够发现幼儿有哪些学习爱好,对于哪些游戏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按照幼儿的喜好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受到幼儿的喜爱,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三)课程活动形式零散

科学启蒙教育已经发展出了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形式,很多幼儿园还未建立完善的活动中心,目前的幼儿游戏大多停留在积木搭建等活动类型。在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幼儿教育形式难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游戏活动的支持,以游戏为载体,幼儿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现阶段,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融入游戏,但是其对游戏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指导不够充分,导致游戏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路,基于游戏的教育特点对幼儿进行合理指导,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二、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强化幼儿的认知

科学启蒙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些不同,教师要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幼儿的认知正处于发展中,应该重点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因为幼儿的智力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况,所以教师设计的课程与活动内容一定要与幼儿的心智相符合,这样才能具备一定吸引力,让幼儿有一定的兴趣。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不断地提升每一个幼儿的能力。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趣味性,这两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可为教师提供很多资源,促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让幼儿对科学领域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获取更多的认知。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是目前幼儿教育的重点,所以,幼儿在学习知识时需要不断的积累,形成较强的认知水平,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这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了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充分融入情境教育,为幼儿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获得更多的经验。

三、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适合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环境

1. 认知发展层面

儿童的发展理论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单独的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尤其是理论基础部分,对于3—6 岁的儿童来讲,正处于运算阶段,所以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只能接触一些直观性的事物,也不具备拓展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因为每天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其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容易出现许多的小问题。教师有爱心、耐心,才能与幼儿进行更好的沟通,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其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教育情境中。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教育环境的支持,当前的教育环境瞬息万变,如果只掌握基础的知识体系,那么就无法发挥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运用,促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以故事为基础展开研究,帮助教师形成完善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完善教育模式。

2. 兴趣爱好层面

幼儿是独立的,具有独特以及独立的思想。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要体现出儿童观的特点。通过了解与调查,可得知每一位教师对幼儿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但是却也有共同点。部分教师认为幼儿比较弱小,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需要教师以及家人的照顾。首先,教师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为幼儿着想,在幼儿园当中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其次,针对主题活动需要设计完善的流程。在树立科学教育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使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及时与幼儿沟通,观察以及聆听幼儿的故事,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实践智慧。

3. 教育目标层面

科学启蒙教育讲究科学、工程、数学等学科的结合,本质上具备跨学科的特征。通过科学启蒙教育,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认知,让活动可持续下去。科学启蒙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故事活动符合幼儿教师、家长、幼儿的需求,给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方向。教师迫切地想要找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方式。实践智慧无法被动产生,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及渠道进行锻炼。生成实践智慧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我激励,教师只有自主发展才可以满足积极向上的要求,形成乐于学习的态度。幼儿教师的思维要活跃,要具备全新的思维理念,才可以获得新观念;要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才可以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

4. 学科有机整合层面

科学启蒙教育将不同的学科进行排列组合,但这种组合并不是杂乱无章,是以问题为基础,通过任务的完成以及概念的理解,将所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最后形成知识导图。优秀的课程要有闪光点,良好的课堂活动目标会促进幼儿掌握知识。采用生成设计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应对,甚至还可以做到预判,处理问题时,要体现出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另外,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模式,授课内容以及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心智特点以及年龄,根据幼儿的爱好来设计课程,将课堂变为趣味课堂,获得幼儿的喜爱。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爱护幼儿,用心灵去体会幼儿的所思所想。教师想要获得专业上的认同感,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展学习故事活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很多家长在看过学习故事后,对学习故事的评价都非常高。通过学习故事活动,让家长对幼儿教师有了全新的认知,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顺利提供帮助,因为很多家长在看了学习故事后,都会觉得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会给教师很高的评价。

(二)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科学启蒙教育不是只存在于课堂上,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当中。在幼儿入园时,可以引导幼儿和保安、教师、保健医生亲切打招呼,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在晨检中,可以和幼儿讲医学故事,向幼儿普及有关医学的知识;在喝水、盥洗时,可以和幼儿讲解水的由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观念。通过日常发生的实例,向幼儿科普知识,幼儿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三)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户外实践活动中

对幼儿而言,户外实践活动比课上教育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将户外实践活动与科学启蒙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拔河项目,向幼儿科普物理知识;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园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并为其解说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向幼儿普及生物学知识。在户外实践活动中普及这四门学科知识,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习,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