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训总结范例

旅游实训总结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1

这里所说的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的学校与社会中旅游企业相互合作,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通过在实训基地对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地方。而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了生产实训的人、物、资金等因素,还有影响这些因素在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变成了各所培养高职人才的院校内部的简单实训,没有了本身的意义。学生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重点为进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利益做准备。而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实训基地教学与生产同时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

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够;旅游企业与学校合作无动力;实训基地设施不够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等。本文将就其中两点进行一下重点分析。

(一)实训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实训基地的设施是重点,因为这些设施既要为学生的实习服务,又要为生产服务,因此对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能与单纯的生产设施相一致。现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实训设施的责任权问题。很多实训基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设施管理组织和机制。因此基地设施损耗率大,从而造成了运营资金的加大。

(二)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存在矛盾

旅游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既要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既要为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又要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在,与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院校合作的企业并不多,如各大院校自行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专业的生产性,因为教师缺乏对旅游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生产实训基地也就缺乏了生产性,只注重了教育性。那么,怎样协调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教育性就成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

(一)合理安排生产和教学

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并不应该在于生产和创造经济效益而盈利,而应该在于用实训来服务教学,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训基地应该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实训基地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熟悉生产,也可以适应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让学生在生产中得到锻炼。

(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

学校应该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如果单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必定不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需求。学校建设实践基地,则缺乏真实的实践模式,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则没有相对的生源以及有利的教导资源。因此,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是最合理的选择。学校和企业可以就学生的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实训指导和质量检测等进行合理协商安排。这样,既有学校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对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研发等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又有旅游企业提供项目的实践,市场的开拓。

(三)落实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制度

因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意识,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学校与企合作的同时,可以选出几名能够掌控大局的专业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均由学生来担任。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一个虚拟的小型的工作职场,从干部的担任到基层人员的工作都实行轮岗,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去体验去实践,达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四)加强实训基地设施的维修与管理制度

服务行业是接触客人最多的行业,因此客人的满意度就是工作质量好坏的评定。没有好的设施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而实训基地的设施损耗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基地应该完善设施的维修或者加强维修的力度,聘用更加专业的维修人员。同时要完善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

四、总结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2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服务语言与礼仪、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而在这些课程之中,《导游业务》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前续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服务语言与礼仪》、《旅游文化》等课程有机结合和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打下基础;同时《导游业务》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该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技能课。而《导游业务实训》课正是《导游业务》课的实践环节,这门课程所要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恰恰是前文提到的一线服务岗位所具有的。其实也就是以四类导游员为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具备。所以《导游业务实训》课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带团服务、讲解服务、旅行生活服务、出境旅游服务等四类导游人员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导游服务能力、语言讲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导游服务,进而形成一套独特的服务艺术。

实训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定位,《导游业务》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实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导游业务相关理论知识和导游讲解与带团技能,并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转变成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基础。围绕这个目标,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对《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体验模块设计,使学生在模拟体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尽快完成从学校角色到职场角色的转变。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实际的导游工作流程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载体,使学生能够在仿真与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导游,真正做到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也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以上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就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情境体验式实训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内容设计。按照教学计划的学时安排,本实训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根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共分5个项目10个模块40个任务,5个项目包括导游服务技能实训(语言运用、讲解技巧)、导游服务规程实训(服务的规范化)、处理突发事件实训(应变能力)、现场综合导游实训(实地讲解能力)和导游资格证应试模拟实训(取得职业资格的能力)等。通过具体的模块以及子任务的设置、训练,切实达到提高学生导游服务能力、语言讲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课程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和技能性。根据授课内容和注重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教研室成员共同编写了适合学生特点的《导游业务实训指导书》自编教材,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导游实训各环节的操作要求,同时还将任课教师授课几年来积累的案例和习题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分别形成“导游业务习题精选”和“案例解析”;按模块教学模式编写了电子教案,设计了PPT课件,课件中的案例充分,画面清晰,组织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每一项目教学内容完成后,都有相对应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以增强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探索出能够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六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即由教师根据实训项目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决策完成任务的形式,确定分工,下一步由学生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进而进行任务实施,展示任务成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项目完成。可以看一个实际例子。实训任务:美岱召沿途与景点现场导游讲解实训要求:能够按照导游服务的基本规程,运用多种讲解技巧,独立完成导游讲解服务。实训学时:6学时实训材料:其一,导游员所需的物质材料(导游旗、话筒、胸牌、职业装、生活必备品等);其二,景点资料;其三,旅游车。实训内容与步骤:第一,实训准备(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分工、制定计划):学生分组,指定一人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其中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为导游人员,其他同学以游客和实习导游的双重身份参与游览。小组之间提前沟通,分配各组讲解任务。小组成员共同搜集实地讲解的景点资料,依据实地讲解评分标准,共同设计讲解方案,拟写讲解部分的导游词。小组选派的导游员提前熟悉导游讲解词,课余时间自行演练。第二,实训开始(任务实施、成果展示)。教师说明注意事项,实训开始。旅游车行进期间地陪进行沿途讲解,到达景点后由景点导游进行讲解,期间全陪和地陪依照导游服务程序、内容提供游览过程中相关服务,遇有突发事件,导游集体应有共同配合解决问题的意识。游客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发现导游讲解中的问题,并比对自身进行总结。第三,实训结束(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随堂总结。布置下次课堂讨论,主要针对本次实地讲解,不同分工的同学课后总结,结合自身感受谈体会。

在教学实施当中,教师运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锻炼学生自学和收集材料的能力、自主组织和任务实施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体指导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监控。而学生则根据不同实训项目的要求,运用讲解演示法、模拟操作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实地讲解法、体验感受法、案例分析法、竞赛问答法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真正做到寓学于做,寓习于乐,不同的教和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互补。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3

 

一、课程体系及理论依据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来源于的拉丁文currere,意为“跑道”。课程的原本意义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课程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部分在内的整体课程框架,或者说课程体系是所设全部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本文所指的课程体系是指狭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即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中课程设置这部分的内容。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能力中心论。能力中心论的特征是以职业能力(compe-tence)为基础,将形成某项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按照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能力中心论的根本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某种职业能力。能力中心论突出强调教学结果,即学生毕业后所具有的操作性的能力,而且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在课程体系中,模块是其组织课程的基本单位。从教学内容上看,能力中心论更多的是综合了多种课程论的思想,强调理论教学为技能服务,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来设计课程。由能力中心论而衍生能力本位课程观,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并依据专项能力的细分进行课程设置,以专项能力所必备的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作为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专项能力的复杂程度确定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湖南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能力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湖南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对接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又区别于湖南旅游中职教育、本科教育,湖南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南旅游行业,服务于旅行社、景区景点及其相关企业,培养从事导游主管、计调主管、营销主管、门市经理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旅游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复杂,牵涉到的知识内容繁杂。仅仅具备娴熟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在语言、形象、心态、行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湖南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关注的素质、能力和素质如下表: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探索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旅游职业基础能力、旅游核心业务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其中旅游职业基础模块又分为职业文化基础、旅游职业基础知识和导游基本技能三个模块;旅游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分为湖南专项导游技能、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三个与旅游行业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1)职业文化基础模块培养目标在于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应用数学等。该模块与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证书等证书对接。旅游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目标在让学生具备旅游职业的基本知识,实现由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具备一定素质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校园人成功转变。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行社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认知实习等。导游基本技能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具备旅游职业最基本技能。该模块主要有课程有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导游文学、校内实训。以上课程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对接、融合。通过该模块学习,使学生具备准备职业人的条件,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湖南专项导游技能为湖南地方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湖南专项旅游、湖南导游、湖湘文化、湖南景点讲解实训、湖南民歌与曲艺、湖南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英语和顶岗实习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导游湖南、服务湖南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园人的基础上,成功向准职业人转变。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模块的课程有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旅游地理、旅游线路调研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计调师职业证书对接。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模块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公关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营销师职业证书、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证书考核鉴定相互衔接。该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由准职业人向旅游营销主管、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发展。职业拓展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全校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形体舞蹈、音乐、美术、摄像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程,实现“一专”+“特长”的目的,培养毕业生心灵美、行为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四美),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着力保障培养旅游职业技能优势明显、职业发展顺畅并扎实服务于湖南旅游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螺旋渐进式课程设计编排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遵循“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三阶段式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大螺旋套小螺旋课程设置思路即课程体系按螺旋渐进方式(大螺旋),同时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也按螺旋渐进方式(小螺旋)来设计。具体说,课程体系按大螺旋渐进方式设计,就是“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每个阶段均进行“理论教学—虚拟实训+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性实训—总结提升”安排。(见图2)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按小螺旋渐进方式来设计。例如:《导游实务》确立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结构以行业专家对导游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湖南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以导游服务操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大模块12个子模块,即“准备带团”“、接团“”带团”“、送团”四个大模块,其中“准备带团”项目包括认识地陪工作、导游词设计、接站准备3个小模块;“接团”模块包括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服务2个小模块“,带团”包括商定旅游行程计划、参观游览服务、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旅游营销、餐饮娱乐服务5个小模块“,送团”包括送站服务、账务结算和工作总结3各个小模块。#p#分页标题#e#   在教学中,在第一个大模块即接团模块的第1、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待学习完第3个小模块即进行整个第一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在进学习完第二个大模块后,前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或专题实训(接团服务核心小模块进行专题实训),待第2个小模块学习完之后即进行整个第二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第三个大模块、第四个大模块依次类推,整个第四个大模块讲完后即进行整个《导游实务》课程的综合实训。(见图3)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模拟;导游;实训

1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最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项目教学法可以利用训练项目的制定、成员的分组、训练项目的实施、训练结果评价分析这几个过程来完成。(1)训练项目制定。在制定训练项目之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在具备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等由教师设计合理的训练项目,达到并完成教学目的。(2)成员分组。根据设定好的训练项目,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小组内有话语权,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训练任务,在实训中出色地完成训练项目。(3)训练项目实施。在训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处于协助作用,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协助学生完成目标,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4)训练结果评价分析。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实训课程分析讨论,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主讨论等方式,发现实训中学生的优点,及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在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2项目教学法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处于指导作用,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基础入手,在模拟导游实训课程中,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都在参与其中,互帮互助,轻松学习,快速进步成长。此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内容及教学进行设计。导游是一个要善于人与人交流的职业,在导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等于“纸上谈兵”。所以,在完成较好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更应该注重实际训练。锻炼、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因此,项目教学在模拟导游实训课中的目标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方法和专业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学习,由于实训过程是组内分工合作,可以锻炼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讨论解决掉问题。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准确地认识到这一职业的整个职业规范模式和流程,掌握一些导游服务方法技巧,以达到在今后的工作任务中,能出色完成独立带团。在认清楚教学目标后,导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真实情境模式供学生训练。

3实训项目

在了解完整个教学目标及过程后,就要及时展开项目训练。

3.1接团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导游,接团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这一工作将会为了解所带游客团最基本的信息和每日的活动安排情况奠定基础。(1)业务准备。熟悉研究计划落地接待事宜。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制定出详细的接待计划表,根据制定出的接待计划表,详细确切了解旅行团的基本情况;团队的住宿;团队的游览行程;团队的夜间娱乐项目;团队的餐饮;与机场(车站、码头)联络,确认团队航班到达的具体时间;与团队用车的司机联系,约定出车的时间和地点。(2)物质准备。必要的票证和表格、门票结算单、餐饮结算单、游客意见反馈表等;在填写各种结算票证时,具体数目一定要与要与该团的实到人数相符,人数、金额要用大写。旅游接待计划,导游证、导游旗、接站牌、扩音器、必要的费用、业务电话号码本、名片等。(3)知识准备。导游不仅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当前热门话题,根据旅游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到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在带团的过程中更好的服务游客。(4)联络畅通准备。备齐并随身携带与有关接待社各个部门,车队,餐厅,饭店,剧场,商店,机场,车站,码头等单位问讯,联系的电话号码。上团前检查自己的手机是否好用,电力是否充足,以保持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3.2导游服务的礼仪

导游服务的礼仪这一环节对于游客来说很重要,一个优秀,文明,有素质礼貌且幽默的导游能够为整个旅行过程创造良好的气氛,可以让整个团队的游客心情愉悦,因此,上团时,要佩戴导游证,手持导游旗;机场,码头,车站初次见面时,要热情相迎;说话声音要清晰,讲解声音要悦耳,音调要有节奏;与客人交谈要使用敬语;上下车时,导游要后上先下,恭候在车门一侧,协助其上下车;讲解时要有正确的站姿,微笑面对游客。在项目教学模拟导游实训课前期可以通过读成语,练习绕口令等方式锻炼导游的口语能力,在课程中,通过组内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服务礼仪的训练。

3.3导游接团服务

团队抵达目的地后,地陪应当认找旅游团,核实具体人数,集中清点行李并交接行李,询问团队情况并带旅游团上车。上车后,导游首先致欢迎辞及问候语,代表所在接待旅行社,本人及司机欢迎旅游者来本地参观旅游,宣布当日的活动安排;根据游客需求如如若有人想去吃饭,导游可以介绍一些餐馆和特色菜,并告知集合时间,地点及停车位置。若游客想去酒店住宿,介绍下榻的酒店,如酒店离机场,车站,码头的距离;酒店的内部环境及设施;酒店入住手续及注意事项。

3.4景点讲解服务

景点讲解是每一位导游对于游客最基本的服务,在景点讲解服务中,导游根据前期对游客的了解程度,游客的进本特征写一份导游词,在跟团过程中仪容仪表要符合基本的工作规范。接待游客去景点时,在去往景点的路上,可以先向游客介绍整个出行计划,并且对景点的基本背景做以介绍,介绍整个浏览路线及应该注意的细节,如果有自由活动时间,告知游客活动时长,集合地点、时间等。到达景点后,安排游客集中行动,清楚地向游客介绍此景点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它历史事件,它所具有的特色,在讲解过程中要恰当地应运夸张、排比、比喻的手段,使游客能够生动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游客的动向,及时组织大家一起行动。景点参观结束后,在返回的途中,导游可以带动大家回顾当天所参观的景点,并且对景点知识进行扩充,让游客了解到更多当地的特色。

3.5送团服务

旅游团结束本地参加游览活动后,地陪应做到使旅游者顺利、安全离站,遗留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掌握送客服务的工作内容、熟练掌握送客服务各项工作的流程。送团前:核实票据,合理安排送团时间及行走路线,结清账款,做好离店手续。送团时:致欢送词,注意事项提醒,协助游客办理手续。

3.6特殊导游团队的导游服务

在组织游客团时,会遇到一些有特殊要求或服务的团队,如宗教旅游团,根据这类人群时间把控较为严格,目的明确,禁忌较多,待人宽容的特征。导游人员在服务服务的过程中也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提高政策意识,加强请示汇报;认真落实有关活动日程,尊重宗教习惯。对于探险旅游团,他们所具有目的地特殊,成员意志坚定,配备装备较多,专业性能强,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导游人员服务也有一定的要求,导游要有较强的身体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前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能够细心的照料他们的生活,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果断的处理。此外还有一类高龄旅游团,这类旅游者一般是老年人,相对于其他旅行团而言,他们行程舒缓,希望得到尊重,对于讲解要求高。因而在服务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行程,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如生活上关心,游览中留心,服务上耐心)。

4教学评价

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各小组学生评价与讨论在这节项目教学实训课程中的收获与不足,首先由教师根据导游实训课程的标准对此次课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出一个整体的总结与评价,通过分析对比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特别强调部分在实训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或经验。其次学生组内进行讨论,找出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收获或不足,做出详细的评价报告。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由教师总结分析整个过程,为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使今后能够有更大的收获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孙海波.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8-30.

[4]马天乐,顾兰琴,唐金霞,等.基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39,41.

[5]张赛萍.浅谈导游专业教学中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J].职业,2008(14):55-56.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5

我国高职教育向来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应用性极强的专门人才,和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一线岗位反而有着更为突出的竞争力。但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旅游管理专业本身表现出明显的“综合性质”,业内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尽管各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均在强化实践教育,然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理论宽泛、实践较弱”的弊端却未得到有效消除。而我国近几年旅游行业发展日新月异,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在《旅游法》的约束下,各地旅游产业也越发规范,旅游行业目前虽然有较大的人才缺口,但各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同时面对着“高等教育泛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挑战以及发展机遇。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一)实训教学占比过低

目前,我国各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突出的“照搬、套用”现象,学校所施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几乎是本科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缩水版”,实训教学在总教学计划中的占比过小,教学规划中实训课、实验课的开发率相对较低,无法达到理想层面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安排方面,较少采用实训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且实训教学的课时安排相对分散,无法实现理论、实践教学对应开展,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表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方法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技能实施原理的详解,缺少对操作标准的有效分析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训练,往往只注重“操作形式”,忽略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致于实训教学演变为理论教学的翻版。在评价考核方面,多数教师都注重“结果考核”,忽略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同时也忽视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倾向,考核评价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的教学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一)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18~22岁,此阶段他们表现出突出的自我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自主探索,倾向于通过自主体验来获取知识,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讲授→示范→操作→检查”4步教学方式,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知识获取要求。实训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单项训练、综合项目训练等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准,并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操作示范、案列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总结等方式,让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技能、关键性知识内容能够内化在学生脑海中。另外,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都采用“集体实训教学”的方式,集中实训的人数35~70人,大规模的实训课程,导致实训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教学调整。事实上,行业内旅游企业培训员工的方式就值得我们去参考借鉴,多数旅游企业都以10~15人以一个培训单元,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基础优化实训教学过程,减少一堂课内的实训人数,或者增加实训教师实现分别授课。

(二)完善实训教学计划

针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过于分散的情况,应该编制出完善的实训教学计划,循序推动实训教学开展,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计划中,应立足于学校教学现状,综合考虑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教学对象、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步骤、实训教学形式、实训教学时长、考核评价方式等要素,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教学措施上,规范实训教学课程。这里以校内的实训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实训教学分为“讲授→示范→操作→检查”4个步骤,其中讲授约占实训教学时间的10%,主要讲解在实践过程中将接触的内容、学习目标、必要性知识;示范约占实训教学时间的25%,示范主要对实训操作进行展示、阐述,并提供必要的提问环节;操作约占实训教学时间的40%,此阶段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规范学生行为;检查约占实训教学时间的20%,主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简要评价,同时实现激励、纠正、指导。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一)实训教学理念改革方法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应该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现实需求,倡导知识、素养、能力整合培养,根据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以具体的旅游产业发展理论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将职业素养养成、专业素养训练作为主线,将关键性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在理论教学全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构建出“校内教学、校外实践、企业培训”三维一体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并积极开展旅游管理能力大赛、旅游管理知识大赛等活动,以深化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学校要深刻认识到,理念革新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当下的任务是要积极迎合旅游行业发展状态,通过制订长期的、短期的教师培训教育计划,促使专业教师深刻认识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弊端以及实训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在热烈落实教学改革措施的同时,应冷静看待当下可能会影响实训教学改革的潜在因素,一是教师能力不符合改革发展需求;二是学校基础建设不能够满足实训教学改革需求;三是制度环境不支持学校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因此,当下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并以长期建设来持续推动实训教学改革,从根本上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学校的实训教学水准。

(二)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课程实训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最主要的实训方法,该方法主要由专业教师带队指导,引导学生到当地旅游企业、景区内实训,实训时间通常为1天,分散布置在各个学年,该方法具有操作灵活、见效快、操作难度低等优势。遵循“讲授→示范→操作→检查”实训教学规律,专业教师在实训前应该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然后在实地简单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根据示范内容进行模拟训练,最后再回到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该方法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实训教学往往不成体系,所以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基于该问题,若是高职院校想要对该方法进行改革,应该制订完善的课程实训教学计划,尽可能在各个学年、各个学期明确实训的具体时间、目标、内容,并编制相应的实习项目指导书,在实训过程中,由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共同为学生讲解。目前,我国各地职业院校在该方法上均进行了一定探索。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采用该模式,在《饭店管理》《旅游摄影》《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均采用该种实训模式,在2学年上下学期,每个月开展2天课程实训,完成相关实训教学任务,效果良好。

(三)校内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校内实训指高职院校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可体验客房服务、鸡尾酒调配、中西餐摆台、旅游企业管理软件操作等,该方法是各地应用较为普遍的实训方法,表现出操作灵活、成本低等优势。但校内实训无法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氛围,以致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和旅游企业一致的工作氛围,无法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笔者认为校内实训本身有一定可行性,且是当前多数职业院校都适用的一种方式,所以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主要表现在制度改革、环境改革两个方面,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投入,建设生产性实训室,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并不断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更新实训室设施,如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企业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语音综合实训室等,学校可积极引入社会企业力量,保证实训室内的软件、硬件均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在制度方面,要完全参照当前旅游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均需要符合旅游企业的管理要求,如此方可保证在校内营造出符合企业氛围、行业状态的实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企业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企业实训教学主要指学生直接到景区、度假村、餐饮连锁服务企业、旅行社等实际工作场所锻炼自身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采用的企业实训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短期集中实训、自主实训”等模式,校外实训基地是企业实训教学落实的载体。符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要能够满足学生锻炼基本技能的需求,同时还要有促进发展、促进就业的长远眼光。现如今,多数高校在企业实训教学方面,多以单方面的投入为主,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所锻炼,才能起到实训的作用。其实不然,学校务必要和企业构建起长效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岗位进行实践。比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依托于当地的旅游产业优势,和当地的大型旅行社、酒店长期合作,在寒暑假、小长假等繁忙时期,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岗位中积累工作经验,还可让企业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真实且全面的双向选择,保证学生“毕业即就业”。

(五)实训教学体制改革方法

教学体制的改革对高职院校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客观角度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之所以出现了“低质、无效”等情况,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没有考虑行业的迅猛发展,学校教学体制无法适应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改革,一是教学资源改革,当前应该针对行业实际情况,围绕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制定实训教材,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措施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应该从教师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制订出长远的改革发展计划,首先教师必须具有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高职院校逐步强化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长期引入社会资本,顺应学校所在地区的行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持续性投入,以确保实训教学落实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实际上,国家目前已经推出了许多政策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如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制度等,高职院校对此应有足够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动政策有效落实。

四、结语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6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7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学院将理论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三大类,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法学,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会展管理,温泉旅游与开发;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其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实践课时略占30%。实践课时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践(包括到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认知学习),毕业实习(大四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就业单位的实习)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尽管每门课程实践课时达到30%,第一,涉及外出经费高昂并且需提前与学院申请,出游风险大,批示时间久,报销手续繁琐,导致实践课时利用率达不到10%;第二,任课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实践管理,造成缺乏实战经验和课堂照本宣科;第三,毕业实习虽然能到旅游企业与知名酒店为期六个月实训,分别为前厅,礼宾,客房,餐饮与宴会,全部都是一线岗位,工作强度高时间长,住宿环境不好待遇低,学生心理落差大心理素质低,纷纷要请提前结束实践期,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利。

2.对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设想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

(1)邀请旅游企业的专家,教师与专家共同编写实践课程教材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始源于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新加入到本科学习范围,因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书籍选择较少,编书错误较多,例如“旅游英语”中“酒店英语”这一门科目,全国符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仅有一本,导致任课教师别无选择。因此,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当然,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而应当要求旅游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面向行业,立足校本,力求实践教材的权威,使用,系统和全面。

(2)充分使用及完善学院设施设备,建立校内模拟实践与企业实习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校内实训室的模拟实践密不可分,如旅游管理客房实训室可对外开放,面向学生家长探亲,引进商业性质的网上预订系统,登记入住系统,结算管理与采购管理系统;由学生轮流值班,接受预订,办理登记入住,打扫客房,结算离店客人,参与宣传销售客房;如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给出旅游意向与预算,请学生做出当下流行的旅游定制或自助游套餐;这些模拟实践既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也为以后的企业实习工作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可引进3D导游模拟器,使师生置身于风景旅游名胜,由学生充当景点讲解,导游服务,模拟场景,既能加深学生对景区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导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旅游企业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应该与相关行业密切接轨,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联系。第一,在广度上,学院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口径。即企业可以委派专家到高校任实践教师,并且为在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接纳毕业生的毕业实习,高校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二,在深度上,可邀请旅游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与教师交流学术及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总结

旅游实训总结范文8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旅游景观文化单元为例,从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素、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与评价、创新点总结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国旅游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素简析

(一)学习内容。旅游景观文化这一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模块五———旅游景观文化,实训内容选取自湖南长沙市的“名片”和“窗口”、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学时为2课时。

(二)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掌握景观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知识目标),完成岳麓山景观文化的鉴赏和讲解(能力目标),形成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传播和传承文化的意识(素质目标);教学重点: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教学难点: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和“阅读文化”;教学环境和手段:WIFI环境下的教学场所、清华大学雨课堂APP教学软件、微信、QQ;教学资源:旅游景观文化课程网站及配套信息化课程资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此前已学过《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部分学生已考取导游资格证,学生已具备一定旅游阅历和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其对旅游景观的文化感知难度较大,且欠缺对文化的挖掘梳理能力,因而在实地导游讲解中,往往只能做到让游客“悦耳悦目”,很难让其上升到“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但学生们喜爱做中学、学中思,乐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景观文化的研究与学习。

三、设计理念

旅游景观文化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教学,即将移动互联网理念融入课堂信息化教学,通过雨课堂平台实现“移动终端+课堂教学”,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与评价

(一)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FLASH,设置情境,导入新课,FLASH内容为:导游与游客间的对话,客人代表:导游你好!今天是我们第二次来岳麓山了,您能将岳麓山和它的文化更全面地介绍给我们吗?导游:好的,岳麓山风景秀美,人文厚重,大家请听我慢慢道来。

2.环节一:旅游景观文化的“外形”———岳麓山是绿色之山。一是教师通过雨课堂在线测试功能了解学生对这一环节的知识掌握情况;二是通过系统,任意选择两位同学进行“绿色岳麓山”讲解;三是点评学生讲解,播放岳麓山“碧嶂屏开,秀如琢珠”的视频,突出岳麓山之“绿”,加深学生对绿色岳麓山的理解;四是总结旅游景观文化“外形”的定义,即它是物质的、外露的东西,是旅游者接触景观文化最初也是最直接的感受,是景观文化的外在表露。

3.环节二: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岳麓山是古铜色之山。一是解释“古铜色”,进入本环节主题,古铜色是沉淀之色,古铜色岳麓山喻指岳麓山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湖湘文化。而岳麓书院作为岳麓山的核心人文景观,是湖湘文化的圣殿,是解答湖湘文化之谜的钥匙;二是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免费WIFI在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栏目搜索岳麓书院文化并分组讨论,然后每组设计一个岳麓书院内意概念图并上传学习平台学生作品栏目;三是登录学习平台查看各组上传的概念图,引导同学们通过雨课堂平台投票,选出最优概念图,请最优组自选代表介绍概念图;四是点评总结,点题,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是无形的,是凝结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识,是景观的文化内涵。

4.环节三: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岳麓山是金黄色之山。一是利用岳麓山720度实景平台引导学生虚拟游览岳麓书院、古麓山寺和云麓道宫三大景点,并引出“宗教文化”是岳麓山的背景文化即山顶云麓道宫的道家文化,山腰古麓山寺的释家文化,山脚岳麓书院的儒家文化,共融于岳麓山中,传承着湖湘文化的精气神,是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文化圣地,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大山,因佛教与金黄色的密切关系,我们以金黄色代指岳麓山的宗教;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栏目,观赏教师课前推送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相关视频及文字资料,请学生观后思考这三种文化的特点及其融合方式并以弹幕的形式发送至大屏幕;三是总结学生弹幕内容,得出如下结论:儒、释、道在岳麓山彼此认同,是因为长沙思想、中国思想首先是主张“和”的,“和之道”是儒、释、道三教在岳麓山上最终走向融合的文化内因;五是播放简短视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和之道”在于爱,比如麓山寺说“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表明佛家以成就他人为自己最庄严的事业,云麓宫说“直登云麓三千尺,来看长沙千万家”,悠游潇洒的道家情怀中隐含着对他人的关怀,而岳麓书院讲究“通天地人之谓才”,提倡学生海纳百川以求知识广博;五是学习知识点:“和之道”在于敬,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免费WIFI在移动客户端上搜索儒佛相敬的例子,然后请同学代表说明,最后由教师总结:正是因为这种“敬”,才使得湖湘文化大放异彩;六是总结本环节,只有对景观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思想文化有了较为深切的了解,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景观,也正是因为有了儒、释、道的融合这一背景文化,岳麓山才成为中国集光、美、爱和灵魂于一身的名山,这也是我们了解背景文化的意义所在。

5.环节四:旅游景观的“阅读文化”———岳麓山是红色之山。一是组织一场小型辩论,先请各组根据自己对岳麓山文化的理解程度,搜集相关的资料,相互讨论后,总结出本组认为的岳麓山主流文化,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发言;二是总结辩论,分析得出:大家的争辩其实是阅读文化的个性化特征问题;三是通过互联网和智慧软件现场连线行业专家———湖南省金牌导游员黄武老师,听听他对岳麓山主流文化的理解;四是总结本环节:岳麓山是红色之山。一方面,钟爱爱晚亭,更爱岳麓山。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描写了岳麓山五大景点,其中明写了三处:湘江、麓山景区、橘子洲,暗写了两处:就是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岳麓书院和新民学会;另一方面岳麓山还有红色的思想“实事求是”。

6.本堂课总结。一是倾听学生的收获及建议;二是在系统中随机选择一位同学进行岳麓山讲解,完成情境中设定的任务;三是再次在线联系行业专家黄武老师,请其对学生讲解进行点评;四是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即以旅游景观文化的结构和内容为基础拓展,任选中国一座名山撰写导游词,并录制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

(二)教学评价。旅游景观文化教学单元教学评价所占权重如下:学生预习情况(通过雨课堂软件检测)———20%;学生课堂互动及表现———20%;课后视频展示(由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20%;期末考试分数占比———40%。

五、创新点总结

一是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突破信息化教学地域和设备局限;二是使用清华大学雨课堂教学软件,突破传统教学师生互动局限;三是使用720度旅游景观实景平台和智慧旅游教室,突破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教学仿真局限。

作者:沈芳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素梅,张秋敏.基于工作情境的导游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